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常德丝弦作为一支独特的曲艺艺术,绽放在我国曲艺园中已经有 几百年的历史。它唱腔优美,曲目丰富。作为一门曲艺艺术,它既有 曲艺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地域特征和独自的艺术魅力。这与它产生 的具体环境( 包括地理、自然、历史、文化和语言环境) 息息相关。 常德丝弦不仅具有丰富、优美的曲牌,还有着完美成熟的板腔体 唱腔;除了可以作为曲艺音乐存在外,还可以表演情节复杂、戏剧性 强的丝弦戏。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 1 ) 旋律优美、曲目丰 富,拥有大量的曲牌体和完整灵活的板腔体音乐,可以用来写景、叙 事、抒情。在演唱中,实行“一人多角”,演唱者既是说唱者,又是 剧中人物;( 2 ) 音乐极其灵活,体裁多样,表现力强,根据情节的需 要对各种板式进行艺术处理,形成了板式成熟的川路、老路及他们的 一流、二流、三流唱腔。“丝弦戏”在舞台上的上演也实现了从曲艺 到戏曲的突破;( 3 ) 语言优美,根据常德独特的语音语调进行“依字 行腔”和“以腔带字”,力求达到“字正腔圆”。常德语言中的十三辙, “韵辙转化”现象以及唱词的合辙押韵赋予常德丝弦浓郁的地方特 色。( 4 ) 常德丝弦演唱形式的多样性、音乐表现力的丰富性、各种装 饰音的润腔技巧和多种行腔手段,以及它独特的演唱风格等等都是常 德丝弦艺术魅力的具体体现。 然而,目前人们对常德丝弦艺术价值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视觉和听 觉方面,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为了弘扬我国民间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让人们对常德丝弦有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文章从常德丝 弦产生的历史背景、音乐特征、语言特点和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 较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旨在弘扬民族艺术,促进我国各曲艺艺术门类 间的相互交流,为常德丝弦的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 关键词:常德丝弦;音乐特点;语言特色;演唱艺术 a b s t r a c t a sau n i q u eg a r d e na r ts h i n i n gi no u rs t o r ye h a n g d es i x i a n h a ss e v e r a lh u n d r e dy e a r so fh i s t o r y b e a u t i f u lm e l o d i e sa n d r i c hv o c a l s f a s c i n a t i n gc o n c e r tf e a t u r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l a n g u a g ea r em a i nr e a s o n st h a ti th a sn o t d e c l i n e d m a i n t a i nv i t a l i t y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r e p e r t o i r e ,c o m p l e t e dw i t hah u g en u m b e ro f t u n e sa n df l e x i b l eb o d yp a n e l sc a v i t ym u s i cc h a n g d es i x i a n s t r o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d a i l yl i f ec a nb es i m p l e 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c a s e s c a np e r f o r m a n c e b y d r a m a t i cs t r o n g h i s t o r i ct h e m e s t h e r e f o r e ,i tc a nb eu s e dt o l a n d s c a p e s , n a r r a t i v ea n dl y r i c a l i nc o n c e r t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o n e p e r s o np o l y h e d r o s i s ”o u to ft h er o l e ,b u tw h e n s i n g i n g , s o m e t i m e sa sd r a m a t i sp e r s o n a e m u s i co f f e r st h ef l e x i b i l i t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e e d so fv a r i o u sp l a t ef o rc h a n g e s ,b e c a u s e o ft h i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 ,i th a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u a ln a t u r eo fo p e r aa n do p e r a t i cm u s i c , “s i x i a nd r a m a s t a g e di nt h ea r e n ah a sm a d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f r o mo p e r at oo p e r ab r e a k t h r o u g h a p a r tf r o mt h eb e a u t i f u l m e l o d i e sf r o mt h ev i c i n i t yo fc h a n g d es i x i a n6 3 0s p r e a do v e r t h em i n o r ,m a i n l yb e c a u s et h et o n eo nb a s e di nc h a n g d e ,e v i d e n c e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w o r dt u n e ”a n d “c a v i t yw i t ht h ew o r d f e a t u r e st ow o u n da n dt oa c h i e v e ”,“s p e a k i n gf l u e n t ”a sa s o u t h w e s to f f i c i a ll a n g u a g e ,c h a n g d et o n ei sv e r ys i m i l a rw i t h t h eb e i j i n gd i a l e c t b u tt h ef o u r t ht o n ea st h ec h a n g d et o n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p i t c h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f e a t u r e s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i tf r o mo t h e ro p e r a ,t h el a n g u a g eo f c h a n g d e1 3m i s t a k e si n t or h y m e s ,t h er h y t h m sl i b r e t t oc h a n g d e s i x i a ng i v e nt h es t r o n g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u n a nc h a n g d e s i x i a na st h em o s tm a t u r eo fas i l ks t r i n gm u s i c 。i na d d i t i o n t ot h ea b o v ef e a t u r e s ,i th a sau n i q u ec o n c e r tf e a t u r e sv e r v p o p u l a ra n da d m i r e dt h ed i v e r s i t yo fc h a n g d es i x i a nc o n c e r t r i c hc o l o r so f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r u nt h r o u g hv a r i o u sc h a m b e r s a n dt h eg r a c en o t eo ft h e s i n g i n gf o rav a r i e t yo ft u n em e a n s t oi n c r e a s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a n di t ss i n g i n gs t y l ea n da m b i e n c e t h e s ea r e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c h a n g d es i x i a na r t i s t i c c h a r m h o w e v e r ,t h es t u d yo nt h et h e o r yo fc h a n g d es i x i a ns y s t e mi s l i m i t e di tn e e d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s t a yi nv i s u a l a n da u d i t o r ya r e a s t oa l l o wf o r 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 i n - d e p t hc h a n g d es i x i a nt h ev e r i t i e s ,a n da l s ot of o s t e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o n - 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 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m u s i cf e a t u r ei m p a c to n t h el o c a l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m e a s p e c t s o ft h ec o n c e r tf e a t u r e sa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 s i sa n da r g u m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w r i t i n go ft h i sp a p e ri sa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a l i t y 。 b u ta l s oh a sac e r t a i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 i n 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a r t s ,c u l t u r a la n da c a d e m i c e x c h a n g e s b e t w e e nt h ea r t sc a t e g o r i e s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t oo p e nu pan e w f i e l do fs t u d y 。 k e yw o r d s :c h a n g d es i x i a n ;m u s i c a lf e a t u r e s ;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 ;a r t s i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辐击卜弦7 年r 月p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学球 玄1 吵 日期:工叼年y 月场日 日期:m 年歹月如日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绪论 常德丝弦是中华民族曲艺花园中一支绚丽的奇葩,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湖南丝弦中较为成熟的一支。由于 常德丝弦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在已经成为常德人民精神 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并于2 0 0 6 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予以保护和发扬。 常德丝弦分为曲牌体、板腔体和过场音乐。相传常德丝弦是从江 浙一带传到常德,与当地方言结合而形成,并流行于沅澧一带的地方 曲艺。它是一门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为辅,既叙述又抒情的艺术。 常德丝弦旋律优美、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词典雅、音乐结构完整,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德丝弦用常德方言演唱,重传情达意,强调口 语化、说唱话的同时,更注重旋律的俏丽、抒情和音乐性,使之行腔 柔和、秀丽、婉转,或轻快、跳跃、诙谐。它以胡琴、扬琴、琵琶、 三弦等弦乐伴奏,巧妙的运用托腔、垫腔、加花、对比等伴奏手法, 来烘托故事情节和渲染气氛。语言与旋律的灵活结合,运用倚音、滑 音、波音,颤音等一系列润腔技巧,使常德丝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 浓郁的地方特色。 目前关于常德丝弦的研究成果有:胡一鸣著作的常德丝弦的音 乐研究,书中概括了常德丝弦的分类、调式调性、并对几个传统曲 目进行了音乐分析。雷正和著作的常德丝弦音乐研究在宏观上对 硕士学位论文 它的艺术魅力和特点做了个整体概括。另外,关于常德丝弦调式调性、 旋律特点的探讨,有几篇文章相继发表在中国音乐上。如论常 德丝弦的分类和调性、论常德丝弦音乐旋律的传承和创新其他 刊物上发表的有湖南常德丝弦调式特征探微,常德丝弦的艺术 价值。以及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常德丝弦音乐集成和中国 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芷甍雅韵,里瓦收集的都是常德丝弦传统曲目 和近年来新创作的曲目。 以上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笔者对常德丝弦演唱艺术研究,提供了一 些很有价值的资料和研究基础。不足的是,对常德丝弦音乐特点、语 言特点、创腔规律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针对常德丝弦产生的背景、 演唱艺术、发声技能技巧、咬字吐字、语言与曲调的结合,演唱特点 等方面还没有涉及研究。笔者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这些问 题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阐述,以充实和填补常德丝弦在这些方面研 究的不足和空白。促进常德丝弦的弘扬和发展,使其艺术魅力得到更 大的挖掘和发挥,并使之成为- - i 1 永具特色、永葆艺术青春的曲艺形 式。 论文分三个章节对常德丝弦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重点在常德丝弦的演唱方面。首先从常德丝弦的起源和产生的地理、 历史、文化背景着手,揭示常德丝弦发展的“根”。根据笔者的实地 考察以及搜集的相关资料,从常德丝弦的分类、音乐特点、语言特点 三方面分析它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并对常德丝弦的发声技巧、吐 字咬字、创腔、润腔、韵味的演唱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的初探。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第一章常德丝弦的产生、分类和音乐特点 1 1 常德丝弦的产生 ,在我国百花争艳的社会主义文艺园中,常德丝弦是一朵绚丽夺目 的曲艺之花。它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二胡等丝弦乐器伴奏, 并用常德方言演唱,所以称为“常德丝弦”。常德丝弦历史悠久,关 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溯于明末清初。常德在当时是湘西 和川黔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各地商家云集常德。江浙带乐师、 歌女也常往来于沅澧之间,他们带来的时令小调传入常德,与常德方 言相结合,逐渐演变为独具风格的常德丝弦曲牌体。另一说法是根据 民间艺人所述:“常德丝弦在元朝时就已出现,因为当时元朝将人分 为四等,南方汉人,被分为第三等。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在政治和 仕途等方面都限制着汉人的发展。因此,些在朝为官的汉人不满这 种制度,辞官回家或周游各地,把北方的音乐带到常德,并受到当地 音乐的同化而逐渐产生”国。根据所拥有的曲调推论,目前都倾向于 第一种说法。但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观 点。因为:第一,说唱音乐在宋朝时就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有了说 唱活动的固定场所勾栏和瓦肆,而且诸宫调的演唱形式在当时已 是普遍运用。第二,在宋朝时,常德的造船业发展到空前的规模,水 运交通便利,水运的发达在带来商业发达的同时必然带来艺术的繁 荣,各地音乐与常德音乐的交流应该比较频繁,民歌小曲在历史上很 常德市桃源县邓冰清 硕士学位论文 早就产生,并不一定直到清朝时才把江浙一带的小曲带到常德。第 三、根据已有资料记载,元朝时湘乡的冯子振,曾作散曲鹦鹉曲 百首,今尚存洞庭钓客等小令4 2 首,说明元代时湖南已有散曲 流行。明万历年间的袁宏道兄弟游常德、桃源时流下的诗文记载毛 诗郑、卫等风,古之淫词蹀语也;今之所谓银柳丝、挂针儿之类, 可一字相袭不? ” 其中,挂针儿又名挂枝j l 、银纽丝,这 些曲牌在当时的湖南就有流行,并且至今都还在常德丝弦中有所运 用。第四,常德丝弦唱词的典雅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文人墨客是分不 开的。如:屈原、陶渊明、刘禹锡、苏轼等多荟萃常德,留下了很多 词藻优美的诗词。常德丝弦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唱腔不是朝一夕就 能形成,因为它与杂居、敖曲、诸宫调、民歌、地方小调及戏曲音乐 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肯定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当然,这只是 本人的观点,关于常德丝弦起源时间还有待学者做进一步深入调查研 究。 1 1 1 地理与自然环境 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平原西侧,沅江下游。距离省会长 沙1 8 0 公里。其地左包洞庭三险,右扼五溪之强,自古以来就是西南 战略要地。由于常德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陆地交通很 不发达,艺术和商业的发展都依靠水路的繁荣而繁荣。在元朝时,为 了商业的需要,元王朝十分注意城市的水陆交通码头的建设,因为河 道的通畅,常德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当时,许多北杂剧艺 雷正和欧稻叉怀常德丝弦音乐研究静中国文联i l ;版社p 1 6 4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人、著名剧作家的不断南下,使得北杂剧在湖南十分流行。由于当时 常德语言已是一种官场用语,为之四海之内所通用。因此,语言的优 势,对元杂剧音乐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相对其它城市就具有更多的发 展空问。元杂剧对常德丝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明 朝时,由于湖南的茶业、棉花、湘莲、木材业等生意发达,大批赣、 皖、苏、闽等地客商云集湖南繁华的城市,同样也把他们那里的音乐 艺术带到了湖南。江西的弋阳腔就是以这种形式被带到常德。弋阳腔 流入湖南后,与各地的语言、民间音乐以及某些宗教音乐相结合,形 成了当地高腔,常德丝弦高腔音乐一唱众和的音乐形式就深受弋阳腔 的影响。明清以来,常德港发展成为湘西北最大的物资中转港,并在 清朝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常德的水运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当时 往来常德水域的船只行驶于沅、澧、湘、资及洞庭湖之间,各地商贾 云集常德,江浙一带乐师、歌女也常往来于沅澧之间。他们把异地的 小调和戏曲带到了常德,被常德人民所吸收,与本地方言相结合,逐 渐演变为独具风格的常德丝弦曲牌。也正是常德水运的繁荣,促进了 各地方和各艺术门类的艺术交流和吸收借鉴。如湘剧高腔琵琶记 中的描容上路与常德丝弦板腔体音乐描容上路的关联、常德 高腔音乐在常德丝弦中的运用、常德丝弦与四川清音、弹词等艺术之 间都有联系。 1 1 2 历史与人文环境 常德城历为县治及郡、州、府、路、行署驻所,先后有临沅、监 沅、武陵、嵩州、朗州、鼎州、常德等名称。常德地区文化源远流长, 硕十学位论文 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8 0 0 0 年前先民就在此定居从事原始农业 生产,附近多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入文明期后,北方移民 不断南下,南北汇合,形成了楚文化和中古文化。楚辞是楚文化 的代表作。九歌是屈原流放在沅湘之间,模仿民间祭歌而创作的 祭神歌曲,这种祭神歌曲之风俗,自汉至唐,仍盛行不衰。直到后世, 这种祭祀娱神的习俗一直存在,通常叫做“傩”,这种习俗在常德的 盛行,为日后常德丝弦的孕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末明初,湖南频繁的战乱、沉重的赋税以及严重的水旱灾荒, 使湖南人口大批死亡和逃散。明初遂有“扯江西,填湖南”。以及历 史上的“闽赣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措施。 这些移民政策 使各地的音乐大融合,促进了他们的交流和借鉴。把异地的音乐艺术 与当地语言、习俗、审美习惯相结合,形成当地音乐。虽然无直接文 献资料可考证,但这次移民对常德丝弦的产生和发展肯定有一定的影 响。如江西的“弋阳腔”与常德丝弦高腔“一领众和”的共同处。湖 北小曲、苏州弹词、四川清音与常德丝弦的曲牌体、音乐结构之间的 相似处等等。常德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众多的人才,武陵先人载入 史传的有2 3 人。自宋至清,武陵一县城进士有1 0 1 人,文风之盛蔚 然可观。作为历史名城,常德曾留下众多名人的足迹。屈原的涉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李白的菩萨蛮、刘禹锡的武陵观火 诗、王安石的桃源行等都是描述的常德。也正是在这样的人文 中国戏曲音乐曲集一湖南卷中国i s b n 中心p 4 中国戏曲音乐曲集一湖南卷* 中国i s b n 中心p 7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下孕育出了常德丝弦,使常德丝弦的唱词富有 典雅的气质。另外,常德丝弦在产生时属于- - f q 高雅音乐,是贵族“子 弟”消遣、娱乐、交友的一种方式,贫民老百姓无法学习常德丝弦。 这与“子第书”有一定的相同处,子弟书是清乾隆时,北京的满族八 旗子弟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供自己娱乐的曲艺,这种说唱 音乐,文词纤雅清丽。但由于脱离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最后逐渐消失, 但其音乐元素在后来被别的艺术种类所吸收融合。然而常德丝弦却经 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人们审美的洗礼,至今仍活跃在说唱音乐中。 在这样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经历下孕育了文化底蕴丰富的常 德丝弦,同时这种音乐艺术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演变、发展又形成了 多元、宽容、兼收并蓄、色彩缤纷的独特艺术个性,这既是常德丝弦 尤为重要的特质,也是常德人精神价值取向在人文环境中的投射和提 升。 1 2 常德丝弦的分类 在传统的丝弦音乐中,有3 0 0 多首曲调,根据音乐结构常德丝弦 可分为牌子丝弦、板子丝弦和过场音乐三种。 1 2 1 牌子丝弦 曲牌是中国曲艺音乐及其他传统音乐的一种独特的乐曲形式,它 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国常德牌子丝弦是从江浙一带 流传过来的时令小调、民歌,与常德地方方言相结合而形成。牌子丝 弦在常德丝弦曲调中数量较多,它包括元宵歌、放风筝、剪剪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4 年p 3 0 0 硕+ 学位论文 花等2 0 0 多首,演唱时即可采用单曲体又可采用联曲体结构。牌子 丝弦旋律优美、表现力强,按其音乐的色彩可分为抒情性和说唱性两 种。在曲牌的运用方式中,又可分为单曲体和连缀体。 1 2 i 1 单曲体 单曲体音乐一般用来表现情节简单、结构精简的故事内容,基本 曲调一次唱完,或根据唱词需要重头反复若干次。有的盐目在重头反 复过程中,曲调或多或少有所变化,单曲体音乐短小精悍、优美、旋 律琅琅上口,并且抒情性较强,多由时令小调构成。这种单曲体音乐 绝大多数都是一曲多用,即一个曲牌均有诸种“变体”,用来表现各 种不同的内容,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曲牌只是一种 音乐材料,原来曲牌的名称并不具有表现某种特定音乐形象或特定内 容的意义,如剪剪花在金莲调叔中,结合唱词用一种诙谐和 轻佻的语气来表现潘金莲对武松的引诱。喜事多作为剪剪花 的“变体”,旋律基本相似,这一曲牌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来展现改革 开放后人民生活的新风貌和发展变化,歌颂党的好政策,并抒发人们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的思想感情。同一个曲调所表现的音乐风 格是迥然不同的。这也是单曲体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曲牌体音乐是由民间流传的小曲、民歌、以及吸收地方戏 曲音乐,经过丝弦艺人们的改编,创作和不断演出实践,逐渐发展而 来。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曲牌前后发展变化不 大;有的曲牌名称相同,但旋律随着演变已经有所改变;有的旋律保 持一样,但曲牌名称却不同。如牌子丝弦中的倒板桨、闹五更、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夜落金钱、鲜花调满江红、叠断桥、剪剪花等曲调都 是由民间流传的小调倒攀桨、五更调、倒花蓝、鲜花调、 满江红、叠断桥、补缸调演变而来的。其中有些只是保留相 同的曲牌名,而旋律却有所变化:有的曲牌名不一样,但旋律特点与 原来的框架保持基本相似。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看出曲牌音乐 的发展变化,银纽丝和民间小调四季相思,丝弦中的银纽丝 的基本曲调是: 谱例卜1 1 丝耻2 。墨 n 业 3t 皇i1 驵缒班i 丝丝驸1l 一冕猎哥心忌真 6s _ 5 53 丝lu 红5l5p _ 5 5 蛆1 i 址蛆一65 j 不由我关在眉头 喜在心 民间流传的小调四季相思的曲调是: 谱例1 - 2 l _ 1 。1 。 35162123 53655 。632 l5162123i 212656i 春季里 相思艳阳天 一1 65 鲢3 _ _ 2 2l u 红一7 6 譬i 百花 业丝埋丝l 呈组芈一f 遍地鲜 这两条旋律的主干音相同,调式都是六声音阶,两条旋律每小节 的基本音阶保持相同,并且节奏和旋律的走向也是保持相似。很明显,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在流传的过程中,虽然曲牌名不 硕士学位论文 一样,但旋律特点还是延续下来。 1 2 1 2 联缀体 单曲体音乐结构和音乐素材对表现作品内容相对不足,不能满足 剧情的需要时,运用联缀体的结构方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 一。连缀体就是若干个不同的曲牌、曲调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连接起 来演唱。一般用来表现故事情节复杂,戏剧性强的作品,常德丝弦曲 牌连缀过程中不仅仅把同宫系统调连在一块,为了丰富音乐的调性色 彩,演唱艺人也根据作品内容情绪的需要对作品进行灵活的连缀。这 样,音乐更加富有变化,曲牌的连缀与故事情节的展开紧密结合。曲 牌与曲牌之间般用过门加以巧妙地过渡连接,使听众听不出过渡的 痕迹。如传统曲目双下山就是运用曲牌连缀的方式将故事情节淋 漓尽致的展现在听众面前。音乐中用了八板、倒板浆、花八板、 越调、谓腔、银渭、半边月、清江引等几个曲牌。国每 个曲牌中间连接非常和谐自然,由于各种曲牌风格的不同,并通过调 性色彩的改变和对比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变化,使人物形象 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1 2 2 板子丝弦 “板腔”是板式唱腔的简称,板式是具有一定节拍、节奏、速度、 旋律和句法特点的唱腔。以对称的上下旬为基本单位,通过节奏、节 拍变化形成各种不同板式的结构原则和形式。 它与曲牌体音乐是并 列的一种结构形式。除了叙事和抒情外,比曲牌体音乐有更强的戏剧 胡一呜常德丝弦音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p 2 2 8 缪天瑞音乐百科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3 年p 6 3 1 0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性和灵活性。常德丝弦的板腔体也是常德丝弦的一大特色,它丰富的 板腔体结构是其他说唱音乐比较少见的。一个板式可以通过多种变化 来表现和刻画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常德丝弦的板腔体与戏曲 音乐有很大的渊源,它的产生受到南昆、汉调、高腔等戏曲的影响, 吸取他们的音乐元素进行发展。据记载:明代中叶,南昆在常德运用 本地方言,与戏曲、民间小调相结合,经艺人加工,形成了板腔体结 构的音乐。清末时,又试用汉剧( 现称“武陵戏”) 南北路的板式变 化,结合高腔( 皂罗袍) 、( 山坡羊) 等一些曲调,演唱雪梅吊孝、 清风亭等曲目,这是常德丝弦 老路 及板子丝弦音乐形成之始。 约在民国七年至八年,沅水上游洪江镇堂班里拉胡琴的四川人万斌成 到桃源传授拷红时,当地艺人将四川传来的曲调与 老路 唱腔 相结合,产生 川路 唱腔。板子丝弦唱腔 老路 与 川路 约 在民国2 0 年前后定型、完善。常德丝弦板腔体不受曲牌的限制而成 为板腔形式,有系统的唱腔,是演唱大型具有戏剧性故事的基本音乐 素材。它的音乐唱腔、演唱方法和塑造的音乐形象都已经戏剧化了。 所以,常德丝弦与其他的说唱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有大量的曲牌 体,还有丰富和完整的板式唱腔。 常德丝弦板腔体可分为 老路 和 j i i 路 两种。老路唱腔深沉浑 厚、哀伤压抑,多用于悲剧。而“川路”的声腔则相反,开朗、明快、 刚劲激越,是常用的基本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常用来表现欢快、 激越、滑稽等情绪。不过也有例外,如传统曲目宝玉哭灵中的川 雷正和欧阳义怀常德丝弦音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3p i $ 硕士学位论文 三流唱腔,它的感情基调就属于悲剧。这是一首感情充沛、节奏自由 的散板。从音乐上可以看出,音区从高到低,跳进从大到小,音域从 宽变窄,以及长短旬的灵活运用,好似大放悲声,把贾宝玉魂飞魄散、 如临深渊、撕肝裂肺、千般悔恨、万般思念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漓尽 致、活灵活现。如: 谱例卜3 l = f川路三流 廿“蛆醺遥6 唁j 管一譬近霆毽i 嘧一 见是位 彳啥s “i 石蕊f i 五矗 心如筻又如针扎 i 基塾5 l 互2 1 麓2 一l 言一。厅4 3 2 2 而12i 垫53 塾 8 a l8 一- - e5 8 嚣币住伤心徂嚣珠牲抄一 室一o 盆t 0 。i 玉t 金矗 拿矗i 己l i 三一一a “ 2 罅磐主 s 。鑫25 面j 。 辖摊童了趣人 i 3 班2 31 了、i k 2 址2 型4 3 2 2 1 秘2 。i 耋: e5bii1 一一l 才毕。 根据板式的不同,川路和老路都包括 一流 、 二流 、 三流 等板式。 一流 是慢板节奏,板式为一板三眼,即4 4 。长于抒情叙 事。 二流 中等速度,板式为一板眼,即2 4 。变化多样,表现力 强,能叙事抒情,又能议论说理。 三流 是散板形式,节奏自由,它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瑚南文艺出版社p 7 8 1 2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是最能刻划人物内心感情的唱腔,一般用在思想感情激动变化的时 候。板子丝弦的旋律和结构特点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说明。 1 2 3 过场音乐 过场音乐是常德丝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丝弦演唱中用途比 较广泛,一是作为前奏或在曲牌的连缀中起连接的作用,对情节起到 烘托和渲染;二是用来招揽观众和定场;三是过场音乐的曲牌体情绪 大多是热烈欢快、活泼的曲子,所以经常运用在喜庆的场合,如迎亲、 拜寿、摆宴等欢乐场面。随着过场音乐的不断发展,过场音乐也不断 吸收其它地方或民族器乐曲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如喜相逢、 水龙吟、万年欢等。另外,有的过场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唱腔, 如八板,平时除了用来定场或穿插在某些唱腔中作为过i 1 # t - ,还 作为唱腔用来叙事和描述情景。在双下山中,就用八板这一 音乐元素作为唱腔,表现了一个小和尚虽遁入空门却对尘世生活的向 往,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思想感情。如八板谱例l - 4 谱例l - 4 廿a - i ,n lnn i 晶晶l1 ( 光免) 三;焉严哥丽主霄忙。 qi 亟iti 塑ia 佥i 压叠i 迢 囊i l l 击巍番* 蔗一声 响。帕町 ,j 盆塑i 垒蠡l 譬ta 佥 si & 佥 当,和尚囊静凄凛 知素坐中 l i 2 ! i 盈il 塑l2l 缒i 包j 奂- 一十 十罗援站在两 蕾一 毳和 t 蛆i i 鱼垒i 鱼lf :4 一。目= = = = ;一 _ 一 一- 囊l 7 眸t 玉挑膏。市舱采般t 记膏 硕十学位论文 1 3 常德丝弦的音乐特点 如果说用口语说唱叙事的表演艺术是曲艺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 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常德丝弦以它独具特色的旋律、丰富的曲牌体, 和成熟的板腔体以及丰富的调式调性区别于其它丝弦,而成为湖南丝 弦中最成熟的- r 曲艺种类了。 常德丝弦旋律婉转、动听、曲目丰富,从江浙一带流传过来的时 令小曲就有上百首。随着常德丝弦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外来艺术的 交流与借鉴,后来产生了板式变化多样的板腔体:老路、川路及它们 的一流、二流、三流。在全国各种曲艺种类中,既有丰富的曲牌又有 成熟的板腔体的曲艺实属不多,由于孕育常德丝弦的这块土地有着浓 厚的文化艺术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它自身很强的融合性,造 就了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曲牌体音乐不仅吸收和借鉴了各地优秀 的时令小曲,如流行于北京的淮调、五更调、山西的耍孩j d 、 江苏的满江红、杨柳青、剪剪花、江西的迭断桥、银钮 丝、湖北的寄生调、清江引、四川的月调、寄生调等等, 并且深受宋词、南北曲、鼓子词、诸富调的影响。除此之外,它与各 地的戏曲音乐也有着渊源的关系,借鉴了花鼓戏中的地花鼓小调、昆 曲、四川高腔、江西戈阳腔、地方戏曲等艺术的音乐元素,产生了独 具特色的老路和川路两种唱腔,因此不仅可以反映常德丝弦的独特性 也折射出它的兼容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1 3 1 旋律特点 常德丝弦曲牌体旋律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根据曲调特征大致可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音乐性较强的:越调、满江红、倒板桨、叠断桥、金 纽丝、银纽丝、淮调、鲜花调等。 谱例1 - s 4 j l 鲜花调 蛆l 主u u i l i u -) l 鲢址业 好采蛘 5 f i u - l l 她继蛆址卜( 1 蝤l 韭o ! l 花 。野盔蛘花,羹一辑 一、_ i u 一l 蛆越畦娃卜ll i i 花儿毒不吐 它。 i 、i 6 i n2 ! i # 址至! n i t 皇亘缱红f 矗奉考 一囊只矗均花人 i i 嚣i i l - i i 2 5s _ _ :i 羹 羹t 说唱性较强的:渭腔、流水、京垛子、八板等 谱例l - 6 童水 t - t j l - h m i u l 牡lt ,j 堪l 盆l 掣lt c 幺子簟t 于i d虹 。l l i 豇l ti 牡1 牡i 缱if1 虹l t u i u 再下一夺 越重下性社盯一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 湖南文艺出版社p 3 1 湖南文艺出版社p 5 4 o 小兮打蛆植h觚:k | 糯 。哪f,矗 毒手卫囔妇小一抽肝。兰l嘶心蜉剖型北 ,。1太。褂一 一一一一一 一 蔓小q,。=叫i :咄一出矿打-l: 硕十学位论文 抒情、叙事的:风阳调、放风筝、元宵歌、采花调、杨柳 青等。 谱例1 - 7 采花调 瞄蝉埘越i 蝤w 螬,i 啦址娃驰l 组增“2i 磐蝉强址i 鳟弛f 一) j ,2_国_as 2 ts8 i 盆n l 凡鑫鑫i ,、 ,、。,一、 缱山2 i 丛缱d 蛆l 5 53 5 曼a 址l 莱,二月里束j采花 一、,一、1 一、 ,、,、 n 磐红骢i t 5 ! ! f 蛆罂1 坠l 塑丝墼箜 香花井。 = 月并花 ,、,、。、,_ 、 2 螳2 3 毡l t ;蟠e ) i 姓址t j 龟亘l 红 蟊【火 四月t l 啊e 5 5 凡3 。、l 国盆 石i 而 彗,l i 一一2 _ 、l u 学蝗堕 2 皇- 歪塾龚l9 l 彗9 i 这些曲牌根据内容和情绪的需要有的作为单曲体,有时又可作为 连缀体穿插在曲牌中,如金纽丝、银纽丝、剪剪花、风阳调、 放风筝、采花调、杨柳青等等。牌子丝弦优美的旋律是它经 久不衰,并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德丝弦的板腔体在前面论述了分为川路和老路两种声腔,板式 分为一流,二流和三流。川路一流是一板三眼的板式4 4 拍。川一流 是在j i i z 流的基础上,不改变落音,保持旋律骨架,而放慢速度,拉 开节奏,使旋律加繁,产生的一板三眼的板式效果( 板起板落) 。川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瑚南文艺出版社p 3 9 1 6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一流一般是由七字句构成的上下对仗结构,它是以5 、3 、2 、1 为骨 干音组成的商调式的腔调,字少腔多,旋律性强,回旋音的级进较多, 它的上句落音是5 、3 、1 、6 ,下旬落音是2 。不同的落音,主要是根 据唱词的内容和所要表达感情及演出行当的不同来区别运用。常德丝 弦的板腔体可以表现各种行当,川路一流由于行当的不同,在旋律主 干音一致的情况下,旋律的板式就有一些不同的处理和运用,如在表 现旦角时,旋律都是眼起板落。旬中的过门处节奏十分密集,多围绕 结束音进行上下级进回旋,不依据“落什么音回什么音”的原则。每 个句末都有拖腔,反映了传统社会女性的含蓄、腼腆、情感细腻的特 点。如拷红 谱例1 - 8 l 。r 川謦一糍e 一) ” j 一 锄熊堪臻i l 垂l 鼍蟹蝉碰i 皿t 争霎 遁套q i 菹了五i 三t 隧衄嫩 l l i 五瑶鑫五栖垭 t蕾。 u ,q l 园五a l 石蕊 一昕扛 五j 玉t 聋i 鼙上圳螽五i 碡t 鑫a 疆 i i 玉蓟面玉鱼篷l 簋| 缱n 磊 只身 盈t q i 函泛司叠虹盥妞l 舭。,- m 盆t 五再函五函l 函1 秘蹲厂面矗肇霹i l 羔王l 王j l z - 曼址一王l 蛆_ 善l i i l 鸭 一 i 9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湖南文艺出版社p t l 堡:羔垡至茎 在表现净或生角中,旋律则是板起板落,小过门的伴奏特点略显 简单、短小,和旦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男性的坚毅、果断、粗 旷干练的人物性格和的特点,如大宴 谱例1 - 9 l = f 詈 j2 啦n 旺址 缱址迎墅墅j k 罂麟缎l 2 幽蚍z ) i2 j “5 5 地拈。) l 翁l 玉i ( 量) 鼍卓迈步 ( 虹j 娃址 。地山) l i 丑j a l 5 面,“靴。) l 打乱 u 净l 墅丝5 ) | 蛆磐l i 府,太小 翁f l i 西! ;叫i 畲一金 ( 量翌_ 羔2 4 盆业址) i 国5 “_ 2sl 缱“址3 ) 岂 为杖幅 o - 金i f _ 西五陋百面 过王府 套址 蛆骐坦l 工i 。量牲。 u 啦 宥 螽矗邝i 蚍时 囊说 l 霉3 i2 鲢红1 5 _ e5 r 6t ! l ! l 毛 司麓 录( 墼jz ) i 小岛f 盆鑫,f 咎 翟蝉i ,缱l 卓,) l q 国l 王 壬允 巫f 1 五百可2 龇:,j 塾曩鲢5 i 纽是呈2 - j - l l 丝j2 ) l 遵 罄 。 ,一、 i ,。j : 氆1 - 耻i 弘22 2 l 蝉 l 墅 2 - a9 ! i 往内 。 7 磐缱罅悖;蝉e l7 ,0 7 缱强磐le - 一) i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湖南文艺出版社p 7 2 o 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初探 川路二流相对一流来讲,叙事性或说唱性较强,旋律节奏型简 单,与语言的音调结合非常密切,眼起板落,中间词节的第一个字在 眼上起拍,最后一个字落在板上,唱腔由演唱和伴奏相结合,拖腔都 是用伴奏来代替,并且伴奏特点遵循“落什么音,还什么音”的规律, 过门均围绕尾音,以尾音为中心音而展开,并仍结束在尾音上。如: 谱例1 - 1 0 川野一巍( 一) l 啦 砖毒王走_ 牵玉 囊 l 娟 ;主;i ” i t ( k l 鲢u i n u i 蝉l t 址i 蝇u u 选i 墼。l u i 蝉u | 2 i 邝圣 池l , l | 5l 鑫氚。i t 正 量童工蠹t 纛氍 面c 必i 越u l 。,f - 佥j f 嚣 人牧 u i 址,6 i 鑫el 金舒佥t f - - c 砬l 羔l ;( 2 l 蛆娃l 缈u l ”弘l t ) l l 牡 个 。 摹t 9 旧,t 6l 骶( 06 再 :纛i l 函予t葺t过庸 蠢 纛 w 川二流是常德丝弦板腔体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板式,既可以叙述故事, 又能表现各种感情:欢快的、激动的、愤怒的等情绪。 川路三流是一种紧打慢唱相对自由的板式,复式对仗型的散板唱 腔,启承转合的结构形式。6 音起板,第一句落在主调式5 音上,下 。常德丝弦音乐集成湖南文艺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