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宋人南唐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宋人非常重视前代史的编修,而十国史的编修以南唐为盛。但是受传统史学 正统观念的影响,南唐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关于宋人南唐史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笔者将宋代史家在编修南唐史方面的史学活动和成就作为研究对象,力争廓清宋 代南唐史学的总体概况,梳理它的发展脉络,总结其史料学、编撰学等方面的成 就,明确宋代南唐史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主要探讨宋人南唐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对宋代南唐史著及其作者状 况作一概述。宋人南唐史学的发展与宋代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不同时 段,宋人南唐史研究的背景及原因有别,南唐史书的数量也存在差异,在编修形 式上也各具特色。宋代从事南唐史撰述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南唐旧人及其后 代、一般士人和官方史臣。宋人南唐史研究肇始于官方修史,而以私家研究为盛。 第二章从史料来源、编修体制和内容编排特色三个方面对宋人南唐史著的编 撰情况进行分析。宋代南唐史著史料来源广泛,以纪传体编修为主,篇目设置上 主要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同时也有所创新。内容编排上注意考辨纠谬、存疑备异。 第三章主要对宋人南唐史著内容进行分析。宋代以杂史笔记等形式记述南唐 史事的著述纪事广泛,避忌较少,并存录了一些原始文献。本文还重点通过对现 存南唐书和新修南唐书的比较,得出新修南唐书史学价值颇高的结 论。此外,本章还具体从南唐人物、党争、文教、崇佛、衰亡原因、忠义问题六 个方面对宋代南唐史著中的史论做了深入探究。 第四章主要讨论宋人南唐史的贡献及影响。宋代南唐史著作丰富,形式多样, 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南唐历史,为后世南唐史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它是宋代史学的 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宋代史学的内容。同时,它对后世南唐史学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关键词:宋人南唐史 a b s t r a c t s o n gs c h o l a r sh i g h l yr e g a r d e d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o f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y s h i s t o r y ,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nt h et e ns t a t e s ,n a n t a n g s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a r e int h ep r e d o m in a n tp o sitio n ,b u tn a n t a n gh is t o r ys t u d yw a sw e a k e rt h a n t h eo t h e r s ,b e c a u s ei tw a si n f l u e n c e db yo r t h o d o xi d e a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h i s t o r i c a l a u t h o r sm a i nr e s e a r c hi ss o n gs c h o l a r s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o nt h eh i s t o r yo fn a n t a n g s t r i v et om a k ew i d ec l e a rs o n g d y n a s t y s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 c o m b i n g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t e x t , s u m m a r i z i n gi t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t h eh i s t o r y c o m p i l a t i o ns c i e n c ea n ds oo na s p e c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p o i n to u tt h ea c a d e m i c 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 s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i n t h i st h e s i s ,i n c l u d e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o nt h et i m e sb a c k g r o u n do fs o n g d y n a s t y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a n dt h e nm a k e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r e c o r d i n g h is t o r i e sa n da u t h o r si nn a n t a n g t h e r ea r ea l w a y sc l o s eli n k a g e s b e t w e e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w h i c hw e r ec o m p ii e d b ys c h o l a r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sw e l la sp o l i t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s o n gd y n a s t y 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i e sw h i c hw e r e c o m p il e db ys c h o l a r sa r ed i f f e r e n t ,b e c a u s e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s , r e a s o n s ,q u a n t i t ya n de v e nf o r m sa r ed i f f e r e n t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o ft i m e s c h o l a r sw h oc o m p i l e d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i e sc a nb ed i v i d e d i n t ot h r e eg r o u p s ,t h eo f f s p r i n go fw e ll k n o w ni nn a n t a n g ,g e n e r a l s c h o l a r sa n dt h eo f f i c i a l s 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i e sw h i c hw e r ec o m p i i e d b ys c h o l a r si ns o n gb e g a nw i t ho f f i c i a lc o m p i i i n gh i s t o r y ,a n dc a m et o t h et o pa tt h ep r i v a t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s o n gs c h o l a r s 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 a b o u tn a n t a n g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s o u r c e s , t h es t y l eo fc o m p i l i n gh i s t o r ya n dc o n t e n ta r r a n g e m e n t 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k s 2 o fn a n t a n gi ns o n gd y n a s t yh a v ee x t e n s i v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s o u r c e s , b i o g r a p h yw a sap r e d o m i n a n tp o w e r t h et a b l eo fc o n t e n t sm a i n l yi n h e r i t e d t h et r a d i t i o n ,b u tt h e r ew e r ea l s os o m ei n n o v a t i o n s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 c o ll a t i o n ,d is c r i m i n a t i o na n dp r e s e r v i n gt h eh i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h a v i n g d if f e r e n c einc o n t e n ta r r a n g e m e n t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r e l a t e dt oc o n t e n ta n a l y s i so fn a n t a n gh i s t o r y b o o k s n o t e so f 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w a s ad o m i n a n tf o r m o f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 a b o u tn a n t a n gi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h a sf o l l o w i n gf e a t u r e s :r e c o r dw i d e l y , t h ea v o i d a n c eo ft a b o o sw a sf e w e ra n dp r e s e r v e ds o m eo r i g i n a ld o c u m e n t s c o m p a r e ds o u t h t a n g b o o kw i t ht h en e ws o u t h t a n g b o o k ,a c a d e m icv a l u eo fn e w s o u t h t a n g b o o kw a sh i g h e r i na d d i t i o n ,t h i sc h a p t e rw i l lb e n e f i tf r o mt h e 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f u r t h e rs t u d y ,s u c ha sn a n t a n g sp e o p l e ,p a r t y s t r u g g l e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w o r s h i po fb u d d h i s m ,d e c l i n er e a s o n s ,a n d l o y a l t y t h ef i n a lc h a p t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o n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 o fs o n gs c h o l a r s 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h i s t o r yo fn a n t a n g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w o r k so fn a n t a n gi ns o n gd y n a s t yw a sa b u n d a n t ,v a r i o u sf o r m s ,a n dh a v e r e c o r d e dh i s t o r yo fn a n t a n g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l e t e r e s e a r c ht h eh i s t o r y f o r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t op r o v i d et h e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h en a n t a n g i ti s t h eo r g a n i cc o m p o n e n to f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o fs o n gd y n a s t y ,a n de n r i c h e di t a n di th a se x e r t e da n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i lh is t o r i o g r a p h yo fn a n t a n g i nt h ea f t e r ti m e k e yw o r d s :s o n gs c h o l a r sn a n - t a n gh is t o r y 3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0 易用1 日期: i q -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铂岳叩师签名 7 6 戴:沙| 侈;、 l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绪言 宋人的南唐史成就,主要是指宋人在南唐史撰述和研究方面取得的相关成 果。宋人非常重视前代史的编修,而十国史的编修以南唐为盛。但是受传统史学 正统观念的影响,历来有关南唐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关于宋人南唐史的研究也不 够深入。 现今存留下来的研究南唐史最基本、最直接的史料大多数直接出自宋代,或 与宋代有关联。因此,搞清宋代南唐史研究的基本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南唐史有 直接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宋代史学加以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专注于一人一书的研究视角,将宋人对南唐史的记述与 研究作为一个整体范畴,探究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分析其表述形式 和有关史料考察的理论、方法及其成果;研究宋人对于南唐历史中重要问题的认 识及其所反映出的一些历史观念。最后力求通过这些研究,得以窥见宋人南唐史 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劣得失,以增进对整个宋代史学的认识。 二、宋人南唐史研究现状 宋人南唐史的研究,同整个宋代史学的研究密不可分。因此,在有关中国史 学史类论著中,研究者在论述到宋代史学问题时,往往会对宋人南唐史进行或详 或略的论述。如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陶懋 炳的中国史学史略(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谢保成的中国史学史 ( 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 、燕永成的南宋史学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版) 、罗炳良的南宋史学史( 人民出版社2 0 0 8 版) 等。具有代表性的如 谢保成先生的中国史学史,其“宋代的私家修史 一节就专门对宋人南唐史 编修状况进行了概述,并且通过比较分析,他认为马令、陆游两家南唐书为 集大成者。 学术界对陆游的史学成就以及马、陆两家南唐书进行研究的论文主要有: 柳诒徵的陆放翁之修史( 见柳诒徵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 ,卢苇菁的新修南唐书作者考辨( 史学月刊1 9 8 2 年第4 期) , 朱仲玉的陆游的史学成就( 浙江学刊1 9 8 3 年4 期) 及论马令 (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1 9 8 6 年第1 辑) ) ,陈光崇的论陆游 一兼评 作者考辨( 中国史研究1 9 8 4 年第2 期) ,刘永翔 的 陆游著祛疑( 华东师大学报1 9 8 5 年6 期) 、肃霜的陆 游 简论(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 9 9 1 年l 期) 、雷近芳的陆放翁 治史考( 信阳师院学报1 9 9 1 年1 期) 及论陆游的史学与史才( 史 学月刊1 9 9 2 年4 期) 、台湾王德毅的宋人的五代史学( 见邓广铭教授 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 、张荷群的论马令( 南唐书) ( 宋代文化研究第1 7 辑) 等。其中柳诒徵先生的陆放翁之修史一文认 为陆游的史识具于南唐书。该文对马令和陆游的两本南唐书进行比较分 析后,得出陆游的史识和史书编排体例较马令为优的结论,并详细考证了陆游三 为史官及其修史的经过。王德毅先生的宋人的五代史学一文相关部分对马令 和陆游的两本南唐书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在南方九国中,南唐最具代表性, 南唐史的纂修有其时代意义。 对宋代其它南唐史家或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有:陈光崇的第一部 的作者胡恢其人( 史学史研究1 9 8 6 年第3 期) ,燕永成的龙衮和他的 ( 赣南师院学报1 9 9 4 年4 期) ,刘晓明的龙章君考( 广 州大学学报2 0 0 1 年7 期) ,陈尚君的 作者考( 文史第4 4 期) 等。同时,张历凭、雷近芳的 所收南唐史著比较研究(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年3 期) 和邹劲风的现存有关南唐的文字史籍研究 ( 江海学刊1 9 9 8 年2 期) 两篇论文对现存南唐史文献情况进行了梳理。此外, 从版本学角度对宋人南唐史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有:卢红的批校本 述略( 江苏图书馆学报1 9 9 1 年4 期) 、郭立暄的汲古阁刻 版本 考( 图书馆杂志2 0 0 3 年4 期) 、杨恒平的三家 传本考( 古籍 整理研究学刊2 0 0 7 年6 期) 等。他如刘浦江的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 见唐 研究第1 l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一文则对南唐正统论的泛起进行了 探讨。 另外,任爽的南唐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版) 、邹劲风的南 唐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以及杜文玉的南唐史略( 陕西人民 2 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等著作在南唐历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 五代史书汇编( 杭州出版社2 0 0 4 年版) 一书,整理收录了现存有关南唐史 的史料文献,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很大便利。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宋人南唐史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成果。但 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论,一方面是缺乏全面的、系 统的、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单一史家及其著作进行研究,并没有系统 性地考察宋人南唐史的整体情况,并作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论及 宋人南唐史对宋代史学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南唐史学的影响。宋代史学在我国历 史上极为发达,宋人南唐史作为宋代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贡献虽相对较小, 但我们不应该忽略。 第一章宋人南唐史编修的时代背景及其著述状况 宋人南唐史的发展与宋代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不同时段,宋人南 唐史研究的背景及原因有别,南唐史书的数量也存在差异,在编修形式上也各具 特色。本章即对宋人南唐史编修的时代背景及其著述状况予以论述。 第一节宋代南唐史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公元9 3 7 年李异建国到公元9 7 5 年李煜金陵出降,南唐共经三主,历时3 9 年。 1 在五代十国这一极为动荡的历史时期,南唐政权以其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比较 发达而著称。南唐最盛时,“其地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 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尽为其所有,近代僭窃之地,最为强盛。 2 然李璨袭 位后,一反李异息兵养民政策,陷兵闽、楚,“地不加辟,财乏而不振 。3 其 后,南唐“土壤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廛里饶富,多高赀之家 的 淮南十四州,4 又被后周所占,国力大大被削弱。自此,南唐国势江河日下,已 无可挽回。公元9 6 0 年北宋建立,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在先后消灭荆南、后 蜀、南汉等割据势力后,用兵南唐。至公元9 7 5 年,南唐国亡。 宋代的南唐史著述和南唐史研究,基本上始于南唐亡国以后。首先,我们知 道五代十国史是宋人的近代史,考察和反思这一段极为混乱的历史,避免宋朝成 为此后第六个短暂王朝,是当时统治阶层和士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宋朝建立后, 混乱局面尚未完全消除,统治阶层和人民都非常渴求社会的安定。他们希望从历 史上特别是前朝的兴衰中寻找借鉴,因而重视前代史的编修。这一时期,在官方 提倡和带动下,南唐史的编修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南唐亡国后,宋代统治者对这 个偏霸之国的历史也非常感兴趣,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就命南唐旧臣徐铉、汤 悦( 原名殷崇义,避宣祖讳及太宗旧名改) 撰成江南录1 0 卷。而南唐旧臣遗 1 9 3 7 年,徐知诰( 即李异) 建立政权,国号大齐。9 3 9 年,徐知诰复姓李,改名为“异”, 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史家一般以李异建立政权的时间( 即9 3 7 年) 作为南 唐的开端。 2 薛居正等:引日五代史卷1 3 4 僭伪列传一,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1 7 8 7 页。 3 史温:钓矶立谈,见五代史书汇编( 9 ) ,杭州出版社2 0 0 4 年版,下同,第5 0 1 2 页。 4 脱脱等: 宋史卷8 8 地理志四,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2 1 8 5 页。 4 老撰写稗史、杂记以志其国故事者,人数也颇多。其次,到北宋中后期,宋王朝 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统治危机加深。在外部环境上,辽国虽然开始衰 落,而后起的金在地缘政治上又对北宋形成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北宋后期,宋朝 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甚至到后期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满怀着对国家前途 的关注和民族命运的担忧,马令撰修了南唐书,以南唐亡国的历史经验教训 来鉴戒宋朝统治者当有所作为,莫重蹈南唐覆辙。还需指出的是,宋代中后期的 南唐史学,具有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前的南唐史学补缺、纠谬、清理 和总结的性质。最后,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其间,北宋灭亡对于宋 代士人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在反思北宋灭亡原因的同时,很多人主张北 伐,恢复中原。此外,士人还通过著书立说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南宋中兴提 供借鉴,陆游著新修南唐书即属此类。南唐与南宋都偏安江左,事势相近, 陆游整理撰修南唐史事,其经世致用的目的十分突出。 第二节宋人南唐史著述状况 宋代撰修十国史事的著作众多,而南唐史的编修尤盛。不论是作品的数量和 质量,还是治史的人数,南唐史的研究都超过了其他九国之史。宋人南唐史研究 肇始于官方修史,而以私家研究为盛,并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作品。 一、官修南唐史著作一 :江南录 南唐灭亡不久,宋太宗便命其旧臣徐铉、汤悦撰成江南录1 0 卷。这是 第一部南唐史专著,今已亡佚。但通过其它文献对于该书的征引状况,我们可以 对该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马令南唐书卷一、四、五末各附有一段“徐铉日” 云云的史论文字,对南唐三主分别进行了评论,此当为江南录的佚文。1 从 现存史料文献可以看出,宋人对此书评价不高。其中徐铉的门生郑文宝曾说: “( 江南录) 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 1 李文泽:徐铉行年事迹考( 见宋人年谱丛刊( 1 ) ,四川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文有此种观点。张荷群论 南唐书( 见宋代文化研究1 7 辑,第1 3 9 页) 一文也有这种观点。邹劲风认为江南录为编年体史书( 见南唐国史第一章“有关 南唐的史料”一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7 页。 5 少之。”1 司马光也称:“江南录最为差误,其记李异复姓,亦先一年。他 事仿此,不可考按。 2 不过,陈振孙在论及江表志时,称:“然前录固为简 略,而犹以年月纪事,今此书亦止杂记,如事实之类尔。3 此处所指“前录”, 应为江南录。由此可知,江南录是以“年月纪事”,并对南唐史事及人 物予以评论的南唐史著作。该书是记录南唐史事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后人在撰修 南唐史时,很多也是以江南录为基础的,如路振九国志、马令南唐书、 陆游新修南唐书等,可见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外,新五代史卷 6 2 和卷6 8 徐无党注文中指明该书两处错误。4 资治通鉴征引该书达1 0 处, 其中依修4 处,指误2 处,存异4 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 征引该书2 处, 其中依修l 处,存异1 处。另外,随着江南录的编修成书,促使更多的人留 意南唐史事,南唐史的研究一时成为热点,有关南唐史的著作便陆续出现了。 二、私家南唐史撰修的兴盛 ( 一) 、私家主要南唐史著述 钓矶立谈1 卷,史温撰。5 作者在序言中称:“追惟江表自建国以来, 烈祖、元宗,其所以抚奄斯人,盖有不可忘者。时移事往,将就芜没。 可见作 者是以怀旧之思来记录南唐史事的。该书取材主要来自“耳目所及,记载南唐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每条记事下都附以论断,表达作者的观点。作者对南唐历 史地位的认识和宋代统一南方必然性的分析都是比较客观的,对南唐历史人物的 评论也是较为公允的,因而清四库馆臣指出:“亦杂史中不失是非者也。6 该 书序中称有1 2 0 余条纪事,今仅存3 0 条纪事,已非完帙。 1 郑文宝:江表志叙,见全宋笔记( 第1 编第2 册) ,大象出版社2 0 0 3 年版,下 同,第2 5 9 页。 2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卷3 0 “五月唐主去帝号称国主用周正朔”条,四部丛刊初 编本。 3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 江表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3 6 页。 4 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6 2 南唐世家以及卷6 8 闽世家,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 7 8 0 页,第8 5 4 页。 5 钓矶立谈最早著录于遂初堂书目,不著撰人。宋史卷2 0 6 艺文志五著录 为史虚白钓矶立谈记1 卷。四库馆臣认为作书者当为史虚白之子。该书知不足斋丛 书本鲍廷博跋语称:“以自序及它书考之,盖虚白仲子之笔。”余嘉锡在四库提 要辩证( 中华书局2 0 0 7 年2 版,第3 9 0 页) 中认为:“此书作者之名,终莫得而考 矣。”陈尚君 作者考( 文史第4 4 辑) 一文认为此书为一山东无名 叟所述,由史虚白之孙史温记录而成,他还认为该书一部分是“叟之遗稿”,由史温“编 次成书”。 6 纪昀等: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钓矶立谈,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6 江南别录1 卷,陈彭年撰。从该书书名来看,是为补官修江南录之 疏漏。此书主要记载南唐义祖、烈祖、元宗、后主四代史事。郡斋读书志卷 2 下著录为4 卷,当以一代为1 卷。今为1 卷,疑为后人合并。陈彭年曾在李煜 宫中生活过,因而对李氏有国时事见闻最详。但“其书颇好语怪,如徐知诲妻 吕氏为崇、陈仁杲得神助、赵希操闻鬼语诸条,皆体近稗官。1 不 过,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对其纪事多有采用。四库馆臣亦指出:该书 “异乎传闻影响之说也 。2 该书对于研究南唐历史,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南唐近事2 卷,郑文宝撰。该书撰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 7 7 年) 。 从本书内容来看,主要记载了南唐烈祖、元宗两朝故事,多为逸闻琐事。晁公武 称该书:“记李氏三主四十年间杂事。 3 陈振孙也认为南唐近事“泛记杂 事,实小说传记之类耳。川然而郑文宝由南唐入宋,所记有所凭依。所记虽然 多属传闻轶事,但仍是我们研究南唐社会生活的宝贵史料。四库馆臣也说:“文 宝世仕江南,得诸闻见,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 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矣。 5 该书各家著录卷数不同,但内容 基本相同。 此外,郑文宝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1 0 1 0 年) 撰成江表志3 卷。从其叙 来看,他对此书比较满意,称“方国志则不足,比通历则有余 。6 但从记事来 看,内容甚简,且多为南唐杂事。因此,陈振孙称:“今此书亦止杂记,如事实 之类尔。7 但因郑文宝为南唐旧臣,所记尚有可取,如记李煜时贡献赋敛一条, 王巩随手杂录全取之。8 又如江南江j l :l b 家乡一诗,文宝以为吴让皇杨 溥所作,而马令南唐书则直以为后主作,四库馆臣认为:“然文宝亲事后主, 所闻当得其真,是亦可以订马书之误也。 此书记南唐高祖、元宗、后主各为一 卷,每卷附有诸朝皇子、将相、使臣姓名,并无事实,其中全录韩熙载归国状、 张侣谏疏各一首,详略不当,可见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有部分亡佚。四库馆臣 1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江南别录,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2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江南别录,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3 晁公武撰、孙猛校:郡斋读书志校证卷7 南唐近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2 8 1 页。 4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 南唐近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3 6 页。 5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 4 0 江南别录,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6 郑文宝:江表志叙,大象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5 9 页。 7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 南唐近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3 6 页。 8 王巩:随手杂录,上海进步书局,第1 页。 7 因此指出:“今世所行江表志,名为三卷,实止二十四页,盖残缺掇拾,已 非完书。1 江南野史,一名江南野录( 默记卷下、说郛卷5 4 也称江 南录) ,1 0 卷,龙衮著。该书主要记录南唐史事,书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南唐 经济、法律等资料,如赋税、币制、兵制等。不过,该书中还记载了许多传闻逸 事,不符合传统史书体例,时人对此提出了批评。龙衮之前,徐铉奉诏编修江 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陈振孙认为:“大概六家皆不 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 2 四库馆臣亦称:“今观诸传皆叙次冗杂,颇乖史 体 。3 但从记事来看,该书不仅记录南唐君臣事迹,还记载了许多普通文人及 其事迹,史料较为丰富。马令、陆游二人南唐书采用本书内容甚多,李焘续 资治通鉴长编太祖朝部分征引该书7 处,其中存异4 处,依修2 处,指误1 处。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引用该书4 条,王锤默记征引l 条、野客丛 书征引1 条,王明清挥麈后录也曾参引。清人钱曾指出:该书“记南唐君 臣事迹颇详,其行文已赡雅有致。 4 此书以纪传体写成,郑樵通志、晁公 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二十卷,计八十四传。明焦兹 国史经籍志著录本书为十卷,可见至明代已非完本。今传本为十卷,三十 八传。 江南余载2 卷,作者不详。直斋书录解题载其序日:“熙宁八 年,得郑君所述于楚州。5 可知此书成书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 0 6 6 ) 之前,陈 振孙认为“郑君 可能是郑文宝。四库馆臣认为郑文宝所作南唐近事、江 表志“不在此序所列六家之内,则所称得于楚州者,当即文宝之书。检此 书所录集事,亦与文宝江表志所载互相出入,然则所谓删落是正者,实据江 表志为稿本矣。该书原本佚失,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二卷。其 内容与江表志不同者甚多,也可以和其他南唐史书相互参证。况且江表志 散佚严重,所以四库馆臣说:“江表志虽存而实佚。此书虽佚,尚有大半之 1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 4 0 江南别录,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2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5 江南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3 6 页。 3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江南野史,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4 钱曾著、管庭芬,章钰校证:读书敏求记卷2 之上龙衮江南野史,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7 年版,第1 0 0 页。 5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 江南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3 6 页。 8 存也。”1 大中祥符年间,许载曾著吴唐拾遗录i 0 卷。许载生平不详,通志艺 文略卷6 5 、史略载吴唐拾遗录i 0 卷,许氏撰。洪迈容斋随笔续笔 卷1 6 、 宋史艺文志卷2 0 3 则著录为许载撰吴唐拾遗录1 0 卷。洪迈称: “( 吴唐拾遗录) 所载多诸书未有者”,2 并载其劝农桑一篇,是一则 宝贵的经济史史料。可惜此书宋代以后就佚失了。 ( 二) 、三部南唐书 南唐书( 四库全书称马氏南唐书) 3 0 卷,马令撰。宋徽宗崇 宁四年( 1 1 0 5 年) ,马令综合众多南唐史料,在前人南唐史著述基础上,撰成 南唐书3 0 卷。该书是一部私修纪传体史书,前三卷为南唐三主书,用蜀 志称主之例,以下为列传,妃称女献,次为宗室、义养及一般臣列传,再次为 类传,所分甚细,末一卷为建国谱和世袭谱。陆游著新修南唐书后, 大多数人认为马( 书) 不及陆( 书) ,批评者甚多。如明人沈士龙南唐书题解 称:“马之疏陋可见,而陆之史笔足贵。 明人胡震亨南唐书题辞言:“余 始得马令南唐书,以为正可作酒后谈资耳。及得陆游新修南唐书,读之, 乃知正史稗官,迥自悬别,未可以伪史忽之。 3 另外,马令受欧阳修新五代 史影响较大,以至于其书“每序赞之首,必以呜呼发端,因而被四库馆 臣讥为“颇类效颦 ,认为“不及陆游重修之本 。但马令南唐书得以保存 并流传下来,本身已经证明其有存在的价值。马、陆二书并存,犹如五代史 有薛、欧二家,是不能偏废的。四库馆臣亦说:“椎轮之始,令亦有功。4 陈 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 最早著录此书,宋人诗话、笔乘如诗话总龟、鱼 隐丛话、野客丛书诸书对其多有引用,说明它在当时已经流传较广。 新修南唐书( 四库全书称陆氏南唐书) 1 8 卷( 一本作1 5 卷) , 南宋陆游著。该书原名南唐书,后人为了和北宋胡恢、马令所修南唐书 相区别,故称新修南唐书。该书前三卷为南唐三主本纪,其它为列传。陆游 新修南唐书是众多南唐史著作中的佳作,历来人们对该书评价很高。陈振孙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江南余载,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洪迈:c g 斋随笔之容斋续笔卷1 6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4 0 9 页。 李清:南唐书合订之南唐书题辞,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8 。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南唐书,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9 称赞该书“颇有史法 。1 周南称:“近时陆放翁作南唐书,文采杰然,大 得史法。 2 四库馆臣云:“马令书与游书盛传,而游书尤简核有法。 类似评 价甚多。但四库馆臣认为将南唐三主列入本纪,“他如后妃诸王传置之群臣 之后,杂艺方士传列於忠义之前,揆以体例,亦为未允。 3 直斋书录解 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都著录该书为1 5 卷。此外, 元代戚光曾作南唐书音释一卷,赵世延为之作序。 北宋前期,胡恢也曾编修过一部南唐书,4 但不见于宋人目录书。梦 溪笔谈卷1 5 记载胡恢“坐法失官十余年,潦倒贫困”,5 因而该书可能仅有稿 本存世,并没有刊刻。6 三、兼及南唐史事的重要史著情况 ( 一) 、 :旧五代史中 :僭伪部分的编修内容 宋代开国以后,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表现在史学上就是重视前代史 的编修。宋太祖从理乱兴衰、以史为鉴的现实目的出发,开宝六年( 9 7 3 年) 四 月便下诏修五代史,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畴等同修。开宝七年闰十 月书成,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后称旧五代史。后来该书逐渐 失传,清人编修四库全书时,才由邵晋涵等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又以 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参校。旧五代史记五代5 3 年( 9 0 7 q 6 0 年) 间历史,兼记十国事。此书主要依据五代实录等史料修成,因而保存了 大量的原始文献,史料价值极高。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五代部分时,采用 该书内容较多。 旧五代史于卷1 3 4 僭伪列传一集中叙述南唐及杨吴时期的历史。由 于官修旧五代史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对中原以外诸政权并不重视,视不奉中 原正朔的南唐、南汉等国为僭伪政权。因此,史家在记载南唐历史时,将其归入 僭伪列传。他们在编修中原以外政权的史事时,依据更多的是中原王朝与之 交往的记载,而最原始最直接的史料则比较缺乏。还值得注意的是,旧五代史 1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5 新修南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3 7 页。 2 周南:山房集卷8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 6 南唐书,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胡恢生平事迹,可参见陈光崇先生的第一部 的作者胡恢其人( 见史学史 研究1 9 8 6 年第3 期) 一文。 5 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卷1 5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5 2 7 页。 6 杨恒平:三家 传本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7 年第6 期。 1 0 编修时,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尚存,它们同中原王朝的正式往来时连时断, 史书在记载时不可避免出现疏略。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旧五代史记 南唐史事甚简,并且断限止于中宗李璩时。但是,该书在纪事上时而又不失客观 公正,如记载南唐“近代僭窃之地,最为强盛。1 评价杨行密“高材捷足”, 李异“履霜坚冰 ,2 也是颇为公允的。虽然旧五代史记载南唐史事比较简 略,但是作为第一部宋代官方记载有南唐史事的著作,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及士人 对南唐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南唐立国及南唐君臣的态度和看法,对于我们研究 宋初的南唐史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二) 、新五代史中南唐世家的编修内容 欧阳修编修五代史时,北宋正面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 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谓万世法而日益丛杂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 因此他感叹:“一切苟且,不异于五代之时。3 但将内忧与外患相比较, 他认为“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4 因此, 他主张加强儒家思想对人民的教化,以巩固宋政权。欧阳修总结五代历史 的经验教训,认为五代分裂割据是由于儒家思想衰微的结果,这样便为其 宣扬儒家思想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新五代史中,欧阳修非 常重视“褒贬义例”,用“春秋笔法 对五代历史进行褒贬评判,以便维 护封建统治秩序。 新五代史7 4 卷,记载自梁开平元年( 9 0 7 年) 至后周显德七年( 9 6 0 年) 共五十三年的历史。但是,十国中有的国家比五代中原政权存在时间 长。欧阳修在记载这些国家的历史时,超出了这个范围。与旧五代史 将十国分别列入世袭列传和僭伪列传不同,欧阳修将它们都列为 世家,给予它们同等的地位。新五代史中关于南唐的记载主要集中在 卷6 2 南唐世家,记录了南唐三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于我们了解 南唐基本概况有很大帮助。但是,该书与薛史一样,十国史仍附属于五代 史,记载南唐历史只能择其重点,无法反映南唐全貌。 1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 3 4 僭伪列传,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1 7 8 7 页。 2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 3 4 僭伪列传,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1 7 9 5 页。 3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 0 本论上,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8 6 3 页。 4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9 8 再论王伦事宜札子,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1 5 1 1 页。 ( 三) 、资治通鉴与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关涉的南唐史事 资治通鉴2 9 4 卷,司马光主编。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记录历史大 事,注意历朝政治得失,为统治者“资治 之用。其纪事止于后周,记载南唐历 史未至亡国之时。不过,与两部五代史相比较,该书史料来源极为繁富,除 采用正史材料以外,还广泛吸收杂史、笔记等。在撰修南唐历史时,采用前人所 著南唐史书如江南录、江表志、江南别录等,这其中有些书已经佚 失或者散佚,因为有资治通鉴的征引,才使得这部分南唐史料得以保存了下 来。此外,对于所用材料,司马光等人都详加考证,并且指明史料的出处和差异, 为我们了解所征引史书的价值提供了方便。 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5 2 0 卷,李焘著。该书纪事始于北宋建国,当时一 些割据政权尚存,因而李焘对这些政权的历史也予以记载。其中有关南唐史事主 要集中在该书太祖朝十七卷中,客观上续补了资治通鉴所缺南唐史的后部分。 该书博采众书,考证严谨,如记载南唐历史就曾征引江南录、江南野史 等南唐史著作,史料价值很高。 四、内含有南唐史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8754:2025 EN 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content -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正版授权】 IEC 60947-8:2003/AMD1:2006 EN-D Amendment 1 -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8: Control units for built-in thermal protection (PTC)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
- GB/T 45961-2025气象计量标准器通用技术要求温度
- 校园防盗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法语面试题目答案
- 培训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教育宣传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的困惑
- java面试题及答案ip段地名
- 沈海高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船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安徽龙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T/CNCA 048-2023矿用防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 安装家具合同协议书范本
- 购买肉牛合同协议书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三套)
-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小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三会一课培训内容
- GB/T 45309-2025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
- 膜性肾病护理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