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梁启超的书学观.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梁启超的书学观.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梁启超的书学观.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梁启超的书学观.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梁启超的书学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富个性、激情飞扬、才华出众、兴趣广泛的传 奇人物。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和宣传家,他的多方面的活动都在历史进程 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书法是他倾注了不少精力的爱好。梁启超留下了大量的书 法作品,拥有自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梁启超一生著述丰富,书论占有极少部分, 有书法专论数篇,一百五十多件碑帖跋。长期以来,梁启超的书法光彩被政治家、 文学家、教育家的辉煌所掩,而他的许多观点都很有价值,可惜很散乱,没有形 成他的其他著作那样的系统,这对于阅读和充分理解他的书学思想有很大的影 响。 本文对梁启超的书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并力求做出客观的评价。这 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梁启超的书学观有很重要的意义。 炎 踅洱j 桨名起名;高史学2 瓦善? 乏量墨孑也够;援 7 乏? k移:乏石1 彳l 罩丸 a b s t r a c t m r l i a n gq i c h a o ,、v i t l ls t r o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p a s s i o n ,g r e a tt a l e n t s ,a n db r o a d i n t e r e s t si sl e g e n d a r yf i g u r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h i s t o r y a sap o l i t i c i a n , i d e o l o g i s t ,s c h o l a r , a n dp r o t a g o n i s t ,h eh a sm a d e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i sh i sh o b b y , a n dh ea l s om a d eg r e a td e d i c a t i o nt oc a l l i g r a p h y m r l i a n gq i c h a o sc a l l i g r a p h yh a sh i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z e s ag r e a tn u m b e ro fh i sw o r k s c a nb ef o u n dt o d a y m r l i a n gh a sw r i a e nal o to fb o o k s ,af e wo fh i sr e m a i n sa r e a r g u m e n t s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a r g u m e n t sa b o u tc a l l i g r a p h y , a n do n e h u n d r e da n df i f t yr u b b i n g s f o ral o n gt i m e ,m r l i a n g sc a l l i g r a p h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s o v e r w h e l m e db yh i sp o l i t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e d u c a t i o ns u c c e s s ,b u tl o t so fh i sa r g u m e n t s a r ev a l u a b l eb u tt h e ya r es c a t t e r e di nh i sw o r k s t h e r ei sn oc l e a rt h e o r ys y s t e ml i k e h i so t h e rb o o k s ;t h e s ep r o b l e m sm a k e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i d e o l o g y t h i sp a p e rh a sm a d eas y s t e m a t i ca n dw h o l e s o m er e s e a r c h ,a n dm a d ea o b j e c t i v ec o n c l u s i o n a l lt h e s er e s e a r c hw i l lh e l pal o tt og e taa l l - a r o u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m r 1 i a n g sc a l l i g r a p h yi d e o l o g y k e yw o r d s :m r l i a n gq i c h a o c a l l i g r a p h yh i s t o r yi d e o l o g yc a l l i g r a p h ys k i l l s s t a n d p o i n tc a l l i g r a p h yc r e a t i o ns t a n d p o i n t i i 1 j l 日! j舌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作为政治家、思想家、 学者和宣传家,他的多方面的活动都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书法是他 倾注了不少精力的爱好,在学者型的书家中,梁启超的书法拥有自家独特的风格, 并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梁启超一生著述丰富,饮冰室合集长达1 4 8 卷, 1 4 0 0 余万字,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地理、宗教、经济等各门学科, 书论占有极少部分,有书法专论数篇,一百五十多件碑帖跋。 长期以来,梁启超的书法光彩被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的辉煌所掩,直到 近些年来国内才陆续出版一些梁启超的书法作品集,如荣宝斋出版了梁启超题 跋墨迹书法集和中国书法全集康梁罗郑卷。前者收录了梁启超个人收藏的 部分碑帖拓片,每篇都有梁启超关于这个碑帖的亲笔题跋。后者收录了梁启超各 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书风的变化过程。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了梁启超致江庸书札。书中收录了梁启超各个时期写给江庸的书信原件。 国内对于梁启超的书学思想研究的著作只有极少的几篇文章,有王伟林先生 写的梁启超的书学观及其贡献,他将梁启超的书学观分为书法本体观“写 字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书法史观碑帖结合、南 北融汇;书法创新观遵从规律,食古而化;书法教育观理法、情感并重, 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简略的论述。李义兴先生写的梁启超书法创作思想寻 绎,文章重点谈梁启超的书法创作思想。刘涛先生写的梁启超的拓本收藏、 题跋及书法,全文详细记述了梁启超的碑帖拓本收藏情况,对题跋的内容进行了 分类介绍,兼及梁启超书法创作的情况。杨略堂先生写的梁启超书品及书论 刍议兼谈当代“书法人”教育的意义。这篇文章作者在梁启超“美术人”思想 的启发之下提出“书法人”范畴,并且阐发了当代“书法人”培育对传承中华文 明传统、开发想象力及平衡心灵的意义。上述的几篇文章都从不同的方面论述梁 启超的书法,但我是觉得有必要做一篇全面系统概述梁启超书学思想的论文,便 于读者充分理解梁启超的书学思想。 梁启超论书资料主要有( 一) 收于饮冰室文集第“卷下的书跋,共有 二十五件题跋,内容是梁启超对一些书画作品的题跋。( 二) 收录于饮冰室文 集第4 4 卷上的碑帖跋,是梁启超在个人收藏的碑刻拓本中的题跋,有一百二 十余种,主要是两汉碑刻摩崖,魏晋碑版摩崖,南北朝墓志,隋唐碑志。( 三) 收录于饮冰室专集第1 0 2 卷的书法指导,这是一篇根据梁启超1 9 2 6 年在 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讲演纪录下来的讲演稿,全文曾经刊于清华周刊 2 6 卷9 号。此外涉及梁启超论书法的资料还有写于1 9 0 2 年的中国地理大势论, 1 9 2 3 年的稷山论书诗序。 书法是梁启超一生的爱好,他对于书法美有自己很独特的认识,世界公认的 艺术是图画、雕刻、建筑这三种,他认为书法也应该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并提出 了书法的四个构成美的要素。这种观点具有开启现代书法美学先河的意义,对现 代书法教育也具有启蒙的意义。 他受到清代碑学的影响,并且得到碑学大师康有为的亲授,然而他尊碑并不 废帖。他学贯中西,追求真理。作为一位史学家,他看待书法史上的问题喜欢溯 本求源,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从他的碑帖跋中可以看出他对两汉碑刻、唐代碑 刻、魏晋南北朝墓志的品评。特别是对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摩崖、造像记,梁启 超有很多很精辟的见解。 对于创作方面,梁启超在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上的演讲中做过很细致 地介绍。包括如何用笔,如何运笔,如何选帖,如何进行创作等,都是他个人的 经验之谈。 我认为梁启超的许多观点虽然很有价值可惜很散乱,没有形成他的其他著作 那样的系统,这对于阅读和充分理解他的书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书法史学观、书法美学观、书法技法与创作观三方面对梁启超的书 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并做出求实的评述。我想这对于全面深入的理解梁启超 的书学观会有一定的帮助。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j 组 日 期:6 。 ,11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第一章梁启超的生平及书法研究活动概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别署饮冰室主人。1 8 7 3 年2 月2 3 日, 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熊子乡茶坑村。1 9 2 9 年1 月2 9 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他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富个性、激情飞扬、才华出众、兴趣广泛的传奇人物。他 进退沉浮的一生,中过秀才,中过举人、发动过戊戌变法,创刊主编过多种报刊, 担任过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财务总长,乃至护国讨袁战争的都参谋。此外他 一生著述也甚丰,收集在饮冰室合集中的文集有4 5 卷,专集有1 0 3 卷,共达一千四百多万字。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地理、宗教、经济等 各类学科。 梁启超幼年就聪颖好学,最初识字,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四五岁起,梁启 超从祖父学四子书与诗经。六岁起在父亲授业的私塾读书,学习中国略 史与五经。祖父与父母在对梁启超的教育中,都很注意知识与品德的同时培 养。这不仅使梁启超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也培养了他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国思想和济世理念。对梁启超独立自由、乐观自信、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的形 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 岁起父亲教他学文章,9 岁即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千字文。1 0 岁外出拜师, 并赴广州参加童子试。这次虽未被录取,却因途中赋诗而获“神童”美誉。1 2 岁时,梁启超考中秀才,1 8 8 5 年1 3 岁那年他在广州越秀山三君祠见陶浚宣( 心 云) 书一楹联,目悦魂摇不忍去,学书的兴趣由此开始。从1 0 岁起,梁启超先 后拜周惺吾、吕拔湖、陈梅坪、石星巢诸儒为师。1 8 8 7 年及第后,梁启超进入 广州府官学五大书院之一,当时广东著名的最高学府学海堂为生。学海堂不习八 股,而专授汉儒的考据学、经史、词章及宋儒的性理之学。梁启超对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 8 9 0 年前,梁启超如饥似渴地吸取广泛的文化知识, 在传统学术方面打下了丰厚坚实的基础。 1 8 9 0 年,对于梁启超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这一年,梁启超第一次进 京会试,科场失利。他从上海转道,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的各种新书,并购买 了清末思想家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瀛环志略是一本世界地理著作,这 本书在梁启超面前展现了一个新世界。梁启超自此“始知有五大洲各国”。对于 世界大势的了解促使梁启超思考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处境,对于此后贯穿他一 生的国家观念与忧国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年秋,结识了陈通甫,并随 他拜见当时尚为秀才的康有为为师,在三十自述中,梁启超对康有为给予自 己的影响做了高度评价:“生平知有学自兹始。”拜康有为做老师,是梁启超一生 道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选择使梁启超由醉心金榜题名、期待光宗耀祖的旧式士 大夫开始了转向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志士。 1 8 9 5 年4 月,康梁在京发动“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变法,1 8 9 6 年,梁启超 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 8 9 8 年4 月,成立保国会。6 月1 1 日光绪帝宣布实施变 法。9 月“百日维新”落下帷幕。康梁先后逃亡日本避难。 1 9 0 3 至1 9 1 7 年,梁启超是以政治人物与文化人物的双重身份,活跃于中 国历史舞台。他不仅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拥袁讨袁,担任司法总 长、币制局总裁、财务总长,还针对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问题发表了大量 的文章与演讲。他主张“须将世界学说为无制限的尽量输入”。从这一时期梁启 超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平日很爱练字,他在1 9 1 3 年1 月2 5 日致梁思顺信 中写道:“吾近日写字,字兴复大发,得好宣纸,日以自娱,洋纸则厌极矣。” 在1 9 1 3 年2 月4 日致梁思顺信中又写道:“吾日来字课极勤。岁暮结账,文 美斋南纸店之债务乃至七十余金,可见我用纸之多矣。”2 这一时期,梁启超还收 集了很多碑帖拓片。他在1 9 1 3 年2 月4 日致梁思顺信中写道“书贾画贾日 来奔走,以宋元旧版及名人画来乞售者,踵相接,以数日所见之品非万金不能尽 购,然可爱亦极矣。”3 梁启超题跋的碑帖拓本有些正是在这个时期购买的。 1 9 1 7 年底,梁启超辞去段阁财长之职,正式退出政界。梁启超在晚年将他 的工作重心转到学术研究,他的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如清代学术概论、中 国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都 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写的。“这一时期,梁启超的美学研究也是成果丰硕, 在研究领域上,从前期的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拓展到书法等其他艺术领域以及广阔 的人生实践领域,研究的事业大大开阔。在研究目标上,从前期将文学与政治直 1 粱启超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8 0 页 2 梁启超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杜,2 0 0 0 年版,第8 5 页 3 粱启超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2 8 页 接相连到关注美与人本身的联系,关注审美的人生本体意蕴,思考的深度大大加 强了。在研究形态上,从前期对西方逻辑论证方法与专题论文形态的初步尝试, 到此时更为广泛自觉的借鉴,较为鲜明地呈现出与传统文论不同的新特色。”1 而梁启超碑帖跋的题跋的时间也正是从1 9 1 7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 9 2 8 年,而且大 都集中在1 9 2 5 年。 从1 9 2 2 年起梁启超开始到北京、济南、长沙、南京等地讲学。1 9 2 5 年,他 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清华大学主持国学研究院。书法指导这篇文章 就是他在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上讲演纪录稿,文章的记录者周传儒先生曾 在回忆梁启超先生中回忆梁启超在清华讲学时期生活情况,“梁任公在民国 初年到清华、南开讲过学。民国十三年到清华,十四年开始讲学。当时王静安先 生也去清华。梁每星期进城一次。住启勋家。梁每天晚饭后休息十分钟,抽 支烟,在七点多钟开始写字,每晚都写,一个大字卖八块钱。北京的松坡图书馆 是梁任公发起创办的。因为是私立,经费无着落。图书馆房子原是北京四大凶宅 之一,传说闹鬼,没有人敢住,所以只花了很少钱买下,每月开支由梁卖字收入 来维持。我每天伺候梁写字。他书房中有一个大瓷筒,装有很多宣纸,都是人家 托他写的。他一般都站着写大字,我为他持纸。也有人托我请梁写字,我就叫他 买了纸来,到时候我就把纸送上给梁师写,写好后梁问我上款题什么我就报给他, 他即写了下去,也记不清谁曾叫他写,我就这样为朋友熟人找梁写了不少字。梁 这样卖字每月,每月可得二、三干元。”2 梁启超一生涉足的领域众多,从事的实践丰富多彩,其人生履历大有令人眼 花绦乱之感。梁启超的人生如他自己所说是一种趣味人生,书法是他平时最大的 爱好,然而他并不仅仅将书法作为平时消遣的一种娱乐,而是深刻地认识到书法 的价值,这也是梁启超不同于其他书家的独特之处。 1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 2 周传儒回忆梁启超先生追忆梁启超 2 0 0 5 年版,第5 9 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7 7 页 第二章梁启超的书法史学观 梁启超没有写过专门的书法史著作,但他对汉代、南北朝时期、隋代、唐代 的碑刻很有研究,特别是对南北朝时期碑刻论述较多,并且有非常精辟的见解。 广博的学识,以及西方的学术理论对他产生的影响,他比以前的书法理论家更注 重书体的发展和书风的变迁。对书法的品评也更加尊重事实。 第一节梁启超题跋的情况 一、梁启超收藏碑帖拓本和题跋的时间 关于梁启超的碑帖拓本的收集情况,刘涛先生著有梁启超的拓本收藏、题 跋及书法,他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梁启超拓本收藏的情况和题跋的内容。 清朝金石学的繁盛,学者书家都好搜集钟鼎彝器和碑刻拓本,并且研究赏玩, 题写碑跋,这种风尚一直延续下来。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许多稍有财力的文人都 喜好收藏碑刻拓本。从梁启超的碑帖跋中看,他的收藏大约从1 9 0 9 年开始,他 的这些藏品有的是友人赠送,有的是自己购买的。 1 9 1 7 年底,梁启超辞去段阁财长之职,正式退出政界。晚年他将工作的重 心转到学术研究上,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都是在他生命的这最后十年里写的,梁 启超题跋的时间从1 9 1 7 年到1 9 2 8 年,而且大都集中在1 9 2 5 年。1 9 2 4 年中秋,z 梁启超的夫人李氏病故,梁启超深受打击,心情哀伤不能化解,1 9 2 5 年正月至 二月在他在天津家中检出旧碑刻拓本,作跋八十余则。 梁启超题有跋语的碑刻拓本,计一百二十余种,上自秦朝的泰山刻石, 下迄清人所刻阮元画像,品类所及,有两汉碑刻摩崖,魏晋碑版摩崖,南北朝碑 志,隋唐碑志,还有少数宋以后的单刻法帖。而大宗是两汉及北朝碑刻墓志。 具体的时间表是: 1 9 0 9 年( 宣统元年) 3 7 岁 友人何澄一寄赠李壁墓志拓本,欢喜累日。 1 9 1 5 年( 民国四年) 4 3 岁 五月,游焦山,得寺僧鹤洲所拓瘗鹤铭拓本。 1 9 1 6 年( 民国五年) 4 4 岁 4 九月,在广州购得旧拓汉碑十数种。 1 9 1 7 年( 民国六年) 4 5 岁 得文殊般若经碑拓本于广州。二月、十月、十二月分别题跋碑刻拓本十 数种。 1 9 1 8 年( 民国七年) 4 6 岁 三月、五月分别题跋碑刻拓本七种。 1 9 2 3 年( 民国十二年) 5 1 岁 题写碑刻拓本四种。 1 9 2 5 年( 民国十四年) 5 3 岁 正月至- - , 9 在天津检出旧碑刻拓本,作跋八十余则。 1 月跋胡金竹手书诗卷、惠天牧行书吴梅村诗轴 1 月9 日跋何媛叟临张迁碑、旧拓文殊般若经 1 月2 5 日跋秦泰山刻石残字 1 月2 6 日跋汉耿勋碑 2 月4 日跋唐颜鲁公书李玄靖碑 2 月7 日跋自临张表碑、汉武氏石阙铭、汉祀三公山碑、旧拓怀仁 圣教序、魏贾思伯碑、魏张猛龙清颂碑、唐房彦谦碑 2 月9 日跋宋刻禊帖跋 2 月1 1 日跋明拓雁塔圣教序、明拓同州本圣教序、北周华岳庙碑、 唐道因法师碑、梁始兴忠武王碑、魏石门铭 2 月1 2 日跋隋张通妻陶贵墓志 2 月1 3 日跋隋蜀王美人董氏墓志、魏司马景和妻孟夫人志、魏元苌 振兴温泉铭、魏韩显宗志、魏惠猛法师墓志 2 月1 4 日跋魏元景造像残石 2 月1 6 日跋汉孟璇残碑、2 8 日汉曹全碑 1 9 2 7 年( 民国十六年) 5 5 岁 - - , 9 题写张盈墓志、元德次妃石婉墓志跋语。 1 9 2 8 年( 民国十七年) 5 6 岁 清明题写张元隐碑跋语。 8 月5 日题宋拓淳化阁帖 8 月跋刘子植好大王碑2 9 日跋宋仲温急就章 二、梁启超题跋的内容 梁启超的碑帖跋中详细地记载了这些拓本的来历,有些是当时访得的刻石初 拓本,梁启超根据访得者的讲述,记载当时出土或被发现的情况。对于珍贵的旧 拓本,梁启超根据上面的收藏印或遗留的题跋,纪录有哪些人曾经收藏过这个拓 本,并且记录了他自己写这些题跋时的生活状态。有些题跋中,梁启超考校碑刻 的缺字的多寡,点画的差异以判定拓本的新旧,有时也对碑刻的文字内容作研究, 他读碑时非常细致而且善于思考,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樊可倌造像他 就曾怀疑为赝品。 第二节梁启超的书史观 刘涛先生在梁启超的拓本收藏、题跋及书法中总结梁启超品评书法的特 点:“一是以史学家的眼光和立场来审度书体。二是品评书法风格时,判别 主流与支流,正体与别体,将感性的艺术欣赏与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给书风以 阶段性的定位,所以,审美的主观性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性。”1 我非常赞同刘涛先生的观点。梁启超作为一个学识广博的学者,有很深的中 国传统儒学的根基,而且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社会政治学说、经济学说以及 教育理论等也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题写碑帖跋,梁启超同以前的书法理论 家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我觉得不同点体现在: ( 一)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科学家以许多有证据的事 实为基础,逐层逐层看出他们的因果关系,发明种种含有必然性或含有极强盖然 性的原则。”2 从梁启超众多的碑帖跋中可以看出他正是以这样的方法分析历代书 法,逐层看出因果关系,找出其中的普遍性的规律。 ( 二) 用进化史观看待书法史的发展历程。西方的进化论对梁启超产生很大 的影响,他在评价达尔文曾说:“凡人类智识所能见之现象,无一不可以进化之 大理贯通之。政治法制之变迁,进化也:宗教道德之发达,进化也;风格习俗之 移易,进化也;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3 梁启超在欣赏碑帖时也最关 1 刘涛梁启超题跋墨迹书法集荣宝斋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7 页 2 粱启超,饮冰室台集中华书局1 9 8 9 年影印版,文集之3 9 ,第6 页 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 9 8 9 年影印版,文集,之1 2 ,第舯页 6 注书体的发展,他的大部分碑帖跋中都提到从这个碑可以看到书体或书风转变发 展的迹象。 粱启超碑帖跋中涉及书法品评的刘涛先生统计有五十余则,我觉得加上饮 冰室文集第4 4 卷下的书跋,涉及书法品评的题跋约有六十多条,其中一半以 上是南北朝时期的墓志和造像记。现据其所评碑刻的时代,将梁启超的书法史观 分成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部分论述。 一、评两汉时期碑刻 1 、梁启超认为西汉的刻石流传下来的很少,极其宝贵。他觉得书体的转变 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自然形成的。甚至从西汉的某些碑刻 也可以看到篆书向隶书和楷书转变发展的迹象。 西汉朱博残碑跋 西京石刻传世至希,此刻足征篆隶蜕变之迹,当与赵王遂鲁孝王二刻同宝。 汉祀三公山碑 观此碑则知吴之天发神谶,并非创格。盖以隶势作篆合当如此也。思琅邪、泰山 刻石,是否毛颖所书,尚属疑问,而李少温一派,俗所称铁线篆者,昔人或谓须 烧秃笔锋作之,即未必尔,然固伤矫揉矣。 汉孟璇碑 据碑文孟璇卒于丙中年二月,以其年十月癸卯西京石刻传世者不过四五。此碑 存字二百六十,远非赵王上寿五凤泮池可比,真稀世之宝矣。碑中字体有绝类今 楷者,可见书之变迁,其积以渐,其来甚久,谓其某体起于某时,创自某人,皆 日论也。近岁流沙坠简出土,其中西汉之品,作楷势者尤多矣。滇南所出两碑, 爨龙颜碑 全用方笔,足破北方南圆之陋见。此碑可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皆与书学有关系。 2 、梁启超认为东汉中期是篆书字体向隶书字体转化的时期。从东汉恒帝开 始出现隶书的典型书风,而比这早几年的顺帝末年,隶书还没有明显的波磔,而 且在字形上更接近篆书。恒、灵、建宁、熹平都是隶书的繁盛时期。 延光残碑 欲观篆隶蜕变消息,当与此碑求之。 裴岑纪功碑 东京中叶,书势为篆隶蜕嬗之期。延光残碑、祀三公山碑及嵩山三石阙,历历可 按。景君碑立于汉安二年。始见波磔。然字体犹作长方,用笔犹取圆劲。建和以 后诸刻,则姿态胜矣。裴岑纪功为顺帝永和二年勒石,正在三公开母与景君之间, 地处边陲,非出书家之手。近世藏家以其难致,或推挹过甚,顾非笃论。然以考 书势变迁源流。见一时代万里同文之迹,滋可信矣。 汉景君铭 隶书作始于东京而板盛于恒、灵、建宁、熹平以降,万态备矣。前此刻石,若祀 三公山,若是吾碑等,其推轮也,篆之蜕而未化者也。景君铭立于汉安三年,全 碑阳、阴垂及千字,可谓隶石不祧之祖也已。其书势犹含篆意。抑又可见祖之所 自出也。 3 、梁启超对西汉碑刻也有具体的风格评价,他认为雄迈静穆是汉代隶书的 代表书风,他评汉西狭颂:“西狭颂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东汉陈德残 碑“雄杰厚重,汉分中罕比。”张迁碑“书势雄深浑穆,如有魔力强吾侪。” 其他的风格有道劲流媚,如东汉张寿残碑“丰容而有骨,道健而流媚”,梁启 超在跋张表碑时认为此碑:“在分书中最恣媚,与今隶逼近。”可见梁启超的 观点是古隶有雄迈静穆之气,随着时代的变迁隶书的风格向着恣媚的方向发展。 二、评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 l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摩崖、碑志、造像记,梁启超看得更是细致。基 本的观点他还是赞成阮元的“南北书派论”,他认为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各地区的人的审美也不同。因而表现在书风上,南北有明显的不同。如他在中 国地理大势论中说:“书派之分,南北尤显。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南帖为圆 笔之宗,北碑为方笔之祖。道健雄深,峻峭方整,北派之所长也,龙门二十品、 爨龙颜碑、吊比干文等为其代表;秀逸摇曳,含蓄潇洒,南派之所长也, 兰亭、洛神、淳化阁帖等为其代表。”南朝萧儋碑跋“诸家论此碑,多 以其波磔森恣,谓与北碑同体,其实不然。北碑派别虽多,皆归于凝重遒健,南碑 尘存数四,莫不流美丰华,以此碑与北碑之晖福寺、马鸣寺、张猛龙等细较可见 也。此碑与马鸣寺面目相似处甚多,互勘最易见南北书风差别,故多以为阮文达 南北书派之论最不可易。而南派代表端推此碑。入唐以后,则等慈寺一派,其法 嗣也。”1 2 、梁启超认为魏碑有其独特的风格是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如它在跋魏 宕昌公晖福寿碑说:“魏碑年代最早者,除嵩高灵庙外,惟此碑及始平 公造像。盖魏代一切文物,皆自孝丈迁洛后耳,嵩庙笔法,楷隶参半,此碑虽 楷笔八九,隶仍一二,盖自然嬗变蜕旧未尽耳。” 3 、梁启超认为方严峻挺,是北魏的代表书风,他将魏碑书风分为几个不同 时期: ( 一) 太和时期,富有厚重肃穆之气,楷书尤含有隶意。 北魏( 太和) 韩显宗墓志跋 魏墓志次第出土已逾百石,其太和朝作品以余所见者,惟周哲志及此志而已。其 厚重肃穆之气,非神龟、正光诸作所敢望。遑论元象、武定,然笔法全从汉分出, 蜕而未化,譬之与诗,则如初唐为高岑,李杜作驱除难耳。王孝禹跋历举其结体 之墨守六书,谓必当时老儒宿学之所为,是或然,但此亦分楷递嬗自然之结果, 孝禹所举诸字,正蜕而未化之一证耳 ( 二) 神龟、正光时期风格多变,而各有特色但气魄上不如正光时期作品。 他在跋北魏( 太和) 元景造像记跋中说:“北朝一切文物皆以太和间为全盛, 其书由八分蜕入今楷,痕迹尽化而神理固在,天骨开张,光芒闪溢。神龟、正光 以后,诸作虽有其风格,已逊其气魄。” 北魏( 正始) 惠猛墓志跋 书体秀整朗润,绝类龙藏寺。倘非有首行一“魏”字,吾将武断为隋石矣。因思 元魏之书,自太和迄孝昌间,真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殊不能以一家一派量度 其价值也。 北魏( 正光) 郑道忠志 魏郑道忠以松秀胜,开褚薛法门。魏碑洵无体不备也,刁遵有其媚而无其遒。神 龟、正光间为魏书全胜时代,诸体杂出而皆归于正,各极其胜。 ( 三)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书风已呈现衰败的迹象。如他在跋北 魏( 正光) 郑道忠志中说:“魏分东、西后,奇袤渐作,北齐、北周益横决矣。 艺术随政治为隆污,岂不然耶! ”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 9 8 9 年影印版,文集) 之1 0 ,第8 6 页 9 华人德先生在六朝书法著作中的观点是:魏碑体是北魏以都城洛阳一带 碑刻的书风为主体,以太和至正始间龙门造像记和墓志的书风为典型。北魏迁都 洛阳后到分裂为东、西魏不到四十年间,墓志的书风有明显的阶段性。初期,即 太和二十年至正始四年( 4 9 6 - - 5 0 7 ) 的墓志,笔画多作斜势,并带有浓重的刀刻 意味,凌厉角出,气象雄峻,与大部分龙门造像记分格相似。中期,即永平、延 昌、熙平、神龟年间( 5 0 8 5 1 9 ) 的墓志渐趋典雅融合,风格亦多样化。后期, 即正光至北魏末( 5 2 0 一5 3 3 ) 墓志数量较前二十余年更为增多,其中许多墓志仍 沿袭正光以前的风格,但从总体看更趋华美秀逸。东魏、北齐出土的墓志书风完 全不同于北魏洛阳附近的墓志,但字形结构已近松散,且经常杂有隶体,点画轻 佻,西魏墓志极少,所见墓志的字刊刻轻浅靡弱。北周墓志数量不多,书风与北 齐略同。 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梁启超关于魏碑风格的观点华人德先生的观点还是 大体相同的。可见梁启超敏锐的观察力,他对魏碑体风格的分析在当时也是未曾 见到的。 4 、梁启超关于南北朝碑刻的品评还有很多,但是总的观点基本同上述观点。 现将他对其它南北朝碑刻的品评摘录如下: 晋李苞潘宗伯阁道题字 隶书带楷行笔法,且舍草意。此汉、晋蜕嬗之迹也。 南朝刘宋刘怀民墓志 宋碑今存者,此与爨龙颜耳。书势若一。彼在蛮徼,此存邹鲁,邈不相涉,非一 手可知,岂当时书风熏尔耶。何其与王侍书所摹南朝人书相远也。 魏宕昌公晖福寿碑 齐周碑多故羼隶笔,则矫揉出怪矣。此碑与汉张寿残碑体势最相近,同时评 骈迭临之,可得佳趣。 北魏( 太和) 周哲墓志跋 字体隶笔未化,略同晖福寺,是太和间书风。 北魏( 正始) 寇臻墓志跋 新出土寇氏四志,寇凭、寇演皆神龟二年物,寇治孝昌二年物,此寇臻志勒于正 始三年,时代最早矣。书势豪迈放逸,与韩显宗一派之收敛谨严者适相反,而各 0 极其胜盛,魏书家之天才吾安从测之? 北魏( 永平) 元继次妃石婉墓志跋 书势与寇臻墓志颇相近,拟诸盛唐诗家高达夫之比欤。 妍媚而飞动,似美人而擅武者,盛魏骏品也。 北魏( 永平) 石门铭跋 石门铭笔意多与石门颂相近,彼以草作隶,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吾乡邓铁香 鸿胪,一生专学石门铭,然终未能得其飘逸,南海先生早年亦然。此外时流或有 学者,乃怪丑至不可向迩。天下只许赏玩不许学者,太白之诗与此碑皆其类也。 北魏( 延昌) 元彦墓志跋 与李壁、贾思伯、张猛龙若一家眷属。 北魏( 延昌) 元演墓志跋 结体极峭紧,而用笔拙处似有斧凿痕。 北魏( 延昌) 元苌温泉颂跋 此与张猛龙皆足代表北魏盛时书风,已脱孝文以前之朴僖,而无东西分立以后之 奇袤,堂哉,皇哉! 一代轨范已。猛龙龙跳虎卧,固非此刻所及,此刻结体极平, 顿笔极重,学书者若从此入。永不堕剽,薄倾倒一路,其斯此碑中之鲁男子也。 碑额字数之多罕见,其比用棋子格亦增姿态,结体间整于六书,则北碑通蔽不足 苛责也。 北魏( 延昌) 拓跋涪嫔耿氏墓志跋 与司马景和妻志同年立,书风亦略相近,彼较逸,此较道,可并美也。 北魏( 延昌) 皇甫麟墓志跋 此刻在初期魏志中为别调,拟诸唐诗,张猛龙、高贞等为李杜,此则王盂耶。 北魏( 熙平) 杨胤墓志跋 方严峻挺,盛魏正宗。 北魏( 神龟) 寇凭墓志跋 寇氏志出土者三,凭、演同日葬,其志亦出一人手,犹有太和、景明遗范。 北魏( 正光) 鞠彦云墓志跋 龙门造像多出寻常百姓手,非书家之出,谓其别有风味,取备一格,则可谓必如 此,然后高古,非笃论矣,此志亦然,如山肴野蔌,虽亦悦口,终不足比思伯、 猛龙之鼎烹也。 北魏( 正光) 孙辽浮屠铭记跋 此铭字体在- - 7 遵、崔敬邕之间,魏志中精品也。 北魏( 正光) 李超墓志跋 此碑与崔敬邕为一家眷属,魏志中以风华胜者。 北魏( 正光) 马鸣寺根法师碑跋 极峭紧而极排舁( 矫健的意思) ,两者相反而能兼之,得未曾有也。小欧学之, 有其峭紧而无其排舁。支道林爱蓄马,或问之,日:“吾赏其神俊。”吾生平酷嗜 根法师碑。 “北魏( 正光) 李谋志 此志极腴润风华。额尤妍妙。 北魏( 正光) 元恪贵嫔司马显姿墓志跋 此刻与司马景和妻志皆于峻拔之中别饶韶秀,遂为闺媛铭幽墨刻矩范。随之元公 姬夫人、董美人皆汲其流者也。 北魏( 正光) 元倪墓志* 风华旖旎,近开等慈,远启赵、董。正光间书派正如万壑争流,使人目骇。北 魏( 正光) 李壁墓志跋 当时曾武断为张猛龙、贾思伯同出一手,盖笔势既相近,年岁复衔接也,今谛审 其结体较松,用笔有斧凿痕,实未足比张猛龙。要之此三碑可代表神龟、正光间 书风也。 北魏( 孝昌) 李谋墓志跋 此志极腴润风华,额尤妍妙。 “北魏( 孝昌) 刘玉墓志跋 刘玉石佚非久,故孝禹旧藏此拓不如所藏高植志之煊赫,然此志之妍妙实过高植, 且通体完好,益非彼抱残守缺之比也。 北魏( 永安) 元钦墓志跋 结体平正而用笔逋峭( 优美) ,张黑女之亚也。 司马升墓志 体长而锋敛,在魏志石中又一别调。 2 东魏( 天平) 衮州云刺史张满墓志跋 此体从郑道忠志一转手,但有刻意求拙之处,不及彼志之自然。 东魏( 元象) 李宪墓志跋 用笔已近平沓,魏志中更风变雅之先声也。 东魏( 元象) 高湛墓志跋 高湛志道成以来极煊赫。因尔时魏碑出土尚少,相与诧其妍丽也,实则如诗之有 中唐盛极而靡矣。但校武定、天保以后作品,尚不失高曾蠖矩耳。 东魏( 元象) 高翻碑跋 书势方板无生气,但尚凝重不诡恶耳。 东魏( 兴和) 蔡倘( 俊) 墓碑跋 褚河南孟法师碑,结体运笔与此碑相近处甚多,乃知褚晚年书,如雁塔圣教 等不过受文皇嗜王之影响耳。 东魏( 武定) 元湛妃王令媛墓志跋 字颇伤平板,神龟、正光间雄迈之气尽矣。 东魏( 武定) 元显墓志跋 志楷书,铭隶书,实则相去无几,其楷可谓以隶作楷,其隶可谓以楷作隶,不免 合则两伤之叹。 东魏元凝妃陆顺华墓志跋( 东安王陆太妃墓志) 别体字几居半,书势亦有意作诡异,衰世艺术之表征也。北齐朱岱林( 朱君山) 墓志跋 北碑易伤沌滞,此独雄秀飞动,如饥鹰将将击,侧翅作势,无怪包安昊激赏也。 北齐刘忻墓志跋 字谨严,少别体,结体平直,用笔含蓄,与朱岱林志可称齐碑二杰。旧拓北齐 文殊般若经 龚定盒诗:南书无过瘗鹤铭,北书无过文殊经。指此也。写经既出北齐人手。 此刻结体用笔颇多与经石峪相近,其为同时代无疑,但其渊懿茂密之气,确远出 诸摩崖上。定庵推许非太过也。 三、评隋唐时期碑刻 1 、梁启超认为隋代书法是南北书风合流的时期,转折点是周武王时期王褒入 关,唐代楷书才真正定形。从隋代的一些碑刻书法可以看到北朝末期的书风的影 子,当然也可以看到唐初书风的源头。如在唐圣教序跋中梁启超说“自周武 时王褒入关,南宗书派风靡中原,至隋而南北汇流,各出新意。唐初而大成,率 更融南入北,永兴、河南融北入南,此其大较也。河南书渊源龙藏,而益加流媚, 遂开唐宋人无限法门。” 隋张盈墓志跋 南派书风输入北朝之初期作品,波磔纯出汉隶结体已开初唐。欲观钟、王与虞、 褚间过渡之迹,当与此求之。 隋张景略墓志跋 此志书势不脱北齐习气,未为佳构,但隋志分书极少,此足备一格也。 隋王善来墓志 用笔类龙藏者,风韵法度皆不逮也。其使转多未脱北齐蹊径。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跋 观此志最可见隋唐书学递嬗之迹,非徒下开率更,即虞褚亦汲其流也。 隋尉富娘墓志跋 孝禹谓此志开率更先声,率更险劲,笔笔惊心动魄,非此可比也。此自是隋时通 行书风耳。 隋苏孝慈墓志 或指此为欧书,虽不必疆附。然其笔笔含隶意,正是率更得力处。初出土时有抵 为赝鼎者,岂知书势为时代所限,非可假借也。 隋孟显达碑跋 端妍姿绝,不减苏慈,但未道耳。 2 、梁启超认为唐代书风的发展,中晚唐之书不如初唐之书有元气。他认为 初唐之书南北融合,开启了一片新局面,而到了中晚唐已开始走下坡路。他在跋 唐定慧禅师传法碑时提到“世或以裴相圭峰为小欧道因嗣响,此皮相耳。裴 书仅足与柳诚悬伯仲,结体紧峭,差胜诚悬,他非所企也。唐诗有初盛中晚, 唐书亦然。中唐之书,如抱赢疾,举以瘦硬,实则无复元气也。” 3 、梁启超对颜真卿的书法也有独特的看法,他赞成苏轼的观点,认为颜真 卿变法改变了初唐书法的风貌。梁启超认为这种变法实际上是吸收了篆隶笔法, 想要学好颜书应该先学好秦汉碑刻。他在唐李含光碑跋中说:“东坡谓颜公 变法出新意,书至颜公洗尽六朝初唐面目,信哉其能变也,然其气骨实无一不从 篆隶来。欲学颜书者,但取秦权量诸刻及汉碑中之衡方、鲁峻、张迁、赵圉令先 熟一临之,则下笔不期而自肖。而不然者,日盘旋多宝、麻姑、家庙、肘下终无是 处也,吾少年喜临家庙及臧怀恪,顾不得善拓,亦终未有所入。四年前初得此碑, 以学隶余力偶一临写,便觉别有县解,献岁多暇,摩挲旧藏,辄记之谂世之学颜 者。 4 、梁启超对唐代其他碑帖跋摘要: 薛稷书张元隐真庵记 欲密处不通风,宜学道因,欲疏处可走马,宜学真庵,能兼之者,结体之能事毕 矣。余子董迪谓:稷得欧、虞、褚、睦法至备,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 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今观此拓,诚然大体近褚,而熔铸欧、 虞处亦不,宜其年辈稍后三君,而能与齐名也。行间每杂行书,愈增妩媚。此亦 氰姣朱南着。 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跋 大令学右军而加放,兰台学率更而加敛,皆摄其精神而不袭其面貌,故能自立也。 兰台得力化度最深,而收敛谨严达乎其极。若书家有狷者,吾必以小欧当之矣。 唐李责碑跋 唐太宗酷嗜二王书,至以禊帖为殉。二王书传世皆简札行草也,故太宗行草过于 其楷书。高宗承家学亦有足观。前此碑板善用行草者有之,自太宗之晋祠铭,温 泉铭始,次则高宗此碑也。敦煌石室有唐拓温泉,极丰腴;此剜损,原笔或不饿 尔尔。 颜真卿等谒金天王祠题记跋 鲁公起兵讨贼后,旋赴凤翔谒肃宗。为宰相所厌,出夹蒲州,又为御使唐曼诬劾, 贬饶州,传著其事而不详其年月,得此可补史阙,此记刚健婀娜,两极其妙,在 鲁公诸碑刻中占上乘。 第三章梁启超的书法美学观 梁启超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人物,骨子里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 时又深受西方学术的影响。他的美学观是中西文化的结合,他明确地提出书法是 美术的一个分科,并对书法的艺术美、书法的作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第一节梁启超的美学观念概述 如果谈到近代美学,不能不谈到梁启超。叶朗、聂振斌、卢善庆、封孝伦诸 先生在他们所著的美学史著作中都有专门篇章谈到。若直接从文字数量言,梁启 超的关于美学的论述是散乱的,并没有专门的论著。“梁启超直接论美的文字虽 然不多,但他在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宗教乃至地理等各类著述以及给家人 的书信中都不同程度的内在地涉及了美与审美问题。美与审美的问题在梁启超整 个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内在而重要的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至晚年其地 位愈益突出。梁启超一生涉足的领域众多,从事的实践丰富多彩,其人生履历大 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最终,其所苦苦思索与孜孜追求的理论人格与理想人生, 唯有其自己所界定的趣味主义才能予以最恰当的诠释与展现。可以说,在某种程 度上,梁启超对美的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其人生实践的现实步履水乳交融。”1 梁启超美学中一个突出的观点,就是把“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提到很高的 地位。 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 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1 梁启超之所以把“美”放在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美学是一种“趣味” 美学。他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而他本人总是力图将“趣味”与“责任心” 结合起来,实际的意思是人生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业,还要喜爱自己的事业,这 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 j ;t a - 类生活于什么?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到:“生活于趣味”2 我平生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 1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 ,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引言第5 页 2 粱启超美术与生活,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 9 8 9 年影印版,专集之3 9 ,第2 3 页 3 同上 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敬业 与乐业) 而如何将“趣味”与“责任心”调和起来并实现这一理想,梁启超认为这就 要靠“美”来促成两者之间的调和。 审美本能,我们人人都有。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 一个人麻木;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 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明白这种道理,便知美术这种东西在 人类文化系统上该占何等位置了。1 至此“美”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所以他竭力提倡审美教育。审美教育, 梁启超称之为趣味教育或情感教育。趣味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工具,便是艺术。他 强调用艺术教育人比其他的教育方式更管用。并认为要培养好的纯正的趣味,扬 弃不好的趣味。他主张通过文学艺术来开展审美教育,培养高尚的趣昧。而艺术 家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来创作出更加美妙的作品带给大众,并通过作品引导 大众培养高尚的趣味。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智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 那将是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