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达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达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达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达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达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纹样作为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物化形态,传达和表述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 是具有民族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它作为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一个相对成熟领域的产物, 成为区分不同文化类型和文化层次的主要参照。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图案始终精彩纷程。人们对美好与希望的憧憬,对吉 祥与幸福的渴求都转化为匠心独运、多姿多彩的图案形式,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审 美情绪的变化与视觉感受方式的变化。以吉祥为主题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内容的图案纹样 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一大景观。并以其特定形式的自律和美的规律,成为图案艺术中的一 枝奇葩。 把中国传统纹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既能体 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又能令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精气”,对于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 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吉祥纹样所蕴涵的特殊艺术价值,因此在现代室内 设计中如果能够对其加以适当应用,可以为现代的室内设计艺术增加新的表现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在分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分类、发展历史和纹样背后的强大的文化哲学 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对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手法的研究,对如何利用符号化的传统吉 祥纹样创造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探 究。 关键词:传统吉祥纹样;传达;现代室内设计;中国风格;继承与创新; a b s t r a c t p a :t t e r n sa sa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 ,t h ep h y s i c a lf o r mo fc u l t m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e x p r e s s e da c e r t a i na m o u n to fc u l t u r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s o c i a la t t r i b u t e s ,i s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o ft h i n k i n g a st oac e r t a i ns t a g eo f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t oar e l a t i v e l ym a t u r e p r o d u c to ft h ea r e aa n db e c o m et h e 够p eo fd i s t i n c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虢r e n tc u l t u r e sa n d c u l t u r a l l e v e lo ft h em a i nr e f e r e n c e i n 恤l a s ty e a r sc o u r s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t t e mh a sa l w a y sb e e n w o n d e r f u lw a yd i s p u t e s f o rb e u e rv i s i o na n dh o p ef o rg o o df o r t u n ea n dh a p p i n e s sa l ld e s i r ei n t o u n i q u e ,c o l o r f u ld e s i g nf o r m s ,a n dr e f l e c t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so fh u m a na e s t h e t i cm o o d c h a n g e sa n dc h a n g e si nt h ew a y o fv i s u a le x p e r i e n c e a u s p i c i o u st h e m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c u l t u r e o fd e s i g np a r e r n sf o rt h ec o n t e n to f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si nc h i n aag r e a tl a n d s c a p e a n di t sp a r t i c u l a r f o r mo fs e l f - d i s c i p l i n eo ft h el a wo f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h a sb e c o m eap a r e mi nt h ew o n d e r f u la r t p a t t e r n st ot h es p i r i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e l e m e n t si n t om o d e m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 ,a n dt h e p u r s u i to ft l l eu n i t 、,o ft r a d i t i o na n dm o d e m i t y , n o to n l y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 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 t r a d i t i o n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d e s i g nw o r kc a nb em o r ec o n v i n c i n ga n dt h e e s s e n c e ”w h e r e ,f o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c a r r yf o r w a r d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h a sas t r o n g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r a d i t i o n a la u s p i c i o u sp a r e r n sa sar e s u l to ft h ei m p l i c a t i o no fs p e c i a l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s oi nt h e m o d e m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t ob ea p p r o p r i a t ei f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m e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r tt oi n c r e a s e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n e w m e a n sa n dm e t h o d s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a n a l y s i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u s p i c i o u sp a r e m so fs u b j e c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a r e m so f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b e h i n dt h es t r o n gp h i l o s o p h y , b a s e do n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m o d e m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t r e n d sa n dp r a c t i c e si nr e s e a r c h o nh o wt o c r e a t e t r a d i t i o n a la u s p i c i o u sp a r e r n si nc h i n a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m o d e ms t y l eo fi n t e r i o r d e s i g nr e f l e c t st h ed e s i g no fp e o p l e o r i e n t e dc o n c e p t i nd e p t h k e y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a u s p i c i o u sp a :t t e r n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m o d e m 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 ;c h i n e s e s t y l e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 i 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葶位论文作者( 本人签名) ,蔼、。皈妃扣笋 z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林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中国科学技术 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等)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林业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汇编和综合 为学校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 文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彭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 本人签名) : 指导教师( 本人签名) : g 月,占日 6 月6 e l 母r“础, 致谢 回顾在南林求学的一千余个日日夜夜,有艰辛的付出,亦有收获的喜悦。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构思到写作,论文终于划上了完满的句号,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告一段 落,回想起来,感慨颇多。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徐雷教授。从定题、谋篇布局到论文深入,都凝聚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表 示深深的敬意! 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厚的知识积淀都是我们年轻学生学习的 榜样。生活中他独特爽朗的个性、幽默风趣的性情、面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更是时刻感染着大家。 在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还得到了张乘风副教授、张青萍教授、唐建清副教授、萨兴联讲师等诸多 老师的指导和关心。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特别感谢南京金陵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的吴祖林老师一直以来给予我的谆谆教诲。 特别感谢南京恒迅工程配套有限公司周野平总经理对我工作和学习上的无私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陪我共同走过研究生学习生涯的i 司门学友梁晶、杨绪兰、郭庆、周曾以及同班学友张雪、曹建 丽、赵萍、初蕾蕾、孟婷、荣明芹、朱云、李海波、于延庆等。另外还要感谢师姐徐丽在学习与生活上 给予我的激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启发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师妹李倩、张维、敬丽媛、吴文婷的快乐相伴。 最后,要把最深沉的谢意献给我的家人,是他们长期以来不断地鼓励和支持使我顺利完成学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 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和亲友。 1 绪论 1 1 论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分类、发展历史和纹样背后的强大的文化 哲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对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手法的研究,对如何利用传统吉祥纹 样创造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再者是把以前学者们所做的单独、分开的传统纹样和室内设计这两门学科综合起来分 析,从新的角度出发,发现具体有哪些传统纹样对现代室内设计有借鉴意义,将传统纹样 和室内设计相结合进行研究,以室内设计为基础,从传统纹样中提取相应的审美哲学、材 料、造型、构图方式、工艺手法、色彩理论,并从这些方面找寻传统元素和室内设计的契 合点。 通过分析大量成功的现代室内设计实例,进行归纳总结,抽取具有强烈民族特性、视 觉冲击力和深刻寓意的传统吉祥纹样,并从就其体现出的文质兼备、天人合一、有无相生 与虚实结合出发,结合传统纹样的造型、构图方式、图案的编排形式、传统色彩的文化内 涵和象征意义以及传统用色的习惯方面来说明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 用。 1 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则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意境。 室内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图案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境界,使中国传统室内空间 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独特空间形式。它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正是室内空间通过景与情交融所 产生的一种不可名状的艺术魅力,而这正是室内环境艺术高层次的表现,即使在今天也值 得借鉴。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构图设计以及题材是反映民族性与地域性非常重要的方式,对此 进行探讨研究是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体现特定的风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指导 意义。 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入手,从中挖掘深层次的文化涵义,提炼出适合现代室 内设计的手法,结合中国古代精湛的室内设计文化和西方的现代室内设计理念,运用现代 的材料和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复活传统吉祥纹样,并且归纳总结出现代室内设计继承传统 的方法。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出具有中国情调的装饰风格,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传达于室 内空间环境中。 将传统吉祥纹样进行当代性的重构,在设计作品中合理的运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这一 特有的元素,目前在中国设计界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供我们进行参考和探讨,这些案例在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已得到了受众的认可,这些都将成为本篇论文的重要依据。 本文的结构框架图如图所示: 2 1 3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1 3 i 中国传统吉样纹样、设计、室内设计的概念界定 中国传统吉样纹样 古老的中国足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 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便是这宝藏中晟美、最绚烂的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 的 且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纹样。这些纹样巧妙地运用人物、走 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 拟、双关、谐音、敦征等于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 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纹样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圈ii ) 。 圉jl 卉祥纹样狮子壤绣球、五蝠捧寿、龙r 呈祥 f i gi l l i o n sr a l lh y d r a n g e a 、s h o u s o nh a l ( 1 i n gf i v eb a t s d r a g o na n dp h xs h o wa u s n i s 图h 柬源:刘秋霖刘健中华吉祥物罔典百艳文艺f l j 版社1 9 9 9 传统吉样纹样的形成不足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它有着深刻的民族习俗、政治、经济、 宗教乃至审美的历史渊源,有着极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是中国民族 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米积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它与劳动人民 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作为吉祥纹样,其关键不仅是它的形式而且还在于当人们看到 它之后产生的心灵慰藉,寄托祈望,回归精神家园,这是它的本质意义所在。 谩计 设计( d e s i g n ) 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 种活动,而昂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 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从字而卜来看,设计词的英文 “d e s i g n ”,它源于拉n 吾“d e s i g n a r e ”,意思是画上记号。汉语中与此相同的词有“图 案”和“意匠”,这两个词都是指在制造物品之前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构思。牛滓大词典 巾将d e s i g n 的意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计划”( am e n t a lp l a n ) 。是指在我们 的精神中形成胚胎,并准备实现的计划乃至设计;二是意味着“在艺术中的计划”( ap l a n i na r t ) ,指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 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从这些解释 二来看,作为“设计”在构思和行为两个方而, 都赋予了一定的美学概念,它其中所蕴涌的构思 和创造性行为,成为现代设计要领的内涌和灵魂。 从1 8 世纪开始,由于机械i 、l k 的发达,为了 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及印刷品,人们必须设想好一 种物品从材料到完成的每个步骤,使考虑中的 形象与完成的制品形象丝毫不差,这可以说足设 计思考方法产生的源流之。人们有意识地使用 “设计”这个词,是在1 9 2 0 年1 9 3 0 年期间。 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包豪斯学院“( b a u h a u s ) 把“设计”词运用于某些课程的名称,如“印 刷设计”与“家具设计”等等,这使设计拥有了 超越单纯的艺术肚创意构思和创造忭寅践行为的 凹12 家具草罔设计 f i gi2d r a f tf u r n i u t ed e s l g n 嗤片来搋:伯纳德卢丰嗽计与分析d 无津 人学出版社2 0 0 3 1 = 富内容,即设计的主体在实现过程中所应充分考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价值。从最为广泛 的意义上讲,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这几乎涵盖了人类 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但我们这足所要研究的是以成品为目的,具有功能性、艺 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确定的经济意义的设计,是有明确限定的狭义设计。 我们般这样来定义: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以及将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 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 图12 ) 。 设计不能光停留在想象或口头上,设计需要具体化,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设计从构 思到实现归纳起来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构思过程即创造事物或产品的意识,以及由这种 意识发展、延伸的构思和想法。行为过程即使上述构思和想法成为现实,并得以最终形成 客观实体( 或产品) 的可行性判断和形成过程。实现过程即以最台目的性、实片j 性和经济 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并将完成的事物或产品实现其所应有的综合价值。 室内设计 所谓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 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这一卒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 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肃| 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 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 环境。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 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咀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1 3 2 研究方法 试图从大的史化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探讨历代 世俗文化和民众的审美愿望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影响,来弄清中国传统纹样产生、发展 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文献典籍、文学、室内设计作品等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举例引证, 归纳演绎,从而揭示出中围传统纹样的本质以及传统设计语言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传 达与体现,使大家能从一个独特的视点来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艺术,从而创造出 具有民族理性思维和文化性格的室内艺术设计作品。 注释: 【l 】牛津英语大词典( o x f o r de n g l i s hd i c t i o n a r y ) ,简称为o e d ,1 8 5 8 年由英国语文学会组织筹 备编写,于1 8 8 4 1 9 2 8 年期间出版; 【2 】21 9 1 9 年4 月1 日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后改称“设计学院”( h o c h s c h u l ef u r g e s t a l t u n g ) ,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 a u h a u s 的译音,由德语h a u s b a u ( 房屋 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包豪斯学院开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 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也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 3 】转引自米增祥,陆振伟等编著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1 9 9 6 年。 5 2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2 1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定义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吉祥”两个字的组台使用,据认为埽早出 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疏对此作过解释:“吉者 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其意说明r 吉祥纹样的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 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驱闪的删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 所谓传统吉祥纹样,即是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 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运用指物会意、谐音寓意、感景悟意、宗教禅意、吉 样文字用语的直接应用及系列数字化的吉样涵义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样寓意完美结合 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自【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套完整的艺术 形式。中罔传统吉祥纹样是占祥内容与美的彤式的结合,它使纹样与人之叫具备了天然的 亲和性,是一种“形”与“意”的融台产生观看之中的愉悦与美感,使形式的审美因素 有时能上升到主导的地位且具有积极的意义。 2 2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币断的发展变化, 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作为形式艺 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2 2 1 石器时期彩陶纹饰特点 吉祥观念的出现戍馥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生活 盈鼍7 互闰蓁匕 目21 彩月人# 纹,花纹,g & f i g2ih n n c ep a i n t e ds t r i p e s 、f l w e rp a u e r n sb i r dp a t t e r n so fs t m i ea g e j 目片来捧韩牌女f 甘肃彩蹭科学2 牍社0 0 及生存条件极为有限,他们除受到饥饿的困扰外,还经常碰到猛兽的袭击,疾病的折磨以 及天灾人祸等因索的威胁。因此,求生存是原始人类最基本的希冀,他们希望得至0 物质生 活的殷实和丰富,祈求安居乐业多福多寿。也工e 因为有难以抗拒的天灾、人祸、疾病等 网素,人们“避凶求吉”的意识才变得如此强烈。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原始社会的人们 始终是把“逢凶化吉”的心理贯穿干日常生活当中的,并直祈盼实现平衡人生,解脱忧 患的新生活。当原始人对那些有利于生存的事物产生了敬仰和崇拜的心理的时候,“图腾” 作为保护神出现了它带有很强的宗教意味,是一种精神慰籍。而在表达方式上,原始人 都有一个按性,且u 用简单的符号形式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求吉祥的心理诉求,这 便形成了早期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而这一点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中能得到充分的证实,那些有意味的纹样已 包含了一种广义的“吉祥”寓意在内。我国原始彩陶工艺是最突出最丰富的美术创造,是 中华民族的祖先贡献给世界历史文化宝库的瑰宝。彩陶纹饰题材广泛( 图21 ) 、形式多样, 有花纹、叶纹、水纹、贝纹、云纹、网纹、鱼纹、鸟纹、鹿纹、蛙纹、日月纹、人形纹以 及各种抽象几何纹( 满纹、回纹、万字纹) 等。 选用的这些题材反映r 原始社会的渔猎、采集生活,以及原始先人对自然的观察及认 叭。这些纹样在经过历史小断的演变和补充,被逐步完善为具有,| j 华民族特色的古朴纹样, 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彩陶鸟纹成为以后风鸟纹的雏形,色纹( 图2 2 ) 舟 后世发展出鱼戏莲纹、连年有余纹等,借喻鱼多子的习性反映对生殖的崇拜,借“鱼”与 “余”谐音,表达对丰收与富足的希冀与渴求。 目22 人自纹、十= $ f i g22s t r i ao fh u mf a c e 扎df i s h 、c h a p t e r1 2p a t t e r n 罔h 来源:霍康滕晋梅罔案设计高菩教育出版社2 0 0 4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了以残酷的大规模的战争、劫夺、杀戮为基本特征的黄帝、尧舜时 代,纹饰的性质开始使人感受到权威、宗法制的统治力量,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为 表示虔诚,人们将象征吉祥的日、月、星辰( 取意三者照临) 、山( 取意稳重) 、龙( 取意 应变) 、华虫( 取意文丽) 、宗彝( 取意忠效) 、藻( 取意洁净) 、火( 取意光明) 、粉米( 取 意滋养) 、黼( 取意决断) 、献( 取意明断) 等纹样绣于帝王公卿的冕服上或朝服上,称之 为十二章纹( 图22 ) ,世代相传,直到清王朝的灭亡。 2 2 2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特点 奴隶主统治的商中晚期、西周早期,图纹 进一步发展并成为统治者宣威的重要形式。饕 餮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其形制厚重, 刻缕深机,多用于全身雷纹中,施以饕餮纹, 夔风、夔龙、象纹等次之,大抵以雷纹、饕餮 为纹匮之领导,饕餮( 图23 ) 是传说中的一 种恶兽,贪财贪食,也象征战神,可以压邪避 恶。它作为种兽面纹,呈现出变形后风格化 了的动物形象,雄健的线条赋予了这些怪异的 圈23 饕譬纹 f l g2 3t a o t i ep a t t e r n s 目片来源作# 拍摄十南京博物院 形象幻想与可怖的感受。这种神秘的威力和狰狞的美,具有威慑民众、保护社会、彰显统 治荇力最的作h 。 到r 西周中后期,随着“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代替“残民事神”的思想,竖风壁龙 纹代替了饕餮纹成为青铜器的丰要纹饰。白伏羲、 神农氏、黄帝至尧、舜、禹,都以龙为图腾,奠 定了龙在华夏民族的重要地位。青铜器的其他动 物纹样还包括象、蛙、龟纹玉器上有台、鹤、 牛、免、马、鹰、蝉、鹦鹉纹等。西周青铜象尊 上通身套有饕餮、虎、夔龙、夔风纹,成为出现 最早的“龙中套形”的艺术手法,在以后的民间 刺绣、木版画、剪纸中得到广泛应用。 幽24 雷纹 f i g 24t h u n d e r l 图片束源:钱m 宁傧怂慢饰物牧罔肌 商周时期的几何纹饰有弦纹、乳j 纹、云雷纹、勾连纹、雷纹( 图24 ) 、环带纹、重 环纹、凹瓣花纹、窃曲纹、圈带纹等,井逐渐发展为后束的吉祥纹样,雷纹逐渐发展为后 世吉祥纹样中的回纹。 2 2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纹饰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激剧变革时 期。在审美艺术日益从巫术与宗教的笼罩下解放出 来后,表现理性的、人间趣味和时代风虢的纹样开 始展现在青铜器上。尽管也有饕餮、龙、风等纹样, 但己失去威严,只具有供人玩赏装饰的神怪意味, 并大量出现在饰品装饰上。春秋战囝时玉龙较多( 图 25 ) ,一称为“玉珑”,说文释为“祷旱玉,从 土从龙。”二为人身组佩中之一种,兽形头,蛇身, 身无鳞片,一般饰勾云纹,汉唐时演变为兽头,有 双角,蛇形身,鸟爪,长尾大嘴。这是由于在艺术 图25 战国王龙 f i g2 5w a r r i n gs t a t e sy u 0 n z 幽h 来源:h t t p 。b b s8 r t r o nn e t 上不断加工所致。青铜艺术成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的艺术作品,青铜器上的纹饰多转变为 写实性题材为主,如采桑、射猎、宴乐、攻略等内容。在对称的装饰造型及构图中,出现 了弧线形、斜线形等轻盈活泼的式样。 2 2 4 秦汉时期纹饰特点 秦汉时期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之说为中心的封建神学体系,为帝王歌功颂德及吉祥瑞应 之说也流行与社会,在秦汉瓦当纹饰中可见一斑,装饰的文宁内容有“与犬无及”、“千 秋长安”、“高安万世”、“永春无疆”、“万物咸成”、“长生束央”等。这一时期在 中国建筑、雕刻、绘画以及各类民间艺术中,不断出现的吉祥图案逐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 吉祥象征体系,它涉及天、地、人、草木、鸟兽、山川、渊流、八方等许多方面。其中, 四灵瓦当是秦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瓦当之一( 圈26 ) 。 目26 “口月”n j 、“i 秩长女”e j “长 兜”“j f l g26 “f o u ro fh o p e ”b r i c k “q i a n0 l uc h a n ga n ”b r i c k - “c h a n gs h e n g 聃ly a n g ”b r i c k 幽h 来源船曰强向此 罔案设计表现湖南人学版社2 0 0 5 楚汉浪漫主义”1 华彩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形成的与之相辅相成的r 1 国古代x 一伟大 艺术传统。小难理解为什么这叫期的艺术主题往往表现出了一个想象诡异、混沌而丰富的 神话世界与人生世俗生活。它的表现意境丰满朴实,不重视细部,画面形象以满为胜,以 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具有不受束缚的粗犷的气势。这种充满古拙感、力量感和整体性的浪 漫风貌,不同丁后世岂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 2 2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纹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印度的 佛教文化相互融合,共同推进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 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 纹。随着佛教艺术的兴起,莲花( 图27 ) 作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在佛教艺术中莲 花的图案造型随处可见,无论是石窟寺的柱础、藻井,还是佛像的台座、背光,都普遍与 莲花自着不解之缘,成为美德、神圣的象征。随着佛教文化的推广,莲花纹样在宗教、非 宗教装饰方面迅速的流行起来。飞天“( 图28 ) 、伎乐大等人物形象也是佛教文化的产物。 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表现方面,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这一 时期,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 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居于远为重要的地位。线的艺术被高度集中化、纯粹化,成为最 富有民族特征的表现。图案的发展随之着重以线造型。 图29 唐= 彩马 f i g29t a n gt h r e ec o l o rh o r s e 图片束潭:作肯拍摄十北京敞宫博物院 圈2 】0 唐石雕 f i g21 0t a n gs c i i n t l l r e 图片柬源:作者拍摄r 肖京博物靛 2 2 7 宋、元时期的纹饰特点 宋代崇尚儒学的“三纲五常”和“程朱理学 ”,表现在图案艺术上讲究的是细洁净润、色调 单纯、趣味高雅,它与鲜艳富贵的唐m 、俗丽的 明清不同,讲究 自、趣、韵、味。宋代瓷器纹饰 题材内容丰富装饰形式多样,还呈现出大量巧夺 天工的自然纹饰。宋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宋代的 市民文化和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后来瓷器裟 饰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如末时牡丹造型较为简单,寥寥几笔只求牡 丹的神似秀雅之韵,元继承了宋的风格。束、元 刚期山水花一弓纹在器物的装饰上地位_ i 可动摇, 并达到r 高峰( 图21 1 ) 。这时期古祥图案随 着民俗活动的兴盛以及民间陶瓷、刺绣,织锦、 、i i 罔21 1 1 扎 光挑纹执意 f i g2 1 lg r e e nl i g hlo e a c l lf l o w e r so o l 片来振作者拍摄 北京故r 博物陆 建筑彩画、木雕、铜器等的发展而更为普及。这些图案带有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祈求,以吉 祥如意、辟邪纳福题材和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服饰居住、人生礼仪、岁 时节令等民俗活动中,其高潮体现在明清时期。 2 2 8 明清时期的纹饰特点 明清时期随着民间工艺的发展,小到糕点模予、砚刻牙雕、点翠首饰、刺绣花样、纸 扎彩灯,大到蓝印花布、景素珐琅、雕花木器、油漆彩画、商店招牌等生活的力方面面, 都离不开吉祥图案的装饰。应用的吉祥图案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吉祥图案基 本规律化、系统化,很多罔案已经脍炙人u 、约定俗成。如八宝纹又有佛教八宝、道教 八宝、杂八宝;又如三羊开泰纹、金玉满堂纹、五子登科纹、狮子滚绣球纹等等,题材广 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黯零鬣鬻 # 毁汉e j * m 女唐i “龙纹束青# 纹元跑龙纹 罔21 2 不目时期诧纹的变化 f i g2 1 2c h a n g e s 】nd l f f e r e n tp e r lo d so ft h e 叶a g o n 罔片来源:h t t p :b a i k eb a i d uc 锄 传统图案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审美情绪的变化与视觉感受方式的变化。因而,工 艺的装饰、纹样等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装饰性的价值或美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其深厚 的民旗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如反映中国特有审美心理的龙形的造型变化就是社会审美心 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图21 2 ) 。新石器时期的龙纹没有肢爪,与蛇有相像之处,与这- n , j 期的图案形象一样质朴。夏商周时期的龙纹多见于青铜器的装饰,纹饰精致,造型新奇, 样式凝重奇伟: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纹开始曲折弯绕,多见于玉器及青铜器装饰,这一时期 的罔案形象奇幻优美:秦汉时期的龙纹有肢爪,呈兽形般行走,这时期的图案总体呈现 恢弘之气势:隋唐时期的龙纹充分反映出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形象饱满,雄浑华 美;宋代讲究高雅清逸的格调,龙纹也呈现冉文雅洒脱之美;明清时期的图案装饰发展到 无以复加的地步,龙纹也是发展到最完整先分的地步,形象动态更多样化种类也最完备。 “在龙形的变化中,始终隐藏着r 条与中华民族审美变化相适应的神奇曲线。秦前论 理,重周重。折,龙形则或环或曲,汉儒论画,重狗马而轻鬼魅,龙形则为 马首蛇躯之畜彤。当魏晋谈缶与风哥受到重视,龙形亦瘦妊而飘飘欲仙:在画论中强调“晤 对通神,服能传神而形成传种理论这中国画论的基石时张僧因画龙点睛、 破壁而飞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其后各代,那屿基本的艺术风格,如唐的雄浑华美, 宋的文雅洒脱等等,都可在龙的造型变化上微妙而普遍地反映出来。” 2 3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表现形式 中围传统吉样纹样表现形式怍常多。大多表达了人们追求各种美好愿望的心愿,以至 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2 3 1 寓意 寓意是借某些题材寄寓某种吉祥含义,是传统吉样 纹样创作的常见的方法。寓意必须明确,让人能够理解, 否则就失去意义,战吉祥纹样中的寓意题材多为民俗或 文学典故。寓意是人们通过观察揣摩,由事象深入事理 的结果。如易卦称:“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 应”。先秦时,人们认为喜鹊具有感应预兆的神异本能, 民问流传的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使 得后世称其为沟通男女姻缘的桨鹊桥。喜鹊更多的是作 为吉祥图形广泛应用于民间。如两只喜鹊相对是双喜、 喜相逢;喜鹊站在梅枝上表示喜在眉梢、喜在眉头( 图 21 3 ) 等, 2 3 2 象征 幽2 1 3 署在屑梢 f i g2 1 3h i i n t h e t i po fb r o w 图片来源:刘戢淼件牛吉祥物图典 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9 9 象征尾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 用等方面的特点,用以表现某种思想含义的方法。例如:荷花亦称莲花( 图21 4 ) ,在佛 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因莲藕连生、莲蓬多子,莲花又被视作 结婚生子的吉祥物:牡丹花形丰满,色彩艳丽,人称为国色天香,花中z 王,历来在人们 心目中代表着美好和富贵;葫芦和葡萄,睡蔓不断生长并不断地开花结果,咀之象征子孙 繁衍,生生不息;灵芝状女u 如意,有药用价值,可强身健体,故常用作图案以表达长寿之 意。 彦 图2 1 4 莲花 f i g21 4 i o t u s 嘲片柬源张进靴廉夫 l l 代建筑 雕刻绒饰j2 0 0 7 图21 5 一路连科 f i g2 1 5a 1 1 t h ew a yz l e n k o 蚓h 来源: h t t p ,h i k eb u l d uc d 图2 1 6 盘* f i g21 5l o n gp l a t o 刚片柬粕| : h t t p y 。y c o m 2 3 3 比拟 比拟是赋予某种题材以人格化的手法。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 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如古有书画闲章“一鹭”,“鹭” 与“路”l 司音,“莲”与“连”同音,芦苇之“芦”与“路”谐音,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 成一片,故谐音“连科”取意。月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2 “连科”。鹭与荷花,芦苇 组成的纹样称“路连科”( 图21 5 ) ,寓意仕途顺遂。又如在明清科举取仕的时代,在 科考中名列第一者为“元”,如果在三试中连续取得第名,则被称为“连中二元”,故在 民间便产生了由荔枝、桂吲与核桃各j 枚组成的连中三元纹样,寓意应试成功、出人头地 之意。 2 3 4 表号 表号就是以某种特定的纹样作为符号。例如装饰纹样以八仙手中所拿器物作为八仙的 表号纹样,是以道教八俺神仙所执法物组成的图案。叉如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象征佛 教威力的八种物象,描绘成八种图案纹饰,即莲花、盘长( 图21 6 ) 、宝伞、法螺、宝瓶、 白盖、双鱼、法轮,作为佛教艺术的装饰。 2 0 s 谐音 谐音是借用某些事物名组成同音词表达吉祥意义的手法。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 讨个“n 彩”。如“鱼”谐音“余”,隐喻年年有余,生活富裕。金鱼在缸里,表示金玉满 举;又如用灵芝、水仙、菊花谐音“灵仙祝寿”,灵芝上面加一寿字为“灵芝献寿”,牡丹 和花瓶谐音“富贵平安”,“事事如意”是把两个柿子与如意的形象结合起来,“柿”谐音 “事”,凡见者部可以明白此图案寓意。 2 3 6 文字 文字图案是将汉字的字形构成加以美化,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图案。它偏重十形式方 面的装饰意味,多为某种物、建筑的局部装饰或织物的纹饰。汉字图案不同于一般的图案, 它的设计与构成要受到汉字率身结构的限制,美化只能在一定结构下施为,它的艺术功能 中往往包含着文字的意义。汉字的装饰特点有实用功能,于是走向民曰,在民间得到了f 匠艺人的推动和发扬,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的色彩。如汉字与流行图案的组合,其 审美意义与功利意义的结合等。无论乡野、市镇,人们既取字形的构成荚,又取其吉祥的 涵义。因此,诸如“福”、“禄”、“寿”、“富贵”、“万”、“喜”一类的汉字图案特别多。汉 字图案大多附于建筑或工艺品i - ,它的实用性,有利于它在社会的传播。下面对文字图案 进行详细的分类说明。 甲骨立图案 甲骨文4 1 图案( 图21 7 ) 的特点是文字结构符号性比较强,馨形性较弱。字体结构有 较强的工艺特点。图画的因素相对削弱,强化了线的造型,甚示了一定程度的图案美和装 _ i j j 美。字体骨架坚实有力,结构均衡,线条流畅,强调线的规律性、符号性和象形性的统 一,以实现创作者和接受者审美心态的满足。 阿21 7 甲骨文目21 8 t o # r m a r f i g2 】7o r a e l e h g21 8k i mt e x ta tt h eh n t t n mo rm a o g o n gd l n g 图片束缚+ 沈卓娅字件设讣2 0 0 7圉片来镩:h t t d b l o gs l n ac o mc n 金文图案 金文。1 ( 图21 8 ) 是青铜器铭识装饰。商中期,青铜器出现环带纹饰;商晚期,青铜 器上纹样增多且繁复、象形化。以文字雾形化结构结合的铭文,发展到西周时期,达到了 繁荣阶段。 金文到春秋时期出现了以鸟形作为装饰的图案形式,使字体美化进入新阶段。 瓦当汉字图案 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汉字瓦当图案( 圈26 ) 象征着国泰民安, 世盛人和。 除了有装饰价值外,还以可识性、宣教性、纪念性等语义信息记录了国家和民众的精 神追求和民俗情调,汉字瓦当以汉字的装饰构成了汉字图案的新格局。 织绣文字 汉字在织绣中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汉代开始,唐宋织物装饰也多用一些吉祥 文字图案。到明、清时期,服饰织物、中堂画、对联常用汉字图案构成,无论是题材上还 是技术上都有新的拓展。这类汉字图案多流行于宫廷士大夫阶层,在民间刺绣中多用于帐 幔、服饰装饰及节日、庆典、婚俗用品等物品的装饰中。 i q21 9 n 自m m , f l g2l g0 1 dc o i ni nd i f f e r e n th l myo fc h i n e s ec h b f a c t e r s 圈片粜源h t t p :i m a g eb a i d u c 锄 古币汉字 历代古币的文字装饰( 图21 9 ) 书体形式各不相同。 吉祥用语图案 吉祥用语的“福”、“禄”、“寿”、“禧”( 图22 0 ) 、“万”与“鸟”( 图22 1 ) 字在民间 运用比较广泛,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在一些民俗活动和工艺美术创作中,常运 用l 皆音、影射、含蓄、寓意象征等手法,以它们表达民众的审美理想。 a “福”谓之福运、福气、福态。福字包含富寿之本意,属吉语2 首。福字图案常与 喈音“蝙蝠”纹饰结合在一起使用在民间年节,造筑新房,喜事庆典时都要张贴于壁或 挂于厅房以祈求幸福和财富的到来。与福有关的吉祥用语有百福捧寿、五福临门、万福 流云、天官赐福、十福来瑚等; b “禄”是祥瑞的征兆,古代官吏的薪水称“禄”,在民间寓意发财。常与“发”、“福”、 “寿”、“喜”等字并用。因“禄”与“鹿”谐音,所以它的装饰常用鹿的形象。据传说, 鹿是食灵芝而得以长寿。禄字的书写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在禄字的装饰图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