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森林培育专业论文)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游憩环境承载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文缩略词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l 生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 本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盏上亘 导师签名:瑙够 日 期:塑丑6 f a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 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游憩环境承载力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采用既成事实分析的方法,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了森林 游憩活动对风景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状况,探讨了风景区土壤理化性质受 冲击所引起的变化及冲击影响范围和游憩活动对植被及植物群落造成的 冲击,并对游憩活动与土壤和植被冲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 过研究风景区游憩活动时空分异规律,按照游憩环境承载力理论,计算泰 山风景名胜区各主要子景区游憩环境承载力,并对利用程度作了评估,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区环境保护及管理对策和措施,以促进风景区可持续 发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 1 游憩活动对土壤的冲击 游憩活动对土壤的冲击与景点特征和游览频度有关,具有高度集中 性,呈“点”、“线”、“带 状分布。游憩冲击造成4 个主要子景区的土壤枯 枝落叶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减少、土壤含水率减少、土壤硬度增加、土 壤p h 值增加。冲击程度随离步道或景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轻,当超过 一定距离后就基本稳定。其中,登天景区土壤受冲击范围为3 m ;岱麓景 区土壤受冲击范围为2 m ;天烛峰景区土壤受冲击范围为l m ;扇子崖景区 土壤受冲击范围为l m 。方差分析显示,4 个主要子景区土壤受冲击程度 依次为:登天景区 岱麓景区 扇子崖景区 天烛峰景区。 对游憩活动与土壤冲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土壤特征指数与 自然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受冲击呈现向低海拔、平缓、偏阳方 向的一个综合梯度;践踏指数与土壤特征指数呈负相关。 2 游憩活动对植被的冲击 受游憩冲击的植被中乔木受冲击程度明显小于灌木和草本,各受冲击 因子中植被丰度的受冲击程度最大,而植被的种类数量、高度和更新程度 等因子相对较小。登天景区、岱麓景区、扇子崖景区、天烛峰景区4 个主 要子景区植物群落受冲击指数依次为:4 0 3 9 、3 4 3 7 、3 1 0 3 和3 2 3 l 。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一 方差分析得出,4 个主要子景区植被受冲击程度依次为:登天景区 岱麓 景区 天烛峰景区 扇子崖景区。 对游憩活动与植被冲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植被特征指数与 自然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游憩对植被造成的冲击偏向发生在阳面、 平缓、低海拔的地方;践踏指数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各层 高度和植被总盖度呈负相关;游客数量与植被覆盖度减少率、植群变异率, 植群冲击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 游憩活动时空分异规律及环境承载力测算 泰山风景名胜区游憩活动时空分异明显,全年游憩时间过分集中在 4 1 0 月份,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泰山中路和岱顶。计算得出风景区 游憩环境承载力综合值为:t e b c ( 夏) = 1 6 2 5 0 人h ,t e b c ( 冬) - - - 9 9 2 0 人日。年游憩环境承载力为4 2 0 万人。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定的创新: 1 首次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植被受游憩活动冲击 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土壤、植被受冲击状况,填补了有关泰山研究中该 领域的空白。 2 研究了游憩活动与土壤和植被冲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践踏 指数、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自然地理因子、土壤、植被之间的相关性, 完善了研究内容体系,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 3 对传统的游憩影响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使游憩冲击与游憩活动时空 分异规律及行为特征相结合,深化了研究内涵,使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4 在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游憩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土壤和植 被受冲击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风景区环境管理对策及调控措施。 关键词:森林游憩,土壤,植被,环境承载力,管理策略,泰山风景名 胜区 2 山东农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r e s e a r c ho f f o r e s t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o ns o i la n dv e g e t a t i o n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t i yo f m o u n t a i nt a in a t i o n a lp a r k a b s t r a c t m e t h o do fa l t e r - t h e f a c t a n a l y s i s w a su s e d , a n ds t a t u so ff o r e s t r e c r e a t i o n a l i m p a c t s o n v e g e t a t i o n s f a c t o r sa n ds o i l p h y s i c s - c h e m i s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m o u n t a i nt a in a t i o n a lp a r kw a sr e s e a r c h e d o nt h eb a s e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 ,a n du s i n gt h et h e o r yo f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 r e g u l a r i t i e so ft i m e - 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b o u tt h et o u r i s m d e m a n d sa n d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d i f f e r e n ts c e m c a r e a sw e r ce v a l u a t e d ,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t r o l i n 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u n t a i nt a in a t i o n a lp a r kw a s p u t t e df o r w a r d s t h er e s u l t so f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r ca s f a l l o w : 。 1 t h em e r e m i o n mi m p a c t so ns o i lp h y s i c s - c h e m i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 伦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o ns o i lp h y s i c s - c h e m i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 a sa h i 曲c e n t r a lc h a r a c t e r , a p p e a r e das h a p eo f “d o t “l i n e a n d “b r o a ds u r f a c e 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a la c t i v i t yc a u s e x it h et h i c k n e s so fl i t t e ra n dh u m u sl a y e rs o i l w a t e rc o n t e n ta n dt h es o i lp hd e c r e a s e d ,a n ds o i lh a r d n e s si n c r e a s e d t h eo f 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d e g r e ef a d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d i s t a n c ea w a yf r o mt h e f o o t p a t ho rs c e n e r ys p o t s ,a n dt h e nb e c o m e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w h e nt h ed i s t a n c e e x c e e d e dac e r t a i nq u a n t i t y 1 1 1 er a n g eo fs o i li m p a c t e di nt h ef o u rs c e n e d i s t r i c t sw e r e3 r a , 2 m , l ma n dl m t h ed e g r e eo f 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o ns o i l w a sc o i n c i d e n tw i t ht h et o u r i s mn u m b e r , w i t ha no r d e ro f h e a v e ns c e n e r y z o n e t h es o u t hf r i n g eo fm o u n t a i nt a is c e n e r yz o n e h e a v e nc a n d l ep e a k s c e n e r yz o n e f a nc l i f f s c e n e r yz o n e , t h es o i lf a c t o r sh a di l os i g n i f i c a n tr e l a t i o nw i t hg e o g r a p h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n dt h ei m p a c th a dt h ei r e n dt oo c c u ri ns u n n y , f l a ta n dl o we l e v a t i o na r e a , t h e t r a m p l i n gi n d e x h a dn e g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w i t hs o i lc h a r a c t e rf a c t o r s 3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 2 n 圮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o nv e g e t a t i o n s 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o na r b o rw c r el e s st h a nt h a to fs h r u ba n d h e r b a g e t h ea b u n d a n c ew a sm o r ei m p a c t e dt h a nt h es p e c i e sq u a n t i t y , h e i g h t a n dt h eu p d a t ed e g r e e n 塘i m p a c tv a l u ei n d e xi nt h ef o u rs c e n ed i s t r i c t sw e r e 4 0 3 9 、3 4 3 7 、3 1 0 3 a n d3 2 3 1 。谢t ha no r d e ro f h e a v e ns c e n e r yz o n e n l e s o u t hf i i n g eo fm o u n t a i nt a ls c e n e r yz o n e h e a v e nc a n d l ep e a k s c e n e r yz o n e f a n c l i f fs c e n e r yz o n e n 圮v e g e t a t i o n sf a c t o r sh a dn os i g n i f i c a n t 抡l a t i o n w i t h g e o g r a p h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h a dt h en e n dt oo c c u ri ns u n n y , f l a t a n dl o we l e v a t i o na r e a , t h et r a m p l i n gi n d e xh a dn e g m i v er e l m i o nw i t h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 , 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a n dv e g e t a t i o nh e i g h t ,t h et o u r i s ta m o u n t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s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 、析t i lc o v e rr e d u c e f l o r i s t i cd i s s i m i l a r i t ya n d i m p a c tv a l u ei n d e x 3 t b er e g u l a r i t i e so f t i m e 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t h ec a l c u l a t eo f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1 1 1 er e g u l a r i t i e so ft i m e 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b o u tt h et o u r i s md e m a n d s w e r en o t i c e a b l e 1 1 塘r e c r e a t i o n a lt i m ec e n t r a l i z e do na p r i lt oo c t o b e r , t h e r e c r e a t i o n a l s p a c e c e n t r a l i z e do n m i d d l e - r o a d 1 1 圮d a y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w a s :t e b c ( s u m m e r ) = 1 6 2 5 0p d ;t e b c ( w i n t e r ) = 9 9 2 0p d t h ey e a rt o u r i s me n v k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w a s 4 2m i l l i o n s o m ec r e a t i o n sw c l em a d e 1 i tw a st h ef i r s tt i m et ou s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t h e o r yt or e s e a r c hf o r e s t 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so n v e g e t a t i o n s f a c t o r sa n ds o i l p h ) ,s i t s - c h e m i s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i nm o u n t a i nt a in a t i o n a lp a r l 2 1 1 1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a n ds o i l - v e g e t a t i o nf a c t o r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 , i tm a d et h ec o n t e n ts y s t e mm o r ep e r f e c t e da n dt h er e s u l t sm o r e s c i e n t i f i c 3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w e r em e n d e d ,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a l i m p a c t sa n dt h er e g u l a r i t i e so f t i m e - 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e r ec o m b i n e d ,i tm a d e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r e s u l t sm o r ep r a c t i c a l i t y 4 o nt h eb a s e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 , s t r a t e g i e s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t r o l i n ga n dm a n a g e m e n t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u n t a i nt a i n a t i o n a l p a r kw a s p u t t e df o r w a r d s k e y w o r d s :t h e r e c r e a t i o n a la c t i v i t y , s o i l ,v e g e t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m o u n t a i nt a is c e n i ca r e a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 l 引言 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然环境是风景名胜区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资源,由于游憩活动的进 行,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干扰,不仅有 损于景观的美学效益,而且使自然生态过程失衡,导致风景名胜区内植被 破坏、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引发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等 一系列严重问题。 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 0 0 6 年,我国共批准设立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 7 7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 5 2 个、市县级风景名胜 区4 8 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l 以上( 付军,2 0 0 4 :张国强,贾建中, 2 0 0 3 :王早生,2 0 0 5 ) 。由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起步较晚,在经营管理 中,由于策略和方法不当,景观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风景名胜资 源是珍贵的、脆弱的国家资源,一旦破坏,很难再生( 董智勇,2 0 0 3 :李 梅。2 0 0 4 ) 。协调好风景名胜与游憩的关系,就必须充分研究人类活动对 资源造成的影响,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物、景观资源保护为前提,充分 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才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 发展。 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 地质公园,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泰山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2 0 0 万人左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泰山风景名胜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其游憩资源时空分异明显,一方面淡季和外围景区游客数量过少,造成 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旺季和少数景点人满为患,必然降低景 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物、景观资源保护的要求,导致生境的破坏,降低 游憩体验,削弱游客对泰山的良好印象,导致回游率降低。与此同时,不 合理的规划设计及粗放的施工建设、过量接待设施的兴建及大量游客的涌 入已使景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景区内局部地段、区域内的 植被、土壤、空气和水体等自然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土壤和植被是自然环境中两个主要的生态因子,目前尚未有关游憩活 动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冲击的研究,本研究在获取泰山风景名胜 6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游憩活动时空分异规律及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主要子景区土壤理化 性质受冲击所引起的变化及冲击影响范围,游憩活动对植被和植物群落造 成的冲击,并且分析游憩活动与土壤、植被冲击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按照 游憩环境承载力理论,计算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子景区游憩环境承载力, 为在一定的经营管理目标下游憩承载力的测算提供有效的参数。本项研究 虽然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规模上游憩与土壤、植被关系的个案研究,但是 在探讨海拔高差大,土壤和植被空间异质性大的景区游憩冲击的方法上作 了探索,其结论将为已经建成开放的风景名胜区进一步调整景区合理布局 及实施游憩调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旅游开发利用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存在旅游开发利 用,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就可能受到影响( h a m m i t t c o l e1 9 8 7 ) 。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开发利用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旅游地的 环境影响最容易从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上反映出来。因此,在旅游 地环境影响研究中,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最先受到关注,大量 研究工作都是针对这方面进行的。国内外学者针对旅游开发利用对旅游地 植被、土壤、水体、大气及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影响和游憩环境承载力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s e t t e r g r e n & c o l e ,1 9 7 0 ;d a l ed & w e a v e r ,1 9 7 4 :w a l l & w r i g h t ,1 9 7 7 ;c o l e ,1 9 7 9 : c o l e f i c h t l e r ,1 9 8 3 ) 。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二战后,大众旅游( m a s st o u r i s m ) 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全 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游客纷纷涌向那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生态 环境保存良好,风景优美的地区。面这些地区又往往是生态脆弱地区,抗 外界干扰能力弱,人类的游憩活动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并可能导致旅游 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而发生演替。旅游地的这种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 视,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着手寻找解决旅游地 环境衰退的措施和办法( s u n & w a l s h ,1 9 9 8 ;t r i b e & f o n t ,2 0 0 0 ;c a r o l i n e , c a t h e r i n e ,2 0 0 3 ) 为此,从本世纪7 0 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在游憩环境学 7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 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及北欧 国家在旅游生态研究方面起步早,研究也比较系统,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 的研究成果。早在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林务局的旅游地理学家对旅游的 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游憩对自然环境影 响的研究以杰弗里饫尔和辛西亚特在1 9 7 7 做的工作最具代表性( 刘晓冰, 保继刚,1 9 9 6 ) ,他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1 ) 游憩对环境 影响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2 ) 以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来阐明游憩活动 对土壤的影响;( 3 ) 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植被生长及区系划分阐明游憩活 动对植被的影响;( 4 ) 对水体病原菌、水中三氧三氮变化进行研究等说明 旅游对水质的影响;( 5 ) 通过描述野生动物的迁栖、种群结构构成的改变、 死亡率,说明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6 )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亦分析了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7 0 年代之后国外陆续 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专著( m a c h i e s o n ,1 9 8 2 :w 雒l ,1 9 9 7 ) 。c o l e 最早 提出野营、足迹对环境影响的观点:d a l e ( 1 9 7 4 ) 等及l i d d l d ( 1 9 7 5 ) 等 研究了人类践踏对植被产生的影响;w e a v e r ( 1 9 7 8 ) 等研究了徒步旅行者 等对植被的不同影响;l o n s d a l e ( 1 9 9 4 ) 等开展了旅游车辆对草种传播效 应的研究;l a s s o ( 2 0 0 2 ) 等研究了旅游践踏对植被的影响;c a r o l i n e ( 2 0 0 3 ) 等发现旅游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植物种类和群落资源的保存;w i t z t u m 等 ( 2 0 0 4 ) 运用高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法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沿海岸的鼠尾草 属灌木的影响;s o n j a 等( 2 0 0 5 ) 研究了滑雪便道对高山植被的影响。雷 辛和波良柯娃也就前苏联森林旅游利用对植被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 吴章文译,1 9 9 3 ) ,认为旅游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踩踏、采集植物、 烧毁和林区某些地段的污染:旅游破坏的程度常通过与森林群落被破坏的 各种水平相适应的消退阶段来表现。目前,国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己经深 入到生态环境因子层次的定量研究上( e d w a r d ,1 9 9 1 ) 在游憩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西方国家也起步较早。承载力这一名词 来自放牧和野生动物的经营,其最初含义是在一定放牧时期内,在不影响 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禽正常生长发育时,一定草地面积所能容纳放牧家畜 的数量( 姜恕,1 9 8 8 ) ,在旅游和游憩方面则希望成为可以指定( 或承受) 暑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最多旅游人数。早在1 9 6 3 年,l a p a g e ( 楚义芳译,1 9 9 2 ) 就首先提出 了旅游容量的概念;基于游憩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游憩对环境的影 响,进而确定游憩地合理的游憩容量即游憩承载力( r e c r e a t i o n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 ( r c c ) ,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 ( b o o ,1 9 9 4 :g o o d w i n ,1 9 9 6 ) 对此,西方国家开展了系列的研究,针 对本国国情提出了不同类型游憩地的承载力标准,1 9 7 1 年,莱姆和斯坦 奇( l i n e & s t a n k e y ,1 9 8 3 ) 正式给出了游憩容量( r c c ) 的概念:游憩 容量是莱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各旅游者使用而不会破坏 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此后,西方国家开展了系列的研究 ( s t a a k y ,d a n i e l ,1 9 8 3 :s c r i n z i ,2 0 0 0 ) ,针对本国国情提出了不同类 型游憩地的承载力标准,皮尔斯( p e a r c e ,1 9 8 6 ) 等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的出版物 产业与环境中专文论述“旅游海岸的承载能力”;林赛 ( l i n d s a y ,1 9 8 6 ) 在同一刊物中专文介绍和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 承载能力”;谢尔比( s h e l b yb ,1 9 8 7 ) 等撰有游憩背景中的承载容量 一书,对旅游容量作了比较多的讨论( 刘晓冰,保继刚,1 9 9 6 ) 。国外关 于游憩环境容量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源容量到资源与设施容量到自然、经 济、社会心理容量的发展过程,研究重点主要是探讨游憩环境容量概念和 尝试性地推出游憩容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似,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也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主 要内容,且取得的成果也较多。在游憩对土壤和植被影响方面,我国学者 做了大量的研究:蒋高明( 1 9 9 0 ) 、管东生( 1 9 9 9 ) 、朱桂才( 2 0 0 1 ) 、何 兴兵( 2 0 0 4 ) 等分别就游憩活动对承德避暑山庄、缙云山风景区、武当山 风景区、白云山风景区土壤、植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宋秀杰等( 1 9 9 7 ) 对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探讨:王素萍等( 1 9 9 9 ) 分 析了环境质量变化给晋祠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刘鸿雁、崔海亭等 ( 1 9 9 8 ) 研究了旅游开发对北京东灵山高山草甸的影响;刘荣坤等( 1 9 9 8 ) 对沈阳陨石山森林公园s 0 2 污染现状及植物的反应进行了分析;李贞、保 继刚等( 1 9 9 6 ) 调查了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管东生等( 1 9 9 9 ) 9 森林辩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 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群落随旅游干扰强度变化趋势;王宪礼等 ( 1 9 9 9 ) 调查研究了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受旅游干扰后水土流失严重、植 被被破坏的情况:刘鸿雁等( 1 9 9 9 ) 分析了旅游对香山黄栌林种群本身、 种类组成方面的影响;邓金阳等( 2 0 0 0 ) 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憩冲击 进行了调查评估;程占红、张金屯系统研究了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与植被环境关系;王忠君等( 2 0 0 3 ) 研究了旅游活动对云蒙山国家森林公 园土壤影响;李征等( 2 0 0 5 ) 对旅游开发对芜湖市森林公园植被与环境质 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除游憩对土壤和植被影响方面的研究之外,我国学 者还就游憩对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但新球,t 9 9 6 ;蒋文举,1 9 9 6 ;王宪耗,朴正吉,孙永平,1 9 9 9 :石强, 2 0 0 0 ;项卫东,薛建辉,2 0 0 0 ;罗艳菊,2 0 0 1 :蔡碧凡,2 0 0 5 :黄顺洪, 朱创业,2 0 0 4 :刘丽丽,2 0 0 5 ) ,还有些学者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环境冲 击的管理策略( 兰思仁,2 0 0 4 ;洪剑明,2 0 0 6 ) 。我国学者在游憩活动对 环境冲击的研究基础上,就游憩活动的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刘春 艳,李文军,叶文虎,2 0 0 l ;李小梅,张江山,王菲风,2 0 0 5 :石强,李 科林,廖科i2 0 0 5 ) 。这一时期还有少数学者对旅游地环境质量的变化进 行了监测研究,较有影响的有王资荣和郝小波( 1 9 8 8 ) 在我国第一个国家 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所作的工作,他们分别于1 9 8 4 年9 月 和1 9 8 6 年9 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水体、空气及几种树种叶中氟( f ) 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 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黄艺、吴楚材等( 1 9 9 1 ) 也于1 9 8 8 年对张家界 国家森林公园的水体和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这一时期,国内就游 憩活动对土壤、植被的冲击研究,以及评估和监测为我国风景区的建设和 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我国对于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 代。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旅游快速增长,环境容量研究迫在眉睫。赵红 红( 1 9 8 3 ) 首次提出了旅游容量问题;汪嘉熙( 1 9 8 6 ) 对苏州园林风景区 游人容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典型调查确定了各风景园林区的容量( 每天 最适人数) :陆林( 1 9 9 4 ) 在黄山的调查显示出:由于旺季风景区处于超 负荷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游览效果,同时也由此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环境污 i o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染和生态破坏;刘振礼、金键( 1 9 8 5 ) 对旅游容量问题从概念体系和计算 方法上进行了最初的尝试;保继刚( 1 9 8 7 ) 对于颐和园的旅游容量问题在 典型调查基础上予以推算,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调整 措施;胡炳清( 1 9 9 5 ) 借鉴生态学理论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和最 低量定律,依此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游人数评价 方法;楚义芳( 1 9 8 9 ) 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旅游容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 出了量测公式;崔风军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认为它由环境生 态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 项组成,具有客 观性与可量性、变异性、可控性,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的特征,同时又是 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判据之一;俞孔坚( 1 9 9 9 ) 则提出了新的持续规划途 径生态安全格局法,以寻求规划过程具有可辩护性和可操作性;杨锐 ( 1 9 9 6 ) 通过风景区环境容量研究,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环境容量的动态性与可变性;杨兆萍等 ( 1 9 9 9 ) 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估算原则,并给出了自然保护区游客容量的传 统估算方法;舒晶( 2 0 0 1 ) 认为旅游承载力是指在游客的基本游览要求和 旅游地的环境质量保护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游客人 数;孙道玮等( 2 0 0 2 ) 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景区的生态旅游环 境承载力,提出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优化策略以 及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在 满足游客游览要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 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 的游客数量”;刘滨谊等( 2 0 0 3 ) 提出旅游承载力是指风景旅游地的经济 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 接待容纳能力;李庆龙( 2 0 0 4 ) 在对游憩承载力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了其影响因素,构建了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了生态 旅游景区旅游承载力的管理对策。 有人建议风景区环境容量研究必须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进 行多层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对游憩者行为特征时空分异规律探讨的报道 ( 殷红梅,1 9 9 9 ) 。但是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仍没有统一,即到底由哪几 部分组成,一些量测模型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参数不能科学地得出。因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一 而,在研究风景区游憩影响( r e c r e a t i o n a li m p a c t ) 和生态承载力( e c o l o g i c a l 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i t y ) 确定时仍停留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水平。 2 研究地区概况 2 1 泰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及景区分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华北大平原东侧,拔起于鲁中低山丘陵之上,横 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地理坐标:n3 6 。5 0 3 6 。1 5 ,e l l 7 0 5 0 1 1 7 。2 4 , 风景区总面积4 2 6 k m 2 。 泰山主峰海拔1 5 3 2 7 m ,山势磅礴,雄伟壮丽,自古便为五岳之首,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东方历史文化的宝库。泰山具有重要的地质科 学价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1 9 8 2 年被国务院批准 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 9 8 7 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 产,2 0 0 5 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泰山有东溪、中溪、西溪、天津河、天烛峪、桃花峪6 条大溪谷,六 条大溪谷把泰山分成了6 个扇形的区域,这六条溪谷便形成了登泰山的六 条通道,也是泰山“雄中藏秀”,“雄中见幽”之处。泰山之阳( 南面) 中、 东、西三条登山路就是由三条溪谷形成和改造而成的。泰山之阴的三条溪 谷中也有三条路通往岱顶,它们是西北的桃花峪、玉泉寺,东北的扫帚峪 进山口。六条路中,山阳的东路年久失修,山阴的玉泉寺路交通不便,其 余4 条是现在游泰山的主线路,其中中路、西路和桃花峪路为游客进山最 方便的三条游览路线,山阴天烛峰景区的扫帚峪经步行和换乘后石坞缆车 也可直达山顶。因此,4 大溪谷把泰山自然划分为5 大景区( 图1 ) :中路 及岱顶为“登天景区”;泰山之阳的山麓部分,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 为“岱麓景区”;与西溪基本平行的西路,为“扇子崖景区”;从泰山东北麓 的天烛峰,经后石坞登顶,为“天烛峰景区”;从西北麓桃花峪进山,顺彩 石溪东行至岱顶,为“桃花峪景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2 0 0 万人 左右,五一,十一期间游客较多,高峰期平均接待游客2 0 万人左右( 图 2 ) 。 1 2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 图l 泰山风景名胜区分区及景点分布图 f i g 1t h em a po f s c e n i cs p o t si nm o u n t a i nt a in a t i o n a lp a r k 2 5 0 0 0 0 2 0 0 0 0 0 | 函1 5 0 0 0 0 裁 神1 0 0 0 0 0 袭 5 0 0 0 0 0 注:2 0 0 6 年人数为2 0 0 6 年1 月1 日- - - = 7 月3 0 日:2 0 0 3 年“五”期间正值非典时期,游客较少 图22 0 0 1 - - 2 0 0 6 年“五一”期间游客人数统计 f i g 2 s t a f i s t i c s o f t o u r i s m q u a n t i t y d u r i n g5 1 5 7 f r o m 2 0 0 1t 0 2 0 0 6 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布局中,形成以岱顶为中心,向心型布局的 空间结构( 图3 ) ,使在自然景观中竣拔高耸的岱顶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 强。从风景区天外村入口、红门入口、天烛峰入口和桃花峪入口进山的游 客都最终到达岱顶,其中从天外村入口和红门入口迸山的游客占到全年游 客数量的8 0 以上( 图4 ) 。 沥溯沥豳 一 囫励沥团 一 历铴翰国 一一一 沥搦沥国 一 励缓搦国 森林游憩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环境承载力研究 一 釜 神 籀 ,下、 牛早 西文- 一中夭 1 乒沟 、土,7 l 图3 泰山整体格局简图 图42 0 0 1 - - 2 0 0 6 年泰山各进山路口客流量统计 f i g 4s t a t i s t i c so f t o u r i s mq u a n t i t yi nm o u n t a i nt a is c e n i ca r e ad u r i n g2 0 0 1t o2 0 0 6 2 2 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概况 从景观本底的角度看,构成景观的自然要素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是自 然景观形式美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景观空间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泰山 地区的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是断块掀斜抬升。南部上升幅度 大,北部上升幅度小,形成泰山现在南高北低、南峻北缓的基本山形,主 峰海拔1 5 3 2 7 m ,相对高差达1 4 0 0 m ,梯度变化明显,具有不同的坡向和 坡度特征。 2 2 1 泰山风景名胜区土壤概况 1 4 山东农业大学硕 j 学位论文 泰山从山麓到山顶,地貌、岩性、气候、生物群落各异,土壤类型组 合及分布也较复杂,主要有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3 类,分 布上有明显分异。 土壤随海拔高度变化,由山麓到山顶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图5 、图 8 ) 。潮棕壤分布在海拔2 0 0 m 以下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问沿河阶地上; 普通棕壤分布在海拔2 0 0 m 至4 0 0 m 的近山阶地上;酸性棕壤是泰山的主 要土壤类型,分布面广,从大众桥到朝阳洞海拔2 0 0 - - - 1 0 0 0 m 随处可见; 白浆化棕壤呈零星分布,高度约海拔2 0 0 - - 8 0 0 m ;海拔1 0 0 0 - - - 1 4 0 0 m 主 要是山地暗棕壤;海拔1 4 0 0 m 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粗骨棕壤没有明 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顶至山麓均可见到。泰山北坡土体湿润度大,一 般土层较厚,同类土壤分布上明显低于南坡。如山地暗棕壤上限约在海拔 1 3 0 0 m 左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枷 2 山地灌丛草甸 ; 小 , l 山地暗棕壤 m, 1 ; 露性棕壤 。| :普通柱壤f 醺性棕壤y m 潮棕壤 l 图5 泰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f i g 5t h es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工艺优化实践试题及答案
- 《高效课堂管理》课件
- 采购试题库及答案
- 酒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企业卫生承包合同协议书
- 转让饭店合同协议书
- 餐饮外卖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副本怎么写
- 民房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的间隔
-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实施方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
- 【一例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实例探析4500字(论文)】
- 第1课古代亚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 第8课《良师相伴 亦师亦友》第1框《良师相伴助力成长》-【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课堂课件
- 外卖行业交通安全培训
- 神经外科管道的护理
-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等离子体物理学导论L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