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伴随着高等教 育规模的日益扩张,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已经面临经费捉襟 见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开始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经 费的格局,目前教育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国家拨款,过去财政拨款是教育经 费的主要来源,但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变,虽然国家未来投入总量将会扩大, 但财政拨款将主要集中于农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受益不大。二是学费,自上世纪 我国高校并轨改革以来,学费在不断的上涨,目前学费比 1989 年提高了近 50 倍, 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此也颇有微词。第三,校办产业和其他,拥有校办产业的多为 著名的高校,一般学校则没有或者规模很小。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研究教育捐赠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扩大筹资规模成为缓解 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研究按照“理论基础历史分析制度创新”的思路展开,分为五个部 分。 第一部分是导言,介绍选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法。 第二步部分为相关理论分析。从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和社论责任理论 几方面考察了高等教育捐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意义及促成高 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首先考察了我国高等教 育社会捐赠的历史演进及现状,由此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为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实施比较,考察了美国教育捐赠发展的历 史及现状,总结了其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部分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对策研究,从意识层、制度层面和法 律层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筹资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abstract 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the issue of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also increasingly critical. promin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inadequate funds. in this context, a wide rang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seek diversified sources of financing. now, with the deepening of structural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formed a multi-channel financing pattern, the current funding for education has three main sources: first, country funds. in the past financial allocation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funding for education, but now this species of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although the countrys future will be expanded the total financial provision, but will focus o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o gain little .second , school fees. since the last century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rge. tuition fees continue to rise at the current, nearly 50 times since from 1989.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have also raised doubt .third, school-run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se have operated in well-know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thers is without or a small scale. therefore, the above reasons, to research education factors and how to donate funding to expand the scale of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funds shortag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historical analysis -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 to start thinking,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the background of topic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tudy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related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public goods theory, cost-sharing and society responsibility to study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onor .analysis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ociety and the factors which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donor. the third part about the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first of all visited the history donation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nalysis the problem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part iv is divided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s donation .the donatio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 summed up i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nlightenment. the fifth part is related to how to improve the donations, from the awareness level, system level and legal level to expounded and prove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society donation,financing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 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 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1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缘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在高校的规模和高效的质量上, 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进步。然而,我国的高教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 在很大差距。1999 年全国高校扩招以后,资金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为此, “国家包办 教育”的陈旧体制被打破了,我国开始实行“教育成本补偿”制度,由学生部分甚 至全部缴费上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费紧张问题,但是仍难以从根本上 改变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支出也随 之加大。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经费来源已经形成了以国家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办 学资金为辅的体制。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教育捐赠,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 经费来源渠道。 西方国家捐赠高等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其中以美国的成绩最为显著,美国大 学从创校起就有了捐赠高等教育的传统,可以说社会慈善捐赠贯穿了美国高等教育 整个的发展历史。今天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都是由教会牧师或私人的捐赠而创立 的,比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等。在美国越是著名的大学,捐赠收入和基金收 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美国 1993-1994 年度,私人高等教育资助高达 123.5 亿美元,分别占公立高校和私人高校经费来源的 4.6%和 13.5%,2000-2001 年度,捐 赠收入占公立高校收入来源的 5.8%, 到了 2005 年高校社会捐赠总额高达 256 亿美元 之巨,美国的高等教育捐赠如此蓬勃发展,与其良好的捐赠传统和宗教文化密切相 关。目前,美国高校对教育捐赠的管理已经进入了专业化和市场化,日益形成了完 善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 财政体制的形成,高等教育捐赠事业也得到了重视和相应的发展。从 20 世纪 90 年 起,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 1993 年 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8 年的高等教育法 、1999 年的公益事业捐 赠法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来鼓励企业、社会 团体和个人对高等教育进行捐赠。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不少高校成立了校董会、教 育基金会等高等教育募捐机构,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如清华基金会、北大基 金会。据资料显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994-2001 年累计收入 49823 万元。其中, 2001 年收入人民币达 25970 万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在 1998-2000 年累计收入为 6.5 亿元。虽然成绩显著,但这些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问题还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2 在于即使募集到资金,国内只有一部分高校设立了基金会对捐赠资金进行管理,多 数大学首先是无处筹集资金,筹集到资金之后又不能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这也不利 于我国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关于高等教育捐赠问题已引起了不少专家的重视,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主张和建议。但与我国拓宽高校资金来源的迫 切要求相比,理论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纵观这一时期的研究,在高校的募捐实践 中,尚未能对决策者提供足够的科学的决策咨询依据,多数研究人员热衷于对实践 中的问题和困境的研究,对预见未来高校募捐发展趋势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是 对西方国家尤其使美国的引介性分析,而对中国本土化进行研究的则比较少。理论 缺乏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制约了我国教育捐赠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因而对我国高等 教育捐赠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我国教育捐赠开展的时间并不太长,作为 一个新生事物,对此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基于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兴趣并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是一个很现实又非常 迫切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人把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研究作为论文的选 题。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通过对高等教育捐赠模式的研究,使人们对高等教育捐 赠这一新的融资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解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捐赠实施的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进而从实践上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为完善我国教育捐赠机制提 供建设性意见。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捐赠 模式相关理论的研究。2.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问 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关于国外教育捐赠的研究。主要介绍美国的高等教育捐赠, 以便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4.关于推进我国教育捐赠的有效对策的研究。 三、文献述评 随着高等教育捐赠的发展,学术界对高校的教育捐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从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分为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研究和介 绍国外高等教育捐赠的研究两个方面。笔者先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于借鉴 已有的成果与经验,为本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我国大学教育捐赠的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高等教育 捐赠的必要性研究;二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缺失及其成因分析;三是对我国 高等教育捐赠的策略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3 1、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必要性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资金的缺乏已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拓宽资 金来源渠道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捐赠认识不足的问题,许 多学者都对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做了论述。如孟东军在中美大 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中认为近几年虽然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在继续增加, 但在高教成本分担中的比例和作用逐渐减弱,多元化、多渠道分担高教成本已成为 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虽然教育捐赠在我国高教成本分担中比例很小,但已成为重 要的补充渠道 1。 曲恒昌在市场经济与我国高教经费筹集的原则与途径一文中用市场经济基 本原理利益获得原则与能力支付原则,分析了我国高校经费筹集的原则与途径, 提出在国人逐步富裕的今天,尊师重教之风在不少地方已经初步形成,因而包括海 外侨胞在内的捐资助教的事例已屡见不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渠道的 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因此积极争取各项捐赠意义重大。 彭清平在对高校募捐筹资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指出高校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拨 款不足,学校自身筹资能力有限,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高 校的发展,因此多渠道筹措资金是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措施,而面向社会募捐是分 担高校教育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且越来越重要。 罗公利在社会捐赠与高校成本分担中认为社会捐赠不仅有利于缓解高校财 政危机,而且有利于达到特定的社会目的,即解决收益人高校开展培养人和科学 研究等活动的经费不足、实现捐赠者财产的效用最大化。 2、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缺失及其成因分析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无论 是发展规模上还是捐款数量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此许多学者做了分析, 如罗公利、杨选良、李怀祖在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 析一文中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社会捐赠状况的对比,主要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社 会捐赠不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尚未形成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还没有完善的激 励性制度体系,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制约性因素。 王桂荣、林舜旺在高等学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及其对策中认为我国高校来 自社会及校友捐助不多存在着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没有形成对院校进行慈善行为 的传统文化;其次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形成足够对院校捐赠的经济能 力;最后是我国税收制度并没有形成对院校捐赠方面的优惠措施 2。 孙霄兵等则分别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上对社会捐赠不足进行了成因分析,具 1 孟东军,陈礼珍,张美凤.中美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 2 王桂荣.高等学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及其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6,(1):8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4 体阐述了我国高校社会捐赠规模过小的原因。 3、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策略研究 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策略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介绍发达国家情况及经 验和启示上,只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部分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 募款策略进行了研究。李珍刚和王三秀对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 一套筹款措施和操作方案,认为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在不对 自己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给捐赠人以利益补偿。 左成慈在高等院校的募捐战略中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践,对高 校捐赠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募捐战略:即一所大学应该设定募捐的重点以便 有目标的开发潜在的捐赠人,还应向捐赠者解释学校的需求,提供解释学校重大需 求的印刷品并预先准备一些适合个别的捐赠者兴趣和需要的、反映学校需求重点的 标准方案,鼓励募捐者的兴趣与参与,通过引起兴趣的专门培训让志愿者和募捐者 了解为什么和如何给出捐赠及如何要求捐赠。学校在募集资金时也应做到大小项目 结合,开创多层次捐赠、确认计划,除了大力募集大额的捐赠还应重视校友的小额 捐赠。另外要取得捐赠从校长到普通职员都要树立放下架子的观念,与捐赠者细心 的合作,向捐赠者提供法律的、财务的建议,确保友谊长期保持下去。 汪开寿、唐祥来的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中对发展我国高等 教育慈善捐赠事业提出了政策建议,他认为首先政府应制定有益于捐赠的税收收益, 认可高校捐赠发展的不平衡性,并给予非营利性慈善机构以可持续的财政支持;其 次应加强高校捐赠筹资的组织、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捐赠基金运行机制;再次应 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成本收益核算制度,我国公立高校在进行预算时,应适当增 设捐赠筹资支出项目,制订捐赠战略发展规划,将捐赠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捐赠再 投资;最后要大力开拓捐赠市场,加强与校友和朋友的联系,追踪并关心校友事业 的发展,涉及并运作捐赠“特定集团”机制以促进捐赠事业繁荣发展,发扬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营造教育捐赠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树 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向社会展现其发展战略 3。 4、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管理的研究 大学募集资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募集到的资金如何进行使用和管理是更重要 的方面。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涉及了一些。如梦东军等通过比较目前我国 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管理方式之后,归纳了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把其分为市场运 作型、行政管理型、委员会型、海外拓展型和行业依靠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改进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若干建议。王福友对大学捐赠基金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 要使捐赠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学应成立捐赠基金会统一管理捐赠基金, 3 汪开寿,唐祥来.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6(6):6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5 并聘请金融专家负责其运作,实现保值、增值 4。 总结国内的研究主要限于介绍国外,通过对国外教育捐赠尤其是美国的介绍和 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外教育捐赠数额和国内教育捐赠数额的巨大差距,从而 提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捐赠事业。然而这种比较分析也仅仅处于低层次的比较, 并没有通过实地调查或实证分析找出我国教育捐赠与国外教育捐赠巨大差距的内在 因素,没有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对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本土化研究就更少了。这就 使对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操作 性不强。因此对于高校制定出相应募捐策略缓解资金不足问题的帮助不大。我国目 前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即借鉴西方国家教育捐赠的先进经验,又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 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特点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理论体系。 (二)国外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研究 对国外教育捐赠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国外教育捐赠实施的状况,以吸取教训, 借鉴经验,对解决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足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目前对介绍国外教 育捐赠的研究很丰厚,一般都是将国外教育捐赠与我国加以比较,介绍经验、得出 启示。 1、对捐赠者行为的研究 国外学者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格雷尼格的情景因素理论以及弗史本和 阿曾的人际关系因素理论对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许多有关消费者行为的 模型 5。如ebm模型、三因素及多表征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合理行为理论( tra)。 在此基础上,伊拉特克形成了修正的合理行为理论模型。他是将校友捐赠过去的 表现、对特定组织的捐赠意向、与组织关系的密切程度和下一次捐赠等因素考虑在 内了。 此外, 欧格斯贝、吉曼、斯尔伯格、和毛瑟等人对在校时的成就、与母校的身 份关系、联系的密切程度、被研究者的个性统计、宗教环境、体育运动、捐赠史、 获得的学位数量和进入该校的亲属、社会特性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对捐赠的经济学研究 (1)对理性慈善行为的研究 鲍丁(boulding) 指出,在某些方面,慈善行为可以用一般效用理论来解释。也就 是说,捐赠者通过向受预算限制的组织捐赠使其效用最大化 6。 (2)关于捐赠的几种理论模型 把捐赠看成一种单向转让;把捐赠看成一种双向交换;从成本角度考察 4 王福友.大学的捐赠基金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5,(3):35 5 孟东军.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管理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24 6 罗公利.高校社会捐赠研究文献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05,(5):31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6 捐赠;把捐赠看成学位专业及相关因素的函数 另外,奎德和享德森等人提出了效用最大化模型;安德内提出了效用最大化模 型的三个变异模型:纯粹无私模型、纯粹自私模型、非纯粹无私模型;贝克提出效 用相互依赖模型等等。 3、对组成模型基本要素的研究 在建立和研究慈善捐赠经济学模型的同时,许多学者对年龄、价格、受赠者收入 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目前 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发达国家教育捐赠介绍性研究的 基础之上的,缺少对教育捐赠的本土化研究。笔者通过对期刊网的搜索发现绝大多 数是介绍西方一流大学的募捐情况,而对我国募捐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分析却很少, 研究先进国家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由于文化和国情的差异,使针对中国文化传统的 特点,创造性地对中国大学募捐实践进行深层次和前瞻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实践意义 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教育捐赠与政府拨款、学费收入一样,已经成为公认的 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的一种。在我国,1999 年以来,我国进行了高校扩招、合 并等一系列改革,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尽管政府对高等教育拨款的绝对额在增长, 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仍旧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不能形成充分供给,政府对高等教育 拨款及学费收入有限,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资金不足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影 响因素。资金是办学的血液,教育捐赠是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政府教 育投入的必要补充,可以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募集资金 可以转变办学理念,更加重视和校友、社会的联系,捐赠资金进入高校捐赠人必然 要求对其捐赠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这也是对大学管理的一种监督,是对大学的 促进。因此,发展高等教育社会捐赠事业,对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高等教育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性质,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检索法 和访谈法。 (1)文献检索法:文献分析法是研究者熟悉所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实以使研究 更为有效的必要保证。掌握充分的相关资料,了解教育捐赠的发展历程,熟悉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7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理论与现状,是进行此研究的前提。本人在掌握常用信息 检索系统的热点与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书籍、报刊、期刊杂志及计算机网络 等途径进行检索。其中计算机检索以下文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7) ,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7)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2000-2007)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7)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中共检索到与“教育捐赠”相关的文章 38 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 4 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0 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 篇。 除此之外,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引擎 和 以中文 关键字“教育捐赠”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了有关高等学校教育捐赠的许多国内学者 的论述和数据资料。在对通过上述方法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后,为了充分利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与科研成果,对一些经典文献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追根溯源,利用这些 信息提供的线索,通过倒查的方法,收集到很多很有价值的资料。 (2)访谈调查法 访谈方式:本研究主要采取半开放式访谈,也就是在访谈前事先设计好相关内 容和提纲,研究者虽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控制,但要调动访谈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 访谈时对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可以根据情况随时随地地进行调整。 访谈目的:本研究采取访谈调查的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现状、存在问 题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受访者对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 从而获得有利于提出促进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对策的现实资料。 访谈对象:本研究访谈对象确定为高校的管理者、行政人员、企业家及企业管 理人员,主要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限制,部分受访人员采用的 是电话访谈方式。 访谈问题: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即掌握被访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 捐赠的了解情况、了解被访者认为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现状、存在那些问题、在经 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捐赠、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社会捐赠事业的发展,等等 问题。 2.分析资料的方法 所谓分析资料的方法就是指,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 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资料的整理、分类是对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 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大量的原始资料简化、系统化、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 一步分析。在分析资料时,要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具体分析的方 式,然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入手进行综合、抽象和理论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现象 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总体来说,分析资料的 方法将主要分三步进行: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8 首先,收集阅读文献,然后将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存档、归类和比较分 析。通常我们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很多,内容也非常庞杂,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 资料进行目的性的抽样,提取那些与本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将其整理。为使 用时能准确快速地从大脑中提取。 其次,对文献、资料、信息中的概念和命题进行对照、比较后进行综合,对已 有资料进行加工。 从已有的资料中抽象出现成的与研究有关的概念, 如: “捐赠” 、 “教 育捐赠”概念,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最后,深入分析资料,整理思路,构建理论框架。对访谈调查中的资料进行分 析、检验,得出结论,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遵循这样一个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文献检索法搜集我国高等教育社 会捐赠的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其次,在整理、对比、分析现有研究进展之后,找出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的理论基础;再此基础上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现状及不足的原因;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经验 及启示;最后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捐赠的可行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9 第二章 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捐赠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 “捐”的本意是“放弃、舍弃” ;赠是“赠送” , 指“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 。 “捐” 、 “赠”结合起来,指放弃自己的财 产而将其无代价地赠送给他人。捐赠是一种出于自愿的行为,捐赠的对象一般与本 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与捐赠相关的概念还包括捐献、捐助、赠与等,其中,捐 献是指“以财物捐助;也泛指舍弃,献出” ,涉及到财物时,捐献的对象往往是国家、 集体;捐助是指“以财物相助” ,与捐献基本同义,但更多用于私人之间财产转移的 情形;赠与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涉及“赠”背后的道德含义,同时,赠与的外延也 更为广泛,任何无条件的财产转移都可以称为赠与。本文认定的捐赠是属于公益捐 赠的范畴,也即社会捐赠。所谓公益捐赠,是指捐赠人为了支持公益事业,自愿无 偿将其财产赠与受益人或公益性组织管理使用的行为 7。 (二)教育捐赠 教育捐赠属于社会捐赠,是指捐赠人为了支持教育事业,自愿无偿将其所拥有 的财产赠与高校或教育的公益组织管理使用的行为。 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是一种集道德、法律和经济于一体的行为, 并具有无偿性、非交易性、非行政性、自主决策性、社会受益性、社会目的性等特 点 8。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既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手段,又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有 效形式;既是社会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9。 二、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 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 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 10。而且公共 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 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 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 11。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 包括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俱乐部产品”、消费上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排 他的公共资源类产品、以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但具有较大正外部效应的 7 何卿源.关于社会募捐的法律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3):35 8 罗公利.试论高校社会捐赠.东岳论丛,2006(6):18 9 罗公利.关于发展高校社会捐赠事业的思考.光明日报,2006630 10彭艳.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共性及其提供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4 11 陈鸿鸣.经继续视角下我国高校收费.当代经济,2007(5):21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10 公共产品。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属于准公共产品或服务。这三种形态产 品的资源配置方式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私人产品的供给问题; 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方式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或由政府提供,或 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 教育应界定为具有较大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服务,整个社会都能从较高的教育 水平中受益。但是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增加一个单位 对教育服务的消费,势必会影响其他人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教育服务消费又 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我国高等教育通过招生指标分配、考试、筛选、收费,可将 部分同龄人排除在高等教育服务之外。而且个人若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本人和家庭 可直接从中受益,其效用是排他的。因此,从整体来看,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服 务的范畴,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政府财政补贴、家 庭收费、多渠道筹资的混合成本提供方式,因此,慈善捐赠作为高等教育资金的一 个来源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 目前经费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高等教 育一直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进一步扩大国家 财政拨款的规模外,寻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成为必然选择。根据约翰斯通所指出的,成本分担目前已是个全球性的现 象。高等教育的成本主要由四个方面来分担:政府或纳税人、家长或其替代者、学 生以及个人和机构捐赠者。其中个人或机构捐赠者不仅对高等教育提供资助以减少 他们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对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一些捐赠者设立了永久性 的捐赠基金,只动用基金的增值部分作为奖学金或用于高等教育机构其他的日常开 支。其他一些捐赠者还定期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资助。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可以有 效缓解高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社会责任理论 有关社会责任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如“只图盈利” 、 “超越盈利” 、 “自愿性活动” 等。所谓社会责任,简单理解即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 其他人的伦理、道德、物质或精神都有关怀的义务。因为人生活在一个相辅相成的 不可分割的社会里,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群体组成的整体,群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 因此没有人可以在没有群体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于是我们的活动就要有对 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社会责任加入了一种对道德的要求,它要求人 们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情,而不去做那些对社会有害的事情。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 的组织从事有助于改善社会的事情,是因为这些事是应做的、正确的或是合乎道德 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即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因为它有助于增进社会的福利。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11 三、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利弊分析 (一)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根据国家教委财务司的 统计口径,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来源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 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 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经费、学费杂费及其他 教育费用 12。其中社会捐资经费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视。自 1998 年以来,中国高校的学生人数已经增长了近三倍,这给中国高校带来了巨大的 挑战,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居世界首位,目前高等院校数量超过 2200 所,在校生 超过 2300 万人,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中 国高等教育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扩大投入和个人负担更大的比例,而应不断探索增加 教育经费的其他渠道,其中教育捐赠就是其中一种。 1.教育捐赠能缓解高校的财务压力 教育捐赠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成本分担理论,国家应支付高 等教育的主要成本,学生及其家庭支付部分高等教育成本,而社会其他个人和企事 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也有义务承担一定的高等教育成本。所以,社会捐赠是缓解 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大学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在美国大学经费 来源中,社会捐赠数额长期保持在 10%的水平 13。在英国大学的经费来源中,社会捐 赠比例亦超过 10%,日本公立高校的社会捐赠占学校总收入的 15%,私立学校则高达 50%以上 14。 2.获得教育捐赠的数额能反映高校的声誉 捐赠者大多愿意向名校捐赠,因为这能给他带来良好的声誉。如果一所大学的 教学质量比较好、基础条件比较好、拥有良好的声誉的话,它通常能获得更多的社 会捐赠。同时由于大量的社会捐赠的资金都流向这些学校,直接影响到该所大学的 对学生的资助水平、对教师科研的帮助水平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促使大学的办学质 量进一步提高,获得更好的声誉,两者成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对学术自由的影响 1988 年联合国利马宣言指出, “学术自由”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无论个人或集 体,通过探查、研究、探讨、记录、生产、创造、教学、讲演以及写作而追求、发 展、传授知识的自由 15。可见,保障学术自由也是基本的法治观念。大学从中世纪 12 初立新.辽宁省 1996 年教育经费分析报告.辽宁教育研究,1997(3):14 13 p.green,rmccleland.taxes and charitable givingj.national tax journal,1999,(3):4332453. 14 msmcpherson,moschapiro. financ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esigning national policiesj.national tax journal,1 997,(3):50. 15 龙宫.宋惠昌不是”学术民主”而是”学术自由”华侨大学学报,2005(3):7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12 在欧洲诞生之日起就承袭了古希腊文明中崇尚学术和自由思想的传统,成为知识和 学问的创造地,成为学人和学术互相塑造的共同体。长期的科学实践证明,在世界 各国的社会科学发展中,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保障学术自由是一个不可或缺 的根本原则。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高等教育想要进行高水平的 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证学术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捐赠对学术自 由可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高校科研规模的日益扩大,要求有更大规模的资金的 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科学研究的持续进行,那么高校的科研工作就有 可能中断,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因此,作为高校资金重要来源的教育捐赠,对保障 和推动学术自由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另一方面,教育捐赠也可能对学术自由 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捐赠者对学校投入了资金,他们可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学校 施加更多影响,而学校有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屈从于这种压力,比如,由 于高新技术自身的独特性质,捐赠者可能会要求独享科研的成果而禁止公开,而学 校的学术自由要求的正是公开的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的自由流动。这可能就会 产生冲突,而学校迫于资金的压力可能就会保护捐赠者的利益而干扰了学术的自由。 捐赠对学术自由的干扰除了表现在科研开发上,还可能表现在招生、经费的分配、 教师的选择和提升等方面,一般来说,是否干扰取决于捐赠者与高校是否存在目标 冲突,干扰程度取决于捐赠者捐赠的数额,数额越大,干扰也就越大。 四、促成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育捐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捐赠者个人或家庭收入、捐赠者的年龄、捐 赠的价格、提高捐赠者综合能力的各种教育培训、学位对捐赠者经历的重要程度、 捐赠者的毕业时间、捐赠的回报等,如此多的因素归根结底可归为两个方面,捐赠 的主体即捐赠者和受赠者即大学。 (一)捐赠者 影响捐赠者捐赠的因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捐赠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捐赠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捐赠金额成正相 关,即收入越多捐赠者可能捐赠的数额也就越大。 捐赠者的年龄。捐赠者的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社会责任感越强,因此捐赠 数额可能越大。另外,年龄也与收入水平相关,一般中年时期收入最高,因此捐赠 数额可能更大,而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由于刚加入工作或退休,收入可能偏少。 捐赠者的教育程度及与学校的密切程度。捐赠者的教育程度越高,他的道德发 展水平越高,对社会的认识越成熟,社会责任感越强,越愿意贡献社会,进行社会 捐赠活动。国外的教育捐赠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校友的捐赠,因此,校友与学校感 情的密切程度也是影响捐赠数额的影响因素。 捐赠者的个人特点。包括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成就需要,一个人社会地位越高,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13 带给他回报社会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就越可能进行捐赠。另外,高成就需要的人, 关注的不仅仅是金钱等物质奖赏,更关注的是社会的认可和成就感的满足,因此, 越是高成就需要的人捐赠的动机可能越强。 (二)受赠者 影响捐赠的大学因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大学的声誉和综合实力。通常情况下, 企业等捐赠主体更愿意把资金捐赠于有良好声誉的大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捐赠 的声誉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一般都有较完善的资金管理机构, 可以保证捐赠资金的良好使用,也会产生较高的资金回报率。因此,捐赠者大都偏 爱综合实力较强且声誉良好的大学。另外,大学募捐的积极性及对募捐资金管理的 完善程度也影响获得捐赠的资金数额。 此外,政府因素也会对捐赠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 上,对于捐赠政府是否有减免税的规定以及减免的数额和对捐赠者和受赠者行为的 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会影响到捐赠者捐赠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三方面因素以外,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的影响,慈善公益事业的 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等也会从宏观上影响高校社会捐赠。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14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历史演进过程 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16。譬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17。 孔子 与孟子也力倡仁爱互助思想。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其仁的含义丰富,但基 本出发点是“爱人”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并把它作为人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测试题(附解析)英语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每日一练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白酒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山西汾酒为例
- 纳米材料ppt课件精品课件
- 广东工业大学年《电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默写表
- 食堂合作协议范本食堂档口合作协议.doc
- 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幂的运算》习题精选及答案
- 循环流化床锅炉流体动力特性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 PPT汇报评分表(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