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i 摘 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一国经济发展 水平。因此,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服务业是指服务业中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各种中间服务的行业。国际 上一般将 50%以上用于生产的服务部门称为生产服务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 国家生产服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 国家的经济正在“服务化” 。理论界对生产服务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缺乏竞争力,产品附加值 不高,科技含量低。以往我国学术界在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促进制造 业发展的时候,一般是从制造业产业内部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如何改革企业治理 结构,提高企业的效率,以及如何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制造业发展等。这 些确实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服务业 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三大产业之间不仅存在着占国民经济比重此消彼 长的规律,也就是说第一产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持续降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 的比重先上升然后下降,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直上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下 降的趋势。而且,三大产业之间更存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虽然生产服务业 是制造业的基础,生产服务业源自于制造业劳动分工的细化,是制造业的自然延伸; 但反过来,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发展生产服务业,可 以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增加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制造业企业的交易费用。目前 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同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落后,尤其是在专业科学技术和 商务服务业方面,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生产服务业滞后直接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产业 集群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成本偏高。因此,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首先要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重视生产服务业,其次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发 展、引进外资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发人力资源。 关键词:生产服务业;制造业;产业结构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ii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the economic backbone of a nation, its development level has direct impact on a nations economic standard. so it is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for a nation to upgrade its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 producer service is par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which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used b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ly ,those services are commonly considered as producer service if over 50% output of such services are used by manufacture industry. since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producer service has gained large improvements, their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many country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serviliz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 naturally conducted large volume of studies on producer service. since the opening policy was adopted, chinas manufacturing has gain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but it still lacks competitiveness, the output of manufacturing is the products of low value and low scientific contents. traditionally, when it comes to such academic subjects as how to upgrade the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hinese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usually study this subject from insid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self .some searches include increasing efficiency by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governance .others rely on the power of central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ch analysis are true to some extent. but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s that the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volu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not only expressed in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certain industrys ratio against gdp, that is to say ,the agricultures ratio against gdp decreases continuously ,the manufacturings ratio against gdp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the tertiary industrys ratio against gdp has been increasing all the time ,no signs of decreases have been observed ye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harmonious inter-beneficial relationship existing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es. although producer derives from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the result of labor division and the further extention of valu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er service also can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er service can promote industry cluster innovation, increase the value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s and reduce manufacturing transaction fees. currently,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producer service lags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especially on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business service .the backwardness of chinas producer service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iii has resulted in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y cluster, low valued products and high cos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o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to develop chinas producer service. first, we should put emphasis on producer theoretically and mentally, the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sociation, absorb foreign capital, complete the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 the human resource.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y structur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20 世纪下 半叶,经济活动中的服务流量产出和交易占国民经济价值流量的比重日益扩大。 全球服务产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从 1980 年的 56%上升到 1998 年的 61%,1998 年美国等 4 个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产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比重为 68% 。 2002 年美国的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达到 75.3%。 世界经济无论是进入 了后工业(服务经济)时代,还是新工业经济时代,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反映和判断该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经济 成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度时期的标志性经济结构。 而作为服务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生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 ,在 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进入 调整阶段,企业活动也开始集中于生产经营,为了整合资源、发挥专长、提高效 率、 越来越多地出现服务外包行为, 即将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在企业生产活动的上、 中、下游所进行的一些生产、经营甚至管理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 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外包,这就为商业性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 了社会需求。这种趋势随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 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今天,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需要的 外部服务已经比 20 年前提高了两倍以上 . 由于生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者围 绕生产服务业展开了各种研究。 同时, 虽然生产服务业源自于制造业的劳动分工, 但是反过来,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 化和升级。 目前,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正因为如此,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开始研究生产服务业, 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服务业对 本国经济的影响。在实践中,政府也开始重视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试图通过发展 生产服务业,提升本国的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进而发展本国的经济,实现工业 的现代化。 刘志彪.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j.中国经济问题,2006, (1) :15-18 howells, d. green, r. loc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uk servicesj. progress in planning ,1986,(1):24-26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工业化的产业支撑点是制造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就必须 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扩展的劳动过程,即由 直接的车间劳动延伸到如市场调研、开发、设计、采购、产品检测、市场营销和 售后服务等扩展过程。现代的工业生产已经不再依靠体力劳动为主要投入要素, 智力资本成为主要的投入要素。格鲁伯和沃克把生产服务提供者比做生产过程中 的重要专家组。他们认为,在生产服务中,大部分都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 主要投入。因此,它们的产出体现了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服务。 “生产服务部 门乃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 ”生产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生产服务 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而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 的提升,又依赖于生产服务的附加和生产服务业的整合。生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 造业产业集群、增加制造业企业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从而促 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生产服务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正越 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生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 要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世界闻名。但是,从 整体上看,中国的制造业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产品附加值不高、结构落后、高 科技制造业企业缺乏。中国的制造业依然摆脱不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附加值的 命运。究其原因,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制造 业企业所从事的是生产制造这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只占产业链价值很小的一部 分。跨国公司把工厂建在中国,但是把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以及销售策划等都放 在了中国之外的公司总部,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只能依靠代加工赚取微薄的收入。 为了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发 展生产服务业成为了最迫切的要求。目前国内学者在谈到如何促进制造业企业的 发展, 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时候, 大多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 因此,从生产服务业角度来研究如何促进制造业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的产业结 构,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225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3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从20 世纪中期起,生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及其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引 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国外学者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 内容广泛。总的来讲,国外学者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献 herbert g. grubel 和 ichae a. walker (1989)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产出决 定因素,将服务业分为消费服务、生产服务和政府服务三种类型。他们对加拿大 及部分oecd 国家1947-1984 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加拿大、美国、日 本、希腊、挪威和瑞典等国家生产服务业占本国gdp的份额在28%-33%之间,一般 都占本国服务业gdp 的一半以上。不过,上述国家消费服务与政府服务占本国gdp 的份额基本都在13%-18%的范围内。herbert g. grubel 和ichae a. walker 由 此得出了“生产服务是服务业的最大组成部分,也是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的结 论。 glasmeier (1995) 发现,美国生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迅速, 在1969-1976 年 间,美国非大都市生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高于大都市就业增长率,这说明生产 服务业开始在非大都市获得迅速的发展。james w. harrington (1997) 对美国 华盛顿特区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对这一地区生产服务业45年(1951-1996 年) 的就业增长趋势进行了分析。此外,有些学者还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就业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如ciaran driver (1987) 研究了英国服务行业各类职业就业波动对英 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认为,公共服务业就业波动对国民生产 总值不会产生周期性影响,而生产服务业就业波动会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较为明 显的影响。 生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 生产服务在生产系统中的角色变化过程是:在工业时代,由于生产服务越来 越广泛地被动参与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它的角色逐渐从充当“润滑剂”的管理功 能转变为一种推动工业生产各阶段更高效运行以及增加产出价值(高附加值) 的 间接投入。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工业生产,而且还依赖于其他经 济部门,生产服务因为更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而成为新技术和创新 的主要来源和传播渠道,更多地发挥了战略功能和“推进器”的作用。 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美国迈克尔波特 教授(1990) 从价值链构成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他认为,价值链可 以分为两大部分:下半部分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及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4 (包括产品设计在内的物质创造、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活动) ,上半部分为企 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 。企业价值 链之间的差异奠定了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从价值 链的构成来看,其中许多环节明显是与生产服务相关的。因此,波特实际上也认为, 生 产 服 务 是 产 品 价 值 的 重 要 构 成 部 分 和 产 品 差 异 化 的 主 要 来 源 。 以 dilek cetindament karaomerioglu bocarlaaon(1999)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生产服务是对 制造业的补充和支持,应该与制造业一体化视为一个整体。生产服务业依赖制造 业的发展,尽管生产服务公司需要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因此必然坐落在接近市 场供应商和用户所在的大都市区域,但在“离工业化” 的国家,特别是一些 大都市中心商务区,这些高度集中的服务公司继续在本国或者国外制造业密集地 区开设分支机构。相当部分的生产服务业受制造业发展的影响。se hark park 在 制造业与服务业行业关系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若干新迹象一文中,运用1975 年和1985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 新加坡和泰国等八个太平洋地区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共生关系的演进过程进行 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依赖度(dependency ratio) 来测量制造业和各种生产服务活 动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的相关文献中,关于生产服务业与农业相互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 kenneth a. reinert 在题为农村地区的非农业发展:一种贸易理论视角的论 文中探讨了生产服务作为直接投入对于农业的影响,并构建了农村地区农产品产 出模型,进而探讨了投入农业的生产服务对制订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影响。postner harry(1982) 根据美国的统计体系和加拿大1967-1977 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投入 产出表的相关计算方法衡量了生产服务业消耗率的时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 该消耗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这表明生产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在逐步增 强。 生产服务业外包 20世纪90年代,独立存在的生产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一些附属于 原生产单位内部的广告、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包装和运输等生产服务活动开始 向外转包。 依据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理论,生产服务外包是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 的表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某些学者(daniels,1985 ; goe,1990) 依据交易成 本理论分析了生产服务外包问题,并且认为原单位选择生产服务外包是出于节约 成本的考虑;独立和专业化经营中间服务,可以大大降低服务能力闲置率,在规模 所谓“离工业化”是指资本和劳动过早进入服务化阶段,影响其它产业的良性发展。 daniels,w.service industriesm.great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125-156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5 效应的作用下,外部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组织成本。 coffey(1990) 从竞争策略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外包问题,认为面对不确定 性,企业会通过外包来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环 节,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签订 合约外购服务这种“半结合”式的非完全市场化组合形式,可以使原生产单位既 有一定效率又能保持灵活性,而且更能专心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david l.mckee(1988)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 日益明显的离工业化问题。他指出,随着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工业外迁到发展中 国家,发达国家的融资、技术支持、信息处理、营销、储运等生产服务活动也获 得了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较高层次的服务业与一 般工业、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长远来看,这种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发展中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较为深入、广泛,除本文所介绍的研究视角以外,还 有学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生产服务业与投资、弹性生产等 问题,其研究方法一般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表象,以及对 单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定量分析。总体说来,国外学者对于第三产业的总体增长趋 势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演变,特别是对生产服务业的演 变机理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揭 示生产服务业的增长规律、把握生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将成为 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1.3.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服务业的研究包括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目前专 门针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不多,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影响分析。刘志彪(1996,2001)论述了以生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 代经济增长,在总结己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 的重要性大部分来自于它对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活力的影响 。张润朋、刘蓉 (2002)探讨了在新经济条件下经济自由化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生 产服务业今后发展的思考。黄胜利、朱缨(2002)分析了上海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现 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钟韵(2004)的博士论文广州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及其 对珠江三角洲发展影响研究 ,通过对广州市生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从产业功 能的角度探讨了广州生产服务业的成长历程特征、广州生产服务业对其腹地珠江 w.j. coffey, a.s. bailly. producer services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j . growth 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 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 层次是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包括科研、教育、广播、电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4 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期,实物产品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生产 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 使居民消费服务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程度提高,使生产消费中消费的服务型生产资料比重越来越高。这促使生产生活 服务业迅速发展,比重上升,第一层次的比重随之下降。因此,第三产业第二层 次的高比重,显露了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提示第三产业内部结 构处于较高的层次。 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开始出现国民经济软化现象,在社会产品中, 服务产品比重增大,实物产品比重下降,需要运输和在商店交易的实物产品相对 减少, 导致商业运输业比重不可能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大.而是呈现增长-饱和 -下降的趋势。 2.2 生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2.2.1 生产服务业的内涵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 h.greenfield 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 最早提出了生 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 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 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或其它产业的生产厂商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 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 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 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 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machlup(1962) 指出,生产服务业必须是知识产出产业。greenfield(1996)认 为,生产服务业是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这些概念 从产品属性或需求的角度揭示了生产服务业的内涵。 此后,不少学者从拓展生产服务概念外延的角度来描述生产服务业所涵盖的 服务类型。browning 和 singelman(1975)提出,生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 分类参考了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 h.greenfield.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united state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6:123-126 machlup, f.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ate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2022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5 律、商务和经纪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marshall(1987)认为,生产服务业包 括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业(如流程处理、研发、广告、市场研究、摄影、传媒 等)、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业(如商品销售和储存、废物处理、设备安装、维 护和修理等) 、 与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业 (如福利服务、 保洁等) 。 martinelli(1991) 认为,生产服务业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如银行业、金融业、工程、 猎头、培训等)、产品和流程设计及与创新相关的活动(如研发、设计、工程等)、 与生产组织和管理本身相关的活动 (如信息咨询、 信息处理、 财务、 法律服务等) 、 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如质量控制、维持和后勤等),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 相关的活动(如运输、市场营销、广告等)。有些学者(marquand,1982;gillespie 和 green,1987)在后来的研究中提出了生产服务业还应包括部分交通,批发和为 企业提供保洁服务等内容的观点。 总的来看,研究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本文认 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服务业(与最终需求相应),它们进入经济 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过程,并且一般都具有相当的知识含量。 2.2.2 生产服务业的特征 生产服务业首先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点,即:1)不可存储性;2)非实物 性,即生产服务是无形的;3)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高度一致性。在服务提供 的同时,服务的接受必然同时发生,如果不同时接受,该服务产品随即消失。生 产服务业还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服务业的显著特点。概括起来,生产服务业具有 以下特征: 第一,中间投入特征是生产服务业区别于其它服务业最本质的特征。所谓中 间投入是指生产服务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制造业或其它产业的中间产品投 入到生产的过程。生产服务业是中间投入,在财货或服务生产的投入中扮演中间 的需求功能,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率。生产服务的特点就是被组织用做生产商品 或者提供新的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其消费的过程,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和 向社会提供更大的有效服务。因此,对生产服务的消费不是一种最终消费,而是 为了生产,为了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的中间性的生产消费。 第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是生产服务业的另一特点,这也是与中间投入特 性相呼应的。生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与农业及制造业的关系都极 为密切,有些服务业就是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本来就属于制造业生产过 程中的一个环节,与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带动许多部门的发展。另 外,生产服务业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正向关联性。 产业关联性是指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联系,包括产业的前向联系(指某部门与吸收其产出的部 门之间的联系)和后向联系(指某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6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是传送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重要载体。尽管生产服务 业不是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生产过程的唯一渠道(高技术的人们直接被商 品生产厂商所雇佣),但它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生 产过程的迂回化 特征和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举例来 说,相对于用简单工具建设道路而言,通过使用高级机械和测量设备来建设高速 公路,就是迂回化生产。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高; 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也就越重要。而生产 者服务正是把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通道和飞轮。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还具有“外部化”的趋势。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 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或公司内部的服务项目正在不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 专业生产服务行业,使得生产服务业逐步外部化。随着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工业 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融资、技术支持、信息处理、营销、储运等生产 服务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较高层次服 务业与一般工业,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另一方面,企业面对不确定性,会通 过外包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这样有利于 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签定合约外购服务这种“半结合”式的非完全市 场化组合形式,可以使原生产单位专注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呈现集中分布态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生 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的主要城市分布态势日益明显,尤其是所谓的“全球城市”。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通过跨国投资,由跨国公司在主要城市设立分之机构来实 现生产和销售,或者更加集中在少数全球城市集中生产,对外出口。 2.3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2.3.1 生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近十年来,生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 投资的重点。以 oecd 国家为例,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显高于制 造业投资的总额,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业中。2001 年, 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 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 资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 50%以上集 中在金融保险部门 。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 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 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 生产迂回化是指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 参考了 2000 年世界投资报告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7 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生产服务业的增长远 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 oecd 国家中,金融、 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 了三分之一。 行业专家预计,生产服务业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信 息服务业为例,2001 年,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 90 亿美元; 在德勤的咨询业务总体收入中,1/5 来自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在毕马威咨询公司, 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创造的收入已超过了总收入的 50%。虽然“世界信息服务业销 售额调查”结果显示,2002 年世界信息服务行业销售总额为 5362 亿美元,比上 年减少了 0.6%。 北美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 其收入在 2003 年达到 2615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47%;西欧市场规模将达 1603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29%; 日本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 701 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的 12.6%; 亚太地区 (不 包括日本)的市场规模达到 308 亿美元,占 5.5%。同时根据 idc 的统计报告,至 2005 年,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0 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咨 询服务占到 50%。 2.3.2 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 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 节都伴生服务需求。 换句话说, 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 在近 10 年间, 多数 oecd 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 同时,生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 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 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 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 如通讯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 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 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 业已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近几年来,许 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生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 ge 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 公司通过兼并 服务性企业,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 公司在 90 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生产服务业 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8 2.3.3 生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外包化的趋势 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 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 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美国著名的 nike 公司, 自己只生产其中最为关键的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全部业务几乎都是由外部 公司制造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 发和市场营销上,在全球范围制造和销售 nike 牌运动鞋,其产值以 20%的年递增 率增长,在过去的 78 年间,耐克公司为股东赚取了超过 30%的利润。 1989 年柯达公司把 it 部门卖给 ibm 的决定,开创了巨型公司 it 部门外包 的先河,而双方签订的长达 10 年的合同似乎也暗示,此类外包业务中,服务商 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势品牌的稳定表现,在客户方的外包决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 响力。2002 年 ibm 成功并购普华永道,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做出的决策,同时 ibm 也是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其外包业务从 1993 年的“0”到现在的差不多 200 亿 美元。 美国采购协会(aps)1997 年的调查表明,年收入在 8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 司外部采购服务增加了 26%,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占全部外采费用的 30%, 人力资源服务占 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 14%,金融服务占 11%。在欧洲,信息技 术服务的外部采购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日本, 通商产业省(miti)在 1997 年的调查表明,工作培训(占 20.1%)、信息系统(占 19.7%)、生产方法(占 17.4%)、会计和税收(占 14.0%)、研发(占 13.7%) 等服务项目是外采的主要项目。 同时,根据 idc 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 售功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 2010 年收入将达到 1.2 万亿美元,该市场 2002 年 的收入是 7120 亿美元。由于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占全球业务 流程外包市场 60%的份额。 2.3.4 生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十年来,生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 持。无论是诸如 ibm、hp 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起,都必 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生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 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 率, 被定义在包括上游 (如可行性研究、 风险资本、 产品概念设计、 市场研究等) 、 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 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换句话说,生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9 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 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 是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 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开始胜过物质生产阶段。生产服务,无论是“内 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 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整的产 业链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非常必要的发展软环境,生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 源强大的调配器。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20 第三章 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3.1 制造业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1.1 制造业外置是生产服务业产生的源泉 企业活动外置是生产服务业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活动外置指的是企业从专 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 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 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现代企业内部服务业 呈现外部化的原因:第一,现代经济的发展加深了职业的分化,分工深化的趋势 不断增强; 第二, 企业内部的服务性经济活动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 其服务有“标 准化”的趋势; 第三, 服务业本身的专有化资产要求不高, 同时随着服务业的“标 准化”程度的加深,其资产的专有化程度不断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