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辩传 连词计量研究中文提要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中文提要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主要用当时的白话写成,它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汉语自南宋至明初这段时期的语言面 貌,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文献。 本文以水游传中的连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后分句的语义关系把水浒传 中的连词分为并列、递进、选择、时间、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等九大类, 而后对各个连词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具体详尽的计量描写和分析。 本文将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 观研究相结合,并采用列表统计的方法加以量化说明,比较全面地勾画了水浒传 连词系统的全貌及每个连词在用法和分布上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水浒传连词分类用法分布计量研究 作者:征文平 指导老师:曹炜 m e t r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s h u i h u z h u a n a b s t r a c t m e t r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 s h u 证阮劢u a n a b s t r a c t s h u i h u z h u a ni so u rc o u n t r y sf i r s tl e n g t h ys e r i a ln o v e lw h i c ht o o kt h ep e a s a n t u p r i s i n ga st h et h e m e i tw a sw r i t t e nr o u n da b o u tt h ee n do fy u a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m i n gd y n a s t y i tm a i n l yu s e dt h ec o l l o q u i a ll a n g u a g ea n db a s i c a l l y r e f l e c t e dc h i n e s ea p p e a r a n c ef r o m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t o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 , s o i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f o rt h es t u d y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 i nt h i st h e s i s ,w ec h o o s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s h u i h u z h u a na s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 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o f a r o u n dc l a u s e , w ed i v i d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t h en o v e l i n t o9m a j o rt y p e s :c o o r d i n a t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p r o g r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h o i c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i m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r a n s i t i o n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o n d i t i o n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s u p p o s i t i o n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a u s e sa n de f f e c t s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g o a lc o n j u n c t i o n s a f t e r t l l a lw ec a l c u l a t e , d e s c r i b ea n da n a l y z et h eu s a g eo fe a c hc o n j u n c t i o nr o u n d l y , c o n c r e t e l ya n dd e m i l e d l y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w i t h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s y n c h r o n i cs t u d y w i t hd i a c h r o n i cs t u d y ,m i c r o c o s m i c s t u d y w i t h m a c r o s c o p i c a ls t u d y , a n da l s oi l l u m i n a t ew i t h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b yt h el i s t i t s k e t c h e st h es y s t e mo fa d v e r b so fd e g r e ei ns h u i h u z h u a n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e v e r y c o n j u n c t i o n o nu s a g e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h u i h u z h u a n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u s a g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m a t r i c a lr e s e 酆c h w r i t t e nb yz h e n gw e n p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c a ow e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j 在塞聋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期:递2 垒羔望! :!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盘1 2 童垣! ! 窿 r 期:。卫! 耋兰竺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刖舌 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分旬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 也不充当句子成分,是比副词、介词意义更虚的一个词类。在汉语中,大多数连词是 由副词和介词发展演变而来的。上古时代,连词比较少,而且很多连词身兼数职;中 古特别是近代以降,连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 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这种分化的结果是: 各个连词各司其职,有了自己独特的用法和分布空间。当然在这个分化过程中,必然 会出现许多同义连词,这些同义连词经历了竞争删汰,就成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代 汉语的连词系统。而近代汉语便处在这个分化过程中,它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 语,既有古代汉语的延续,又有自己的发展,还有在现代汉语中的存留。因此近代汉 语连词的研究对我们弄清整个汉语连词系统的发展演变轨迹、建立汉语连词史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 江起义的故事,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从语体特色上看,水浒传主要用当时的白 话写成,口语色彩很浓,但其中也夹杂着文言;从语言形式上看,它以散文为主,但 也有韵文;从地域特色上看,它以通语为主,但也夹杂着方言。水浒传的语言现 象虽然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看它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汉语自南宋至明初这段时期的语 言面貌,加之篇幅很长,语料丰富,因此水浒传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具 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水浒传版本有多种,大致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我们选择的人民文学 出版社百回本属于繁本,它是“以容与堂为底本,参照天都外臣序本、杨定见序本等 整理出版”的,初版于1 9 7 5 年,1 9 8 1 年修订重印。选择百回本是因为它是“水浒故 事成型最早的本子”3 ,相对于其他版本语言更为纯正,更能反映当时的语言风貌。 在统计之前,我们先选择了电子版水浒传,然后参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百回本作 了三次对校。最终以对校之后的电子本作为材料进行计量分析。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香坂顺一先生在水浒词汇研究( 虚词部分) 一书中曾对水 浒传中的连词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这是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一个日本学者眼中的水 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 ,湖北大学学报) ,1 9 9 7 ,4 期第4 9 - 5 5 页 2 朱一幺水浒传甜言,人民史学出版杜,1 9 9 4 ,第5 页 3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水辩传,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第2 页 i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前言 浒传连词系统,其时,国内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才刚刚起步。2 0 年后,我们重新 来审视水浒传的连词系统,并且采用香坂顺一未及使用的计量统计的方法来考察 水浒传中的连词的使用频率、各种语法意义和用法的百分比率等等,将会看到不 少此前所未曾看到过的新的景观。 本文拟水浒传中的连词逐个进行计量的考察,试图描述其具体用法和分布情 况,以便为近代汉语连词系统的建构提供参照。我们根据前后分句的语义关系把水 浒传连词分为九大类,即并列、递进、选择、时间、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 的。下面我们将就这九类连词分别展开讨论。 2 水蒋传) 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第一章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是一种并列关系,根据其所连接的成分的差异,我们 把并列连词大致分为两大类:用于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和用于连接句子的并列连词。 水浒传中的并列连词共有2 4 个,其中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有6 个,连接句 子的并列连词有1 8 个。下试详述之。 一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 近代汉语中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一种语法现象,并不是 近代汉语语法研讨中的热点问题,只是在近年来学界讨论所谓的“和”类虚词问题时 才被扯了进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所公认的近代汉语并列连词主要有“并、和、 与、跟、共、同、及、将、连”等9 个,而在水浒传中却只出现了“并、和、与、 共、同、及”等6 个,下面拟对这6 个并列连词的用法分布作计量考察。 ( 一) 并 无论是作为并列连词的。并0 还是作为“和”类虚词重要成员的“并”,长期以 来是被学界所忽视的,直到2 0 0 3 年才由曹炜先生首先撰文予以澄清。先生立论所依 据的明代文献是明万历年间问世的金瓶梅词话,属明代中后期的文献,其时并列 连词“并”的使用确乎达到了颠峰。而实际上,早在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中并列连 词“并”就已频繁使用,用例多达3 0 3 例,使用频率与“和”相当,远远超过了其它 并列连词,而且其用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详述如下。 1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水浒传中这种用法的“并”的用例多达2 4 1 例。 就其所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的语法属性而言,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a 连接两个体词性词语。这种用法的“并”的用例多达2 3 5 例,是水浒传 中并列连词“并”最为常见的一种用法。如: ( 1 ) 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帧,却待再要上山去。( 1 ) ( 2 ) 次日早膳已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 1 ) ( 3 ) 三个头领大喜,受了锦袄子并肥羊酒礼,把十两银子赏了庄客。( 2 ) b 连接两个谓词性词语。这种用法的“并”在水浒传中比较罕见,仅有3 例,如: 蕾炜近代汉语并列连词。并”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 ,语文研究2 0 0 3 年4 期,第3 7 - 3 9 页。 3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 4 ) 杨志把做制使失陷花石纲,并如今又失陷了梁中书的生辰纲一事,从头各 细告诉了。( 1 7 ) ( 5 ) 宋江把这救晁盖一节,杀阎婆惜一节,却投柴进,向孔太公许多时,并今 次要往清风寨寻小李广花荣这几件事,一一备细说了。( 3 2 ) c 连接主谓结构和体词性词语并列连词连接的两个成分一般要求语法属性相 同,或者都是体词性词语,或者都是谓词性词语,或者都是主谓结构。而 水浒传 中的“并”则可以连接主谓结构和体词性词语这两种语法属性并不相同的成分。当然, “并”的这种用法在水浒传中同样也是比较罕见的,仅有2 例: ( 6 ) 宋江把李应不肯相见并杜兴说的话对众头领说了( 4 8 ) ( 7 ) 俺们也久闻你梁山泊宋公明招集天下好汉,并兄长大名,亦闻有个浪里白 跳张顺,不想今日得遇哥哥。( 9 3 ) 例( 6 ) 、例( 7 ) 中的“李应不肯相见”、“你梁山泊宋公明招集天下好汉”是 主谓结构,而“杜兴说的话”、“兄长大名”则是体词性成分。 d 连接两个分句。这种用法的“并”在水浒传中仅见1 例: ( 8 ) 宋江又问道:“湖州守御取德清,并调去独松关厮杀,两处分的人将,你 且说与我姓名,共是几人去,并几人跟呼延灼来? ”( 9 4 ) 2 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 水浒传中这种用法的“并”的用例共 有6 2 例。根据“并”在所构成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a “并”位于几项并列成分的最后一项之前( 即“a b 并c ”类) ,这种用法的 “并”在水浒传中共有3 9 例。如: ( i ) 当下收拾了火刀、火石并引火煤筒,脊梁上用包袱背着火炮,来辞卢先锋 便行。( 9 8 ) ( 2 ) 此时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并省院大小官僚,都是好利之徒。( 8 9 ) ( 3 ) 且说吕枢密在城中心慌,便与金节、许定并四个统制官商议退宋江之策。 ( 9 2 ) b “并”位于几项并列成分的第一项之后( 即“a 并b c ”类) ,这种用法的“并” 在水浒传中共有1 7 例。如: ( 4 ) 宋江传令,先请上定安国舅并欧阳侍郎、金福侍郎、叶清侍郎,并皆分坐, 以礼相待。( 8 5 ) ( 5 ) 张顺把前事一一说了,柴进大喜,去船舱里取出一包袱文书,并三百面红 4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绢号旗,杂色号衣一千领,做两担打叠了。( 9 1 ) c “并”位于几个并列项的中间( 即“a b 并c d ”类) ,这种用法的“并”在水 浒传中共有6 例。如: ( 6 ) 只留下吕方、郭盛、裴宣、蒋敬、蔡福、蔡庆、杜兴、郁保四,并水军头领李 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等一十三人,其馀都跟吴用到此策应。( 9 7 ) ( 7 ) 次日,将出新做的一套行者衣服,皂布直裰,并带来的席牒、书信、戒箍、 数珠、戒刀、金银之类,交还武松。( 3 2 ) “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是和“并”的特殊连接作用分不 开的。在近代汉语的几个并列连词中,“并”在连接时还具有分类的作用,所连接的 并列成分“往往有类别上的差异”,“所连接的前后各项往往有主次之分”5 。如例 ( 2 ) 中“蔡京、童贯、高侏、杨戳”为主要人物,而“省院大小官僚”则是次要人 物。 “并”在现代汉语中仍作为连词,但其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递进关系,所连接的后项比前项在意义深上进了一层,同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并 且”的意义、用法基本相同。而在7 k 浒传时代,“并”仅是连接几个并列的成分。 并列连词“并”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一: “并”连接两项( a 并b )连接三项以上 a b 为体词a b 为谓词a 谓词性分句体词性谓 性成分性成分b 体词性a b 并a 并a b 并词 cb cc d 性 用例 2 3 53213 91 76o 百分比 7 7 5 60 9 90 6 6o 3 31 2 8 75 6 11 9 8o 现代汉消失 语中 ( 二) 和 “和”在水浒传中作为连词用例,多达3 1 7 例,也是并列连词中数量最多的,但 是其连接的成分比较单一,连接的都是名词性成分,且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居多,达 3 0 5 例,如: 5 曹纬近代汉语并列连词。并”的产生、发展及( 消亡,语文研究) 2 0 0 3 年4 期,第3 7 3 9 页 5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 1 )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龙笔架和两个镇纸玉狮子,着一个小金盒子盛了, 用黄罗包袱包了,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2 ) ( 2 ) 庄里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 起,把庄后草屋点着。( 3 ) ( 3 ) 阮小二选两只棹船,把娘和老小,家中财赋,都装下船里;吴用、刘唐各 押着一只,叫七八个伴当摇了船,先投李家道口去等。( 1 9 ) ( 4 ) 相公也有觑兄长之心,只是被张三和这婆子在厅上发言发语,道本县不做 主时,定要在州里告状,因此上又差我两个来搜你庄上。( 2 2 ) 连接三项以上的比较少,共1 2 例,如: ( 5 ) 看那军人担仗起程,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行共是十五人, 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 1 6 ) ( 6 ) 我和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五骑马寻条路走,然后收拾的军兵一 千馀人。( 8 4 ) 例( 1 ) 到例( 4 )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而例( 5 ) 、( 6 ) 连接三个并列成分。 “和”的上述连词用法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中,但两者在用法上还是有所区别 的:连接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并列成分时,水浒传中“和”位于第一项之后,而在 现代汉语中,“和”常常放在最后的两个列举项之间,表示列举完毕,只有当多项列 举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时,“和”位于两类之间;另外在现代汉语中,“和”既可以 连接体词性成份,也可以连接谓词性成分,而在 水浒传时代,“和”仅可以连接 体词性成分。水浒传中“和”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 - : “和” 两个并列成分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成分 体词性谓词性体词性谓词性 用例 3 0 5o1 2o 百分比 9 6 2 lo3 7 90 现代汉语中 存在存在存在存在 ( - - - - ) 与 在水浒传中,“与”作为并列连词比较常见。其数量在并列连词中,位列第 三,共有1 3 8 例。“与”同“和”一样,连接的成分没有“并”连接的成分复杂多 样。连接两个并列成分的有1 3 0 例,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成分的仅8 例,其中有 6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1 例连接的是谓词性成分。如: ( 1 ) 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 2 ) ( 2 ) 早饭罢,吃了茶,施恩与武松去营前闲走了一遭,回来到客房里,说些枪 法,较量些拳棒。( 2 9 ) ( 3 ) 晁盖留住吴学究与公孙胜、刘唐在庄上,每日议事。( 1 6 ) ( 4 )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9 9 ) 例( 1 ) 、( 2 )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而例( 3 ) 连接三个并列成分,例( 4 ) 中的“来 早”、“来迟”是谓词性成分,且这1 例出现在诗词之中,属于非自然语言。 “与”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连词,可以连接名词,也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 甚至可以连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而在水浒传中,“与”连接的成分基本都 是体词性的,谓词性成分仅1 例。水浒传中“和”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三: “与”两个并列成分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成分 体词性谓词性 体词性谓词性 用例1 2 9 1 80 百分比 9 3 4 80 7 25 8 0 o 现代汉语中存在存在存在 存在 ( 四) 共、及、同 “共、及、同”是水浒传中使用频率较低的三个并列连词,用法也比较单一。 “共、及、同”三个连词连接的都是两个并列成分,未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 1 共 “共”基本都是出现在比较工整的句子中,一共有7 例。如: ( 1 ) 大家齐入粱山泊,邀取生辰宝共金( 1 5 ) ( 2 ) 柴进与李应相随趁,杨雄共石秀并肩行( 8 2 ) ( 3 ) 汤隆共杜兴作伴,得孙与龚旺同行。 ( 8 2 ) ( 4 ) 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太尉留个清名于万古。( 7 5 ) 其中除例( 4 ) 这1 例连接的是谓词性成分之外,其余的均为名词性成分。 2 及 与“共”有所不同的是, 水浒传中的“及”既可以连接体词性词语,也可 以连接谓词性词语,其中连接体词性词语的有1 0 例,连接谓词性词语的有4 例。如: 7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 1 ) 父亲可使人暗暗地送些金银去与朱仝处,央他上下使用,及资助阎婆些少, 免得他上司去告扰官府。( 2 2 ) ( 2 ) 原来这没头贴子,却是神行太保戴宗打听得卢员外、石秀都被擒捉,因此 虚写告示,向没人处撇下,及桥梁道路上贴放,只要保全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 6 3 ) ( 3 ) 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2 3 ) ( 4 ) 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 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 4 3 ) 其中例( 1 ) 、( 2 ) 中“及”所连接的均为谓词性成分,例( 3 ) 、( 4 ) 中“及” 所连接的均为名词性成分 3 同 在水浒传中,“同”作为并列连词共有1 0 例,而且连接的全都是体词性成 分,未见连接谓词性成分的用例。如: ( 1 ) 我同兄长去吃三杯解闷( 7 ) ( 2 ) 当时小喽【罗把船摇到金沙滩岸边,朱贲同林冲上了岸,小喽哆背了包裹, 拿了刀仗,两个好汉上山寨来。( 1 1 ) ( 3 ) 背绣僧同青面兽,宝珠夺得更周全。( 1 7 ) “跟”在1 7 k 浒传中多用作动词,如: ( 4 ) 智深跟那老人直到正堂上,分宾主坐下( 5 ) ( 5 ) 这件事下官已受了梁府虞候的状子,已经差缉捕的人跟捉贼人,未见踪迹。 ( 1 7 ) 这两例里的“跟”是“跟随、跟踪”之意,从形式上看容易被误解为并列连词。 在现代汉语中,“共”作为副词,没有作连词的用法;“及、跟、同”都可以作 连词用,但都连接体词性成份,没有连接谓词性成份的用例水浒传中“共、及、 同”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四: 词项 共 及 同 连接成份的词性体词性谓词性体词性谓词性体词性谓词性 用例 6l1 041 0o 百分比 8 5 7 11 4 2 97 1 4 32 8 5 71 0 0o 现代汉语中 消失消失存在消失 存在消失 8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 五) 初步结论 水浒传中“并、和、与、共、同、及”等6 个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的用法及 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五: 词项 并 和 与共同及总计 用例 3 0 33 1 71 3 871 01 4 7 8 9 百分比 3 8 4 04 0 1 81 7 4 9 0 8 91 2 7 1 7 71 0 0 并列成分数目两项 2 4 1 3 0 5 1 3 07 1 0 1 47 0 7 三项或以上 6 21 2 8 o o 08 2 并列成分词性体词性 2 9 73 1 71 3 761 01 07 7 7 谓词性 3011o49 体词+ 谓词 2o00002 分句 1oo0001 ( 六) 配合运用 水浒传中连接词语的并列连词常常可以在同一个结构中前后配合使用。最为 常见的是并列连词“并”与其他并列连词的配合使用,主要用来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成分,构成复杂的联合词组。 1 “并、和”的配合使用 与“并”配合使用的并列连词主要是“和”,共有7 例,兹列如下: ( 1 ) 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并庄客人等,都到少华山上寨内坐下,喘息方定 ( 3 ) ( 2 ) 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顶上时,却是王伦和杜迁、宋万,并许多小喽 哕走下山来,将船渡过了河,说道:( 1 2 ) ( 3 ) 且说晁盖、公孙胜和阮家三弟兄并十数个打鱼的,一发都驾了五七只小船, 离了石碣湖村泊,径投李家道口来( 1 9 ) ( 4 ) 且说武松请到四家邻舍,并王婆和嫂嫂,共是六人( 2 6 ) ( 5 ) 东平府尹陈文昭看了来文,随即行移,拘到何九叔、郓哥并四家邻舍和西 门庆妻小,一千人等都到厅前听断。( 2 7 ) ( 6 ) 你和太婆并庄客,都仔细认他。( 7 3 ) ( 7 ) 当下李俊和童威、童猛并两个水手,驾着一叶小船,径奔太湖,渐近吴江, 9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远远望见一派鱼船,约有四五十只。( 9 3 ) 从用例中可以看出“ 和b 并c ”的用例占5 例,而且连接的几个并列成分之间 有主次之分,其中c 在故事情节中一般都是次要的人物,且多数为集体成员,如庄客、 小喽哆、打鱼的等。 例( 4 ) 中,“四家邻舍,并王婆和嫂嫂”是不同的参与者,在事件中相对于武 松来说没有主次之分。在例( 5 ) 中,“何九叔、郓哥”在故事中作为证人是一类, “四家邻舍”是一类,“西门庆妻小”又是一类,这三类人员在故事中没有主次之分。 因此这两例中可以用a 并b 和c 的形式。 2 “并、与”的配合使用 “并”也可以和“与”配合使用,在水浒传中仅见1 例。“与、并”前后连 接了三个体词性的并列成分: ( 5 ) 戴宗看了,自吃一惊,却把吴学究初寄的书,与宋公明相会的话,并宋江 在浔阳楼醉后误题反诗一事,都将备细说了一遍。( 3 9 ) 3 两个“和”的配合使用 “和”在同一个结构中可以配合使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但在水 浒传中仅见1 例: ( 6 ) 小弟和张横和侯健、段景住带领水手,海边觅得船只,行至海盐等处,指 望便使入钱塘江来。( 9 6 ) 水浒传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并列连词“与”和“同”的连用 有的学者把“与同”当作一个词来讨论6 ,问题是,类似的虚词连用现象在近代汉语 虚词颇为常见,如介词“到”、“在”经常可以连用成“到在”,而到目前为止尚未 见有人将“到在”当作一个词来讨论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与同”作为并列连词 的连用来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 水浒传中的2 6 例“与同”,并非均为并列连词的连用,其 中的1 3 例实际上是伴随介词的连用。如: ( 7 ) 晁盖那里顾他说,与同公孙胜舍命只顾杀出来。( 1 8 ) ( 8 ) 当下史进点起本部人马,与同朱武、陈达、杨春都披挂了,来辞宋江下山。 ( 5 9 ) ( 9 ) 且说张顺与同安道全上得北岸,背了药囊,移身便走。 ( 6 5 ) 李思明( 水浒全传) 中的并列连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 9 8 8 ,3 期。第9 5 1 0 2 页 l o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 1 0 ) 原来却是黑旋风李遥与同焦挺、鲍旭,带领枯树山人马,都去凌州背后, 打破t l i - ,杀入城中,放起火来,劫掳仓库钱粮。( 6 7 ) 例( 7 ) 、( 8 ) 中“与”、“同”均为介词,例( 9 ) 、( 1 0 ) 中“与”、“同” 均为并列连词。 二连接句子的并列连词 水浒传中连接句子的并列连词共有1 8 个。这类连词用于连接句子,叙述和 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问的关系是并列的,或并举的。 我们根据分旬问的关系把连接句子的并列连词分为两类:并举类并列连词,即表示几 个动作行为或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列举类并列连词,即说话人一一列举自己的观点 ( 一) 并举类并列连词 水浒传中并举类并列连词共有“一面”、“一壁( 厢) ”、。一头”、“一边”等5 个。这些并举类并列连词可以只在一个分旬中单独使用,即独用;也可以前后分旬成 对使用,即合用。下面我们分别展开讨论 1 ,独用 a 一面 作为并举类并列连词的“一面”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常见,往往两两配合使用,表 示几个动作行为同时进行;有时也可独用,一般用在后一分句中。与现代汉语中的“一 面”用法有别的是,水浒传中的“一面”常常独用,用倒多达1 1 7 例,而且用法 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连接一个句子中同一个主体发出的动作、行为。这种用法的。一面” 在水浒传中共有8 8 例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一面”连接几个分旬,表 示动作、行为先后进行。这种用法的“一面”在水浒传) 中占主体,用例多达6 6 例,占独用的“一面”用例总量的5 6 4 1 。如: ( 1 ) 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放了,留在上 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 1 ) ( 2 ) 酒保去不多时,将来铺下一大盘牛肉,数般菜蔬,放个大碗,一面筛酒。 ( 1 1 ) ( 3 ) 到得大寨,晁盖、吴用并头领众人都相见了,一面安排筵席相待,且说修 蔡京回书一事,“因请二位上山入伙,共聚大义。” ( 3 9 ) ( 4 ) 三个笑了一回,把这鸡来手撕开吃了,一面盛饭来吃。( 4 6 )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 5 ) 李逵扯下书画来,就蜡烛上点着,东婢西熔,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 粉碎。( 7 2 ) 其中例( 1 ) 中独用的“一面”出现在第一个分旬中,其余各例“一面”均出现 在后面的分句中。 另一种情形是“一面”连接几个分句,表示两个动作行为同时进行。“一面”的 这种用法并不常见,用例较少,仅有1 2 例。如: ( 6 ) 林冲家里自来送饭,一面使钱。( 8 ) ( 7 ) 晁盖一面走,口里说道;“朱都头,你只管追我做甚么? 我须没歹处。”( 1 8 ) ( 8 ) 请宋江、花荣当中坐定,三个好汉对席相陪,一面且备酒食管待。3 4 b 连接几个句子之问同一主体发出的动作行为。“一面”均出现在后面的句子中 这种用法的“一面”在水浒传中有3 2 例。如: ( 9 ) 太公见天色看看黑了,叫庄客前后点起灯烛荧煌,就打麦场上放下了一条 桌子,上面摆着香花灯烛。一面叫庄客大盘盛着肉,大壶温着酒。( 5 ) ( 1 0 ) 蔡九知府看了,喜不自胜,教取一锭二十五两花锻,赏了戴宗一面分付 教合陷车,商量差人解发起身( 4 0 ) ( 1 1 ) 宋江道:“若去追赶,定遭毒手,且收军回寨。”一面差人去赏赐武松。 ( 9 5 ) 例( 9 ) 、例( 1 0 ) 、例( 1 1 ) 中的动作行为都是由同一主体发出的,分别为太 公、蔡九知府和宋江 c 连接句子之问不同的两个或几个主体闻的动作、行为。“一面”均出现在后面 的句子中。这种用法的“一面”在水浒传中仅有7 例,如: ( 1 2 ) 董超坐在对席。酒保一面铺下酒盏,菜蔬果品案酒,都搬来摆了一桌。( 8 ) ( 1 3 ) 知县随即差人押雷横下来,会集相官,拘唤里正邻佑人等,对尸检验已了, 都押回县来。雷横一面都招承了,并无难意。( 5 1 ) ( 1 4 ) 吴用等再拜称谢道:“山野狂夫,有劳恩相降临,感蒙天恩,皆出乎太尉 之赐也。众弟兄刻骨铭心,难以补报。”张叔夜一面设宴管待( 8 2 ) 在现代汉语中,“一面”仅用于连接一个句子中的几个并列成分或几个分句,而 且仅表动作行为同时发生,而不能用于句群中句子之间的连接,更不能表示动作行为 的先后顺序。 水浒传独用的“一面”的用法和分布详见下表。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表六: 类别连接一个句子中的几个并列成分连接句子之间的并列成分总计 动作有先后顺序动作同时发生 同一主体不同主体 用例 6 61 23 2 7 1 1 7 百分比 5 6 4 1 1 0 2 62 7 3 55 ,9 8l o o 现代汉语中 消失存在消失消失 b “一壁( 厢) ”、“一头”和“一边” 除了“一面”外,水浒传中还有几个独用的并举类并列连词,如“一壁( 厢) ”、 “一头”和“一边”等。他们的用例比较少,用法也比较单一 其中独用的“一壁”、“一壁厢”各有4 例,如: ( 1 5 ) 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喝教许多 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叠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 3 ) ( 1 6 ) 曹太公道;“真乃是大胆壮士! 不恁地胆大,如何杀的四个大虫! ”一壁厢 叫安排酒食管待,不在话下。( 4 3 ) 独用的“一头”在水浒转中有3 例,如: ( 1 7 ) 洪教头那里挣侧起来? 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 9 ) 独用的“一边”有5 例,如: ( 1 8 ) 头陀已死了,石秀却穿上直裰护膝,一边插了尖刀,把木鱼直敲入巷里来。( 4 5 ) ( 1 9 ) 李国便道:“主人且请换了衣报,吃了早膳,那时诉说不迟。”一边安排 饭食与卢员外吃( 6 2 ) 这些独用的“一壁( 厢) ”、“一头”和“一边”等全部用来连接同旬群中的句 子,而且全部出现在后面的句子中其中的“一边、一头”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 “一壁( 厢) ”则已经消失了 水浒传中独用的并举类并列连词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七: 词项一壁 一壁厢 一头 一边 总计 用例 44 3 51 6 百分比 2 52 5 1 8 7 5 3 】2 51 0 0 现代汉语中消失消失存在 存在 1 3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2 合用 并举类并列连词可以前后分旬成对使用,分别连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作行 为,即合用。主要有“一面”、“一壁( 厢) ”、“一头”和“一边”等的合用,又可以 细分为同词合用和异词合用两大类。 a 同词合用,即成对使用的前后两个并举类并列连词为同一个词。 a “一面一面” “一面一面”主要用于并列复句的分句之间的连接,用例多达3 2 例,其中绝大部分是两两配合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三个“一面”配合使用的情况 如: ( i ) 天子听奏,急救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 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1 ) ( 2 ) 一面选拣精壮小喽哕学使钩镰枪法,一面使戴宗和汤隆星夜往东京搬取徐 宁老小( 5 6 ) ( 3 ) 一面行文申复张招讨,飞报得了昱岭关;一面引军前进,逸逦追赶过关, 直至歙州边城下寨。( 9 8 ) ( 4 ) 一面使小喽哕去大寨里摆下筵席;一面叫人抬过了王伦尸首;一面又着人 去山前山后,唤众多小头目,都来大寨里聚义。( 2 0 ) 。 “一面一面”用于句子之间的连接的,在水浒传中仅见1 例,而且 是三个“一面”配合使用,即“一面一面一面”,如: ( 5 ) 却说宋江引大队军马入檀州,赶散番军,一面出榜安抚百姓军民,秋毫不 许有犯。传令教把战船尽数收入城中。一面赏劳三军,及将在城辽国所用官员,有姓 者仍前委用,无姓番官尽行发遣出城,还于沙漠一面写表申奏朝廷,得了檀州。尽 将府库财帛金宝,解赴京师。( 8 4 ) b “一头一头” “一头一头”全部用于并列复句的分旬之间的连接,共有5 例,而 且都是两两配合使用,没有出现三个“一头”配合使用的情况如: ( 6 ) 那先生一头打庄客,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 ”( 1 5 ) ( 7 ) 这小猴子打那虔婆不过,一头骂,一头哭,一头走,一头街上拾梨儿,指 着那王婆茶坊里骂道:“老咬虫! 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 ( 2 4 )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需要说明的是,在 水浒传中并没有出现“一边一边”和“一壁 一壁”这两种同词合用现象。 c “且且” 独用的“且”也是连词,但不是并举类并列连词,而是递进连词。但是“且”的 同词配合使用,构成“且且”的格式,表示动作、行为同时进行,用同“一 面一面”。但与“一面一面”有别的是“且且”所连接的 成分均为单音节动词,而且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均由同一主体发出。“且 且”既不连接同一句群内的句子,也不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在水浒传中“且 且”共有7 例。如: ( 8 ) 史进引着一行人,且杀且走,众官兵不敢赶来,各自散了。( 3 ) ( 9 ) 童贯与众将且战且走,只逃性命( 7 7 ) 水浒传中并举类并列同词合用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八: 词项用例百分比现代汉语 由 一面一面连接同一句3 27 1 1 1 存在 连接句子 l2 2 2 消失 一头一头 51 1 1 1 存在 一边一边 o o 存在 一壁一壁 0 0 消失 且且 71 5 5 6 存在 总计 4 51 0 0 b 异词合用,即成对使用的前后两个并举类并列连词为不同的词。 表示并举的异词合用现象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在近代汉语却不乏见。水浒 传共有2 8 例,可分为6 种类型: a “一头一面” 异词合用最为常见的形式为“一头一面”,在水浒传中共有1 8 例, 表示动作、行为同时进行,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均由同一主体发出“一头一面” 既不连接同一句群内的句子,也不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如: ( 1 0 ) 那大王摸进房中,叫道:“娘子,你如何不出来接我? 你休要怕羞,我明 1 5 水浒传连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并列连词 日要你做压寨夫人。”一头叫娘子,一面摸来摸去。( 5 ) ( 1 1 ) 婆惜一头听了,一面肚里寻思:“我只心在张三身上,兀谁奈烦相伴这厮! 若不把他灌得醉了,他必来缠我。”( 2 1 ) ( 1 2 ) 那梢公一头摇橹,一面说道:“我自好几日接得这个主顾,却是不摇拢来, 倒吃你接了去。你两个只得休怪,改日相见! ”( 3 7 ) 有时“一头一面”形式前后项颠倒,从而构成“一面一头”形 式,这在水浒传中比较少见,仅有3 例,如: ( 1 3 ) 两个一面吃酒,一头动问酒保上梁山泊路程。( 4 7 ) ( 1 4 ) 那婆婆一面自去解索,一头口里骂道:“这个贼贱人直恁的倚势! 我且解 了这索子,看他如今怎的! ”( 5 1 ) b “一面一壁”等 除了“一头一面”这样的异词合用形式之外,水浒传中还有“一面 一壁”、“一面一边”、“一边厢一壁厢”等三种形式:它们在水 浒传中分别仅有1 例、3 例、l 例它们的用法悉同“一头一面”,略有不 同的是它们没有逆序形式。如: ( 1 5 ) 一面叠成文案,一壁差人杖限缉捕凶身。( 3 ) ( 1 6 ) 一面饮酒,庄内庄客轮流把盏,一边割羊劝酒。( 2 ) ( 1 7 ) 只见那妇人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边炒肉,都把来杨志 吃了。( 1 7 ) ( 1 8 ) 一边厢肉案砧头,操刀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 2 9 ) c “一面又” “一面”还可以与副词“又”配合使用,构成“一面又”形式,表示动 作行为同时进行,既可以连接复句内的分旬,也可以连接同一句群中的句子。一 面又”在水浒传中有2 例: ( 1 9 ) 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案酒,又问道:。官入吃甚下饭? ”( 3 ) ( 2 0 ) 吕枢密见折了钱振鹏,心下甚忧,连发了三道飞报文书,去苏州三大王方 貌处求救,一面写表申奏朝廷。又听得报道:“城下有五百步军打城,认旗上写道, 为头的是黑旋风李逵。”( 9 2 ) 中却不是如此,不但有异形配合使用的,而且 异形多于同形。下试详述之: 1 同形呼应形式 这类连词呼应形式与前面所讨论的“一面一面”同形呼应形式有不同之 处,这种形式往往分列几种原因、理由,按“一、二、三”对举,数词后面的“者、 来、则”等词形式一致。主要有“一者二者( - - 者) ”、“一来二来 ( 三来) ”、“一则二则三则”等三种形式。 a “一者二者( 三者) ” 水浒传中“一者二者”这种列举类同形呼应形式共有6 例,全部用 来连接分句,如: ( 1 ) 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 5 7 ) ( 2 ) 若将这两个一时杀坏,仍恐寇兵临城,一者无兵解救,二者朝廷见怪,三 乃百姓惊慌,城中扰乱,深为未便。( 6 3 ) 有时候列举的原因和理由有三项,便会形成“一者二者三者”,这种形 式水浒传中共有2 例。如: ( 3 ) 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悔,三者做些买卖,观看 外方景致。( 6 1 ) b “一来二来( 三来) ” 1 7 水浒传 连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并列连词 水浒传中“一来二来”这种列举类同形呼应形式仅有1 例,用来连 接分句: ( 5 ) 一来连日辛苦,二来十分托大,到初更左侧,不觉睡着。( 6 5 ) 有时候列举的原因和理由有三项,便会形成“一来二来三来”,这种形 式水浒传中也仅有1 例: ( 4 ) 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 不是天数! ( 1 ) c “一则二则三则” 水浒传中没有“一则- n ”形式,而只有“一则- -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