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语序是汉语最本质的一种语法手段。现代汉语中有部分词语既可以作状语, 又可以后移作同一谓语的补语。本文着力讨论这一句法现象。为了更好地比较, 我们把充当状语和补语成分的词语分三个类型进行讨论:只能作状语的词语、只 能作补语的词语和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的词语,找出这些词语在分布上的一 些差异。进而引进语义关系,对三个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指出状语和补语的 晟根本区别在于其与谓语不同的语义关系。补语表达的是动作行为实施后而引发 产生的新情况,而状语只是谓语的一个伴随性的因素,不直接影响动作行为的进 行。最后,从“得”字和补语句的历史演变、焦点理论和时间性原则说明“得” 后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 关键词:状语补语 “得”字句语义特征 a b s tr a c t w o r do r d e rp l a y st h em o s te s s e n t i a lr o l ei n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s o nt h ec o n s t i t u e n t st h a tc a r tf u n c t i o na sb o t hp r e v e r b a la d v e r b i a la n dp o s t - v e r b a l c o m p l e m e n to ft h es a m ev e r b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w es t a r tw i t h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t h r e eg r o u p so f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t h o s et h a tc a ns e r v eo n l ya sa d v e r b i a l s 、t h o s eo n l ya s c o m p l e m e n t sa n dt h o s et h a tc a ns e r v eb o t ha sa d v e r b i a l s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s 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t h r e eg r o u p so f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i rs e m a n t i c r e l a t i o n st ot h er e l e v a n tv e r b s p r e d i c a t e s ;a n dt h u se x p l a i n s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c ei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t h ep a p e rp r o p o s e st h a t t h ec r u c i a l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p r e - v e r b a la d v e r b i a l sa n dp o s t - v e r b a lc o m p l e m e n t si st h a tt h ew h e t h e rt h es t a t e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r e l e v a n tc o n s t i t u e n t sa f f e c t st h ep r o c e d u r eo f a c t i v i t y t h ep a p e ra l s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f f i x - d e ”a n dt h e “一d e ”c o m p l e m e n t sa n ds o m eo t h e fr e l a t e di s s u c s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o uz h e n g li n ( c h i n e s el jn g u i s t i c s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 、l ub i n g l 、u k e yw o r d s :a d v e r b i a lm o d i f i e rc o m p l e m e n tc h i n e s ec o m p l e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w i t h d e s e m a n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附件一: 独创性声明 黟 7 8 9 9 2 5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采。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寅 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膨、邑糌签字日期| 沙寸年f 月勿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太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t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虢矽山肄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力够年,月知日签字日期:知雪年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零引言 汉语中存在着一类特殊但又非常常见的句法现象不少词或短语。在句子 中既可以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也可以在同样的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语 序在汉语中具有重大作用。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汉语语序本质的了 解。本文就着力于讨论这一与语序相关的句法现象。 01 研究范围 本文讨论谓语前的状语和“得”后补语两种成分及其与谓语之间的句法语义 关系。其中,状语主要是指描写方式、状态和程度的成分。包括谓语前带“地” ( 或“的”) 的修饰语,附带讨论其它的成分。“得”后补语句是“得”字句中的 一一个小类,即“谓语+ 得+ 补语”的句子包括“动词+ 得+ 补语”和“形容词 + 得+ 补语”两种情况。我们要排除“打得赢、吃得消”之类表可能的句子。为 表述的方便,这种句子中的“得”字有人写成“的”,本文在引用例旬时一沿其 旧,在叙述中统一用“得”。 0 2 研究概况 0 2 1 状语和补语成分的比较 有关状语和补语成分比较方面的文献实在是少之又少。对于状语和补语同谓 语之间的区别、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状语和“得”后补语可以置换,目前基本上很 少有研究。只有刘月华( 1 9 8 2 ) 的 状语和补语的比较。刘文主要比较同样的 词语作状语与作补语时在语义与表达功能方面的差别。不仅比较动词前后的状 语,也比较形容词前后的状语和补语。不过刘文只比较既能作状语又能作补语的 词语,而且这其中的补语包括“得”字句中的补语和一般句子中的补语。 刘文把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补语的结构分为6 个类别: a 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及固定词组 b 副词 c 时间词语 。本文所说的谓语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均是指谓语中心诃即不包括谓语中心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和 后面连带的补语性成分 1 d 数词+ 动量词 e 处所词语 f 表示动作对象的词语 刘文认为:单音节的形容词作状语时表示命令,也可以修饰动作:作补语时 可以表示结果,也可以描写动作。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短语、 固定词组等作状语时,可以修饰动作,突出动作,也可以描写动作者动作时的情 态;作补语时描写动作,是全句的中心,也能表示动作的结果。程度副词有“很” 和“极”既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很”作状语时表示程度的功能很弱,作补语 时表示程度的功能强;“极”作状语时主要用于书面语,而作补语时则比较口语 化。时间词语中,时点时间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而时段时间词则既可以作状语也 可以作补语。时段时间词作状语时表示完成某一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作补语时则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动量词作状语时表示完成某一动作所用的次数,作补语时 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处所词语作状语时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作补语时表示通 过动作使事物达到的处所。表对象的词语“给+ 名词”格式在作状语时,表示服 务对象,也可以表示接受对象,作补语时表示接受对象,谓语动词表示给予义。 刘文在状语和补语的比较方面具有开创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首先刘文 把“得”字句中的补语和一般补语句的补语一起和状语比较。这样就有可能掩 盖“得”字补语句的一些特殊性质;其次,刘文只比较既能作状语又能作补语 的成分,而不比较只能作状语和只能作补语的词语,这样就缺乏横向的比较, 不便于找出状语和补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和规律。第三,刘文只是比较同一词 语在状语和补语位置上句法和语义上的区别,而没有给出同一词语在状语和补 语位置上进行置换的条件。 0 2 2 “得”字句的句法结构 在句法结构上,人们争议颇多的是“得”所附着的动词或形容词与“得”后 成分是何种句法关系。这个问题概括起来有四种看法1 ) “中心语十附加语”( 前 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说。黎锦熙( 1 9 2 4 ) 最早提出“得”后成分是“附加语”。 吕叔湘、朱德熙( 1 9 5 2 ) 的语法修辞讲话和吕叔湘( 1 9 5 3 ) 的语法学习 都采用了“附加语”的说法。史存直( 1 9 5 5 ) 称之为“后置附加语”。陈望道( 1 9 7 8 ) 、 吕叔湘( 1 9 7 9 ) 分析为“后置状语”,此名称其实是“附加语”说的一种变异说 法。2 ) “主语十谓语”。( 主谓结构) 说。王力( 1 9 4 3 ) 把“得”字句称作“谓语 为主语”的“递系式”,如“他走得很慢”,“走”是初系,“很慢”是次系,“走” 既是“他”的谓语又是“很慢”的主语。赵元任( 1 9 7 9 ) 把“得”后成分看作谓 语性补语,但他又认为大多数“得”字句可切分为“s l + s 2 p ”( 主语+ 谓语) 。龙 果夫( 1 9 5 8 ) 认为“x 得”是体词性成分,作全旬主语,“得”后成分作谓语。 李人鉴( 1 9 8 1 ) 把“得”前的动词或形容词分析为主语,把“得”字句看作主谓 谓语句。3 ) “述语+ 补语”( 述补结构) 说。中科院语言所语法小组( 1 9 5 2 ) 的语 法讲话把“得”后成分叫做补语。张志公( 1 9 5 3 ) 的汉语语法常识把“得” 后成分称作“动词的补足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主编的暂拟汉 语教学语法系统( 1 9 5 6 ) 采纳了上述观点。朱德熙( 1 9 8 2 ) 语法讲义明确地 称之为述补结构。张豫峰( 2 0 0 1 ) 认为大部分的“得”字句都为主题旬,补语属 于述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字句的谓语是由动补结构构成。4 ) “得” 后谓词性成分为结构中心语( 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 说。聂志平( 1 9 9 4 ) 认为无 论从整体的语法功能还是从状语的受限性、句中停顿、移位和提问方式等方面看, 都应把“得”后的谓词性成分看作结构核心。 上述四种观点都受制于不同的语法体系。“中心语+ 附加语”说不能概括“得” 字句的特点,因为有些“得”字句虽可转换为“主状( 前置附加语) 动”句,但 它们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主状动”旬中的“状”是修饰“动”的,即怎样的 动作,如:他飞快地跑:而“得”后成分则是说明“动”的情状的,即动作得怎 么样,如:他跑得飞快;更何况“得”字句并不都能转换为“主状动”旬,如可 说“他跑得快极了”,却不可说“他快极了地跑”。可见不应把“得”后成分与“状 语”简单地归入一类。关于“主语+ 谓语”说与“得后谓词性成分为结构中心 语”说,它们的共同点是把“得”后成分看作中心语,这种观点没有区分语法的 不同平面,误把“得”字句的语用表达中心当作了句法结构中心;实际上,“得” 字句的“得”后成分是回答“动十得”怎么样的问题,它是补充说明动作的情状。 0 2 3 “得”的性质 “得”属于什么词类? “得”的作用是什么? 人们有不同看法。黎锦熙( 1 9 2 4 ) 把“得”看作介词“到”的音转,提出“特别介词”说。王力( 1 9 4 3 ) 把“得” 称为“后附号”。张志公( 1 9 5 3 ) 称“得”为结构助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采取了“结构助词”说,以后的 现代汉语教材大多继承了这种说法,把“得” 看作结构助词。李临定( 1 9 6 3 ) 注意到“得”不仅具有引进补语的用法,而且它 还可以使前面的动词、形容词固定化,失去独立性,使“听者期待着后面的补语”。 另外他还指出,加“得”以后,动词、形容词表现的事实一般是肯定的或己发生 的。宋玉柱( 1 9 7 9 ) 把“得”分为两类,表程度的“得”为结构助词,如“天气 好得很”;表结果的“得”为时态助词,表示动作有了结果,如“我跑得直喘”。 张宝敏( 1 9 8 2 ) 在讨论“打得他到处乱跑”这类格式时,也认为“得”是“时态 助词”。朱德熙( 1 9 8 2 ) 把“得”看作动词后缀。李俊平( 1 9 8 4 ) 认为“得”是 构形词尾,只能粘附于词。施关淦( 1 9 8 5 ) 认为“得”是助词,主要表示动作、 行为或变化的已然。聂志平( 1 9 9 2 ) 认为“得”是具有时态和结构意义的动词语 缀。缪锦安( 1 9 9 0 ) 认为“得”是词尾,能使其后的成分整体化和补语化。范晓 ( 1 9 9 3 ) 认为“得”在句法平面是结构助词,是动补结构的标志词;在语义平面 “得”有两项意义:一是显示动作或行为的“已然”,二是表示“肯定”;在语用 平面“得”可表示动作所引起的境相。 0 2 4 “得”后成分 1 ) “得”后成分一般分析为补语,但分析补语的类别说法不一。张志公( 1 9 5 3 ) 、 林焘( 1 9 5 7 ) 、李临定( 1 9 6 3 ) 统称作程度补语。许绍早( 1 9 5 6 ) 、朱玉柱( 1 9 7 9 ) 称为结果和程度补语。胡裕树( 1 9 6 2 ) 统称为情态补语。王还( 1 9 7 9 ) 统称为结 果补语。唐启运( 1 9 8 0 ) 称为结果、程度和形容补语。马庆株( 1 9 8 8 ) 称为结果、 状态、程度补语。现代汉语八百词( 1 9 8 0 ) 称“得”后补语或说明情况( 长得 挺高) 、或说明程度( 跑得喘不上气) 、或说明结果( 收拾得又整齐又干净) 。瓯 齐( 1 9 8 3 ) 把“得”后补语归纳出八种:结果、状态、比况、方式、时间、数量、 判断和程度。壬邱丕、施建基( 1 9 9 0 ) 称为程度和情状补语。缪锦安( 1 9 9 0 ) 把 “得”后补语分为依从补语和描述补语。“得”后补语究竟如何分类是一个值得 深入研究的问题。2 ) “得”后成分由哪些词语充当,历来也是研究“得”字句的 一个切入点。早期的研究是粗线条的,如黎锦熙( 1 9 2 4 ) 说“得”后是副词性的 形容词、副词性的短语和副词句。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得” 后词语的小类划分。吕叔湘、朱德熙( 1 9 5 2 ) 认为“得”字连接的成分是形容词、 动宾短语、动词带附加语、句子形式。形容词后面用“得”字连接的成分是“极”、 4 “透”和副词、动词、动宾短语、句子形式。齐荣( 1 9 5 4 ) 、华景年( 1 9 5 7 ) 也 有类似的看法。李临定( 1 9 6 3 ) 分析得最细致,他认为:“得”后可以是单个副 词、单个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组合、动词组合、主谓组合、“象” 组合、“是”字组合、名词性偏正组合、四字格,等等。3 ) “得”后成分的语义 指向。文炼( 1 9 6 0 ) 曾比较过两个句子:( 1 ) 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 ) 他看 小说看得着了迷。他认为这两旬格式完全相同,但表达的语义关系不一样。( 1 ) 旬的补语是说明宾语的,( 2 ) 句的补语是说明主语的。李临定( 1 9 6 3 ) 进一步讨 论了这两种情况并补充了补语说明动词的情形。他们实际上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语 义指向分析方法。真正自觉地运用语义指向来分析“得”后成分是近十几年的事 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范晓( 1 9 9 2 ) 的v 得句的“得”后成分一文。该文 总共概括了六种“得”后补语的语义指向:补语指向v 、补语指向v 的主体、补 语指向v 的主体的一部分、补语指向v 的客体、补语指向v 的客体的一部分、 补语指向主体和客体之外的第三者。这种分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些补 语的语义指向不大好掌握,到底怎样分析还有特于人们作讲一步的探讨。 0 2 5 小结 纵观“得”字句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过去人们比较重视句法描写,尤其 在分析哪些词和短语能充当“得”前成分和“得”后成分等问题上,描述得相当 全面、细致语料收集得非常充分。到了9 0 年代,人们开始重视“得”字句的 语义分析,例如用补语的语义指向来解释补语所表示的情态所属。进入9 0 年代, 人们逐渐自觉地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考察“得”字句,取得了一些成 绩。但这样的分析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有待深入;在语义方面,如补语的语义 指向问题、“得”字句的主语可以有多少种语义角色问题,同义句式的相互转换 问题等:很多问题,如“得”字句的主题、述题、焦点、肯定、否定、语用价值 等研究则较少。总而言之,“得”字句研究是一个老问题,但从新的角度进行考 察。它却面临着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对这些进行开拓,将使“得”字句的研究取 得更加丰硕的成绩。 03 研究意义 就汉语的大部分语句而言,作为一前一后与谓语密切关联的状语和补语,因 为语序相对固定,这两个句法位置是对立的,状语和补语有的根本就不能相互置 换位置,有的在置换后语义会发生根本变化。不过,与固定的语序相对,汉语中 还存在着大量语序可以变换的现象,状补可换位就是其中一种。在状补可换位这 一句法现象中,在保持基本句义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同样的语言结构可以出现在 两个对立的句法位置,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灵活性。对于这一特殊的句法结构,过 去曾有学者有过涉及,吕叔湘( 1 9 7 9 ) 把“动词( 以及形容词) 加得之后表示结 果或程度的词语,如好得很的很,等得不耐烦的不耐烦,嚷得嗓 子都哑了的嗓子都哑了等划归状语”,理由是出现在述语前后但是相似, 尽管意味有所不同。陆丙甫( 1 9 9 3 ) 也提及到了这种现象,并指出“既能前置于 动词又能后置于动词的形容词是很受限制的”。刘丹青( 1 9 9 5 ) 更是提出“汉语 中状语和补语的根本对立是语用对立”。然而,这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只言片 语与单独研究状语和“得”后补语不计其数的文章比起来,真是沧海一粟。所以 状补可换位这一现象应该是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的一类语法现象。而且, 这个问题和“得”字句息息相关。而有关“得”字句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仍然 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得”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论,各家说法 不一。本文的研究目标不至于很大程度上解决与“得”字句有关的问题,只在为 更好地研究“得”字句提供一个新的参考,以期抛砖引玉,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由于可换位有多种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拟运用句法 形式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描写状语和补语位置的句法对立关系,再揭 示状语和补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从语义、时间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解 释。 0 4 论文结构 本文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状语可换位结构的基本含义及状语、“得” 后补语词语的分布,探讨了分布的三个类型:只能作状语的词语、只能作补语的 词语和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补语的词语。二、语义关系对同一词语作状语和作 补语的制约,指出状语和补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与谓语的不同语义关系。三、 进一步的解释。从“得”字和补语句的历史演变、焦点理论和时间性原则进一步 进行说明和解释。四、余论。小结之后,还附带讨论了“觉得、值得”类词形成 的“得”字句、半截话式“得”字句以及“得”后成分分析的一点小讨论。 6 0 5 语料情况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及前人论文用例,少数例句为作者自 拟,其合法性已多次向他人求证。语料安排的原则是:凡正式用于正面论证论点 的材辩用阿拉伯数字加以编码,通篇排列下去,并且标明出处。旬质没有说明的 为作者自编例句;凡是专门用于对比分析的例子均不编码,也不注明出处。 7 一、状补可换位及状语、“得 后补语词语的分布 1 1 基本含义 1 1 1 定义 状补可换位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基本保持不变( 主要是谓语保持不变,有 时候为保证置换前后句子的合格度,主语可能需要变化) ,谓语前面的状语位置 和谓语+ “得”后面的补语位上的成分可以相互置换,而语义基本不变的句子。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 i ) 8 黑板上的两个字我看清楚了。 b 我清楚地看见黑板上的两个宇 ( 2 ) a 解放军战士站得笔直 b 解放军战士笔直地站着 ( 3 ) a 黑板上的字写得清清楚楚的。 b 黑板上清楚楚楚地写着宇 ( 4 ) a 老师作业批改得很仔细 b 老师仔细地批改作业 ( 5 ) a 玛丽每天起得很早 b 玛丽每天很早就起来了 ( 5 ) a 桌子上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 b 桌子上的东西乱七八糟地放在那里 ( 6 ) a 老人把种子包得一包一包的 b 老人把种子一包一包地包了起来。( 以上引自刘月华) ( 7 ) a 今年那里的经济发展得很缓慢 b 今年那里的经济很缓慢地发展 ( 8 ) a 她们亲密得像亲姐妹一样。 b 她们像亲姐妹一样地亲密 上述各例中a 组是“得”字补语句,b 中,则是把“得”后的补语成分前置于谓 语,在旬中作状语;例如( 7 ) 、( 8 ) a 中“很缓慢”、“像亲姐妹一样”在“得” 后作补语,到b 中,则作谓语形容词“发展”、“亲密”的状语。同样的词语或短 语既可以前置修饰谓语作状语,又可以后置谓语作“得”后补语。 1 1 2 有关状补可换位的几点说明 为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有几点需要说明和强调。 1 1 2 1 状补可换位的前提 状补可换位的前提条件是基本语义不变。“得”后补语和状语置换后,句子 语义要保持基本致。如果嚣换后基本语义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出现词形相同, 但基本意义改变的情况,我们不把它纳入状补可换位的情况,另作讨论。所谓基 本语义是指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所说的语义,是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客观场景, 是句法结构的真值条件。保持基本语义不交仅指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客观场景相 同,逻辑真假值样,不考虑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语用认知上的因素。因为在具 体的语境当中,语序的确定大都具有强制性和唯一性,是以表义的需要为前提的, 因而也势必带来语义上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可能会有微弱和巨大的分别。如果 把语用上、认知上的一些因素包含在内,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同义旬式是不存在的。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状补可换位这一情况。 1 1 2 2 状补可换位基于变换 状补可换位是基于变换的,变换前后的两个句子,其基本语义相似,主语和 谓语基本保持不变,区别在于在甲旬作状语或者补语的成分到了乙句中分别作同 一谓语的补语和状语。如前例( 1 ) 一( 8 ) 。 1 1 2 3 状语可换位中变换项的数目 状补可换位结构中的变换项只有一项。在具体变换的时候,只有一个成分在 移动。这一点,要和主宾可换位的情况区别开来。主宾可换位结构中,在移动的 时候,有两个成分在移动,变换前句子的主语变换后作宾语,同时,变换前句子 的宾语移到前面作变换后的主语。例如: ( 9 )a 老王喝醉了酒 b 酒喝醉了老王 ( 1 0 ) a 同事们吃腻了海鲜。 b 海鲜吃腻了同事们。 例( 9 ) 、例( 1 0 ) 为主宾可换位结构,例( 9 ) 中,从a 到b 的变换,有两个成 分移动了位置,分别是a 句的主语“老王”在b 旬中作宾语,a 句的宾语“酒” 在b 旬中作主语。例( 1 0 ) 中,“同事 f ”由在a 旬中作主语变为在b 句中作宾 语,“海鲜”由在a 句中作宾语变为在b 句中作主语。两个变换都有两项句子成 分同时在移动位置。而状补可换位结构只有一个成分在移动。例( 7 ) 中“很缓 慢”由在a 句中作补语变为在b 句中作状语,例( 8 ) 中也只是“像亲姐妹一样” 由在a 句中作补语变为在b 句中作状语,都只有一个成分在移动。例( 1 ) 一( 6 ) 同样如此。 1 1 2 4 换位前后句子的差异 变换过程中,状语或者补语在移动的时候。句子的其他成分并不总是保持一 成不变,有时候为了使成分置换后的句子可接受度更高,可能要在变换后的句子 中加入一些虚词或者变换一些词语的位置。正如吕叔湘先生( 1 9 7 9 ) 所说,“成 分是相似”的。比如: 慢慢地走走得很慢 刘月华( 1 9 8 2 ) 也注意到了,个别双音节形容词既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结果 补语,但作状语时谓语动词后面要有其他成分。如: ( 1 1 ) 8 黑板上的两个宇我看清楚了 b 我清楚地看见黑板上的两个字 ( 12 ) a 我听清楚了 b 我清楚地听了 “,j 例( “) 中谓语动词由看变成了“看见”,或则不成立。例( 1 2 ) 中,b 不合 格,但如果把“听”改成“昕到”:我清楚地听到了,这时是合格的。另外,大 部分的动词性词语作状语的时候,都要后加“地”。 1 2 状语、“得”后朴语成分的分布 作状语和作补语的词语在词性与结构上很难做一个截然的划分。一般能够作 状态补语的各类词语都能作状语,比如形容词及各类复杂的形容词性词组、动词 及各类结构的动词性词组等。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同一词语不能在同样的谓语中心 词前后作状语或补语。下面我们就此分别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只能作状语不能作 补语的词语,再讨论只能作补语不能作状语的词语,最后讨论既可作状语叉可作 补语的词语。 1 2 1 只能作状语的词语 i2ll 可以作状语的词语 现代汉语中能作状语的词语比较复杂,多种性质的词语能充当状语成分。 能作状语的词语包括名词( 短语) 、动词( 短语) 、形容词( 短语) 、主谓短 语、副词、象声词、介词短语、数量结构和比况结构等。下面分别举例略加说明。 1 2 ,l1 1 名词性词语作状语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普通名词作状语,另一类是 时间方所名词作状语。如: ( 1 3 ) 我希望能尊严地死去,我不想在死前受到哪怕象征性的折磨。( 王朔 文集挚情卷) ( 1 4 ) 我们要科学地总结别人的经验 ( 1 5 ) 这件事他上下打点过了 ( 】6 ) 我昨天乘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今天上午才到达这个城市,身上还穿着 厚厚的皮夹克( 同13 ) 例( 1 3 ) 、( 1 4 ) 是普通名词作状语,( 1 5 ) 、( 1 6 ) 是表名词方所的名词作状 语。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比较少。 l _ 2 l1 2 动词性词语作状语 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充当状语的能力都很弱,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具有这种能 力。 能直接作状语的动词很少,而且大多数的“动动”组合已有一定的俗语性, 形成比较固定的组合,这种组合更多的时候是被作为词处理的,特别是“单音节 动词+ 单音节动词”的组合。如: 抢答坐视,转述立等朱回奔走联合发表补充说明不辞辛劳 动词性短语不能直接作状语,一般要在状语后加上“地”,加上“地”后, 虽然不少类型的动词性短语都可以作状语,实际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但数 量很少,而且不同的动词性短语作状语的功能是有差异的。 ( 17 ) 金质的假牙时常在呵呵大簧的时候夸耀地闪烁着。( 引自朱德熙) ( 1 8 ) 他同情地笑了笑。( 引自朱德熙) ( 19 ) 老蒋仍在筛糠,张燕生厌恶地站起来,找烟抽。( 王朔文集) ( 2 0 ) ( 我) 终于甩掉了追赶的人,大口喘着气,慢慢走回街上,躲躲闪闪地摸 回旅馆( 王朔文集) 述宾短语和述补短语相对来说作状语要自由一些,但述补状语中熊作状语的 主要是述语带情态补语的那一种,述语带其他补语组成的述补短语很少充当状 语。可以充当状语的联合短语,主要由一些单音节动作动词组成。偏正短语作状 语的数量很少,只有一部分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后组成的偏正短语才具有这 种功能。连谓短语一般来说不能充当状语。 l2 1l3 形容词性词语作状语 形容词一般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 性状,状态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朱德熙( 1 9 8 2 ) 认为性质形容词。不管 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的,作状语都受到限制,转化为状态形容词以后t 就可以自 由地作状语。 单音节形容词能作状语的为数不多,常见的有“高、快、慢、远、近、横、 竖、直、斜、歪、紧、轻、重、长、饱、苦、静、臭、粗、细、早、晚、真、假、 乱、大、小”等,而且和动词的搭配很受限制( 刘月华1 9 8 2 ) 。例如: ( 2 1 ) 你少说几句吧! c2 2 ) 在那次战斗中我军痛击了敌人 ( 2 3 ) 为了追上朋友,他l 夹跑了几步 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短语及固定词组也可以作程度补语, 例如: ( 2 4 ) 敌人的阴谋彻底暴露了 ( 2 5 ) 他又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到学校读书了。 ( 2 6 ) 孩子们很愉快地翻着杂志 ( 2 7 ) 书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1 、21 14 主谓短语作状语 部分主语和宾语同形的主谓结构可以作状语。例如: 手牵手的出去了 脊背对脊背的国着银鞘,坐成个大圆圈 虎姑娘站住了,面对面的对他说 1 2 一声接一声的叹气( 以上引自朱德熙) 它的特点是去掉主谓结构后面的“的”,就可以形成连谓结构。例如: 手牵手出去了 面对面对他说 还有一些以“全、一、满”等表周遍意义的词为修饰语的方位词作主语的主 谓短语也常常用来作状语。例如: ( 2 8 ) 他一脸愁容地走了。 ( 2 9 ) 他满脸惊讶地问起这事 1 2 1 ,15 副词作状语 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作状语。充当状语的副词有表示时间或频率( 如“已 经”、“总是”) 、范围( 如“都”) 、语气( 如“简直”) 等的副词。其中表示时间 或频率的副词用得最多。常见的程度副词主要是用在形容词谓语句中,表示性状 或程度。例如: ( 3 0 ) 他已经到了上海 ( 3 1 )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那次活动 ( 3 2 ) 听了这件事,小梅很难过 ( 3 3 ) 这部新出来的影片我很喜欢 1211 6 象声词作状语 象声词也可以在一部分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 3 4 ) 我看了半天,“唉”地叹出一口气 ( 3 5 ) 我一筷子夹走了萝r 刻的孔雀头,喀喀咬下来嚼着,冷盘中的盎然生 气顿时殆尽无遗 感叹词、象声词经常独立使用,但当它们跟动词发生结构关系时,它们可以修 饰、描写动作的声音及旌事的情态。 12l1 7 介词短语作状语 介词“在、对”等加上名词性成分可以位于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 3 6 ) 他在教室看书 ( 3 7 ) 我对他这样的态度感到很无奈 1 2l1 8 数量结构作状语 数词+ 动量词结构和单音节数词或量词的重叠式均可作状语。例如: ( 3 8 ) 我正在一一清点接收发还的钱物。 ( 3 9 ) 听到那样的要求,李白玲一口回熊 i2ii 9 比况结构作状语 “象一样、似的”等比况结构经常用来作状语。例如: ( 4 0 ) 那头象像首领一样冲向前 ( 4 1 ) 她女特务似的小心跟了上去。 i2l2 只能作状语的词语 在上述所有能作状语的结构中,能够后移作补语的有很多,但是,能够移到 后面作“得”后补语的就只占很少一部分了。大部分是不能后移的。 1 2l21 名词性词语作状语的情况 大部分的名词性词语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比如前面的例( 1 3 ) 和( 1 4 ) 中的名词性词语移到后面作“得”后补语,就不能接受。 + 我希望能死得尊严,我不想在死前受到哪怕象征性的折磨。 别人的经验我们总结得科学。 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加上动词或者程度副词,才可以移到后面。如: 我希望能死得有尊严,我不想在死前受到哪怕象征性的折磨 那种分析方法他运用得很科学 前面我们提到“得”字句中补语部分是名词性词语的句子很少,这一现象与 大部分的名词性词语不能移到后面作补语是一致的。 l21 2 2 动词性词语作状语的情况 很大一部分的动词性词语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 单音节的动词状语不能作“得”后补语。例如: ( 4 2 ) 我的确不知道,知道我就告诉你了我总不能瞎说吧? 一+ 我的确不知 道,知道我就告诉你了。我总不能说得瞎吧? ( 4 3 ) 成群结队的计程车在广场两旁的林荫道上飞驰一成群结队的计程 车在广场两旁的林荫道上驰得飞。 心理活动动词一般只作状语,不能作补语。这样一些心理活动动词主要有: 爱、愁、担心、惦记、发愁、怪、害怕、恨、后悔、怀念、怀疑、嫉妒、埋 1 4 怨、满意、满足( 感到已经足够) 、佩服、热爱、讨厌、同情、喜欢、嫌、羡慕、 着急、尊敬、尊重、怒( “怒念”义) 、想念等。这类动词主要是心理情感动词。 例如: ( 4 4 ) 他同情地笑了笑一他笑得同情 ( 4 5 ) 他担心地看着手表。一他看得担心 ( 4 6 ) 大家着急地冲向出站口一大家冲得着急 1 2i 2 3 形容词性词语作状语的情况 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形容词既可作状语,又可作同一谓语中 心词的补语。例如: ( 4 7 ) 他笔直地坐着一他坐得笔直 ( 4 8 ) 书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一书在桌子上堆得乱七八糟 有时候。同样的形容词可能要么只能在同样的谓语中心词前作状语,不能在 后作补语,要么只能在同样的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不能在前作状语。例如: ( 4 9 ) 他缓缓地解开绳子一他把绳子解得缓缓的 ( 5 0 ) 小朋友们愉快地翻着漫画杂志一小朋友翻漫画杂志翻得愉快 ( 5 i ) + 事情很糟糕地办一事情办得很糟糕 ( 5 2 ) 你不能太急地逼他一你对他不能逼得太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样的形容词在同样的谓语中心词前后可以作状语和补 语,但如果把中心词置换一下,就会发现作状语和作补语就显得不能接受了。例 ( 4 8 ) 中,“乱七八糟”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我们谓语中心词“堆”置换成 “搞”,就有问题了。 事情乱七八糟地搞一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陆丙甫、谢天蔚( 2 0 0 2 ) 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看下面的例子: 他很认真地写( 着) 字。 他写字写得很认真 他的字写得很认真 + 他的字很认真地写 前两句中“很认真”可以相互置换,当受事作主语时,“得”字补语句就不能形 成对应的“状语+ 动词”结构了。这个时候,“得”后的补语就只能作补语丽不 能前移。 可见,在分析形容词是否可以作同样的谓语中心词的状语和补语的时候,只 考虑到形式因素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其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语义的因素。 关于这一点将在后章进行说明。 l2 1 2 4 副词作状语的情况 绝大部分的副词只作状语。表时间或频率( 如“已经”、“总是”) 、范围( 如 “都”) 、语气( 如“简直”) 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谓语前,不能移到“得”后单独 作补语。比如: ( 53 ) 我们大家都好! 一我们大家好得都 ( 5 4 ) 他已经跑了一+ 他跑得已经 ( 55 ) 他简直疯了一他疯得简直 另外除“很”外的绝大多数程度副词都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得”后补语。 如: ( 5 6 ) 这件衣服挺怪更最太好,比较非常十分稍微特别便宜一+ 这 件衣服便宜得莓峰零零本好啦攀非带十分 ! | 儆特别 上述程度类副词出现在“得”后的时候,都是作为“得”后补语其中的一部 分出现。例如: ( 5 7 ) 那个小偷跑得太快了 ( 5 8 ) 这件事他做得筒辜睾用裹茉米黟窄 121 2 5 感叹词、象声词作状语的情况 感叹词、象声词等一般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例如: ( 5 9 ) 那条狗喀喀咬碎了骨头一那条狗咬骨头咬得喀喀。 如果“喀喀”后面再加一个“响”,这个时候就没有问题了:那条狗咬骨头 咬得喀喀响。这个时候“喀喀”则是以“得”后补语中的下位状语出现了,修饰 “响”。 1 2 1 26 介词结构作状语的情况 介词结构一般也只能作状语,不能单独在“得”后作补语。例如: ( 6 0 ) 他在体育馆打球- 他打球打得在体育馆 ( 6 1 ) 他对那个小姑娘很好一他很好得对那个小姑娘 12 127 数量短语作状语的情况 数量短语经常用来作状语起修饰作用,作“得”后补语的机会也不多。例如: f6 2 ,他一口吃掉了一个鸡蛋。一他吃鸡蛋吃得一口 ( 6 3 ) 猎人两枪打死了那个野猪。一猎人打野猪打得两枪 1 - 2 128 主谓结构作状语的情况 能作状语的主谓短语不多,这其中的大部分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象主 宾同形格式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再后置作补语的。以“全、一”为修饰语的方 位词作主语的主谓结构有时候可以后置作补语。见1 22 3 节主谓短语只能作补语 中例( 7 5 ) 。 总之,在状语位置的成分要放在“得”后作补语,是有限制的。大部分情况 下不能移至后面作补语。 1 2 2 只能作补语的词语 前面我们讨论了只能作状语的词语,这- d , 节我们主要讨论只能作补语的词 语。 李临定先生( 1 9 6 3 ) 和范晓先生( 1 9 9 6 ) 分别对“得”字后面补语进行了分 类,张豫峰( 2 0 0 1 ) 又综合归纳为七个类别: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 短语、熟语、副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代词。同样我们也按作补语成分的性质 从这几个方面一个一个分别进行讨论。 i 2 2 1动词性词语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单个的动词作“得”字句补语的情况非常少。这类“得”字句往往只能以分 旬的形式存在于复旬中,或者只能作为描写句出现于文艺作品中。这一类词语一 般只能在“得”后作补语,不能移至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 6 4 ) 幸亏年轻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得衰败。 ( 钱钟书) ( 6 5 ) 那一晚,山里的寒气把旅客们的睡眠冻得收缩( 钱钟书) ( 6 6 ) 辛楣和鸿渐看见介绍的是这两位,失望得要笑了。( 钱钟书) 上面几例中,作“得”后补语的动词“衰败、收缩、笑”均只能作补语,不 1 7 能作状语。 动词性短语( 包括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动词性并列短语、状心式偏正短语 等) 在大部分情况下只作“得”后补语,不能前最作同一个谓语中心词的状语。 例如: ( 6 7 ) 那句话古老得长白胡子( 钱钟书) ( 6 8 ) 沈太太跟赵辛楣谈得拆不开( 钱钟书) ( 6 9 ) 三个孩子饿得又哭又叫( 路遥) ( 7 0 ) 他们为大孩子的信任有幸参加这次光荣出击激动得微徽战栗( 王朔) 事实上,( 6 9 ) 、( 7 0 ) 中的“又哭又叫、微微战栗”只是在这里不能作状语, 我们把谓语中心词置换一下就会发现这时候,它们只能作状语了。比如: ( 7 1 ) 她听了这个消患,又哭又叫地跑了一她听了这个消息,跑得又哭 又叫。 ( 7 2 ) 老大娘微微战栗地掏出钱包一老大娘掏钱包掏得微微战栗 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从形式上分析是不够的。 1 2 22 形容词性词语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在1 211 3 中我们讨论到单音节的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不多,与动词的搭配 很受限制,但单音节形容词作补语就很多了,几乎常用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用 在“得”字后面作补语,搭配方面的限制也少得多。同时,这些单音节形容词与 双音节形容词还可以与程度副词搭配形成偏正结构作补语。例如: ( 73 ) 他跑得快一他跑得很,挺,更快太,好真非常,十分稍微特别最 快 ( 7 4 ) 那位同学听得认真一那位同学听得很挺更快太好真非常十 分稍微特别最认真 在上述副词+ 形容词的结构中,有一组结构是不能前置于谓语中心词作状语 的,即: 最+ 形容词 太+ 形容词 例( 7 3 ) 和( 7 4 ) 不能换成: + 他最快地跑 那位同学最认真地听 这是形容词短语只能作补语的一条很重要的明显的规律。 大部分的形容词都像1 2 1 2 3 中所说的那样,在不同的谓语中心词后,其 作状语的可能性也不同,要看它与谓语中心词的语义关系。 l2 23 主谓短语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绝大部分的主谓短语只能放在“得”后作补语,不能前置于谓语中心词作状 语。部分作补语的主谓短语移至动词前面可以作状语,但语义上可能已经发生变 化。例如: ( 7 5 ) 他跑得一身汗水。 ( 7 6 ) 他一身汗水地跑回来 例( 7 5 ) 中的“一身汗水”指的是“跑”得结果作结果补语,( 7 6 ) 中的“一 身汗水”则不一定和“跑”发生直接联系,只是表“跑”回来的一种伴随状态。 12 2 4 副词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副词单独作补语的情况非常少见。除了“很”之外,还有“厉害、慌、不得 了、了不得、要命、要死、不行、可以”等也可以作补语。后面这样一些表程 度的副词似乎只能作补语,不能作状语。 1 , 2 2 5 名词性词语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名词性词语作补语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来出现在这个位置的名词性词语就不 多,都是一些“数量名”格式的特定的名词,比如:一脸的皱纹、全身的汗水。 可以单独作谓语,几乎不能提前作状语。 1 22 6 代词只能作补语的情况 代词作补语的情况与半截话式“得”字句。有些类似。其实半截话式“得” 字句中“得”后省略的部分都可以加上代词。代词替代什么词语便具有什么词语 的性质。所以能不能同时作状语和补语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其代替的词语作状语和幸 语情况说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基 本上解决了。 1 2 3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谱的词语 。有的语法书上仅提到“根”其实“厉害、慌、不得了、了不得、不行、可以”等都可蛆作补语参见 现代汉语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