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类零件钻削组合机床设计
44页 16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期自查表.doc
主轴箱.dwg
任务书.doc
加工示意图.dwg
成绩分析表.doc
成绩汇总表.doc
指导老师审阅意见表.doc
机床联系尺寸图.dwg
答辩结果表.doc
箱体类零件钻削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doc
箱体类零件钻削组合机床设计论文.doc
组合机床前期材料.doc
论文封面.doc
评阅人意见表.doc
零件图.dwg
题目申报表.doc
中文摘要
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外形和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和夹具,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
设计组合机床之前需要零件分析?,了解所欲加工零件的加工特点,精度和技术要求。
然后制定工艺方案,必须计算分析被加工零件图,并深入了解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硬度、刚度,加工部位的结构特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定位,夹紧方法,工艺过程,所采用的刀具及切削用量,生产率要求等等。最终确定零件在组合机床上完成加工时的定位基准以及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
各方面准备做好以后进行组合机床设计——三图一卡设计,包括零件图绘制零件工序图、零件加工示意图、机床尺寸联系图、制机床生产率计算卡。?
最后根据主轴结构形式和动力设计并设计主传动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主轴箱设计?,确定齿轮齿数、齿轮直径、齿轮中心距、轴、轴承等等,绘制主轴箱草图。
关键字:组合机床,工艺,三图一卡,主轴箱
Abstract
Modular machine tool is based on common components, with special components designed according to workpiece specific shape and process and fixture, consisting of semi-automatic or automatic machine tool.
Analysis on parts is needed before the design of modular machine tool, understanding to the components processing features, precision and technology.
Then the process plan, we must analysis the parts to be machined,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arts of the shape, size, material, hardness, stiffnes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parts of the machining accuracy, surface roughness, and the positioning, clamping method,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e cutter and cutting parameter, productivity and so on.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parts processed in modular machine when the locating datum and machining process.
All ready to do a good job after lathe design -- the three charts card design, including the parts drawing process map parts, machining sketch, machine size contact map, making machine productivity calculation car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ain structure and dynamic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main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design of spindle box,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gear teeth, gear, gear center distance, shaft diameter, bearing, spindle box sketch drawing.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machine tools, process, three charts card, spindle box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 概述……………………………………………………………………1
1.1 组合机床概述………………………………………………………………… 1
1.2 组合机床的发展……………………………………………………………… 1
1.3 组合机床的特点……………………………………………………………… 1
1.4 组合机床的设计方法………………………………………………………… 2
1.5 组合机床设计的目的、要求………………………………………………… 3
1.5.1 设计的目的………………………………………………………………… 3
1.5.2 设计要求…………………………………………………………………… 3
1.6 本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4
第二章 组合机床方案的制定………………………………………………5
2.1制定工艺方案………………………………………………………………… 5
2.1.1被加工零件的特点………………………………………………………… 5
2.1.2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 5
2.1.3加工孔的主要技术要求…………………………………………………… 5
2.1.4定位基准及夹紧点的选择………………………………………………… 5
2.1.5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5
2.1.6零件的生产批量…………………………………………………………… 7
第三章 确定切削用量及选择刀具………………………………………… 9
3.1选择切削用量………………………………………………………………… 9
3.2确定切削力、切削扭矩、切削功率…………………………………………… 10
3.3选择刀具结构………………………………………………………………… 11
第四章 钻孔组合机床总设计“三图一卡”的编制…………………… 13
4.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 13
4.1.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及内容……………………………………… 13
4.2加工示意图…………………………………………………………………… 14
4.2.1加工示意图的作用和内容………………………………………………… 14
4.2.2绘制加工示意图之前的有关计算………………………………………… 14
4.3机床联系尺寸图……………………………………………………………… 17
4.3.1联系尺寸图的作用和内容………………………………………………… 17
4.3.2选用动力部件……………………………………………………………… 17
4.3.3配套支承部件的选用……………………………………………………… 19
4.3.4确定装料高度……………………………………………………………… 20
4.3.5确定多轴箱轮廓尺寸……………………………………………………… 20
4.4生产率计算卡………………………………………………………………… 21
第五章 多轴箱的设计……………………………………………………… 21
5.1 主轴箱的设计步骤和内容………………………………………………… 24
5.1.1 主轴箱所需动力的计算………………………………………………… 24
5.1.2 主轴箱传动设计………………………………………………………… 25
5.1.3 拟定主轴箱传动系统. ………………………………………………… 26
5.2 轴的具体设计…………………………………………………………………28
5.3传动零件的校核……………………………………………………………… 31
5.4绘制传动系统图……………………………………………………………… 35
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36
参考文献………………………………………………………………………38
致 辞………………………………………………………………………… 39
附 录……………………………………………………………………………40
1.1 组合机床概述
组合机床是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其中大量通用部件包括:单轴工艺切削头、传动装置、动力箱、进给滑台等动力部件,以及用以安装动力部件的支撑部件如侧底座、中间底座等。
1.2 组合机床的发展
最早的组合机床是1911年在美国制成的,用于加工汽车零件。初期,各机床制造厂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标准。为了提高不同制造厂的通用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用户使用和维修,195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机床制造厂协商,确定了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化的原则,即严格规定各部件间的联系尺寸,但对部件结构未作规定。
在我国,组合机床发展已有28年的历史,其科研和生产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应用也已深入到很多行业,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品更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它的特征是高效、高质、经济实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能源、军工、轻工、家电等行业。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及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它的加工对象主要是生产批量比较大的大中型箱体类和轴类零件(近年研制的组合机床加工连杆、板件等也占一定份额),完成钻孔、扩孔、铰孔、加工各种螺纹、镗孔、车端面和凸台,在孔内镗各种形状槽,以及铣削平面和成形面等。组合机床的分类繁多,有大型组合机床和小型组合机床,有单面、双面、三面、卧式、立式、倾斜式、复合式,还有多工位回转台式组合机床等。
1.3 组合机床的特点
组合机床与一般专用机床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组合机床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维修,通用的易耗易损件可以提前准备,必要时甚至可以改换整个通用部件。
(2)设计与制造周期短。这是因为组合机床的通用化程度高,通用部件、通用零件和标准件约占70~90%,其中许多是预先制造好的,在制造新机床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需要设计、制造的只是少量专用零部件。
(3)组合机床的通用零部件,是经过生产实践考验多次反复修改定型的,因而结构的可靠性和工艺性较好,使用性能较稳定,有利于稳定地保证加工质量。
(4)组合机床的通用零部件都己标准化、系列化,因而可以组织成批生产,这样不仅可提高制造精度,而且可以降低机床的成本,加快专用机床制造的速度。
(5)便于产品更新。当改变加工对象时,通用部件可以重新利用,改装成新的专用机床。但由于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不是为某一种机床设计的,具有较广的适应性,而且规格也有限,这样就使组合机床的结构较一般专用机床稍为复杂。组合机床改装时,约有10%~20%的零件不能利用,改装劳动量也较大。
图1-1表示由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卧式组合机床。1.4 组合机床的设计方法
组合机床的设计,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根据具体加工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设计,这是当前最普遍的做法。其二,随着组合机床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广泛使用,广大工人总结自己生产和使用组合机床的经验,发现组合机床不仅在其组成部件方面有共性,可设计成通用部件。而且一些行业的或完成一定工艺范围的组合机床是极其相似的,有可能设计为通用的组合机床,这种机床称为“专能组合机床”。这种专能组合机床就不需要每次按具体加工对象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而是可以设计为通用品种,组织成批生产,然后按被加工零件的具体需要,配以简单的夹具及刀具,即可组成加工一定对象的高效设备。
组合机床的设计步骤:
(1)制定工艺方案。要深入现场,了解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特点、精度和技术要求、定位夹压情况以及生产率的要求等。确定在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及其加工方法。这里要确定加工工步数,决定刀具的种类和型式。
(2)机床结构方案的分析和确定。根据工艺方案确定机床的型式和总体布局。在选择机床配置型式时,既要考虑实现工艺方案,保证加工精度、技术要求及生产效率;又要考虑机床操作、维护、修理是否方便,排屑情况是否良好;还要注意被加工零件的生产批量,以便使设计的组合机床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3)组合机床总体设计。这里要确定机床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选择通用部件和刀具的导向,计算切削用量及机床生产率。绘制机床的总联系尺寸图及加工示意图等。
(4)组合机床的部件设计和施工设计。制定组合机床流水线的方案时,与一般单个的组合机床方案有所不同。在流水线上由于工序的组合不同,机床的型式和数量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这是应按流水线进行全面考虑,而不应将某一台或几台机床分裂开来设计。即使暂时不能全面地进行流水线设计,制定方案时也应该综合研究,才能将工序组合得更为合理,更可靠地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用较少的机床完成较多的工作,也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组合机床设计的目的、要求
1.5.1 设计的目的
机床设计毕业设计,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我们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的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了自己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5.2 设计要求
评价机床性能的优劣,主要是根据技术经济指标来判定的。“质优价廉”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机床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从满足性能要求、经济效益和人机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1.6 本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汽车传动壳体螺纹攻丝组合机床设计,包括: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联系尺寸图的设计,机床生产率计算卡的制定,主轴箱结构设计。第二章 组合机床的工艺方案制定
2.1制定工艺方案
零件加工工艺将决定组合机床的加工质量、生产率、总体布局和夹具结构等。所以,在制定工艺方案时,必须计算分析被加工零件图,并深入了解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硬度、刚度,加工部位的结构特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定位,夹紧方法,工艺过程,所采用的刀具及切削用量,生产率要求等等。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
根据被加工被零件(箱体)的才(图2-1),加工四个螺纹底孔的工艺过程。
2.1.1被加工零件的特点
此箱体的材料是HT200、硬度HB170-241,孔的位置分配不规则,孔的直径为Φ5mm。采用多孔同步加工,此零件的加工特点是中心线与定位基准平面是垂直的,并且定位基准面是水平的。孔的分布不规则,工件比较小,可一次钻完,因而适合选择卧式双工位钻床。
2.1.2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
被加工零件需要在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加工工序及应保证的加工精度,工件各孔间的位置精度为0.15mm,它的位置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安排加工时可以在下一个安装工位上对所有孔进行最终精加工。为了加工出表面粗糙度为Ra3.2um的孔。采取提高机床原始制造精度和工件定位基准精度并减少夹压变形等措施就可以了。被加工零件图如图2-1所示。
2.1.3加工孔的主要技术要求:
加工8个M5螺纹底孔的孔;
孔的位置度公差为Φ0.15mm;
工件材料为HT200,HB170~241;
要求生产纲领为(考虑废品及备品率)年产量7万件,单班制生产。
2.1.4定位基准及夹紧点的选择
加工此箱体的孔,以底面的两个对角楞来限制X、Y方向上的自由度。
由于夹具的使用在本设计中没有考虑,因此在设计时就认为是人工夹紧。
2.1.5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加工该孔时,孔的位置度公差为0.15mm
根据组合机床用的工艺方法及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可采用如下的加工方案:一次性加工螺纹底孔,孔径为Φ5
① 粗、精加工工序的安排 必须根据零件的生产批量、加工精度、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按照经济地满足加工要求的原则,合理解决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的安排。不要不分具体情况而一律粗、精加工工序合并的做法。
一般在大批大量生产中,确定工艺流程宜、精工序分开进行,其优点是:
a)工件能得到较好的冷却,有利于减少热变形及内应力变形的影响,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更需要如此安排。
b)可避免粗加工振动对于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c)有利于精加工机床保持持久的精度。
d)使机床机构简单,便于维修、调整。
但是,粗、精加工工序分开,将使机床台数增多。当工件生产批量不大时,由于机床负荷率低,则经济性不好。因此,在能够保证加工精度前提下,有时也采取粗、精加工合并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的工艺方案。但须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由此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使大量切除余量和有铸造黑皮的第一道工序与最后一道精加工工序不同的夹压力;若工件一次安装,也应使粗、精加工工序分别具有不同夹压力。
② 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处理
工序集中是机械加工近代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组合机床也正是基于工序集中的工艺原则发展起来的,即运用多种不同刀具,采用多面、多工位和复合刀具等方法,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几个零件完成复杂的工艺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也应当看到,工序集中程度的提高也会带来下述一些问题:
① 工序过分集中会使机床结构复杂,刀具数量增加,机床大而笨重,调整使用不便,可靠性降低,反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
② 工序过分集中导致切削负荷加大,往往由于工件刚性不足及变形等影响加工精度。
因此,提高工序集中程度时,应注意:
(a)适当考虑单一工序。即把相同工序内容的工序集中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工位上加工。例如,通常把箱体零件上的大量螺孔攻丝工序集中在一台攻丝机床上,而不与大量钻、镗工序集中在同一个多轴或同一台机床上进行,这样会使机床更为简单合理。
(b)相互间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工序应集中在同一个工位或同一台机床上加工。例如,箱体零件各面上的孔,相互间有位置精度要求时,其孔的精加工应集中在同一台机床上一次安装并完成加工。一般来说,对这些孔的粗加工也应集中在一台机床上进行,这可以使得精加工余量分布均匀,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
(c)大量的钻、镗工序最好分开,不要集中在同一个多轴箱完成。这是因为,钻孔与镗孔直径不一样,主轴转速也就相差很大,导致多轴箱的传动链复杂和设计困难。同时,大量钻孔会产生很大轴向力,有可能使工件变形而影响镗孔精度;而且,粗镗孔振动较大又会影响钻孔,甚至会造成小钻头的损坏和折断。
(d)确定工序集中时,必须充分考虑零件是否会因刚性不足而较大的切削力、夹压力下变形对加工精度带来不利影响。
(e)工序集中时,必须考虑前述粗、精加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及由于多轴箱结构及设置导向的需要。主轴排列不宜过密,否则会造成机床、刀具调整不便、加工精度、可靠性及生产率低的不良后果。
2.1.6零件的生产批量
零件的生产批量是决定采用单工位、多工位、自动线或按中小批量生产特点设计组合机床的重要因素。按设计要求生产纲领为年生产量为7万件,从工件外形及轮廓尺寸,为了减少加工时间,采用多轴头以提高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部位、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定位、夹紧方式、工艺方法,并定出影响机床的总体布局和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考虑,最终决定设计四轴头单工位同步钻床。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由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通过对喷油泵下体加工设备及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在机床、刀具、工艺流程、多轴箱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设计和选择,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了加工适应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此类多孔同时加工问题举了一件实例。
本成果设计制造的机床为四轴钻孔卧式组合机床。我们将钻削主轴设为机械传动,而进给系统为液压控制,使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作为关键部件的液压滑台采用通用部件。以比较简单的方式完成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同步进行,非常实用。
本机床所用夹具的通用性强,工件采用液压定位夹紧,快速方便。定位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夹紧采用液压加紧,采用这种方式完全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而且简易方便,制造成本低,通用性好。
在刀具方面,由于所加工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都不算高,采用麻花钻。这种钻头采购比较方便,而且价格比深孔钻头也要便宜。在刀具的几何角度方面,麻花钻头的螺旋角即是其轴向前角。当加工工件时,切削力和切削热随钻头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减 少),切削轻快,刀具耐用度高。为此,我们选取钻头螺旋角为32,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通过本成果的实施,喷油泵下体两侧面钻孔加工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而且加工精度也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则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节省了大量加工工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对箱体的四个孔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四个孔加工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
2、恰当地选择了机床的切削参数,动力头及液压滑台驱动机构的结构参数。
3、采用Z轴液压滑台驱动动力头和多轴箱实现进给。
4、设计了稳定可靠的多轴箱和,从而保证了被加工孔的精度要求。
5、根据通用、经济的原则,选择了刀具,满足了工艺的需要。
设计的钻孔组合机床,保证了加工孔的生产质量,提高了工效,加工成本大幅下降。
本设计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例如:装夹、定位由人工完成,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改进设计、完善工艺、现场的不断实践、总结,必将会得到进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肃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7
[2] 杨玉鼎主编.机械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
[3] 许晓肠主编.专用机床设备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4] 金振华主编.组合机床及其调整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5] 李庆余,张佳主编.机械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顾维邦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 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8] 华东纺织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主编 机床设计图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9] 徐景辉主编.机床装配.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10] 储凯,许斌等主编.机械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11]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实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3] 龚桂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4] 张利平主编.液压站设计与应用:海军出版社,2004
[15] 梁俊有,李洪波主编.CAD工程设计: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16] 侯镇冰编.机械设计制图手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17] 张纪真编.机械制造工艺标准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8] 迟建山等编. 组合机床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9] 谢家瀛编.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0]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1]濮良贵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2]王积伟 章宏甲 黄谊编.液压与气压传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01月
[23]张文灼?编.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02月
[24]闫晓鹏、武瑛、杨丽萍、高保凤、李志刚编.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5]陆宁、樊江玲编.机械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