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f272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338.26 密级:公开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c 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 发展战略研究 硕 士 研究生: 艾亚文 导 师: 于 渤 教授 申 请 学 位: 工商管理硕士 所 在 单 位: c 银行省分行 答 辩 日 期 : 2010 年 5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f272 u.d.c.: 338.26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ba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 bank heilongjiang province branch candidate: ai yawen supervisor: prof. yu bo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ba affiliation: cb heilongjiang province branch date of defence: may, 2010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美国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迅 速下滑,它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这次危机也使我国的进出 口贸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对以进出口企业为客户、为进出口贸易提供金融支 持的商业银行产生了连带的影响, 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只有认真全面地去研究, 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实现健康发展和稳健运营。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于国际业务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以前银行认 为国际业务投入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所以一直是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 然而,自从商业银行普遍开展国际业务以来,在取得了明显收益的同时,国际 业务也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坏账损失,使银行意识到提高国际业务的风险控制 在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有充分考虑了国际业务的风 险控制战略,才能制定出银行国际业务的全面发展战略,也因此引起了理论界和 银行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通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 swot 分析方法, 对 c 银行黑龙江分行国际业 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 c 银行黑龙江分行国际业务的 发展目标和战略,包括风险控制战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激励战略和区域 竞争力战略,为了实现以上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六项战略性措施。从而使黑龙 江省分行在控制国际业务风险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拓展国际业务,实现银行 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的和谐统一。本文旨在为黑龙江省分行在当前的 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下,建立适合其需要的国际业务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可操作 性的建议,并对其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际业务;战略目标;风险防范 - 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every economic norm of america, japan and european union has let down rapidly after the american financial crisis happened. the crisis will lead to world economic recession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meanwhile, it also combats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heavily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that support import and export enterprise and trade are influenced relatly. the development of ban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ents a new characteristic. the serious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an assure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es healthily and revolves steadily.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know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rom the shallower to the deeper.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the focal point among the bank business competition all along because of its lower cost, less risks and higher earnings. the commercial banks got plenty of income since they carry out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t a lot of loss appeared. the banks realize that increasing the risk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has an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banks can draw up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n the condition of thinking about the risk control strategy wholely, this gives rise to so much concern in the theory and bank region. the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deeply analyse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environ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c bank heilongjiang province branch (cbhpb) and point out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objective and strategy of cbhpb that includes risk control strategy, marketing strategy, encouragement strategy, area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product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above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provides six strategic measures. based on the risk control,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 cbhpb can increase more effetely to lead to the consensus of banks safety, mobility and profit principle. it hopes that it can provide the fi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bhpb and inspire other commercial bank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present new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situation. key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bjective, risk control - 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银行国际业务研究.2 1.2.2 国内银行国际业务研究.5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图 .7 1.3.1 内容 .7 1.3.2 框架图 .7 第 2 章 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9 2.1 内部环境分析 .9 2.1.1 c银行总行的国际业务情况 .9 2.1.2 黑龙江省内银行同业的国际业务情况 .11 2.1.3 c银行系统内的国际业务情况.11 2.1.4 c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的优势和问题 .12 2.2 外部环境分析 .14 2.2.1 经济环境 .14 2.2.2 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15 2.2.3 黑龙江省内国际贸易企业发展情况 .16 2.3 本章小结 .18 第 3 章 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 .20 3.1 swot分析.20 3.2 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目标.23 3.3 发展战略 .23 3.3.1 风险控制战略.23 3.3.2 营销战略 .24 3.3.3 激励战略 .24 3.3.4 新产品战略.24 3.3.5 区域竞争力战略.24 - i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3.4 本章小结 .24 第 4 章 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措施 .26 4.1 完善国际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26 4.1.1 信用证的风险防范.26 4.1.2 汇款的风险防范.27 4.1.3 贸易融资传统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 .28 4.1.4 贸易融资创新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 .28 4.2 制定系统的营销策略 .29 4.2.1 市场细分策略.29 4.2.2 建立本外币联动发展策略 .30 4.2.3 调整客户结构策略.30 4.3 建立合理的国际业务激励机制.31 4.4 强化国际业务新产品的拓展.31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业务用人机制.32 4.6 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省分行利益.34 4.7 本章小结 .35 结 论.36 参考文献.37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9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39 后 记.40 个人简历.41 - iv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美国在 2007 年爆发的次贷危机, 已经演变成 21 世纪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不仅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而且因为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发 展日益全球化和普遍化, 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遇了寒流, 甚至进入了冷冬。 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领域也已经从投资银行蔓延到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美国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 年,美国银行倒闭总数多达 140 家, 远高于 2008 年的 26 家,并已创下了一天倒闭 9 家银行的历史纪录。目前,在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 500 家银行(大部分是 中小规模银行),历史经验显示,上了这一清单的银行约有 13%最终会倒闭。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全球金融业将因次贷危机而损失 1.4 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工行市值的 7 倍之多1。由于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 被大大地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发展中国家还产生了危机的 连锁恶性循环的效应:即投资领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未完成的在建项目因缺 乏资金支持可能变成烂尾工程, 已完成的项目可能变成过剩的无处消化的产能, 这就给受援助国家的援助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使 更多的人陷入贫困。 但是,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 一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企稳回升。这场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发展遭遇 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经济发展的动荡幅度。 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在取得蓬勃发展的 同时,各家银行国际业务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为国际业务是一种能创造可观 收益的高附加值业务, 所以多家银行都把国际业务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来发展。 我国加入 wto 五年后,全部取消了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限制,外资银行经 营国际业务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其机制灵活、 创新能力强、 无历史包袱等优势, 国际业务的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国有独资银行。 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国有商业银行吸引走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带 走了一些优质客户和业务,这些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 c 银行国际业务发 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虽然从实质上说,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无疑地呈现出了大大提高的趋势。因国际业务具有的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多样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导致金融危机中的 c 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与其 它业务的发展战略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c 银行国际业务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国 内外从事国际贸易的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因目前全球经济已实现了一体化,全 球绝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和银行业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出现了业务量 的下降和违约事件的增多, 而且甚至出现了经营无法维系以至破产倒闭的局面, 这对为进出口贸易提供金融服务的 c 银行国际业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 c 银行办理国际业务的时间没有中国银行长,国际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本来就 不够完善,这次的金融危机更加大了 c 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程度。在新的国际 和国内的形势下,c 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应由原有的以市场份额为主的战 略转变为市场份额和风险管理并重的战略,只有认真全面地去研究国际业务的 影响要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在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内控机制的基础上, 提升 c 银行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保证 c 银行国际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 c 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分行)目前国际业务发展的外 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内控制度、人力资源状况和产品情况等内部条件,分析 了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省分 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目标,力图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制定适合省分行国际业务 发展的整体战略,为提高省分行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推进 省分行国际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省分行的全面发展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银行国际业务研究 国外学者通常把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理论纳入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战略理 论中。战略管理理论最早的发源地是西方,目前已在西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 不少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西方商业银行的战略理论先后经历了以环境为 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阶段、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阶段和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战略三个阶段,在各个时期,战略管理的组 织和实施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目前这个阶段,西方的学者认为,一个好的 银行,必须先有合适的战略,然后有具体的行动,最后才能达到预期的或好的 结果。以花旗银行为例,1915 年花旗银行在度过百岁生日后不久提出的战略目 标是:把花旗银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最好的跨国银行,仅仅 10 年后, 花旗银行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己繁荣发展了 80 多年。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的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通常都要进行 swot 分析,对自身进行详 细地剖析,对外部环境进慎密地分析,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内部的优势和外 部的环境机会,同时避开自身劣势和回避外部环境造成的威胁。2000 年 3 月,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约翰韦斯特伍德和奎斯特菲尔荷兰德根据银行家 杂志 1999 年的排名情况,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即是美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划 分银行规模的方法: 总资产在 400 亿美元以内的银行为“小银行”, 400 亿一 3 500 亿美元的银行为“中等规模的银行”,3 500 亿美元以上的银行为“大银 行”,不同规模的银行采用不同的战略。如纽约合众银行集中于向全球最成功 的人士(高品质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英国的合作银行则集中于国 内零售客户,并通过其“绿色银行”的定位区别于其他银行,这从它的经营理 念和对环境的投资、内部能源的环保使用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 国外学者在研究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时,对银行的金融创新领域也做了较 系统的研究, 这对研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战略中的创新元素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经过 70 年代的发展,至 80 年代达 到高潮,而进入 90 年代更是如火如荼。初期的金融创新,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 逃避金融管制和转嫁金融风险,创新的内容主要围绕金融新品种、新工具以及 增加服务项目上,出现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债券、银团贷款、可转换 债券以及期货交易等等。 但是在 80 年代之后,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明显加 快,这时的金融创新主要是融资方式的创新,它使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更为灵 活和方便,并对整个国际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戴维斯、塞拉等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学者认为,金融创新应该是一种 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金融体系的任何因为制度改 革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 所以, 政府行为的变异会引起金融制度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种金融创新理论实际上是与制度创新紧密联系的,并且是制度创新 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认为金融管制本身就是金融创新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必 须严格区分“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两个名词的概念,主张金融压制的各 项规章制度无疑是金融革命的对象。 “技术推进”理论认为,高技术革命的出现,特别是电脑、电讯工业的技 术和设备成果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新技术在金融领 域的引进和运用促进金融业务创新的例子很多。多数学者都认为,新技术,尤 其是电脑和电信设备工业日新月异的新发明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 的重大因素。但真正从技术创新角度探讨金融创新问题的是韩农和麦道威,他 们通过实证研究, 发现 70 年代美国银行业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 与市场结构的 变化密切相关,从而认为新技术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他们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只是局部的和不系统的,无法解释许多因竞争和政府放宽管 制而出现的金融创新。 凯恩的规避型金融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是有形的手,规避则是无形的手。 许多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实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业从事已有的 盈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因此金融机构要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 的管制。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不能按照预定目标实施时,政府 和金融当局又会加强金融管制。这样,不同于传统金融工具的“替代品”又会 为规避而不断产生,从而管制又导致新的一轮创新。但凯恩的规避理论的不足 之处是对于制度因素的作用未予考虑。 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的交易成本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为“金融创新的 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希克斯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 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 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 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因此,金融创新的过程, 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伴着以上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国际业务 理论研究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深化, 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业务理论和经济观点。 阿立伯等人认为银行国际业务经营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不同国家 间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导致银行业务国际化形成的主要 原因,并且这些差异是由于银行在创造银行产品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比较优势 造成的。制造特定银行产品的比较优势源于银行的效率差异以及有关国家对于 创造银行产品成本的不同限定。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谁应当制造银行产品以及 将这些产品卖到哪里,但它没有解释在什么地方来制造银行产品,没有探究这 些比较优势的真正根源及银行为什么要自己利用这些比较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格鲁贝尔、布里默尔、古德伯哥等人开始将产业 组织理论运用于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象的研究。格鲁贝尔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银行功能的三分类理论,他认为,诸如管理、技术、组织及营销技 巧等各种企业剩余资源的存在,促进了零售和服务性银行业务的国际化。三分 类理论对银行国际化活动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进行划分,对银行的国际业务理 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柯立和费里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资本市场的不 完善性,提出了国际投资理论。他认为银行通过对外业务分散化来降低银行的 经营风险,由于一国的经济条件并不与其他国家在同一时间按照同一种方式发 生变化,所以,国际业务分散化经营将保证总体盈利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上。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0 世纪 90 年代,罗格曼等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各个市场之间的不完 善性和差异性, 国际化银行可以利用国际多样化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 国际金融市场上内部化利益要大于国内市场。在内部化过程中,国际化银行能 比在国内市场上经营的国内银行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由于跨国公司在外国市 场上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要负担生产成本及其他额外成本,而国际化银行仅 在外国市场上从事金融服务业务活动,其成本较低,因此,国际化银行的潜在 优势要远远大于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但是,罗格曼的理论并没有 说明实行内部化的国际化银行优势产生的理由,也就不能解释同一国家的银行 国际化的程度不同的原因。 国外学者对银行国际业务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外银行在 国外和在我国的发展战略。2006 年 12 月,中国兑现加入的承诺,对包 括金融领域在内的七大行业实现全面开放, 外资银行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 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外资银行为了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最大限度地快 速渗透到中国金融市场,一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非资本的合作,根据中资银行 熟悉本地市场环境和外资银行有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的特点,开展业务合作, 互补资源,实现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资本的合作,外资金融机 构通过参股中资金融机构,迅速实现本土化,找准切入点,借助于中资金融机 构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以及客户的渊源关系,迅速扩大业务和产品范围,占 领市场。 1.2.2 国内银行国际业务研究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如西方国家长,战略管理研究与应用的环 境刚刚形成,相较于西方来说,我国银行战略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仍然停留在从 国外引进、消化阶段,战略管理的应用在我国也仅限于综合素质较强且企业领 导人管理思想先进的少数企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 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水平与其规模明显的不匹配,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 我国商业银行中进行战略管理的先行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股份 制银行是在“四大”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化的行为方式产生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战略 管理的实际需要。总体上,股份制银行普遍奉行发展的战略,追求市场份额的 不断扩大,但在具体的竞争策略上又各有不同。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内银行国 际业务的发展战略论述大致有以下观点: 李建春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防范2中,阐述了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风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险防范措施主要有 3 点:银行工作人员要认真、慎重地完成客户委托的结算业 务,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造成损失;熟悉和正确使用海外代理行、联行,减少 资金在途时间,加快收汇;以国际惯例和法律为准绳,严守银行不卷入诉讼中 的原则,但作为国有银行,对国内进出口公司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加 强风险防范。 王丽丽的银行国际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3一书,比较完整的对银行国 际业务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书角度虽然单一,但从法律 的角度对银行国际业务进行了前瞻性的论述,为银行开展业务和风险管理提供 了很好的法律参考。寿梅生的从比较中学习创新之道谈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 业务创新4和曹宇青全面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竞争力5的文章, 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适用环境提出非常独到的观点, 对完善银行国际业务体系的研究大有益处。李福胜6与赵延河7分别对国际结 算中国家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防范此类风险的相应措施。段兵 8结合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了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但未对风险来源进行详细分析。温彬9从银行 资产和负债、国际结算、外汇资金、资本充足率管理等多角度,具体分析了人 民币升值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童祎薇10引出汇率风险的影响因素,阐 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通过var (value at risk) 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计量, 最终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规避汇率风险。 张静、 周超11利用模型和结构函数改进var模型,对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进行了测量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蔡艳菲12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 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在借鉴外资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国内商业银 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 除了以上学者对我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论述外,香港金融管理局认 为,商业银行稳健的风险管理制度应具备一系列元素,而香港银行业的贸易融 资业务,正是依托这样的风险管理体系,取得了效率与质量的和谐统一。香港 金融管理局认为,香港银行业在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上有以下特点: (1)机构设置合理,在信贷审批决策程序上突出体现了大信贷、集约化的 经营理念。 (2)信贷风险评级系统科学准确,风险评级作为商业银行揭示贷款风险的 主要指标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被银行业广泛用于信贷管理的各个领域, 包括指导贷款的受理、呆账准备金分析、利润及贷款定价分析、作为参数建立 的贷款组合风险管理模型等。 (3)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经营理念,香港银行业强调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性,在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中,首先考虑的是第一还款来源,具体在贸易融资中, 特别重视与贸易融资相关联的商品交易状况及货款回流状况。 (4)健全的业务查询体系对银行贸易融资起到了强有力的辅助作用,有助 于商业银行更有效地管控贸易融资中的相关风险,香港银行业向专门机构、海 外有关机构、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等进行业务查询,建立客户资料库,以供 决策参考。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图 1.3.1 内容 本课题通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 swot 分析理论, 针对省分行国际业务的 发展现状和其在省内银行同业和 c 银行系统内的国际业务发展地位等方面,对 省分行的国际业务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省分行国际业务的 特点提出了国际业务的发展目标和一系列的国际业务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指出 了实现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措施。全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介绍了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情况,指出了省分行国际业 务发展中的优势、问题、机会和风险,提出了省分行只有适应环境、改善环境、 发扬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国际业务的稳健长效发展。 (2)采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了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 省分行国际业务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分别论述了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风 险控制战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激励战略和区域竞争力战略等。 (3)提出了实现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由省分行人力资源 部、法律部、信贷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和国际业务部等多个部门,在其职责范 围内,分别采取相应的加快国际业务发展的措施,包括完善国际业务的风险防 范机制、制定系统的营销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业务人才的用人机制、强 化国际业务新产品的拓展、建立合理的国际业务激励机制和利用法律武器保障 银行利益六项措施,为实现省分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 框架图 根据上述的研究内容,本文的框架图如图 1-1 所示: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黑龙江省分行国 际业务发展目标: 五年内超越中国 银行, 达到第一位 黑龙江省分 行国际业务 发展的内部 环境 黑龙江省分 行国际业务 发展的外部 环境 c 银行总行的国际业 务情况、 黑龙江省内银 行同业的国际业务情 况、c 银行系统内的国 际业务情况、 省分行国 际业务的优势和问题 黑龙江省分行国 际业务发展战略: 风险控制战略、 营 销战略、激励战 略、 区域竞争力 战略、产品战略 经济环境、 我国银行业 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内 国际贸易企 业发展情况 完善风险防 范机制 制定系 统营销 策略 强化新 产品 拓展 建立科学合 理的用人 机制 建立合 理的激 励机制 利用法律武 器保障省分 行利益 图 1-1 论文框架图 - 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2.1 内部环境分析 2.1.1 c 银行总行的国际业务情况 2.1.1.1 c 银行发展状况 c 银行成立于 1954 年 10 月 1 日,是国有四大行之一。经过 50 多年的改革 与发展,c 银行已经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2004 年 9 月 21 日,c 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实现股权 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全面推进各项管理改革,促进绩效进步, 把 c 银行办成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 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 年 9 月 28 日,c 银行与美国银行战略协助项目正式启 动,美国银行的专家进驻 c 银行,开始履行覆盖商业银行主要业务领域和管理 领域的战略协助协议,这意味着 c 银行朝着“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 造最大价值,拥有一流员工队伍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愿景又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2005 年 10 月 27 日上午 10 时,代号为“0939”的 c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国务院决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 改造两年来,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海内外关注。 c 银行每股面值人民币 1 元,发售价每股 h 股 2.35 港元,接近原定 2.40 港元 的上限价格。c 银行高调入市后立即呈现出活跃交投态势,并带动香港恒生股 指强劲上扬,成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家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银行。 2007 年 9 月 25 日,c 银行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代码为 “601939”,成为一家在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银 行,从此 c 银行在发展历程中开始了新的征程。 近年来,c 银行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经营管 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战略转型,股改上市以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产品 服务创新水平和品牌价值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截止 2009 年 9 月末,c 银行资 产总规模为 9.35 万亿元,负债总规模为 8.82 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1 973.75 亿元,利润总额 1 116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摊薄)16.14%,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后的每股收益 0.37 元,年化加权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 22.78%,资本充足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率为 12.11%,全行不良贷款余额 867.9 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 1.57%,不仅达 到了银监会要求的 35%的标准,而且在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中继续保持最低。 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 15 618 个,全行正式员工 29.3 万人。同时,c 银行全资 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 蓄银行 75.1%的股权。 c 银行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并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2009 年, 国际著名财经杂志欧洲货币 、 亚洲货币均把“中国最佳银行”的荣誉授 予 c 银行。在近期出版的英国银行家杂志 2 月号中刊载了 2010 年度“全球 银行品牌 500 强排行榜”(top 500 banking brands) ,c 银行以 120.76 亿美元的 品牌价值列全球第 13 位,并跻身“全球商业银行品牌十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