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专业论文)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pdf_第1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pdf_第2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pdf_第3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pdf_第4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目录 摘要 - 1 日青。 参考文献4 第一部分农药使用安全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大青叶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及试验用农药选择8 第一节大青叶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8 第二节农药种类的确定和田间试验设计方案1 2 第三节大青叶病虫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病虫害防治调查1 3 第三部分三种试验农药在大青叶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1 6 第一节多菌灵在大青叶中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1 6 第二节百菌清在大青叶中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2 3 第三节溴氰菊酯在大青叶中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3 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 0 4 1 。i k ; 4 4 d i s s e n a t i o nf o rm a s t e rd e g r e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e d i lc o l l e g c 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 摘要 w h o 对传统医药发展提出了“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八字方针。中药质 量除了自身的有效成分、有毒成分、含量明确且稳定可控外,中药中残留农药和重 金属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文对大青叶上使用的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了 研究,为中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 1 ) 建立了适合大青叶上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残留分析方法。3 种农药的回收率分别为7 4 5 2 8 0 8 2 、8 5 2 8 1 0 0 0 9 、9 2 - 3 1 0 1 9 ;r s d 分 别为2 6 2 9 5 3 、3 2 1 1 9 、3 8 l o 7 。 ( 2 ) 研究了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和溴氰菊酯在大青叶上的降解动态,多菌灵 和溴氰菊酯在大青叶上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降解模式,百菌清在大青叶上降解动态 符合双室降解模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大青叶上的半衰期为2 6 8 2 9 2d ;百菌清 在大青叶上的半衰期为4 4 6 5 3 0d ;溴氰菊酯在大青叶上的半衰期为2 6 l 3 3 ld 。 关键词:大青叶;多菌灵;百菌清;溴氰菊酯;残留动态 2 1 t 0e s t a b l i s ht h em e t h o d sf o r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c a r b e n d a z i m , c h l o r o t h a l n i la n dd e l t a m e t h r i ni n 乃疗“朋厶口f 谢b t h er e c o v e r i e sw e r e 7 4 5 2 8 0 8 2 f o rc a r b e n d a z i m ,8 5 2 8 1 0 0 0 9 矗”c h l o r o m a l n i la n d 9 2 3 l0 1 9 6 ”d e l t 锄e t h r i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r s dw e r e2 6 2 9 5 3 , 3 2 1 1 9 a n d3 8 l o 7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2 t os t u d yt h er e s i d u a ld y n a m i c so fc a r b e n d a z i m ,c h l o r o t h a l n i la n d d e l t a i n e t h r i ni n 月d ,觑m 厶口舭加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1 1 a tm eh a l l i 佗o f c a 小e n d a z i mw a s 2 6 8 2 9 2d ,t h eh a l f l i f eo fc h l o r o t h a l n i lw a s4 4 6 5 3 0 da n dt 1 1 eh a l f l i 凫o fd e l t a m e t h r i nw a s2 61 3 31d k e yw o r d s :f d ,f “聊厶口f 耐括, c a r b e n d a z i m ,c h l o r o t h a l n i l ,d e l t a m e t h r i n , r e s i d u e sd y n a m i c s 3 康带来隐患 生资源枯竭 致使药材中 农药残留量过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草药销售额中,我国 中药出口仅占比例5 左右,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 j 。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中药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的研究,但这些 只是判断残留是否合格的技术手段,不能根本解决药材中的残留农药问题,残留农 药的污染应从源头控制才是根本。本课题拟通过对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 留动态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农药的使用量、施用次数和药材的安全采收期,为中药 材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1 】周长征,李银,王青中药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药研究与信息, 2 0 0 0 ,2 ( 2 ) :3 5 3 6 【2 】孔朝辉,张慧芳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 0 0 8 ,3 5 ( 2 4 ) : 4 8 9 4 4 8 9 8 4 硕十学位论文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一部分:农药使用安全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追求无公害的绿色消费已成为 消费者的基本要求。我国出口的中草药在欧美等国市场上多次因农药残留超标等原 因被查扣,农药残留污染已成为中药材走向世界的障碍,成为当前中药材生产中亟 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药材中农残含量直接受农民在栽培过程中农药品种和使用方 法的影响。在中药材种植中,往往要使用一些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生长调节剂等,是中药栽培和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有些农药如:六六六、d d t 等, 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缓慢,且脂溶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而 具有惊人的残留毒性【i 。农药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一般在中药残留中较少发现,但 长期使用农药残留量高的中药对人体的危害将是巨大的,主要有:神经毒性【3 】、致 癌【4 】、致吲5 l 等。随着农药的大量施用,“3 r ( 农药残留、抗药性、害虫再猖獗) 问题越来越严重【6 7 j 。虽然中药栽培中农药的使用问题已经引起多方关注,但有关 农药对中药材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还未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目前有关农 药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栽培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1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 近几年来,施用化学农药可以说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仅仅依靠化学农药 除虫,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还会严重的杀伤害虫天敌,从而 可能影响天敌食物链,干扰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8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农药被 迅速推广,生物农药防治作用为另一种防治手段,具有化学农药不可比拟的优点, 生物农药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具有选择性保护作用【9 】。a n l l e n t ar 等【1 0 】在墨西哥 玉米上分别喷施了生物杀虫剂以及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等合成农药,结果发 现,合成农药导致7 5 9 0 的害虫天敌死亡,而生物杀虫剂则对害虫天敌没有影响。 朱加保等【l l j 通过生物农药b t 对棉铃虫的连续两次试验研究表明其对2 代棉铃虫控 害效果显著,保蕾效果明显;同时对棉田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在病 虫害防治过程中要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杀螨剂,以最大 可能地保护天敌,达到长期以益控害目的,从而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药的安全使 用。 2 农药对作物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对作物自身的一些成分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往 d i s s e 嘣i o nf 研m a s t c rd e g r e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c d i c a lc o l l e g e 往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总体来说它可以增加害虫的营养价值、促进或增强对害虫的 吸引【1 2 j 并可能降低植株的防卫,间接促进或增强害虫再猖獗1 1 3 1 ,杀虫剂溴氰菊酯的 使用降低了水稻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例,增加了游离氨态氮的水平【1 4 】。冯绪猛等【1 5 】 为研究农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测试了施药后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的动 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农药处理的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均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药处理浓度的加大,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也在逐渐增加, 影响的时间也加长;而叶绿素的含量却逐渐减少。农药浓度越高对水稻影响越大, 对水稻的伤害也越大。植物在逆境下,有机物的含量常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具有重 要的生理学意义,对植物抵御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何兴爱等1 1 6 j 以氧乐果和阿维菌素作为胁迫因子研究了农药胁迫对花椒有机物 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农药胁迫对花椒的可溶性糖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氧乐 果和阿维菌素胁迫后,受害花椒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下降,可能表明棉蚜是以糖 类化合物为重要的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是植物的基础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可溶性糖 含量却产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势必会扰乱植物正常的次生代谢,从而可能会导致次 生代谢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对植物和昆虫而言可能会具有重要意 义1 1 。7 1 。唐学玺【1 8 】等人的研究发现,久效磷农药对海洋扁藻( p l a 白,l i l o n a ss p ) 胁迫后, 导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下降,与何兴爱【1 6 】等的试验结果符合。但在棉蚜危害后,其 含量又有大幅上升,初步表明游离氨基酸并不是棉蚜的营养物质。吴振廷1 1 9 】曾报道, 棉蚜的生存量与棉株的氨基酸含量关系密切,氨基酸含量越高,棉蚜生物量越大。 这些研究充分表明植物游离氨基酸变化很可能与棉蚜的再猖獗有一定关联。 3 农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9 0 0 多户农民辛辛苦苦耕种的3 0 0 0 多亩水稻因使用未在 水稻上做过试验的农药,导致水稻没有抽穗,近千户农民的一年的血汗付之东流。 由于中药和普通作物比较成分更为复杂,所以目前有关农药对中药次生代谢产 物影响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沈一行等【2 0 】对施用不同浓度敌克松后的不同 时期的曼陀罗及毛曼陀罗不同部位中托品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 生物碱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在施药后的l o 1 5 d 内,下降的幅度统计上 呈显著的结果。马永亮等1 2 l j 选用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苦参碱作为胁迫因子,喷施 到大叶黄杨叶片上,测定了大叶黄杨蜡质层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农药对大叶黄 杨蜡质层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氧化乐果影响较大,其次是吡虫啉,苦参碱影 响较轻,3 种农药均导致大叶黄杨蜡质层含量降低。 当然农药也可能提高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张丹雁等【翻采用药用植物田间试 验方法观察生物农药a ( 高效生物免疫杀菌剂,7 5 7 6m g m 次j ) 、生物农药b ( 可 食用低聚糖类物质,3 0 3 0m g m 。2 次一) 、生物农药c ( 鱼藤精乳油,1 8 9m g m 次1 ) 以及高、中、低浓度生物农药a ( 7 5 7 6m g m 次,分别稀释5 0 0 、8 0 0 、1 0 0 0 倍) 6 些野生资源枯竭的品种都是通过种植获得的,农药残留问题同样存在。因此,中药 材栽培中农药安全使用研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农药的施药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疗效。目前这方面的研究 才刚刚开始,今后在农药安全使用的研究中应同时考虑几种农药对药材有效成分的 影响,合理选择农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有关于农药残留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检测阶段。但是检测并不是目的, 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应分别针对每一种药材的病虫害发生规 律来试用农药,通过研究某种或几种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残留动态,规定农 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使中药材的种植程序 化、标准化。 综上所述,我们以大青叶为研究对象,从农药在大青叶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影响 角度着手,对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研究。 7 目 和 虽 始 行 统 药 上 部分) ,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主治温病发热、 发斑、发疹、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肝炎等症,是 一种用量极大且长期畅销不衰的药材。随着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越来越受到各国重 视,有必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为此,必须要掌握各地大青叶的种 植及病虫害防治情况。本课题组分别选择了国内南方、北方较大的大青叶基地进行 了调研,南方的基地是安徽阜阳安徽永生堂药业临泉县潭棚镇板蓝根基地,北方的 基地是同仁堂河北玉田中药材基地,以便更好的进行试验设计。 潭棚镇板蓝根基地:大青叶的病害少,无根腐病。若有,则采用多菌灵或百菌 清灌根或喷雾防治。此外,当地的虫害亦少,通常在7 月底,8 月初有少量菜青虫。 多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大 青叶通常在6 月上旬播种,每亩2 5 埏。大青叶药材第一次收获在9 月份,第二次 在1 0 月中、下旬。 玉田中药材基地:大青叶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和白粉病,多采用多菌灵、百菌 清防治。主要虫害是蚜虫、菜青虫,多采用清元宝防治。大青叶通常在4 月下旬播 种,7 1 0 d 即可出苗,2 0 d 左右全苗。大青叶第一次采收约在7 月l o 日左右,第二 次采收约在1 0 月2 0 日左右。 通过对上述大青叶产区的调研,以及收集的各种文献资料,大青叶的常发病虫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害及其防治如下: l病害及其防治 1 1 霜霉病 学名p p 厂d 胛d 印朋姒协g a u m 。由真菌中的一种鞭毛菌引起。主要危害叶柄及 叶片部位,发病初期在叶背面产生白色和灰白色霉状物,叶片产生黄白色病斑。随 着危害的发展,叶色变黄,最后呈褐色,干枯,使植株死亡。霜霉病在早春侵入寄 主,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迅速蔓延,特别在春夏梅雨季节,发病最为严重。严重时使 叶片枯黄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以4 0 霜疫灵2 0 0 3 0 0 倍液效果较好。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 0 退菌特1 0 0 0 倍液喷洒,或喷洒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 0 0 一8 0 0 倍液,或2 5 甲霜 灵可湿性粉剂8 0 0 倍液,或铜铵合剂4 0 0 倍液( 硫酸铜及碳酸铵l :5 5 ,研碎混合 后o 5 k g 加水2 0 0 0 k g ) ,或用5 0 甲基托布津8 0 0 1 0 0 0 倍液,或5 多菌灵1 0 0 0 倍液喷洒。隔7 1 0 d 交替用药一次。病害流行期用l :1 :( 2 0 0 3 0 0 ) 的波尔多液 或用6 5 代森锌6 0 0 倍液喷雾。 1 2 根腐病 学名为凡删,”朋舳砌f 。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发病突然、迅速。 防治措施:发病期用5 0 托布津8 0 0 1 0 0 0 倍液,浇灌病株根部。发病初期喷 洒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 0 0 倍液,或采用7 0 敌克松1 0 0 0 倍液喷雾防治。 1 3 黑斑病 学名为a l t e r n 凹谊s p o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 1 :l :1 0 0 ) 或6 5 代森锌6 0 0 8 0 0 倍液, 每隔l o 1 5 d 喷1 次,每亩用量7 5 蚝,连续喷2 3 次。或喷洒7 5 百菌清可湿性 粉剂5 0 0 倍液,或5 0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 0 0 倍液。 1 4 菌核病 学名为彪加,切细j 咖加砌,甜m ( l i b ) d eb a 巧。菌核病为板蓝根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全株。从土壤中传染,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然后向上危害茎、茎生叶、果实。 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腐烂。在多雨高温的5 6 月间发病最重。 茎秆受害后,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中空,内有黑色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 使整枝变白倒伏而枯死。发病严重时,植株大批死亡。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洒6 5 代森锌4 0 0 6 0 0 倍液,每亩用量7 5 1 0 0 蚝,隔 7 d 喷1 次,连喷2 3 次。或发病初期喷洒5 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 0 0 8 0 0 倍液。 9 1 7 灰斑病 学名为c 台瑚s p o 瑙印。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 1 :1 :1 0 0 ) 保护,或喷6 5 代森锌6 0 0 8 0 0 倍液防治。 2虫害及其防治 2 1 菜粉蝶 俗称菜青虫、白蝴蝶、青条子。5 月起幼虫危害叶片,尤以6 月上旬到6 月下 旬危害最重。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者仅留下叶脉。药剂防治应在早期进行, 把幼虫消灭在3 龄以前。 防治措施:杀螟杆菌或青虫菌( 每克含活孢子数1 0 0 亿以上的菌粉) ,稀释2 0 0 0 3 0 0 0 倍,并按药液量加适量的肥皂粉或茶枯粉等粘着剂;可喷洒o 6 苦参碱植物 杀虫剂1 0 0 0 倍液,或生物农药b t 乳剂( 武汉产) 1 0 0 0 倍稀释液,每亩1 0 0 一1 5 0 9 ; 或用9 0 结晶敌百虫1 0 0 0 1 5 0 0 倍液,在5 0 k g 药液中加6 0 9 碱面;或用5 0 敌敌 畏乳剂1 0 0 0 1 5 0 0 倍液;或用5 0 马拉硫磷乳油5 0 0 6 0 0 倍液,注意用量要少; 或乐果药液,每隔1 5 d 喷洒1 次,连续3 次;用2 5 敌百虫粉剂,每亩1 5 2 埏; 用2 5 鱼藤精乳油8 0 0 倍;苦树皮5 0 0 9 ,加肥皂3 0 9 ,水1 5 蝇,浸2 4 小时,以浸 出液喷射;或将根皮研成细末,5 0 0 9 加1 5 2 5 k g 草木灰,于朝露未干时撒在叶上。 1 0 食时间多在傍晚及夜间,阴雨天白天亦常取食。5 月中、下旬是黑点银纹夜蛾的危 害盛期,以植株茂密和避光的田块内虫数最多。故凡属窝风及阴面的沟地或坡地, 受害均较早而且严重。 防治措施:参见银纹夜蛾的防治方法。 2 4 小菜蛾 防治措施:参见菜粉蝶的防治方法。 性诱剂使用:用小菜蛾活雌蛾以及用酒精等粗提的性诱剂施放田间引诱雄蛾, 能有效地减少田间虫卵数量,而且投资少,方法简便易行。具体方法如下:诱捕器 由铁纱笼( 2 锄1 0 c m ) 、水钵、三角支架三部分组成。将羽化后的雌蛾放入铁纱笼内, 笼口用纱布封好,纱笼中间穿一根铁丝,将其搁于瓦钵上。钵内盛清水,加少量洗 衣粉,笼距水面3 c m 高。将钵固定在竹竿做的三角支架上,放入田问以高出植株 3 0 c m 为宜。每笼放3 头活雌虫,每亩放置2 个诱捕器。 2 5 蚜虫 桃蚜和萝卜蚜成虫或若虫吸食叶片、花蕾汁液,一般于早春危害刚抽生的花蕾, 使花蕾萎缩,不能开花,茎叶发黄,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措施:发生初期可选用0 3 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 0 0 倍液连续( 隔5 7 d ) 喷药二次可控制其危害;发生期喷洒5 杀螟松1 0 0 0 2 0 0 0 倍液,每7 1 0 d1 次, d i s s e n 砒i o nf o rm a s t e rd e g r c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m e d i c a i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c d i c a ic o i l e g e 连喷数次。 第二节农药种类的确定和田间实验设计方案 通过对大青叶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以及对大青叶生产中病虫 害防治的农药使用现状和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多菌灵、百菌清和敌杀 死( 溴清菊酯) 是使用比较多的三种农药。根据目前我国在使用多菌灵、百菌清和 敌杀死( 溴清菊酯) 进行防治大青叶病虫害的现状,及时制定出这三种农药的相关 安全使用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拟订并实施了大青叶农药安全使用控制田间试验 计划,具体如下: l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了解上述三种农药在大青叶生产上使用后农药的降解规律,从而 确定上述三种农药在大青叶生产上的安全使用标准。 2实验方案 一该试验地选在河北省玉田县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 试验基地。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重复3 次,小区面积2 4 平方米,隔离行距离1 0 米。试验设3 种农药处理,分别为多菌灵、百菌清、敌杀死。每个处理两个浓度水 平,零处理作对照。 2 1 试验处理 i l 每小区施药5 5 9 ,加水2 升均匀喷洒;i 一2 每小区施药1 4 5 9 ,加水2 升 均匀喷洒;i c k 每小区加水2 升均匀喷洒;i i 1 每小区施药2 7 9 ,加水2 升均匀 喷洒;l i 2 每小区施药1 1 6 9 ,加水2 升均匀喷洒;i i c k 每小区加水2 升均匀喷洒; 1 每小区施药0 5 m l ,加水2 升均匀喷洒;i 2 每小区施药1 5 m l ,加水2 升均 匀喷洒;一c k 每小区加水2 升均匀喷洒。 处理i 为多菌灵,处理i i 为百菌清,处理i i i 为敌杀死( 溴氰菊酯) 。水平设计 分别为:i c k ,i 1 ,i 2 ,i i c k ,i i 1 ,i i 2 ,c k ,1 ,2 。 1 2 第三节大青叶病虫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病虫害防治研究 以河北玉田中药材基地种植的大青叶为研究对象,对其病虫害及发生规律进行 了调查,对其虫害进行了防治研究。 1研究方法 1 1田间基础调查研究方法 设o 5 亩的大青叶种植地块作为观察田,并且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每个观察 田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定点观察。每点调查2 0 株,共1 0 0 株。调查时间从4 月 2 5 日开始,每隔1 0 天一次,直至收获。 1 2 病虫害观察及虫害田间药剂防治实验研究 设立病虫害观察区,面积为o 5 亩,每个观察田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定点观 察。每点调查2 0 株,共1 0 0 株。田间调查项目为蚜虫、小菜蛾、菜青虫、霜霉病 等主要病虫害。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研究,试验的几种农药为清元宝1 0 0 0 x 喷雾、溴氰菊酯2 0 0 0 喷雾、c k ( 不处理) ,每处理3 次重复,对比排列,每次重复5 个畦,选择阴天 或无烈日天气喷药处理,小区两边各一畦保护行,内3 畦为观察统计区。处理前及 处理后,2 4 、4 8 h 统计虫口密度,每小区在观察区5 点取样,每点观察记录1 0 株, d i s s e r t a t i 蚰矗泔m a s t e rd e g r e e c h i n e s ca c a d e m yo fm e d j c a l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c d i c a ic o l l e g e 蚜虫每株查上、中、下三叶片,分级记数,并计算虫情指数,菜青虫和小菜蛾则统 计百株数,以此数据计算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 1 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2 1 1 菜粉蝶p 把廊唧口厂l 其幼虫即菜青虫,为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叶片,造 成缺刻和空洞。5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危害。 2 1 2 小菜蛾肌p 砌枷把砌l 幼虫危害叶片。初龄幼虫取食下表皮留下上表皮, 形成透明斑。大龄幼虫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6 月上旬至7 月 中旬发生危害。6 月上中旬为高峰期。百株虫数最高达9 6 头。其他时期虫口密度很 低。 2 1 3 蚜虫主要是萝卜蚜黝西p 协,砌( k a l t e r b a c h ) ,其次为桃蚜坳孑淞船画阳p s 此研,喜危害幼嫩部位。6 8 月发生。 2 1 4 豌豆潜叶蝇蛳姊,z 口肋f 泐肠g o u r e a u 成虫产卵于叶肉内,幼虫孵化后取食 叶肉并在叶中造成灰色潜道。生长期均有危害,成虫盛发期约在4 月中下旬,此为 防治适期。 2 1 5 粘虫上p 甜c 册胁j 删招w 啦k e r ,此虫本不危害大青叶,但偶发危害且很严重。 是否从附近禾本科作物上迁移过来危害尚不清楚。 2 1 6 烟蓟马砀, f 格肠6 船fl 砌e m a l l i l6 月下旬少量发生。 2 1 7 白粉病嘶,加c m c i f e r a n 瑚( 0 p i z ) j u n e n 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叶片上出现少 量白色点块细丝状物,逐渐连接成片,叶的正反面均覆盖大量白色粉状物,最后可 致叶片枯黄脱落。6 月上中旬8 月中旬发生。 2 1 8 霜霉病n 阳刀。印d 朋f 姗r 翮,g a u m 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在叶面出现浅黄色小斑 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型黄褐色大斑。本基地此病危害很轻。 2 1 9 黑斑病彳抛朋d ,妇印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常具轮纹,周 围有退绿晕圈。严重时可致病叶卷缩枯死。 2 1 1 0 缢缩病( 俗称“半截根”) 是本基地严重的根部病害。6 月开始发病,随着雨 季的到来,日趋严重。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地上部可见轻微的暂时萎蔫,非强日照 下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地上部出现不可恢复的萎蔫和枯死。根的中部发 黑缢缩,后期下半截根消失,只留上半截,根内部黑色。至今未曾见有关此病报道。 该病症状与白菜根缢缩病极为相似。病原菌经鉴定为一种镰刀菌( 脚f z 册职) 。 此病因地块不同,发病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地块不发病,有的地块则发病严 重甚至绝收。发病规律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2 2 病虫害观察及虫害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良好,见表2 1 。对蚜虫、菜青虫 效果也较好,但由于当时田间虫口太低,无法统计。 1 4 本科作物间作或1 2 年轮作。( 2 ) 高畦种植。有利通风透光和排水。( 3 ) 收获后 及冬季对种子田清圆。收集残根落叶至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病虫来源。( 4 ) 生长季割取大青叶2 次,可减少病虫危害并有利于根部还原糖的积累。割叶时注意 不要太深,割后不要立即浇水追肥,须2 3 d 后再浇水,以免造成烂根。( 5 ) 合理 水肥管理:早春控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6 ) 药剂 防治。尽管病虫害种类多,但本地区除一些地块根缢缩病严重外,其他病虫害发生 尚不严重。如农业防治措施实施较好,尽可能不用药剂防治。如必要时可于6 月上 中旬喷清元宝1 0 0 0 倍液与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 0 0 1 0 0 0 倍液混用喷雾,兼治菜 青虫、小菜蛾、蚜虫、白粉病和黑斑病等。此后即可不再用药。 多菌灵结构式 化学名称:n 一( 2 一苯骈咪唑基) 一氨基甲酸甲酯 究 3 中 定提 l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与试药 w a t e 璐t m6 0 0 泵,w a t i 淞t m9 9 6 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e m p o w e r 数据处理 软件。t p l 5 0 超声波清洗机( 功率1 5 0 w ,频率4 0 k h z ,北京天鹏电子新技术有限 公司) 。多菌灵对照品购于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多菌灵农药为5 0 多菌灵超微 可湿性粉剂( 山东泅水丰田农药有限公司,批号:0 4 0 6 0 8 ) 。实验用水为重蒸水, 甲醇为色谱纯( f i s l l e rs c i e n t i f i c 公司)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田间试验 大青叶试验地选在河北省玉田县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 药材试验基地。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重复3 次,小区面积2 4 平方米,隔离行距 离1 0 米。在大青叶播种一个月后,用5 0 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高浓度为每小 区1 4 5 4 9 ( 推荐使用的高剂量的2 倍) ,低浓度为每小区5 4 5 9 ( 推荐使用的低剂 量) ,分别兑水稀释至2 0 0 0 m l ,分别喷洒在大青叶上。另设空白对照,即不加农 药,直接用2 0 0 0 m l 水喷洒在大青叶上。于施药后当天( 2 h ) 、1 、3 、7 、1 4 、2 1 、 3 0 、4 5 、6 0 d 分别在各处理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大青叶样品5 0 0 9 ,2 0 冰柜保 存备用。 1 6 图3 1 多菌灵对照品 图3 2 大青叶样品 图3 3 空白样品 1 7 d i s s c r t a t i o nf o rm a s t c rd e g 陀e c h i n e s ca c a d e m yo f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2 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5 m g 多菌灵对照品,置于2 5 i i 儿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后做为储备液。 从上述储备液中精密吸取0 5m l 置2m l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后做为对照品溶液。 2 3 提取条件 取大青叶样品1 0 9 ,精密称定,置具塞三角瓶中,加入5 0 m l 丙酮超声提取( 3 次,2 0 m i n 次。1 ) ,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5 i n l 。 2 4 净化条件 提取液中加入1 0 n a c l 溶液1 5 n 儿和o 2 m 0 1 l - 1 盐酸溶液2 0 m l ,将其完全 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后加入二氯甲烷2 0 m l 萃取,弃去二氯甲烷溶液,水层用n a o h 溶液调节p h 值至6 5 ,再用二氯甲烷萃取( 3 次,2 0 m l 次以) ,分取二氯甲烷层, 浓缩,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 m l 。 2 5 标准曲线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 0 ,1 5 ,2 0 ,2 5 ,3 0 此,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 定峰面积。以多菌灵对照品的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为:y _ 5 日旬6 x + 7 5 0 6 5 ,r = 0 9 9 9 9 。上述结果表明多菌灵在 进样量0 5 2 1 5 6 p g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3 4 。 8 0 0 0 0 0 0 7 0 0 0 0 0 0 6 0 0 0 0 0 0 与55 0 0 0 0 0 0 i 目4 0 0 0 0 0 0 墅3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多茵灵对照品标准曲线 00 5l1 52 u g 图3 4 多菌灵对照品标准曲线 2 6 精密度试验 取多菌灵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测定方法及色谱测定条件进行测定,重复进样6 次,r s d 为0 2 4 ,结果见表3 1 。 1 8 处理并测定多菌灵残留量,r s d 为5 6 7 ,结果见表3 2 。 表3 2 重复性试验 行前 2 8 回收率实验 取大青叶空白对照样品1 0 9 ,精密称定,分别在o 1 p gt 分1 、1 o “g 蚵1 、2 5 嵋k 茁1 三个浓度水平添加多菌灵对照品溶液。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前处理,测定后计算回收 率,多菌灵在三个不同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7 6 2 4 、7 4 5 2 和8 0 8 2 ,r s d 分别为5 4 2 、2 6 2 和9 5 3 ,结果见表3 3 。 1 9 r s d 7 5 0 5 5 4 2 2 6 2 9 5 3 2 9 检测限 以信噪比3 :l 测得多菌灵对照品的检测限为7 4 7 2n g m l 一。 2 1 0 残留降解动态 对采集的大青叶样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本实验设计了2 爪浓度的降解 动态,高、低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上的降解残留值见表3 4 和表3 5 ,降解残留曲线 见图3 5 。 注:n d 表示未检出。 表3 5 低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上的降解残留 采样时间 残留量m g k g - 1 喷药当天 1 5 5 1 7 0 相隔1 d 相隔3 d 相隔7 d 相隔1 4 d 相隔2 l d 相隔3 0 d 相隔4 5 d 相隔6 0 d 1 3 7 8 4 0 9 4 4 5 0 3 7 8 1 0 1 6 6 5 1 2 7 0 n d n d n d 2 l 方程为:c = 1 6 9 3 0 4 7 e 2 5 8 乳,半衰期t 0 5 = 2 6 8 d ,方程相关系数r 低= o 9 7 0 1 。r 高与r 低 均为极显著,说明多菌灵在大青叶上的降解残留动态符合动力学一级降解模式,所 得降解动态方程有较好的可靠性。表3 6 和表3 7 分别为高、低浓度多菌灵在大青 叶上按回归式的计算值及与实测值的误差。 表3 6 高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上残留量的计算值及与实测值的误差( m g k g 。1 ) 表3 7 低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上残留量的计算值及与实测值的误差( m g k 蓼1 ) c i 百菌清结构式 化学名称:2 ,4 ,5 ,6 四氯1 ,3 苯二甲腈 l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与试剂 岛津g c 2 0 l o 气相色谱仪,e c d 检测器。t p l 5 0 超声波清洗机( 功率1 5 0 w , 频率4 0 l ( h z ,北京天鹏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 。百菌清对照品购于国家农药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纯度9 8 7 0 。百菌清农药7 5 百菌清可溶性粉剂( 江阴市苏利 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0 4 0 6 0 1 ) 。实验试剂:乙酸乙酯( 农残级) 、正己烷( 农 残级) 、丙酮( 农残级) ;无水硫酸钠( 分析纯) 、弗罗里硅土( 5 0 0 6 0 0 活化4 小时,含水量2 ) 。 1 2 田间试验 大青叶试验地选在河北省玉田县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中药材试验基地。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重复3 次,小区面积2 4 平方米,隔离 行距离1 0 米。在大青叶播种一个月后,用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高浓度为每小 区1 1 6 4 9 ( 推荐使用的高剂量的2 倍) ,低浓度为每小区3 0 0 9 ( 推荐使用的低剂量) , d i s s e 僦i o nf o rm a s t e rd e g r e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u n i o nm c d i c a ic o l i e g e 分别兑水稀释至2 0 0 0 m l ,分别喷洒在大青叶上,另设空白对照,即不加农药,直 接用2 0 0 0 m l 水喷洒在大青叶上。分别于施药后当天( 2 h ) 和1 、3 、7 、1 5 、3 0 、 4 5 、6 0 d 在每小区内五点法采集大青叶样品5 0 0 9 ,一2 0 冰柜保存备用。 2结果与分析 2 1 色谱条件 e q y u t y - 1 7 0 1 毛细管色谱柱( 3 0 m o 2 5 衄0 2 5 锄) 。升温程序:初始温 度1 7 0 ,每分钟5 升至2 2 0 ,每分钟1 0 升至2 7 0 。进样口温度:2 l o ;检 测器温度:3 0 0 ;载气:n 2 ( 9 9 9 9 9 哟;检测器:e c d ;进样方式:不分流。在此条件 下,大青叶样品中百菌清与其他相关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见图3 6 ,图3 7 和图 3 8 。 1 r 图3 6 百菌清对照品 _t _ ,一 il 图3 7 大青叶样品 图3 8 空白样品 2 4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百菌清对照品5 m g 于5 0 m l 容量瓶中,加正己烷定容至刻度,作为对 照品储备液。 2 3 提取条件 将从2 0 冰柜中取出的大青叶样品捣碎、混匀,精密称取5 9 于1 0 0 m l 具塞三 角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5 0 m l ,称重,超声提取3 0 分钟,取出,放冷,补足失 去的重量,过滤。 2 4 净化条件 精密量取2 3 项下续虑液l o m l 于蒸发皿中,在7 0 水浴锅上将溶剂挥至近 干。加入少量正己烷将残渣溶解并倾入层析柱( 从上至下依次为无水硫酸钠1 9 ,弗 罗里硅土3 9 ,无水硫酸钠1 9 ;层析柱之前用正己烷预淋) ,再用3 5 m l 丙酮:正 己烷( 1 :9 ) 洗脱,收集洗脱液于蒸发皿中,7 0 水浴锅上将溶剂挥至近干,加正 己烷定容至1 0 m l 。再将此溶液稀释1 0 倍作为供试品溶液。 2 6 标准曲线 将百菌清对照品储备液稀释成浓度分别为5 、1 0 、2 5 、5 0 、l o o 、2 5 0 、5 0 0 n g m l - l 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进样1 儿,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将实 验所得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y _ 2 5 3 2 x - 1 9 3 9 1 3 ,方程相关系数 i = o 9 9 9 3 ,说明在5 5 0 0n g m l 1 之间百菌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见图 3 9 。 图3 9 百菌清标准曲线 2 7 精密度实验 分别取浓度为5 0 7n g m l 一、5 0 7n g m l 、2 5 3 5n g m l 1 的对照品溶 液,在相同条件下每个浓度重复测定6 次,r s d 分别为4 0 、3 4 和2 7 ,结果 2 5 d i s s e n a t i o nf ;吖m a s t e rd e g r e e c h i n e s ca c a d e m yo f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 & p e k i n gu n i o nm e d i c a lc o i l e g c 见表3 8 。 表3 8 精密度实验 浓度n g m l 1 平均峰面积n = 6r s d 5 0 7 1 9 0 5 1 7 54 0 5 0 7 1 3 8 1 4 7 73 4 2 5 3 5 6 7 9 7 4 7 42 7 2 8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天采集的同批大青叶样品约5 9 ,精密称定,一式6 份,按上述方法进行 前处理并测定其残留量,r s d 为1 2 ,结果见表3 9 。 表3 9 重复性实验 2 9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空白样品l g ,5 9 ,5 9 ,分别精密加入o 2 5 p g m l ,2 肛g m l d 和2 0 嵋m l d 的对照品溶液0 5 m l ,1 o m l ,o 2 m l ,加乙酸乙酯5 0 m l ,称重,超声提取3 0 m i i l , 放冷,补足失去的重量,过滤,取续滤液1 0 m l ,7 0 水浴锅上将溶剂挥至近干。 加入少量正己烷将残渣溶解并倾入层析柱( 从上至下依次为无水硫酸钠1 9 ,弗罗里 硅土3 9 ,无水硫酸钠l g ;层析柱之前用正己烷预淋) ,再用3 5 m l 丙酮:正己烷 ( 1 :9 ) 洗脱,收集洗脱液于蒸发皿中,7 0 水浴锅上将溶剂挥至近干,加正己烷 定容至1 0 m l 。再将此溶液稀释1 0 倍作为供试品溶液。3 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 为8 8 4 1 、l o o 0 9 和8 5 2 8 ,r s d 分别为11 9 、1 1 6 和3 2 ,结果见表3 1 0 。 8 7 5 7 2 9 检测限 以信噪比3 :1 测得百菌清对照品的检测限为o 0 0 8 n g m l 一。 2 1 0 残留降解动态 对采集的样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本实验设计了2 个浓度的降解动态, 高、低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降解残留值见表3 1 l 和表3 1 2 ,降解残留曲线见图 3 1 0 。 表3 1 2 低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中的残留动态 罘样时间残留量m g k g - l 喷药当天1 8 1 8 0 5 相隔1 d 相隔3 d 相隔7 d 相隔1 4 d 相隔3 0 d 相隔4 5 d 相隔6 0 d 1 3 2 8 3 0 9 9 4 8 0 3 9 4 7 0 o 2 7 8 o 1 8 2 o 1 4 l 0 1 2 7 方程相关系数r 低= o 8 6 1 6 。r 商与r 骶均可达到显著,但剩余标准误差较大,发生c o 值的漂移,较差地反映百菌清降解的实际情况,见表3 1 3 和表3 1 4 。 表3 1 3 高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上残留量的实测值、计算值及差值( m g k g 1 ) 降解时间dol3 71 43 0 4 5 实测值 8 0 0 2 96 0 0 3 84 4 1 9 98 0 8 4 5 3 6 7 9o 4 1 0 5o 1 8 7o 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