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3物质的推断题精练检测一、选择题1(20xx连云港中考)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2(20xx临沂中考)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B)AXYZ BXZYCYZX DZYX3(20xx贵阳中考)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a、b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B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C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纯净物 D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4(20xx武汉中考)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C)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二、非选择题5(20xx泰安中考)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分解反应_。(2)B的化学式为_NH3_,D的化学式为_CO2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COFe2O32Fe3CO2_,其实际应用为_冶炼金属(或炼铁)_。6(20xx南京中考)如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B、D、H均为单质;F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H在B、F、G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F_CO2_,H_Cu_。(2)实验室常用E制取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H2O22H2OO2_。(3)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_置换反应_。(4)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Cl22HCl_。7(20xx德阳中考)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a(OH)2MgSO4=BaSO4Mg(OH)2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复分解反应_。(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K2CO3_。(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除去滤液中的KOH和多余的K2CO3_。8(20xx兰州中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1)固体B的成分是_Cu_(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过滤_。(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CuSO4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NaCl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eCl33NaOH=Fe(OH)33NaCl_。9(长沙中考)有A、B、C、D、E、F、G七种不同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的“”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图中的“”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若A能与B、D、F分别反应,C、G、E能顺时针转化,B、F、D又分别能转化生成C、G、E。已知:B和D、C和E、F和G分别为相同类型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F为红色固体。请写出:(1)F的化学式为_Fe2O3_。(2)C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CaCO32HCl=CaCl2H2OCO2_。10(20xx天津中考)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延展_(选填“导电”或“延展”)性。(2)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B_(填字母)。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写出化学式:A_C_;B_Fe2O3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CO22CO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FeCuSO4=FeSO4Cu_。(4)用1 6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933.3_t(结果保留至0.1)。11(20xx广州中考)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1)“滤液1”中除了Na、SO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Cl_、_Cu2_。(写离子符号)(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SO3H2O=H2SO4_。(3)“操作a”的名称是_过滤_。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NaCl_。(写化学式)(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CuCl难溶于水,水洗可除去可溶性杂质,保留CuCl_,“醇洗”的目的是_快速去除CuCl表面的水、防止其在潮湿的空气中变质_。(5)160 g CuSO4与足量NaCl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最多是_99.5_ g。12(20xx甘肃中考)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1)A的化学式为_Fe_;A与C的反应属于_置换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写出下列反应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841-4-3:2020/AMD1:2025 EN Amendment 1 - Electric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ools,transportable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4-3: Particular requ
- 【正版授权】 IEC 60245-5:1994/AMD1:2003 FR-D Amendment 1 - Rubber insulated cables -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V - Part 5: Lift cables
- 【正版授权】 IEC 60287-1-3:2002 FR-D Electric cables - Calculation of the current rating - Part 1-3: Current rating equations (100 % load factor) and calculation of losses - Current sha
- 水彩老师考试题及答案
- 成人音乐测试题及答案
- 安康药房面试题及答案
- 生猪屠宰面试题及答案
- 产业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 轻工分类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桂平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样本
- 电气专业求职个人简历模板5篇
- 创新基础(创新思维)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02jrc901b电子海图操作jan中文说明书
-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井下管路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 GB/T 7967-2002声学水声发射器的大功率特性和测量
- 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
- GA/T 1162-2014法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送检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