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学校网络教育中教育计划、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上缺乏必 要的教学设计;并且网络教学的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为主,这一现状 进行分析。结合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在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指 导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当前的网络教学 模式自导式网络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合理应用将有助于提升高校网络教学的质 量。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全面地阐述现代高校的网络教学中的基本应用问题, 主 要包括以下的五个部分: 首先,对我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传统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包 括对教育形式、教育模式、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宏观分析和现代网络教学与传统教 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等的微观分析。 其次,从当前网络教育面临的具体挑战:网络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具备怎样 的基本素养、教师的新角色转换与从业素质新要求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针对 高等教育自身资源的特点,将其网络教育设为九层次的教学整合连续谱,并建立 与之对应的网络教育资源库体系)三方面进行论述。尤其是对网络教师的角色概 念进行重新界定,从其自身从业素质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当前网络教学中交互性 学习的新特点,对其新职业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予新的定位,同时对其从业 素质的培养中强调研究技能、技术技能的方面进行补充) 。 第三部分是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阐述部分,将格式塔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作 为我们网络教学应用的基础理论。具体论述了格式塔理论的适用性、格式塔理论 对网络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认知学习理论在网 络教学应用中注重的五个方面、作为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在网络 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阐述构建具体的网络教学模式要具备的特征: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教学信息的综合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方式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以及当前几个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讲授模式、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 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在综合以上几种模式的特点,并根据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学生特点构建一种适合当前的教学模式自导学习模式. 第五部分主要围绕推行自导学习摸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端正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在具体的网络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自导学习模式。 关键词: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ii abstract at present, high school network educational plan, educational course and educational teaching are lack of necessary teaching design, the mode of network teaching still regards teacher as the centre and mainly relies 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g with the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the overall analysis to th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idea of education specializing in studying for the centr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suitable present network-teaching mode from the leading type network-teaching mode on this basis.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is mode will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s network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fully explain the basic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s network teaching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t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makes comparable analysis to network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macroscopic analysis to educational form, educational pattern, etc. and the micro-analysis to educational thought, teaching idea, learning aid theory of the modern network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econdly, from the concrete challenge of present network education: the subject of network study ,student should possess what kind of basic accomplishment , the new role of teacher change and new demand of employment resour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to the own characteristic of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 online education as nine teaching of level combine continuous spectrum, and setting up with its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education resources bank of network)three respects are described. especially, redefining to the role conception of network teachers, analyzing from the employing quality by oneself.(combining the new characteristic of interactive study in present network teaching, carry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its new professional role, offering new localization, obtaining employ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ty is it study skill, technological of skill carry on supplementary to put emphasis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art of network teaching. it regards the tower theory of the form and cognitive theory as our network basic theory. it mainly describes the suitability of tower theory,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this theory to network course development, the embody of the recognition study theory in teaching, the five iii parts of the recognition study theory which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network teaching,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doctrine theory a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cognition theory in network teaching.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in constructing concrete network teaching mod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 comprehensiv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of teaching courses,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method, variety of teaching goal.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several different network teaching modes at present -teaching mode, individual coach mode, discussing study mode of, explore study mode, coordinating study mode. synthesizing several abov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syllabus, teaching goal, course require, student characteristic to structure a kind of suitable present teaching mode- leading mode of studying by oneself. the fifth part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and challenge in putting leading mode of studying by oneself mainly. it also emphasizes on how to correct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update the educational idea to lead the mode of studying by oneself effectively in concrete network teaching. key words: modern; higher school; network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 章 绪 论 第1 章 绪 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高 等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 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政策性支持,促使各种类型的网络教学网站 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网站教育的发展;但如今蜂拥而至的各类网 站学校在其网络教育计划、网络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上常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 并且网络教学的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为主,对以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主 的网站教学模式(如讲授模式、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等)的探索还在起步阶段。 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十分繁杂,但较多的依然是电子版的教科书、讲义教案和 习题指导书等,完全不适应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高校网络教育 的健康发展.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实施新世纪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工程计 划:建设 200 门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网络课程,加 强三库建设(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 ,为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 组织开发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切实需要。针对这一现状 的不足之处作为论文选题的立足点,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现 代高校的网络教学中的基本应用问题。 一方面包括网络教学中基本的理论来源,主要以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型(如认知主义、格式塔理论等) ;另一方面是针 对高等教育自身资源的特点,将其网络教育设为九层次的教学整合连续谱,并建 立与之对应的网络教育资源库体系。并据此建立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及其适应当 前的教学模式自导学习模式。尤其是对网络教师的角色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从 其自身从业素质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当前网络教学中交互性学习的新特点,对其 新职业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予新的定位,同时对其从业素质的培养中强调研 究技能、技术技能的方面进行补充) 。 1.1 当前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所谓网络教育(e-learning) ,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2 建立互联网平台, 学生通过 pc 机上网,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1其主要表现在: 1、学习的知识主要从网上获得。 2、自主学习将替代灌输式教育。 3、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将成为虚化。 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 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 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样 一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具体如下: 1、教育形式已从单向教学向着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形式大多是教师在固定的场所,利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单向 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场景时间及心理因素的限制。而随着信息技 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已在发生根本变化,从投影仪、幻灯机进入课堂,到 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再到电影、录相机和广播电视教育。 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但仍没有关键性突破。如今发展 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保留了广播电视高校的全部优点,又增 添了新的功能。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而且可以实时 的与各地教师进行交流,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2、教育模式已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的互动式网络教育转变。 以往的高校教育主要特征是教师们凭借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 在由围墙封闭起来的校园内进行教育。要扩大办学规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 建设院校的各种硬件设施。而我国由于财力不足,用于高教的教育资金总是捉襟 见肘,致使高教发展迟缓。而人才的落后,又使得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随着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的兴起,学生可在任何可上网的地方,按自己的需要进行 学习,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校园教育概念,使高等教育能面向全社会的不同群体, 实现真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网络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教育,使高校教育规模 的扩大不再受校园硬件设施的限制。 3、办学形式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向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转变 传统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主管部门所规定的办学层次内的全日制普通学生 的教育工作,不属于这一层次的人群几乎不可能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现在,随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生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因而社会上不同层 次,不同状况的人群,对高等教育有了空前的需求。为满足这一需要,也为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自身发展,高校的办学形式正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形态发展,而信息 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学校进一步丰富教育功能,拓展办学形式提供 了条件。利用网络教育,任何一位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学习者都可以得到免费的终 生在线服务。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已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着终身教育发展。在 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时代,人们凭借一次性获得的知识就可以享用终身。但在如 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的新问题:由于 学校里书本上所学习的内容早已陈旧过时,不得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新的 学习,甚至还要重新返回院校,致使重复学习又不能立刻适应工作。而利用现代 信息网络,数字图书馆和各种信息资料数据库,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 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且可以终身接受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已不能满足需要,复合型 人才成为人才战略的新动向。一些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在实践中越来越意识 到触类旁通,兼收并蓄的重要。于是接受再教育或是专业培养成为当务之急。而 在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之间差别较大,教育消费水平的不均衡性 严重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发展不受教育资源限制的教育学习方式 势在必行,互联网所倡导的社会资源共享性符合了现代教育的新需求,网络教育 为解决现代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另外,传统的应试教育和 社会人才定制阻碍了人才个性化和人才素质化的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在社会上 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新型的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2000 年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上认为:网络教育是实 现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互联网将成为全民教育的基础设施。 2中国近 两年高校扩招,使高校入学率以惊人速度发展,但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 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高校生的入学率分布不均,给 就业造成压力。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使学生们在当地就可接受一流的教育, 是解决本地人才本地培养本地用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 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1.2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 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 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之 所以要把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因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4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 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来组 织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它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 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将要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 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所以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要重 大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 式,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先行组织 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 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按照效果分为“有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3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 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 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指出,实现有意义学习有两种方式: “传 递接受”教学方式和“自主发现”学习方式。事实上,奥苏贝尔只认可“传递 接受”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他的论著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中 对发现学习下了很武断的结论“总而言之,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 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 。由此可知,奥苏贝尔只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 生的学。 “先行组织者”是指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述或通过某种媒体呈现出来 的、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原有观念” 。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 的方向,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 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已 经成为当今最有实际效果的教学策略之一。 “动机理论”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 作用。奥苏贝尔认为: “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 “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意 义的保持” 、 “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 。可见,奥苏贝尔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 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是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 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 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 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 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这是因为,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这种教学模式长期 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 根深蒂固的影响。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 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 ,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 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 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 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 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 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 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发展的空间,创造型 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梦。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学者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了这个严 酷的事实。例如,他们指出,美国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 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国家,除非老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 这样做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其结果是使中国的高校生与研究生和美国的同 类学生相比,从总体上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明显不如对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 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 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 生却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未来 21 世纪的需要这就是以教师为 中心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 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 internet 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对话、协作学习)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 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还能按超文本、超链 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 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 构的知识库、信息库规模浩大,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 学生的主动发现、 主动探索, 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 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 、 “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6 具备的基本要素,可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 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这就不难理解,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为什么随着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在西方迅速流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 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 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 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 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理论正是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 。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 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 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 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 ; 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 。4目前常用 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 、 “抛锚式” 、 “随机进入式” 、 “自我反馈式”和“启 发式”等多种。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 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 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 ,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 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 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由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 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所以上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正是建构 主义理论本身优缺点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应用与推广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由以上分析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互相取代或 否定,而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 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 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新的教学理念来优化 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以便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跨世纪新型人材。为了与前 面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区别,我们把按照理念和 目标实现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双主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 积极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2 章 网 络 教 学 面 临 的 新 挑 战 第2 章 网 络 教 学 面 临 的 新 挑 战 2.1 学生的基本素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2.1.1 立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 2.1.1 立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 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 性, 他可以选择何时、 何地、 以何种方式来学习。 5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 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随着 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在网 络教学就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使得教学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 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 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当前高校开设的一些网络课 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的理论实践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学 会掌握。 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 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 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 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 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 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1.2 培养学生的网上交往能力 2.1.2 培养学生的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 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 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 式。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8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 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 (1)个人的 拘谨或开放程度。 (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 (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 (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 (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 (6)参与 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 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 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 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 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 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 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 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2.1.3 培养网络学习中的参与能力 2.1.3 培养网络学习中的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 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是说,他们 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 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 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 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 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 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 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 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 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 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 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 组学习的观点。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1.4 遵循网上规范 2.1.4 遵循网上规范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 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 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 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 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 url 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 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 url 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 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 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 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1.5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 2.1.5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 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高校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 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在高校阶段, 学生要求掌握图象编辑、 表格处理、 连接 internet、 使用 e_mail、 网上浏览以及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 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 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高校、组织在课程培 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 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 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 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10 2.2 网络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与从业素质要求网络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与从业素质要求 2.2.1 网络教育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 2.2.1 网络教育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现代网络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高等学校建设 网络学院,开展现代网络教育试点工作,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 举措,是构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高等教育大 众化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 制,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网络教育模 式体现了教与学的分离、学习的个别化等特征。从网络教育的特点和特征可以看 出,这种教育形式更多的是为学习者个别化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技术、内容 等方面的支持与方便。同时,它对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统一体的另一方面-教师 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社会知识总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的角色已从过去 知识的唯一资源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 。660 年代罗杰斯提 出“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强调学习只能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帮助学生明 确自己想学什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价值,建立并维持能够促进 学习的心理气氛。现代学习心理研究更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学习机制 研究证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习内 容不仅包括知识信息,而且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只有为学生提供多方位、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才能有利 于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 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 获取、选择、处理和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 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高等教育带来了人类教育传播方式有史以来更深层次的变化,网络为教、 学双方架起了空中和地面最方便的桥梁,为学习者创造了自主学习、协同学习、 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实时交互、非实时交互等多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网 络教育技术与功能上的进步,还是教育理念与意识的发展,都对从事网络教育的 教师职业角色提出了重新定位的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表现为教师一是从讲 授主体向导学主体转变,二是从权威主体向平等主体转变。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2.2.2 网络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2.2.2 网络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从宏观上分析网络教育,它的教学本质为采用各种方法促进教与学的再度综 合。这里有必要提到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网络课程。所谓网络课程,即是以网络 为媒介、通过网络实施的,有计划的达成某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经验传递活动。从 静态的视角来看,它是可供网络学习的内容凭借;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它还包括 传递这一内容的实施过程与互动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课程是一种教学实 施过程中新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除了教育技术上的更高要求 之外,其更实质的意义在于它把传统意义上的课本(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互 动)融为一体。那么,教师的职能也必将因教学的重新组织而发生改变。与传统 教师相比,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表现为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动态性、教师 的物化性劳动,以及不同角色职业教师的协助性集体劳动等。网络教育是以计算 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 internet 通信技术为硬件基础,以多媒体课件 为软件基础进行的。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营造了一种更加“物化” 、 “虚拟 化”的学习环境,计算机代替了教师,email、bbs 等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代替了 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教学活动被物化到课件中。在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教师 的角色不再是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而是从“教 师”转变为“导师” ,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 根据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实行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及网络教师的工作特点、 性质和任务,这里将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分为主讲教师(教材主编、课程主讲) 、 主持或责任教师、指导或辅导教师。主讲教师一般由举办网络学院的高校确定, 主持或责任教师一般由网络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确定,指导或辅导教师一般由网 络学院的教学点确定。主讲教师是专业课程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多媒 体课件的开发制作者。主持教师和指导教师是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 者。由于网络教育具有时空分离,教学分离的特点,因此,很大程度上,主持教 师和指导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实施、指导,代表了真实存在的办学实体,他们扮 演着教学的组织者、推动者、指导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他们要参与网络资源 的整合运用,辅导课件的制作,指导学生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交互,并组织论坛、 测试与评价等,监控各个学习中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向学生提 供指导和学习支持服务。 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在分离状态中的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跨越 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性教学。在网络教育教与学中存在着三种相互作用 即学生与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 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在这三种相互作用中,主讲教师、主持(责任)教师和指导 现代高等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12 (辅导)教师的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与教学资源(学习内容)的相互作 用,需要通过主讲教师基于技术媒体综合运用和发送课程材料来实现。学生与教 师相互作用,也需要主持教师和指导教师帮助学习与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相 互作用,并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相互作用,并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 兴趣及其学习动力,以及组织各类型的教学测试和评价,向学生提供咨询,帮助 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同样需要主持教师、指导教师一定的设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讲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助教的角色 完全是辅助性的。 7而在网络教育模式中, 主讲教师、 主持 (责任) 教师和指导 (辅 导)教师都很重要,没有主辅、主次之分,只是角色的不同,职责的不同,是群 体的合作者。网络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突出的是教学手段的根本 性变化和学生的个别性自主学习,在教学观念上要求从讲授主体向导学主体转变, 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主持(责任)教师是教学资源 的整合者、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动者、实践活动的设计者、专题讨论的组织者;指 导(辅导)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者、课程形成性 考核的执行者。其职责为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选修课程、综合利用教学 资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实习实践及在网络环境中学会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有 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教的层面来看,教师之间要进行沟通,还要与学生进行联 络,不但要对课程内容深刻认识,还要对教学活动、学习支持精心设计,整合应 用教学资源;从学的层面来看,教师要了解学习中心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与 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