(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主体部分是对屯南释文所作的1 4 4 则校订,通过校订 我们发现屯南释文主要有以下几类错误:( 1 ) 缺释,特别是对 一些可据同文例释出的残辞的缺释,如屯南2 0 3 5 ;( 2 ) 错读行款, 如屯南2 6 5 7 ;( 3 ) 不熟悉不同类组p 辞的字体特点而误,如屯 南1 6 1 ;( 4 ) 采用各家考释成果不妥而致误,如屯南8 ;( 5 ) 句 读错误,因不理解h 辞而致误,如屯南1 6 9 ;( 6 ) 摹录字形不确, 如屯南3 9 5 7 。 文章附录部分收有附录一小屯南地甲骨缀合一览表,表中收 有我们所能找到的各家关于屯南的缀合成果。附录二收录了我们 所试缀的七组历组卜辞,并作了释文。 关键词:屯南甲骨、释文、校订、缀合。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a r eo n eh u n d r e do ff l a yf i v er e v i s e s , t h e s er e v i s e sa r eo n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b o o ko fo r a c l eb o n e sf r o mt h e s i t eo fs o u t h l a n da t x i a o t u n t h r o u l g ht h e s er e v i s e s w ef i n dt h a tt h e m i s t a k e st h a t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b o o ko f o r a c l eb o n e sf r o mt h es i t eo f s o u t h l a n da tx i a o t u nm a k ea r e :( 1 ) l a c k i n go f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p e c i a l l yi f t h ea u t h o rc a l lc o n s i d e rt h es a m ec i l i ,t h el a c k i n g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w o u l d a v o i d ,s u c ha st h et u n n a n2 0 3 5 ( 2 ) t h em i s t a k eo fh o wt o i n t e r p r e t a t e t h eo r a c l eb o n e s ,s u c ha st h et t m n a n2 6 5 7 ( 3 ) b e c a u s et h ea u t h o rd o n t o b s e r v ec h a r a c t e r s f e a t u r et od i f f e r e n t c a t e g o r i e s ,c a u s e h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t ow r o n g ,s u c h a st u n n a n1 6 1 ( 4 ) d o n t a d o p tv e r y w e l l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t h es t u d i e so fo r a c l eb o n e sc h a r a c t e r s ,s u c ha st u n n a n8 ( 5 ) m i s t a k ef o r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b u c i ,s u c ha st u n n a n1 6 9 ( 6 ) aw o r d w a sw r o n g l ym a d ef o ra n o t h e rw o r d ,s u c ha st u n n a n3 9 5 7 t h ea p p e n d i xo ft h i st h e s i sa r et w oa p p e n d i x s o n ei sat a b l ew h i c h c o l l e c tt h ej o i n to fo r a c l eb o n e sf r o mt h es i t eo fs o u t h l a n da tx i a o t u n ,w e d oo u rb e s tt oc o l l e c tt h i sj o i n t s t h eo t h e ra r es e v e ng r o u p sj o i n t so f o r a c l eb o n e so f l i z u a n d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e a c h g r o u p a r e f o l l o w i n g k e y w o r d s :t u n n a no r a c l eb o n e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a d v i s e 、j o i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j ) i j 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丽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i j 垒兰日期:! :! 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咀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闩期: 皇:! 士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越兰丝 日 期:! ! :兰仝 电话: 邮编: 刖舌 1 9 7 3 年小屯南地出土的这批甲骨刻辞,是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 一次。小屯南地甲骨( 以下简称屯南) 一书著录了屯南出土的 4 5 8 9 号甲骨。由于这批甲骨内容丰富且为科学发掘所得,每片甲骨 皆有明确的出土坑位和准确的地层关系,所以备受学者们关注。学 者们利用这批新材料进行研究,推动了甲骨研究向前发展。一方面 从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方面证明了自组、午组b 辞是属于武丁时期 ;另一方面引发了关于“历组h 辞”时代的激烈讨论,客观上促 进了甲骨h 辞的分期分类研究。我们选择屯南释文校订作为我 们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想认真地读点甲骨拓片。 目前所见屯南一书的释文主要有三种:一为屯南下册 第一分册之释文:二为姚孝遂、肖丁先生的小屯南甲骨考释 ( 以下简称考释) ;三为姚孝遂先生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摹释 总集( 以下简称摹释) 。这三种释文可分为两类:释文为一 类,考释为一类。因为摹释与释文所作释文基本一致, 应是摹释采用了释文所作的释文,故将之与释文归为 一类。而考释所作释文与释文、摹释差异较大。其中有 不少若据屯南所附摹本是可避免的错误,可能是因为考 释作者作释文时摹本还未出版。据考释序言可知考 释应在1 9 8 3 年年初可能已完稿,而摹本是1 9 8 3 年1 0 月才出 版的。因为这种原因,考释所作释文错误之处多于释文及摹 释。 我们将释文( 包括释文及其所作的简单的考释说明) 作 。此为屯南整理者整理缀合后的著录号实为5 0 4 1 片甲骨,其中卜甲7 0 片,余皆为骨。 1 9 7 3 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又公布了2 9 4 片甲骨,所以1 9 7 3 年小电南地共出甲骨刻辞5 3 3 5 片。 o 参看小屯南地甲骨前言,中华书局,1 9 8 0 年。 8 参看肖楠:论武乙、文丁卜辞,古文字研究第3 辑,中华书局。l g g o 年。 张永山、罗琨论历组p 辞的年代,古文字研究第3 辑,中毕书局1 9 8 0 年。 李学勤: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文物1 9 8 1 年第5 期。 裘锡圭:论历组b 辞的时代,古文字研究第6 辑,中华书局,1 9 8 1 年。 林淫:小屯南地发掘与殷墟甲骨断代,古文字研究第9 辑,中华书局,1 9 8 4 年, 为我们校订的对象。因为它是两类释文中相对质量较高的一种,考 释中由于拓片不清致误之处在释文中大都得已纠正。当然也 有考释、摹释末误而释文误者,所以我们在作校订时也 参考了考释、摹释两种释文。已有的对屯南释文作校订 的主要有裘锡圭先生的读( 小屯南地甲骨) 和温明荣先生的( 小 屯南地甲骨) 释文订补。儿是两位先生已论及的有关屯南释 文的错误,除需作进一步阐述说明者,我们不再出校。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释文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一方面 注意吸收新的甲骨考释及研究成果,纠正释文中的误释和误读: 另外我们还注意利用学者们的缀合成果,补足释文中的残辞, 以便读通h 辞;再者我们尽可能地系联同文h 辞,依据同文h 辞我 们对释文中缺释的h 辞进行了补释,且纠正了一些误摹误释; 我们还注意吸收甲骨h 辞分期分类的成果,注意区分不同类别h 辞 字体的不同,由此我们纠正了释文在判断残字或残辞上的失误。 我们共校出1 4 4 则释文所存在的错误,翻看我们的文章, 可以发现我们于屯南1 1 1 5 以上所作的校订较为集中,每十片左 右就有一则校语。而1 1 1 5 以下所校就显然很疏松,有时甚至好几百 片才出一则校语,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次论文写作的时间较为匆忙。 1 1 1 5 以上各片的校订,是我们据旧稿( 去年暑假所写) 在近期增订 改写的,而1 1 1 5 以下我们还未来得及改订,只是依仍l e l 稿。所以其 实这是一篇未写完的论文,还请各位老师见谅。 文章的最后为两附录:附录一为小屯南地甲骨缀合一览表。, 表中收有我们所能找到的各家关于屯南的缀合成果。由于我们 所见材料有限,很可能有漏收的,恳请大家指正。附录二收录了我 们所试缀的七组历组h 辞,并作了释文。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张世超先生三年来对我的帮助与悉心指导! 。台湾学者朱歧祥、林宏明先生亦有文对屯南作校订,但未能看到其文,故未能参考。 。本表的绘制得益于林宏明先生惠赠其所缀的屯南缀合号,在此向林先生表示感谢。 2 4 5 凡例 本文所校订的范围包括小屯南地甲骨释文( 以下简称“释 文”) 及其所作的简单考释或说明。 释文一般采用宽式,如借为“贞”的“鼎”直接释为“贞”,“且” 直接释为“祖”等。对未释字或录原篆或严格隶定。 本文出校之辞按屯南一书所著录号从小到大排列,不另按 0 0 1 、0 0 2 等排序,先引其所作释文,再加按语。如9 ( 1 ) 表明 屯南9 第( 1 ) 辞释文需作校订。 引用p 辞释文中用省略号表示所缺之辞字数不详;【】号所括部 分表示原残而可据辞例拟补之字;口号表示缺一字。 采用新的考释成果订正其释文之误,只在首次校正时注明出处, 说明原因,以后再碰到释文此字误释时不再出校,而直接 采用新的考释成果。如释文将“比”误为“从”者比比皆 是,我们只在屯南8 对此字作了校订。 本文所采用的b 辞分类术语,主要依据黄天树先生殷墟王b 辞的分类与断代一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但略有改动,即将其 所称的“类”改为“组”,如“历类”改为“历组”。 小屯南地甲骨释文校订 2 其日白卜甲张大示,其 按:“其”前一字残作“丫”,应为“牛”之残。林宏明先生将此版 与屯南2 2 3 缀合。,缀合后此辞可释为“庚戌贞:县昌牛其4 自 上甲开大示,其”。 8 ( 2 ) 马出翌日丁先,戊,王兑从,不雨。 按:其中的“从”拓片作“ ”,应释“比”。从、比之辨可参看林 淫先生文。又“戊王兑比”应连读,此辞是占p 翌日丁马官先到, 再翌同戊王“兑比”,会不会下雨。 9 ( 1 ) 癸卯贞:舟至于 按:此版与屯南6 3 6 为成套l 辞,据之可知第( 1 ) 辞“贞”字 下还有h 辞,不应与“丹”连读。参照屯南6 3 6 我们将第( 1 ) 辞拟补为“癸卯贞:【射笛目羌其】用,白【上甲】舟至于【父丁, 玄甲辰用】”。“用”“自”二字在拓片上还可见其残画。 1 0 ( 3 ) 壬午贞:中弗其巾。 按:此辞中的“申”、“”二字释文摹写皆有误。应作“4 ”、“” 形。关于“审”字,释文在屯南1 0 0 9 有一段说明,其引胡厚 宣先生之说认为是“戎”字,但又说:“h 辞又有寸字从戈从甲, 与说文:或,兵也,从戈从甲之说正相合,当为戎字, 中、* - t 是否一字,难以肯定”。将“”释为“戎”是正确的,其信 从说文认为“戎”字从戈从甲则非。“戎”字实从戈从盾,后 因其所从的盾字由“中”形简化成“+ ”形,而“十”与甲字作 “十”形近。故说文戎字误为从“甲”。所以“寸”字似不应该 。林宏明:殷墟甲骨文字缀合新例三,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全国学术研讨会,2 0 0 4 年4 月。 。林淫: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国联盟,林淫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夸书出版社,1 9 9 8 年 1 2 月。 。小屯南地甲骨释文页9 1 6 ,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0 月。 。参看林淫:说干、盾,古文字研究第2 2 辑,中华书局,2 0 0 0 年7 月。 4 释为“戎”字,从辞例亦看不能证明其为“戎”字。审既为“戎”字, 为两“戎”相向,似为说文荐字籀文盛字所从出。 “p ”字旧或释“捷”,吴振武先生将之改释为“杀”,陈剑 先生将之读为“翦”“,可从。 1 7 ! ! i 按:“罘”字前有一残画作“”,应为“比”之残。考释释为 “弱”,是错误的,因无名组h 辞中的“弱”字作“# ”形,与此残 画迥异。 2 4 弗燃叟。 按:“熊”隶定有误,应作“謦”,释为“皆”。秦故道残诏版“皆” 字作世,中山王壶则省为莒。与此相应,甲骨文中正有、警二字, 它们在甲骨h 辞中用法无别,如字在h 辞中的用例有“雪槊门i 形, 又雨”( 英2 3 6 6 ) ;签字有“豚罘羊鸯用”( 合集3 1 1 8 2 ) ,两 辞中的二字释为“皆”于义皆通,可知它们乃一字的繁简两种形 式。秦诏版、中山王壶之字正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可证、鸯释“皆” 不误。 甲骨文中还有l 、巷二字,可分别隶定为唐、糟。此二字旧多 隶定为点、燃,此从罗运环先生隶定。它们在甲骨h 辞中皆用为 地名,也可能为一字的繁简二体。 此版中的替字从拓片看从“口”,并非从“山”,且“弗替复” 读为“弗皆堡( 获) ”也文从字顺,“皆”与“堡”间可能没有缺辞。 2 7( 2 ) 乙醪小乙同 按:此辞“日”字下有“又”之残画,且其可与屯南3 2 1 缀合 9 。缀合后其辞可释为“乙醪小乙日又哉,夕告于上 甲九牛”,同文例可参看合集3 3 6 9 6 。 3 4 ( 2 ) 【哉】又岁于祖乙,兹用,乙 吴振武:气字的形音义,王宇信、宋镇豪主编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断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 。陈剑先生的观点是吴振武先生在战国文字课上提到,未见其文 o 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文物1 9 7 9 年第1 期。 。罗运环:甲骨文“山”“火”辨一一兼释拦博,古文字研究第2 0 辑,2 0 0 0 年3 月。 o 蔡哲茂:甲骨缀含集,乐学书局,1 9 9 9 年9 月。 按:据同版第( 1 ) 辞“祭哉又岁于祖辛,兹用”,可知此辞 “哉”字前的残画为“祭”字,应补释出。 3 7 ( 1 ) 庚寅b :剪自后,卡年,王 释文云:剪,在b 辞中有时可作人名,如邺3 3 8 2 ( 按即 合集2 6 8 7 9 ) “戍剪弗雉下众”之筘;有时可作祭名,如南 明4 6 7 ( 按即合集3 3 2 3 0 ) “壬子贞:剪米帝秋。”在此 片h 辞中应为祭名。 按:筘在此辞中指一种逆祀,参看裘锡圭先生文。又“后”字所 释亦非,应隶定为“毓”,黄天树先生认为“从b 辞毓与高 有时对称之例推之,毓当为单用区别字( 表示亲近义,与 高远相对) 的省称,是毓祖或毓祖某之省”。“奉” 字可读为“祷”。 3 8 丙子贞:令口 i _ 召方幸。 释文云:幸在h 辞中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在此片p 辞中 为名词,属俘虏罪隶之类。召方幸即召方之俘虏。 按:“幸”字应隶定为“卒”。我们认为此辞中的“卒”仍是动词, 应释读为“执”,此辞应断旬为“丙子贞:令【众】 l 召方,卒”, 意为“命令众防御召方,有所执获”。对这条b 辞的正确理解主要 取决于对“脊”字的释读。“ i ”字或释为“衍( 御) ”,或释为“衍 ( 率) ”,我们认为释“衔”是正确的。因为h 辞中的“午”字 作“”或“i j ,形,两者只是填实与虚廓笔法的区别。此版的刻手 就好用虚廓笔法,故其所刻“午”字两实圆点也就变为虚廓之“i ” 形。同人所刻的b 辞可参看合集3 3 0 2 7 、3 3 0 3 0 、3 3 1 0 0 等,不 难发现这些b 辞中凡是带点之字的实点皆变为虚廓之“,”形。由 此我们可知“ i ”字为从行从午之字。b 辞中又有“棒”字,可隶 定为“御”。其辞为“乎戍榔羌方”( 合集2 7 9 7 2 ) 。与此辞 。装锡圭:甲骨b 辞中所见的逆祀,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o 黄天树:关于甲骨文商王名号省称的考察,载语言第2 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_ , 2 0 0 1 年1 2 月。 4 冀小军:说甲骨会文中表祈求义的奉字一一兼谈奉字在金文车饰名称中的用法,湖北大 学学报1 9 9 1 年第1 期。 8 参看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贞2 2 8 4 中华书局,1 9 9 6 年5 月。 6 中“衔f j 方”相比较,我们认为“衔御”应为同一字的异体, 两者皆为从“午”得卢的字。“御”字从彳从午| 】,其又为“午u ”的 异构( 合集2 7 5 5 9 有“其御妣辛”之辞可证) ,故我们认为释“摊” 为“衍( 御) ”是正确的。 而将“崧”字释为“衍( 率) ”的学者的主要证据即毛公鼎巾 “率怀不庭方”之“率”字作“j 8 c ”形,与此辞中的“释”形近。 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甲骨文“率”字作“$ ”“督”“! r 等 形,其所从的“ l ”“ ”象丝束交织之形,与“午”字的虚廓写 法的“ ”形是有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率”字所从象丝束的“ ” “i i ,两端皆有竖笔或可有两处交点,而“午”字的虚廓写法的“i ” 仅是上端有竖笔且绝无有作两处交点者,所以“鲣”字所从只能是 “午”字而不可能是“率”字所从的“ ,o 而毛公鼎“率”字所从 的“8 ”,上下皆无竖笔,与同期的金文的“丝”“率”等字所从的 象丝束的“8 ”形相比,可知其所从的“8 ”亦为丝束之形。林淫 先生认为毛公鼎“率”作“j 8 e ”形,“乃;壮、je 两个偏旁互相借划” 。所以据毛公鼎的“ 畸”字释甲骨文中的“孵”字为“率”是不 可信的。 既然h 辞中的“舟”为“御”字,若将“卒”解释为“俘虏”, 那么“防御召方的俘虏”就不知其所云了。所以应将“卒”仍视 为动词,解释为“执获”,这样就文从字顺了。刘钊先生也将“粹” 字释为“御”,但在同文后面却将“卒”视为名词,认为是俘虏, 则是不可取的。 3 9 ( 9 1 兹午f i 。 按:所谓铜j 字拓片作“ ”形,字形中小竖画位于“p ”形偏上, 与卸字作m 形,其中“午”位于“p ”正前方有区别。且此版为无 名组h 辞,无名组h 辞的“午”字多作“l ”,与此小竖域亦异。 故将“j ”释为“午口”是错误的。裘锡圭先生据上博简缁衣相 当于“孚”的宇作“”形,认为甲骨文“- 毒”字也有可能读为“孚” 。林淫:新版( 余文编) 正文部分释字商榷页1 0 ,1 9 9 0 年中国古文字年会太仓会议论文。 。刘钊:h 辞所见殷代的军事活动古文字研究第1 6 辑,中华书局,1 9 8 9 年9 月n 7 。“孚”有信义,兹孚即兹信之意。 4 4 沈牛 按:此片从拓片看有两残文,据合集3 3 2 8 2 “奈三宰,沈三, 宜牢”,可推知“牛”下之残辞应为“宜”字。其残作“r ”,正为 “宜”字之上部;另一残辞似为“贞”字。又“沈”与“牛”之间 从拓片看应还有一字,可能也是“三”字。 4 9 口口h :翌日乙王口适于0 ,亡哉。 按:释文云:“此字从: 止从9 ,或从祉从,。9 ,于省吾释屯, 故暂隶定作迪。”所谓“迪”字所从为 、i 、气、等形,与“屯” 字作i 、l 有别。释文摹写有误,隶定为迪也是错误的。此字裘 锡圭先生释为“遥”,读为“毖”,表示“对某一对象加以敕戒镇 抚”“。释文所云此字从“祉”也应改为从“是”。0 字,刘桓 先生将之释为“盟”,认为“显”地即左传隐公三年“郑祭 足帅师取温之麦”之“温”。地在今河南温县,正在殷主要田猎 区之内。 5 0 ( 2 ) 【蘑】【禾】于河。吉。 按:管字隶定有误,从拓片看其为“i ”之残,且其在辞中用为地 名,故应作窟。摩、髓与宿、謦的区别详前2 4 按语。 5 4( 2 ) 觫。 释文云:“戥与、钮、媾等当为一字。后三者王国维认为即说 文的鬻,鬻又作雠。” 按:所谓“觫”字所从“、l i ”诸形与古文字中真正的 “束”字皆不类。古文字中束与东为一字分化,作茧、女诸形,为两 头束绑的布袋之象。故“然”等字释“觫”实不可信。陈剑先生通 过对b 辞中不同组类b 辞用字的分析,认为艘( 戥) 与粜( 1 ) 应 为一字异体。而从字形加读音综合考虑,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 丛提出的释“粜”为“苣”之初文的意见,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裘锡圭:旋公盈铭文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 0 0 2 年第6 期。 。裘锡圭:释秘,裘锡圭自选集页3 9 ,大象出版社,1 9 9 4 年7 月。 。刘桓:殷契新释释品页1 7 4 1 8 0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 8 但泉、曼、麟等字在h 辞中所表示的到底是什么词仍不易确定“。 5 6 ( 1 ) 庚【午】贞:今夕亡田,在荦。 按: j 字裘锡圭先生认为可能也是逐字。又“遥”字下似有一“h ” 字。 ( 4 ) 甲戌贞:今夕亡至褡。( 5 ) 口寅口:令夕口至望。 按:第( 5 ) 辞“夕”字与“至”字间所缺非字。从拓片看似有 一“白”“之残字。又“自”字下有一“亡”字,故此辞可补释为 “【戊】寅【贞】:今夕自亡至猩”。据此辞我们认为第( 4 ) 辞“夕” 字与“亡”字间还有字,从拓片看两字间有一段距离,但拓片此 处不清晰,我们无法判断其字形,很可能也是“自”字。合集 3 4 7 1 5 与此版字体一致,其有“甲戍贞:今夕自亡竖”之辞。与此 版第( 4 ) 辞“甲戌贞:今夕【白】亡至疆”很可能是同时所h , 这亦可证将第( 4 ) 辞补为“甲戌贞:今夕【自】亡至运”是正确 的。 5 9 ( 2 ) 其卡于毫土。 按:所谓“毫”字拓片作“昂”,其所从为“同( 肉) ”,故释文 释“毫”非。应如考释所释作“膏”,温明荣先生在( 小屯 南地甲骨) 释文订补( 按以下引用温先生观点皆出此文,并简称 温文,不再出注) 一文中也指出了这一点。又 辞所谓“毫”字, 其形作“毋”“ ”等,所从“誓”“弋”与乇之作“i ”显非一字, 故李学勤先生将之改释为“蒿”读为“郊”,“蒿土”与“膏土” 均应读为文献中常见的“郊社之礼”的“郊社”9 。 6 3 ( 3 ) 壬辰,于大示告方。 按:“壬辰”二字似应独为一辞。合补1 0 4 8 7 、合补1 0 6 5 4 与 i b 陈剑:殷墟h 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贞5 8 ,北京大学博上研究生学位 论文,2 0 0 1 年5 月。 o 裘锡圭:释梧,裘锡圭自选集页4 l ,大象出版社,1 9 9 4 年7 月。 。按此辞中的“自”字我们开始以为是“旬”字,因为从残画看此字不类“日”字,但h 辞 又习见“自亡骧”之辞,故蒋玉斌兄在看我们帮j 稿时指出此残宁应为“吕”之残。台集 3 4 7 1 5 与此辞为同时所h ,据之刚知蒋兄所说不误,故我们从其意见将“铷”改为“e : ”字, 柚:此向蒋兄表示感谢。 o 温明荣:( 小屯南地甲骨) 释文订补,考古学集刊第1 2 辑科学1 1 1 版社,1 9 9 9 年。 o 李学勤:释郊,缀古集页1 8 9 1 9 4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1 0 月 此版皆为同文h 辞,在这两版上“于大示告方”皆独为辞,似 亦可证“壬辰”j “于大示告方”应分为两辞。h 辞中有“干支” 独为一辞之例,如合集3 2 3 1 9 “己巳”就独为一辞,其位于另 一辞“庚辰h :又于上甲,今日庚辰形”左上角。另屯南8 6 6 将“甲辰”列于另一辞“乙巳贞”正上方,与此版情形更相 似。考释将“壬辰”独列为+ 一辞足正确的。 ( 4 ) 【目】。 按:所谓目,乃宝之残,可隶定为“唐”。同文h 辞可参看合集 3 2 9 7 9 、合补1 0 4 8 7 等。 6 5 ( 2 ) 戊戌贞:辛亥,令虽 按:“戊戌”之“戊”乃“庚”之误。拓片此字不甚清晰,但细细 辨认仍可知是“庚”字。又“辛亥”为“庚戌”第二日,h 辞中 此类h 第二日之辞习见。而若是“戊戌”,则“辛亥”与之相隔1 2 日,h 辞此类记日一般要在干支前加“来”字作“来干支”的形 式,而此只作“辛亥”,这也町证“戊戌”乃“庚戌”之误,考 释释为“庚戌”是也。 8 1( 2 ) 【弱】 按:“弱”应释“比”。其残划作“”,应为“ ”之残。同版比 之作“材”可证。又屯南2 5 6 4 与此版为同- - n 手所刻,其“弱” 字作“剪”,可证“”非“弱”之残。 8 7( 1 ) 甲戌h :姣雨。 按:所谓“姣”字拓片作“盒”形,为从黄从火之字,应隶定为荧, 为“焚巫旭”之“焚”的专用字。 8 8( 2 ) 直柳,王受圣。 按:“受圣”从拓片看作“”形,“受”字下并无另有“又”字, 而是于“受”字所从的“又”字下加上一重文符号来表示,故此 字应隶定为“受:”,读为“受又( 佑) ”。若如释文所释,就应 读为“受又( 有) 又( 佑) ”,这是与原h 辞不合的。这种重文号 。参看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页2 4 7 - - 2 5 5 有关论述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8 年9 月。 。裘锡圭:i 兑h 辞的焚巫旭与作十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1 0 是卜分典型的部分重文号,。占代替跟加上符号的那个字的一部分 相同的+ 个字“。 9 3 ( 1 ) 乙巳贞:其率禾于伊,宜。 按:此版与合集3 3 2 8 2 为同文h 辞,据3 3 2 8 2 可知( 1 ) 辞中 “宜”应属( 2 ) 辞而作“壬子贞:其奉禾于河,寮三小宰,沈三, 宜”。3 3 2 8 2 与( 2 ) 辞相当者作“沈三,宜【牢】”,此盖省略 “牢”字。 9 5 ( 1 ) 辛( 7 ) 口宰 按:第( 1 ) 辞“辛”下为“未”之残字,第( 7 ) 辞“宰”前有“小” 之残画。 ( 5 ) 王其又于父甲,公兄壬,玄彘,王受又。 按:此辞断句有误,应作“王其又于父甲公,兄壬直彘,王受又”, “公”字应属“父甲”。“父某公”叉可作“公父某”,如屯南 1 5 3 有“公父壬”之称。与此若,屯南7 5 第( 2 ) 辞“其又公 父”,其“父”下似有一“甲”字,若此,可证“父甲公”又可称 “公父甲”。“公”乃修饰“父甲”的,盖是对男性先辈的一种尊 称。此类“公”为修饰语者还可举合集2 7 3 5 4 “小乙公”、2 1 1 1 4 “河公”为例。 9 3 ( 1 ) 直乙口。 按:所缺之字从拓片看应为“ 隹”之残字,从拓片布局看“直” 与“乙”之间应有缺文。b 辞中“直+ 时间+ 程”之例习见,如 合集3 2 0 2 0 、3 2 4 3 5 等。故可推知“寅”“乙”之间应有一表时 间的缺辞,盖若“今日”之类者。又“褴”字詹鄞鑫先生将之释 为“福”字,可备一说。 1 0 0 ( 7 ) 于y 炫。 按:释文云“v 可能是警之异构”是正确的。合集3 4 4 8 2 与此 版字体一致,内容相关。其与“r ”对应的字正作“平”,故此字应 释为“兮”,在此用为地名。 。参看裘锡圭:再谈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詹鄞鑫:释甲骨文“福”字,中国文字研究第三辑页1 7 6 - - 1 8 3 t 广西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0 月。 1 l 1 0 2 释文云:京都2 3 6 3 “癸丑贞:王令多尹垒罔于西受禾” 按:所引京都2 3 6 3 即合集3 3 2 0 9 ,其“癸丑”乃“癸亥” 之误。 1 0 6 ( 1 ) 直口口从,亡哉。 按:“玄”下一字从拓片看残作“二0 、”,可能是“? f _ _ ,或“ ”字。 此版属于无名组晚期的田猎b 辞,与其时代相近的黄组b 辞在阳 猎b 辞中常出现“ ”字,为田猎之地。故可推知此版“二扩”应为 “ ”之残,据同版第( 2 ) 辞作“真1 ;犬比,亡哉”,可将此版补 为“直 犬比,亡蕊”,“犬”在此指“犬官”,为管理田猎事务的 官员。“ 犬”指f 地的犬官。 1 2 8 ( 1 ) 卯五【牢】,亡哉。 按:“戈”字为“蚩”之误释。“蚩”字从拓片看残为“斗”,其 位于骨沿。此版为历组二类b 辞,其字体特征之一是字体大。若 “斗”是“哉”字所从“戈”字的残画,那么“才( 在) ”字很 难在“千”左侧刻出;若“斗”字是“才( 在) ”字的残画,“才 ( 在) ”字h 辞作“中”,未见将其竖笔刻作“斗”者,所以此残 字只能是“l ”之残。历组二类“亡宣”一词习见,且多出现在祭 祀类b 辞中,如合集3 2 6 2 5 、3 2 6 2 6 等。可为我们将“亡哉” 改释为“亡蚩”提供佐证。又此辞中的“亡蚩”应与第( 2 ) 辞 “口卯贞:大庚多”连读为一辞作“口卯贞:大庚乡亡宣”。因 h 辞中“亡萤”位于“乡”之后习见,如合集3 4 4 1 8 、3 4 4 1 9 等,且3 4 4 1 8 亦有“大庚乡亡蚩”之辞,可为我们的改释提供佐 证。 第( 2 ) 辞“卯”字前一字考释补为“己”字,从拓片 看似可信。合集2 2 7 9 6 为出组一类b 辞,其辞作“己卯b ,蓥 贞:羽( 翌) 庚辰多于大庚,衣( 卒) ,亡蚩”。屯南1 2 8 为历 组二类h 辞,我们知道出组一类与历组二类有一段时间共时。合 集2 2 7 9 6 与屯南1 2 8 皆为对“大庚”进行“乡”祭,两者 盖为同时所b ,由此亦可知考释所补“己”字是正确的。 1 3 4 ( 1 ) 庚子贞: 按:贞下一字有一残画作“l ”形,此版许进雄、蔡哲茂两位先 生将其与合集3 2 0 9 1 与3 2 7 7 0 缀合,后林宏明先生又加缀合 集3 2 7 7 3 。经缀合k r 女l l “f ”为“王”之残,第( 1 ) 辞可补 释为“庚子贞:王令自般连予【壹】”。 1 4 5 丁丑口:古雨。 按:所谓“古”字拓片作“山”形,与“古”字作“皂”形迥异, 释文隶定为“古”非是。此字或释“甾”,或释“由”,或释 “叶”“,但似皆非确释。故可将其照原形隶定为“出”,字待考。 1 4 7 ( 3 ) 按:从拓片看有残字作“丝”形,应是“田”之残。合集3 2 8 3 9 字体与此类,其“困”字作“蛰”形,可推知此残字亦为“围” 字,应补释。 1 4 9( 1 ) 口子贞:牧告【敷】( 2 ) 派,王蛩众,受 按:“告”下一字,释文补作“赦”字。从拓片看,其残作“卅” 形,我们认为这个字更可能是“橄”字。因为“敝”字h 辞作 “蛳”( 合集2 8 8 2 8 ) 形,所从“林”字多作“,t ”形,不类 独体的“林”字多作“捶”形。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象枝叶形的 “v ”与象根株的“a ”形是分离还是连在一起。而“什”只 存其上部枝叶形,下部根株之形已残损,但很显然其非与枝叶 相连,故若补足应作“拄”形,所以说此字应隶定为“椒”。裘 锡圭先生认为h 辞中的“掀”“殿”二字为异体字,“本意应该 是芟除草木这些辙字全都出现在卜问擒获的h 辞里, 应该都是用其本义的。野兽藏身林莽之中,由于芟杀草木而擒 获野兽,是很自然的。” 又释文将此版h 辞分作两辞亦是不正确的,应作一则 。蔡哲茂:甲骨缀合集,乐学书局,1 9 9 9 年9 月。 。林宏明:甲骨文字缀合廿六则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 0 0 3 年9 舟。 。此字旧多释为“途”,此从赵平安先生所释,参看其达”字两系说一一兼释甲骨文中所谓 “途”和齐金文中所谓“造”一文。 。参看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页6 9 9 - 7 0 2 ,中华书局,1 9 9 6 年5 月a 。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古文字论集页1 7 2 , 中毕书局,1 9 9 2 年。 h 辞读。“橄”字在b 辞中的用例有“椒于东”( 合集1 0 9 1 0 正) ;“北橄,擒”( 合集2 9 2 8 9 ) 等。故此版b 辞“椒” 与“南”( 释文未释出) 之间可能缺“于”字,当然也可 能是一地名。又所谓“派”字,裘锡圭先生将之改释为“侃”, “侃王”之意为“使土喜乐”。蛩字用法可能与俭一致,可将 之隶定为锾。综l 所述,此版b 辞可重释如下:“口子贞:牧告 【橄】【于? 】南,侃王,蟹众,受口。” 1 6 1( 1 ) 祖乙 按:所谓“祖”拓片作“介”形,实为“六”字。屯南1 1 3 8 “六”字作“介”与此若,可证“祖”乃“六”之误。因释 文误释“祖”字,所以把本是一辞之“乙六牛”分释为 ( 1 ) 祖乙与( 2 ) 牛,非是。 1 6 9乙酉b :其取,庚【 隹】 按:“取”与“庚”之间不应有逗号,应连读为“乙酉b :其耿 庚【棱】 。b 辞习见“其取唐【褛】”之语,此辞中的“庚”应 读为“唐”,因“唐”从“庚”得声。此版为历组h 辞,历组b 辞中似存在将形符省略而只保留声符的刻写习惯,如“直”可 作“虫”( 见屯南6 4 4 ) ,“形”可作“酉”( 合集3 2 2 4 8 ) 等,故可推知此版中的“庚”应读为“唐”。屯南4 8 6 中的 “庚”也应读为“唐”,可参看。 1 7 1释文云:木月,殆月名,但不知为何月。 按:“木月”即“生月”,指下月,参看裘锡圭先生释“木月” “林月”一文。 1 8 2( 1 ) 口亥贞:其又哥伊尹,直今丁卯形三 按:此与屯南1 1 2 2 为同文b 辞,据之可知此辞“三”下之残 文为“牛”字之残,应补释。 1 9 0 ( 1 ) 丙子b :今日祟召方幸。 按:所谓“祟”字,拓片不甚清晰。据同人所刻的同文b 辞合 。裘锡圭:释“衍侃”,载台湾师人国立系中国文字学会主办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1 9 9 3 年6 月。 。裘锡圭:释“木月林月谤,古文字研究第2 0 辑,中华书局,2 0 0 0 年3 月。 1 4 集3 3 0 2 6 可知其应作“;”形。释文将之释为“祟”字,盖 认为其作“女”形,但细审拓片,“ ”上仍隐约可见有一“h ” 形。“女”字旧多释为“祟”宁,裘锡圭先生将之改释为“求”,而 “;”字裘先生认为是“女”字异体。在此类b 辞中“求”字应读 为“咎”。“”字又可作“l ”与甲骨文“艰”字所从的“弈” 既可作“霁”又可作“# ”相类。又“召方”与“卒”之间应有 逗号,卒读为执。 2 2 5 甲申h :其三朋。 按:所谓“朋”字拓片作“噩”形,与甲骨文中真正的“朋”字 作“n ”形不类,故释“噩”为“朋”是不正确的。“噩”字或作 “囊”“珏”等形。在1 - 辞中常与“再”字构成“再噩”一词,如 合集3 2 4 2 0 “丁卯贞:王其再噩寮三宰卯牢祖乙”,“噩” 字在此类辞中应为用来祭祀用的礼器。因其与玉字相类,且甲骨 文“曾”字可能是“宝”字异体。故学者或将噩释为“玉”字。但 其与“玉”字无论字形还是用例上皆有区别,将之释为“玉”显 然不妥。又新出花东甲骨亦习见此字,其主要用例有“于审再 噩”( 花东2 9 ) ;“见( 献) 子狂”( 花东1 4 9 ) ;“子雎丁璧罘” ( 花东1 8 0 ) 等。花东释文将之释为“玉”,亦是不妥的。 花东1 8 0 此字与“璧”字同出,皆为子献给丁的玉器。“璧” 为带圆孔的圆形玉器专名,“噩”应亦是一种具体玉器的专名。殷 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一种“两侧有锯状扉棱”的玉器,妇好 墓报告中称之为i i 式戚。并将之与玉制戈、矛、钺、大刀等归为 “仪仗”类,认为它们“一般无使用痕迹,大多数琢雕得比较精 致大概都作仪仗之用,而非实用的武器”。将此类“两侧 有锯状扉棱”的玉器与“压”字比较,可以看出“噩”字即此类玉 器的象形。夏鼐先生认为将此类玉器称为“戚”,“实际上这并没 。装锡圭:释“求”古文宁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此“丁一即指“武丁”,参看陈剑:说花园庄末地甲骨h 辞的“丁”一一附:释“速”, 此文为陈先生惠赠,在此致谢。 。参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页1 3 0 、1 4 0 ,文物出版社,1 9 8 0 年。 1 5 有根据”。林淫先生在说戚、我将甲骨文中的“请”( 合集 3 1 0 3 6 ) 、“鼍”( 合集3 4 2 8 7 ) 等字释为“戚”字。“戚”字所 从与“瑶”字应为一字,“珏”字装上秘即成为“戚”字。所以将 此类玉器定名为玉戚,应该说是很准确的。但此类玉器的专名是 否就可以称为“戚”,如玉擘可称为“璧”,却还不太确定。“戚” 字在b 辞中用例有:( 1 ) “直戚、庸用”( 屯南1 5 0 1 ) ( 2 ) “直 兹戚用”( 屯南2 1 9 4 ) ,与“直兹戈用”对贞;( 3 ) “于丁亥奏 戚,1 i 雨”( 合集3 1 0 3 6 ) ;( 4 ) “口亥贞:陟大午日于高目戚” ( 合集3 4 2 8 7 ) 等。其中辞( 1 ) 戚与庸“连文,( 3 ) 言奏戚, 林淫先生认为此类辞中的戚“可能指一种乐舞”。而辞( 2 ) ( 4 ) 中用于祭祀b 辞中的戚又象是一种礼器,与“噩”字用为礼器性 质相似。与此相类,“戈”字与象不带秘的戈头的“盎”字都可在 h 辞中用为礼器。“戈”字如上举辞( 2 ) ,“金”字如花东1 9 3 “乙亥子直白盎再用,隹子若”。“噩金”字在b 辞中是否可以分 别释为“戚戈”字,有待进一步研究。 2 3 0 壬寅b :王步【卯】,易日。 按:b 辞中“王步+ 干支+ 易日”之例习见,此类b 辞中未见有 只用地支记日的。所以我们认为此辞应释作“壬寅步:王步,【癸】 卯易日”,“癸”字适残,应据辞例补出。 2 3 1( 1 ) 庚戌1 - :直今夕 按:从拓片看“夕”字后面还有“”“ ”二残字,应为“告” “方”二字之残。此版为历组二类b 辞,同为历组二类的b 辞合 集3 3 0 1 5 有“己酉b :召方来,告于父丁”之辞。3 3 0 3 6 有“庚 戌贞:直王自正刀( 召) 方”之辞。3 3 0 1 5 “己酉”为“庚戌” 前一天,3 3 0 3 6 “庚戌”与此同一天,它们很可能为同一事而b 。 故据3 3 0 1 5 及3 3 0 3 6 可推知2 3 1 中的“方”也有可能指“召方”。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 9 8 3 年第5 期。 。林淫:说戚、我,林淫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 。庸指一种乐器,参看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一一释“庸”“璺轺”,古文字 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林淫:说戚、我,林淫学术文集页l5 ,中国大百科争书出版社,1 9 9 8 年1 2 月a 1 6 我们可试将此辞补全为“庚戌1 - :直今夕告方【来】”。 2 4 2 口卯贞:又敫古昌 按:释文指出掇2 1 3 2 ( 兵按即合集3 2 9 8 2 ) 篇( 4 ) ( 5 ) 辞与本辞内容相近,其第( 4 ) 辞为“戊戌贞:又教于b , 攸侯由( 兵按释文释古,不确) 苗”;第( 5 ) 辞为“中放于 义,攸侯出昌”。但却将本版此辞补为“口卵贞:又放于攸侯古罱 义”,只要对比一下3 2 9 8 2 第( 4 ) ( 5 ) 辞我们很容易看出其所补 非是。应补为“口卯贞:又敖于【 :】,【攸侯】山茜”。拓片“敖” 字下有“于”之残字,“于”下所缺之字应为地名,我们据第( 4 ) 辞补为“b ( 爿) ”,当然也可能是别的地名。“攸侯”二字也据3 2 9 8 2 补出。“孜”字应为“牧”字异体,“孜”有中右之分,又有“三 教”之称( 屯南1 0 2 4 ) ,“牧”亦有类似区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