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全套图纸加扣3012250582 题 目 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B段设计 专 业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方向)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 2016年43 前 言本次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的最后一项任务,历时三个月有余,但是这三个月时间却是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情况最好的证明。毕业设计题目为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B段施工图设计。在这段时间内,系统的设计一段二级公路,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知识,并查阅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50-2006)等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路线设计,基本确定了路线的走向和公路的基本指标。在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子排版整理,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完成设计,我不仅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基础课温习了一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查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比如到专业网站上查询或者在数据库中查询。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许多东西以前从未亲自实践过,所以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正如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参考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书籍,得到了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老师的辛勤指导,本次二级公路的设计内容包括平面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设计、挡土墙设计、涵洞设计、小桥涵设计、特色设计等。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有限,缺少工程实践的经验,所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自己的设计在专业人士眼中看起来也许错误很多,非常幼稚。不过,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师,你们的指导和帮助正是我所期盼的。在设计过程中不同时期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在我们身旁指点迷津:在设计之初,我们不知道怎样完成我们的设计,老师通过系统的讲述让我们明白如何完成我们的设计;在设计之时,我们不明白设计的要点,我们通过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明白了我们设计的基本标准;在设计完成之后,指导老师通过自己专业的眼光指出了我们的设计的不足和改进方法,让我们懂得我们的设计需要向最实际、最合理、最经济方向靠近。在此,我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样我才能看到设计的局限性。自此之后,这些意见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目录0第1章 绪论11.1设计的任务与内容11.1.1设计原始资料11.2 设计任务要求21.3主要参考文献3第2章 路线平面设计42.1基本线形要求42.1.1直线42.1.2圆曲线52.1.3缓和曲线62.1.4平面组合线形72.2平面设计步骤72.2.1选线的目的和任务72.2.2选线原则72.2.3选线步骤82.3平面设计成果11第3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123.1本路段纵断面概况123.2纵坡设计133.2.1设计的基本原则133.2.2纵坡设计步骤133.4纵坡设计成果15第4章 路基横断面设计164.1基本要求164.2一般路基设计164.3路基排水设计174.4工程量及土石方调配184.5设计成果18第5章 路面设计195.1 概述195.2计算步骤195.3设计成果286.1 挡土墙设计296.11挡土墙的类型:296.1.2挡土墙验算306.2 涵洞设计306.2.1各类涵洞的特点316.2.2涵洞择位原则316.2.3进出口的选择326.2.4 涵洞孔径计算336.2.5 涵长及涵洞工程量计算336.2.6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46.3设计成果34第7章 工程预算编制357.1工程预算的定义357.2工程预算的作用357.3预算编制的依据及项目表357.3.1预算编制依据357.3.2预算编制项目表357.4工程预算编制说明36第8章 特色设计-特色标志牌设计378.1标志牌378.2技术工艺378.3成本分析378.4路段特殊设计37致 谢40参考文献41附 录42ABSTRACTThe main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oad design and requirements with a design speed of 60km/h .At firstly, make sure a line of the road on the terrain map with a scale of 1:2000.it is 3010.231 m long. and then ,we Continue to make out the plane design、Longitudinal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bove design an Contac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we can make out the design of Retaining wall 、culverts and bridge ,at last finish the forms of Engineering quantity form and budget supervisionDuring the designing,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relat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r we cant make out a satisfy design.KEY WORDS: The linear design, the roadbed pavement design, the small arch of bridge design,Subgrade protection works design ,budget摘 要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资料为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B段进行设计并完成施工设计图,设计车速为60km/h.设计主要是通过在1:2000的地形图上进行选线和纸上定线确定出了一条长度为2781.8米的公路。然后对该段道路进行平、纵、横设计,并进一步的根据以上设计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公路路基路面和沿线构造物,即挡墙、涵洞、小桥的设计,最后完成相应的工程数量表格和施工图预算。在基本设计完成以后要针对本次设计自己确定一个特色设计任务并完成相应的设计。设计中一方面要使设计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各项指标和规定,另一方面还需要认真结合设计范围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兼顾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等,综合性的设计出合格的公路。关键词:线性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预算第1章 绪论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系要求,完成对该二级公路进行全线设计。该路段全长3000米,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车速60km/h,设计文件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规定。1.1设计的任务与内容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二级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按公路等级二级、设计车速60km/h进行设计。1.1.1设计原始资料1、地形图:比例1:2000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 7%,近期交通量如下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车 型交通量(辆昼夜)黄河JN150279解放CA10B804小汽车1720东风EQ140513NJ1304343、自然地理条件:本路处于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绝大部分地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1.2度,最低气温-11.6,最高气温32。平均日照数1557.1小时。年降水量752.7毫米,平均蒸发量1375.7毫米。高温期多雨期大体一致。无霜期为215.8天。河谷与高山气温悬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开。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I度。岩层主要以黑色页岩、砂板岩、火成岩等构成。土壤以暗棕壤、褐土、棕壤为主,厚度约2米。4、材料供应: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煤渣、粉煤灰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5、有关资料由指导教师给定(如起、终点位置、等级、设计车速、交通量、设计洪水位、专题特色设计资料等)。1.1.2设计后应提交的设计文件1说明书-SI22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全线)-S2(2)路线纵断面图(全线)-S3(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公里)-S4(4)横断面设计图(1公里)-S6(5)小桥设计图(一座)-S5(6)涵洞设计图(一道)-S7(7)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挡土墙1整段)-SIV- 18(8)路面结构图(全线)-SIV- 20(9)专题特色设计 -SIV-303表格(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线)-S- 4(2)路基土石方数量表(1公里)-SIV-12(3)路基设计表(1公里)-SIV- 2(4)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数量表(1公里)-SIV- 17(5)路面工程数量表(全线)-SIV-19(6)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全线)-SIV-21(7)施工图预算表(只计算已设计有工程量部分的工程预算)-SX1.2 设计任务要求1.设计必须符合“重庆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的要求。2.所有设计图均要求在坐标纸上(路线平面图直接在地形图上完成),手工绘制(计算机绘制的路线平面图只完成路线与曲线表部分)。3.说明书必须用计算机打印;表格采用计算机绘制。4.图幅要求:297420 (A3复印纸)。5.设计文件在答辩完后进行装订。6.设计文件(包括说明书)严禁雇人代做、抄袭。一经查出,毕业设计成绩为“不及格”。1.3主要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4年2月。2.道路设计资料集1-7,孙家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3.路线,路线设计手册编写组,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4.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从书编委会,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1998年4月。5.路基,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6.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8年4月。7.路面,姚祖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8.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9.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涵洞,顾克明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10.公路小桥涵手册,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人民交通出版设出版,1986年5月。第2章 路线平面设计线形是道路的骨架,对路段平面线形设计,是道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设计阶段,此阶段的设计将影响后面的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结构物,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路线线形必须满足汽车行力学,司机视觉和心理的要求,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与沿线的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等相适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选用标准,确保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处理好远期和近期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考虑农业等方面的要求,既要使工程量小,投资少,又要考虑施工养护管理、经济效益、交通运营等方面的利弊得失。选用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充分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设计者的任务就是在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有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来。在设计的顺序上,一般是尽量顾及到纵断面、横断面的前提下先定平面,沿这个平面线形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他必要的资料后,在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为求得线形的均衡、土石方数量的减少以及构造物的节省,必要时在修改平面,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可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由于给定了电子地形图,在选线时先采用纸上定线,在已知的地形图上,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在纸上确定路线,其优点是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2.1基本线形要求2.1.1直线直线是公路线形中最常采用的基本形式,它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确等优点。但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直线过长线形呆板,会使司机行车单调引起疲劳,容易使司机超速行驶,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以及夜间对向行车产生眩光等原因,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在山区、丘陵区,过长的直线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会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容易造成大挖大填,经济性差。关于直线的最大最小长度应该有所限制,从理论上求解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来决定。根据国外资料介绍,对于设计车速大于或者等于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70s左右的距离控制;一般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车速(以km计)的20倍为宜。本路段设计车速为60km/h,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直线长度作了如下限制:(1)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6V=660=360m(2)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2V=260=120m在定直线过程中,直线的最大、最小值限制以不超出上值为宜。2.1.2圆曲线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它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改变方向时设置。各级公路无论转角大小都应设置圆曲线,圆曲线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的路线。较大的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优点。在平曲线设计中,都希望采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以提高路线质量,是因为过短的平曲线使汽车在曲线上行使时间短暂,司机操作极为不便,同时乘客也受到冲击。在较小转角的平曲线,即使半径很大,曲线长度仍然很短,司机容易将曲线半径判断得比实际小得多,而使在行车速度降低。因此对圆曲线的相关指标也应做出限制。 (1)一般限制 从行车稳定、舒适、经济方面考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圆曲线半径作了如下限制:圆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200m 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超高(i路拱2.0)最小半径:1500m设超高(i路拱2.0)最小半径:1900m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 = 10: 115 = 8: 125 = 6: 135一般最小半径是在一般情况采用的平曲线最小半径限值,这种半径能充分保证行车的舒适感,是全线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采用的半径,是设计时建议采用的值,确定一般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的横向力分布系数为=0.05-0.06。极限最小半径是平曲线半径设计的极限值,在设计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满足。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经济,只有在特殊困难地形条件下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在设计时,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值,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圆曲线半径过大,会使圆曲线太长,对测设和施工不利,且过大的圆曲线半径其几何性质与直线无多大差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为宜。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公路以2倍(即在平曲线上行使6s)计算。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而各级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该能够设置两段缓和曲线及一段圆曲线,平曲线一般长度按9s行程长度控制,即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均保证3s的行程,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2)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原则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获得圆滑的线形,使用范围较广且灵活。圆曲线在适应地形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大的半径。在定半径时宜遵循以下原则:一般情况下以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为宜。当地形条件不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为宜。选择半径时应结合前后线形综合考虑,以形成连续的线形。并要考虑平曲线与纵坡的关系,避免小半径与大纵坡重合即形成陡坡急弯。弯道半径的选择,应按技术标准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按合理的曲线位置用外距、切线长等控制条件反算。小偏角的弯道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应尽量避免。一般情况下转角不小于7为宜。当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的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是整个组织线形缺乏连续性,形成“断背曲线”。因此在设计时应予以尽量避免。2.1.3缓和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或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设置曲率半径连续变化的曲线即为缓和曲线。其作用是线形缓和、行车缓和及超高加宽缓和。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事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高次抛物线等线型。因回旋曲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轨迹完全符合,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标准规定采用回旋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路(设计车速=60km/h)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小于50m。2.1.4平面组合线形本设计路段大部分采用基本型曲线。基本型曲线所采用的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为111121之间。在个别路段为两个反向基本型直接连接构成的S型曲线,从行使力学上和线形协调、超高缓和考虑,S型曲线相邻两个回旋曲线参数A1和A2宜相等,若采用不同参数,其值相差不宜过大,应符合:1.5 及 R/3ARS型曲线两个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符合: =11/3 式中:R1为大圆曲线半径(m),R2为小圆曲线半径(m)。2.2平面设计步骤2.2.1选线的目的和任务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平面的位置。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2.2.2选线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公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文件)规定中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存在条件是指公路所在地区原有交通布局,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根据1:2000带状地形图,路线的走向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公路线形等级标准的同时如何避免少拆迁、少占地,减少填挖方数量以降低和节约公路造价的问题。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根据任务要求,本次毕业设计应采用最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因此,在进行纸上定线时,首先应吃透规范。在定线过程中,如工程量增加不大,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3.注意与农业配合,选取线时要处理好公路与农业的关系。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耕地,并应量不占高产田,经济农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灌溉、土地规划等相结合。4.重视环境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5.选线时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在选线时,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方向。 2.2.3选线步骤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公路起终点(指导老师给定起终点)位置、高程不变,选线时以这两个控制点为依据进行全面布置、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用“以点定线、以线交点”的办法大致定出平面交点,然后反复试线最后确定出交点。1.方案的确定根据所给定的起终点这两个控制点,仔细阅读平面图,从起点到终点有一条已有道路,因此在选线时尽量定线在原址上,而且由于该段是沿河线,路线的选定不能侵占河床已经已有的丁坝。选定了控制点后,根据平面线形要求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交点。在设计中,定线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整个路线的基础,对路线的好坏起关键性的作用,不同地点,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如有些以平曲线设计为主,有些则以经济性为准。2.方案的比选3. 交点位置,交点间距,转角的确定:方案设计中,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交点的选择,纸上的交点选择定线其计算程序如下:(1)路线的方位角: 根据公式 = arctg =arctg 式(2.1) 则路线的方位角为: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180- 第三象限:=180+ 第四象限:=360- 式(2.2)(2)路线的转角等于后一方位角减去前一方位角,即=2 -1(是“+”为右转,是“-”为左转) 式(2.3)(3) 交点间距: D= 式(2.4)4.平曲线设计及敷设(1)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二级公路其最短缓和曲线长为50米。关于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主要考虑下列三点因素:1)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ls50米2) 超高缓和段长度按Lc=计算,式中: 式(2.5)Lc-超高缓和段长度B-路面宽度,取7.0米Ic-最大超高横坡(%)Ig-路拱横坡 (%)-超高渐变率 且一般应满足LsLc3) 当Lc50时,Ls=Lc。另外,对控制条件较严的路段进行验算,看是否满足要求,确有把握后才把R和ls定下来,在进行曲线验算时特别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好控制条件。一般同向、反向曲线较近时,或桥头引线段宜用切线长为控制条件:小偏角宜用曲线长控制;大偏角及弯道内侧有地形、地物限制时,宜用外距控制;陡坡急弯段宜用合成纵坡控制;当线位在曲线上时,宜用曲线上任意点控制。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2)平曲线设计平曲线的设计有多种组合型式,如:简单型、基本型、型、型、凸型、卵型及复曲线等,常用型式有简单型、基本型及型。其计算公式各有不同,下面就基本型曲线计算公式分列如下:基本型曲线: T=(R+p)tg+q (m) L=(-2)R+2ls =R+ ls (m) E=(R+P)sec-R (m) J=2T-L q=ls/2+ls3/(240R2) P=ls2/(24R)-ls4/(2384R3) 0= 式(2.6)二级公路的极限最小半径为125米,一般最小半径为200米,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圆曲线。平曲线设计最主要的是确定圆曲线的半径,园曲线的半径确定具有多种控制条件,本路段共有三种情况:a.直接选定(放坡定线时以Ls:Ly:Ls=1:1:11:2:1为佳);b.外距控制;c.切线长控制(在反向曲线处采用)。(3)计算书1)平曲线设计基本型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如下(以JD1为例):R=600m, Lh=100m,1=320155用如下公式计算,得: =49.99 全部计算结果如表21:表21 平曲线要素表R(m)Lh(m)q(m)T(m)Ly(m)E(m)JD160010049.990.694222.42235.4424.952JD280050250.13096.0691.723.279JD350010049.990.796176.04146.5716.453JD450010049.990.796127.2152.996.7522) 主点里程及平曲线敷设以JD1为例: ZH(桩号)=JD1(桩号)-T = K0+693.868 HY(桩号)=ZH(桩号)+lh = K0+793.868 YH(桩号)=HY(桩号)+Ly = K1+029.305 HZ(桩号)=YH(桩号)+lh = K1+129.305 QZ(桩号)=HZ(桩号)-L/2 = K0+911.587 JD1(桩号)= QZ(桩号)+J/2=K0+916.284 具体的平曲线数据及平面设计详见平面设计图及直曲表。2.3平面设计成果按着要求将计算得出的结果布设到平面图上,并且上墨,注明路线起终点、曲线起终点、百米桩、公里桩,完成平面设计图,填写直线、曲线转角表。第3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物、地质等情况,考虑路基排水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曲线线形组合关系进行设计。3.1本路段纵断面概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纵坡所作规定如下:1.最小坡长:150 m2.最大纵坡:6.0%3.纵坡长度限制: =3% 最大坡长1200m=4% 最大坡长1000m=5% 最大坡长800m=6% 最大坡长600m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当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述最大坡长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上述规定。 长路堑路段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坡。本路段共设变坡点2个,最大纵坡1.801%,最小纵坡0.673%,两个凸形竖曲线。最大凸形竖曲线半径为50000米。 3.2纵坡设计3.2.1设计的基本原则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采用极限值。2.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3.纵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纵面线形的组合,在纵面线形的组合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过于频繁,由于纵面线形连续起伏使纵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距不良。(2)避免“凹陷”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3)在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4)纵坡变化小时,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5)纵面设计时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相协调,尽量作到“平包竖”,“竖包圆”。4. 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做到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节省土石方数量,降低过程造价。3.2.2纵坡设计步骤1.加桩及地面标高的读取关于地面高程的读取,采用等高线内插法读取,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点绘地面线根据各中桩所对应的地面高程,在规定图纸或计算机上点绘地面线,具体采用的比例分别为:横向(里程方向) 1:2000 , 纵向(高程方向) 1:200。同一张图纸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高程坐标系,以有利于绘图。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坡度、坡长、以及土壤地质说明。3. 标注纵断面控制点本路段的主要控制点有:起点、终点、一座小桥。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填挖值均为0。4. 试坡按满足控制点,照顾经济点的原则,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能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的位置。5. 调坡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基本相符。根据初定变坡点的位置,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特别是注意陡坡与平曲线、桥头接线等的地方是否一致,如不符合,将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同时考虑选线的意图。6. 核对主要核对曲线的合成纵坡,检查是否满足要求,同时检查填挖值是否超过20米。7. 定坡度线经调整核对合理后,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确定下来,将变坡点桩号调整到整10米桩号处,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高程由以确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出来。在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平竖曲线重合时,要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大中桥上不不宜设置竖曲线,如在桥头路线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10m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同时还应注意桥上纵坡不大于4。8. 设计竖曲线(1) 半径的选择 竖曲线半径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半径应符合标准所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要求。2)在不过分增加土石方工程的情况下,为使行车舒适,应采用较大半径。3)结合纵断面起伏情况和标高控制要求:确定合适的外距,按外距控制反算半径: R=(m) 式(3.1)4)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即保证最小坡段长度或不发生重叠),限制曲线的长度,按切线长选择半径: R=(m) 式(3.2)5)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从施工和排水来看都不利,选择应注意。(2) 几何要素的计算: =i2-i1 L=R T=L/2 E= y= 式(3.3) 其中R-竖曲线半径(m) T-切线长度 (m) L-竖曲线长度(m) E-竖曲线变坡点的外距(m) x-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y-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纵距(m)(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纵距y。 y = 式(3.3)式中 y-计算点纵距; 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或竖曲线终点)的桩号差。(4)计算竖曲线后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起点高程=变坡点高程Ti 设计标高=切线高程 + y 式(3.4)(5)点绘竖曲线。(6)计算施工高度,填绘有关资料,完成纵断面图,施工高度为地面高与设计高之差。3.4纵坡设计成果 详见路线纵断面图。第4章 路基横断面设计4.1基本要求横断面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有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就是在各中桩位的横断面地面线的基础上,确定横断面设计线的形状、尺寸、结构等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为路基施工提供资料数据(即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为计算土石方提供面积资料。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所以对路基的一般要求是:1.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3.防水害,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要求。按山岭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本路段路基宽度为10米,其中行车道宽度为23.57.0米,其中硬路肩宽度为20.75米,土路肩宽度为20.75。路面和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超高方式为绕道路中心线旋转。路基设计标高采用未设超高、加宽之前的路基边缘标高。各路段路基设计详见路基横断面图。4.2一般路基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故仅要求选做1000米范围的路基横断面设计。本设计选做桩号为K0+000K1+000段。1.加宽计算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凡半径小于250米的平曲线都要予以加宽,以能使汽车安全地通过曲线。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在本设计中为二级公路,采用三类加宽,由于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50m,因此可以不设置加宽。 2.超高计算在平曲线范围内,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行使时产生的离心力,应设置超高,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适应行车要求,在半径小于1500米的圆曲线上必须设置超高,以消除离心力引起的行车不适。3.超高方式本设计采用绕道路中心线旋转。4.设计方法(1)根据平面图上中桩位置量出路中心线两侧20米左右的地面资料,点绘地面线。(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值、缓和曲线长、曲线半径)抄于相应桩号断面上。(3)绘制横断面设计线,又称“戴帽子”。(4)计算横断面面积。5.填方路基边坡设计根据土质情况故考虑到边坡稳定性,选取路堤边坡按1:1.5放坡。在填方高度较大,按1:1.5放坡占地面积大时,可设置挡土墙或以填石路堤石砌护肩、砌石路基和石砌护脚等结构物以节省占地。在原地面线横坡大于1:5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原坡面应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台阶应有2%4%的反向横坡,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性。低填方路段设置边沟,以保证雨后积水的顺利排出。其各种结构物设置情况如下:石砌护肩:在低填方路段,下面是比较陡的边坡时,采用护肩以增加稳定性。护肩采用干砌片石,其内坡均为直立,基础应设在基岩上,做成竖直的;如无基岩亦可设在坚实的土基上,但就加深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0.5米),做好排水措施。护肩背后填料为石料。护肩顶部用平整的大石块铺砌。6.挖方路基设计由于本路为山区二级公路,挖方为良好的筑路材料。在开挖地段,除表层土为粘土外其余则为强度较高的坚石,所以在挖方路段按1:0.5边坡,边沟采用梯形边沟。边沟均深0.6米,宽0.6米。4.3路基排水设计排水的一般原则:1.各种路基的排水沟渠的设置与联结应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与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2.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以使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正确合理。3.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3.排水沟渠的出水口应尽量引至天然河沟,以减少桥梁涵的工程,不应使其流入农田,损害农业生产。4.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本路段只做边沟设计,设置为梯形边沟,底宽0.6m,高0.6m。4.4工程量及土石方调配基本公式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在工程上多采用近似计算。假定相邻横段面间为一棱柱体,按平均断面法计算其公式为: 式中:,相邻断面的面积。L相邻断面的间距。2.断面积计算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如果采用了计算机绘图,断面面积可以用CAD程序中“查询面积”命令直接求取。 3.土石方调配(1)以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2)纵向调运要求在经济运距范围之内。(3)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4)借方,弃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减少对农业的影响。(5)土石应分别调运,调运时可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4.5设计成果绘制路基横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填写平曲线加宽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表。(见表)第5章 路面设计5.1 概述本路段采用沥青路面,按二级路标准,结合规范推荐组合,综合考虑防水和耐磨性等指标,采用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分别作表面层、中面层、底面层。以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级配碎石作底基层。中湿段基层厚度为20厘米,底基层厚20厘米;在干燥路段,基层厚18厘米,底基层厚20厘米。面层基层之间设0.7厘米透层沥青。沥青路面设计原理:我国现行的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基于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是采用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理论为基础,以路面回弹弯沉为设计控制指标,并对基底弯拉应力和上层破裂面剪应力进行验算的设计。 三大设计指标:路面设计弯沉值、容许弯拉应力、容许剪应力。5.2计算步骤 1.判别土基干湿类型,划分路段,确定各段土基E0。由于缺乏有关资料,只能根据填挖值划分路段。高填方段不易受到水流侵蚀,故划作干燥段;挖方段易受地下水影响,低填方段也易受到水流冲击,故划分为中湿段。全线共分为三段。土基回弹模量E0参考路基路面工程 路面中相关表格取值,中湿段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货避坑知识培训课件
- 青山八年级期中数学试卷
- 沛县中学题目数学试卷
- 青山区六上元调数学试卷
- 2024年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钦州七年级月考数学试卷
- 文山州幼儿园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去年山东小升初数学试卷
- 宁德市联考高二数学试卷
- 2024年芜陵县小学聘用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智慧消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急危重症病人的安全转运
- 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扬尘治理专项施工方案
- 湖南省社保知识培训课件
- 胆囊癌围手术护理
- 按摩技师培训按摩理论与技法考核试卷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下肢静脉曲张课件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选择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原卷版
- 高考小说阅读导练:蒙太奇、意识流、冰山理论专项(理论指导+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 市政工程综合管网及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