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中文摘要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l 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中文摘要 这篇文章以扬州园林为主要立足点,辅以苏州园林的比较。文章先对扬州的地理 位置、地域文化以及苏州园林的地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再对两地园林主人的身 份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后对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段进 行了详细的比较。对扬州园林为何兼有“南北”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透过园林看 当时两地的社会风气和两地园林主人的心态,提出了扬州园林的“秀”是主要源于盐商 的崇儒,堙霍”是源于园林主人富足的经济基础、迎銮”以及徽商带来的徽调的观点。 并对广泛认为扬州园林是“露富的、讲究排场的、奢华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而文章中 通过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可以使大家对江南园林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更能深刻 地体会到两地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苏州园林因其秀丽、雅致、充满文人气的写意山 水让人流连忘返;而扬州园林也因其台乎体宜的“创新”手法,兼有“秀”、“雄”的地方 特色与苏州园林交相辉映。 关键词:扬州园林、秀、雄、苏州园林、比较 作者:冯媛媛 指导老师:诸葛铠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英文摘要 e l e g a n c e a n d m a g n i f i c e n c eo f y a n g z h o u g a r d e n s - - - c o m p a r e dw i t h s u z h o ug a r d e n s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n t e n d st od i s s e r t a t ew h y y a n g z h o ug a r d e n sh a v eb o t hs o u t ha n d n o r t h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d e r a i l st h r o u g hd e s c r i b i n gy a n g z h o ug a r d e n sa sas t a n d ,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s u z h o ug a r d e n s ,n l o r e o v e r , t os e et h es o c i e t ye t h o sa n dp e o p l e s m i n do f t w o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a tt h a tt i m e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w o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o f g a r d e n s ,o i lt h eb a s i co f w h i c h ,t h e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v i e wt h a tt h e e l e g a n c eo fy a n g z h o ug a r d e n sd e r i v e sf r o mp e r s o mw h ow o r s h i pb o o k sa m o n g b u s i n e s sp e o p l ed e a l i n gw i t hs a l t ;t h em a g n i f i c e n c eo ft h e mo r i g i n a t e si nr i c h e c o n o m i c so f g a r d e no w n e t s , w e l c o m i n ge m p e r o r s a n dh u i d i a of r o mb u s i n e s s p e r s o n sf r o mh u i z h o u a n dt h ea u t h o rd o u b tt h eg e n e r a l l ya c c e p t e dv i e w 也a t y a n g z h o ug a r d e n sa r eo s t e n t a t i o na n dl u x u r i o u s c o m p a r i n gw i t l l s u z h o u g a r d e n s ,t h ep a p e rr e p r e s e n t st h eo v e r a l lr e c o g n i t i o no fj i a n g n a ng a r d e l l sa n d o b v i o u sd i f f e r e n c ei ns t y l e so ft w ok i n d so fg a r d e i l s s u z h o ug a r d e n sa r e 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f o rt h e i re t e g a n tp a i n t i n g sf u l lo fc u l t u r a lt i n g e , w h i l ey 硒g z h o u g a r d e n sr e f l e c tw i t hs u z h o ug a r d e n s k e yw o r d s :y a n g z h o u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e l e g a n c e ;m a g n i f i c e n c e ; s u z h o u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c o m p a r i s o n w r i t t e n b y :f e n gy u a n y u a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z h u g ek a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 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 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绪论 绪论 研究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系统是江南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岭南园林。而江南私家园 林又是最富盛名的。由于近年大部分学者都把目光集中在苏州园林,有关江南园林的 文章和书及相关的搜索都只会出现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苏州园林被看作是江南园林 的代表而蜚声海内外。而同属江南园林的扬州园林又以她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苏州园林 交相辉映。希望这篇文章能通过对扬州园林“秀”与“雄”的特点的论述,并兼与苏州园 林的比较,以完善江南园林,填补没有对两地园林进行比较的空白,对今后的园林建 设起一定的发展作用。 研究现状 朱江先生早在t 9 8 1 年就出版了扬州园林品赏录,用考古之法来治园林之学, 对扬州的园林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观察、统计和分析;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扬州园 林、苏州园林、园林谈丛也很早就对扬州园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从园林 美学的角度给予评价还从文学的角度赞美了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并对两地园林进行 了简单地、概括性的比较。童寓先生的江南园林志于一九三七年完稿,对江南园 林进行了统计。韦明铧先生的风雨豪门扬州盐商大宅院对盐商宅院的具体位置 进行了确认。而金学智先生的中国园林美学、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史、 曹林娣老师的中国园林文化都把扬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某一个方面的例证来 谈。 研究方法 先通过搜集资料,阅读了能搜索到的所有的关于江南园林的书,并做了整理与归 纳;再去两地的园林进行实地拍照,对比;最后组织相关的资料,得出结论,列出提 纲。 扬州园林的“秀”与。避”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一章 、第一章扬州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使得园林 风格介于南北之间 扬州虽然地处长江以北,但自古就属江南,园林也被归属到江南园林的大系统内。 但其园林风格却是南北兼有的,是在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风格后又有了创新。因此是“北 雄南秀”的风格,“北雄”的风格表现在建筑的大尺度和鲜艳的色彩,山水园的北方气 象,宅园的早园水作,浓厚的徽州风格等。究其主要原因有园林主人盐商的富足, 且祖籍多为徽州;对皇家园林的模仿、帝王的多次临幸;以及古代便利的水陆交通等 因素。而“南秀”则体现在整体园林的诗情画意,“烟雨楼阁”,扬州的水色、柳情,园 林主人的崇儒,爱好风雅,使得园林充满了书卷气扬州园林“雄伟中寓明秀,是 健笔写柔情,是自成一格的。”1 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近黄海,西接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历来就 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其地理位置虽位于长江以北,可自古便属江南, 是名副其实的“江北的江南”。这使得扬州在文化特征上充满了文人情怀。而水陆交通 的枢纽地位使南北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 ( 一) 扬州的地域、人文、气候均属江南 1 至清末扬卅仍属江南布政使司辖内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大镇,唐代杜牧有诗 寄扬州韩绰诗云:“青山隐隐水 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里直接指出扬州为 江南。扬州博物馆保管的光绪拾肆年拾月日告示的题头全称,即有“钦加四品衔、 即补清军府、署江南扬州府甘泉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徐”字句,堂而皇之称属“江 南”。苏州因地理位置在长江以南,当属江南布政使司。扬州出土的乾隆年间的金砖, 上有铸文,云为:“江南苏州府知府胡世铨署,知事邹德凤管造。扬州和苏州,不仅 在行政区划上,同属江南,列在清史稿地理志,而且在渔洋山人感旧集中, 提及故人籍贯,也将扬州称属“江南”,且将其属县,一并称以“江南”。例如感旧集 刊有: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一章 ( 1 ) 张琴七首诗云:“琴字桐峰,江南扬州人,康熙癸丑进士,授内阁中书, 未仕卒,有涉园、耐庵等集。” ( 2 ) 宋元鼎二十二首诗序云:“元鼎字定九,号梅岑,别号小香居士,江南江 都入,有艾蓉斋、新柳堂诸集。” 清代初年,虽曾设江南省与两布政使司,次第领扬州,但是总不以一江以限南北, 而是以物候异同划区,此即是扬州归属江南的原因。 2 扬州园林的风格依然江南格调 扬州自古属江南,又因建造扬州园林的匠师,也大都是江南名家或是扬州名士。 虽然被寓有“北方之雄”的风格,但仍旧崇尚淡雅秀逸、诗情画意。但这些都是出于历 史的原因,并非出自地理之所然,因此,扬州园林建筑的基本风格,属在“南方之秀” 一类。 ( 二) 便利的交通与盐业带来的雄厚财力造就了清代扬州园林的鼎盛局面 1 交通上的枢纽地位使得南北匠师在技术上得到了交流与融合,成就了扬州园林 。集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的特点 各地的建筑材料,及附近香山( 苏州香山) 匠师,源源到达扬州,使扬州建筑艺 术更为增色。但主要的还是匠师的交流。很明显,扬州的建筑是北方的“官式”建筑与 江南民间建筑两者之间的一种介体2 。清道光年间钱泳的履园丛话卷十二载:造 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之筑,必使门窗轩豁, 曲折得宜,在装修方面,又说道:“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在建筑技术上,由 于统治阶级派遣来的北方匠师与江南原有的匠师在技术上得到了交流与融合,更大大 地推进了日后扬州建筑的发展,更是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基础。 2 依靠便利的交通,大量引进外地的建筑材料 扬州的自然环境既具有平坦的地势,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以及较好的土质, 又地处交通的中心,商业发达,因此历来便成为繁荣的所在。不过在这样的自然条件 下,以建筑材料而论,扬州仍然是缺乏木材与石料的,因此大都仰给于外地。扬州园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一章 林山石的来源,大都是从江苏南部,以及安徽、江西两省运来。在富商的园林中,都 出现了珍贵的材料,如楠木、紫檀、红木、花梨、银杏、大理石、太湖石、灵壁石、 宣石等。 ( 三) 交通与盐业的兴衰对扬州园林的重大影响 纵观扬州两千年园林历史,无论哪一座园林,无一不和城市经济兴衰紧密联系在 一起,又无一不和盐铁之利、交通之便紧密结合。尤其是盐业的盛衰,对扬州经济关 系极大。尽管清代扬州园林鼎盛的局面,是和康熙、乾隆两代多次南巡有关,“但同 时经历这一历史时期的苏州、杭州,却没有出现这一奇迹。这不外乎因为扬州有雄厚 盐业经济为基础。鼍扬州系两淮盐务衙门驻节之地,众多盐业商总居住于此,财力和 人力之厚,富甲天下,因而不惜巨资兴建园林,连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惊叹:“盐商财 力之伟哉! ” 此外,扬州地居南北之中,尽收交通运输之利,对其经济兴盛,文化繁荣,园林 发展,举足轻重。这从近百年来地理变迁,经济变革,交通改道,盐场北徙中,得到 证实。往日称雄于东南的扬州,随之中落,由那“扬一益二”的大都会,变为中小城市。 昔日园林的规模与结构,相应发生变化,目益趋向庭园化。4 1 盐业繁荣时,同一历史时期的苏、杭二州却将“以园亭胜一的桂冠让给扬州 据载,至康熙、乾隆年间,扬州大小园林己达百余处之多,形成“扬州以园亭胜” 之说。 水窗春呓卷下的“维扬胜地”条,记录了作者眼中的扬州园林盛况: 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以供宸赏计自 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 山矗其南,五项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 宫图画盖皆以重资广延名士为之创稿,布置使然也 2 盐业衰落时,称雄于东南的扬州又将。以园亭胜一的桂冠揖让苏州 “天下殷富,莫逾于江浙;江浙繁丽,奠盛于苏、扬”。盐商们“辇货如山,挥金 如土,5 ,使扬州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但这种繁荣并未能维持多久。钱泳履园丛 3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一章 话里记述:“予于乾隆五十二年,秋,始到平山堂,自天宁门外起,楼台掩映,朱 碧新鲜,宛入赵千里仙山楼阁中。今隔三十余年,几成瓦砾场,非复旧时光景矣。” 梁章钜浪迹丛谈里记述:“扬州园林之美,甲于东南,近多荒芜。”梁绍壬两般 秋雨庵随笔里说:“扬州平山堂,余曾两游,第一次尚有园林丘壑之胜,然已大半 倾颓;第二次衰草斜阳,愈增寂寞矣。”由乾隆至道光,中间仅隔着短短的二十五年, 繁盛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大多园林被毁坏,花木凋零,一片败落景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扬州因其水陆交通的枢纽地位带来了盐铁之利,盐铁之利又带 来了稳定富足的经济环境,而雄厚的经济基础又给园林的兴盛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 件。这些所有的因素带来了南北的匠人,带来了奇珍异宝,带来了园林里必不可少的 建筑材料和石料,甚至还带来了康熙、乾隆。各种物料、各类文人、各地商人都一起 涌向能够兼容的扬州,至此,文化在交流,风俗在兼并,技术在提高,风格在杂糅, 渐渐地,扬州园林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_ 北雄南秀”。 4 扬州园林的“秀”与“罐”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二章 第二章扬州地域文化的特点 ( 一) 水之扬州二一园林之“秀”的本色 扬州地域文化是长江文化、运河文化与湖泊文化互相交融的结果。扬州人“乐水”、 “喜水”,扬州城得水而活,扬州园林因水而秀。扬州的湖上园林更是因为水而风情万 种。瘦西湖那曲折的河面忽而窄似苏州的山塘河道,忽而宽似杭州浩淼的西湖,又忽 而出现白塔晴云,疑似进入皇家嚣林。两稻家园林对永的处理和理解则更是透彻。有 早园水作,还有瀑布的设置。扬州园林里的瀑布,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问,基本上有三 种不同性质。一是利用水位落差而成的瀑布,二是利用水箱压差而成的瀑布,三是利 用雨水集聚而成的瀑布。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瀑布,都是人工造成,而不是天然的景 观。6 除瀑布外,还有喷泉构造。如水竹居里的“石壁流淙”。平山堂图志记载:“居 前水中石隙,有瀑突泉,泉分九穗,高出檐表,散落池中如雪。”7 这种景观仍然是落 地压差激射法。朱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说道:“余虽涉猎未广,但未尝闻见江 南其他园林,有如是瀑布、喷泉景观建筑。即使是在扬州,也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到清中叶,为接驾南巡,扬州的江水,河水与湖水展示出了自己最宜人的品质。扬州 成为一个文士、商人、优童歌女众心向往的地方。 ( 二) 盐之扬州举重若轻的大家气度 盐文化是扬州清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考察清代扬州社会生活的任意一个方 面,都可能和其盐文化发生联系。清朝政府对盐政的调整刺激了盐业的飞速发展,一而 盐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了盐商暴富,盐商的巨富又保证了园林活动的繁荣发展。当 把水看作扬州园林之“南秀”的本色时,清代扬州的盐文化自然成了扬州园林能够具有 “北雄”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 1 盐政盐商富足的保证 “扬州繁华以盐盛”。作为两淮盐业的中心,扬州的位置非常重要,两淮盐政的衙 门在扬州,两淮盐商也集中在扬州。以扬州为中心地处江苏沿海淮河南北的两淮盐场, 扬州园林的“秀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二章 是清代十一大盐场中占地面积最大,行销地域最广,课税最重,盐引额最高,报效银 两最多的盐场,有“两淮盐课甲天下”之说。清王朝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不仅恢复 和发展了两淮盐业,而且对盐商也有磁石般的吸力。因此,原来在战争年代逃匿的商 人,纷纷“挟空囊”,“裹疮痍”回到扬州。同时还有一大批“新商”在康乾盛世时加入扬 州盐商之列。两淮盐院设立于此,八方商贾投奔于此,文人雅士云集于此,文艺精品 荟萃于此8 这些政策和举动一方面确保了大清物资供给的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也 奠定了东南沿海沿江河动脉区域的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 清朝政府颁布的“恤商裕课”的盐政,风雅崇文的盐官,以及“好学诗翁”的盐商都 对扬州园林产生了或多或少、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2 盐官,旦接宾客,昼理简牍,夜通文史” 盐官,作为一方诸侯,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扬州市风也有一定的影响。两淮盐政官 员代表着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两淮盐业,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对盐商盐民起着示范的 作用,至少在两淮盐商黄金时代的清代前期,在扬州办公的盐政要人们大体上都维持 着一种风雅的形象。 清代扬州的盐政长官在扬州的闻名倒不一定是因为其政绩,其儒雅名声往往更胜 一筹。这既有清政府选派扬州官员时对扬州官员传统的某种认同,也有对扬州现实需 要的考虑,同时还和扬州地域文化的熏染有关。 清代扬州盐官很多,一直到清末民初,扬州的盐官们还醉心于风雅,正如丛菊 泪2 7 回所写的那样:“到任以后,满嘴的曾宾谷,一肚子卢雅雨。”两淮巡盐御使曹 寅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能人,他在扬州做的大事有三件:一是处理盐政公务,一是迎 接康熙南巡,一是刊刻全唐诗。曹寅工于诗文,耽于园林,忠于皇上,疏于理财, 这一切似乎都与两淮盐商的作风一致。( 他本来在苏州做过4 年苏州织造,又做了2 1 年的江宁织造,在此同时他又在扬州四度兼任“两淮巡盐御史”。) 扬州盐商还建过一 座c c 曹公祠,来祭祀这位德才兼备的两淮盐政要员。卢见曾是两淮盐官中声誉最高的风 雅中人。他很重视教育,在扬州主持了安定书院,并且聘请一些名师来讲课。卢见曾 还是一位校勘古书的专家。李详在药裹慵谈卷三“论扬州学派”条中认为,扬州学 派是从卢见曾肇始的。本来与盐务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书籍雕印技术,却因盐业成了 扬州地方文化的特色工艺。阿克当阿在扬州督理两淮盐政时,于嘉庆1 9 年( 1 8 1 4 ) 设 6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二章 馆刊刻了宏篇巨制全唐文。扬州两淮盐运使于同治八年( 1 8 6 9 ) 设立了淮南书局, 刊刻了诗经、毛诗注疏、两淮盐法制、扬州水道记等书。“全唐文馆”与“淮 南书局”的经费,基本上都来自盐业。9 因为扬州盐业的强盛,造成了扬州经济的富庶,又因为扬州的富庶,吸引了全国 各地的文人。而各地文人的荟萃,又促进了扬州文风的浓烈,而浓厚的文风又使得扬 州的园林充满了书卷气。盐官蓄幕僚,盐商养清客,大批有才无钱的文人在扬州依傍 盐业为生。盐官之间相互效法,彼此浸染。所以,发达的盐文化成为扬州园林达到高 峰的龙头。 3 盐商p 一品官,二品商”,“商翁大半学诗翁一 与扬州盐官相映成趣,清代扬州盐商的闻名往往不在他们经营盐业的精明与红 火,流芳后世的反而是他们热心文化的儒雅与风流。两淮盐商中读书、藏书、刻书的 风气在清代蔚为大观,远较历史上的其他商人群体更为突出、显著。而反映在园林中 的则是藏书楼了。下表所列仅为几家代表。l o 书楼名称主人藏书概况 影响 所编季沧苇书目,由黄丕烈手书上 扬州诗局所刻全唐诗 季氏 季振宜版刊行。据钱谦益旧录稿辑为唐诗, 藏书楼的主要底本 计收唐、五代1 8 9 5 家诗稿,编成7 1 7 卷。 小玲珑山马氏 藏书百橱,十万多卷。还藏有碑帖、书 乾隆3 8 年,清廷开四库全 画、书版若干。其中,天宁寺诗僧所著 书馆,马日瑁之子马裕进 馆藏书楼兄弟呈藏书7 7 6 种,为南方献 松月轩集的书版,即藏在此楼中。 书最多的四家之首。 汪氏问汪中汪中遗著中有问礼堂书目,汪喜孙 礼堂汪喜孙编有访求书目 秦氏石 秦恩复秦恩复编有 石研斋书目2 卷 研斋 楼下藏书万卷,阢兀弟弟阮亨在此主持 隋文选楼阮元 编刊了文选楼丛书 测海楼又吴引孙藏书2 4 7 5 万卷,吴引孙曾自编书目1 2 名天一阁 吴筠孙 卷刊行。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二章 很多的学者指出,扬州园林建筑的大体量是因为园林主 、一盐商的摆阔和交际 的需要。因此整个园林风格是趋向露富的,讲究排场的,奢华的。可通过以上对盐商 的了解,大部分的盐商却是真的喜欢读书的,绝不是纯粹的附庸风雅,且都很重视子 孙的培养。每年都花重金请名师来家教子。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加上自身的努 力,大部分扬州盐商的子孙都有所作为。我们可以从这些园林主人的后人所从事的职 业及社会地位中看出来。如何园何芷助后代何士桢、何世枚都为美国密昔根大学博士, 再如吴道台宅第的吴氏后人吴白訇历任金陵大学副教授,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 院,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等。吴征鉴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寄生虫学家、医学昆虫学家、一级教授。吴征铠是我国 著名化学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学部委员。吴征镒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 有历作为的盐商后代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扬州盐商还“培育”出了扬州学派、扬州画派和“北雄南秀”的扬州园林。扬州学派 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学术水平;扬州画派则代表了1 8 世纪最高的绘画水平;扬州园 林至尽仍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吸引者中外的游客,更是扬州人引以为毫的。扬州文 化当中,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几乎都和盐商有关系。 扬州盐商是个很耐人寻味的集群。这一个绝大多数来自他乡的商人群,对扬州文。 化所产生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而清代扬州文化的繁荣正在于不同背景的文化之间的 碰撞。所以清代的扬州盐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合流的结果。盐商文化能在扬州 发挥到极致离不开扬州本土文化的接纳胸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扬州园林里看 到徽州的凝重、北方的宏丽、江南的水秀甚至浙江的青风 扬州园林的“秀”与“罐”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三章 第三章苏州的地域文化与扬州地域文化的差别 ( 一) 同样的“水”不同样的地域文化 t t 水”同样作为扬州和苏州的最重要的地域文化特色之一,却形成了不同样的文化 景观。苏州是“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出门见水,非舟莫办,因此有“不可一日废舟 楫”的说法。水使苏州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桥文化”与“船文化”这两个文化景观。 在明清时期,苏州用于供入游玩的船只即有灯船、画舫、侠船、荡湖船、龙船等。 其中灯船与画舫,装饰精美,极尽豪华。由于生产与生活均离不开船,经过长期的积 累、沉淀、形成了许多与船只有关的风俗与信仰。扬州的“船”却大多是用来运输的, 且是南北往来的,和苏州的用于交通、生活截然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船文化。 作为一种散布在苏州的地域景观,桥梁是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积淀。无论其造型、 装饰,还是名称、题联,无不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反映出吴人的审美情趣。 “苏州的桥梁众若繁星,桥名灿如花锦,大凡所称,必有出典。有的以人物命名,有 的是关于历史故事,有的歌颂盛世,取其吉祥,有的与生产、商业活动有关,还有的 以景色定名,以捐建者姓氏命名,有因神话传说而得名等等。苏州桥梁的名称蕴涵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部化石般的吴文化辞典。”n 吴文化是在江南水乡地区成长、发展起来的太湖文化。水乡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吴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水,是水浇灌出吴地的农耕文化,“是水为吴地渔文化的发展提供 了天然舞台,同样是水造就出吴地绚丽多彩的船文化与桥文化,甚至吴侬软语的吴 语也是与水的滋润分不开的。”1 2 这样的水养育了苏州的才子佳人,滋润了苏州的园 林,使得苏州园林充满了文人气。 虽然扬州与苏州都离不开水,可是苏州的水却是更具江南特色的。特别是将水运 用到园林里的时候,苏州的水较扬州就更为秀丽了。而扬州的水因为两岸多了鲜艳的 “桃红柳绿”,似乎比苏州来得更大气,更艳丽。而朦胧的“苏州水”再配上白粉墙黑灰 色的瓦,则更像是一幅幅写意水墨画。同样的水,却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 城市性质,不同的园林风格。 9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三章 ( 二) 苏州虽无盐业之利,却是手工业重要产地兼官僚地主的消费城市 苏州作为中国的传统城市,是统治阶级成员集中之地,城内的工商业往往都是为 他们的消费生活服务的。但是从宋代开始,出现了新的交化,苏州不仅成为江南地区 的经济中心,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都会。至清朝,城市的布局有了更大的发展。“东 北半城属长洲县治,是丝织专业区。阊f - j # l 上、下塘一带是棉布加工区。由于商路改 变等原因,素有衣被天下之称的松江棉布业日渐衰落,雍正后期、乾隆初年,苏州 代之而起成为棉布整染加工业的中心。葑门一直是荒凉之地,但至乾隆后期,这里被 开辟为苏州最大的海水产市场。城南部主要是西南部仍然是政治中心。”1 3 苏州自唐宋以来就是丝织品和各种美术工业品的产地,又为地主官僚的集中地, 并且由科举登第者最多,以清一代而论,状元之多居全国之首。“这些人年老还乡, 购田宅,设巨肆,除直接从土地上剥削外,再从商业上经营盘剥,以其所得大建园林 以娱晚境。”1 4 扬州虽然也是漆器和玉器的重要产地,但是两个城市的消费对象是不 一样的。扬州的服务业主要是针对盐商、盐官,而苏州的服务业则是针对官僚地主。 与扬州相比,苏州历来文风更胜,但至明清时期,扬州和苏州是在商业发展和社会思 想观念上还是很相近的。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学从商,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 奢侈风气更是由苏州向全国散播开去。1 5 这点我们可以通过苏州园林里的一些奢侈 装饰中窥见一斑。从这个方面来看,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在陈设和装饰的奢华方面的 确是有相似之处,我想,这和当时两地的社会风气以及两地园林主人亦商亦儒的心态 是有很大关系的。 1 0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四章 第四章部分园林的皇家色彩使扬州的湖上园林寓有 “北方之雄”的风格 ( 一) 皇家气派自隋代开始就笼罩扬州 “扬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有人常把它上推到公元前一百五十多年西汉江都王的宫 苑,因其已有“歌堂舞阁之基”,与“弋林钓渚之馆”。但有文献可以详实稽考者还得从 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四年( 4 4 7 年) 算起”。1 6 南兖州( 今扬州) 刺史徐湛之,更于广 陵蜀冈之“宫城东北角池侧”,“营构”那“以极游宴之娱”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 已是正规园林构筑。到了隋代大业年问( 6 0 5 6 1 8 年) ,炀帝于扬州“长阜苑内,依林 傍涧,竦高跨阜,随城形置”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 九华与光汾十宫,建筑规模,盛于汉代宫苑之“歌堂舞阁”与“弋林钓渚”。隋代扬州是 皇帝的行宫别署,隋炀帝最终身葬扬州。达到了扬州皇家园囿的顶点。所以“皇家气 派”从隋代开始就笼罩扬州。 ( 二) 扬州园林的鼎盛局面,和康熙、乾隆两代多次南巡有关 。 扬州园林,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在乾隆年间( 1 7 3 6 1 7 9 5 年) ,出现了空前盛况, 甲于天下。清人刘大观有云:“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 鼎峙,不可轩轾。” 1 扬州的湖上园林始于康熙南巡,盛于乾隆巡幸 清代初期,扬州有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筱园和郑御史 园等八大名园。这些名园,有的是前代私家园林,如郑御史园,即为明代御史郑元勋 家影园。 到了清代中叶,主要是乾隆年间,扬州园林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不仅城市山林 遍及大街小巷,而且湖上园林也已罗列两岸,计有六十余座,称为最盛。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四章 2 扬州的湖上园林大都集中分布在康熙和乾隆巡幸路线两侧及其附近 从八大名园的分布来看,最迟在清代康熙年间( 1 6 6 2 1 7 2 2 年) ,随着康熙巡幸的 路线,已从城市山林的圈子里,广泛拓展到瘦西湖上,形成了湖上园林的景区。这在 清人屈复扬州东园记中,便有印证: 前五十年,余尝登平山堂,北郭园林,连绵错绣惟关壮缪祠外,荒园一区,古 杏二株,扶疏千云日丛篁蓊密,荆棘森然去年春,又过之,则芜者芳,块者殖, 凹凸者因之而高深,游人摩肩继踵矣! 这东园记虽说作于乾隆九年( 1 7 4 4 年) 八月,但其所云,却是慷熙三十三 年( 1 6 9 4 年) 北郭园林的的情景”,已是“连绵错绣”了。 湖上园林大体分布在河湖两岸;城市山林大都集中在新城河南下街。自乾隆二十 二年( 1 7 5 7 年) ,静香园改属官园之后,江春移家于新城东南观音堂,因“与康山比邻, 遂构康山草堂”。与此同时,黄晟与徐赞侯功;家南河下街,与康山草堂比邻。”黄氏 筑有易园,徐氏亦亦筑园亭志胜。因乾隆要来康山,遂将黄徐两家亭林,“借为康山 草堂退园”。扬州近郊的名园,大都集中在城外西南古渡桥附近,如静慧园、九峰园。 扬州湖上园林,尤其是沿着漕河人家。多采用“档子法”,或以竹树藩篱为园墙。此种 做法,大都是为了借此邀恩,带有临时设想的成分,南巡过后,也就随之中落了。 ( 三) 部分湖上园林仿京城款式,但不脱江南风格 扬州的部分园林寓有“北方之雄”的风格,乃是徽商为了迎銮”,投合“帝意”所致。 因而使部分扬州湖上园林,仿京师款式,如法海寺里的白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二j 醇 扬州的白塔,形制虽如京师,但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总不脱江南风格, 乃南国之比丘,而非北国之喇嘛。”1 7 但是,如果将北海的白塔拿来做比较,就不难 分别出南风与北调来。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四章 扬州的白塔北京的白塔 ( 四) 扬州园林的北方气象 从整体上看北方园林呈洪丽之势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集各地名园于一园,园林 成群使得北方园林宏大壮美。扬州园林成群的地方有多处,较有名的一是在新城花园 一带,如何园、片石山房、小盘古、秋声馆;一是在东关街,有小玲珑山馆、寿芝园、 百尺梧桐阁、逸圃等;一是在瘦西湖两岸,直通蜀冈平山堂,记载在册的就有二十四 景之多。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叹道:“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中八九里, 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l i l 苑瑶池,琼楼玉字,谅不过此。其妙处在 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扬州画舫录又有:“开止水以为 渠,处处是烟波楼阁”的论述。园亭连成群,势必会有北方园林宏丽的风貌。二是选 地广,多选可改造的天然山水。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可概括为:“地形丰富、取景 自然、高下散布、水陆互渗、山水适宜、建筑唯因。”而这,又几乎就是瘦西湖景区 相地构园的特色。“整个景区显示出完整的景观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起承转 合连绵不断的景观序列,体现了突出的整体景观组织特征,是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 家园林艺术相互间借鉴融合的成功范例。”这样产生的效果便是“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 林所不及,而相互呼应却又较杭州西湖紧凑。”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五章 第五章扬州园林主人身份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兼有 秀、雄的艺术特点 ( 一) 扬州主要园林的主人及其身份 园名主人姓名主人性质历史 马氏兄弟两淮盐商( 原安徽人)至今约4 0 0 多年 个园 黄至筠两淮盐商 汪氏小苑汪伯屏盐商( 祖籍安徽) 珍园李锡珍盐商 静香书屋 徐氏盐商 , 至今2 0 0 多年乾隆赐名水竹居 四桥烟雨楼黄氏兄弟盐商( 本是徽州人) 何园何芷助朝廷官员至今1 2 0 年 吴道台宅第吴引孙浙江宁绍台三地道员 卢氏盐商住宅卢绍绪盐商建于清光绪 ( 二) 徼商在扬州的一手遮天直接导致扬州园林不同于苏州园林的徼调 色彩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盐商都来自徽州,或是祖籍徽州。徽商在扬州 可谓出尽了风头。从“扬州为徽州殖民地”,“无徽不成镇”等说法,可见徽商实力。 有对联云:“道德五千言乘牛出函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当时徽商向 外发展的真实写照。清康熙、乾隆时期,徽商在扬州盛极一时。他们的财力之丰,连 乾隆皇帝也有“富哉商乎,朕不及也”的感叹。一个个巨商走出了徽州,但他们的根还 在故乡。家乡的白墙黛瓦、古树、祠堂仍历历在目。于是,他们把获得的荣耀献给家 乡,把金银财富捐给家乡。这样,座座牌楼高高地竖立在了以前陈旧破落的村落。 同时,这些功成名就的徽商也从家乡请来了匠师,“请”来了徽州的山水。 据扬州画舫录记述:“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式莜园及郑氏休 1 4 扬州园林的。秀一与。罐”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五章 园为最盛。”而以上三人皆为徽州人。而其造园者又都是徽州客住扬州的新安派画家。 陈从周也在园林谈丛中说到:“扬州园林受徽州派影响大”。徽州画家的艺术风格, 本来就是清淡平和、安闲轩畅,萧疏高简,伟俊沉厚,其审美情趣是以天真幽淡为宗。 ( 三) 扬州盐商的三大特点 这些富可敌国的徽商虽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却仍旧感到商人身为四民之末,地 位卑微。于是都教育立家,读书立业。这也是徽商好儒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追求士 大夫生活方式的一种突出表现。柯玲在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一书中总结 了盐商的三大特点:富足、崇儒、仗义。其实这些特点也正是扬闸园林兼有“秀”、雄” 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 富足一皂求风雅的基础 富足是扬州盐商能够追求风雅的基础,更是扬州园林能够形成其特色的经济基 础。名士的指点,物料的运输,珍贵石料的来源等等,无一不靠盐。而客观事实是, 扬州盐商所创造、所扶持的绚丽多姿的扬州文化,无不靠盐袁个神气的白色晶体 来支撑。看看今日的扬州园林、维扬菜肴、广陵戏曲,甚至扬州学派,哪一样离得了 盐商口袋里银元的滋养? 还是倪澄瀛的话说得朴素而又准确:“膏火来源总是盐”。 2 崇儒j 南秀一的根源 郑板桥曾这样说过徽商:“家中都聘有冬烘先生,明言坐馆,暗里捉刀,翻翻诗 韵,调调平,如唱山歌一般,凑集四句二十八字,使人扬言于众,某能做诗矣,某能 作文矣”。此话虽有讽刺,却也可以看出徽商确实喜欢文墨,爱风雅。纵观徽商,凡 有成就的,均具有较高学识,他们精通诗文,旁及金石、书画、古玩诸物。 无论他们是附庸风雅,还是真爱斯文,这对于他们的群体形象都没有什么大关系。 虞初广志卷三云:“扬郡以清高宗巡游之后,繁富贾东南,鹾商拥巨金者,每好 延接名士,博爱其才。”谐铎卷三云:“适虹桥荷花盛开,鹾贾设宴园亭,招名士 之客于扬者。”这就是“扬郡鹾贾”礼贤下士的公众形象。扬州盐商的祟儒之风由来已 久。无论是早先来的秦晋商人还是后期来的徽歙商人,他们的灵魂深处其实始终有一 种“崇儒情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找不到“崇商”的痕迹。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扬州园林的“秀一与“罐”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五章 书高”的文化视野里,从未让商人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说还有那么几位在青史留名的 话,那么就必须与文士挂钩,赢得“官商”或“儒商”的称号将那令世人鄙弃的铜腥味冲 淡一些,方得人们的认可。清代扬州的盐商一直保持与官府的亲密合作,但真正称得 上官商的毕竞是少数,于是盐商们选择了儒商。把扬州的对联“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牢牢地贴在自家高大气派的门楣上,并在行动中尽量地身体力 行。于是人们发现,即使盐商自己没有读书入仕,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后代去读书做 官或著书立说。扬州盐商中饱学之士也是大有人在的。浪迹丛谈卷二“小玲珑山馆” 条说:“康熙、雍正间,扬州鹾商中有三通人。”所谓“通人”自然是指精通儒家学问而 言。他们是:江春、汪懋麟和马曰瑁。 江春在盐业上的精明能干,似乎掩盖了他的文名。扬州画舫录记他“工制艺, 精于诗,与齐次风,马秋玉齐名”,他在扬州南河下建随月读书楼、秋声馆、康山草 堂。 汪懋麟虽出身盐商,但在康熙六年( 1 6 6 7 ) 中了迸士,并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 推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宫,与修明史。但很快就罢官归里。回到扬州后, 白天治经,夜晚读史,锐意研究,终成一家言。 马日瑁“好学博古,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 扬州画舫录) 。他 的别墅小玲珑山馆成为文人书画家聚会的中心。“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金农、高翔、 郑燮等人多次在馆内聚饮、作诗、观画、赏花。我们只需通过林苏门的一首续扬州 竹枝词就可见很多盐商是真爱读书的:“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红情 绿意朱门满,不尽诗工境便穷。” “贾而好儒、亦商亦儒、贾儒结合”无不在园林里表现出来。 3 仗义对文人士子的推崇与爱护 由于扬州盐商主要是个移民集群,他们把他乡扬州作故乡去爱护、去生活、常常 表现得仗义重情。, 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浓厚的乡谊观念和牢固的宗族制度。两淮盐商大多来自山陕 和徽歙等地,因为地缘的关系,使得他们在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形成许多共同之 处。他们一旦离开家乡,外出经商,这些共同的地方文化背景就会在彼此间产生一种 亲和力。扬州盐商中常有几代人世代相传的,这种血缘关系又常常由总系、支系的缘 1 6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蓑与苏州园林的比较 第五章 故,形成庞大的宗族集团。凭着乡谊观念和宗族关系,扬州盐商在创业与守成的过程 中,往往得到特别的庇护。扬州盐商不生于扬州却能立足扬州,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 得益于地缘和血缘的关系。 扬州盐商的仗义还尤其表现在对文人士子的百般呵护与推崇。盐商程晋芳家的藏 书楼里,赵翼、袁枚、蒋士铨等人常在这里阅览图书,共论艺文。更有不少盐商家中 “奇才之士,座中常满”。乾隆初,汪应庚捐资五万重修扬州府学;嘉庆时,洪箴远捐 资在扬州十- i - j 各设义学一所由盐商主持的众多刻本又从另一层面为扬州的文 化艺术传播立了一功。当时拥资巨万的“巨商大族,每以宾客争至为荣,兼有师儒之 爱才,提倡风雅,以故文人荟萃,甲于他乡。”( 薛涛:学诂斋文摘) 像马氏兄弟 的“韩江雅集”、“小玲珑山会馆”之会,程梦星的“筱园”之会,郑侠如的“休园”之会, 江春的“康山草堂,之会,江玉枢的“南国”之会,与“虹桥修禊”一样,在促进文化艺术 的交流、繁荣,扩大扬州的影响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扬州盐商与文人特别是扬州八怪之间的特殊关系,更是集中体现了他们仗义的 典型。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互相依存。盐商以重金购买扬州八 怪和其他名家字画;八怪在盐商提供的优雅舒适的画室里潜心作画,提高艺术水平, 同时,盐商还为他们刊印著作。此外,盐商还收藏着大批古书文物,有些藏书已经有 私立图书馆与美术馆的性质,扬州八怪常常借阅观摩,学人所长。与此同时,文入画 家们也给了盐商相应的回报。他们除了赠送书画供他们玩赏和收藏、为盐商的私家园 林书写联匾以外,平时还与盐商切磋艺文,帮助提高盐商的文化修养,并热心教授盐 商的子弟,使他们的子弟后来或成为书画名家,或科举及第,登上仕途。扬州八怪中 很多人未能进入仕途,即使像做过县令的郑板桥最后也被挤出官场,穷困潦倒。最后 当一些盐商广交诗文画友的时候,本来对盐商没有什么好感的扬州八怪只能和其他许 多文士一样,面对商品经济浪潮的现实,与盐商牵起了手。最为感人的莫过于吴敬梓 与扬州盐商的故事。这个写出儒林外史这般惊世骇俗的讽刺小说的大家,不仅在 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扬州盐商的生活,塑造了生动逼真的盐商形象,而且还是一个热爱 扬州生活与扬州盐商过从甚密以至于情愿最终归属扬州的人。 以上列出的扬州盐商的特点都是从正面,从对扬州文化的积极影响方面来说的。 扬州盐商的缺点、扬州盐商的苦恼当然也不少,诸如商人的势力与媚俗,商人的吝啬 1 7 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第五章 与贪婪等等。扬州盐商是一个庞大的具有复杂人格的群体。“他们精明强干,但又庸 俗猥琐。他们挥金如土,但又缁铢必较。他们礼贤下士,但又目空一切。他们趋炎附 势,但又诗酒风流。他们最大的弱点在寄生性,注重消费享乐,不思生产进取”1 8 。 盐商的富足,盐商的崇儒,盐商的佼义,这些都是扬州园林之所以有别于苏州园 林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 四) 明清时期的重商思潮使得扬州与苏州园林主人的心态是亦商亦儒 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 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业社会起了巨大的震动作用,从而引发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c 芷 社会风尚层面,逾礼越制的现象不断发生,奢侈风气到处蔓延;在精神文化层面“重 本抑末”即“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想在江南 社会广为流传,经商治生成为一股汹涌的潮流。”1 9 士为四民之首,是封建国家培养的统治人才,历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享有特 权。他们信奉儒家说教,看不起商人,羞与商人为伍。反映出士、商关系的对立。但 是明末以后,士、商关系发生了引入注目的变化: 表现之一:在士大夫看来,商业不再是贱业,士商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京津冀地区生物质空气源热泵耦合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 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松动破碎特征及合理支护选择
- 高中历史 5.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4
- 第五单元 健康生活 乐享生命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地方、校本课程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
- 农场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在线教育网络教学心得分享
- 生产线标准作业流程手册
- 驾驶员安全操作心得体会范文
- 蔬菜采购与配送合同标准范本
-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题技巧
- 爱工友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酒水销售技巧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货运行业运行分析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值班水手业务教学课件
- 静脉导管感染护理
- 公司周例会会议管理制度
- 【暑假提前学】2025年秋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2单元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2课时
- 抗衰老植物干细胞技术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秘书实务》课件-16督查工作
- CJ/T 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 外事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