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及其裔本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f 、 乏 扩 t、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羡镪嗡 日期:m 口年96 月l9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羡镪疆导师签名:芎人呤良 日期:h i p 年0 6 月i 日日期:砌i p 年95 月lo 日 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及其裔本考 a s t u d y o n x i x i a n g io f j i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s i o na n di t s 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位申请人:吴银惜 导师:黄仕忠教授 摘要 明万历二十六年( 1 5 9 8 ) 刊刻之继志斋刊本重校西厢记乃万历十年( 1 5 8 2 ) 理学名家焦弦点校本的翻刻本。焦兹点校本现已散佚,但从现存的继志斋刊本来 看,焦兹点校本对其以后西厢记明刊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以存世的 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及其裔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校勘和文本考证的 的方法,从文本、眉批、插图和附录等方面,对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及 其裔本:文学所藏本、三槐堂藏本、游敬泉刊本、罗懋登注释本、汤沈合评本及 无穷会藏本进行比较,并试图呈现明刊西厢记版本发展的脉络。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的基本 情况及其文献价值,并提出继志斋刊本为焦兹对其以前西厢记版本之总结; 第二部分考证继志斋刊本各裔本之情况,考证每个版本的源流情况;第三部分在 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从体例和眉批等方面探讨“重校北西厢记 这一系统的版本流 变情况。 关键词:西厢记明刊本重校北西厢记版本 as t u d yo nx i x i a n g d io fy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sio na n d i t s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 s p e c i a l t y :c l a s s i cc h i n e s ep h i l o l o g y n a m e :w uy i n x i a d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h u a n g s h i z h o n g a b s t r a c t j i a o h o n gi so n eo ft h ef a m o u sm a s t e ri nm i n gc o n f u c i a n i s m ,w h oh a sp r o o f r e a d x i x i a n g f ih at h e10 my e a r so fw a n l ii nm i n gd a n a s t y ( 15 8 2 ) h o w e v e rt h ev e r s i o nh e h a dp r o o f r e a dh a sl o s t l u c k i l yw e v eg o tt h ej i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t i o nw h i c hh a p p e n e dt o b ead u p l i c a t i o no fj i a o h o n g sv e r s i o n t h ej i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t i o n ,w h i c hw a sp u b l i s h e d i nt h e10 my e a r so fw a n l i ( 15 9 8 ) ,h a da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o t h e rv e r s i o n so f x i x i a n g f ia f t e r w a r d t h i sa r t i c l ei sas t u d yo nx i x i a n g f i sj i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s i o na n d i t s 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 t h o s e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w e r ea l li n s c r i b e di nw a n l iy e a r si n m i n dd i n a s t y ic o m p a r ea l lt h e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w i t he a c ho t h e rf r o ma s p e c t sl i k e t e x t 、a p p e n d i x 、r e v i e w sa n d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a n dt r yt of i n dt h ew a yt h e yd e v e l o p e do n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e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o n ei s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j i z h i z h a ii n s c r i p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e si t s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if i n dt h a tt h ed i z h i z h a i i n s c r i p t i o nw a sas u m m a r yo f a l lt h ev e r s i o n sb e f o r ei t i n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 ,is t u d y t h o s ed e r i v a t i v ev e r s i o n so n eb yo n e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s c o u r c e s b a s i co ns e c t i o nt w o , if i n a l l yd o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c h o n gj i a ob e ix i x i a n g f i s y s t e m ,t r a c ki t sp a t ho f t r a n f o r m a t i o ni ns e c t i o nt h r e e k e yw o r d s :x ix i a n gj i , m i n ge d i t i o n s ,c h o n g j i a ob e ix ix i a n gf i , v e r s i o n n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绪论1 第一章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6 第一节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介绍6 第二节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之文献价值1 0 第二章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裔本考述1 4 第一节游敬泉刊本1 4 第二节三槐堂刊本1 6 第三节罗懋登注释本1 9 第四节文学所藏本2 3 第五节汤沈合评本西厢会真传2 5 第六节其他版本2 8 第三章“重校北西厢记”系统各版本之流变考3 1 第一节体例的流变3 l 第二节批语的传承3 4 结语3 8 参考文献3 9 后记4 2 i i i 一、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 古典戏曲西厢记是元代北杂剧之代表,在明代刊刻很广,仅现存明刊本 西厢记就有四十余种1 。在这四十余种现存明刊西厢记中,刊刻于万历 二十六年( 1 5 9 8 ) 的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是一个特殊的版本。 首先,它是明代大儒焦兹万历十年( 1 5 8 2 ) 的翻刻本,除了曲本内容,它还 完整地保存了刻重校北西厢记序言、总评、凡例、考证、重校蒲东珠 玉诗和眉批。在明刊西厢记中是难得的善本。 按:现存明刊西厢记中,已知刊刻年代早于继志斋刊本的有:明金台( 今 北京) 岳家刊刻于弘治戊午年( 1 4 9 8 ) 之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 记2 、万历七年( 1 5 7 9 ) 金陵( 今南京) 胡氏少山堂刻新刻考正古本大字出 像释义北西厢记3 、万历八年( 1 5 8 0 ) 徐士范刊刻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 万历二十年( 1 5 9 2 ) 忠正堂熊龙峰刻本与万历间乔山堂刘龙田刻本4 。其中,徐 士范刊本、熊龙峰刊本和刘龙田刊本从书名到内容,甚至附录均一脉相承,三者 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小系统5 。这五种版本中,弘治岳刻本和徐士范刊本一系仅有 曲本内容和部分附录内容,胡氏少山堂刻本虽保存了类似“序言 的刻出像释 义西厢记引和类似“总评 的新刻出像释义大字北西厢记总览首卷,附录 内容也较详细,但由于藏于日本御茶之水图书馆,国内学者难得一见其全貌。 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中国国内已无藏本,只在日本内阁文库有藏, 1 有明一代究竟出现过多少种西厢记刊本,目前还难以定说。日本学者传田章的明刊元杂剧西厢记 目录( 增订) 著录明刊本6 8 种,其中有部分重复;学兄陈旭耀著有现存明刊西厢记版本综录( 上海古 籍出版社,2 0 0 8 ) 一书,著录明刊西厢记全本4 5 种( 不含选本) 。 2 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五卷,金台岳家刻,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是目前所知明刊西 厢记中最早的完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第1 7 5 6 册) 及古本戏曲丛刊( 初集) 均收录其影 印本。 3 新刻考正古本大字出像释义北西厢记二卷,金陵胡氏少山堂刻,明逸乐斋订正,现藏日本御茶之水 图书馆的成篑堂文库。黄霖先生曾撰文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 载复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对此 本予以介绍。本文对胡氏少山堂刻本体例的介绍也系据此文引述 4 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万历庚辰年( 八年,1 5 8 0 ) 刻本,因此本有重刻西厢记序,署“企陶 山人徐逢吉士范”而知其为徐士范刊刻本。徐士范,生平事迹不详,但明代常有徐士范刻西厢记之记 录,除继志斋刊本焦兹之序言外,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对徐士范刻西厢记一事 亦有提及。此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有藏。线装四册。万历二十年( 1 5 9 2 ) 忠正堂熊龙峰刻本与 万历间乔山堂刘龙田刻本均题名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据陈旭耀考证,徐士范刊本与这两个版本同 属于“题评音释”本一系。 5 此说法见陈旭耀2 0 0 6 年博士论文明刊西厢记版本研究,页6 9 。 2 0 0 6 年黄仕忠师与日本学者金文京、乔秀岩所编之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 献丛刊6 收录其影印本,方得一见其全貌。内阁文库所藏之继志斋刊本乃“西 伯合刊( 刻) 本,“西 指西厢记,“伯 指琵琶记之蔡伯喈。此本线装 四册,前二册为重校琵琶记四卷,第三册为重校北西厢记五卷,第四册 为重校北西厢记考证。其中重校琵琶记,中国国家图书馆亦有藏,重校 北西厢记则仅存于内阁文库,为孤本。 其次,继志斋刊本是焦兹对明中叶西厢记版本体例和内容的总结,对其 后的西厢记刊本,特别是明万历间刊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开篇即为刻重校北西厢记序,后署:“万历 壬午( 1 5 8 2 ) 夏龙洞山农撰谢山樵隐重书于戊戌之夏 。序文说: 词曲盛于金元,而北之西厢、南之( 琵琶,尤擅场绝代。第二书行于众 庶,所谓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妄庸者率恣意点窜,半失其旧,识者恨之。顷琵 琶记刻于河间长君,其人学既该涉,复闲宫徵,故所雠校,号为精惬,盖词林 之一快矣。北词转相摹梓,路驳尤繁,唯顾玄纬、徐士范、金在衡三刻,庶几善 本,而词句增损,互有得失余园庐多暇,粗为点定,其援据稍僻者,略加诠释, 题于卷额,合琵琶记刻之。风雨之辰,花月之夕,把卷自吟,亦可送日月而 破穷愁,知者当勿谓我尚有童心也 万历壬午夏龙洞山农撰,谢山樵隐重书于戊戌之夏日 据此,龙洞山农曾于万历十年( 1 5 8 2 ) 点校西厢记。据学者卜健考证, 龙洞山农即明代大儒焦弦7 。 焦弦( 1 5 4 1 1 6 2 0 ) ,字弱侯,号澹园。为明隆万间江南理学名家,著有澹 园集、焦氏笔乘、焦氏类村、国朝献征录、国乐经籍志、老子翼、 庄子翼等,亦以藏书著称。他对于戏曲给予了格外关注,他曾授意门人孙 学礼编校刊行四太史杂剧,此本北西厢记就是其“粗为点定”之作8 。龙 洞山农自谦点校西厢记是“风雨之辰,花月之夕,把卷自吟 ,虽然焦弦校 刊本现已散佚,但从继志斋刊本完整地保存刻重校北西厢记序这一举动来看, 6 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 ( 第一辑) ,黄仕忠、( 日) 金文京、( 日) 乔秀岩编,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 7 焦兹的隐居、交游与其别号“龙洞山农 ,: ,卜健,文学遗产,1 9 8 6 年,第1 期,页8 8 _ _ 9 4 。 。关于焦弦曾授意门人孙学礼编校刊行四太史杂剧一事,见黄仕忠师文章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 四太史杂剧考,复旦学报,2 0 0 4 ,第2 期,页4 7 - 5 3 。 2 继志斋刊本应当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焦兹校刊本之原貌,甚至是其翻刻本。按: 继志斋刊本署称“刻重校北西厢记序”,当据体例而题,非焦兹序之原名。从现 存的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来看,焦弦对西厢记非常用心,他在曲文 和宾白上力求还原“元本 ,在眉批中注明别本情况,希望规范“妄庸者率恣意 点窜 之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校北西厢记乃是焦弦是对明中叶西厢 记版本情况的总结。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理学大家对戏曲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样式之重视,必然 引起当时文人间的关注,而重校北西厢记点校精良、曲本和附录内容详尽使 它成为了当时流行的本子,甚至可能是当时的通行本。焦兹在重校北西厢记 中所确立的五卷二十出,每卷各四出,每出有一四字标目,每套曲标明宫调,每 卷第一出前有四句“正名 ,【络丝娘煞尾】不用等,成为了西厢记明刊本的 一种经典体例,被其后的版本沿用、模仿。 焦兹在点校西厢记一事还影响了他的好友李卓吾。后者正是因为刻重 校北西厢记序中的一句“知者当勿谓我尚有童心也”,而受启发创作了著名的 童心说。 本文第一章详细研究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 二、“重校北西厢记 系统 西厢记现存明刊本达四十余种之多,各版本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西 厢记版本系统的划分,一直是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先后有蒋星煜、张人和等 先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蒋星煜主要是依据文本体例来划分明刊本西厢记 的版本系统,他认为所谓的版本系统,主要是指的剧本的体例。当然曲文的异同、 注释的异同、评语的异同、插图的异同等等,也都是划分版本系统的依据,但是 体例的异同毕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曲文的异同等等也远不与体例的异同有密 切的关系9 。张人和亦认为应据体例来划分西厢记版本系统1 0 。 陈旭耀在其博士论文明刊西厢记版本研究中,对明刊西厢记的版本 系统重新进行了厘定,提出应主要根据文本的内容来划分版本系统,而文本的体 9 蒋星煜先生关于西厢记版本系统的观点见其文章明刊本西厢记版本系统的探索,收录于 西厢记 考证一书,页3 7 _ _ 4 l ,上海古籍 f 版社,1 9 8 8 年。 o 张人和先生关于西厢记版本系统的观点见其文章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发表于社会科学战 线,1 9 9 7 年,第3 期,页2 1 6 _ 2 3 3 3 制、插图、附录等形式或附加内容只能在划分系统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依此, 陈文将现存版本主要分为碧筠斋古本系统、“重校北西厢记 系统和“时本”系 统三大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明刊西厢记文本内容的继承与演变,以及文本 体制的传奇化程度做了考察。 应该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充分占有第一手版本资料的条件,陈旭 耀对明刊西厢记版本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其对明刊西厢记版本系统以文 本内容为主,兼顾体例的的分类方式也比较合理。本文所讨论之“重校北西厢记 版本系统系在陈文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厢记明刊本其中一种版本系统做横向 比较研究。 目前存世的西厢记明刊本中,直接题名重校北西厢记的版本有四种, 除了继志斋刊本,尚有三种:万历间书林游敬泉刊本,现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藏本和日本无穷会图书馆藏本。此外,尚有两种刊本虽封 面署名非“重校北西厢记”但内文及附录均题“重校北西厢记 ,包括:明人罗 懋登于万历年间注释之全像注释西厢记,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明三槐堂刊 刻之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现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这些版本题名“重校 北西厢记 ,明显与焦兹点校本或继志斋刊本有关联,甚至系受此两本中之一本 的影响而刊刻,究其曲本内容和体例,亦与继志斋刊本基本相同。另有一种明后 期刻朱墨蓝三色套印汤若士、沈伯英合评本西厢会真传,陈旭耀因其与继志 斋刊本有明显前后相因关系将其与以上重校北西厢记各版本归入“重校北西 厢记”系统。 2 0 0 8 年,黄仕忠教授从日本天理大学带回一批珍贵曲本,笔者有幸参与这批 曲本的研究,其中即有三槐堂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和游敬泉刊本李卓吾批评 合像北西厢记,又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 第一辑) 已收录了继志 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受此启发,笔者欲先研究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 并以此为中心,从文本和体例的角度来研究“重校北西厢记”这一系统。准备论 文期间又赴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阅览 了西厢记其他明刊本,对“重校北西厢记系统所提及的罗懋登注释本、汤 沈合评本和文学所藏本与继志斋刊本进行了仔细的比对校勘,发现这些版本与继 志斋刊本的渊源,同时也考证它们与西厢记其他明刊本之间的传承关系。 4 本文第二章将具体考证“重校北西厢记系统各版本之情况。第三章则从体 例和眉批这两个代表性的方面,对“重校北西厢记 系统各刊本作横向的比较, 以期从中探寻明刊西厢记版本流变的轨迹。 必须承认,尽管现存西厢记明刊本有四十余种之多,但是由于文献的断 层,以目前所存之明刊本无法完整地还原其版本传承的过程,又由于版本间错综 复杂的传承关系,笔者亦无意于简单地对“重校北西厢记”系统各版本进行排序, 而是就每个版本详其源流,为西厢记明刊本的进一步研究和还原西厢记 “本来面目”提供文献基础。 5 第一章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 第一节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介绍 重校北西厢记五卷二十出,明万历戊戌年( 1 5 9 8 ) 秣陵继志斋陈邦泰刊 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继志斋是明代万历后期南京较大的书坊。现存继志斋刊 刻的戏曲除此本重校琵琶记、重校北西厢记外,尚有:新镌半夜雷轰荐 福碑、梧桐雨、金钱记、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杜子美沽酒游春、重校 古荆钗记、重校五伦传香囊记、重校苏季子金印记等二十余种。继志斋 坊主陈邦泰,字大来,又署陈甫,生卒年不详,在现存一些戏曲文献中偶见他的 名字,如香囊记卷末署日:“白下陈大来手书刊布。 又琵琶记序后题日 “万历戊戌大来甫重录。 此本与高明琵琶记合刊,线装四册,第一、二册为重校琵琶记,第 三册为重校北西厢记,第四册为重校北西厢记考证及附录。正文半叶十 行二十字,科白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眉栏镌评,有图。五卷二十出, 每卷四出,每出有四字标目。插图十六幅,除第十、十二、十四、十九出无图外, 每出一幅图,双面连式。第一出正文前有“莺莺遗照 一幅,半叶大小。 据刘根勤考证1 1 ,龙洞山农焦弦与继志斋坊主陈大来有姻亲关系,焦兹澹 园续集附编一“佚文辑编 中有与陈大来书,信中开篇即为“大来兄姻丈 1 2 。故陈大来重刻西厢记当是受到龙洞山农之影响。万历二十六年( 1 5 9 8 ) , 焦兹曾到过南京1 3 ,可以推测,继志斋刊本北西厢记之“重校”焦兹应该是 知道的,甚至可能是在他的参与下完成。所以,继志斋刊本与万历十年焦兹之点 校本应基本相同。虽然龙洞山农本早已散佚,但通过现存之继志斋刊本重校北 西厢记,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焦兹本的基本面貌。 此本开卷为刻重校北西厢记序,即龙洞山农之序言( 如前) ,从陈邦泰完 全沿用龙洞山农万历十年所作的序言这个举动来看,继志斋刊本在很大程度上保 刘根勤,焦兹与晚明戏曲,2 0 0 8 年博士论文,页3 5 。 u 澹园续集,焦兹著,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版, 与陈大来书,见页1 1 8 2 。 d 关于焦兹万历二十六年( 1 5 9 8 ) 曾到过南京一事,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所作李卓吾年谱曾考证,万历 二十六年李卓吾与焦兹同到南京,此文收入厦f - jz k 学历史系1 9 7 6 年编的李贽研究参考资料( 第一辑) 。 另,李贽焚书卷三丁林庵记载:“万历戊戌,从焦弱侯至白下”,亦可证之。按:白下为旧时 南京之别称 6 留了焦兹本的内容。此序仅见于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未见载于现存西 厢记其他明刊本。 序后依次为重校北西厢记总评、重校北西厢记凡例和重校北西厢记 目录。总评内容乃王世贞( 1 5 2 6 - - - 1 5 9 0 ) 艺苑卮言中有关西厢记的 评论汇集而成,即“西厢久传为关汉卿撰”和“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两则 评论。此则“总评在西厢记明刊本中首见于继志斋刊本,后为三槐堂刊本、 游敬泉刊本所袭用,仅字面略加改换而已。重校北西厢记凡例,类似于“校记 , 内容为点校者点校之原则,以下原文照录: 一诸本首列名目,今类作题目。但教坊杂剧并称正名,今改正名二字,亦末泥家 本色语。 一旧本以外扮老夫人,末扮张生,净扮法本作洁,红娘日旦傈,亦今贴旦之谓也, 按由来杂剧院本,皆有正末( 当场男子谓之末,末指事也,俗称为末泥) 。副 末( 古谓苍鹘,故可以扑靓者,靓盖孤也;如鹘之可以击孤,若副末常执磕爪 以扑靓是也) 。狙( 当场妓女谓之狙,狙猿之雌者也,又曰狼狙,其性好淫, 俗称为旦) 。孤( 当场扮官长者) 。靓( 傅粉墨者谓之靓,当场善顾盼献笑者也, 俗呼为净非) 。鸨( 妓之老者日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身如虎文,性淫无厌, 诸鸟就之即合,俗呼独豹,今称鹅者是也) 。猱( 妓女总称,猿属,喜食虎肝 脑,虎见而爱之,常负于背,以取虱,辄溺其首,虎即死,随求肝脑食之,故 古以虎喻少年,以猱喻妓也) 。捷讥( 古谓之滑稽,即院本中捷讥讪是也,俳 优称为乐官) 。引戏( 即院本中狙也) 。九色之名,但今名与人俱易,正之实难, 姑从时尚。 一中原音韵有阴阳有开合,不容混用,第八出【绵搭絮】幽室灯清,几棍疏 棂,八庚入一东。十二出,秋水无尘,十一真入十二侵,俱属白璧微瑕,恨无 的本正之。姑仍其旧 一此家间有衬垫字,善歌者紧抢带叠用之,非其正也。中原音韵载【四边静l , 今宵欢庆一折,止三十一字,今诸本俱三十六字,则为流俗妄增者多矣,又载 【迎仙客】,雕檐红日低,画栋彩云飞,十二玉兰天外倚,望中原,思故国, 感慨伤悲一片乡心碎,七句三十二字,今十八出迎仙客,俱作十句,五十八字, 甚者衬字视正腔不啻倍蓰,岂理也哉。今有元本可据者,悉消之 7 一曲中多市语,谑语,方语,又有隐语,反语,有拆白,有调侃,不善读者,率 以己意妄解,或窜易旧句,今悉证之。 一杂剧与南曲各有体式,迥然不同,不知者于西厢宾白,间效南调,增【临 江仙】、【鹧鸪天】之类,又增偶语,欲雅反俗,今从元本一洗之。 一沙皮麽是助词,俺嗒咱是我字,您是你字,恁是这般,您恁二字,往往混誊, 读者切须分辨。 一络丝娘煞尾,随尾用之,双调、越调不唱,悉从元本删之 一诸本释义浅肤讹舛,不足为据,予以用事稍僻者,而诠释之,题于卷额,余不 复赘。 一诸本句读,于词义虽通,于调韵不协者,今皆一一正之 秫陵陈邦泰校录 重校北西厢记目录二十出,四字出目,分七行刊刻,记录如下: 第一出佛殿奇逢第二出僧寮假馆第三出花阴唱和 第四出清醮目成第五出白马解围第六出东阁邀宾 第七出母氏停婚第八出琴心挑引第九出锦字传情 第十出妆台窥柬十一出乘夜跄墙十二出倩红问病 十三出月下佳期十四出堂前巧辨十五出长亭送别 十六出草桥惊梦十七出泥金报捷十八出尺素缄愁 十九出诡谋求配二十出衣锦还乡 戊戌孟夏秣陵陈大来校 其中,第七出出目,目录为“母氏停婚 ,而正文第七出出目为“杯酒违 盟”,或是点校者在点校中的“笔误 ,然在其后刊出的三槐堂刊本、游敬泉刊本 及文学所藏本均有这样的“笔误 ,这也印证了各本与继志斋刊本的渊源关系。 目录后为“莺莺遗照”图一幅,半叶,题明“伯虎唐寅写于田汪耕摹 。“莺 莺遗照 后为正文。此本正文分五卷,每卷四出,每卷第一出,即第一、五、九、 十三、十七出前各有四句“正名 。 按:现存明刊西厢记中,已知刊刻日期早于继志斋刊本的五种版本中, 除胡氏少山堂刻本外,其他四种均有“题目”或“正名 ,兹立表如下: 8 继志斋刊本徐士范本一系 弘治岳刻本 第一出前第一出前 卷一第一折后 正名:老夫人闭春院 题目:老夫人闭春院题目:老夫人闭春院 崔莺莺烧夜香崔莺莺烧夜香 崔莺莺烧夜香 俏红娘传好事正名:俏红娘传好事正名: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张君瑞闹道场张君瑞闹道场 第五出前第五出前卷二第五折后 正名:张君瑞破贼计题目:张君瑞破贼计题目:张君瑞破贼计 莽和尚生杀心莽和尚生杀心 莽和尚生杀心 小红娘画请客正名:小红娘画请客正名:小红娘画请客 崔莺莺夜听琴崔莺莺夜听琴崔莺莺夜听琴 第九出前第九出前卷三第四折后 正名:老夫人命医士题目:小红娘传书简题目:老夫人命医士 崔莺莺寄情诗 张君瑞害相思崔莺莺寄情诗 俏红娘问汤药正名:老夫人命医士 正名:小红娘传书简 张君瑞害相思崔莺莺寄情诗张君瑞害相思 第十三出前第十三出前卷四第四折后 正名:小红娘成好事题目:小红娘成好事题目:小红娘成好事 老夫人问情由老夫人问情由老夫人问情由 短长亭斟别酒正名:长亭上送君瑞 正名:长亭上送君瑞 草桥店梦莺莺 草点里梦莺莺 草点里梦莺莺 第十七出前第十七出前卷五第四折后 正名:小琴童传捷报题目:小琴童传捷报 题目:几谢将军成始终生 崔莺莺寄汗衫崔莺莺寄汗衫多承老母主家翁旦 郑伯常干舍命正名:郑伯常干舍命 夫荣妻贵今朝是夫 张君瑞庆团圆张君瑞庆团圆愿得鸳帏百岁同外 从上表来看,继志斋刊本的“正名 内容与徐士范刊本一系和弘治岳刻本基 本相同,位置略有改动。 此本第四册为重校北西厢记附录,内容包括重校北西厢记考证、钱 9 塘梦、园林午梦、蟾宫曲四首及重校蒲东珠玉诗。重校蒲东珠玉诗 上有眉栏镌评。 第二节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之文献价值 中国古典戏曲是以宋代南戏和元代北曲杂剧为代表而进入文化史视野的,经 历了北杂剧的兴盛与衰落、南戏的中兴,到明传奇而成熟。西厢记的本事来 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金、元时期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张生和 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和观众,到元贞元、大德年间,西厢 记在王实甫笔下犹如元代剧坛绽放的一朵奇葩,焕发异彩。此后,元杂剧西 厢记不断地被改编搬演,各书坊也纷纷邀请名家点校西厢记,到明代更是 出现了不同版本达数十种之多。从元杂剧到南戏、传奇,西厢记的版本演变, 实际上也浓缩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轨迹。 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从嘉靖、隆庆时期开始,戏曲创作出现了新局面, 继承南戏传统的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取代了元杂剧的领先地位,到了万历年间传 奇创作进入了繁荣期。焦兹生活在明隆庆、万历年间,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戏曲 史上重要的变革,是一个积极地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所校刊的重校北西厢记 体现了他对于北杂剧体例、用曲、用词等方面的思考和选择,对其后的西厢记 刊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明中叶 西厢记各版本的总结 焦兹在序言中说,“词曲盛于金元,而北之西厢、南之琵琶,尤 擅场绝代。 西厢记作为北杂剧的代表,却被良莠不齐的点校者和刊刻书坊随 意篡改,焦兹所见西厢记各版本,已被“妄庸者率恣意点窜,半失其旧 , 刊刻者“转相摹梓,躇驳尤繁 ,有感于此,焦弦才着手点校西厢记,其初衷 应是规范西厢记体例,希望还原其“旧本 原貌。但焦氏的可贵之处在于他 在追求“元本 的同时,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戏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改 变,所以他点校西厢记,不是单纯地追求“旧本”,没有强行对曲文进行删改, 而是在其改动之处的眉批上说明其他版本的情况,对于体例,他也顺应戏曲文本 的变化做出调整,不要求完全按照元人杂剧的体例,只是希望“规范 西厢记 l o 体例。或许他已经察觉到戏曲这一文体在明中叶所发生的变化,所以从另一个层 面来说,焦兹点校的西厢记,是对明中叶西厢记版本情况的总结。 首先,焦弦点校西厢记,希望恢复其“元本原貌。“元本 一词在重 校北西厢记凡例中多次出现,如“络丝娘煞尾,随尾用之,双调、越调不唱, 悉从元本删之 ,“杂剧与南曲各有体式,迥然不同,不知者于西厢宾白,间 效南调,增【临江仙】、【鹧鸪天】之类,又增偶语,欲雅反俗,今从元本一洗之。 眉批中也出现“元本 一说。一般认为,“元本 有两种理解,一为元刻本,即 元人刻本,一为原刻本。通过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的眉批,可知焦兹所 参校的本子中已包含了古本、坊本、今本等别本,因已有“元本 和古本、坊本 之区别,所以,笔者认为此本中焦兹所指之“元本 ,当指元刻本,至少焦弦是 这样认为的。此“元本”或为残本,故在点校西厢记时,若别本与“元本 残本不同,多从“元本”,如第十七出中莺莺寄给张生之信,眉批日:“莺莺书坊 本伪传日甚,今依元本正之。 在唱曲方面,焦兹意识到“杂剧与南曲各有体式,迥然不同 ,认为“不知 者于西厢宾白,间效南调,增临江仙鹧鸪天之类,又增偶语,欲雅反俗”,所以 “今从元本一洗之。在用字用词方面;焦姚参校了中原音韵,根据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之不同,对坊本不知北方方言而根据南方方言率意添删之文字亦悉数 订正。关于【络丝娘煞尾】一支,徐士范本和弘治岳刻本均用,焦弦则“从元本 删之 ,或焦弦所见“元本没有“络丝娘煞尾”,这也是继志斋刊本和此前版本 不同之处。 当无“元本 可依,而存世的各版本互不相同,存在各种不同的体例或异文 时,焦兹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一种他认为较为合适的体例或曲文,然后在眉批中 说明他选择的理由和别本的情况。如第六出东阁邀宾【脱布衫】一支:“幽僻 处可有人行,点苍苔,自露冷冷。隔窗儿咳嗽了一声。( 生云) 是谁来也? ( 红 唱) 他启朱扉急忙答应。( 生云) 拜揖小娘子 上有眉批“一本作启朱唇与隔窗 儿不叶 。 在体例方面,焦弦根据“教坊杂剧”的体例,把诸本中之“题目 和“正名 并称“正名 ,且认为这是“末泥家本色语 。这实际上是北杂剧向明传奇过渡的 一种折衷做法。标准的元人杂剧体例为一本四折,在四折之外,也偶有用“楔子 以补充,每本均用题目、正名各一句或两句,概括全剧剧情。在现存的刊刻时间 早于继志斋刊本的五种西厢记明刊本中,除胡氏少山堂刻本外,均有“题目 和“正名 ,但情况各不相同。除此五本外,1 5 9 8 年以前应还有其他版本数种, 如序言中提到的顾玄纬刻本和金在衡刻本,惜已散佚,但当时各版本问题目、 正名使用与否、如何使用的混乱情况可见一斑。焦弦说:“教坊杂剧并称正名。 “教坊杂剧 一词最早指宋杂剧,如沈德符顾曲杂言中提及“涵虚子所记杂 剧名家凡五百余本,通行人间者不及百种。然更不止此,今教坊杂剧约有千本, 然率多俚浅,其可阅者十之三耳。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定士子优劣。每出一题, 任人填曲。 1 4 明代宫廷演剧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教坊演出频繁,“教坊杂剧 可能是焦兹对当时教坊中所演戏曲的一种称呼,抑或是当时有这样的一种叫法, 这种“教坊杂剧”每折( 出) 开篇有诗句概括戏曲内容,这些诗句“并称正名 , 故焦弦沿用之。 在角色的称呼方面,焦弦是知道“旧本以外扮老夫人,末扮张生,净扮法本 作本,红娘日旦傈”这些称呼的,但苦于“今名与人俱易,正之实难,所以选 择“姑从时尚”。 此外,焦兹在眉批中多提及其他版本,如“古本、“坊本 、“今本甚至只 是用“一本”来代替,虽然没有具体详明其所称引或参校之版本,但还是给后人 研究西厢记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而其所点校的西厢记成为了西厢记 版本的典范,在其以后的西厢记明刊本,均直接或间接地都受到焦兹点评本 之影响。 二、 重校北西厢记的影响 焦兹在刻重校北西厢记序中自谦,称点校西厢记是:“风雨之辰, 花月之夕,把卷自吟,亦可送日月而破穷愁。但不难想象,这样一位著名学者 对于一种通俗艺术的关注,甚至亲自点校,必然会引起同时代文人的关注和追随。 更何况这是一本点校精良,序言、总评、凡例、目录、插图、眉批和附录都相对 完整的“善本”。焦弦点校本不知是否有刊刻出版,但从现存的继志斋刊本来看, 顾曲杂言是一部戏曲理论与史料著作。明万历问沈德符作史料笔记 之杂剧元本) 提及 “教坊杂剧”。 1 2 即使是后来刊刻的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对其以后的西厢记刊本也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重校北西厢记 系统各版本外,现存其他明刊本西厢记,如题名 为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一系的几个刊本,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继志斋刊本的影 响。下文将详细讨论。 焦兹在点校西厢记一事还影响了他的好友李卓吾。后者正是因为刻重 校北西厢记序中的一句“知者当勿谓我尚有童心也 ,而受启发创作了著名的 童心说。李贽在焚书中亦说道:“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 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 也 也许是受到焦兹的影响,也许是好朋友间的共同兴趣,李卓吾也曾经 点评过西厢记1 6 。现存四十多种明刊西厢记中,署“李卓吾批评”的有 八种之多,其中虽不辨真伪,然李贽曾在焚书中曾提及自己点校西厢记, 故而他曾点校西厢记是不争的事实。 1 5 见李贽著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页9 8 。 1 6 李卓吾曾点校过西厢记,应实有其事。李贽续焚书卷一书汇与焦弱侯中写到:“古今至人 遗书抄写批点得甚多,惜不能尽寄去请教兄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改篡得 更妙。”可见,李贽是批点过西厢记的。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1 9 7 5 ,页3 4 第二章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裔本考述 据陈旭耀文,“重校北西厢记 系统包括:继志斋刊本、游敬泉刊本、三槐 堂刊本、罗懋登注释本、文学所藏本、汤沈合评本和日本无穷会图书馆藏本七种 明刊本。笔者有幸从黄仕忠师处得到了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之游敬泉刊本及三槐 堂刊本的影印本,准备论文期间又赴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 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阅览了西厢记其他明刊本,对“重校北西厢记”系统所 提及的罗懋登注释本、汤沈合评本和文学所藏本与继志斋刊本进行了仔细的比对 校勘,发现这些版本与继志斋刊本的渊源,同时也考证它们与西厢记其他明 刊本之间的传承关系。 第一节游敬泉刊本 一、版本概述 此本封面题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二卷二十出,明万历间书林游敬 泉刻,游敬泉生平事迹不详。此本藏日本天理图书馆,日本东大文学部有影照本。 线装四册,第一册为上卷卷首内容,第二、三册分别为上、下卷正文内容,第四 册为下卷卷末内容。金镶玉重装,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七字,科白小字双行低 一格。四周双边,无界行( 上卷前五叶有界) ,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端镌“西 厢记鱼尾上下卷0 下端镌叶数。眉栏镌评。二卷,二十出。上、下卷各十出, 每出有四字标目。插图十二幅( 除第三、四、七、九、十二、十四、十七、十九 出外,每出一副,但第二出插图实属第四出,第六出插图实属第七出) ,双面连 式。上卷正文卷端题“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上卷,下卷正文卷端题“新刻 李卓吾批评释义合像北西厢记下卷 。 上卷卷首内容依次为:重校北西厢记总评、重校北西厢记凡例、重校 北西厢记目录、钱塘梦、园林午梦、蟾宫曲四首、“莺莺遗像 图、重 校北西厢记考证,末署“李卓吾批评西厢记附录终 。下卷卷末附李卓吾先 生批评蒲东珠玉诗集一卷,署“四明张楷著 。 1 4 二、版本考略 此本分为上下两卷,第一出至第十出作为上卷,第十一出至第二十出作为下 卷,且将全本二十正名分成两部分,置于上、下两卷之首,这样的处理,在明刊 本中是非常少见的。虽然从剧情上看,把第三本一分为二显得生硬,但从中也可 看出,到明后期,读者对元人杂剧一本四折的体例已不严格要求,改编者根据剧 情或者排版的需要随意调整曲本的体例。从戏曲自身发展的轨迹来看,这也是戏 曲体例自身发展的过程。 游敬泉刊本与继志斋刊本的内容除了个别用字的选择不同外,从曲文到科白 基本相同,在科白方面只有一处与继志斋刊本明显不同,第十一出乘夜跄墙 【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支前,游敬泉刊本较继志斋刊本多了一句宾白:“( 生) 今 日便早则死也,再望小娘子周全这件亲事呵。这句宾白出自徐士范本一系,在 现存明刊西厢记中,仅有徐士范本、熊龙峰本和刘龙田本这一系还保留了这 句宾白,到徐文长点评本一系,这句宾白被改成红娘之语“今日便早死心塌地也 。 从这点来看,游敬泉刊本不但沿用了继志斋刊本的曲文,也参校了徐士范本一系。 游敬泉刊本第一出“佛殿奇逢 开场老夫人的说白中说“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 公剃度的和尚”,此处继志斋刊本与现今存世的明刊本西厢记多为“况兼法 本长老又是俺公公剃度的和尚”,这是源自于弘治岳刻本的称呼。游敬泉刊本此 处用“相公 是受到了其他版本的影响。 游敬泉刊本重校北西厢记总评、重校北西厢记凡例、重校北西厢记目 录、钱塘梦、园林午梦、蟾宫曲四首、“莺莺遗像 图、重校北西厢记 考证,与继志斋刊本相同。不同的是,重校北西厢记凡例,继志斋刊本中有 十则,游敬泉刊本只有九则,缺了最后一则,此处刚好是叶末,疑为书商为节省 转页纸张而“偷工减料”之故;在考证中,从开头元稹的会真记到张著 的待月诗,这一部分与继志斋刊本从顺序到内容完全相同,游敬泉刊本张著 待月诗后紧跟着的是秦观的题莺莺和天台陶宗仪的莺莺像跋,而继 志斋刊本张著待月诗之后还有韩奕五言绝句四首等诗歌十六首、商调 蝶恋花十一首等,疑为刊刻者“偷工减料之故。 游敬泉刊本通篇均有眉批,其眉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上卷卷首内 容之眉批镌字音和一些简单的解释文字,这些简单的眉批多散见于西厢记其 他明刊本中;第二类为曲文内容的眉批,这些眉批大部分出自起凤馆刊本元本 出相北西厢记一系,并且“王日 、“李日”等也与起凤馆刊本基本相同。第三 类眉批则是下卷卷末附李卓吾先生批评蒲东珠玉诗集的眉批,继志斋刊本重 校蒲东珠玉诗集之上是有眉批的,在游敬泉刊本蒲东珠玉诗集的眉批中, 也有不少来自继志斋刊本。在第二类眉批中,起凤馆刊本原来的眉批除了王、李 合评的评语,还有一些点校批语,游敬泉刊本在沿用起凤馆刊本的时候,一方面 删减“省略 了一部分王李的评语,另一方面,对于点校对方面的批语也有自己 的判断。 关于游敬泉刊本的刊刻年代,蒲东诗结束处有一长方形四周双边的刻书 牌记,分两行题“皇明万历新岁书林游敬泉梓 。这是万历间闽建刻书的一种常 见牌记款式,有学者据此将此本定为万历元年( 1 5 7 3 ) 刻本。根据上文对于内容 的比较,游敬泉刊本之刊刻年份定非万历元年,而应在1 6 1 0 年后。署“万历新 岁”或是书商故意为之。 游敬泉,籍贯行谊不详,大致是万历间福建建阳的一位书商,现知他除刊刻 此本外,还刻有刻李卓吾先生批评红拂记( 藏上海图书馆) 。蒋星煜先生推测 游敬泉与同时代刻书甚多的游敬居可能为兄弟。 第二节三槐堂刊本 一、版本概述 此本全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二卷二十出,三槐堂藏板,半叶十行, 行二十六字,科白小字双行。半叶四周双边,有界,白口,无鱼尾,版心镌“西 厢记上厂f 叶数。有插图1 8 幅( 除第二、四出外,每出一幅) ,双面连式,第 二十出插图右上有一方形刻工题款,镌“次泉刻像 四字。上卷正文卷端首行题 “重校北西厢记上卷 ,次行为“正名 四句;下卷卷端题“重校北西厢记下卷 。 此本原为日本近代学者千叶掬香藏,后归盐谷温藏,现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为 孤本。 此本线装二册,两册封面分别题李评西厢记上厂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追逐打闹安全教育
-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案例
- 校园安全教育团会
- 绿色甲醇生产线项目工程方案
- 精密汽车模具生产线项目工程方案
- 土建工程钢结构螺栓连接方案
- 给水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 政府实习个人总结
- 城乡供水管网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
- 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私人车位租赁合同
- 防诈骗班会课件
- 旅行社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 无痛人流患者护理查房
- DDI:制造业人才发展成功实践手册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
- 2025年抗菌药物授权培训
- 风力发电征地协调方案(3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制动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淀粉粘合剂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 黑龙江: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应用技术规范(DB23-T 2334-2019)
- JG/T 127-201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