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气象学专业论文)enso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源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利用1 9 7 9 - 2 0 0 5 年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1 9 5 1 - 2 0 0 8 年的n i f i 0 3 、n i f i 0 3 4 和 n i f i 0 4 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1 9 7 9 - - 2 0 0 8 年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资料,分析了e n s 0 与青藏高 原积雪和高原下垫面热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还分析了e n s o 与 青藏高原积雪和高原下垫面热源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 春季的n i f i 0 3 区和n i f i 0 3 4 的海温与同期高原积雪有比较好的相关性,而与冬季 的e n s o 相关不好。冬、春季高原下垫面热源与e n s o 相关关系也不好,但高原下垫面热源与 积雪有一定的反相关关系。 ( 2 ) 从季节尺度来看,前期冬、春季e n s o 、青藏高原下垫面热源和高原积雪与后期 我国东部的夏季降水,对汛期洪涝的预报有显著的指示作用。 ( 3 ) 从月时间尺度来看,揭示了e n s o 与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 降水异常的影响在各个月份是不一致的。并且春季高原积雪对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重要。 ( 4 ) 当前期春季n i f i 0 3 区海温为强暖( 强冷) 事件与高原积雪显著偏多( 显著偏少) 共同作用的配置下,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往往偏南( 偏北) 。在这种配置下,夏季我国北方地 区为下沉( 上升) 运动,副热带高压偏西,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干旱少雨( 湿热多雨) , 在我国南方地区为上升运动( 下沉运动) ,副热带高压偏东,使我国南方地区湿热多雨( 干 旱少雨) 。但是当n i f i 0 3 区s s t 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源共同作用时与夏季雨带的对应关系并 不显著。 关键词:冬春积雪;青藏高原;e n s o ;夏季降水;下垫面热源 a b s t r a c t b a s eo nq i n g h a i t i b e tp l a t e a u ( q x e ) s n o wd e p t hf r o m19 7 9t o2 0 0 5 ,b a s eo ns e a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 s s t ) i nn i f i 0 3 ,n i f i 0 3 4a n dn i f i 0 4r e g i o nf r o m1 9 7 9t o2 0 0 5a n dq x pl a t e n ta n d s e n s i b l eh e a tf l u xf r o m1 9 7 9t o2 0 0 8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e n s oa n d q i n g h a i t i b e tq x p s n o wd e p t ha n dq x p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 ,a n dt h e i ri n f l u e n c e so ns u m l n c rr a i n f a l li nc h i n a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j o i n t e di n f l u e n c eo fe n s o ,q x ps n o wa n dq x p 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o ns u m m e rr a i n f a l li ne a s t e r nc h i n aw a sa l s o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 : ( 1 )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p r i n gq x ps n o wc o v e , l a n ds p r i n gn i f i 0 3 ,n i f i 0 3 4s s t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g o o d ,a n d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w i n t e rq x ps n o wc o v e ra n dw i n t e re n s oa l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b a d m o r e o v e r , t h e r ea r eab a d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w i n t e ra n ds p r i n gq x ps u r f a c e h e a ts o u r c ea n de n s o h o w e v e rq x ps u r f a c eh e a ts o l l r c eh a dan e g a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l lq x p ( 2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e n s o ,q x ps n o wc o v e r ,q x p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d u r i n g p r e v i o u sw i n t e ra n ds p r i n ga n dr a i n f a l lo v e re a s t e r nc h i n ad u r i n gs u m m e ri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 a n di t h a da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r e c t e f f e c tf o rr a i n f a l lf o r e c a s t i n go v e re a s t e r nc h i n ad u r i n gs u m m e r ( 3 ) i tc l e a r l y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i m p a c t so fp r e v i o u se n s oa n dq x ps n o wo nm o n t h l y r a i n f a l la n o m a l i e so v e rs o u t h w a r do f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i sd i f f e r e n tf o re a c hs u n m l e rm o n t h m o r e o v e r ,t h es p r i n gq x ps n o wc o v e ri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t ot h es u n l n l e rr a i n f a l li nc h i n a ( 4 ) t h es u m h e rr a i n b e l ti ne a s t e r nc h i n ao f t e nm o v e ds o u t h w a r d ( n o r t h w a r d ) o n l yw h e na s t r o n gw a r m ( s t r o n gc o l d ) e v e n ta n dah e a v y ( t i g h t ) q x ys n o ww e r eo c c u r r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d u r i n gp r e v i o u sw i n t e ra n ds p r i n g i nt h i s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t h es i n k ( u p ) m o v e m e n ti nn o r t h e r no f c h i n ai ns u m m e r , s u b t r o p i c a lh i 曲w e s t w a r d ,d r o u g h t ( r a i n y ) i nn o r t h e r ni ns u m m e r , t h eu p ( s i n k ) m o v e m e n ti ns o u t h e r no fc h i n ai ns u m m e r , s u b t r o p i c a lh i g he a s t w a r d ,r a i n y ( d r o u g h 0i n i i s o u t h e r ni ns u n l m e r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s u m m e rr a i n b e l ti sn o ts i g n i f i c a n tw h e n t h ee n s oa n dq x p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a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w i n t e r a n ds p r i n gs n o wd e p t h :q i n g h a i t i b e tp l a t e a u :e n s o :s u m m e rm i n f a u ; 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 i i i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型蛐 日 期:三:竖:兰:!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 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 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里! 蛐 日期: 兰:! ! :苎:! i i 引言 第一章绪论 我国地域辽阔,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 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 的特征。使得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广、频率高、危害严重。我国的气 象自然灾害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旱灾、洪涝灾害、高温热浪、大风、雹灾、 沙尘暴、霜冻和雪灾等。然而气象灾害中又以旱涝灾害占的比重最大,随着我国社 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汛期旱涝的预报越加重视,对于汛期早涝预报也提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 赵振国但3 曾把影响中国汛期旱涝的因素归纳为l o 个方面,即海洋、地温、冰雪覆 盖、青藏高原位势高度、亚洲季风、西太平洋副高、中纬度阻塞高压、三大涛动、 0 b o 、太阳活动等。随后赵振国曙1 又归纳总结影响中国汛期旱涝最重要的5 个因素,其 中包括海温异常( e n s 0 现象) 、青藏高原热状况、亚洲季风、中纬度阻塞高压和西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所以说青藏高原热状况与e n s 0 事件对于我国汛期早涝影响是十分 重要的。 1 2e n s o 的研究进展 e n s 0 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洋 状况的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上的洪涝灾害,使各国的工业、农业、经 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很大的损失。e n s o 作为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际气候变率 的最强信号“1 ,它不仅对区域气候而且对全球气候异常都有明显的影响。正是e n s o 这 种对区域气候和全球气候异常的显著影响,使得一直以来国内外气象科学工作者都 1 十分关注e n s o 事件及其影响,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自从1 9 6 6 年b j e r k n e s 谭1 首先 提出了关于e n s o 现象产生机制由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假设,他的这一假设对于人 们认识和了解e n s o 现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 0 世纪末发生的几次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的e 1n i f i o 事件后,e n s o 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大推动t e n s o 对 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e n s o 事件的发生对东亚环流怕。7 1 、我国的早涝灾 害阳州、台风活动q 扪、气温异常n 3 1 们等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e n s o 对 我国汛期早涝灾害的影响,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金祖辉n 耵用中国 1 6 0 站月平均降水量和赤道东太平洋n i f i 0 3 区海温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e n s o 循 环对我国夏季降水及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赵振国n 刀研究指出我国夏季雨带的位置 与e n s o 事件发生有着较好的关系,在厄尔尼诺当年我国夏季主要雨型以中间型和南 方型为主,在拉尼娜当年我国夏季主要雨型以中间型和北方型为主。陆端军n 6 1 等确 定了我国降水对e n s o 的响应区域和各响应区域的响应时段,其中降水响应最明显的 区域在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区域。史久恩“8 1 等对e n s o 与我国雨带的统计结 果表明在e 1n i f i o 当年,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偏多,南北方降水偏少,而次年长江流域汛 期降水偏少,南北方降水偏多。费亮n 钔指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均 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以滞后海温约4 个月的正相关最为明显。孔春燕呦1 等认为不 同气候背景下的厄尔尼诺过程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存在不同的影响,但是对长江中 下游及江淮地区降水的影响是一致的,一般偏少。此外,对于e n s o 事件的强度大小 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陈菊英伫13 指出中等偏强的厄 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在江淮流域。在中等偏强厄尼诺年,中国北方西北和华北 大部地区则以干旱为主。在弱厄尼诺年主要雨带位置偏北。金祖辉n 引研究发现,e n s o 发展年的夏季,中国东部地区以雨量偏少为主,多雨带位于江淮之间;e n s o 恢复年的 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雨量偏多,其南北两边偏少。由此可见,e n s o 对我国汛期旱涝 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并且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气候背景下e n s o 对我国汛期早涝的影 响,还有e n s o 强度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我国汛期旱涝的影响。 2 青藏高原热源作用的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陡峭的大地形,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特殊复杂的大 地形产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的环流系统和天气气候都有显著的影响,倍受 国内外气象学家的重视。早在2 0 世纪5 0 年代,叶笃正等乜船和f l o h n 从计算和分析高 原上空的热力结构出发,研究高原的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乜们等、季 国良心朝等和l u o 口印等都曾研究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 汇) 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还 有z h a o 口7 1 等计算了1 9 6 1 - 1 9 9 5 年逐月的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和地面长、短波辐射、地 面感热通量和地面蒸发潜热通量,揭示了它们的气候特征。段安民等眵钉研究表明夏 季青藏高原作为一个位于对流层中部的巨大热源对北半球乃至全球范围的大气环流 和天气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和地一气系统的能量收支方面对我 国、亚洲甚至北半球的天气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3 。w u 等啪1 利用观测资料研究了 青藏高原表面感热加热对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和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影响作用和机理。 这些研究都表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整个气候系统的重要影响。另外,许多气象 科学工作者还对青藏高原热源与我国汛期旱涝异常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研 究。段安民等指, h u , 4 - - - 6 胄j 青藏高原整体感热加热可以作为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江 淮等地区7 月份降水的预报因子。章基嘉涩3 等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在春夏之交发生的热 力异常,是引起江淮暴雨的一个重要因子。赵平等口3 1 用青藏高原和其邻近地区1 4 8 站 3 5 年的月平均资料,分析指出青藏高原春季热源对随后夏季中国东部降水有比较好 的指示意义,青藏高原夏季热源与同期长江流域降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季国 良懈1 认为高原西部冬季地表加热场对我国西南秋雨、长江流域伏旱以及黄河上游雨 季降水有着密切关系。宋正山等凹朝利用欧洲中心资料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与我 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特征的关系。刘晓冉汹1 等用s v d 方法计算高原地面热源与我国夏 季降水的关系,发现前期青藏高原主体的冬季地面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 量呈负相关,与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周玉淑等b 刀研究认为 前期青藏高原不同层次地温的异常是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原 3 因。刘新等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的形态从春季到夏季有很好的持续性, 春季高原加热与夏季东亚的降水形势分布也有很好的相关。 青藏高原积雪的研究进展 雪盖是青藏高原冬、春季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反映青藏高原地区下垫 面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青藏高原雪盖对东亚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作用一直受 到国内外气象科学家的重视。刘晓冉口们提出积雪由于积雪以其高反射率、热传导性 差、融化过程吸收大量热量等特性通过改变下垫面和大气冷热源而影响大气的各种 热力和动力过程,尤其是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积雪对高原以及周围大气的各种热力 和动力过程的影响是很显著,也对短期的气候预测产生很显著的影响。董敏h 叫等应 用气候模式模拟,并指出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大气环流有很大的影响,它增大了高原 地区的地面反照率,减少了地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地气界面处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叶 笃正乜们、郭其蕴等h 、安成哲三“2 3 和陈烈庭等n 3 舶也都曾指出高原地区的雪盖是影响 东亚季风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此外,国内的很多气象学者还对青藏高原雪盖异常 与我国早涝异常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范广洲等h 郇指出与欧亚大陆雪盖 相比,青藏高原雪盖是影响东南亚季风的更敏感区。并指出冬季高原多雪将导致亚 洲夏季风的来临推迟或减弱。由于高原冬季积雪增加,使高原地表热源减弱,季风经 圈环流减弱,相应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环流系统减弱,季风区降水亦减少。陈烈庭h 鄹研 究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同期5 0 0 h p a 高度和前汛期江南降水关系的稳定性较好。 陈乾金等m 1 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涝呈正相关关系, 最大正相关区主要位于江南北部。韦志刚等h 即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前冬春积雪量的变 化与我国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7 、8 两月长江流域为正相关区,其南北两侧为两大 片负相关区。朱玉祥等h 町通过对高原冬春积雪和中国1 6 0 站降水的s v d 分析得到,高 原冬春积雪和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华南和华北降水呈反相关。在年代 际尺度上,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 南涝北 4 早) 有很好的相关。徐国昌等h 钔对冬末3 月高原异常雪盖研究表明,3 月多雪,5 月东亚 北风偏强,中国北方降水偏少。吴统文等嘲分析指出多雪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北部降水 可偏多1 2 成,华北和华南的降水则偏少1 3 成;少雪年夏季江淮流域及湘、黔地区 少雨,华北和华南多雨。还有一些科学工作者通过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雪盖对我 国旱涝异常的重要影响。郑益群等拍u 数值模拟指出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 的影响是显著的积雪的增加会明显减弱亚洲夏季风的强度,使华南的降水减少,江淮 流域的降水增多。高原春季面积的扩大和积雪深度的增加对后期气候的影响更大。 李庆等池1 利用模式指出高原多雪年( 少雪年) 南亚夏季风偏弱( 偏强) ,东亚夏季风反 而偏强( 偏弱) 。青藏高原积雪影响着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并且高原积雪这 种性质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异常也产生影响。张顺利利用i a p 9 la g c m 的模拟分析指 出冬春积雪的异常偏多( 少) 会造成从冬季到春夏季高原热源的一直减弱( 增强) ,使 得高原上升运动减弱( 增强) ,同时,高原处在强( 弱) 风场中,不( 有) 利于高原对流层 大气的加热增暖,高原对流层温度低( 强) ,高原与其南面海洋对流层热力对比小( 大) , 亚洲季风弱( 强) ,副热带高压弱( 强) ,位置偏南( 北) ,我国长江流域易涝( 旱) ,华南华 北降水少( 多) 。韦志刚等嘲1 通过模式模拟研究,指出高原冬春积雪正( 负) 异常使得 从冬到夏高原的地面感热偏低( 高) 、地面热源偏低( 高) ,造成春夏高原上升运动偏弱 ( 强) ,长江流域和日本以南西太平洋上升运动较强( 弱) :另一方面,高原冬春多( 少) 雪年高原和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偏低( 高) 、陆海温差的偏低( 高) 会延迟( 促进) 东亚夏 季风的到来,定程度上减弱( 增强) 了东亚季风的强度,因而西太平洋副高偏南( 北) , 造成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多( 少) 雨。 1 5 青藏高原与e n s o 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e n s o 作为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无论e n s o 对热带太平洋本地区还 是热带内外大气的相互作用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各个系统 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青藏高原与e n s o 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李栋 5 梁等畸钉研究了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e n s o 循环的关系,研究认为e n s o 是通过印缅槽影 响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并指出稳定而持续的e n s o 及大气环流异常,是引起青藏 高原春末夏初地面热力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对于青藏高原积雪与e n s o 两 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倍受重视。b a r r e t t 嘞1 通过模式的试验结果指出欧亚春季雪 盖异常可能是对亚洲季风和赤道太平洋海气异常起重要作用的一个诱发因子。李培 基晦7 3 用1 9 5 0 - 1 9 8 9 年的资料分析了高原积雪与印度夏季降水和e n s o 的关系,他认为 印度夏季降水的减小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偏多是全球海一气异常的结果。赵振国等汹1 研究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后,青藏高原冬季容易多雪;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或拉尼娜事件发生以后,青藏高原冬季容易少雪。陈乾金等嘲1 研究认为高原多雪年和少雪年冬季黑潮区海温异常差异的明显存在,即高原多雪,赤 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黑潮海温也偏高,而高原少雪,赤道中东太平洋和黑潮冬季 海温也偏低。 1 6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青藏下垫面热源和e n s o 对我国夏季旱涝的异常影响分 别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它们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两个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我 国夏季降水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夏季各月降水影响又是怎样?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工 作的基础上,首先系统研究了e n s o 与高原积雪和下垫面热源的关系,还讨论了e n s o 与高原积雪和下垫面热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两者共同作用下对 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此外还初步分析了高原积雪与e n s o 在相同配置的共同作 用下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机理。研究好e n s o 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源这两个影响 夏季旱涝的重要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提高我国汛 期早涝预报问题的研究提供物理基础和很好的途径、线索。 6 本章参考文献 1 翟盘茂,李茂松,高学杰等气候变化与灾害北京:气象出版社,2 0 0 9 1 4 2 赵振国影响中国汛期旱涝的主要因素的初步分析,北京:国家气候中心,1 9 9 7 。 3 赵振国等影响中国汛期降水和长江流域旱涝的主要物理因素的综合分析1 9 9 8 年特大暴雨( 洪涝) 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气象学会,1 9 9 9 4 朱益民,杨修群,陈晓颖,赵珊珊,孙旭光e n s o 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 代际变化热带气象学报,2 0 0 7 ,2 3 ( 2 ) :1 0 5 - 1 1 6 5 b j e r k n e s j ap o s s i b l er e s p o n s eo ft h ea t m o s p h e r i ch a d l e yc i r c u l a t i o nt o e q u a t o r i a la n o m a li e so fo c e a nt e m p e r a t u r e t e l l u s ,1 9 6 6 ( 1 8 ) ,8 2 0 8 2 9 6 符淙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年际气候变化大气科学,1 9 8 7 ,1 1 ( 2 ) :2 0 9 一- - 2 2 0 7 臧恒范、王绍武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海洋学 报,1 9 8 4 ,8 :1 6 2 4 8 莫如平中国降水、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厄尔尼诺的联系海洋学 报,1 9 8 9 ,1 1 ( 2 ) :1 4 3 1 4 9 9 陈烈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温异常对热带大气环流及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大 气科学,1 9 7 7 ,1 ( 1 ) :1 1 2 1 0 w a n g ,w c a n dk r l i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f l u c t u a t i o no v e rs e m i a r i dr e g i o ni n n o r t h e r nc h i n a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e l n i n o s o u t h e r no s c i i l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c li m a t e ,1 9 9 0 ,3 ( 7 ) :3 6 9 3 8 3 1 1 李崇银厄尔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研究气象学报,1 9 8 7 ,4 5 ( 2 ) :2 2 9 - - 一 2 3 6 1 2 潘怡航赤道东太平洋热力状况对西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影响气象学 报,1 9 8 2 ,4 0 ( 1 ) :2 4 3 4 1 3 王绍武等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瓦克环流气象科技,1 9 8 4 ,2 :2 0 一- 2 9 7 , 1 4 李若钝,武建平,泮惠周等e n s o 与中国气候海洋通报,1 9 8 8 ,7 ( 3 ) ,6 1 2 1 5 金祖辉,陶诗言e n s o 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大气科 学,1 9 9 9 ,2 3 ( 6 ) :6 6 3 6 7 2 1 6 赵振国中国主要雨型及气候特征中国夏季早涝及环境场北京:气象出版社, 1 9 9 9 :8 9 1 7 陆端军,张先恭中国降水和温度对e n s o 响应的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1 9 9 5 ,6 ( 1 ) :1 1 8 1 2 3 1 8 史久恩,林学椿,周琴芳厄尔尼诺现象与我国夏季( 6 8 月) 降水、气温的关系 气象,1 9 8 3 ,4 :2 5 1 9 费亮,王玉清,薛宗元等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相关 分析气象学报,1 9 9 3 ,51 ( 4 ) :4 4 2 4 4 7 2 0 孔春燕,屠其璞全球气候背景下厄尔尼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的影响南京气 象学院学报2 0 0 3 ,2 6 ( 1 ) :8 4 8 8 2 1 陈菊英,w a s y ld r o s d o w s k y ,n e v i l l en i c h o l l s 中国汛期区域旱涝与e n s o 事件的 遥相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5 ,4 ( 1 ) :4 1 5 0 2 2 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的热量平衡气 象学报1 9 5 7 ,2 8 ( 2 ) :1 0 8 1 2 1 2 3 f l o h nn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am e t e o r o l o g yo ft h et i b e t a nh i g h l a n d s a r m s c ip a p e r 1 9 5 7 ,1 3 0 :1 2 2 2 4 叶笃正,高由禧青藏高原气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7 9 2 5 季国良,姚兰昌,袁福茂等1 9 8 2 午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加热场特征 j 中 国科学( b 辑) 1 9 8 6 ,1 6 ( 2 ) :2 1 4 2 2 4 2 6 l u oh - b ,my a n a i t h el a r g e s c a l ec i r c u l a t i o na n dh e a ts o u r e c e so v e rt h e 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a n ds u r r o u n d i n ga r e a sd u r i n gt h ee a r l ys u m m e ro f1 9 7 9 p a r t i i :h e a ta n dm o i s t u r eb u d g e t s j m o nw e ar e v 1 9 8 4 ,1 1 2 ( 5 ) :9 6 6 , 、, 9 8 9 2 7 z h a op ,c h e nl - x t h ec l i m a t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u r f a c et u r b u l e n t 8 e x c h a n g ec o e f f i c i e n t sa n ds u r f a c eh e a ts o u r c eo v e rt h eq i n g h a r t i b e t a n p l a t e a u j a c t am e t e n rs i n 2 0 0 0 ,1 4 ( 1 ) :1 3 2 9 2 8 段安民,吴国雄7 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空间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相 关研究气象学报2 0 0 3 ,6 1 ( 4 ) :4 4 7 4 5 6 2 9 季国良,钟强,沈志宝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研究的进展高原气 象,1 9 8 9 ,8 ( 2 ) :1 2 6 1 3 2 3 0 w ug u o x i o n g ,z h a n gy o n g s h e n g 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f o r c i n ga n dt h em o n s o o n o n s e to v e rs o u t ha s i aa n d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 m o nw e ar e v ,1 9 9 8 ,1 2 6 :9 1 3 9 2 7 3 1 段安民,刘屹岷,吴国雄4 6 月青藏高原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 的异常中国科学,2 0 0 3 ,3 3 ( 1 0 ) :9 9 7 1 0 0 4 3 2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1 9 9 1 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试验气象学 报,1 9 9 4 ,5 2 ( 2 ) :1 8 0 1 8 6 3 3 3 赵平,陈隆勋3 5 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中国 科学,2 0 0 1 ,3 1 ( 4 ) :3 2 7 3 3 2 3 4 季国良,徐荣星青藏高原西部冬季表面净辐射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高原气 象,1 9 9 0 ,9 ( 1 ) :2 2 3 1 3 5 宋正山,杨辉我国夏季降水和青藏高原的作用灾害气候的过程及诊断北京: 气象出版社,1 9 9 5 ,1 1 4 1 1 9 3 6 刘晓冉,李国平,程炳岩青藏高原前期冬春季地面热源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 初步分析大气科学,2 0 0 8 ,3 2 ( 3 ) :5 6 1 5 7 1 3 7 周玉淑,高守亭,邓国等青藏高原冬春季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下夏季旱涝影 响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 0 0 2 ,2 5 ( 5 ) :6 1 1 一- 6 1 9 3 8 刘新,李伟平,许晃雄,吴国雄青藏高原加热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高原 气象,2 0 0 7 ,2 6 ( 6 ) :1 2 8 7 】2 9 2 9 3 9 文0 晓东冰雪变化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地球科学进展,1 9 8 9 ,4 ( 6 ) : 5 3 5 6 4 0 董敏,余建锐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应用气象学 报,1 9 9 7 ,8 增刊,1 0 0 i 0 9 4 1 郭其蕴,王继琴青藏高原的积雪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高原气 象,1 9 8 6 ,5 ( 2 ) :1 1 6 - 1 2 4 4 2 安成哲三在全球气候系统中e n s o 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的作用北京:气象出版 社,1 9 9 4 ,1 5 3 - - 一1 6 8 4 3 陈烈庭,阎志新青藏高原冬春季异常雪盖影响初夏季风的统计分析中长期水 文气象预报文集( 第二集)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 9 8 1 ,1 3 3 1 4 1 4 4 范广洲,罗四维,吕世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初步数 值模拟研究高原气象,1 9 9 7 ,1 6 ( 2 ) :1 4 0 , - - - 1 51 4 5 陈烈庭青藏高原冬春季异常雪盖与江南前汛期降水关系的检验和应用应用气 象学报,1 9 9 8 ,9 增刊,1 - 8 4 6 陈乾金,高波,李维京,刘玉洁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和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 及其与环流关系的研究气象学报,2 0 0 0 ,5 8 ( 5 ) ,5 8 2 5 9 5 4 7 韦志刚,罗四维,董文杰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应 用气象学报,1 9 9 8 ,9 增刊,3 9 4 6 4 8 朱玉祥,丁一汇,徐怀刚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 际变化关系气象学报,2 0 0 7 ,6 5 ( 6 ) ,9 4 6 9 5 8 4 9 徐国昌,李珊,洪波青藏高原雪盖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应用气象学 报,1 9 9 4 ,5 ( 2 ) ,6 2 6 7 5 0 1 吴统文,钱正安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关系的进一步 分析( j ) 气象学报,2 0 0 0 ,5 8 ( 5 ) :5 7 0 5 8 1 5 1 j 郑益群,钱永甫,苗曼倩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大气科 学,2 0 0 0 ,2 4 ( 6 ) :7 6 1 7 7 4 1 0 5 2 李庆,陈月娟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气候的影响解放军理工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6 ,7 ( 6 ) :6 0 5 6 1 2 5 3 张顺利青藏高原对中国东部气候与天气异常的影响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 衡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 9 9 9 5 4 韦志刚,陈文,黄荣辉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高 原山地气象研究,2 0 0 8 ,2 8 ( 1 ) ,1 7 5 5 3 李栋梁,何金海,汤绪,雷小途,侯依玲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 n s o 循环的 关系高原气象,2 0 0 7 ,2 6 ( 1 ) ,3 9 4 6 5 6 b a r n e t ttp ,ld u m e n i l ,us c h l e s e ,e ta 1 t h ee f f e c to fe u r a s i a ns n o wc o v e r o nr e g i o n a la n dg l o b a lc li m a t ev a r i a t i o n s ja t m o s s c i ,1 9 8 9 ,4 6 ( 5 ) :6 6 1 6 8 5 5 7 李培基中国西部积雪的变化特征地理学报,1 9 9 3 ,5 ( 4 ) ,5 0 3 5 1 5 5 8 3 赵振国,蒋伯仁,陈国珍,王永光,刘海波,许力e n s o 事件与青藏高原积雪和东 亚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山东气象,1 9 9 9 ,7 8 ,1 8 5 9 3 陈乾金,高波,孙安健试论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e n s o 循环的可能联系高原气 象,1 9 9 9 ,1 8 ( 2 ) ,1 4 7 1 6 1 2 1 资料 第二章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主要包括: ( 1 ) 美国环境预报中心( n c e p ) 的再分析资料,时间跨度为1 9 7 9 年至2 0 0 5 年逐月 的,包括高空各等压面2 5 x 2 5 。经纬度格点的高度、风及垂直速度c o 等要素。以及 时间跨度为1 9 7 9 年至2 0 0 5 年逐月的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再分析2 资料 ( n c e p d o er e a n a l y s i si i ) 1 8 7 5 1 8 7 5 。高斯格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 ( 2 ) 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 9 5 1 至2 0 0 8 年覆盖全中国的1 6 0 主要站点的夏季逐月 的降水资料。 ( 3 ) 由美国气候预测中心( c p c ) 提供n i f i 0 3 区、n i f i 0 4 区和n i f i 0 3 4 区海表面温 度( 以下简称s s t ) 指数资料。 ( 4 )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资料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中国西部环境 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h t t p :w e s t d c w e s t g i s a c c n ) ,时间为1 9 7 8 年1 1 月至2 0 0 5 年1 2 月。该积雪资料n 3 是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n s i d c ) 处理的1 9 7 8 年以来逐 日被动微波遥感s 知瞰r ( 1 9 7 8 1 9 8 7 年) 和s s m i ( 1 9 8 7 2 0 0 5 年) 卫星资料进行反演得 到的,在反演计算过程中利用了我国地面台站观测积雪深度的实测数据进行订正, 并且这套资料分辨率较高,能更好的反应高原积雪的变化信息。 对于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的划分则参考了孙林海等曙1 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 的分类,降水型分为二类四型,分别为第l 类代表南北多中间少的降水分布形态,分 别为l a 和l d 类雨型,1 a 主要雨带在黄河流域至华北一带,1 d 主要雨带在华南、江南 一带;第2 类代表南北少中间多的降水分布形态,分别为2 b 和2 c 类雨型,2 b 主要雨带 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2 c 主要雨带位于长江流域一带,可以说1 a 与2 b 雨型主要雨带 偏北,1 d 与2 c 雨型主要雨带偏南。 1 2 ae l a 型 ce 2 c 型 be 2 b 型 图21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四类雨型”1 de i d 型 表2 1 中国东部季风区1 9 5 1 - - , 2 0 0 8 年各年夏季雨型幢1 年份雨型年份雨型年份雨型年份雨型 1 9 5 12 b1 9 6 6l a1 9 8 1l a1 9 9 62 c 1 9 5 2i d1 9 6 7l a1 9 8 22 b1 9 9 7l d 1 9 5 3l a1 9 6 8i d1 9 8 32 c1 9 9 82 c 1 9 5 42 c1 9 6 92 c1 9 8 4 2 b1 9 9 9i d 1 9 5 52 b1 9 7 0l a1 9 8 5 l a2 0 0 0 2 b 1 9 5 62 b1 9 7 12 b1 9 8 62 c2 0 0 1i d 1 9 5 72 b1 9 7 22 b1 9 8 72 c2 0 0 2i d 1 9 5 8l a1 9 7 3l a1 9 8 8l a2 0 0 32 b 1 9 5 9l a1 9 7 4 i d 1 9 8 92 b2 0 0 4l a 1 9 6 02 b1 9 7 5l a1 9 9 0 l a2 0 0 5 2 b 1 9 6 1 l a 1 9 7 6 l a 1 9 9 12 c2 0 0 6 i d 1 9 6 22 b1 9 7 7l a1 9 9 2l a2 0 0 72 b 1 9 6 32 b1 9 7 8l a1 9 9 3i d2 0 0 82 b 1 9 6 4l a1 9 7 9l a1 9 9 4i d 1 9 6 5 2 b 1 9 8 0 2 c 1 9 9 5l a 2 2 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线性相关分析、t 检验、滑动平均、累计距平、 m a n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地图绘制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量检定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面点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材料与构造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驾驶证考试-摩托车理论考试-摩托车驾驶证(科目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法规+个人贷款)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铣工-铣工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货运员(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合成氨生产工-合成氨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指导手册
- 宗教事务条例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病历书写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陕西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三-陕西评标评审专家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生物真题试卷(解析版)
- 2024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吉林省汽车运价与客运站收费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