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江淹是六朝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不论在文学上还是在仕途上,他都取得了相 当大的成功。但是这样一位较为成功的人士,其文学作品里却鲜见愉悦的色彩,多 是悲苦愁闷之音。本文从江淹的生命意识入手,分析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在文学创 作中的体现。 第一章:论述江淹生命意识的内涵。主要抓住江淹生命意识的三个方面:( 一) 儒、道、佛三家并存的思想底蕴;( 二) 浓烈的感伤意识;( 三) 现实的处世原则。 阐述了江淹思想中随意、自适的一面与敏感、感伤的一面。 第二章:分析江淹生命意识的成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社会现实根 源。从社会文化语境和社会政治环境入手,分析江淹生命意识产生的现实土壤;( 二) 个人经历。从江淹的身世遭遇、仕途沉浮入手,分析江淹的个人经历对其生命意识 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阐述江淹的生命意识在其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 一) 江淹的文学观念,包括兼容并包的文学观、清晰的文学史观、自娱的文学观 几个方面;( 二) 江淹文学创作的总体特征,包括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弥漫着感 伤意识、重视辞采与“爱奇尚异”三个方面;( 三) 江淹文学作品中自我形象的塑 造。 第四章:揭示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古代士人中的典型意义。从 江淹矛盾而又通达的人生态度、由“江郎才尽 引发的思索封建文人的写作困境入 手,阐述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创作的典型意义。 关键词:江淹生命意识文学创作 a b s t r a c t j i a n gy a hi saw r i t e r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i n s i xd y n a s t i e s ,w h o ,h a sa c h i e v e d t r e m e n d o u ss u c c e s si ne i t h e r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o r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h o w e v e r , a sas u c c e s s f u l m a n ,j i a n gy a hf r e q u e n t l yr e v e a l e dt h ef e e l i n g so fm i s e r ya n dd e p r e s s i o ni nh i s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 ,a n dt h i sp a p e ra i m sa tt h ea n a l y s i so fj i a n gy a n 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sw e l la st h e r e f l e c t i o no fi ti nh i sw o r k s c h a p t e ri :p r e s e n t s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j i a n gy a n 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m p h a s i z i n g t h e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i t w h i c ha r et h eh a r m o n i o u sc o - e x i s t e n c e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a o i s m a n db u d d h i s m ,t h ei n t e n s es e n t i m e n ta n dp r a c t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 ,i l l u s t r a t i n gh i se a s e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w h i c ha r ei ns h a r pc o n t r a s t c h a p t e ri i :a n a l y s e st h ec a u s ef o rj i a n gy a n 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f i r s t ,s o c i a lc u l t u r ea n dp o l i t i c sp r o v i d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o i lf o r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j i a n gy a n s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s e c o n d ,j i a n gy a n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l i k et h eu p sa n dd o w n si n h i s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a l s oc o n t r i b u t eal o tt o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i 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c h a p t e ri i i :i l l u s t r a t e s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i nj i a n gy a n s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o n er e f e r st oh i se c l e c t i c ,c l e a ra n ds e l f - a m u s i n g l i t e r a r yc o n c e p t t h es e c o n di st h eo v e r a l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s u c ha s t h ec o m p l e xa n dm i x e dv e r s es t y l e ,g o o di m i t a t i o n ,s o r r o w f u ls e n t i m e n t ,a n dl o v ef o r n o v e l t ya n do r i g i n a l i t y t h el a s ti st h es h a p i n go fj i a n g y a h ss e l fi m a g e c h a p t e ri v :r e v e a l st h et y p i c a lm e a n i n go fj i a n gy a n 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h i s l i t e r a r y c r e a t i o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h i s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l i f ea t t i t u d ea n dt h e s p e c u l a t i o na r o u s e d o nt h i sh a s - b e e nw r i t e r k e yw o r d s :j i a n gy a n 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物房麓,努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杨日叛璐导师签名:裂 允许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将本人论文 以电子、网络、镜像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 储微:物畅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重途塞握銮厦进卮! 旦堂生;旦二生;旦三生发查! 作者签名:物历l 磅 日期:加i o 年6 月l0 日 导师签名:辨 日期:加l d 年6 月卜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绪论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耀眼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觉醒、文的 自觉的时代。这是一块学术上的沃土,已经有不少学者在此辛勤耕耘过,并取得了 不菲的成果。对这一时期的个体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三曹、阮籍、嵇康、陶渊明、谢 灵运、谢胱等这样的大家上面,而对南北朝时期作家的研究就相对沉寂,所以可挖 掘的东西还很多。江淹是我国南朝文学家,尤以赋著名,他的恨赋、别赋可 以说在赋史上是两座无法绕过不谈的“高峰 。对他的文学创作的评论,从和他差 不多同时代的钟嵘就开始了,但是并不多。明代以前的江淹文学创作研究主要还是 围绕着钟嵘提出的“诗体总杂,善于摹拟 和“江郎才尽 等问题,明代以后研究 的重心转移到恨、别二赋上来。近代以来,江淹研究渐被冷落,直到2 0 世 纪8 0 年代以后,江淹研究才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对这样一位在当时有重要地位和 影响的作家进行研究,对我们了解南北朝文学史的全貌和梳理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 都有益处。 对江淹文学创作的研究和评述,从南朝时候的钟嵘就开始了,其后论及江淹的 也代不乏人,最有影响的成果莫过于明万历年间人胡之骥注释的江文通集汇注, 它以梅鼎祚本为底本,汪士贤本为校本加注刊刻而成,虽然释文还不够精细,但选 用版本颇佳,可谓江淹文集的权威版本。近代以来的江淹研究趋于沉寂,2 0 世纪前 8 0 年仅见成果4 种:甘蜇仙江文通的文艺、吴丕绩江淹年谱、曹道衡江淹 及其作品、乔正康试论江文通的( 恨赋) 和 别赋) 。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江淹研究开始呈现勃兴的势头,研究内容逐步拓展到对江 淹全部作品的综合评判上,研究方法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 果有: 一、作品整理方面,有中华书局1 9 8 3 年出版的逯钦立的鸿篇巨制先秦汉魏晋 南北朝诗1 3 5 卷,其中收录江淹诗歌1 2 6 首;中华书局于1 9 8 4 年出版了胡之骥注, 李长路、赵威整理的点校本江文通集汇注,李、赵二氏依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 本和梁宾本对其作了通校,使两大版本系统的优势得以互补,新辑入7 篇诗文,成 为较完备精审的江淹作品读本,为江淹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1 9 9 4 年中州古籍出版 社出版了俞绍初、张亚新依李、赵整理胡注本编纂的更完备的江淹作品集江淹集 校注,它不仅注文比胡注本完备详细得多,而且对各篇作品的写作时间也作了详 。“绪论”部分对江淹研究成果的整理吸收了徐正英、阮素雯的( 2 0 世纪最后二十年江淹研究综述( 中国文 化研究,2 0 0 1 年第2 期) 和屠青的近十年江淹研究综述( 中州学刊,2 0 0 5 年第l 期) 中的整理成果。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细介绍,为当代学人研究江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单篇论文方面,有母美春的江 淹文存目考,新辑江淹佚文6 贝j j 。 二、对作家的行迹、创作系年考。有曹道衡发表于1 9 8 5 年的江淹作品写作年 代考,丁福林的江淹诗文系年考辨和江淹著述又考针对曹文中系年不太 具体或者有异议的2 3 篇作品又做了补充考辨。母美春的江淹诗文系年对曹、丁 未考的铜雀妓等7 篇作品的写作时间做了判定。俞绍初的江淹年谱以及其 他几篇分量颇重的论文在作者系年考辨上有重大的突破和参考意义。现有的两本 江淹年谱分别为近人吴丕绩和今人丁福林所著。 三、对“江郎才尽”问题的研究。自从钟嵘提出这一问题以来,这个问题就一 直是江淹研究中的热点。清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江淹晚年侍奉喜好文墨 而气量褊狭的梁武帝,不敢以文凌主,并非真正的才尽;第二种认为,江淹晚年的 古朴文风与齐永明年间的华丽文风格格不入,不屑尽其才,并非真的才尽;第三种 认为,江淹后期仕途得意,无暇顾及创作,并非才尽。近二十年,学术界抛弃了第 一种传统说法,不少人在后两种说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掘。这方面较早的文章是曹 道衡发表于1 9 8 2 年的论江淹诗歌的几个问题,该文承认江淹晚年“才尽 是事 实,并认为江淹才尽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思想境界本来就不高,前期因为命运坎坷, 尚能写出宣泄不平的好作品,晚年养尊处优,自然无佳作传世。随着研究的深入, 曹又补充了自己的观点,在江淹一文中深入剖析了江淹古朴的诗歌风格与永明 文风格格不入,认为江淹有意回避带有政治色彩的永明文学集团,时人以其不合时 宜而轻视他后期的创作,所以冠之以“才尽 的恶名。之后,李文勋的江郎才尽 辨析呼应了曹道衡前文的观点,谢文学的论钟嵘 对江淹诗歌的评价则 综合了曹两篇文章的观点。对江郎才尽做出全新阐释的是倪其心和莫砺锋。倪其心 的江郎才尽与才士悲剧( 文史知识1 9 9 2 年第8 期) 认为江淹后期无佳作传世, 既非与当时的主流文风不合而陷于困境,亦非仕途发达后养尊处优而无暇顾及创 作,而是江氏要静心当一个明哲保身不再握笔的士大夫,他这种由自负才子到政府 干员,再到保身士大夫的人生历程,代表了文人的悲剧。莫砺锋的江郎才尽新解 ( 文学评论丛刊1 9 9 9 年1 卷2 期) 则提出了更大胆的假设,他认为江郎才尽并非客 观事实,只是人们感官上的错觉,这种对才尽原因的分析虽然难令人信服,但提示 出了文学史上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围绕这一论题的其他文章还有石济的江淹才 尽与庾信老更成( 光明日报1 9 7 9 年7 月1 0 日) 、余慧的江淹和江郎才尽( 河 南日报1 9 8 1 年3 月1 5 日) 、曹道衡的论江淹诗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增刊, 1 9 8 2 年第十四辑) 、江淹(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 2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社1 9 8 3 年) 、周峰的江淹才尽与永明文风的关系( 学术研究1 9 9 0 年第3 期) 、 李文初的江郎才尽辨析( 嘉应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莫砺锋和刘智明的 江淹:古代写作史的千年疑案( 衡阳师专学报1 9 9 9 年第4 期) 、顾农的江淹 “才尽 之梦辨析( 山东师大学报2 0 0 0 年第1 期) 、梁惠的“江郎才尽 辨 析( 焦作工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l 期) 、周唯一的“江郎才尽”考辨( 衡阳 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1 期) 、崔军红和侯冬梅的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 尽 原因新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2 期) 、陈涛的江淹“才尽 说 新解( 贵州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l 期) 、陈春保的“江郎才尽 的身份误读一 一兼议历史语境下古代文人的人生悖论( 江南大学学报2 0 0 9 年第6 期) 。 四、对江淹拟古诗的研究。江淹善摹拟是梁代以来人们的一致看法,钟嵘诗 品也用“诗体总杂,善于摹拟 评价他。对江淹拟古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曹道衡 论江淹诗歌的几个问题及江淹的拟古诗及其它,张亚新的江淹集校注前 言和江淹拟古诗别议,倪钟鸣的论江淹杂体诗及其序,叶幼明的江淹 杂 体诗三十首) 新探,刘则鸣的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关于江淹的拟诗及其文 学观念,郑虹霓的从江淹拟古诗看其文学观等。 五、对恨赋、别赋的研究。恨赋和别赋标志着江淹创作的最高 成就,是近二十年江淹研究的重点之一。吴乾兑、刘明修的读江淹( 别赋) ( 恨 赋) 兼评南北朝文学的形式主义一文是“文革后第一篇为江淹平反性的重 磅文章,于浴贤的论魏晋南北朝赋的“哀怨”情得出了更客观的结论,赵 乃增略论江淹辞赋艺术一文从艺术表现角度对二赋的认识价值作了更深入的开 掘,史实的江淹二赋对初唐文坛的影响则重点讨论了二赋对后代辞赋的具体影 响。 六、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比较的角度,既有江淹不同作品的 比较研究,也有江淹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如曹道衡的鲍照和江淹,陈庆元 的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胱 辨,谢文学的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 于谢胱 释;接受和传播的角度,李剑锋的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是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文中认为江淹的诗文创作乃至人生观都曾受到陶渊明潜移 默化的影响。此外,还有从宇宙观、文人心态、宗教等角度审视江淹作品的文章, 如颜健华的困惑与选择从江淹诗赋作品看其宇宙人生观。台湾学者萧合姿 撰写的江淹及其作品研究2 0 0 0 年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江淹的生平、 思想、诗歌、辞赋、文章、文学思想与作品源流都做了探讨,还在梳理总结历代对 江淹的评价的基础上得出了新的评价。这本书是目前关于江淹评论性研究的唯一一 3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本专著,内容较为全面,但是不足之处是论述还不够深入,感觉意犹未尽。 通过对已有的江淹研究成果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对江淹的某 一具体篇章或某一类作品或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江淹的思想意识出发对其文 学创作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还很缺乏。基于此,本论文以江淹的生命意识及其文 学创作为题,以江淹的生命意识作为切入点,研究其生命意识在其文学创作中的 体现,以期近一个真实的江淹,力求对其人其文作出更进一步的阐释。 4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lst h e s i s 第一章江淹生命意识的内涵 第一节多色调的思想底蕴 一、汲汲功名的儒家思想 从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来,其仕途虽颇为曲折坎坷, 但他始终心系功名,积极进取,发愤图强,这正是来自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 讲究的是“学而优则仕 ,从江淹的父、祖皆曾仕于朝可知,“奉儒守官 乃是江 氏家族的传统,而江淹受其家风的影响是必然的。江淹初次走向仕途所从事的职业 就是为始安王刘子真传授五经:“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刘子真,略传大义”。 “五经”即儒家的五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江淹能在弱冠之年就向人传授“五经 ,儒学根基之深厚可见一斑。南史江淹 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淹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于樵所 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日:此故汝之休征也,汝之才行若此,岂长贫贱 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至是果如母言。固江淹十三岁丧父,一直与母亲相依 为命,可以想象,江母对江淹的思想性格有着言传身教的影响。江母对江淹抱有很 大希望,而且对儿子走上仕宦之途、光耀门楣显得颇有信心。 江淹的儒家思想还体现在严守职事,通过文学作品进行讽谏规劝的儒家传统 上。在古代社会,对君主进行讽谏规劝是文士的职责,我国封建社会就特别褒扬“武 死战,文死谏 的为臣之道。在江淹的文学作品中,效阮公诗十五首就是借拟 古来讽谏建平王刘景素的不轨之谋。宋末,江淹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任职,察觉景 素“与不逞之徒,日夜构议 ,密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江淹“知祸之将发乃予 以劝阻,景素不但不听反而猜忌疏远他。在多次上谏不被采纳之后,江淹“赋诗十 五首,略明性命之理,因以为讽” 。江淹这组诗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以“人 事之成败 与“性命之理”来启发与讽谏刘景素并表白自己,所以效阮公诗十五 首每首都有一些揭示主题的语词或警句,用以表达自己的讽谏之意。如其一的“宁 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表示自己的忠心可鉴,经得起考验;其二的“富贵如浮 云,金玉不为宝”,劝谏景素于富贵看得淡些;其三的“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谁诉 , 表达了自己忠言不被纳、有话无处倾诉的苦闷;其六的“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7 8 页。本文中所引江 淹作品,基本上都根据这一版本,故文中多处只注明篇目。 圆 唐 李延寿:南史江淹传,南史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4 5 0 。1 4 5 1 页。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u r 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7 9 页。 5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讽刺景素身边的一些愚昧之士,提醒景素不要听从这些无知狂妄之徒的怂恿;其七 的“高阳邈已远,伫立谁语哉”,表达明主难求的孤独和忧虑;其九的“人道则不 然,消散随风改 ,以神女宵明、女娃的得天道而得永存来反衬人世多变,劝谏景 素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其十的“寒暑有往来,功名安可留 与其二的“富贵如 浮云,金玉不为宝 异曲同工,意即功名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为其犯险;其 十一的“至德所以贵,河上有丈人 、其十二的“安坐咏琴瑟,逍遥可永年 都宣 扬甘于平淡、不贪图富贵的高士情操,以此来达到劝谏目的;其十三的“性命有定 理,祸福不可禁 ,直言世事无常、福祸难料,劝景素不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 天命所归;其十四的“光色俯仰间,英艳难久恃 ,言世事易变,只是俯仰之间的 事,今日的荣光难以持久;其十五的“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 又是在宣扬至人 无为的道理。这些诗句所抒发的“人事之成败 与“性命之理 与阮籍咏怀诗 的含蓄比较是很直白的,而诗人又明言这是赠与建平王刘景素的,所以刘景素想必 深知其中的讽谏之意,并因此恼羞成怒,借故将江淹贬到了偏远的吴兴。除了这组 著名的效阮公诗十五首之外,江淹还有不少含有讽谏之意的作品,如杂三言 五首、灯赋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江淹在仕途中奉行的儒家之道。 二、遁世无为的道家思想 正始玄学兴盛,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玄学的思想基础是老、庄哲学, 老、庄的人生境界被带入到文学中来。渴慕求道成仙、以遁世隐居为高尚已成为社 会的潮流。江淹在自序中云:“常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可知江淹所爱 慕者,是工于辞章的司马相如和隐居不仕的梁伯鸾。又云: 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故自少及长,未尝著书, 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重以学不为人,交不苟合,又深信天竺缘果之文,偏 好老氏清净之术。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 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爰谢, 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不则逍遥经纪, 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淹之所学,尽此而已矣。 这段话可以说是江淹人生理想的真实流露。而江淹倾斜于道家思想,不仅仅是 出于迎合潮流,还有其现实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其实多具有双重人格,一面是根 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汲汲于功名,求立德立言以传不朽之名;一面是渴慕清静无为、 无粘无滞、逍遥清逸的隐士生活。尤其是在理想遭受打击,处于逆境中时,人们更 6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容易向崇尚无为的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我们从江淹的诗文可以看出,当他处 境不顺利或遭受到不幸时,就容易借道家清逸、归隐、羽化成仙的思想,来排遣心 中的失落、哀愁和迷茫,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借以安顿痛苦的心灵。江淹在自序 中自述自己谪居建安吴兴时的生活,写道:“山中无事,与道书为偶,乃悠然独往, 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江淹在谪居期间有充裕的时间去研读道 家经典,“海外果可学,岁暮诵仙经 ( 渡西塞望江上诸山) 。可以说,道教 中的求仙、归隐思想为江淹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理论基础,使他于仕途坎坷和亲友辞 世的情况下暂时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和安顿。 江淹的作品中有很多明显流露出道家思想痕迹的。如从冠军行建平王登庐山 香炉峰: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峰具鸾鹤,往来尽仙灵。瑶草正翕艴,玉树 信葱青。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不寻遐怪极, 则知耳目惊。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方学松柏 隐,羞逐市井名。幸承光诵末,伏恩托后旌。 这首诗作于泰始六年( 4 7 0 ) ,当时江淹奉召前往荆州任巴陵王右常侍,适逢 建平王刘景素赴湘州任刺史,故二人得以同行,途经庐山,登临游览,于是作此诗。 本诗由谈仙说丹开篇,点出庐山的仙境。起首四句是对神仙的描写,“广成”即广 成子,见葛洪神仙传载:“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 帝闻而造焉,日:敢问至道之要? “神鼎”即道家炼丹之鼎,“丹经 指 记载炼丹之术的书籍。诗人笔下的庐山香炉峰,乘鸾驾鹤的神灵留下的踪迹随处可 见。瑶草、玉树、绛气、蜿虹、流星、落日、曾阴,都被巧妙地赋予仙气,营造出 一个充溢着仙灵之气的意境。对逍遥自在的仙人、虚幻缥缈的仙境的描写,流露的 正是诗人企慕成仙的渴望。 , 文通诗中通篇言道的作品为数不少,如嵇中散言志、阮步兵咏怀、云 山赞四首、游黄檗山等。嵇中散言志开篇就表达了避开世俗事务、超然 物外的志向:“日余不师训,潜志去世尘。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杂体三 十首阮步兵咏怀中表达了泯化是非、清静无为的思想,如“沉浮不相宜,羽翼 各有归。飘砜可终年,沆潢安是非”。云中赞四首完全是就是取材于仙道,因 看到壁上杂画仙山云雾,仙者五六,而们怅然会意 ,乃作此诗。此外,江淹也有 。 晋 葛洪:神仙传卷一,丛书集成新编,新文丰出版公司,第2 8 7 页。 7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不少作品通过对炼丹服食的描绘来表达企慕长生的愿望,如丹砂可学赋,通过 幻想的形式,写服药游仙的经历,说明神仙之道可以学成,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耻 市朝 、“疾谗嬖”,对现实处境的不满。赠炼丹法和殷长史中,江淹兴致勃 勃地与挚友殷孚谈论炼丹、长生不老之事,“不还有长意,长意希童颜”,“方验 参同契,金灶炼神丹”。这些诗文为我们窥视江淹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江淹生命意识中的道家思想成分。 三、达观生死的佛家思想 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原,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在当时引起了震动, 其震动所波及的文化领域( 思想、政治、经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风俗等) 和阶层( 从帝王到平民) 极其广泛。仅从佛寺的修建情况就可以看出佛教影响之盛, 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佛教 寺庙之众。佛学的传入,加上它与本土玄学的碰撞,更加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到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种思想同时并存,互相影响,出现了相对宽容并蓄的 思想局面。汤用彤先生说: 南朝佛法之隆盛,约有三时。一在元嘉之世,以谢康乐为其中巨子,谢固 文士而兼善玄趣。一在南齐竟陵王当国之时,而萧子良亦并奖励三玄之学。一 在梁武帝之世,而梁武亦名士笃于事佛者。 江淹正好经历了佛教最隆盛的两个阶段,其思想深受佛理浸濡,“深信天竺缘 果之文 也是自然而然的了,江淹在与交友论隐书里也明确表示“久固天竺 道士之说” 。比较集中地体现江淹的佛教思想的是他的无为论,文中借助两个 虚拟人物弈叶公子和无为先生的争论,体现出江淹对佛典的精通。“至如释迦 三藏之典,李君道德之书,宣尼六艺之文,百氏兼该之术,靡不详其津要,而采摭 冲玄,焕乎若睹于镜中,炳乎若明于掌内。 借无为先生对佛教经典的熟谙透露出 诗人自己精通佛教经典。文中江淹还借对佛理的阐发来说明归隐之道:“吾闻大人 降迹,广树慈悲,破生死之樊笼,登涅粲之彼岸,阐三乘以诱物,去一相以归真。” 固阐述了只有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进入佛教所谓的涅粲境界才是人生的最佳选 回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9 2 页。 o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8 1 页。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5 0 页。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9 0 页。 西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9 1 页。 8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择。 吴中礼石佛一诗作于赴吴兴途中,从题目便可得知这首诗的佛教色彩,诗 的内容以向往佛家修行的宁静境界为主,通篇贯穿着如“积劫”、“金光 、“火宅”、 “药草 、“诵经 、“禅心”、“寂行 、“青莲果”、“梵庭 等佛教语言、形象、题材: 幻生太浮诡,长思多沉疑。疑思不惭熠,诡生宁尽时! 敬承积劫下,金光 铄海湄。火宅敛焚炭,药草匝惠滋。常愿乐此道,诵经空山坻。禅心暮不杂, 寂行好无私。轩骑久已诀,亲爱不留迟。忧伤漫漫情,灵意终不缁。誓寻青莲 果,永入梵庭期。 诗的开头就感慨人生虚幻,浮诡无常,与佛家的“众生如幻 思想颇为相符, 表达了诗人对虚幻的人生产生的深深疑虑,接下来四句言佛陀可以解除人生的苦 难,后面就是表明自己信佛向禅的决心,对仕宦之途、亲友之情不再固执留恋,最 后以起誓立愿作结,强调向佛之决心。“积劫 指佛,“积 就是累积,“劫”,佛教 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灭为一劫,人要经历数劫才能修炼成佛。“火宅 也是佛教用 语,典出法华经譬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拨济, 令出三界。禅心、寂行等词更明白地表露出有心向佛的意思。 莲华赋和伤爱子赋中也可见到厚重的佛教思想痕迹。莲花是佛教经典 和佛教艺术中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在佛教中被尊为圣物。莲华赋是一篇将 佛教中的圣洁之物莲花引入文学中的上乘之作,作者在“序 中写道:“余有莲华 一池,爱之如金。宇宙之丽,难息绝气。聊书竹素,傥不灭焉。 “莲华”即“莲 花 ,江淹在这里写作“莲华 应当是受了佛经妙法莲华经的影响,这部经阐 述了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以及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江淹以莲花为描写对象, 描写了莲花不同于凡间其他植物的品质,称莲花“珍尔秀之不定,乃天地之精英, “一为道珍,二为世瑞。发青莲于王宫,验奇花于陆地 圆。显示出莲花所具有的 高洁而又清纯的性格特征,这种独特品格也许就是江淹本人在经历仕宦沉浮后所希 望拥有的超然心态。伤爱子赋作于江淹的爱子江艽夭折之后,仕途上遭贬,又 接连遭受挚友去世、爱子夭折、妻子亡逝等一系列打击的江淹,心情之哀痛、心境 之悲凉可想而知。本来就对生死离别有着超乎寻常人的敏感的江淹,遭受这种切肤 之痛,必定是比一般人更加难以自抑,于是他向佛教生死轮回观里面寻求安慰,在 国李利安注译:白话法华经,西安:三秦 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2 。8 3 页。 圆 南朝梁 江淹著, 明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4 2 、4 3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赋的末尾表示: 然则生之乐兮亲与爱,内与外兮长与稚。伤弱子之冥冥,独幽泉兮而永闳。 余无愆于苍祈,亦何怨于厚地! 信释氏之灵果,归三世之远致。愿同升于净刹, 与尘习兮永弃。 爱子夭折,江淹极度悲痛之际更加笃信佛教,相信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生 死轮回之说,希望能在来世与爱子再次相遇,同登佛刹净土,与痛苦的尘世永绝。 通过这样的情感抒发,江淹得以暂时从丧子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他的生命意识也在 与佛教教义的碰撞中得以超越。 江淹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倾向,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境遇引发的一些感叹, 如因丧子、丧妻、丧友、被贬而引发的一系列哀叹,都写得真切感人,在他的文学 作品中属于上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时代潮流或文化传统的影响,如他在诗文中流 露出的归隐思想。从他的现实人生轨迹来看,江淹之所以向往归隐,与社会传统精 神及当时流行的文化中皆将归隐视作高尚人格的符号不能说没有联系,江淹作为一 个自视甚高的士族阶层,自然不能免俗。另外,他在文学作品中流露出的求仙、羽 化及佛教生死轮回、无牵无绊的人生哲思,与其说是佛道思想在他的思想中留下印 记的根据,不如说江淹是利用所接受的一些道、佛思想皮毛,以之为工具求得一种 平衡的状态。因为江淹的思想虽有矛盾,但并无激烈的交战、对立,所以江淹作品 中这些儒、道、佛思想倾向都不甚鲜明。 第二节浓烈的感伤意识 一、“恨人”心态 江淹的作品中,暮、秋、霜、露、寒、忧、伤、寂、愁、悲、怨、怅等字眼出 现的频率较高,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感伤之情。不算字数较多的辞赋和文章,仅按照 江文通集汇注收录的江淹诗共1 0 7 首计算,这些字的出现频率就足以让人惊叹, 现将这些字眼在江淹诗歌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如下: 出现 出现篇目 次数 暮 2 9 暮情郁无已( 侍始安王石头) ,暮雪将盈阶( 步桐台) ,怀愧期 1 0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暮年( 贻袁常侍) ,岁暮诵仙经渡西塞望江上诸山) ,岛暮兰 紫茎( 感春冰遥和谢中书二首) ,暮意歌上春( 感春冰遥和谢中 书二首) ,共惜玉樽暮( 刘仆射东山集) ,崦嵫生暮霞( 秋夕纳 凉奉和刑狱舅) ,日暮崦嵫谷( 陆东海谯山集) ,岁暮怀感伤( 效 阮公诗十五首其一) ,世人重时暮( 清思诗其四) ,窃悲杜蘅暮 ( 无锡县历山集) ,怀酒怜岁暮( 无锡舅相送衔涕别) ,禅心暮 不杂( 吴中礼石佛) ,日暮精气红( 赤亭渚) ,佳人永暮矣( 悼 室人十首其一) ,颢颢气转暮( 悼室人十首其七) ,暮气亦何劲 ( 悼室人十首其八) ,冀总岁暮驾( 冬尽难离和丘长史) ,日暮 浮云滋( 杂体三十首李都尉从军) ,日暮山河清( 杂体三十首王 侍中怀德) ,日暮聊总驾( 杂体三十首陆平原羁宦) ,岁暮百 虑交( 杂体三十首张黄门苦雨) ,岁暮从所秉( 杂体三十首谢 仆射游览) ,日暮巾柴车( 杂体三十首陶征君田居) ,怅然山 中暮( 杂体三十首- 王征君养疾) ,日暮碧云合( 杂体三十首休 上人怨别) ,暮心亦谁寄( 外兵舅夜集) ,结忧视春暮( 池上酬 刘记室) 秋2 9 平原秋色来( ( ( 步桐台) ,秋至帝子降( 步桐台) ,秋日悬清光( 望 荆山) ,秋风聒地起( 学魏文帝) ,秋月丽秋天( 贻袁常侍) , 秋兰伤紫茎( 渡西塞望江上诸山) ,萧条晚秋景( 秋夕纳凉奉和 刑狱舅) ,瑶琴怨暮多( 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 ,冬尽彩叶暮( 灯 夜和殷长史) ,秋至白云起(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二) ,秋风吹 桃李(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四) ,春华故秋凋( 效阮公诗十五首 其十五) ,秋夜紫兰生( 清思诗其二) ,秋至明月圆( 铜爵妓) , 怨起秋风年( 无锡县历山集) ,鸟呜秋草穷( 赤亭渚) ,秋至捣 罗纨( 悼室人十首其五) ,何遽秋露轻( 伤内弟刘常侍) ,春意 秋方惊( 卧疾怨别刘长史) ,秋兰被幽崖( 杂体三十首魏文帝 游宴) ,碧树先秋落( 杂体三十首陈思王赠友) ,秋月映帘栊 ( 杂体三十首张司空离情) ,愁霖贯秋序( ( ( 杂体三十首张黄 门苦雨) ,同同秋月明( 杂体三十首孙廷尉杂述) ,云霞冠秋 岭( 杂体三十首谢仆射游览) ,秋荣冒水浔( 杂体三十首谢 光禄郊游) ,西北秋风至( 杂体三十首休上人怨别) ,秋日心 容与( 采菱) ,华舟荡秋风( 外兵舅夜集)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露 2 2 露华翻蕙阴( 惜晚春应刘秘书) ,玉柱空掩露( 望荆山) ,白露 淹庭树(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三) ,风急霜露多( ( ( 效阮公诗十五首 其八) ,寒露被百草(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四) ,白露滋金瑟( 清 思诗其四) ,风伤白露落( 铜爵妓) ,愁生白露日( 无锡县历山 集) ,北地三变露( 还故国) ,何遽秋露轻( 伤内弟刘常侍) , 白露沿汉熠( 伤内弟刘常侍) ,玉露摧紫荣( 卧疾怨别刘长史) , 飒飒露伤莲( 应刘豫章别) ,白露掩江皋( 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 檐前露已团( 杂体三十首古离别) ,团团霜露色,霜露一何紧 ( 杂体三十首刘文学感遇) ,朝露竞几何( 杂体三十首王侍 中怀德) ,愿垂湛露惠( 杂体三十首张司空离情) ,露华识猿 音( 杂体三十首谢光禄郊游) ,露彩方泛艳( 杂体三十首休 上人怨别) ,山叶下暝露( 池上酬刘记室) 忧1 8 从坐引忧方( 侍始安王石头) ,心忧望碧叶( 惜晚春应刘秘书) , 忧至竞悠哉( 步桐台) ,忧至定伤年( 步桐台) ,长照忧人情( 从 建平王游纪南城) ,忧至竟何如( 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 ,销忧 非羽觞( 灯夜和殷长史) ,不为忧伤容( 陆东海谯山集) ,忧慨 自相寻(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一) ,惟怀忧不薄( 铜爵妓) ,忧伤 漫漫情( 吴中礼石佛) ,隐忧遂历兹( ( ( 悼室人十首其一) ,每为 忧见及( 采石上菖蒲) ,销忧非萱草( 杂体三十首潘黄门述哀) , 忧衿未能整( 杂体三十首谢仆射游览) ,戚戚忧可结,结忧视 春暮( 池上酬刘记室) ,忧伤永不至( 云中赞四首阴长生) 伤1 7 无使桂叶伤( 侍始安王石头) ,客人伤婵娟( 步桐台) ,忧至定 伤年( 步桐台) ,再使艳歌伤( 望荆山) ,秋兰伤紫茎( 渡西 塞望江上诸山) ,金石亦怀伤( 灯夜和殷长史) ,不为忧伤容( 陆 东海谯山集) ,岁暮怀感伤(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一) ,览物更伤 心( ( (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三) ,万世无感伤( 清思诗其二) ,风 伤白露落( 铜爵妓) ,忧伤漫漫情( 吴中礼石佛) ,一伤千里极 ( ( 赤亭渚) ,揽气以伤然( 悼室人十首其三) ,飒飒露伤莲( 应 刘豫章别) ,既伤蔓草别( 杂体三十首王侍中怀德) ,忧伤永 不至( 云中赞四首阴长生) 1 2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寒 1 6 驱马傣寒城( 从征虏始安王道中) ,寒郊无留影,一闻苦寒奏( 望 荆山) ,入夜值寒霜( 学魏文帝) ,流采映岁寒( 赠炼丹法和殷 长史) ,时寒原野旷(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八) ,寒暑有往来( ( ( 效 阮公诗十五首其十) ,寒露被百草(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四) , 寒暑更进退(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四) ,路长寒光尽( 赤亭渚) , 季月寒气重( 就谢主簿宿) ,云鸡肃且寒( 悼室人十首其七) , 所悲道里寒( 杂体三十首古离别) ,宿草陵寒烟( 杂体三十 首陆平原羁宦) ,白日隐寒树( 杂体三十首刘太尉伤乱) , 寒阴笼白日( 杂体三十首鲍参军戎行) 寂 13 寂听积空意( 步桐台) ,锦帐终寂寞( ( ( 从建平王游纪南城) ,平 原何寂寂( 感春冰遥和谢中书二首) ,空居寂以欷( 秋夕纳凉奉 和刑狱舅) ,寂寞幽意长( 灯夜和殷长史) ,裁魂守寂寥( 效阮 公诗十五首其十五) ,英威长寂寞( 铜爵妓) ,寂行好无私( 吴 中礼石佛) ,蜻引知寂寥( 悼室人十首其六) ,山中信寂寥( 还 故国) ,抚矜悼寂寞( 杂体三十首潘黄门述哀) ,寂动苟有源 ( 杂体三十首- 孙廷尉杂述) ,寂历百草晦( 杂体三十首王征 君养疾) 霜 1 3 金樽坐含霜( 望荆山) ) ) ,入夜值寒霜( 学魏文帝) ,宁知霜雪后 (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一) ,严霜被劲草(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二) , 风急霜露多(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八) ,珠霜窃过中( 赤亭渚) , 依我从霜露( 迁阳亭) ,涧轩掩兮酒涵霜( 应谢主簿骚体) ,河 凝皓如霜( 就谢主簿宿) ,南檐再逢霜( 还故国) ,团团霜露色, 霜露一何紧( 杂体三十首刘文学感遇) ,杀气起严霜( 杂体三 十首鲍参军戎行) 愁 1 o 揽镜照愁色( 侍始安王石头) ,愁生白露日( 无锡县历山集) , 纵横愁思端( ( ( 采石上菖蒲) ,先愁鸿雁呜( 卧疾怨别刘长史) , 窃愁凉风至( 杂体三十首班婕好咏扇) ,雀声愁北林( 杂体三 十首魏文帝游宴) ,钟鼓或愁辛( 杂体三十首嵇中散言志) , 愁霖贯秋序( 杂体三十首张黄门苦雨) ,岂愁潆汜迫( 杂体三 十首郭弘农游仙)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