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文字形态艺术中的情感表达.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 者的情思、感悟与审美情趣,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文字,尤其是汉字,因其具 有丰富的字体间架结构而很早就成为了人们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进而展现着人 们的情怀、感悟与审美情趣。文字形态艺术在我国主要是以“中国汉字艺术”为 其代表,其中包括书法艺术、印章艺术、汉字图案艺术和现代艺术字体设计等以 汉字形态作为艺术表现方式的艺术形式。这种具体而又抽象的艺术表现符号在艺 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我国文化立于世界之林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国外,也存 在着以文字形态作为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多以字体设计为其主要方式。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 是因为其中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力量。 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运用着文字形态艺术这一艺术方式表达着对于周围事物的感 悟与情思。从远古华夏先民观测天地万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物象形创立 文字;到中国古代如张芝、王羲之、颜真卿等的大书法家把平日的感悟与情怀融 入到书法当中,书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伟大篇章;而中国汉字图案艺术也是将人们 的美好祝愿和个人情感化作汉字艺术的表达形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与情怀;以 至现代的文字形态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表现方式也日趋多样,在国内 和国外,人们也在不断地运用着文字形态艺术表达着个人的感悟与情思。这种以 文字形态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传递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抒发人们的情怀,也 成为了人们日益喜爱和广泛使用的表达情感与展现情怀的良好方式。 关键词 关键词:文字形态艺术;中国汉字艺术;情感表达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rt, is a kind of social ideology, through concrete shape the image reflected social life, the expression of the authors feeling, feeling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hearts. words, especially chinese characters, due to its abundant font jianjia structure and have long became one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way people, then show the peoples feelings, feeling and aesthetic taste. the main text form art in chinese characters on art for its collectively, including calligraphy and seal, chinese design art and modern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such as the typeface design as an art form expression form of art. this kind of concrete and abstract art expression in art symbols with unique expressive, is chinas culture in the world is a kind of special phenomenon gripes. abroad, also exist in written form of form as the artistic language, with the typeface design for its main ways. art is able to shock peoples hearts, because among them pass the writers inner emotional power. historically, people keep using the text configuration art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things around about feeling and emotion. from ancient chinese ancestors observ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nearly take the body, fa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ing, take the letter; fractal object founded to chinese ancient great calligrapher, such as zhangzhi, wang xizhi, yanzhenqing, huai su contentment the feeling and mood into calligraphy, writing down the spread of great pieces of changeability. and chinese characters design art is also will people good wishes and personal emotions expressing forms of art into chinese characters, pass the peopl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and then to modern writing form art, 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express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people are constantly using the words to express the art form of personal feeling and emotion. and this in written form art as an art form to send and express ones emotions, to express the feelings of people, it has also become a people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be willing to accept the express emotion and show the good feelings way. keywords: characters configuration art; chinese characters art; emotional express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 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 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山东轻工 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 专利等权利,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为山东轻工业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文字形态艺术属于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 它是通过文字形态艺术的各种艺术表 达方式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心意情怀。 本文的论述主要是阐述在历史发展的岁 月长河中,人们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及生存状态时,是如何 来面对及运用文字形态艺术的多种表达方式来寄托和抒发心怀感悟、 情感表达及自 我本性的真情流露的。 1.1 对艺术的反思 今年三月,去到苏州,有空便到苏州博物馆参观,而一向让我心驰神往的四 川三星堆古蜀文明展正于苏博展出,从而让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其中让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铜文明。 “见图 1.1、1.2”单不说古蜀国人民青铜铸造 技术的高超, 就只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和青铜艺术表现技艺就让人叹 为观止。而有一点让我疑惑的是,现在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赞叹不已的青铜艺术展,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 蛮荒之地, 何有被现代人称作的闲情逸致的 “艺术创作” 之谈? 这么如此数量巨大、费时费力的青铜铸造,有的小器件可以称得上是青铜艺术的精 品,在当时的社会技术和人力条件下,可以算得上是部落的重大工程,而在当时就 连生命都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状况下, 人们不可能有心耗费如此大的心血来完成这 样的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创作的。而它既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艺术品” , 那又是什么呢? 图 1.1 三星堆青铜面具 图 1.2 三星堆青铜饰件 那只能说,它是一种作为精神寄托、信仰崇拜而存在的,在人的精神上具有神 力和统治力的神物,远古先民在还没有掌握现代科学的时候,就会把自然山川之中 他们认为是有灵性的事物当作是具有主宰天地万物一切的神灵来崇拜, 一切不可解 第 1 章 绪论 2 释的的自然现象都是其伟大的创造, 而所创造和制作出来的形象与器物完全是由其 虔诚的心灵和自我性灵指引完成的,是作为性灵的外在寄托完成的。它之所以跨越 千年被现代人称之为“三星堆青铜艺术” ,也正是因为它那发自心灵的、源于内心 的情怀表达创造出来的器物,才会显得那么真切,那么动人。而艺术表现力是那么 的生动自然,造型活泼不拘束,完全符合“现代艺术品”的标准。而现在的所谓的 被人们认为是属于艺术范畴内的,像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 戏曲等诸多门类不都是通过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性自我和情 感表达吗?文字形态艺术也是如此, 如今保存下来以及被我们了解的各种形式的文 字形态艺术在其背后都凝结着创作者的心性情感, 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赋含着书写者 的至真情怀,他们将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心怀、情感、风度意趣借助笔墨,借 助文字形态的艺术表现方式寄托于外,使自己的心怀得到释放,精神得到升华,生 命情感也得到了片刻间的自足,留给后世人永恒的精神形象及生命启示,使千古人 有感于心,感同身受。 1.2 “文字形态艺术”的概念 艺术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人类文化的 贡献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形态艺术就是艺术不同表 现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形态艺术,是运用文字形态结构而进行艺术化 处理的一种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在我国主要以中国汉字艺术为代表,其中包括中 国书法艺术、印章艺术、汉字图案艺术及现代美术字体设计等表现形式。这些艺术 表现形式在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着 许多文字形态艺术的表现方式, 而主要是依据其本国的文字特点来进行艺术创作和 表现的。人们不断利用多变的文字字形结构和艺术美的形式,将文字形态艺术作为 可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字,本是人类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的 一种方式。在人们看来,无论是创立的哪一种文字,都是人们日常用来进行沟通和 交流的的工具,而在文字的特征上都具有形、声、意三方面的蕴涵,在其中又是唯 有汉字是最讲求字形美的。中国汉字艺术的历史发展久远,自汉字产生起至少已经 过了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汉字字形不断的发展演变,形与意的相互结合,人 们的视觉、心理及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的变化,汉字,逐渐在象形取法的基础 上,不断演进、发展成为了具有高度符号化和图像化的“方块字” , “方块字”规范 了以往文字或大或小的书写体式, 基本将文字书写限制在了一个同等大小的方框之 中,更加便于人们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体演变由繁至简,逐渐演变形成了由甲骨 文、金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魏体、宋体、仿宋体及艺术变形体等多样的 书体形式,构成了博大而又丰富的中国汉字艺术体系,逐步构成了中国式的点线形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态书写的形式规律,而后人又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侧、勒、努、趯、策、掠、 啄、磔”等书写笔法,形成了中国方块字独有的书写体系,凝聚着东方人独特的文 明智慧,散发着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文字形态的演变过程也是人类思想与文明不 断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书写思想对于字体创造影响改变的过程。随着世界文明的 不断演进, 文字不但作为人们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渠道, 也日益成为了表达个人心怀、 情感的艺术载体。 1.3 “情感表达”的概念 情感表达,从字面意义上看,是人们的情感借助于外在形式的表达与抒发。而 文章所涉及的“情感表达”是从人们内心的“情怀表达”和对外界事物的“感悟表 达”两方面进行综合阐述的。其实这两者在本质意义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在日 常生活当中人们的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变 化和不同感受。通常来讲,这些反应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正常心理反应,是 对外部世界感受的精神活动。 再深一层次来讲,艺术作为一种心灵的舞蹈,不仅是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作出 的各种形式语言的反应,它更是一种对于人自我、本真心性的一种源自个人内心的 真实表达,而这种自我本真是一个人外在行为的动因和起点,也是一个人存在意义 和生命价值的核心所在。 人类所完成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源自其内在本性的表 达和寄托,文字形态艺术,作为一种人们的外在寄托和表现形式,亦是如此。 既然各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包括文字形态艺术,都来自于个人的本性真源,那 么在实际生活当中二者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呢?其中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生命火花, 产生出如何的文字形态艺术佳品呢?我们不妨逐步地从文字艺术形态的各个方面 去了解和探究,在作品之中所呈现出的生命意义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4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自古以来, 人们都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文字形态艺术表达着不同的心迹感悟与个 性情怀,而这种凝聚着无尽往来者心迹的文字形态艺术作品为我们所展现的,除了 一个个可见的文字形迹外, 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感受到了隐藏在作品背后书写者们无 限的本真情怀与自我心性感悟。 2.1 中国书法艺术 2.1.1 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中国书法艺术按照汉字的形态结构及其涵义特点,以书写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特点 使其成为独特的、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中蕴涵的特有的精神 风貌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浏览历代书法,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明人尚态” , 人们开始在字体的字形结构和布白中体味到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中 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 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只停留在符号的阶段,而是走 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中国的书法在发展与演变中形 成的艺术理论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理论材料十分丰富,这也是有异于其他国家 的。在别的国家,任何那国也不曾有如此的发展,而且对书法有这么浓厚的兴趣, 只有中国有,而且特别高,这也因其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中国 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灿烂的精神之花,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 的文化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和骄傲的艺术瑰宝。 2.1.2 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成因 中国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珍视, 称之为艺术品, 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中的象形因素,另一个是由于中国人的用笔“毛笔” 。 中国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有了这个似图画性的象形基础,就具有了一 定的艺术性。到了后来,中国文字的发展逐渐越来越抽象,就不完全包有“象形” 的因素了,虽然这种“指示” 、 “象形”只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存在 于中华文化骨子里头的汉字中还一直保留有这种精神。 中国书家研承并发展这种精 神,使之成为了世界上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 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 多也”。写字在古代的正确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主要任务是 1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62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5 “如”,即要求书写的文字要“如”我们心中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这种抽象 的点画摇曳来表现事物的“物象之本”和我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间产生的心意、情 感,书写者由手中之笔流露出来的书写意度也反映着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心怀情感, 这反映在物象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它包含在一个物象或物象之间的相 互关系的条理之中,如长短、疏密、大小、应接、向背、穿插的结构规律。而这个 被把握到的“文”,就将文字与事物通过书写之中情思、情感连接了起来。而这种 “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了艺术的境地,而具有了艺术的价值,成为 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反映心灵情感的外在寄托方式,书写着自我心灵情感和心怀感 悟。第二个主要因素是中国人书写的用笔。篆文中书字从“聿”,聿就是笔,像手 中拿的笔,笔杆下扎了毛。在我国殷朝时就有了这种笔,而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 人书写出来的文字有了成为世界独特的艺术的可能, 也使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中国人所用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 弹性,所以能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铅笔、管笔、钢笔及油画笔所不 能比的。自从殷朝发明了和运用了这支笔,创造出了无穷的文字艺术形态,在历代 都不断涌现着伟大的艺术创造。 2.2 张芝书法的心怀表达 在中国书法史的记载当中, 最早具有突出书法成就的就是东汉的大书法家 “草圣”张芝。张芝,字伯英,东汉敦煌渊泉县人。他出身名门,其父张奂为汉代 名臣,张怀瓘书断记载称: “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 朝廷以有道征,不就。 ”张芝很早就受到朝廷的赏识,令其作官,而其却不屑一顾, 甘为布衣,表现了他不以功名为念的精神态度。张芝从小酷爱书法,尤其更是对草 书喜爱有加。在东汉时期,社会上流行的书体是“隶书”和“章草” ,早期的草书 与隶书并行, “章草”书体打破了隶书方整规矩的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它的 书体是早期的草书与隶书相结合的简化草体,书写特点笔画波挑鲜明,笔画的钩连 形式呈“波”形,字形偏方,体向横式,且字字独立。赵壹在其著作非草书中 说: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 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 。以此看来, “章草”这种书体是一种平时公事繁忙而 趋于潦草的简便书体。而字字独立且带有波磔的字形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书写需 要,所以张芝从老师杜度、崔瑗、崔实和民间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独创了上下 字体笔势相连的“一笔书” , 亦所谓的“今草” 。 “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 不连,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所创的“今草”书体,脱去了 隶书笔画的笔墨痕迹,上下字之体势牵连互通,气韵流畅,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与 互借,书写作品一气呵成,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由此使中国的书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6 法进入到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广阔空间,使书家个人的情怀心意与艺术性 情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张怀瓘在书断中对“一笔书”有过精辟的概括: “一笔 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 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 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同时也高度评价张芝的草书 “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 “精熟神妙,冠绝古今,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 张芝在独创书体、勤习书法过程当中,将自己的心迹与情感全部都凝结在书法 之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到: “张芝,凡家中衣帛,必 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这是怎样 的精神意度!非真情感寄托者不能,非生命情怀系之矣者不能!而后人把书法称作 为“临池”的说法,也正是出自于此。前人咏敦煌古迹二十首有墨池咏 : “昔人 经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 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曾来到张芝墨池,无不钦敬地说到: “临池学书,池水皆墨,好之绝伦,吾弗及也。 ”正是这样的临池苦学,将全部的 热情与情感都借助于笔墨,将书迹笔墨挥洒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成为了他生动的情 怀展示,在那尽墨的池水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投入的神情与深深的情怀。赵壹 的非草书记录了当时的学书情形: “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 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 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 。就是这样“忘其疲劳,夕惕不息” 的精神使张芝的草书不断精进, 以至当时的人珍爱其墨宝到了 “寸纸不遗” 的地步。 而我们相信,他为的并不是贪图一时的人言荣耀而夕惕不息,在他所书的笔墨之中 寄托着的是他的心怀与情感。 为什么是他独创了字韵、 体式连绵不断的 “一笔书” ? 那是因为在一笔而成的书写中能使他抒发自我心意的畅快, 其中寄托着的是他个人 至真的情怀,所以,人们才是如此的喜爱它的作品而争相模仿。张芝的草书给中国 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使书写快捷、流利的“今草”勃然兴起,学者如云, 形成了社会上的“草书热”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他为书坛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师承张芝,推崇张芝。唐代 狂草大师怀素也自称其草书得益于对于“二张”张芝、张旭的学习。草书大家 孙过庭在其 书谱 里也曾多次提到他的一生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学习的蓝本的, 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 。 虽然现在已时隔久远,张芝的书法真迹已遍寻不到,但他那将自己的生命情怀 融入到墨迹情感的执着精神却永久得以流传。正是张芝这样淡泊荣利、不断求索, 将一生的追求和心迹都融入到了书法的研习和创作之中, 才达到了如此精熟至极的 艺术高度,使草书成为抒发着心迹情感的良好载体。张芝攀登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 第一座高峰,自此成为一座不可动摇的丰碑而屹立于中国书坛,永远闪耀着的璀璨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 光芒而照亮后世。 2.3.1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因其为官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 为“王右军” 。东晋时期,王氏宗族在朝廷中就有着显赫的地位,王羲之从小就受 到了深厚的书学熏陶, 在其稍大些后, 便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 卫夫人, 名叫卫砾, 是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是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少年时代的王羲之并没有显现 出过人的能力与才华, 晋书记载他, “羲之幼纳于言,人未称奇” 。而在成年后, 王羲之开始离家远游,遍访北方名山大川,瞻仰临摹书家名碑篆刻。多年以后,他 曾这样描述这一段经历: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始知学 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 “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 月耳” ,这是一种自责,更是一种对自己先前的否定,这么多年的学书,只是囿于 一门一派的狭窄空间,真是在浪费光阴。但王羲之毕竟有着超拔的才华,于是他改 弦更张,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在当时的世俗学者和官宦人士中有不少是 精通佛道、崇尚隐逸的人,从王羲之和当时的一些高僧的交往来看,至少,王羲之 在精神上对佛教所提倡的清华雅淡的境界是认同的。王羲之不喜欢做官, 晋书 记载,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 在中国古代,吏部尚书这样的官职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朝廷还是频招,这种诱惑 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不让人动心的。可王羲之却“皆不就”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 王羲之内心世界的狂傲和不羁。 在世俗世界对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王羲之这里 坍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晋时期,王羲之等名士的作为能够被后人归纳为“魏晋 风骨”或“魏晋风度” ,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一种人生风范。当时的扬州刺史殷浩 一向看中王羲之的才华,曾多次劝他出来为国效力,王羲之最终被感动了,担任了 右军将军,会稽内使。但文人毕竟是文人,他不知道自己只是被当作了一块招牌摆 在了那里, 还以为自己有了挥舞的天地。 为了不甘心只是被困在一个闲职的位置上, 王羲之曾多次请求调任当时的军事重镇宣城,但殷浩并没有答应他。王羲之生性敏 锐而高傲,而这段为官的经历,不能不让他去重新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 义。然而,他思考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史书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但也许从一个叫做兰亭的地方我们能够找出一些答案。 2.3.2兰亭集序中的情怀表达 在绍兴城西南方向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园林。相传在春秋战国时 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兰花,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 三月三日,也就是 1600 多年前的那个温暖的春天,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四 十一人,在这里流觞饮酒,畅谈赋诗。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眼望去,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大自然是那样的自然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8 和谐、自由活泼,生生不息。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随水漂 流,酒杯到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不然,罚酒三杯。虽然没有丝竹伴奏,但喝 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以畅叙衷肠。在这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诗人抬头看到的 是广阔的天空,低头看到的是万物的繁茂,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广袤坚定着王羲 之对自己生命方向的判断和选择:身在无拘无束的自然怀抱之中,心情才是最舒畅 的。何况人生有涯,天地无限,宇宙生机中又包含着多少玄妙需要用心去领悟才能 参透呢?王羲之说“信可乐也” ,这是多么值得快慰的时刻呀!在兰亭聚会的当天, 众人推举王羲之为所做的诗文作序,王羲之畅然赴约,写下了一篇书法成就令后世 人无限敬仰的兰亭集序 ,后人简称其兰亭序或兰亭 。 “见图 2.1” 图 2.1 唐冯承素兰亭序摹本 兰亭序中总共书写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 生命形象,其中二十多个“之”字的取势形态更是各不相同,唐太宗赞叹它“点曳 之工,裁成之妙” ;明朝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说: “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 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宋代书法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赞扬说: “ 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明 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写道: “右军兰亭序 ,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 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王羲之在世时,其作品就已经“声 华四宇,价倾五都” 。 唐太宗更是对兰亭集序真迹爱不释手,诏命当朝诸多书 法大家临摹兰亭序 ,我们很难猜测出李世民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动机, 也许他早已想到要将兰亭序真迹带入自己的坟墓,故而复制,以求流传。也许 他是想通过对 兰亭序 的临摹检验一下他那些书法爱臣和王羲之书艺的差异高低, 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都是唐代的书法大家,而现在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唐代 临本,就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中记述: “太宗临终, 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 一代英主太宗皇帝能在临终前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而且用“孝”字这个在中国 古代封建社会被人们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与一件兰亭序的去留作评价, 可见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其心中的地位。就这样,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 恭敬的放入玉匣之中,陪伴唐太宗一起进入了昭陵,从此长眠于地下。那么,为什 么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对一件书法作品如此看重?而古往今来学习书法的人们 又都对王羲之的书法都如此推崇而争相模仿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到王 羲之所写的兰亭序文中去略探一二。 “见图 2.2” 图 2.2 兰亭序局部 序文中段所书: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 文中大量篇幅所书写的,都是在阐述同一个话题“人生无常” 。这也犹如孔子 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都是在共同感慨宇宙人生的流变不居和宇宙 现象的生灭变化。 然而序文在感叹无物常住的同时, 也在积极肯定个人自身的价值。 序文末端记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此处“兴怀”二字最为紧要。人生修短随化,所遇世事繁多,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 所迷惘身心,做出身不由己的事情来。而“兴怀”二字正是警醒我们要从我们自身 出发,从我们的内心去览测周遭的世界,由自己的心性来作出选择,让自己的身心 得到愉悦,实现自我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这也与序文中所述: “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句意相同。 “取 诸怀抱”正是在了解了内心的想法之后,从自我的内心出发,发明智慧,指引自身 去完成自我意愿;而“放浪形骸之外”的便是个人的心迹所托。在这些记叙当中就 不难发现魏晋人士面对人生的旷达情怀, 而书法艺术正是他们外在寄托心怀情感的 良好方式,书家们以我心写我手,我手写我字的方式不断抒发着内心的真我情怀,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10 使流动着的书法和着起伏跌宕的心迹节拍完美地呈现着自我生命的律动, 成为心迹 的象征。墨迹化作心灵的符号,心手两忘,浑然天成。清代的刘熙载在其艺概 书概中强调书品出于人品,提出“书如其人”的观点: “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 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惟使书家之性情具备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其书方能焕发雅韵、深情、坚骨、劲气之美” 。有动于心,而发乎于笔墨。笔墨相 生,使书法成为其心灵的脉冲,书写成为了人们内在人格的生动意义和具体展示, 而人格性情则是书写的最终目的与内在灵魂。 正是像王羲之这样的具有魏晋风度的 风流名士成为了人们心慕手追的心中楷模。 正是魏晋人心性的表达和内心真我情感 的自由抒发所创造出来的书法作品使无数后来人为之折服。于观者而言,所感受到 的不仅是书写点画之间的肆意挥洒,更为人仰慕的正是那魏晋人旷达的生命情怀。 究竟是怎样一种生命节操和人格魅力使几千年来的无数名士都仰慕他们的书作, 究 竟是如何的胸襟气概、 精神意度使魏晋人的书法流传千古而奉为 “神品” 、“逸品” ? 下面我们就回到那个让人神魂跌宕的魏晋时代, 透过那书法的背后去感悟人生个体 的精神之光。 2.3.3 魏晋风度 在魏晋先前的两汉时期, 人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中都完全受到谶纬宿命论 和神学目的论的束缚,为日常的行为生活带来很大的思想限制。到了魏晋时期,由 于社会的动乱和战争频发, 统治阶级再也无暇去控制社会民众的意识形态及思想状 态,所以当时社会民众的文化心理及思想意识并没有过多的受到统制束缚,也就表 现的较为自由和开放。继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哲学解放,收获甚 为丰硕的时期。被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名、法、道等诸家思想,重新为人们所从新 重视和研究,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曹操、诸葛亮的法家思想,仲长统、王符、 徐干提倡的现实政论及众多佛经的翻译, 都在各个层面不同于既无学术理论又无效 用价值的两汉经学, 它推动了社会文化意识的迅速飞跃, 这是一股先进新颖的思潮, 是一种逐渐摆脱两汉时代桎梏的前进音响。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和思辨的“纯”哲 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崭新的 世界观与人生观。 虽然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生存问题却依然严峻。在黄 巾起义的前后,整个社会日趋动荡且灾害频发:地震、山崩、水患、狂风、蝗虫、 瘟疫,此起彼伏,大量无情地吞噬着芸芸众生的生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后,曹丕 在写给好友吴质的信中哀叹到: “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 ,而荣华富 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等名流人士也都只活了四十多岁。除了天灾之外,在汉 魏之际,门阀割据,战乱不已,尸骨横陈,饿殍遍野,大规模地社会动荡也造成着 人祸的产生。而且东汉末年的党锢之争,加剧了社会的黑暗势力,使人们处于政治 黑暗的社会阴影之中。上至帝王,下至一般民众都强烈地感到死亡的恐惧,使得个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1 人的生命毫无保障,人们普遍空前地认识到人生无常,生命的脆弱和短促,日益激 起全社会的恐怖气氛。然而这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在处于这样严酷的生存环境之 中,魏晋人又会是怎样的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呢?是心中何等的信念让他们在书 法作品之中展现出那种超然福祸之外的胸襟与境界的呢?事实上却是, 他们也是社 会上生存的人,也有自己的恐虑忧悲,这都是作为普通人的正常心理反映。在面对 人生境遇的苦难与生命的短促时,正如古诗十九首中所记载的那样,人们把人 生坎坷,欢乐少有而悲伤常多的叹谓都集中在了诗句当中: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 飙尘” ;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 “徘徊将何见?忧 悲独伤心” ;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 。这些忧虑叹谓所直抒 胸臆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伤,在表面看来这些是颓废、悲观、消极的 喟叹,而在反面,深藏着的恰恰是对人生、生命、生活、命运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是对原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怀疑和否定下,对当下人生的执着。当人们意识 到只有必然要死才是真的, 只有在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着那么多的哀伤不幸和生死 离别才是真的,才看到了如此的人生有限与时日不多。那么,为什么不抓紧生活, 尽用人生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的有限时光,珍重生命呢?这样,个人存在的意义 和价值便突显出来了,如何有意义而自觉充分地把握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 更为丰富满足,便突显出来了。这是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和信 仰价值及肯定当下恶劣生存的条件状况下,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一次重新思 索、发现、追求和把握。在这种状况下,唯有使这个局促的人生过得充实,唯有使 这个有限的生命得到真正自我的满足才有意义,正因如此,人们才公开宣扬那些人 生行乐的诗篇, 在人生的叹谓中, 抒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 激励人心的思绪和感悟。 “昼长苦夜短,何不秉烛游?” ;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 “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下面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兮欲何之?”意思是说整日里的心 神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为的是什么呢?不如顺心随意地去做一些自己满意的事情, 至于结果如何,就随其自然吧。文章在结尾处写道“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 疑! ”这样的乐天知命,顺随天化的生命态度是魏晋人在了却了生命中那些不可得 的事物之外,去顺随自然,乐乎天命的自然态度。王羲之在兰亭中也写道“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这 种安乐知足, 旷情达性的乐观情怀不正是魏晋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的一种真实的 心理写照吗?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人问: “暂 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种审美态度也就是一 直到后来中国文艺批评的标准:“雅” 、“绝俗” 。 这种唯美的人生态度也即是把玩 “现 在” ,在刹那的限量生活里追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外在的目的,不为过去和 将来放弃现在的体味和创造,只为满足自己的心意,使自己的个人生命价值达到最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12 大化,即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 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 必见戴?”这种截然地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的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晋 人唯美的生活典型。他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经学转向艺术, 由社会转向自然,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他们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药炼丹,双修玄礼,饮酒任气,高谈老 庄。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意,这就构成了似乎是那么潇洒不群,那么逸然自得, 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人们并不一定要学那种种的饮酒享乐,放浪形骸, 而是被那种内在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感召着。人们在这里不再如两汉 时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人们 的尊敬和顶礼。这也成为了时代的风气和美的理想,人的人格本身日益成为了这一 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而最能反映这种内在神韵和个性主义的外在表现方式便正 是晋人的书法艺术。 2.3.3 魏晋风骨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联系 这抽象如音乐似的艺术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晋人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 自我价值。 晋人书法无法而有法, 下笔时点画自如, 拂点之间皆有情趣。 从头至尾, 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书法艺术如庖丁之 中肯棨,神行于虚。这般美妙的艺术最适宜表现他们自己的优美而自由的心灵,晋 人萧散超脱的心灵与书法笔势流形游转相和,心手相印而优游畅快。 “见图 2.3、 2.4” 图 2.3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图 2.4 王羲之初月帖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3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如庖丁之中肯棨,神行于虚这般美妙的艺术最适宜 表现他们自己的优美自由的心灵。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与书法笔势流形游转相和, 心手相印而优游畅快。唐张怀瓘书议评王献之书云: “子敬之法,非草非行, 流便于行草;又处于其中间,宁拘制则,无藉因循,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 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 最为风流者也!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 之独绝也” 。 行草艺术中的真精神将晋人萧散悠游的自然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 地步。 晋书王羲之传中还记载着有关王羲之的趣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 于导(王导,王羲之的伯父) ,导令就东厢便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 并佳,然闻信至,闲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 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从此处就可看出王羲之自少年时就具有超然 脱俗、卓尔不群之态。欧阳修云: “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 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侯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 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 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 而想见其为人也! ”这也就是生动地展示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气质与格调风度。 “时 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兰亭诗: “仰视碧天际,俯览渌 水滨。廖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 非新” 。代表了晋人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 而“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等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时提出,也就毫不 偶然了。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和传达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 内在神情,就成了魏晋人表现自我情感,抒发内心情怀和萧散心灵的的良好寄托方 式。 所谓 “气韵生动” 就是要求在书写和绘画时, 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神情、 精神气质和格调风度,而不在于外在的环境、条件、姿态与形态。在谢赫古画品 录中被评为第一品中第一人的陆探微的书画便正是“事绝言象,穷理尽性”的, “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言: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 阿堵中” ,说的是“传神”是要靠人的眼睛,至于身体是怎样的姿态或动作并不是 重点,眼睛才是灵魂之窗。而外在的表现和活动只是处于从属或次要地位,这种以 追求人的“气韵”和“风神”的美学态度与标准,不正与前面世说新语中所记 述的人物状态完全一致么?与造型艺术中的 “气韵生动” 、 “以形写神” 的标准相当, 语言艺术中的“言不尽意”也具有相同意义。所谓的“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1”言语和形象都是可穷尽 的物质载体, 重要的是通过和超越这些载体去把握那些不可穷尽的自我本体、 意蕴、 1 朱伯昆. 易学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9 第 2 章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14 深意。也就是上述的“事绝言象,穷理尽性”的意义。而“以形写神” 、 “气韵生动” 、 “言不尽意”等正是在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的重要美学原则,而它们所 共同体现的都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这也可能就是由“魏晋风度” 的具体审美表现所展现出来的超乎常人的艺术成就的内在成因吧。 王羲之终由不满当时官场风气,在永和十一年三月假病辞官而去。 晋书记 载: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 我卒当以乐死 ” 。 “我卒当以乐死” ,这样的生命情怀正是脱去了世俗功利的烦扰,真正去让自己的 身心找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交通电梯购销及智能化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协议范文子女抚养费用计算与支付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创新亲情房产无偿赠与协议
- 2025版外墙面砖装饰分包合同
- 2025年度橱柜工程安装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协议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服务合同
- 2025版铁路货运集装箱物流信息化服务合同下载
- 2025版水泥行业研发与技术转移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保证金协议
- 小学生防欺凌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新高考英语Ⅱ卷真题听力原文
- 2025年中国数位式照度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T/CIE 167-2023企业级固态硬盘测试规范第3部分:可靠性测试
- 2025至2030年中国珠光颜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如何审查合同文件中的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 项目走账协议书
- 2025-2030酒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