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进入消费社会后,在消费文化语境影响下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更倾向于实用化、时 尚化、娱乐化。读者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读者文化形象的改变,从理想读者 转变为消费者。读者的变化还表现在读者阅读对象的改变、期待视野的转变、新的读者 群的出现、读者观念的变化等等。本文想从接受美学和消费文化的交叉处对读者的变化 展丌研究,两种理论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但读者成为二者的联系纽带, 在消费社会中,读者已经转变为消费者,接受美学和消费理论都强调读者的能动性,没 有读者的参与,文学活动将无法进行。论文的重点在于对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进行客观 准确的描述与分析,并挖掘变化的原因,阐述对读者变化的认识。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 值得我们反思,读者的变化是时代与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进入市场后,文艺产品 像其他商品那样被生产和销售,并进行商业化运作。消费文化语境下读者的文学观念、 生活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发生了转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的 盛宴更是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冲击。 关键词消费读者接受美学大众文化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r e fe n t e r i n gt h ec o n s u m e rs o c i e t y ,b e c a u s ec o n t e x to fc o n s u m e rc u l t u r ec h a n g e s , t h e l i t e r a r yr e a d i n gi nt h ec o n s u m ea g e st e n dt op r a c t i c a l ,f a s h i o n ,e n t e r t a i m e n t s om er e a d e r h a sa l s ot a l ( e np l a c eg r e a tc h a n g e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c u l t u r a li m a g eo fm er e a d e r ,f r o mt h ei d e a l r e a d e r st ot h ec o n s u m e r s t h ec h a n g eo fr e a d e rm a i n l yd i s p l a y si nm er e a d i n go b je c t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h ea n t i c i p a t i o nf i e l do fv i s i o nt r a n s f o 衄a t i o n ,an e wg r o u po fr e a d e r s ,a n d r e a d e r so ft h ec o n c e p to fc h a j l g ea n ds oo n t h i sp a p e rw a n t st or e s e a r c hf r o ma e s t h e t i c so f r e c e p t i o na n dm ec o n s u m e rc u l t u r ew h i c ho v e r l a p p i n gl a u n c h e s t w ok i n d so ft h e o “e s s e e m l yd on o th a v ea i l y t h i n gr e l a t i o n st oi n h e r i tp r o b a b l y ,b u tt h er e a d e r b e c o m e st h er e l a t e d l i n ko ft w o s 1 1 1c o n s u m e rs o c i e t y ,t h er e a d e rh a sa l r e a d yb e e nt r a n s f o n n e dt oc o n s 啪e r s , a e s t h e t i c so fr e c e p t i o na n d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t h e o r ) rb o t he m p h a s i z et h ep o s i t i v er o l eo fr e a d e r i fd o e sn o th a v e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fr e a d e r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c t i v i t yt ob eu n a b l et oc a u r r ) ,o n t h e f o c u so ft h ep 印e r si st h ec h a n g e so fr e a d e r si nc o n s u m ea g e s i tw a n t st om a k ea no b j e c t i v e a c c u r a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a n d 仃yt ot a p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c h a n g e s a n de l a b o r a t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h a n g e st ot h er e a d e r t h ec h a n g eo fr e a d e r sc a u s e dp e o p l et or e n e c t t h e c h a n g eo fr e a d e r si st h ei n e v i t a b l er e s u l tc a u s e db yt i m ea n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d e v e l o p e d a f t e r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e n t e r st h em a r k e t ,l i t e r a r yp r o d u c tl i k e l ys u c ho t h e rc o m m o d i t y ,i sp r o d u c e da n d o nt h es a l e u n d e rt h ec o n t e x to fc o n s u m e rc u l t u r e ,r e a d e r so fl i t e r a r yc o n c e p t s ,c o n c e p t so f l i f e ,w a y so ft h i n k i n g ,v a i u e sh a v et a k e np l a c ec h a i l g e ,a n d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v i s u a ic u l t u r e sg r a n df e a s tb r o u 曲tt oh u m a n i t yg r e a ti m p a c t k e y w o r d sc o n s u m p t i o n r e a d e r a e s t h e t i c so fr e c e p t i o nm a s sc u l t u r e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日期:型生年月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西。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甸,燃潲矿鳓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消受叼铊黝铭象够) 的学位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脚旁孥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 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 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竺年j 月上日 日期:竺三年月上日 引言 己i 吉 ji#j 从文学活动的发展来看,文学研究从强调作者,到强调文本,再到强调读者,经历 了一个过程。在传统理论中,作者作为文化导师有着绝对权威的地位,他们启蒙大众并 担负着文以载道的重任,而随着文学的发展,作者的地位逐渐下降,1 9 世纪的英美新批 评使文学研究的目光又转向了文本,尤其是巴特的“零度写作一理论使“作者死了 , 但接受美学的出现使读者的地位迅速提升,从而肯定了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当人类社会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消费时代后,文学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时代 的读者也发生了变化。 消费社会的到来让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 活日新月异;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让深度模式削平、历史感和主体性丧失;大众传媒的发 展让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影像和符号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满足;大众 文化的兴起、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让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消费社会中读 者面对着文学新图景,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畅销书成为文学热点,文学经 典遭到冷遇、青春文学的火爆,网络文学兴起。而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正在向着时尚化、 实用化、娱乐化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文学创作与传播发生了改变,消费时 代的读者也因此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读者文化形象的转变、读者地位的改变、阅读对 象的变化、期待视野的转变、新的读者群的出现、读者观念的变化等。 对于读者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读者反应批评一书中有简汤姆金斯 的文章读者在历史上文学反应的演变,对从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到1 9 世纪后 的读者情况做了梳理。其实对读者的关注早就开始了。在西方从柏拉图时起就比较重视 文艺的教化功能,亚里士多德也重视文艺净化心灵的作用;到了中世纪写作几乎围绕神 学,而且阅读对象大多是信教的大众;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类主体地位的提升、自我意 识的增强,对于读者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关于读者的理论却并不多。直到2 0 世纪6 0 、 7 0 年代接受美学的出现使读者从被动的地位提升到主动,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士 坦茨学派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并赋予作品意义才能获得生命,而最终 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主体地位,对文学领域产生 了重要影响。接受美学在与各国美学思潮、流派的撞击、交融中,得到了多向度的发展,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从而汇合成一个更为强盛的潮流,发展为四个分支:( 1 ) 民主德国的接受理论,以瑙曼 及其社会文学阅读代表;( 2 ) 苏联的艺术接受理论,以梅赫拉及其 艺术 接受为代表;( 3 ) 法国后结构主义的阅读理论,以德里达和巴特为代表;( 4 ) 美国的 读者反应批评,以费什( 费希) 和卡勒为代表。 接受美学是8 0 年代被介绍到中国的,开始是理论移植阶段,主要是介绍和翻译西 方接受美学的各种流派及其理论。典型代表是周宁、金元浦翻译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 论。其次是理论研究及发展阶段,9 0 年代以后接受美学理论运用非常广泛。朱立元先 生在研究接受美学方面颇有建树并出版了接受美学导论。最后是运用阶段,接受美 学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用接受理论研究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另外还有 研究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能动作用的,如赵月美的 试论文学接受主体的能动性,还 有将读者作为消费者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如南帆的歧义的读者, 对于读者的分析很到位,还有的学者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消费文化研究主要兴起于西方。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文化进行了研究,研 究的专著很多,主要有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卢瑞的消费文化、莫特的消费文化2 0 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 迪顿的理解消费等等。 罗钢主编的消费文化读本集中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于消费文化的研究,主要从以 下几方面介绍:首先是对物欲的批判,对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和大众文化进行全面批判 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丹尼尔贝尔也是较 早从事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研究的,著有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其次是从符号学角度, 对物的文化意义的探究,构成了消费文化研究的中心一环。巴特是把符号学引入消费文 化研究的先驱,著有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还有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物的体 系、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 费领域。最后是从物的社会意义角度,物的意义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关 系的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消费文化的分析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分析,代表 是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他把消费文化看作是既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秩序的消极 和直接的反映。 本文是想从接受美学和消费文化交叉处对读者变化展开研究的,接受美学和消费文 2 引言 化理论产生的年代差不多,两者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但是接受美学是比较传 统的理论,针对的是传统的读者,而消费理论是研究当今消费社会的文化现象。二者的 联系纽带就是读者,消费社会中读者已经转变为消费者,接受美学和消费理论都强调读 者的能动性并注重读者的主体地位,因为没有读者的参与,文学的接受和消费都无法实 现。但消费时代的读者又不同于传统的读者,而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读者的变化已经引起学者注意。欧震在文章读者已死( 当 代文坛,2 0 0 6 年0 6 期) 中认为“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中,读者的主体性在确立之前就已 经被无孔不入的市场力量消解了,自我成了一个永久的幻想。他的欲望始终处于消费时 尚的塑造过程中,他的个性的获取本身就是被设定和安排。 因此读者已经在消费社会 中死亡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读者之死”的讨论,唐小林和刘朝谦从文学经典的 角度进行了反驳,认为读者之死是文学经典的读者之死。其实王干早已在文章作者死 了,读者也死了( 山花,1 9 9 4 年0 6 期) 中提出,“尼采说,上帝死了。巴特说,作者 死了。王干说,读者死了。一刘朝谦也在“读者已死所指为何( 当代文坛,2 0 0 6 年 0 6 期) 中说出了他文章的目的,“本文所论,无非欲标举读者已死这一触目惊心的 题目,引起学界对这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既是历史性的,也是现实的一个现象的关注。一 他也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对读者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因此本文想对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作一个全面分析,以消费社会为背景,以研究读 者文化形象的改变由“理想读者一而“消费者为线索,对消费社会中文学阅读活 动的变化加以描述,并揭示读者变化的原因,阐述对读者变化的认识。读者在文学消费 中欲望被塑造,个性被安排,这确实是读者在消费社会中所遭遇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仅凭这一点说读者已死是不全面的。在消费社会中读者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作 品,作为“上帝 决定着出版商的决策,是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但这和以前文学阅读活 动中的主体是不一样的。读者在阅读中主体地位已经变化了,人们对待文化产品的态度 也发生了改变,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的阅读,读者在消费文化语境 下的变化是表层与深层交织在一起的。读者的变化既是时代、历史的发展的结果,也是 读者作为社会个体自身发展的结果。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读者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读者的当代境遇 1 1 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 什么是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的英文是c o n s 眦e rs o c i 啊、直译是消费者的社会,强调 的是消费主体,而接受美学的英文是a e s m e t i c so f r e c 印t i o n ,直译接受的美学,强调的是 接受者,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接受美学还是消费社会都是强调读者主体的。 先从“消费刀这个词谈起,消费文化研究读本在开始就对消费作了解释,文中 提到在1 8 世纪以前,“消费 这个词一直被人们定义为。浪费一、“挥霍 ,被理解为是 一种经济损失或一种政治、道德价值的沦丧。1 8 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 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消费则开始被人们作为一个技术性、中性的术语使用,在现代 社会中不仅不是贬义词,还成为褒义词,消费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我们所说的消费社会一般指西方的后工业社会,西方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 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社会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以大规模的 商品消费为特征的消费社会出现于2 0 世纪。杰姆逊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历史 划分为三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 重要特征就是消费。消费社会不仅要从经济方面加以界定,还要从文化方面描述。消费 主义是一种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消费社会里消费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消费 社会是一个更重视感性的社会,重视理性和启蒙的社会研究成为传统了。中国虽然不像 西方社会那样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具有了许多消 费社会的特征。随着消费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 吃的饱、穿的暖了,住别墅、开豪华车、买高档的东西已经成为财富的标志和很多人的 梦想,更成为人们炫耀财富的方式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明显的消 费主义倾向。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只要是市 场经济就会发展到这一阶段。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 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一【1 】p 1 我们生活在被 物包围的世界里。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的商品生产,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消费欲 4 第1 章读者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读者的当代境遇 望和需求以攫取更大的利润,不像以前因为需求而生产,而是生产过剩;人们的购买不 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的消费是为了社会价值的认同和自己身份的认 同。换句话说他们购买这一件商品,不只是为了得到它的使用价值,而是看重它的符号 意义。马克思所使用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已经不能囊括消费社会中商品的所 有属性了,在社会物质很丰裕的情况下,使用价值并不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动机, 而是那些商品中所蕴涵的符号价值和意义系统吸引着消费者,拥有不同的商品就意味着 拥有不同的意义和符号,就标志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等级差别。 消费主义的盛行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 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2 1 p 1 读者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变化 是:从“理想读者转变为“消费者 。消费社会中读者生活在一个被物包围的世界里, 在文化商制造的符号消费中不断地以消费的方式来寻找个体存在的意义、寻求文化的认 同;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打破深度模式,使文学经典遭到冷遇,读者日益丧失历史感和 主体性;传媒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影像和符号充斥于我们的生 活,文化快餐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满足;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日常审美化的出现, 使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界限消失,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也使读者日益大众 化;文学进入市场,文学作品的商业化运作使畅销书成为文学热点,青春文学的火爆, 读者群细分化。 总之消费社会使读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读者理论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1 2 读者理论的历史演变 传统的读者理论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变化,文学研究从强调作者、到强调文本、再到 强调读者经历了一个过程。读者理论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既然要研究读者,首先我们 要弄清楚什么是读者,对读者的研究并不少,但有明确定义的并不多,他们谈的大都是 自己认为的读者。专门转向读者的研究是2 0 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伊格尔顿在2 0 世纪 西方文学理论中这样概括,“现代文学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 ( 浪漫主义和1 9 世纪) ;绝对关注作品阶段( 新批评) ;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明显转向读 者的阶段。 【3 】p 8 3 在文学研究注意力转向读者以前也不是没有对读者的研究,只是传统的文学理论没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有专门研究读者的,但都是暗含了读者的。最早从柏拉图起就注重文艺的教化作用,他 诅咒诗歌,把诗人逐出理想国,以此来维护他们的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对人 心灵的净化作用,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注重文艺教化功用的还有贺拉斯,他主张“寓 教于乐”;菜辛认为戏剧具有启迪人类理性,引导人类向善的巨大功用,并提倡建立市 民剧;歌德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也涉及了文艺的审美和教育作用。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他 们都很注重考虑到文艺对于读者的教化作用。但如果文艺的教化作用发展到极端,那么 有时文艺可能也会沦为统治者加强自己统治的工具,例如中世纪的写作几乎都是围绕神 学为了宣扬基督教的。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开始了自身的觉醒,人的自我价值得到 肯定,人们可以张扬个性,到笛卡尔时代读者的地位从理论上被确立下来。在启蒙运动 中读者更是受到重视,他们成为作家要启蒙觉醒的对象,阅读成为受体制和观念束缚的 读者寻求自由的途径。即使是浪漫主义作家,他们也希望有读者倾听自己的心声,希望 释放的感情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华兹华斯和雪莱都希望文艺能够传达真理,给 人愉悦,鼓励人们去探索。 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我国也同样受到重视,例如:“文以载道、孔子删诗经、秦 始皇焚书坑儒、宋朱理学等等,都是文艺教化作用的明显体现。随着文艺的发展,审美 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读者的感悟也就越来越重要,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都比较注 重意境,这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诗词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言有尽 而意无穷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文艺的发展,文学的审美被人们日益所重视,而读者 的地位随着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转向读者研究的主要是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伊瑟尔在阅读行为的 一篇文章,读者与隐在读者的概念中提到了不同类型的读者,他把读者分为现实的 读者和理想的读者。现实的读者又分为同时代的读者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同时代的又分 了三类,又对理想的读者进行了阐述,“理想的读者不仅必须不受自己历史环境的限制 而实现本文的潜在意义,而且还必须无一遗漏地实现其结果将导致本文的完全消费。厣 他还分析了里法德尔的“超级读者,超级读者代表了“一组信息提供者 ,他们总聚集 在“本文的节点上 ;费什的“知识读者 ,【4 】p 3 6 这是费什在文学在读者中:感受文体 学中提出的,“知识读者指的是能够熟练地讲写成作品本文的那种语言;充分地掌 握一个成熟的听者在其理解过程中所必须的语义知识;具有理解文学修辞、技巧等丰富 6 第1 章读者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读者的当代境遇 的经验( 文学能力) ,【5 】p 1 6 5 还有沃尔夫的意向读者,是作者对牢记心中的读者观念的重 构。伊瑟尔还自己提出了“隐含读者一的概念,“如果我们要文学作品产生效果并引起 反应,就必须允许读者存在,同时又不以任何方式事先决定他的性格和历史境况。由于 缺少恰当的词汇,我们不妨把他称作隐含的读者。他预含使文学作品产生效果所必须的 一切情感,这些情感不是由外部客观现实所造成的,而是由文本所设置。因此隐含的读 者观深深植根于文本结构之中,他表明一种构造,不可等同于实际读者。【6 】p 4 3 除此之 外还有吉布森“冒牌的读者”等等。 刘小枫的接受美学译文集中对读者加以界定,读者应该至少要区分三种类型, 要从概念上区分开,首先是现实的读者。这是文学公众的组成部分和文学社会学以及读 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次是假想中或意向上的读者,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期待视野,他 常常不与现实的读者相符,而与读者一个理想的形象相符,即理想的读者;最后是隐性 的、构想的或虚构的读者包含在本文本身之中,一方面他是创作者的读者想象外溢,另 一方面他是阅读指示楷模,是为现实读者提供的标准读者。本文可能会涉及这些概念。 1 3 读者主体地位的确立 以上列举了许多读者理论,说明读者很重要,但系统的读者理论并不多。接受美学 产生以前,传统的读者受到文艺教化论的影响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读者是被启蒙、被改 造的对象,读者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被提上日程。接受美学产生以后,读者的能动作用得 到重视,才使读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读者的地位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 使文学研究也经历了从注重作者、到文本、再到读者的过程。 在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接受美学出现了,它是2 0 世纪6 0 年代末、7 0 年代初出 现的一种美学思潮,主要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它的创 始人是姚斯和伊瑟尔。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成为接受美学标志性的文 章,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被揭示出来,姚斯认为“一部文 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 是一尊纪念碑,行而上学地展示其超越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 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 在。【7 】p 2 6 充分肯定了读者在阅读的主体作用。 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没有读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一部文学作品不仅是为读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者创作的,而且也需要读者的阅读,才能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作品。即一部文学作品的 写完以后,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还不能算最后完成。例如一部小说,在未经读者阅读 之前,只不过是一叠印着铅字、经过装帧的纸张。作品的功能不是由作品自身实现的, 而是需要由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来实现;而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就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 过程,是它最后完成的过程。这就是接受美学的代表观点,接受美学使读者的地位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确立了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称为“纯意向性客体 【8 】p 2 8 ,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意向性投射的 产物,而且必须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显现和实现它的具体存在。未经阅读的作品只是 一种潜在、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经过读者的意向性投射,文学作品才能变为现实的存 在,他指出文学作品虽然经过了作者的创造,其中仍然包含着大量的“空白 和。未确 定点斗。伊瑟尔在他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召唤结构,他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 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 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 ,所有这些组成文学作品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诱导读 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这就是文学作品召唤性的含义。 【9 】p 1 7 9 他认为文学作品客观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读者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 力,去填补空白,只有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文本的意义才会被揭示。 接受美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快风靡全球,这在于它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能动 作用,接受美学研究者注意到了过去文学理论所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即文学作品是为 读者阅读而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既然 文学创作本身并不是目的,作家写出作品就是为了供人阅读,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 只有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和作用,才可能成为“当代的存在 。 文学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作家、作品和读者都是文学活动中不 可缺少的因素,而传统的文学理论往往只注重研究文学的创作过程,接受美学则主张文 学研究应该是以读者为中心的。 1 4 接受美学对消费社会读者理论的启示 文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创造和接受的社会交流过程。在艺术活动中,不应该 只存在从创作到鉴赏的单向运动,而且还包括着从鉴赏到创作的逆向运动,鉴赏就表现 为是读者同作家、作品之间的一种“对话。只有双向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社会意义,文 第1 章读者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读者的当代境遇 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学进程应当是一种作者和读者的对话过程。接受美学 强调的正是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没有读者,文学的交流活动就无法完成。 消费社会中重视读者主体也是同样道理。 在市场经济中读者作为消费者仍具有主体地位。读者的趣味与选择影响着作家的创 作与文学作品的商品化运作,因此读者的接受很重要。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也并不是被动 的,大众文化的发展让读者在消费时代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不完全像法兰克福学派 认为的那样,现代社会的批量复制生产的文化工业制造出一群“没有思想的大众,法 兰克福学派强调大众文化的接受是被控制的过程。这不是完全适用当今社会的,也有对 大众文化持积极态度的,例如伯明翰学派即文化研究学派,约翰费斯克作为其中的代 表就提出了大众阅读的快感与意义生产理论,他在大众经济文中指出“文化经济中 作为生产者的观众拥有相当的权力。 【1 0 】p 2 3 2 是指读者在文化消费活动中拥有自主性,是 文本意义的决定者,文化商品所能激发的意义和快感的多样性取决于读者。这样读者就 拥有了双重身份,作为生产者和作为消费者。在他看来读者在文化消费中是积极的,并 强调受众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点上接受美学和文化研究学派还是相通的。 接受美学和消费理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接受美学主要是针对于传统文学阅读的, 强调的是文学的效果史,注重文学的接受,即注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读者 在文学阅读中能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在积极感悟中体验审美愉悦,与作者产生共鸣。 消费理论主要研究消费时代的文化现象,在消费社会中文学的接受方式不同了,现在叫 “消费”更为确切些,文学作品作为商品被购买和阅读,消费的完成在于购买,比如买 了一本书,即使不去读,也是完成了消费活动,但不是阅读活动。 接受美学和消费理论看起来是产生同一个年代,但有继承关系,因为一种文化现象 是普遍的,并不区分国籍。接受美学属于比较传统的理论,注重传统的阅读;而消费理 论研究的语境是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研究消费社会的文学活动,可以利用这两种理论 的联系来比较分析一种文化现象的,正因为有了比较,才能更清晰地看到现代读者独特 的特征,从读者身上的变化,能够折射出整个时代变迁对于人类阅读活动的影响,让我 们知道消费时代中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又是如何消费文艺产品的。 9 河北大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第2 章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 进入消费社会后,随着消费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文学的商品性和消费性日益凸显, 文学阅读也呈现消费性的特征。由于消费时代的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也随之发 生了变化,由理想读者转变为消费者,尤其是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张学 海的文章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中提到了在消费时代中“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 呈现出表层与深层的矛盾,并以其表层的主体性掩盖了深层的异化性,消费在使人的生 活审美化的同时,也使读者失去了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l l 】p 8 0 通俗的讲就是从表 面上看,读者作为消费主体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实际上读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在 无意识中迷失身份而失去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总之他提出的观点还是很有价值的,虽 然分析的不是很具体、全面,但这更有待于我们大家进一步探讨。读者的主体地位在消 费时代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是说和以往相比就完全改变了,这种变化是深层和复 杂的,不能笼统地概括。 在消费社会里读者看起来是很自由,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还决定着出 版商的决策,是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但这和以前文学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是否还一样呢? 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去考察就发现不了变化,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变化的,就 是读者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待文化产品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 时代的阅读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的阅读出现了新的特征。总之,消费时代的读者不同于 以往任何时代的读者。 2 1 读者基本文化形象的变化: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 首先读者基本文化形象发生变化: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理想读者 是姚斯首先 提出的,用他的话来说,“理想读者不仅具备我们今天可及的一切有关文学史的知识, 还能够有意识地记录任何审美印象,并反过来印证文本的效果和结构。【1 2 】后来由沃尔 夫岗伊瑟尔在阅读行为中对这一概念作了详尽的剖析:“理想读者不同于当前的 读者,纯粹是虚构的产物。”还要“必须实现虚构文本的全部潜在意义。【4 】p 3 7 理想读者 “没有现实的基础,但正是这一点使他相当有用。作为虚构物,他能弥补在任何关于文 学效果与反应的分析中不断出现的缺陷,不管他被邀请出来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可以根 l o 第2 章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 据希望赋予他各种各样的特性。 【4 】p 3 8 因此,“理想读者 这一概念是从理论上提出的, 是由作者或批评家根据文学作品的预期效果能够得以实现而构想出来的读者类型,而并 非从现实中归纳得出,这一点上有别于“知音 ,“知音 是现实的读者。“知音是南 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知音 与“理想读者 都表达了文学阐释需 要读者参与的意识,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前者强调读者的鉴赏过程、欣赏方式是直观领 悟式,后者认为读者的目的是挖掘作品的意义、欣赏方式是探究式。消费时代的读者转 变为“消费者,是指读者转变为消费型的读者。 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了,以前纯粹意义上的文学阅读减少了。 消费时代文学走向市场,它从神圣的象牙塔里溜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里,文学作品也成 为了商品。因而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更注重快感的满足,受市场的导 向出现了新的趋势,正在向着实用化、时尚化、娱乐化的趋势发展。 实用化。文学阅读更加功利化、,实用化。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闲暇的时间去 慢慢品位文学作品,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简单快捷的阅读,因此文学阅读也越来越细 分化,指的是现在出版的书籍针对性越来越强,而作者的写作也是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 的,例如,有的是为了让成功人士去读,有的是让青年去读,总之大家各自怀着不同的 目的,去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书去读。这是现在社会阅读的一个新趋势,不同的年龄、不 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等等划分得越来越细了。 时尚化。现在追求时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买书和读书也成为一种时尚。如果是畅 销书,人们肯定会蜂拥而至,其中许多人是慕名而去,如果不去就好像是落伍了一样, 现在易中天和于丹已经成为文化名人了,他们的书也非常畅销,几乎是家喻户晓。在消 费社会中,阅读也会成为一种时尚。 娱乐化。文学阅读还日益趋向娱乐化。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富裕多了,但 紧张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感到压力很大而得不到解脱,于是阅读文学作品就成为人们 娱乐消遣的途径。人们通过阅读来得到放松和暂时的心理安慰。当然文艺的娱乐功能以 前也是被经常提到,尤其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但文学的娱乐功能从来没有像今天显 得如此重要。文学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之一。 消费时代文学阅读的变化使读者形象也随之变化: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 。 接受美学研究的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读者,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能够积极地进行文学阅读而获得审美感受。读者是文学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文本意义的 阐释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够最终完成。费什也对读者提出过要求,他研究的读者是“知识 读者,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读者,可以看出传统阅读的读者一般都是理想的读者,更多 的是些精英知识分子。 而在消费时代读者的基本文化形象生了改变,读者转化为消费者。读者不仅是阅读 的主体,也是消费的主体,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在消费时代已经转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 间的关系了。在消费社会中读者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体,那些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早 已被平民意识取代。读者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商家看重读者作为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拥 有的选择权,这直接影响着文化市场的商业运作和利润状况,因此读者还会被称为“上 帝”。可实际上读者并不是对文化产品拥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权,在阅读中读者也并不是 拥有独立的审美个性。 读者基本文化形象的变化使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客体及读者本身的主体特征发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使读者的阅读活动的特性发生了变化:由文学接受而文化消费; 其次,消费活动又使阅读客体发生改变:由召唤文本变成文化快餐;最终又使读者本身 的主体特征发生了变化:期待视野、读者群、读者观念等等的变化。读者这一系列的变 化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 2 活动论:由文学接受而文化消费 读者文化形象的变化读者转化为消费者,必然会使文学接受的方式发生改变。 我们把传统的文学接受的方式概括为“文学接受,把消费时代的文学接受方式概括为 “文化消费 。文学接受强调的是读者主体的能动性,是指读者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 对文学作品进行细细品味,审美判断、感悟理解而获得审美感受的阅读过程。文化消费 是指把文学作为一种商品或一种时尚、符号,而进行消费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既 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从文学接受到文化消费,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过程, 文学接受是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而消费社会中文化产品消费过程是一个从编码到解码 的过程,符号和影像成为其主要构成因素。文学阅读活动和消费活动不同,消费活动的 完成在于购买,比如买了一本书,即便不去读,也是完成了经济上的消费活动,但不是 传统的阅读活动。消费强调的是消费的行为,注重的是物质活动。而阅读活动也不一定 要去购买,可以去图书馆阅读。阅读活动是纯粹的精神活动,注重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理 1 2 第2 章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 解与欣赏。可从以下方面来具体理解文学接受和文化消费的不同。 2 2 1 由调动审美经验而追求快感满足 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是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想象、感知把文本 中的文字符号意象转化为艺术形象世界,获得生动的艺术感受,与作者进行对话,是一 种情感上的交流,是阅读活动中的二次创造。“接受过程不是对作品简单地复制和还原, 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反作用 。【1 3 】敞文学的接受应该是主动地接受,文学阅读 也是一种创造,读者通过自身的审美经验,对文学形象进行审美感知、联想、想象,对 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我建构,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丰富了原来的文学形象,也赋予 了作品新的含义,获得审美感受,体会到审美愉悦,这是一种生产的快乐。 姚斯在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中提出了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创造 、“美 觉 、“净化。创造是指从自身创造中获得愉悦,是审美经验的生产方面;美觉是指通 过审美而产生愉悦,是审美经验的接受方面;净化,姚斯定义为:“对由演说或者诗歌 激起的情感的享受;这种享受在听众或观众身上造成信仰的变化和思想的解放。 【1 4 】p 1 3 9 即艺术作品与其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审美经验,使接受者的心灵得到解放和升华,是 审美经验的交流功能。这三个基本范畴是层层深入的,描绘了阅读中整个审美的过程, 从最初读者积极投入阅读,调动想象力来进行二次创造,产生创造的愉悦,体会到审美 的快乐,到最后达到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自我超越的最高层次。读者能够超越现实, 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对自我和世界重新审视,达到自我心灵的超越和升华,摆脱现实 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解放,这是人类阅读最美好的境界了。 而消费时代的文学阅读更多的是文化产品的消费。文学阅读给读者带来创造的愉 悦、审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相对传统阅读来说比较少,人们更多的是去寻求一种感 官的刺激和欲望的满足,读者沉溺在快感的享受中。在消费观念的驱使下,读者不是因 为自省的或为了寻求精神满足去阅读。享乐主义让畅销书堂而皇之地进入到大街小巷, 文学的娱乐功能空前地膨胀,有人概括为“享乐正当化。人们读通俗文学不再被认为 是低级趣味了,文学阅读成为一种娱乐的手段,读者更多是为了获得审美感受而阅读, 更多是为了充分地放松、消遣。因此,读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深度、平面化的快感体验, 是短暂的、即时性的审美趣味和欲望的暂时满足。消费社会的物质丰富唤起了人的各种 欲望,使人的本能充分地显现,为了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感官欲望,文学创作也越来越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倾向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写作,从宏大叙事转向私人空间写作,这就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 要,以吸引读者为目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丰乳肥臀、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木子 美的性爱小说等等,就是抓住读者对私人空间的好奇心理来以此吸引读者的。如果是为 了寻求感官的刺激和快感的满足而去阅读,那样审美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深 层的意蕴就无法体会了,更不会获得心灵的解放了。 2 2 2 由拥有审美个性而追求文化认同 读者在传统阅读中具有理性的思维和自我意识,在阅读中不但提升自身的审美经 验,而且还会丰富和加深阅读主体的自我意识。阅读时读者可以充分享有个人阅读的主 动性,可以在审美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审美判断能力。张扬读者的阅读个性会更好地阐释 作品的意义。传统的阅读被看作是神圣的、是精英知识分子的阅读,读者有着强烈的自 我意识,在阅读中拥有独立的审美自主性。他们拥有独立的自我、张扬的个性,能够在 阅读中自我反思,摆脱世俗的束缚,获得自我超越并完善自我。读者把文学阅读当成是 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并能够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对话, 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这种交流是主动的、审美的,没有功利的。但如果读者被灌输 特定的文本意义,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容易丧失创造性和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