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摘要 苟子人性论及其现代价值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春花 指导教师彭自强教授 摘要 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苟子在对人性论研究上却得出了与儒家人性论的主流 思想一性善论相对的性恶论。哪一种理论更为合理? 本文对萄子性恶论思想的形成、内容, 论证以及遏制性恶的礼义法度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全面的阐述使我们对苟予人性论有更为 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进一步利用性恶论假设从制度和法律上去根本解决腐败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对苟子人性论及其现代价值进行论述: 第一。人性论概述。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无论是人性善、人性恶还是人性无 善无恶,都是人性论的一种假设。 第二,萄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从前儒家时期性善论,性恶论以及性无善无 恶论的萌芽入手,阐述苟子之前人性论发展的概况。 第三,苟子的人性论思想。以前两部分作为基础,论述苟子人性论思想的形成,阐述苟 子人性论对“性”的内容的界定,阐述苟子对人性恶的论证,从而行成对苟子人性论的进一 步理解和把握。 第四,基于人性恶的必然选择礼义法度。该部分以第三部分为基础,论证礼义法度 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五,苟子人性论的现代价值。该部分从分析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入手,来阐述苟子性恶 论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荀子人性论腐败现象现代价值 两南大宁坝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x u nz i st h e o r yo f h u m a nn a t u r e andit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v a l u e m a j o r :e t h i c sa p p l i c a n t :l ic h u n h u a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p e n gz i q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x u nz iw a st h et y p i e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nt h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 b u tx u nz ii n t h es t u d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h a sc o m et ot h ec o n f u c i a n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t h i n k i n g - o n - g o o dr e l a t i v en a t u r ee v i l w h i e ht h e o r yi sm o r cr e a s o n a b l e ? x u nz iw a sr i g h to n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f o r m a t i o n c o n t e n t , 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e n f o r c e m e n to f l a w sk n o w nf o rt h ep r o p r i e t yo f s o r t i n go u tam e t i c u l o u s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p o s i t i o n , e n a b l e du st ox u nz ih u m a n i t yi sam o r ei n - d e p t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g r a s pa n dt h e f u r t h e rn s eo fe v i lo na s s u m p t i o n sf r o mt h el e g a ls y s t 锄a n db o o s t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o f c o r r u p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f i v es e c t i o n si nt h eb o o ko f m o d e r n h u m a n i t ya n dt h ev a l u e sd i s e n s s e d : f i r s t ,a no v e r v i e wo f h u m a nn a t u r e i sah u m a nl i f ea n dt h ei n h e r e n tn a t u r eo f t h e u n i v e r s a l ,w h e t h e rp e o p l e g o o d , p e o p l e e v i lo rw i t h o u td i s t i n c t i o n , h u m a n i t yi sa h y p o m e d c a l s e c o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f i l eb e f o r ex u nz it h eo r i g i n a t o ro ft h et h e o r y f r o m t h ep e r i o dp r i o rt ot h ec o n f u c i a n - g o o dp e r s o n ,w h i c ht h e o r yi se v i la n dg o o do f h u m a n i t yw i t h o u tt h es e e d so fe v i ls t a r t ,e x p o u n d e dt h eo v e r v i e w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 i t yb e f o r ex u n 五 t h i r d , x u nz i s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 a sp a r to ft h ep a s tt w ob a s i s ,d i s c u s s x u nz i sf o r m a t i o no fh u m a n i t y e x p o u n dx u nz i sh u m a n i t yo nt h e ”n a t u r e ”a s d e f i n e d ,e l a b o r a t et h ep r o o fe v i lo nx u nz i sh u m a n i t yt h e o r y t h u si n t o l i n eo n f u r t h e ru n d e r s t a n da n dg r a s po f x u nz i sh u m a n i t yt h e o r y f o u r t h ,t h ei n e v i t a b l ec h o i c eb a s e do nh u m a ne v i l t h el a wo fp r o p r i e t y t h e t h i r dp a r ti sb a s e do n ad e m o n s t r a t e dp r o p r i e t yt h el a wo f n e c e s s i t ya n dp o s s i b i l i t y f i f t h ,t h em o d e mv a l u eo fx u nz i s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 t h ep a r tf r o mt h e 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u r r e n ta n t i c o r r u p t i o nc a m p a i g n ,t oe x p o u n do nx u nz ie v i li nt h e a n t i - c o r r u p t i o ns t r u g g l ei nap o s i t i v er o l e k e y w o r d s :x u nz i t h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 c o r r u p t i o n m o d e r n v a l u e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笪董王厶焦诠丛基班垡盆焦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狲 签字日期: 加7 年j 月,扩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回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辅导师 签字日期:髟新年百月勰日签字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邮编 g 日 两南大学硕+ 学侍论文第1 章文献综述 第1 章文献综述 1 i 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状况 关于人性的假设,内容十分丰富。在先秦时代,有世硕的“性有善有不善”:有告子的“有 无善无恶”;有“性可以为善,可以为恶”;有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其中孟 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最为有名。 到了汉代,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王充也把人性分 三等,生来就善的人;生来就恶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的人;扬雄也宣扬善恶混 到了宋代,开始出现调和盂苟人性主张的思想。张载把人性二重化,天地之性是人与万 物所共同具有的本性;气质之性是人单独所具有的本性。气质之性源出于天地之性,但又障 蔽了天地之性。人的恶不是出于天地之性,而是由于气质偏蔽所造成的。张载把人性二重化 的理论是他的一大发明后来朱熹把它发展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朱熹认为,人性是得天 之理而成的,说天地之性是专指理而言,天地之性是至善的;气质之性则杂有“理”和“气”, 由于气有清浊昏明的差别,所以,气质之性就有善有恶。朱熹认为,孟子主张的性善,是指 天命之性而言但是由于孟子不知道气质之性,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性既善,恶从何而来 的问题。 明代王守仁则主张一元说。认为性实无善无恶,性与气质原不必分。刘宗周秉承王守仁 的观点,形成比较详备的性气一元论王船山更有一独创的学说,即性日生论,生而即有的 固是性,后来养成的也是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日在生成之中。性一元论之大成者 是戴震,他以血气心知或欲情知为性,不承认以理为性,但因人性中人心能知理义,自然能 辩礼义,因此可以说是性善。这种思想比较圆满的调和了孟苟人性主张中的分歧。 1 2 荀子人性论思想的介绍 苟子的性恶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苟子所说的性恶之“性”,指的是人的生理本能欲望。即把“饥而欲饱,寒而欲 温暖,劳而欲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说成是人的本性。 天生贪利。天生憎恨。这些本能和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 其二,由于人生而好利和各种欲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产生为了利益而争夺,结果社 会就会产生暴乱,人们就会没有安全感。 其三,为了避免社会的暴力或暴乱,必须要对民众进行教育,用教育来感化,用礼义来 引导,用制度来约束,使人性朝善的方向发展。 其四,通过教育的感化,礼义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可以改造人的本性。重新塑造出能 为善的人来。 苟子把人性假定为恶,那么人性既恶,为什么人还可以有向善的可能? 苟子认为,趋恶 l 西南大学硕十学忙论文第1 章文献综述 的欲望本性不具备这个能力,必须求助于人性中的另一方面:人的认知能力。苟子认为人的 认知能力也属于人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本身感官的认知能力和人性具有可改造的特点,使得 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可能。 苟子并没有把人的生理欲求看成是邪恶的,而是强调若是一味地放纵这种欲望必导致恶 果。性恶论比性善论更接近于真理,因为它看到了人的生存需求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引导 和外在约束力量的极端重要性,他既看到邪恶的一面,又看到了可以为善的一面。如果对人 不进行教育引导和必要的规范约束,放纵、任意让其人欲发展,其结果是人欲横流,道德沦 丧,贪污盗窃,杀人越货,乌烟瘴气。要想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要对人进行 教育和约束,不断地改造人的邪恶的一面,使之合乎社会的规范。 1 3 关于荀子人性论的研究现状 人性论是中国思想家乃至一般的学者、政治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可以说,有 关人性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我国现当代的学术界非常重视关于中国 古代人性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 徐复观的著作中国人性论史,是一部专门讨论人性论的著作。这部“人性论史”,是 叙述在中国文化中,各家各派对人的生命的根源,道德的根源的基本看法。本书追溯到殷周 之际,从周初写起,深入而系统地探究了人性论之前的萌芽状态。书中提到苟子的性恶论的 一切论据都是立足于感官所能经验得到的范围之内,因此称苟子的“性恶论”为“苟子经验 主义的人性论”。作者从苟子的经验性格出发对苟子的性恶论进行研究 王海明的 人性论一书从全新而容易接受的角度解释了道德和人性,本书分为人性之 事实如何、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人性之应该如何三篇,从伦理、道德、善恶等层面,深刻 剖析人性,破解两千多年人类一直争论不休的一系列难题,并试图创立一种严密精确的、可 操作的、具有最大限度包容性与开放性的人性论科学体系。书中把人性分成心理学研究的人 性和伦理学研究的人性,提出。人性论”实为“伦理学人性论”,并指出人性的概念是人的伦 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 廖其发的新著先秦两汉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对中国古代人性论中重要的问题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书中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各家各派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和著作中所讲 的“性”与“人性”的本义、对人性内容与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对现当代学术界关 于中国古代“性”与“人性”本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解说提出了某些问题进行商榷,同时将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讲的“人性”本义与当代理论界所讲的“人性”本义作了比较。 以上是对整个人性论研究的概况。在这些专著中苟子的性恶论是作为整个人性论中的一 个环节而存在。据我了解,单独以苟子人性论为主题的专著目前还没有,虽然王忠江的礼 学思想体系探源、韩德民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陆建华苟子礼学研究、储昭华明 分之道从苟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和高春花苟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第1 章文献综述 价值等等许多专著里有对苟子人性论的阐述,但都是作为礼义制度建立的必要前提出现的, 其着重点放在了礼义制度上。目前对苟子人性论的专门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此外,现当代关于苟子人性论的文章很多,有一定的分歧意见,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是先天性恶论。传统观点认为,苟子所说的人性,指人的原始的自然本性,即人的 自然本能和生理情欲,人的本能和情欲与礼义,辞让、忠信相反,是社会冲突暴乱的根源, 故人性为恶。道德是对人的自然本性加工改造的结果。苟子的性恶论虽然否定了孟子的先验 道德论,但仍然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性理论。 其二是后天性恶论。吴乃恭在苟子性恶论新议 中提出,苟子的性恶不是先天造就的 而是后天形成的。理由是:1 天生的自然本性无所谓善或恶,恶是自然本性在后天发展的结 果;2 苟子并没有否定物欲本身。物欲与人性恶并没有必然联系;3 人具有“性质美而心辩 知”的天生素质,这是人从自然本性转化为社会属性的生理根据。 其三是孟苟人性论异同。过去,人们从唯物唯心对立出发,强调孟苟人性论的差异,近 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二人的相同的一面。杨正馨在也谈孟子苟子人性理论之同异( 郑州大 学学报1 9 9 1 年第1 期) 中谈到,孟苟人性论同大于异,二者不存在根本对立。他从人性的 界说、善恶的起源,外部环境的作用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孟苟人性论的相同之处,其结论是, “一旦离开关于先天人性善恶的抽象设定,孟苟在有关人性的各个基本方面的见解都是基本 相同或相似。与他们更深层次的一致相比,他们在先天人性善恶的抽象设定方面的对立只具 有表面的意义”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苟子人性论进行更深入更系统更专门的研究。本文通过梳 理苟子人性论思想,较为完整把苟子人性论的体系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启发读者以科学的态 度重新审视性恶论以及性恶论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人性论概述 第2 章人性论概述 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在不断地思考自然万物,也思考人自身,并把它付诸文 字现有的有关文献表明,古人很早就开始追闯:人最根本的是什么? 人为什么会这样? 人 们总希望有一个简沽而明了的界说。用现在的哲学术语来说,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探究, 一种。形而上”的思维。而正是这种“形而上”的思维,使得人性问题得以提出人性是 什么? 人性如何? 2 1 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人性”一词,按字面去理解,就是指“人之性”。要想知道“人之性”如何,首先要明 白使用的语词“性”的含义如何“性”字最初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事物的状态、情况, 或说属性、特点等。既然“性”字是这样一种含义,那所谓人性,也就是人的属性,是人所 具有的属性。这里的“人”是指一切人。因此,人性也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 共同地、普遍地具有的属性。也就是一切人的共同性、普遍性。所以,苟子云:“凡人之性者, 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1 苟子性恶 人性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属性,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只要是人,不论他是多么小,哪 怕他只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他也与其他人同样具有人性:人性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与行将就 木的老人共同具有的属性。由此观之,人性必是生两固有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因此,所 谓人性,也就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从词源来看。人性也是人生而固有 的东西。对此。傅斯年先生曾有极有说服力的训诂辩证:“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 秦古文皆作生,不从女,不从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后人改写。在原本必 皆作生字,此可确定者也。后世所谓性命之性字在东周虽惶惚有此义,却并无此独立之字 也吾作此语,非谓先秦无从心之性字之一体。战国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断言者, 战国纵有此字,必是生之或体,与生字可以互用。”2 那么,生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傅斯年认 为:“生字本义为表示出生之动词,而所生之本,所赋之质亦谓之生。( 后来以姓字书前者, 以性字书后者。) 古初以为万物之生皆由于天,凡人与物生来之所赋,皆天生之也 孟,苟、吕子之言性,皆不脱生之本义。” 诸子百家的人性论分歧很大,争论也相当激烈,但认为人性乃人生而固有,却是共识 性无善恶论者告子日:。生之谓性”。( 孟子告子上) 性善论者孟子,如所周知,也认为人 性亦即他所谓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性恶论者苟子日:“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苟子正名。 性有善有恶论者董仲舒日:“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性三品论 王先谦苟子集解【m 】,中华书局,1 9 8 8 ,4 4 1 2 傅斯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m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6 4 3 傅斯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f m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7 1 王先谦苟子集解m 卜中华书局,1 9 8 8 ,4 1 2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人性论概述 者韩愈日:“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 韩愈原性)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人性这一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所指的不仅仅是人的自然本性, 还包括人的社会本性。很多人都认为:人生而固有的本性都是人的自然本性,而人的社会本 性则都是后天获得的。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任何的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里,完全脱 离社会的个人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当然不仅生而固有自然性, 而且生而固有社会性。人生而固有的本性并不都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同样包括社会本性。人 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它一方面是人生而固有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则是人生而圃有 的社会本性。 2 2 人性论假设 一些经验表明,一些人有善的品质或善的行为,进而就断言人性就是善的:一些人有恶 的品质或恶的行为,进而就断言人性是恶的。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是不完全归纳, 因为这没有看到与之不同甚至相反的现象其他的理论诸如性兼善恶论,说有的性善。有的 性恶,或者有时性善,有时性恶等,看上这是比较折衷且保险的观点,但其实这并没有回答 人性如何这个高度抽象的问题,因为这种回答似乎首先就违背了这个问题本身所暗含的形而 上学的要求;有善有恶,那究竟人性如何? 一般地说,那人性假设为善的人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以“人之初,性本善”为依据,推 崇理性和精神的作用,主张通过道德来构建社会秩序。 在中国,人性善假设者的代表当推孟子。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争霸,天下分 裂。孟子以人性善为依据,非难“霸政”,构建了伦理政治的“王政”理论,寄托了恢复周制 的天下大一统的秩序追求。孟子把人性善定格于伦理政治的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 孟子告子上他把仁义礼智作为先天固有的 人性从他的伦理政治的“王政”理论和大一统的理想追求看,人性固有善,这无非是一个 假设的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实际上,这是他法先王复周制的价值追求使他得出了人性善的 假定孟子的恢复西周一统天下的这种理想,使得他自然就把眼光投向西周的宗族血缘亲情 和等级封爵上,进而把人性定位在仁义礼智上。仁义礼智四端,仁义是内容,札智是表现。 人性本善是以仁为核心的,“未有仁而遗其亲( 族) 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 孟子粱 惠王章句上仁义是以血缘亲族之间的爱为基准的,逐渐外推疏密有差距的爱,爱有差等。 礼是仁义的表现和行为的规定,智是仁义的评价规范和规则。孟子以西周的宗族血缘关系为 基准,提倡孝亲、尊长,忠君,试图凝聚人心,把争战分裂的社会整合为和平一统的社会。 孟子假设人性善,强调王政,是为社会大一统向善发展作证明和辩护的。 把人性假设为恶的人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主张改造人,控制人。多为现行制度或l 静悔建 1 焦循孟子正义【m 】,中华书局,1 9 5 4 ,4 4 6 2 焦循孟子正义 【m 】,中华书局,1 9 5 4 ,2 6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人性论概述 立的制度作证明和辩解,主张通过制度法制来构建社会秩序。 与孟子的性善说形成对照的是荀子的性恶说。苟子是战国末期人,此时“犯分乱理归于 暴”。诸侯分立,霸道政治已成定局。孟子的性善说已不可能重建西周式的秩序,必须重造新 说。苟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苟子性恶) 的性恶说就是适应这一背景下的新 学说严格说起来苟子的性恶,不是人性本恶而是人性“趋恶”。苟子的性恶主张是“从( 纵) 其性,顺其情,安恣睢,以出乎贪利争夺。故人之性明矣。”2 ( 苟子性恶) 实际上,苟 子的性恶说是人性趋恶说。人性趋恶所以要“化性起伪”改造人,使之转化为善。“伪”是人 为。“化性起伪”即是要建立起一定的规范、制度把趋恶的人性改造成为向善的人性。荀子的 人性趋恶说。是从“礼治”走向“法治”的伦理政治中抽象出来的,固然有对人“本始素朴” 的生理、心理欲望的反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以富兼人”和“法令滋章”的社会情势的摄 映强调礼仪、名分和圣人君王存在,实际上是他的价值取向和先在理念。苟子为了这一价 值取向,故假设人性为恶。 除了性善论和性恶论外。其他理论诸如“性无善无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有性善,有性不善”和“性三品”等等,不论持此种理论的人是何用意也好,也都是一种 基于经验的不完全归纳,换言之都是一种对人性的假设。既然人性论都是无法实证或者说无 法得到完全确证的理论假设,我们不能笼统的断言谁对谁错,就要看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假设 哪一种更能有力地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 王先谦苟子集解【m 】,中华书局,1 9 8 8 4 3 2 2 王先谦苟子集解【m 】,中华书局,1 9 8 8 ,4 3 5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3 章苟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 第3 章荀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 在我国,对人性的考察始于西周时期。反映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我国古代典籍诗经 和尚书) 早已对人性问题有所记载。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对人性还只是一种对于自然界存在 的一种生命的粗劣认识和思考,因此还不能称得上“人性论”,只能称为“人性论萌芽”虽 然这个时期对人性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比较零碎而且粗略,但却是以后各期人性论探讨方向的 发端,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阐述。在前儒家时期( 本文将孔子之前的时期称“前儒家时期”) , 不仅有了人性论的萌芽,而且人性善恶的分野已很明显。 3 1 前儒家时期的人性论萌芽 3 1 1 性善论萌芽: 诗经大雅卷阿:“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俾 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这就是说,你只要扩展你的性,你就会象先王一样有成就,就能作 百神的主祭,就会经常享大福。很显然,这里说“性”是好的、善的,只要扩展它就行了。 这应该说是我国历史上“性善论”的最初萌芽。 诗经大雅磊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朱熹对此注释说: “熏,众也。物,事也。则,法也。彝,常也。懿,美也。有物必有法,如有耳目则有 聪明之德,有父子则有慈孝之心,是民所秉之常性也。故人之情,无不好此懿德者。以此观 之,则人性之善可见。”朱熹这种说法固然是对孟子告子引用这诗所作的铨释,当然亦 可看作对该诗的解释。在古代天是至善的代名词,天赋予的德当然是善的,而民所秉执的常 性是好此“懿德”的。这就说明人性是好美德的,是善的。 诗大雅荡:“天生蒸民,其命匪谌? ”认为民性天生就“诚”( “谌”乃诚意) ,人 天生就具备诚实的品性,也说明人性之善。这与后来礼记中庸中的“自成明,谓之性” 是一脉相承的。 国语周语上:“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很显然,在这里说明。性”具 有接受“德”的先天的“善性”的素质,因此先王“懋正其德”才能使民固有的“性”敦厚 起来。同时,先王对于民的“性”只是增厚、扩展,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人的本性具有“善 端”。 3 1 2 性恶论萌芽 尚书召诰云:“节性,惟日其迈。”这里的“惟”、“其”皆为虚词。这就是说, 只要节制性、改造性,你就会“日迈”,天天有长进。很显然,说明性是恶的,不好的。 国语周语中云:“夫人性,陵上者也。”,人之本性是想凌驾于他人之上的,这样的 “性”当然是恶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人性的恶。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3 章苟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 左传昭公十年) 中,晏婴认为,“反有血气,皆有争心。故欲不可强,思义为愈。” 认为争夺乃是人的本性,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引起祸端,因此要用义来抑制它。 郑子产更是明确地指出小人的性是恶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记载襄公2 6 年,郑 国有些人主张和楚国打仗,子产批评他们是一伙小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 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这就是说,小人的本性,是好斗逞勇、唯恐天下不乱、 以企望在祸乱中贪求功名的,他们的性是恶的。这里,郑子产并未谈及君子之性是什么,不 过从字里行间可看出,在他看来君子之性应是善的。 3 1 3 性无善无恶 即认为性是人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本能欲望,不能称之为善,也不能称之为恶尚书洪 范记载了上古对于民欲的体察:“五幅: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 终命。六极:一日凶短折。二日疾,三日忧,四日贫,五日额,六日弱。”由此可以看出人的 趋利避害的本能。国语晋语晋尹铎认为,。思乐而喜,思难而惧,人之道也。”左传襄 公二十八年中,齐子尾说:“富,人之所欲也。”国语吴语中,王孙雒说:“民之恶 死而欲富贵以长没也,与我同。”这都说明了人的本能欲望和趋利避害的本性。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子产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宣类, 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 令,祸福赏罚,以制生死。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 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就业。”这里也是强调了人的一般欲望。并提出用礼来节制之,使民 “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晋师旷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弗使失性。”这就是 说,天为民立君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应有的本能欲望,这样人们才能够生存下去。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子大叔见赵简子,筒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日:是 仪也,非礼也。简子日:敢问,何谓礼? 对日: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日;夫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 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 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 奉五声。”在这里,把对“声”、“色”,“味”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并认为这是合理的, 故统治者治国要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这种追求不能过头,过了头就会伤害 民性,因而要把它限制在礼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在前儒家时期,人性的作用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虽然材料不是很集中而且 不成体系,但却足以让后人看到古人对于人性早期的认识和探讨,并为后期人性论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3 2 孔子之后的人性论的发展 8 西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 第3 章苟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 人性问题始于西周初年,但是,直至孔子之后人性才进入哲学视域。孔子是从人与动物 区别的角度来探讨人性的,他的“鸟兽不可与同群”1 ( 论语微子) ) ,从人只能与人相处 不能和禽兽相处的特点肯定了人性相比于禽兽之性的高贵。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论语为政) 认为人贵于兽,就在于人能 够孝敬自己的老人,并以此作为甄别人性与兽行的依据。对于生命个体的人性,孔子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 ( 论语阳货) 性是指人之本性,性相近,意即人出生时本性 上是相近的;习是指道德习俗,习相远,意即人们在后天的道德习染( 环境、教育、人的主 观努力) 上是差别甚远的。的确。初看起来,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命题只是承认 人有相近的本性。而并没有直接确认性善性恶,抑或性无所谓善恶。不过从他“仁者。人也”, 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仁,而把“仁”的内涵定为“爱人”,并直截了当地说“仁义,真人之性也” 1 庄子天道) 来看,说明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孔子的人性论具有性善论倾向。 孔子之后,战国时期的告子提出人性无善恶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告子的人性论思想, 只见于孟子告子) 的记载,告子本人的人性论的著作已经遗失,早已无可考。告子把仁 义排斥在人性之外,告子认为:“生之为性”,“性,犹杞柳也;义,犹栖栳也。”“性,犹湍水 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并 把人性的内容规定为“食色,性也”。他认为,为善必须教导积累,为恶亦须诱发养成。人们 生来的性只是一种本能,而无善恶,人性与牛性、犬性无差别,只是人性是经过后天的环境、 教育的影响,而与牛性、犬性出现差别告子还认为仁是发自内心,而义是来自外在的对象。 第一个真正完整系统的人性论当属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是由孔子。仁”的思想 发展而来的孔子虽然十分强调“仁”的实践,但并未充分阐述人何以应当这样做。孟子在 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的性善论。之所以称孟子的性善论是完整系统的 人性论,是因为他的性善论是对当时另外三种不同的人性论的批判而成的,既有对他人的批 判,又有自己的立论和证明,因而较有体系。孟子曾列举当时除他以外的另外三种不同的理 论:“性无善无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和“有性善,有性不善”5 孟子告子 上。孟子主要是在驳斥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的过程中提出和论证了他的“性善论” 孟子是从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来探讨人性问题的。他认为人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道德属性, 即仁义礼智。而且认为这些均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就具有的。他认为人性就是人之为 人的本质所在,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所在6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高于禽兽,就在于人能“存 心”、“养性”孟子认为,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仁、义、 朱熹集注 【m 】,中华书局,1 9 8 7 ,1 8 4 朱熹集洼【m 】,中华书局,1 9 8 7 ,5 6 朱麝集注【m 】中华书局,1 9 8 7 1 7 5 郭庆藩,庄子集释【m l ,中华书局,1 9 5 4 ,2 1 3 焦循盂子正义 m 】,中华书局,1 9 5 4 ,1 1 韩德民苟于与儒家的社会理想【m 】,齐鲁书社2 0 0 1 ,2 7 1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章苟子之前人性论的发端、发展概况 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尽心上) 孟子十分强调仁义道德为人心 所固有,道德既是人的内在本性又是人的外在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 和生理欲求不在人的本性范围内,情欲物欲和人性是对立的。一切罪恶行为都不是由人的材 质本性决定的,它是人的情欲在外物的诱惑下无限膨胀的结果。是人对自己本性的背离。人 只有克制情欲物欲才能保住本性。 庄子提倡自然人性论与孟子相反,庄子崇尚自然,把人还原为自然存在物,庄子的人 性是“德之显见。宇宙根本是道。人所得于道以生者是德,既生而德之表见于形体者为性。” 2 即是指人的原始本然状态,是人的自然纯朴本性( 即“性命之情”) 。不是仁义,也不是情欲, 是无善无恶的。仁义不是至善,至善是任其人性之自然而不失人性之自然,仁义是人为外加 的他认为实行仁义,就是人为,就是不听天由命,就是“损性”,“伤性”,“失性”。3 庄子 只是叫人顺性自然,无知无识的生活下去。庄子同孟子相同之处是都不承认情欲为性,庄子 也把情欲置于人性的对立面,认为情欲能使人“失性”而“害生”,内伤其心,外伤其身,所 以只有无情欲才能保持性的自然纯真。 另外,与孟子同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人性全然不是孟子所描绘的性善。 商君 恕算地中说到:“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 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在“利”面前,人性毫无理智可言。民之于利也, 若水之就下也,四旁无择也。”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并且人的欲望若不加抑制则无休止。 商鞅并没有直接称人性为恶,对人性好利也未加否定的评价。但是他认为正是由于人性好利, 君主可以利用它来实施“法治”。 不论是孟子的人性善还是法家的人性恶,不论是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还是庄子的自然人性 论,都各自从某个角度阐述了对人性的某一部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这 些人性论的思想仅仅是看到了问题的某些方面,都缺乏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有值得 借鉴之处,也有要摒除的地方但无论如何,这些思想都为后来苟子人性论思想的产生奠定 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苟子在深入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这些人性论思想进行批判和吸收, 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1 焦循孟子正义【m 】,中华书局,1 9 5 4 ,4 4 6 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2 ,1 9 4 3 姜围柱、朱葵菊论人人性【m 1 ,海洋j l 版社 1 9 8 8 ,2 7 张岱年中国哲学= 纲【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2 ,1 9 6 1 0 第4 章荀子的人性论思想 战国后期,战乱纷争,苟子为了适应时代要求重建礼治秩序,从经验论出发考察人性之 实然,吸取各家人性论中的苟子认为可取之处的理论博采众长,对各种人性理论加以棵合 改造,形成自己的人性论。 4 1 荀子人性论思想的形成 苟予生活在战国后期。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变革异常剧烈和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的时代, 诸侯分离、战乱纷絮荀子亲自目睹和感触了这种变革和矛盾,清醒地看到了由于阶级利益 的不同从而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看到了任凭人的情欲发展而不加限制从而产生争夺的社 会现实。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使孟子的社会理想濒于破灭,孟子的性善说已经无力完成重建 西周以来的政治统治秩序的任务。苟予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以重建礼治秩序,论证礼的必要性, 创立他的人性恶的理论。 另外,苟况是战国后期儒家阵容中最后一位大师。他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由于稷 下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中心。各派著书立说宣扬其理论,因此苟况的学说受到了各派学说的影 响。齐国当时推崇法家,认为人性是恶的如管子枢言 中的“人心之悍,故为之法”;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爵禄盈而忠衰于君”等论断来证明人性之恶。齐国法家理论的传播 和推崇对苟子影响很大,可以说,就伦理学来而言,苟子的性恶论即来源于齐国的法家。当 时齐孱法家从人性恶出发不仅推崇法,也推崇礼,可谓礼法并重。这一传统也被苟子继承下 来。1 苟子在当时是儒家阵营中的大师,他推祟孔予,继承了孔子重视“礼”的传统。苟子虽 然以孟子为对立面,但对孟子的学说也有所吸取。苟子效仿孟子,继承诸儒人性的先天性观 点。以为人性属“生之所以然者”,也即“本始材朴苟子吸取了郭店楚墓儒家竹简性自 命出2 “四海之内其性一也”的人性统一的思想,以及孟子“圣人,与我同类者”“凡同 类者,举相似也”孟子告子上 等关于人性统一性的观点,以为君子与小人,圣人与众 人,尧舜和桀跖其性完全一致。承认只要经过修炼,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其“涂之人 皆可以为禹”,就是来自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不过,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 。朱伯皂t 先秦伦理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4 ,8 5 2 郭店楚慕中的儒简,学术界基本认定主要属十于思一派,这些竹简显示了儒学在孔盂之问的演变过程。郭 店楚墓儒家竹简中有遮五篇文章:缁衣,五行,成之闻之 、尊德义和性自命出。其中性自命 出是十分重璺的一篇。也是十分引人瞩目的一篇。怿自命小中论述丁性心、情请范畴的特定内涵及 其相互关系,该篇合情而言的性论币同于孔子兼才而言的性论,也不同于盂,苟分别善恶而占的性论,但其 “刖海性一”、“闻道反己”说则与扎子“性相近”、。求诸己”的崽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习性、养情的主张具 有相当开放的性质,蕴含着开启以后诸性沦的可能性。性白命小中的认识论和它的人学足糅台,互涪在 一起的,突mr 人的性情,啦扬了人的主体性。 性自命出蠡在调和心志与性情的矛盾,解决心无定志的 向题,是扎f 心忐之学的自然延伸,同时它又超越了孔于“与命与仁”的理论架构,形成了一种以性情为基 础,阻天命为归依的“反善复始”思想。 3 焦循盂子正义,【m 】,中华书局,1 9 5 4 ,4 4 9 l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4 章苟子的人性论思想 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苟子认为涂人皆可以为大禹则是因为人有智性。在人性内涵上苟子不 同于孟子的仁义札智为性。苟子认为仁义理智不是人的本性,在荀子那里称之为“伪”,是后 天人为外加于人的 苟子吸收了道家人性是人的原始本原状态的理论,但在人性的内容上萄子不认同庄子的 人性为“德”之显见的观点。再就是苟子和庄子同样都看到了人的本性与道德礼义的对立, 不同的是,庄子以人的自然性否定了道德礼义,苟子则以道德礼义否定了人的自然属性中的 恶:萄子不赞同庄子摆脱道德礼义的枷锁返回自然的主张而是主张改造人的自然本性,走 向道德礼义 苟子在吸收法家人性本恶的理论的同时,也反对商鞅所认为的人民朴实的品质已经丧失 只能依靠法律约束的观点赋予了人的道德修养的能力和主动性倾向而这一倾向是苟子对 于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动性的吸收。苟子还吸收了告子把人的欲望作为人性的理论,同时 又打破了告子的食色为性的关于人性涵义的单一性界定,补充了“目明而耳聪”、。心有征知” 的另一方面的涵义,比告子的人性更为周密。苟子在人性乃“天之就”的前提下,把一切天 生的属性统统纳入其人性论中。其所谓性不仅包括了本能欲望,还有认知功能等。这一点, 下一个问题将详细论述 4 2 荀子人性论对“性”的内容的界定 苟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 性。“苟子性恶直说人性是天生的,即人生而有之的这种天成之本性,包括人的本 能欲望和人的认知能力( 即人的感官的能力) 4 2 1 人的本能欲望 苟子人性论的特色,在于以欲为“性”。苟子是从孔子的德色之辨,“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2 ( 论语里仁) 之语;告子的“生之为性”3 孟子告子 上和食色为性;孟子的“好色”、“富”、“贵”均是人之所欲的论断,以及孟子“口之于味 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为性 也“ 孟子尽心下等关于感官欲望和性命归属,体味出人性的情欲内容的。嗬子认为, “性”在具体的生命体身上,首先表现为“倩”和“欲”:“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 也;欲者,情之应也。一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这种含“欲”与“情”于其 中的“性”,即意味着生命的生理需要,也意味着生命某些自然而然的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 都是人的本能欲望。 1 王先谦葡子集解 m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成人高考国贸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肝胆胰腺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试题答案及解析
- 四川武胜县2018高考历史(下期)选练题(22)及答案
- 2025年心脏病理学期末复习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环卫工人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衢州龙游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传染病防控措施专业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放疗学放射剂量筹备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辐射影响与防护知识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考试题库+答案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6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案例分享课件
- 社区获得肺炎护理
- 高压氧舱培训课件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英语(含答案)
- 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 矩阵论简明教程全课件
- 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成员及工作职责、实施方案范文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绿化工技师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