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_第1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_第2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_第3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_第4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5篇【篇一】中国人民奋进七十载,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就表现为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爱国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篇二】“小姨,快来看我刚回来的新课本!”伴随着小外甥清脆的喊声,我的眼前多了好几本崭新的课本,每一本都被精美的书皮包着,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你知道妈妈和小姨读小学那会儿,把书领回来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写上自己的名字?”“不是噢,是拿家里的挂历包书皮,大家还要比赛谁包得好呢。”“自己包多麻烦呀,店里买又方便又好看,你看我的语文书封面是小猪佩奇呢。”“这你就不懂了,包书皮啊”是啊,说起包书皮,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勾起许多回忆。还记得每到新学期开学,包书皮就成了我们家的大事。妈妈会拿出去年特意留下的挂历纸,让我挑出最喜欢的几张。爸爸有一双包书皮的巧手,他会先把挂历纸盖在书上量好大致的尺寸,再用剪刀裁成适当的几份,认真地对折再对折,每一个折角都叠得整整齐齐、棱角分明,而我最喜欢的图案又总能折在封面的最中间。拿着刚刚包好的书本,我找到写毛笔字的爷爷,让他帮我在每本书上都写上科目、班子和姓名,然后装进书包里,等待着第二天拿到学校跟同学展示炫耀。“以后我也要给自己的孩子包书皮!”看着家人们为我认真包书皮的样子,小时候的我也为自己定了这样一个小目标。只是没想到时代发展的速度太快,在我读中学时,文具店里就已经开始有了颜色各异、风格多样的现成书皮,只要把书往里一套,就轻松搞定了。等我读了大学,又开始用起了各种颜色的荧光笔、彩色便利贴,书包里除了书本还装进了电子词典、MP3等等。现在想起来,包书皮真的是一件乐事。小小的书皮,不仅包进了亲情的传递、家人的期望,还有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进步,也感染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行、越来越好!【篇三】70年来三代人。我家三代人的生育观,被明显打上了时代烙印,也映射出国家在不同时期生育政策的变化。一代人:敞开生育没商量我的父母一共生育过7个孩子,这还不是最多,大伯大妈一家竟然生了11个,让我们这一辈人惊诧不已!11个孩子让父辈起名都很为头疼。农村人起名没什么“技术含量”,往往图省事按出生顺序给他们编上一个简单的代号,大伯大妈也如法炮制。前两个女孩给了正规点名字,后面开始就是小三子、小四子、小五子一直到小八子,估计后面不会再有了,于是对第九个出生的一个弟弟给了一个收尾的名字:毛孩子。可是,事情并不如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毛孩子”出生之后,又一个弟弟降生了,于是只能给他起上一个表示更小的名字“老巴子”,一年之后,又一个弟弟不请自来。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大伯大妈不得已给取了一个叫“毛毛”的名字,所幸的是,终于到此为止。遗憾的是,这边母亲们可以敞开肚皮生,那边出生的孩子却难以敞开肚皮吃。受生活和医疗条件限制,特别是遇到灾荒年,孩子病死率很高,我大伯家11个孩子,后来只存活8个,另外3个夭折,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从一个家庭中可见一斑,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计划生育的观念,特别是在农村,只要想生尽可以敞开肚皮生,即使不想生,由于没有节育措施也只好被动生。30年间,中国人口净增4.3亿,总人口达到9.57亿,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一人口大国。二代人:独生子女精细养我们这一代,开始进入计划生育时代。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倡“只生育一个孩子”。此后不久,党中央即向全国的党员团员发公开信进行提倡,这标志我国一孩政策正式出台并全面实施。在这一政策影响下,我的哥哥姐姐这一辈生育孩子的数量明显减少,受惯性影响还生育了2至3个。而在农村仍有少数家庭因为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养儿防老思想严重,不生男孩誓不罢休,宁愿背井离乡被罚款,也要生个男孩,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对那个时代生育状况的真实写照。我由于是“公家人”,按政策只能生育一孩,于是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就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每月享受6元独生子女奖励,其间也没再动过生育二胎的心思。和我家一样,很多夫妻开始重视生育质量,力求优生优育,对独生子女进行精细化培养,让孩子兴随心致,学有所成。2009年,我的女儿通过考试,进入到计生部门工作,成为一名计生干部。她和同事经常上门宣传计生政策,“结扎”“人流”还是她们工作中的高频词。计划生育成为国家政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之计生等部门努力,从改革开放至放开二孩这30多年间,国家人口增长3.91亿,增速趋缓,粗放无序的生育状态得到有效控制。三代人:二孩放开伴成长2014年,生育政策出现调整,“单独二胎”开始在全国推开。随后又放开二胎生育,受到社会普遍欢迎。此时,我的女儿也进入婚育期。2014年结婚,2015年生育一孩,2019年又生育二孩,“孤独一孩”开始有了伴儿。与她同龄的一代人也普遍注重生育质量,是否生育二孩正在选择中。生儿育女虽为家事,也是国事。经过调整后的生育政策开始尊重个人意愿,变得更加人性化。如今,我女儿的计生工作也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把计生奖扶政策落实到位、为育龄妇女送服务、帮计生家庭解难题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70年来,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见证祖国的发展变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展望未来,生育政策更为人性,人口生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时代将呼之欲出。【篇四】“小兔崽子,你再把手机随手放在沙发上,我就给你扔出去!”这是我的“40后”姥姥对我这个“90后”孙女说的最多的话。“40后”的姥姥非常“痛恨”乱放物品,尤其是对不会使用手机的姥姥来说这是个“大物件”。一家人闲暇时间会聚在一起使用手机探讨网络热题,姥姥这时就会面露委屈之色:“你们说的啥,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懂,这社会发展的太快了,我现在是啥也不懂。”这时候“70后”的舅舅就会打趣道:“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事儿,您岁数大了看看电视就行”。姥姥祖籍河南,十几岁时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内蒙古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家里兄弟姐妹七人,独独姥姥一人离开了家乡,后来定居落户在乌海,几十年间回去的频率是越来越少,即使是通话也难以抚平思乡的情绪。随着中国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视频通话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的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更是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姥姥第一次通过我们的手机与老家的亲人视频通话,惊奇的对我们说:“这样就能看见人了?”都说乡愁最难平,为了方便姥姥与家乡亲人的沟通,全家人决定将她的超长待机巨无霸老年机换成现今的智能手机。一开始面对智能手机,姥姥是拒绝的,她说“屏幕上那么多图标,也不知道该点哪个”。于是我光荣的承担起了教会姥姥使用智能手机的重担。从最初的如何接打电话到怎样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等基础应用,使用艾宾浩斯记忆法,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反复操作加深记忆。也就是从会使用微信开始,姥姥每晚都要与老家的亲人视频通话,每天分享着身边的小事,比如:今天白菜降价啦、去医院看病政府给报销、政府从这个月开始又给我们养老金涨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里的电视打开频率越来越少了。现如今“40后”的姥姥每日沉迷微信运动,力争要做排名第一人,也通过步数“观察”着每个人的健康。后来的家庭小聚,姥姥成为了话题中心,对从网上看到的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带动着全家的气氛与话题走向。“40后”姥姥的快乐,从最初年轻时村里搭建的戏台子,到广播收音机,又从广播收音机到电视机,再到如今网络科技时代下的智能手机。中国的高速发展与科技进步,成就了一个信息共享没有代沟的国家,这是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的巨大变迁,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从衣食无忧到网络时代,这是中国不断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真实折射。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下,中国一直在向前奔跑。祖国繁荣富强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记录与感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未来可期!【篇五】改革开放那年,父亲8岁,家离同样8岁的母亲不到4公里,却是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认识。当然,如果没有做村长的三姥爷的媒妁之言,就不会有现在端坐在电脑前敲打出这些字的我了。我使劲回忆,在上小学后应该不止一次问过父亲母亲关于过去的事情,一方面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父母很少提及过去,连可以提供相关线索的照片也没有。所以,现在,我只能凭着自己仅存的印象,去了解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父亲8岁的时候,已不用担心自己的学习问题,班里就十几个人,每次都能按时上课的已是寥寥。当时所有的娱乐仅限于捉鱼摸虾、斗鸡、弹弓、跳山羊之类,在我小时候有些还能见到,现在似乎成了绝版,被时代抛之脑后了。相反,现在的娱乐设施发达,游乐场所众多,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活动应接不暇,足以让你选择恐惧症爆发!娱乐之余,父亲的主要工作就是割草、放牛。爷爷此时就会拿出自己的烟枪、烟袋呆呆地吊着,趁着大树阴凉猛吸一口。母亲8岁的时候,已经毕业了。是彻彻底底的毕业。刚学了两年书,认识几个字,为了让妹妹们可以安心上学,不得已就在家帮忙了。所以,在我记忆中,母亲不敢一个人出远门,更别提一个人坐火车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去年给母亲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刷微信、看视频,不亦乐乎。父亲彻底毕业是在初三,顺利完成了初三的毕业考试,然后回家种地。作为当时的“高材生”,没能够继续升学,每次看到学习不那么出色但稍微有点钱上学、后来当了医生的邻居,父亲就会被母亲数落。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施的时候,至少可以保证我上到初三,再后来,高中直至大学,我把父母没完成更没机会完成的上学梦实现了。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爷爷家还有一个老黄牛,算是我们当地最后一批古老的耕种“道具”了,可谓资历颇深,我还操作过笨重的铡草机,这些都成为了我在班级炫耀的资本。经过时代的变迁,老黄牛很快退出历史舞台,铡草机不知被放置多久,也摆脱不掉淘汰的命运。先是拖拉机,后来是全自动收割机,现在家门口一千多亩自动喷灌薄膜覆盖的菜地,老家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新花样。我还住过原来的土坯房,一块块黄色的、掺杂着麦秸秆的泥块垒在一起,中间用泥巴糊上,一到下雨天就能深刻地体会到泥土的清香。这样的房子直到我刚上小学时庄上还有几家,现在是改头换面,楼房林立,早已不见往日的斑驳痕迹。在我记忆中,爷爷绝对是见过大世面的,说起历史来滔滔不绝,是小学语文老师口中的“百事通”。每次放学回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爷爷讲过去的事情。讲着讲着,就讲到了现代。一个能拉着上百斤地板车走10多天的人,是看不惯这个时代的。爷爷说,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一去不返,高楼林立,人也变得懒了,事情反倒更复杂了。原来,他看不惯的是某些人、某些事。我家门口的那棵老梧桐,历经风雨,在生命凋零之前需三个大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