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解析库恩范式 范式不可通约性再讨论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 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解析库恩范式范式不可通约性再讨论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 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 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 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 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要 1962 年,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在本书中,“范式” 和“不可通约性”等核心概念映入人们的眼帘。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些概念及其 理论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放眼整个科学界,对待这些观念及其理论的态度,我们 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两部分:一些是质疑和批判,而更多的则是赞赏和拥护。许 多科学家认为库恩范式等理论,是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而 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与其相反的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 性理论等是至理名言。他们认为库恩是历史的开辟者,为科学历史的研究开辟了 一条新的道路。所以他们觉得库恩及其思想理论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范式理论 产生的巨大震撼是不可否认的。迄今为止,众多国内外学者的都对库恩及其范式 理论等作出了独具代表性的研究。正是以他们的研究为前提,我们进一步理解和 把握库恩的思想理论有了借鉴,理解和运用范式理论才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 样就拓宽了范式理论的使用界限,为我们探讨范式理论提供了借鉴,并大大开阔 了文章的研究思路。 可以说,库恩的范式及其不可通约性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科学 观念,而且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从长远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库恩 及其范式理论为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不同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 视角。库恩思想关于科学历史和哲学的探索,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尽管各种对 库恩两大概念的批判可以查核出他不断变化观念中的“漏洞” ,但青年库恩关于 科学史的思考包含着深刻洞见。总之,库恩的许多思考值得给予重视和捍卫。换 言之,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好评和批判,只能在西方哲学 和实际发生的历史关联中,获得发人深省的解释或隐喻。 本文通过文献法,分析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库恩范式不可通约 性理论进行了梳理,在对库恩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 上,提出范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范式理论应用进 行前景性的展望。过对库恩著作和相关文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系统地说明了库 恩“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范式”和“不可通约性” 分别进行详细的讨论,来进一步探讨库恩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 关键字:库恩;范式;不可通约性 abstract since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was published in 1962, paradigm incommensurability and it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controversy had never stopped. academia in the rising discussions of paradigm and incommensurability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art of the natural scientists regard paradigm theory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irrationalism and relativism, and try their best to questioning and criticizing it. and most social scientists regard paradigm theory as the divine sayings, and spared no effort in to give it much appreciated and support, some people quickly become a follower of kuhns. the enormous shock generated by the paradigm theory is undeniable, and scholars have also expressed their opinions and his discussion mix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idea of kuhn,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paradigm theory, broaden the boundaries of the use of the paradigm theor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paradigm theory, and significantly broadened the research ideas of the article. it can be said that kuhns paradigm and its incommensurability theory,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cience, and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about concept of kuhns paradigm and put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elation of the paradigm theory methodology. his exploration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and learn from. despite all the criticism of kuhn two concepts can check out the flaws in his ever-changing concept. youth kuhn,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ontains a profound insight. in short, many of kuhns thinking deserves attention and defend. in other words,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nd the consequent critical acclaim and criticism, only i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 actual history of association, thought-provoking interpretation or metaphor. key words : kuhn; paradigm; incornmensurability 目录 绪论 .- 1 - 一、范式的本质 .- 2 - (一)库恩范式的概念 .- 2 - 1.“范式”概念的提出 .- 2 - 2.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范式 .- 3 - (二)解析范式 .- 5 - 1.范式的特征 .- 5 - 2.范式的内涵 .- 7 - (三)范式转换理论 .- 8 - 二、范式不可通约性观点的真意 .- 9 - (一)范式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引入 .- 9 - 1库恩的认识论危机 .- 9 - 2库恩不可通约性观念. - 11 - (二)库恩对范式不可通约性的理解 .- 13 - (三)范式不可通约性的特征.- 14 - 1客观性 .- 14 - 2可比较性 .- 14 - 3继承性 .- 15 - 4实在论 .- 15 - (四)库恩再论不可通约性 .- 15 - 1库恩的新定义 .- 15 - 2语言学转向 .- 17 - 三、对范式不可通约性观点的评论 .- 18 - (一)范式不可通约性的意义.- 18 - 1.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影响 .- 18 - 2.范式和不可通约性的意义 .- 19 - (二)由不可通约性引起的争议 .- 20 - 1概念的笼统模糊 .- 20 - 2相对主义 .- 21 - 3.对现代解释学的误解 .- 22 - 四、结论及思考 .- 22 - 参考文献 .- 24 - 发表的论文情况说明 .- 26 - 致谢 .- 27 - - 1 - 绪论 1962 年,托马斯萨谬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 19221996)的科学革命 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正式出版。可以说, 科学 革命的结构 如同重磅炸弹一样在西方乃至世界的学术界,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中如 “范 式”和“不可通约性”的概念和理论,引爆了学术界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作为现代西方 思想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科学哲学的领域。 在艺术、建筑、心理等学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62 年的库恩,一时间成了一位历 史综合的先锋人物。年轻的库恩不但从科学史的探究中几乎综合了所有西方科学思维在当 时的成果,而且也综合了欧洲哲学思维在那一时代的许多新成果。早期库恩的成就,大半 得益于他那种从理论物理科学中训练中陶冶出来的、对任何问题的怀疑态度。然而,十分 显然的是,库恩自己后期的退却、皈依为我们显示了一种没有“正常”状态常规科学 而持续改善的探究过程。 对库恩哲学,已经有许多人从现有的不同哲学传统中去探讨其思想渊源。比如说,人 们已经注意到,库恩在科学史中发展出来的科学解释学与欧洲当代解释学的联系,同时也 注意到他与英美哲学中其他学说的紧密学术联系,即他与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学术渊源。当 代英美哲学家英国的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argaret masterman),美国的达德利夏皮尔 (dudley shapere) ,斯蒂夫富勒(steve fuller)等主流科学家对其思想进行了详细 的研究。许多人将库恩思想归于反理性主义一派。对此,库恩曾反复争辩,抱怨他的思想 一再被分析学派所误解和曲解。然而对于大多数英美分析哲学家来说,关于库恩思想的历 史性辩论,其关键因素是独特而复杂的。作为争论一方的库恩,其思想从未停歇不变。在 当代科学哲学的历史中,恐怕没有任何概念会像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性”这样有 过如此戏剧般地演变和跌宕起伏的命运。库恩这样的“思想发展” ,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人 们对他真实思想的进一步困惑。 本文通过文献法,分析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库恩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进 行了梳理,在对库恩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范式理论的 方法论意义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范式理论应用进行前景性的展望。过对库恩著 作和相关文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系统地说明了库恩“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思想的发 展和演变,对“范式”和“不可通约性”分别进行详细的讨论,来进一步探讨库恩范式不 可通约性理论。 - 2 - 一范式的本质 (一)库恩范式的概念 1.“范式”概念的提出 1957 年托马斯库恩的第一部著作哥白尼革命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1957)问世。在此书的 前言里,最早提出了作为术语的“范式” 。在哥白尼革命的前言中,库恩谈到这本书 的形成,说此书是自 1949 年以来哈佛学院的科学通识课程的集合。 “由于这门通识课程的 学生并不打算继续研究科学,他们所学到的技术性事实和理论,主要是作为范式而非作为 本来就有用的信息片段” 。 在 哥白尼革命中 中, 库恩用 “概念图式” (conceptual scheme) 来表示概念或概念系统在科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库恩在书中说: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将 涉及特定的概念图式的丰富成效,也就是涉及她们作为指导的成效和作为知识的组织框架 的成效” 。 这跟后来的“范式”是极为相似的,但差异也是不能小觑的,这种差异甚至是 根本的。因为“概念图式”和后来的“范式”在功用上虽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引起这 样功能的在实际上已经并不是前者了,而是后来库恩认识到的“范式” 。如果说“范式” 思想已经在哥白尼革命一书中孕育,其实也主要是指它的功能有所体现,并不代表说 “概念图式”就是“范式”的早期描述。事实上库恩在以后的研究中也模糊的感觉到或许 应该准确的描述出“范式” 。在哥白尼革命的结尾处,库恩说“尽管哥白尼和牛顿的 成就是永久的,是这些成就成为可能的那些概念却不是永久的。只是可解释的现象不断增 长;而解释本身没有类似的累积过程。随着科学的前进,它的概念被反复的摧毁并替代, 牛顿的概念在今天似乎也不能例外” 。 作为对未知事物的引导,科学成就的本质就是在科 学活动中的协调引导,而“概念”等是被反复的摧毁的替代。所以库恩认为在科学发展过 程中,每一个新的“概念图式”都包含其前任图式解释过的现象,并为之添加更多的内容。 这些都暗示着库恩思想的转变和深入。 为了准备 1959 年 6 月犹他大学第三次科学人才识别研究会议,库恩写了必要的张 力:科学研究中的传统和革新 (the essential tensio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1959)一文。此文对常规科学观念进一步做了审慎的发展,对科学 研究必修抛弃传统的认识进行了纠正。认为不管是收敛式还是发散式思维,都是科学研究 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自传的角度看,它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引进了“范式(paradigm) ”概 托马斯库恩: 哥白尼革命 ,吴国盛、张东林、李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前言第 3 页。 同上书,第 40 页。 同上书,第 257 页。 - 3 - 念。而后来根据库恩的回顾说,他是在准备这篇论文的前几个月才得到这个概念的,到后 来再度使用时,其内涵已经涵盖了他原来的意图而扩展到所有的各个部分。库恩在文章中 提到: “毋宁说,教科书只是提出专业人员作为范式而接受的具体题解,然后要求学生自 己用纸笔或在实验室中解题,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实质上都十分接近于教科书或相应的讲课 给以引导的题目。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产生这样的精神定向 (mental sets)或 者观点(einstellungen) 。其他学术领域也只有在最基础的课程中才有同样一些局部类似 的情况” 。 可以看出,库恩认为教科书体现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自然科学教育似乎完全没 有收到这种教育态度的影响。在贯彻这种教育的科学实践模式中,单独接受一种严格传统 的技巧,并产生了大量重要的革新成果。在这里, “范式”的涵义已经与之前的用法不同 了,库恩开始认识到“范式”的作用,并开始尝试定义它与之不同的涵义。其中的“收敛 式研究”和“发散式研究”可以认为即后来库恩提出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雏 形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在这时库恩的心中就已经有以“范式”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 式存在了。只是,“此时的文本仍然保留了讨论常规科学时所用原始术语一致意见 , 而没有用范式这个术语” 。 库恩认为收敛式教育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条件,教科书正式 这种教育传统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但现实却不尽人意。 “从这些书中所获得的科学观根 本不符合产生这些书的科学事业,我们在一些基本方面被教科书误导了” , “这样一种 科学观大大影响了我们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解”, “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敦促学 术界改变对熟悉的资料的看法和评价” 。 可以看出,库恩写作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最初 目的意图重新利用“范式”来描述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权威做出新的诠释。但很 显然,从现在看来, “范式”概念对科技哲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科学史的影响。 2.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范式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 “常规科学”是指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 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 基础。现在,这些与原初形式几乎面目全非的成就,已经被详尽的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 物理学 、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 、牛顿的物理 光学等等,都在一段时期内为 以后几代实践者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这些著作能起到这些作用,就是 由于他们共同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的成就吸引了一批忠实的拥护者。这些成就,足以 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验者留下有待解决的许多问题。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 就,库恩便将其称之为“范式” 。这是一个与“常规科学”密切有关的术语。库恩使用这 个术语,是想能够表达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 托马斯库恩: 必要的张力 ,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227 页。 同上书,第 310 页。 同上书,第 235 页。 同上书,序言 5。 - 4 - 科学革命的结构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家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这一增 长,这些科学研究领域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科学发展模式的,即: 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革命科学新常规科学,而表征每一阶段的核心是“范式”。库 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已经注意到科学进步这个方面的其他人,则强调它与视 觉格式塔改变的相似性;纸上的符号,初看上去像一只鸟,现在看上去像是一只羚羊,或 者与此相反。这种类比可能是误导。科学家决不会把某种东西看作是别的东西;相反,他 们只是看到它而已。” 范式大体说来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所普遍接受的共同信念,一种 得到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它包括科学概念、规律、形而上学理论、解题模型、范例、应 用及工具等等在内。范式的主体是科学共同体,即在专业方面看法易于趋向一致的某一研 究领域科学工作者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学派。范式产生之前的科学只能称作前范式科学, 而范式一旦产生,就进入了常规科学。常规科学表征科学共同体在范式指导下不断积累知 识的过程,它通过解题难活动,消除反常,借扩充范式应用范围和提高其精确程度而逐步 完善范式。常规研究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随研究的深入,反常大量出现,已构成对范 式的根本威胁,于是危机到来,科学革命开始。科学革命始于危机,发端于科学发现。但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并没有对“范式”做出一个规范严格的定义,只是叙述了范 式的多种不同用法。“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 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 的种种问题”, “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以后便称之为范式,这是一个与常 规科学 密切有关的术语。 我选择这个术语, 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 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库恩本人在再论范式等文中都有提到,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原文中范式至少有 22 种不同的用法。同样,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argaret masterman)认为库恩的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相关概念,在科学上是清楚的,但在哲学上是含混的。譬如说,据 她统计,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至少以 21 种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 。 作 为进一步研究,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 而上学思辨, 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 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 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 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科学发现意在创新,要求对旧范式进行理论和观念上调整。调整趋于明显,就标志着 科学革命已经发生。库恩说:“在发现被同化了以后,科学家就能说明更大范围的自然现 象,或者更能精确地说明某些先前已知的现象。但要达到这一点,只有通过放弃某些以前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78 页。 同上书,第 9 页。 - 5 - 的标准信念或程序,同时用其他新成分代替先前范式中的那些原有成分” 看以看出,科 学革命是一场深刻革命,它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的世界观、认 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深刻变革。科学革命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结构的过程。其主要 的实质在于用新范式取替旧范式。 一旦新范式产生并立稳脚跟, 科学便进入新的常规时期, 向前发展。库恩认为:“各种承诺概念的、理论的、工具的和方法论的所形成的 牢固网络的存在,是把常规科学与解密联系起来的隐喻的主要源泉。这就是为什么在 本文开始时我引进共有范式而不用共有规则、假定和观点作为常规研究传统连贯性源泉的 原因。我认为,规则导源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能指导研究”。 库恩这个“规 则”不仅仅包括器原有的对科学定律等的陈述,还囊括了三个“更”层次上的承诺:比科 学定律、概念更低;更高层次、类似形而上学的承诺;更高层次的承诺“以限定可接 受解的性质和获得这些解所采取的步骤”。 科学共同体就是新旧范式之争胜负的仲裁者。 然而, “范式”也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 范式起着容许范例(examples)重复的作 用,其中的任一范例原则上都可用来替代这个范式” , 却也只能是原则上的代替,不会有 启发性的事实被其本身所代替。 “范式”在库恩看来是相当具体化,相当明确的东西,在 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中, “范式”其实指代的就是任何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正如库恩自 己所说:“正是在典型实例的意义上, 我最初才选用了 范式 这个词。 但不幸,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一书的大多数读者都没有看出这个词的主要作用以及我是怎 样在接近于现在的专业基体意义上使用范式一词的。我知道现在已不大可能恢复 这个词原来的用法了,只有完全从哲学上理解它才合适。 ” 范式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各 阶段的运动可以转换成科学共同体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各阶段的运动,就是说,可以通 过科学活动主体的变化,来揭示科学知识增长的规律。这在整个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里 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此外,库恩为了说明自己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观点不同于传统的逻 辑经验主义直线积累观,还着重分析了理论之间的不同可通约问题,意在强调科学革命的 创新意义以及科学家心理特征对科学活动的影响。 (二)解析范式 1.范式的特征 (1)不可比性 在库恩看来,科学活动主要是受研究主体及其各种社会要素的影响,新旧“范式”转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35 页。 同上书,第 3839 页。 同上书,第 61 页。 同上书,第 89 页。 托马斯库恩: 必要的张力 ,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10 页。 - 6 - 换的结果就是科学革命。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科学活动都是在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基础上进 行的,而这些理论基础则是由一代代的科学研究者继承和发展得来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产 物。当科学研究者在范式发生改变,尝试用新的范式去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时,在他们脑 海中的社会的研究传统和世界图式就产生了改变。在库恩看来,不同范式的科学研究者, 在进行这不同的社会实践,所以他们就算是从相同的研究方向看待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结 果和结论却不尽是相同的。所以,范式之间不存在什么比较标准,因为它们总是自我肯定、 而相互否定的,库恩认为一种规范似乎只有在出现错误的表象时才会被新的规范所代替。 不过,这跟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并不相符,一般来说,经常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适用的 相对真理的发展为后来比较普遍适用的更加完备的相对真理。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 牛顿力学理论。相比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现的更为普遍。更准确的反映了这个 客观世界。也就是说人们愿意接受相对论,并不是因为牛顿力学是错误的。所以, “科学 革命必须理解为在辩证法意义下的否定” 。 总而言之,在库恩看来,范式直接是无法比较 的。 (2)优先性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第五章中,库恩讲到了“范式”的优先性。在这一章中,库 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库恩强调“范式比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 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有约束力、更加完备” 。 首先,就像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意会知识” ,范式并不是依靠什么规则而存在,换句话说,人们进行的意义 上的科学研究活动,不是能通过语言就能表达清楚的,而必须通过研究的活动而获得。在 库恩看来,范式作为成功研究的能力,完全可以在没有任何规则的条件下使用,而被人们 所理解。其次,库恩认为科学家们必须先接受范式,才能从根本上研究科学,因为范式存 在于科学研究的本质之中。 就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起, 到自己能够独立的进行科学研究, 必须是先模仿学习之前的成就(学习教科书) ,才能受到启蒙发现问题,最终独立的解决 问题。 “只有通过这已学习科学范例的过程,才最终使得科学共同体达成一致共识。无此 共识,自然科学便不会在特定的科学领域里形成规范,从而孕育出寻思而富有成果的可续 而进步。 ” 再次,在库恩看来, “范式”可以直接通过模仿学习来指导科学研究。最后, 在范式的表现形式上,库恩认为范式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学科的领域和专业的多样性, 不同专业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书本中得到不同的范式。比如在常规科学研究时期,当有相 关的共同体对已经获得的某个问题的解答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即便此时没有任何规则存 在,范式仍然可以完全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同一领域的科学从业者在不同专业深度和精度 的研究过程中也会得到不同的范式, “有大规模的科学革命,也有小规模的;有些科学领 域的革命仅仅影响某一专业领域的成员(对这种专业领域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出乎预料 论库恩沉浮:兼论悟与不可通约性 ,李创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 135 页。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45 页。 同上书,第 47 页。 - 7 - 的现象的发现或许是革命性的) ” “他能同事确定常规科学的若干传统,这些传统有重叠但 外延不尽相同。在这些传统只能发生的革命,并非必然将扩展到其他传统。 ” (3)相对性 在托马斯 库恩看来, 范式具有相对性。 所谓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 在于有无“范 式”或者是否是在“范式”的指导下工作。然而,在任何两个范式之间是找不到任何共同 基础来进行理性飞比较,更确切的说,库恩指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不确定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明确、统一、客观的划分标准。在库恩看来,一种范式也仅仅是一个科学 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也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科学共同体。尽管 共同体成员在许多地方也是不尽相同的。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具有相对性,而科学价值也具 有多样性,由此来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并把科学看作是实践性的参与和投入。他认为在进 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不存在一种固定或者普遍的研究方法,所以,在这里,范式的相对性可 以看作是范式不可通约性的派生。 2.范式的内涵 (1)共同体 共同体结构是库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认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是有同一个科学专业 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这个过程 中,他们都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了许多同样的教益。在这种团体中,交流 相当充分,专业判断也相当一致。“这种共同体就是本书描述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确认 在的单位。范式是为这样的团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 对科学共同体的识别和研究, 实际上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科学家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最初一批科研成果表明,必要的经验 方法还是有意义的。大多数实际的科学工作者可以马上说出他们属于哪个科学共同体。他 们必然认为,成员大体固定的群体应共同具有现有各种专业和研究技巧。 那么,科学共同体是有一些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这种共同体具有内部交流 不成问题,专业见解也比较一致等这样一些特点。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用“范 式” 来描述一种共同因素来决定这些特点。 为了避免混淆, 库恩用 “专业基体 (disciplinary matrix)”一词来形容。 “专业”,因为是一门专门学科的实际工作者所共同掌握的。 “基 体”,因为是由各种各样条理化的因素组成。而每一因素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这种专业 基体的组成,包括大部分或全部的群体承诺的宗旨。库恩对专业基体进一步分析认为主要 有四种成分,“符号概括”、“特定的模型”、“价值”和“标准实例”。价值判断在所 有领域都显示出了以下几个特征。共有价值仍然是团体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即使团体成 员并不都以相同方式应用。再就是个人的差异性在应用共有价值时,可能对科学起着必不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50 页。 同上书,第 160 页。 - 8 - 可少的作用。 价值有一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价值可能由共有他们的人做极为不同的应用。 其中价值的应用有时受到那些使团体成员得以区别的科学家的个性和经历等特征的极大 影响。即使科学家广泛地共有一些价值。 库恩认为科学家的观察结果受同体所共有的“专业基体”的影响。在库恩看来,两个 团体的成员“在受到同样的刺激时有两种系统的不同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确实生活 在不同的世界里。 ” 我们首先假定每一位科学家对同一客观事物所受到的刺激是相同的,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不同的科学家隶属于不同的共同体,由于其所受的训练和教育的不 同,不同的科学家将对同一种刺激做出不同的诠释。 “无论是在看见的隐喻用法中, 还是在其字面意义上,都是感知结束,而后诠释开始” 。 库恩举了一个看安培表的例子。 查看安培计读数的科学家的感觉或许与常人一样,尽管常人和科学家都看到了同样的安培 计上的读数,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外行来说,指针的位置就是指针的位置, 而不是其他任何的东西,对科学家来说,指针的位置是一个标准,但只是电流值的标准, 为了诠释读数,科学家所需确定的只是仪表上被读出的刻度。 因此,库恩认为,就那些个人属于同一个团体,因而共有教育、语言、经验和文化而 言,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假定他们的感觉是相同的,他们必然以几乎相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和 处理刺激。但是不同团体的分化和特化,使我们无法找到类似的证据以支持感觉的不变 性。 (2)范例 范式是共有的范例,在库恩看来是最有新意而最不为人所理解的核心内容。库恩曾经 举例说明。他认为,能找出群体所公认的相似点,就是学生作题目的主要收获。不管是在 纸上还是再实验室中。学习期间总是指定他们作大量的练习。这些具体题目及其解答,就 是库恩所说的范式。有一些范例作为武器,是学生们取得他那个专业群体的认知成就的过 程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来说,科学哲学家并不讨论一个学生在实验室里或者教科书中 遇到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被人做不过是供学生去练习应用它们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是说 除非学生先学会理论及若干应用它的规则,否则他根本不会解题。科学知识蕴含在理论和 规则中;问题被用以熟悉其应用。然而,库恩已试图论证对于科学认知内容的这种定位是 错误的。学生在昨晚许多练习题后,再多做一些或许只能增加其熟练性。但在一开始及稍 后一些时间里,做习题是在学习关于自然界的重要东西。没有这样的范例,他前面所学过 的定律和理论就没有什么经验内容。 (三)范式转换理论 库恩在科技哲学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显赫,关键是库恩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向旧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68 页。 - 9 - 科学的形象发起了全面的宣战。建立了新的科学哲学,从根本上颠覆了科学的传统形象。 科学通过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交替发展。他强调,科学不是追求客观性与真理的活动, 而是在“范式”指导下从事常规科学的解谜活动。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第 一句话就是:“历史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 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的解谜活动。在解谜的过程中,范式会受到反常现 象的冲击。并随着反常现象的不断积累,使范式遇到危机,最终由新范式取而代之。先前 科学形象和科学观根本不符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级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高考模拟】2026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 新 数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
- 海藻酸盐包装力学优化-洞察及研究
- 部署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遨游汉字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州市东江外语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限时训练物理试题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机械运动》
- 国际标准体系差异对出口型刨刀产品认证成本的结构性挤压效应
- 口腔解剖变异区域刮治效率提升的3D打印定制化工具设计
- 反向刮水器总成在极端环境(-40℃至85℃)下的热应力变形补偿机制
- 农业机械安全知识课件
- 2025至2030有机聚合物钽电容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建筑培训教学课件
- 学习乐理音程课件
- 爆破安全培训课件
- 管线物探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医护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模板
- 财务岗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急诊急救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讲解
- 2025上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试题与答案(初中化学考生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