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妒、3 7 i i 7 ,7 , i 有宋一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外交制度,外交使节作为沟通内外 信息的传播者,在外交史上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对外交活动起着支配作用的 则是国内的政治和国力的强弱o l 苯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外交使节作比较全面 的分析,以对我们今天的外交制度有所裨益。 第一节:宋代外交使节的概况。首先比较全面介绍了外交使节的名称,其次 分析t # f 交使节的管理机构,最后论述了外交使节的行程和日期。 第二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主要从选任外交使节的基本条件、资格 和资序、选任方式和回避制度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节:宋代外交使节遵奉的礼仪制度。主要分析了有关外交使节礼仪的形 成和觐见礼仪。 第四节:宋代外交使节的管理制度。这一节先后考察了有关外交使节的奖惩 条令法规、严格的纪律约束、具体实施奖惩的办法以及对外交使节实行多层次的 监督机制等管理制度。 第五节:论述了宋代外交使节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等方面所作出 的贡献以及对宋代外交使节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a b s t r a c t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f u l l y - d e v e l o p e dd i p l o m a t i cs y s t e m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o na l ll e v e l so fg o v e r n m e n t ,f r o m c e n t r a lt ol o c a l a s m e s s e n g e r s o f t r a n s m i t t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p l a y e d a l l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t h e d i p l o m a t i c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 ,w h a t d o m i n a t e d d i p l o m a t i ca c t i v i t i e s w e r ei n t e m a l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n a t i o n a lp o w e r t h et h e s i s a t t e m p t st om a k ear e l a t i v e l y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f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a i m i n gt ob e o f s o m eh e l pt ot o d a y sd i p l o m a t i cs y s t e mo f0 1 3 , 1 c o u n t r y ,i t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a s f o l l o w s : p a r to n e :ab r i e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 , ag e n e r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o f f i c i a lr a n k s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n e x t a l la n a l y s i s o f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i n s t i t u t i o n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f i n a l l y ,t h ei t i n e r a r i e sa n d s c h e d u l e so f t h e 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p a r tt w o :t h es e l e c t i n ga n da p p o i n t i n gs y s t e mo f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i sm a i n l yf o c u s e d o nf o u rp o i n t s :1 ) 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r i t e r i a2 ) 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a n dp r i o r i t i e s3 ) w a y s o f s e l e c t i n ga n da p p o i n t i n g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4 ) t h ee x i t i n gs y s t e m p a r tt h r e e :n l e d i p l o m a t i ce t i q u e t t ea b i d e db y 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e m p h a s i si sc h i e f l yl a i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h a p i n gp r o c e s so ft h e d i p l o m a t i ce t i q u e t t ec o n c e r a i n ge n v o y s a n dt h e e t i q u e t t e w h e n e n v o y sp r e s e n t t h e m s e l v e sb e f o r eam o n a r c h p a r tf o u r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y s t e m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 i n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r tg i v e sar e v i e w ,i no r d e r ,o f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s y s t e ms u c ha s1 )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sa n ds t a t u t e so nr e w a r d sa n dp u n i s h m e n tc o n c e r n i n g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2 ) s t r i c tc o n f i n e m e n to fd i s c i p l i n e s3 ) t h ec o n c r e t ew a y st o p u ti np r a c t i c et h er u l e so f r e w a r d sa n dp u n i s h m e n t4 ) t h e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o nv a r i o u sl e v e l sf o rt h ed i p l o m a t i c e n v o y se t e p a r tf i v e :n l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m a d e b y t h ed i p l o m a t i c e n v o y s 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i n p r o m o t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 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a n da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 si n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一2 一 气 宋代外交使节略论 序 赵宋王朝统治h , tj o j ,专制士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文化空前 繁荣。邓广铭先生曾这样评价道:“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 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o 而两宋的外交却是最贫弱的一环,柳诒徵 先生在宋之外交中认为:“外交失败最惨者无过于来。”虽然说宋代外交是最贫弱 的,但随着我国在汉唐以后外交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宋代外交活动仍然比较活跃。在外 交活动中,外交使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负有专对之责,达两君之命,交两国之 欢,往来穿梭于各国之间,把彼此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递给对方,当然也获取到对方 的许多信息,以实现各国的对外政策。外交活动属于双向活动,其中,既有宋朝外交使节的 活动,又有外国外交使节的活动,本文限于篇幅和笔者的能力所及,仅就宋朝外交使节的一 些制度性问题略作探讨。寡见所及,国内史学界虽对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有所论述但尚无 专文论及,故选此题,以略陈管见。 第一节宋代外交使节的概况 赵来政权建立后,术统治者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对内加强战备,强化专制统治,重视 边防建设,对外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两宋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多个政权并存,彼 此角逐争雄不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各政权之间时而修和结盟。时而兵戎相 见,虽然从根本上来说,两国关系取决于两国的综合实力,“弱国无外交”,但外交活动仍 为影响时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文献记载,先后与赵宋政权保持外交关系的除了辽、西夏、 金、蒙古、商丽、交趾等围外,还有大理、城、真腊、蒲甘、邀黎、三佛齐、天竺等民族 或国家。其中与赵宋政权保持较长的外交关系并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主要是 辽、金、西夏、高丽、蒙古等。自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失败后,宋廷对辽、西夏等国遂采 取守内虚外的政策,井为后米的嗣君所谨守,不敢逾越。故而宋朝的外交政策一贳倾向于和 平原则。 宋初,首先与高丽建立了外交关系,于建隆三年派石曦出使高丽o ,面对北方日益强大 的契丹联丽制辽赶米:l i 】外交方针的基点。通观宋丽关系,米奉使高丽出现了三次高潮,叫l 宋太宗时期、神宗时期和徽宗时期o 。宋与契丹之关系亦由对抗走向通和,双方于景德二年 订立了澶渊之盟,在宋辽对峙的一百六十五年中,两国保持着和平外交时期为一百二十二 。邓广铭t谈谈有关来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社会科学战线1 9 8 6 年2 期 。来史卷2 7 1 石曦传 。参见祁庆富:米代乖使商附考,找中国史研究】9 9 5 年2 期 一l 年,失和为四十三年o 。宋与高丽、辽正式建交后,又于太平兴国七年与西夏建立了正常的 邦交关系,但宋夏关系时战时和,宋夏通使也就时断时续、时好时坏,宋人也时常叹道: “【西夏】强则叛乱,弱则请和,叛则利于掳掠。侵犯边境,和则岁赐金缯,若固有之,以故 数十年西鄙用师,叛服不常,莫能得其要领。”o 在宋夏并存的一百五十年间双方处在交 战和敌对状态的时间约占四分之三。o 宋金关系方面,宋徽宗于政和八年派马政渡海赴金, 商议夹攻辽国等事宜,正式揭开了宋金外交活动的序幕到嘉定十年,南宋向金派出最后一 次使节,双方交往共一百年,但宋金关系远不如宋辽关系融洽和谐。宋蒙关系方面,宋宁宗 于嘉定十三年派赵拱为使者,到河北蒙古军前议事,宋蒙正式建立了互派使节的外交关系 o ,此后信使往来频繁,双方交往历时六十余年o ,时和时战,直至宋亡于蒙军。 一、外交使节的名称 作为我国古代王朝统治事务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外交活动的担当者,外交使节早已存在。 西周时,使节称为行人。所谓“使节“,辞源解释为“使者的信节”,据周礼“凡 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o 节的形制,是“以毛为 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将命者持之以为信。”o 可见,古之使者出使均要持 节,节被赋予为权力的凭证和象征。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徙往北海牧羊,苏武“杖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o 在这里,“节”又成了代表国家的一种信念,汉代使节 有时又称信使。嘧来,“节”为“印”所取代,“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育印,印 亦信也。”。因而凡代表本国利益出使者,统称为“使节”。根据宋代外交使节山使使命之 不同。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正旦使:每年正旦( 农历正月初一) 向邻邦皇太后、皇帝或皇后祝贺,叫“贺正旦国 信使”,简称“正且使”或“贺正使”。开宝八年十一月,“命校书郎、直史馆宋准贺契丹 正旦,殿直邢文度副之。”叫贺正之名自此始。正旦使每年派遣一次。 2 生辰使;每年祝贺对方皇帝或皇太后生辰所派遣的使节,叫“援生辰国信使”,简称 “生辰使”。歼宝九年五月,东上阁门副使田守奇、右赞善大大房彦均为贺契丹生辰使、 副。双方皇帝的生辰之日,多数有特定的名称,如金太宗生目称“天清节”,宋贺金太宗的 。聂粜岐t 宋辽交聘考) ,米史丛考) ( 下) ,中华书局1 9 8 0 年3 月版 。戴锅章t 西夏纪) 卷2 8 宝庆三年六月( 中嗣野史集成,巴蜀书社) o 李华瑞t 宋夏关系史 ,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9 月版 。周密,齐东野语) 卷1 9 嘉定宝玺 ; 宋史 卷4 7 6 李全传上 。胡昭曦主编t 来蒙( 元) 关系史) ,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版 。孙逢吉一职官分纪 卷4 5 奉使) 。汉书 卷i 上高帝纪上) 颜师古注 o 汉书) 卷5 4 苏武传) o 史记 卷1 1 7 司马相如传) 二宋史 卷3 7 3 朱弁传 ; 宋元学案 卷2 2 景迁学案 附录直阁朱先生弁 叫李焘t 续资治通鉴长编) ( 以下略称长编) ) 卷1 6 ,开宝八年十一月丙戍 - - 2 - - 生日就称“贺天清节”,一般情况下,祝贺皇帝的生日使竹就相应地称作“钮1 y ”生辰 使每年定期派遣。 3 告哀使:本国皇帝或皇太后死去,向对方遣使告哀,称“告哀国信使”,简称“告哀 使”。开宝九年十一月,宋太祖去世,宋朝选派著作郎冯正为契丹告哀使,告哀使只遣一 人,不带礼物。 4 祭奠使和吊慰使:这是为了悼祭对方皇帝或皇太后去世而派遣的使节,称“祭奠国信 使”和“吊慰国信使”,简称“祭奠使”和“吊慰使”。这两种使节一般都是在对方的告哀 使到朝后不久就一同派遣。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契丹萧太后去世,宋朝“命太常博士直史 馆王随、内殿承制阁门祗候郭允恭为祭奠使,太常博士判三司催欠凭由司王曙、供奉髑门祗 候王承瑾为吊慰使。”o 于是就有了祭奠使和吊慰使之名。 5 遗留使:本国皇帝或皇太后去世后,把遗留物品馈赠给对方一部分,以示对死者的怀 念,为此而派出的使节称“遗留国信使”,简称“遗留使”。乾兴元年- - , q ,宋真宗去世, 度支副使、礼部郎中薛田和供备库副使李余懿充遗留使出使契丹。 6 告登位使年贺登位使:一方皇帝登位。要遄使通知对方,称“告登位i 到信使”,简称 “告登位使”。开宝九年十一月,宋太宗初登帝位,派遣著作佐郎张圮为告登位使。在得知 对方皇帝登位之后,要遣使前去祝贺,称“贺登位国信使”,简称“贺登位使”。天圣九 年,辽兴宗耶律宗真继帝位,八月。宋朝派遣天章阁待制范讽为贺契丹登位使。 7 回谢使:为了答谢对方的某种礼遇如赏赐、吊祭或有某种特殊情况需要感谢等均称 “回谢国信使”,简称“回谢使”。乾兴元年,宋真宗去世后,辽朝向宋朝皇太后和仁宗皇 帝派遣吊慰使,七月。宋朝派遣“户部郎中、直史馆刘锴为皇后回谢契丹使,客省副使曹仪 副之;工部郎中赵贺为皇帝回谢使,内殿承制、闼门祗候杨承吉副之”o 。回谢使之名自此 始。 8 册礼使:册封邻邦君主或祝贺邻邦皇太后被本国皇帝上尊号而派遣的使节。又称册命 使,这多为宋册封西夏或高丽的使节。太平兴国元年十一月,宋朝派遣左司御副率于延昭、 司农寺丞徐昭文为册礼使,册封高丽国王柚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派遣册礼使自此成为定 制。 9 官告使:宋政府遣往西夏或高丽宣布任命国王官职、爵位等的使节。景德三年十月, 内侍左右班都知张崇贵、太常博士赵湘为赵德明旌节官告使。 1 0 计议使;为计议某些事情,多涉及战争赔款、纳贡等事所派遣的使节,又称和议 使。景德元年十一月,嗣门祗候曹利用为和议使,与契丹协商岁币等事宜。 1 1 通问使和祈请使;宋为乞求议和借以通问或乞求迎回被掳于金朝的徽、钦二帝为 名实则是为打探消息,弄清对方态度而派遣的使节。建炎元年五月,朝奉郎王伦、修武郎 o 睦编) 槛7 2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甲辰 。长编 卷9 9 ,乾* 元年七月乙亥 朱弁为出使金朝的通问使,在绍兴和议前,此类使节派遣最多。 1 2 泛使:若遇特殊事故,另遣专使聘问,特名泛使以达意。泛使无定期,多为l 临时差 遣。宋辽订立渣渊之盟后,宋真宗和辽圣宗曾约定:“约以逐年除正旦、生辰外彼此不遣 泛使。”o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东封泰山,派遣孙爽报知契丹,但仅到雄州( 今河北雄 县) 即止,辽派人到雄卅i 白沟交授书函。大中祥符三年,辽征讨高丽,派遣耶律宁告知北 宋。耶律宁到雄州斤,知州李允则未加任何阻止,而是派人把他护送到汴京,这是宋辽间打 破和约规定的第一次泛使。此后泛使往来更加频繁。 宋代外交使者有正、副使之分一般由一文一武充任正使多为文臣副使多为武臣。 宋初遣使。文武使臣之先后次序并无定例。开宝八年,出使辽国的正使西上罔门祗候郝崇 信是武臣,副使太常丞吕端是文臣但同年的贺辽主正旦大使校书郎、直史馆宋准则为文 臣,副使殿直邢文度则为武臣。逾翌年,贺辽主生辰大使、东上陶门使田守奇为武臣,副使 右赞善大夫房彦均则为文臣,直到澶渊之盟后才形成一种惯例:正使为文臣,副使为武臣,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是有所变化的。如绍兴三年,正使韩肖胄以端明殿学士、同除签书枢 密院事、副使胡松年以试工部尚书为大金国通问使,二人皆以文职为聘使。宋理宗端平二年 正月,正使御前宁淮军统制程芾是武臣,副使浙西路兵马钤辖王全也是武臣。 为了便于说明外交使节的名称,就笔者所知,分别列出宋出使金、西夏、高丽、蒙古的 使臣表,附于篇末。使辽者可参阅聂岽岐先生宋辽交聘考的附表( 载于宋史丛考。 中华- i s 局1 9 8 0 年3 月版) 。 正、副使之f 尚有- - - - i i 人从,作为随行人员,帮助正、副使处理日常事务他们依其职 位分为上、中、下三等人数约为百人左右,o 由都辖官、引接仪范官、译语指使、医官、 管勾礼物官、书记官、使副亲属亲随、执旗、小底等组成,其中都辖官掌管对外礼物的押 送。引接仪范官主掌外交礼节规范,防止损及国格的言行,译语指使主管外交使者的1 :3 头与 文字翻译,。记官主要掌管国信正、副使的私人信件。 二、外交使节的管理机构 两宋是我国古代外交制度持续发展时期,外交机构逐渐趋向完善和成熟,且职能分工日 益明确、细致,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关于宋代外交机构,笔者不拟作全面论证,只就有关外 交使节的管理机构略作探讨。 i 隶属于入内内侍省的国信所 入内内侍省,内庭宦官署,宋以前无置,景德三年二月,由入内内侍班院等演化而来。 其所属官司有御药院、内车门司、合同凭由司、管勾往来国信所、造作所、后苑等,“管勾 。魏泰:东轩笔录卷1 5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 卷7 8 安边御寇(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 。睦编卷6 4 ,景德三年十一月按:关于上中下三节人从的划分标准,人员组成婷问题,尚特探讨。 - - 4 - - 往来国信所管勾官二人,以都知、押班充,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可见,国信所乃其所 属官属之一,它是掌管宋与辽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 咸平初年,在宋辽交兵之际,宋廷于雄州设置了专管军事机密的机宜司。景德元年, 宋辽结盟,为了表示睦邻外交,于三年十二月改机宜司为国信司。,此为地方外事机构在 中央,则有排办礼信所。景德四年八月,特置管勾往来国信所,简称国信所t “命西京作坊 使廉州刺史内侍左班副都知阎承翰、供备库使带御器械綦政敏主之。自契丹修好,岁遣使交 聘,承翰始专其事,因为排办礼信所,至是,署局铸印焉。”。阀承翰和紫政敏是当时囝信 所的主要负责人,管勾往来国信所成为取代排办礼信所的专职中央机构。国信所由都知、押 班二员负责,国信所成为宋政府正式外交机构。南朱沿鲨,它是掌管宋与金的外交事务。绍 兴初年,一度更名为奉使大金国信所o ,绍兴十二年九月,又改称为主管往来国信所。,取代 了奉使大金国信所宋孝宗乾道七年,置奉使大金国信所。简称奉使所,o 它与主管往来国 信所并存 两宋时期,国信所的职掌是主管与辽、金交聘之事,其主要职能有: ( 1 ) 国信所官员衔命出使 国信所的官员时常奉命出使,承担各项外交使命国信所官员有时出任外交使节的正、 副使,如:景祜二年正月,内侍省都知冯从顺为西夏官告使,加恩元吴为中书令o 。国信所 是由都知、押班负责,内侍省都知为固信所的负责官员之一;有时出任三节人从中的翻译人 员,如指使、译语等。 ( 2 ) 国信所参与外交使节的选派 国信所不但要迎来送往外国使者、派遣翻译陪行、安排外国使臣在宋的活动等等,而且 也参与使节的选派。绍兴九年正月。右谏议大夫季谊上言:“国信所指差三节人从。多是进 士,甚至于执旗、报信,亦以进士为之。伏望今后所差三节人,除亲随许用进士二名外,余 并以使臣充”o 季谊指责国信所选拔三节人从不应多以进士为主,由此可以看出,三节人 从有时是由国信所选派的,即使有时国信所无权选派使节,但也参予审核。三节人从“申枢 密院讫,发赴使、副收管,依旧赴国信所审量。”o 2 中书、枢密院及其所属外交机构 中书、枢密院作为宋代中央的最高行政、军政机构,也参与处理外交事务。宋初,中书 o 宋史,卷1 6 6 职官六 o 宋会要辑稿( 以下简称 ) 职官 3 6 之3 2 o 长编卷“。景德三年十二月戊子 o 长编 卷6 6 ,景德四年八月己亥 o 宋会要职育,3 6 之4 0 o 宋会要职官3 6 之4 4 o 朱会要职官 3 6 之5 7 o 西夏纪 卷6 o 来会鐾职官5 l 之1 3 o 来会耍职官 3 6 之6 0 5 一 门下的礼房掌管递送外国的国书与诏命o 。枢密院外事机构主要是其五房之礼房, t t 掌礼仪、国信之事”。,吏员有枢密副承旨一人、主事一人、令史三人、书令史二人。元 半改制后,枢密院专领边防机要军政、总领民兵、牧马、辽国及外交往来使;恒等事。枢密院 的办_ 事机构由五房增改为十二膀,其中枢密院北面房羽l 河西房是有关辽、夏外交事务的机 构,北面房主“掌行河北、河东路吏卒北界边防、国信事”,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 丰岚石隰州、保德军吏卒、西界边防、蕃官。”。这里的“蕃官”包括有关宋夏使节交聘的 事宜。 可见,中书、枢密院参预管理外交使节的交聘之事,其主要外交职能为: ( 1 ) 枢密院掌管外交使节山使时所带的奉使印 外交使节奉使出行,随身必须携带奉使印。它是使者身分的象征。“诏枢密院所管奉使 印,自今除国信、接伴、劾制狱、句财用、创寺观外,其别细务勿给。”。 ( 2 ) 中书、枢密院麸同遴选外交使节 外交使节的正、副使主要由中书、枢密院共同择选,然后经皇帝批准。天圣元年四月。 “宰相奏自今欲止令中二1 5 、枢密院选择充使,奏可。” 宝元二年三月,右司谏韩琦上言: “乞自今差国信及接伴使副,委中书、枢密选择进名。”o 南宋时。奉使三节人从必须经过 三省枢密院同意后方可派遣。绍兴二十六年二月,宋高宗下诏:“自今奉使所辟三节人,先 具名申三省枢密院,次第审带。”o 总之,外交使节是南中书、枢密院共同审查,择优进名 呈报给皇帝。 三、外交使节的行程与日期 l 、外交使节的行程 宋朝使节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踏上了漫漫出使征程。无论酷暑严冬,他们日夜兼程,不 辞辛苦。陈襄使辽后曾作诗道:“归来揽照看颜色,斗觉霜毛两鬓加。o ”形象地描述了出 使者的艰辛。下面就宋使使辽、金、夏、高丽的行程分述如下: ( 1 ) 通使辽朝: 宋使使辽以雄州白沟为界,在此一般由契丹接伴使来迎过界,“奉使者止达幽州,后至 中京,又至上京,或西凉淀、北安州、炭山、长泊。”o 辽有四京即上京( 今内蒙古的巴林 o 宋史卷1 6 1 职官一 o 宋会要职宫 6 之l o 来史) 卷1 6 2 范成大 2 卷。记述其使金行程、金朝风俗同上 等 北辕录周焊 2 卷,详细记载其使金行程、文物同上 古迹、地理沿革、及金朝风俗等 祈请使行程记 部分引录,记述其出使蒙古行程 钱塘遗事 卷9 ( 四库本) 及所见所闻 2 ,外交使节出使的日期 宋使出疆者,按惯例有一定的期限。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准备工作o ,来回行 程所需时间,因距辽、金、夏、高丽、蒙古之远近而不同,而使节逗留国外的时间不过十日 而已9 据胨襄的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记载t 治平四年,陈襄等为告辽登位使,自六 月十四日至辽,至二十二日起程回国,历时九天。宣和七年正月许亢宗、壹绪等奉使金 国,自雄州白沟驿算起,经过三十九程之旅到达金国。此次出行前后时日共计八日。其主要 活动首先是递交国书以表明此行的使命。其次是参与辽国一些大臣组织的各种礼节性的酒 筵活动以及辽国皇帝正式招待的国宴,这些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一种友好、祥和的气氛 下进行的,实际上其间却免不了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最后是换回国书,完成使命。由 以上两条史料可知,通常使节奉使在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日,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外, 如建炎= 年六月,杨应诚、韩衍出使高丽,本想假道高丽迎回滞金的徽、钦二帝,高丽王楷 非常为难,杨应诚等为此逗留于高丽六十四日。建炎、绍兴年间奉使金国的使臣多被扣 留,如洪皓、朱弁、张邵、王伦等。总之,宋代外交使节出使时间一般较短。 。宋会要职官) 3 6 之6 0 6 l 。长编) 卷2 6 2 ,熙宁八年夏四月丙寅 。全宋文) 卷1 0 9 0 。三朝北盟会编 卷2 0 。政宣上帙2 0 。系年要录) 卷1 6 ,建炎二年六月丁卯 一9 一 第二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 古之交聘,u i 使者乃为一围之代表,有时他们一育可以兴戎,一语可以息兵,所以,使 节的选任当属交聘中的首要大事。正如宋琪所说:“若精选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结好,弥 战息民,此亦策之得也。”。张方平也认为:“若使得其人,才略足用,可以发圣朝之光 采,扬大国之威灵。”。 一、基本条件 宋朝择使非常审慎。在宋统治者看来:“盖中朝礼法所山,将命出疆,众所瞻仰,稍复 违失,即致嗤诮。”o 使者的举止言行皆关乎礼仪之邦之声誉,因而不得不慎选人才,尤其 是对正使的选择较为严格。一般来说,宋朝择使的基本条件主要有i 1 状貌雄伟,讲求仪容风度 这是选拔外交使节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宋史卷2 8 9 高琼传记载:高琼子高继勋 “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使契丹还,“迁西上圈门使、昭州团练使。” 韩国华先后山使过辽和高丽,时人称其“伟仪观。性纯直,有时誉。”o 由此可以推知,仪 容风度是能否入选外交官员的主要因素之一。外交官员的仪表风度有时会对对方产生重要影 响。宋史卷2 引毕士安传记载:毕士安曾孙毕仲衍于元丰二年“奉使契丹,宴射连 破的,众惊异之。且伟其姿容,密使人取其衣为度,制服以赐。”直到钱勰使辽,辽道宗耶 律洪基仍在询问毕仲衍的近况。耶律洪基对毕仲衍仪表风度的赞叹,已不仅仅是毕仲衍个人 的事情,而是关乎国家的形象了。由此可见,外交使者的仪容举止,在外交工作中具有不可 忽视的重要性,涉及到国家的形象和影响。 2 择有辩才,有专对之能者 “古之使四方者,或取其诵诗三百,或贵其行己有耻。诵诗三百,通乎经也,是以多专 对之能;行己有耻,谓之士也,是以有不辱之节。”o 这说明择使要讲求文韬武略,外交使 节在整个山使过程中,需要与对方辩难和谈判,因此除了有文武才略之外,还要求能言善 辩,但并非夸夸其谈,“要在谨重寡言委之达王命而已。”。宋朝多注意“择文武才略习 知边境辨说之士。”o 曹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o 尝述备边之策,澶渊之役后契丹 求和,宋真宗求可奉使者,枢密院推举“常陈边事”的曹利用,曹利用应诏出使。他慷慨陈 o 长编 卷2 7 ,雍熙三年正月戊寅 。张方平:乐全集) 卷2 1 请选差北使文武官) o 长编卷6 4 ,景德三年十一月乙巳 o 求史卷2 7 7 韩国华传 o 周麟之t海陵集卷1 8 来钧奉使回转官 o 长编卷6 4 ,景德三年十一月乙巳 o 求史卷3 0 6 朱台符传 o 来史卷2 9 0 曹利用传 一l o 词,拒割关南之地,只许以岁币绢帛,为此深得来真宗的赏识。但并非所有使节都“习知边 境,之事,为了让使者了解外国i 国t ! t ,一般情况一f ,先让使者充当接伴使或送伴使或馆伴 使,熟悉对方,揣度其意图然后正式任命,在宋使辽、金的使节中此类情况甚多。如开宝 八年,辽第一次正式派遣使节到北宋,北宋命郝岽信接伴,随后即命其出使辽国。 宋朝择使不但重视奉使者有善辩的口才,而且还重视其专对之能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占者遣使,最号难才,不授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变无穷。”。庆历十年 八月,苏颂为辽国生辰使正使,正值辽冬至日,丽宋冬至e t 已过一日,辽人固执认为本国历 法最准确,双方争执不已。苏颂见此,随机巧答道:“历家算术小异,则迟速不同。谓如亥 时节气当交,则犹是今夕,若逾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本朝之历可 也。”一席话平息了一场争议,既未损宋朝的形象,又尊重了辽人的习俗。宋神宗甚为高 兴,称赞道:“此悬难处,卿对极得宣。”9 淳熙七年十月,张诏奉旨出使金朝。“一日,虏人持所绘祜( 徽宗) 、献( 钦宗) 二陵 象至馆中,皆北地之服。君卿( 张诏) 尝识列圣御容,心知其试己也,即向之再拜。”金朝 馆伴使问张诏为何下拜,张诏回答说:“诏虽不识其人,但见龙风之姿,天日之表,疑北朝 祖宗也,敢不下拜! ”o 金使听后,无言以对。张诏凭借自己的博识利随机应变的能力,巧妙 地讥讽了金人,受到了宋孝宗的赞赏和提拔。 3 择有胆略,敢于任事者 宋朝的基本国策是和平外交,面对强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工程类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企业主要负责人(A证)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工本)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南宁十四中模拟数学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英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英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晴隆一年级数学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商务交流(二)-市场营销(三)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房地产法-行政法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国际私法-行政法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物能源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研究考核试卷
- 中小学校长在2025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人心决定温度人格决定高度人品决定厚度
- (2025年标准)供暖采暖协议书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至2030中国非标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个人挂靠劳务公司协议书
- 2025年小学生爱粮节粮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2025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公需真题卷及答案
- 重晶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施工现场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 JJF(辽) 565-2025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 石油化工行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