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演1.doc_第1页
唐诗的发展演1.doc_第2页
唐诗的发展演1.doc_第3页
唐诗的发展演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的发展演变唐朝时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第二个极其显赫的封建王朝。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即位一直到公元907年朱温称帝,改国号为梁,唐朝的统治总共历时289年。唐朝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之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都获得空前的发展,因其疆域辽阔,人口猛增,国力强大,声威波及世界。全国户口由唐高祖建国之初的200万户增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的891万户,人口达5291万人。由于政治上之大一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融合、吸纳各类外来宗教的同时,实行尚贤纳谏的开明政策和科举制度,广泛选用人才,处处都表现出充沛的活力。在如此宽松开放的氛围里,文学也欣欣向荣,呈现出百花齐放、群芳争艳的局面。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唐诗作品之丰富多彩,思想内容之深刻而富含艺术性,超过了当时其他体裁的作品。就质而论,它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的社会本质和历史面貌。就量而言,清朝康熙年间汇编的全唐诗收集了二千二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由此可见,在唐代文学中,唐诗的成就最为辉煌。据明朝的高棅所著的唐诗品汇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一、 初唐的诗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初唐指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至武后时期共九十四年。初唐(618-712)的诗歌沿袭南朝诗风,流行宫体诗。其代表人物上官仪是贞观初年的进士,高宗时期的宰相。他创作的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称为“上官体”,多为奉皇帝旨意或为皇帝唱和而写作的诗。虽然华美典雅,但以颂扬圣德为主,形式呆板,内容空虚,缺少积极而生动的思想感情。虽然如此,上官仪将六朝以来诗歌的对偶方法归纳为“六对”与“八对”,各以名物、声韵、造句、寓意等类相对,利用汉字的特点,使之程式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也为促成律诗的逐渐定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宗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洛宾王称霸诗坛,号称四杰。他们的诗作一方面承袭齐梁遗风,不脱轻艳绮丽的气息,另一方面力图突破宫体诗的狭隘氛围,呈现出新的倾向、新的精神。他们热切要求书写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因此,他们的诗歌创作,从宫廷走向市井和社会人生,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文风朴实、情感真挚。王勃和杨炯的五言律诗开始规范化,心境明朗、感情壮阔;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流岩、辞藻整丽。他们的青春而忧郁的气息,代表着初唐诗歌的审美典范。杜甫曾写诗推崇说:“王扬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初唐期间也兴起另一种倾向的诗体,那就是不拘声律对偶的古体诗。其代表人物陈子昂,张九龄以复古为号召,推崇东汉献帝时期的建安文学,提倡三国曹魏齐王时期的正始文风,与初唐四杰,沈宋之近体诗相对立。陈、张等人既有创作实践,又在文学理论上推陈出新。这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陈子昂高举“兴寄”与“风骨”两面大旗,致力于复归风雅。其登幽州台歌和感遇38首,以及张九龄的感遇12首和望月怀远等诗篇,语言质朴清刚,充满激越壮伟的气概和深沉忧愤的现实关怀,影响颇为深远。其后,李白的创作、韩愈的散文、白居易之诗歌,皆与陈子昂的思想一脉相承。综观初唐诗歌的发展,蛀牙是由两种对立的创作倾向和趋势所推动。其一是承袭六朝遗风,在演变过程中,完成律诗之创作;其二是努力用“汉魏风骨”来表现“风雅兴寄”,并获得新的成就。经过此两种创作倾向的不同流派争妍斗艳,发挥各自的特色,推动着唐诗向前发展,使随后的盛唐诗歌逐步走向全面繁荣的高潮。二、盛唐的诗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盛唐指玄宗、肃宗至代宗时期共六十七年。在此期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高峰。诗歌创作经过初唐四杰、沈宋、陈张诸人突破齐梁宫体诗之束缚,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诗人也接踵出现。除李白、杜甫两位顶尖级的诗人之外,尚有十几位第一流的诗人并世,犹如众星拱月、辉丽中天。他们都是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诗学大师,各有独特风格而又汇流在一起,成为“盛唐气象”的洪流。盛唐诗歌大体上可分为四大流派:一,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二,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三,以李白为代表的咏怀古诗派;四,以杜甫为代表的爱国忧民诗派。(一)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有孟浩然、储光羲、常建、刘长卿、韦应物等著名诗人。他们承袭东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风,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王维的诗,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渭川田家桃源行山居秋螟等名诗,既描写山水田园,又歌咏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他们与陶渊明不同的情况是由于盛唐社会物质生产富庶繁荣,一些做官的文人在仕途上受到作者,思想观念上接受佛、道的影响,而退居山林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他们的诗笔寄情山水,心惬田园,自然、宁静、禅悦的境界成了他们诗歌的最高追求。代表诗作有孟浩然的额过故人庄春晓,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二)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有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著名诗人。他们采用乐府体裁来描写现实和社会人生,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对战争的反思,诗风雄浑,格调悲凉。王昌龄是七言绝句的圣手,其边塞诗从军行和出塞,悲壮有力,其宫怨诗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风雅蕴藉,古今独步,被誉为“诗家天子”。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崔颢的黄鹤楼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高适的燕歌行等边塞诗,也以苍凉悲壮、恢奇瑰丽的诗风,铺展盛唐边塞风光与征战场景的长幅画卷,并在建功立业的热忱中反思战争,抒发征夫与少妇的离情别恨和相思之苦。他们使高昂的一起与冷峻的现实观照相结合,而富有慷慨悲壮、哀婉动人的气质。(三)以李白为代表的咏怀古诗派李白继陈子昂之后,提倡复古,所作古风59首,手法多比兴寄托,抒发其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往往以寓言和咏史之形式抨击时政和腐败现象。其咏怀古诗在体裁上与阮籍之咏怀、陈子昂之感遇一脉相承。但在风格上又与楚辞相似,如其驰骋想象神游天界、总览四海、囊括古今之景象,都有离骚诸作之影迹。其乐府远别离蜀道难等也有同样的诗风。李白反对格律限制,主张复古,也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和营养,并全力以赴地创作乐府古体,而不着意追求声律。李白诗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并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作出神入化,充满瑰玮绚烂的烂漫主义色彩,被誉为“诗仙”。(四)以杜甫为代表的爱国忧民诗派。杜甫主张作诗必须通晓音律,讲求多读书,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提倡下功夫锤炼诗句,务必精确冼炼,内涵丰富,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以动人的歌吟忠实而沉痛地纪录了唐王朝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整个历史过程,以致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浪迹各处,深知民间疾苦。他根据长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出丽人行兵车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称为“三吏”和“三别”等名诗,描绘了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景,对劳动人民和贫寒的知识分子寄寓深切的同情。杜甫诗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以上表明,盛唐诗歌是在不同的诗歌流派的不同倾向的对立中发展着。有的偏重继承传统的体裁和诗风,有的在原有之领域中作新的开拓。这种相反的对立形式发展到中唐,又出现韩愈、孟郊的复古创新诗派与元稹、白居易的政治讽喻诗派的对立。这些对立实质上市各个流派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开拓创新,在诗坛上争奇斗艳,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三、中唐的诗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唐指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共四十六年的历史。盛唐后期,由于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政治文化受到沉重打击,元气大伤,诗坛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诗坛终于逐渐重振旗鼓,春风吹又生。尤其是到了宪宗元和时期最为兴盛。当时诗坛上活跃着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复古创新诗派和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派。此两诗派都深受杜甫的影响,但各有不同的倾向和特色。韩孟等人继承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词炼句的精神,追求奇险冷僻之词句和诗境。元、白等人则继承杜甫不沿用古题、不拘泥古调、不单纯追求形式的诗风,提倡根据现实题材随意抒写,主张用白话作诗和摹写社会悲剧。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复古创新诗派,有贾岛、李贺等著名诗人。他们提倡“务言人所不敢言”与“务言人所共欲言”,并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其目的是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骈文。韩愈后来被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风力求新奇,喜用僻字险句,又以诗发议论,使诗散文化,对后来的宋代诗歌影响较大。其代表诗作有山石石鼓歌和抒情诗晚春青青水中蒲等。孟郊的诗主要写民间疾苦,诗风凄清奇峭,所作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为千古传诵之名诗。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派,有李绅、张籍、王建等著名诗人。他们积极开展新乐府运动。诗作力求通俗化,大众化,注重讽喻比兴,要求“句句必尽规谏”,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认为诗必须具备情感、语言、声韵、思想四要素,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功能。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政治讽喻诗、纪实诗。其中有白居易的描写社会痛苦的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元稹的田家词、张籍的野老歌和王建的水夫谣等。还有李绅的悯农二首至今传诵不衰。中唐诗歌的主流是韩孟、元白两大诗派分别在追求新奇和平实的路子上进行探索。韩孟诗派讲究语言雕琢、偏重内容,力求奇险冷僻之诗境。元白诗派则强调反映现实、追求内容,追求通俗平易之诗风。两大诗人各以自己的创作特色使中唐诗歌异彩纷呈。四、晚唐的诗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晚唐指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诸朝共八十年之历史。在此期间,晚唐诗人全面继承初、盛、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并有进一步的开拓。所谓继承,就是将以前的诸朝诗歌境界之“奇”“涩”“放”和语言之“矫激”“浅易”和“淫靡”继承下来。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等重要诗人在创作上精于遣词、巧于用事,形成精巧秾丽之诗风。同时由于晚唐时期离乱的影响,有些诗作也多少流露出感伤、惆怅和失落感。李商隐擅长七律,是杜甫之后七律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作注重挖掘内在心灵,以朦胧多义的意蕴,精严隐微的声律,对仗和用典,营造凄艳绝丽的审美境界。其爱情诗细雨无题等,内有精妙佳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情深绵邈、典雅艳丽。其诗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有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安定城楼,自伤身世的绵瑟,富于人生哲理的晚晴乐游原,悼念亡妻的正月崇让宅暮秋独游曲江,展示唐王朝兴衰的长篇叙事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以及托古讽今的政治诗齐宫词隋宫和马嵬二首等等。与李商隐齐名的杜牧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法对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强盛,常借咏史的题材横议时事,创作了讽喻诗华清宫三十韵过骊山作题乌江亭和感时叹世的感怀诗,以及以妇女为题材的窦列女传杜秋娘诗并序和泊秦淮等名诗。其诗清丽婉约,并有倜傥纵横之气势与缠绵悱恻之情思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此外,韦庄与温庭筠同为唐末五代“花间词派”的先导。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作多咏宫廷妇女和香艳风情。他精通言律、洞晓曲调、更善于作词,大都以秾艳华丽之语词,描写妇女之心神形态,多用比兴、以景寓情,创造朦胧幽渺之意境。代表词作有菩萨蛮更漏子梦江南等。综上所述,唐诗的发展过程最初是由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开始讲求五言诗的声律化,后经南朝诗人的不断改进,到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醉心探讨,材正式形成新的近体诗律诗。与此同时,初唐的陈子昂提倡的古体诗,与近体诗称为唐诗最早的两个对立的流派。着两个流派都力求突破宫体诗的束缚,使诗风发生重大变化。到了盛唐时期,王维、李白、杜甫崛起,同时有一大批杰出诗人各显其才,开辟各种新诗境,出现了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怀古诗和爱国忧民诗等流派,形成唐诗的黄金时代。中唐诗人在继承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杜甫的影响下,韩孟的复古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