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stroop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rp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stroop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rp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stroop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rp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stroop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rp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stroop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rp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转化为抽象的心理数字线进行表征,由于信息存储的方式不同,两位数的加工 机制不同于一位数。 数量物理一致性效应和个位十位协调性效应是数字s t r o o p 实验范式中的两 个重要现象。数字s t r o o p 任务中的数字刺激具有数量维度和物理两个维度的信 息,具有数量物理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条件,当两维度的信息不一致时,产生冲突 效应,而当两维度的信息一致时,出现易化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数量物理一致 性效应,它包括大小一致效应和明暗一致效应。两位数的数字对分为协调和冲突 两个条件:十位和个位都较大的数字对为协调条件,例如4 25 7 ,4 5 且2 7 : 十位较大而个位较小的为冲突条件,例如4 76 2 ,4 2 。冲突条件的反 应时显著长于协调条件,这种现象被称为个位十位协调效应。 e r p 技术可以记录两位数加工过程中的脑电成分:p 3 0 0 主要反映了数字属 加工的程度;n 4 0 0 是语义关联信息处理的电信号;l r p 代表了 反应之前的动作准备和反应启动。数量物理一致性效应和个位十 体现在这些成分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上。本研究假设两位数既有 分加工,分别表现为数量物理一致性效应和个位十位协调效应。 被试,设计了两个e r p 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 两位数形状比较的实验任务,脑电仪记录被试的反应时、潜伏期 的分析表明:在反应时以及p 3 0 0 、l r p 的潜伏期、波幅上,大 著,表明两位数以整体形式进行表征;在p 3 0 0 、n 4 0 0 和l r p 波幅上,个位十位协调效应显著,说明两位数存在部分加工:脑 ,左右半球以相互协同分工的方式对两位数进行自动加工。 两位数明暗比较的实验任务。统计结果表明:在反应时和p 3 0 0 、 波幅上,明暗一致性效应显著,表明两位数的数量信息以整体 i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9 31 形式加工;在同样的反应指标上,个位十位协调效应显著,提供了两位数部分加 工的证据;脑区分析显示,两位数的加工需要两半球的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s t r o o p 范式下两位数表征的e r p 研究证实了实验假设。在数量 自动加工任务中,两位数的力n - r - 表现出数量物理一致性效应和个位十位协调效 应,表明两位数的加工存在整体和部分两种表征方式。本研究从理论上加深了我 们对两位数加工方式的理解,揭示了两位数的心理表征机制。这些发现丰富了数 字加工的理论,也有助于指导学校数学教学研究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两位数;数量表征;大小一致性效应;明暗一致性效应;个位十 位协调效应;e r p 研究 i i a ne r ps t u d yo nt h er e p i t e s e n 玑气t i o no f 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i ns t r o o pp a r a d i g m : a bs t r a c t n u m e r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m a i n l yi n v o l v i n gi nn u m b e rp r o c e s s i n gr e f e r st ot h e a w a r e n e s s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n u m b e r , w h i c hr e m a i n st h ef o c u si nm a t h e m a t i c a l c o g n i t i o n i no n e d i g i ta r a b i cn u m e r a l sp r o c e s s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st r a n s f o r ms p e c i f i c m a g n i t u d eo rn u m b e rt oa b s t r a c t l ym e n t a ln u m b e rl i n e d u e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c o r d i n g ,t h ep r o c e s s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 t w o d i g i t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a to f o n e d i g i tn u m b e r t h em a g n i t u d ea n dp h y s i c a ls i z e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a n du n i t - d e c a d ec o m p a t i b l e e f f e c ta r et h et w oi m p o r t a n tp h e n o m e n ai ns t r o o p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a r a d i g m t h es t i m u l i i nn u m e r i c a ls t r o o pt a s kh a v em a g n i t u d ed i m e n s i o na n dp h y s i c a ld i m e n s i o n ,a n dt w o c o n d i t i o n so fc o n g r u e n ta n di n c o n g r u e n ti nm a g n i t u d es i z ea n dp h y s i c a ls i z e t h e i n c o n s i s t e n c eo ft h et w od i m e n s i o n sc a u s e sc o n f l i c te f f e c t ,w h e r e a st h ec o n s i s t e n c eo f t h et w od i m e n s i o n sl e a d st of a c i l i t a t i o ne f f e c t t h i se f f e c ti sk n o w na sc o n g r u e n c y e f f e c to fm a g n i t u d es i z ea n dp h y s i c a ls i z e ap a i ro f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d i v i d e si n t o c o m p a t i b l ea n di n c o m p a t i b l ec o n d i t i o n :ag i v e nn u m b e rc o m p a r i s o ni sd e f i n e da s u n i t - d e c a d e - c o m p a t i b l ei fb o t hc o m p a r i s o n sb e t w e e nt e n sa n du n i t sl e dt ot h es a m e d e c i s i o n ( e g ,f o r4 2 _ 5 7 ,b o t h4 5a n d2 7 ) i nc o n t r a s t ,an u m b e rc o m p a r i s o ni s d e f i n e da su n i t d e c a d ei n c o m p a t i b l e ,i ft h et w oc o m p a r i s o n sf o ru n i t sa n dt e n sl e a dt o d i f f e r e n td e c i s i o n s ( e b ,gf o r4 7 _ 6 2 ;4 2 ) i n c o m p a t i b l en u m b e rp a i r sa r e r e s p o n d e dt om o r es l o w l yt h a nc o m p a t i b l en u m b e rp a i r s ,w h i c hi sc a l l e du n i t - d e c a d e c o m p a t i b l ee f f e c t e r pt e c h n o l o g yc a nr e c o r dt h ee e gd u r i n g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p r o c e s s i n g :p 3 0 0 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s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t ot h en u m b e ra t t r i b u t ea n dd e g r e eo fa t t e n t i o n ;n 4 0 0 l e c t r i cs i g n a lo f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t os e m a n t i ca s s o c i a t i o n ;l r pi sa o fm o t o rc o r t e x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i ti n d i c a t e ss e l e c t i v em o t o r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i i i r e s p o n s ei n i t i a t i o nb e f o r ea no v e nr e s p o n s ei sg i v e n m a g n i t u d ea n dp h y s i c a ls i z e 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a n du n i t d e c a d ec o m p a t i b l ee f f e c tc a nb e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c h a n g e s o fp 3 0 0 n 4 0 0 l r pl a t e n c ya n da m p l i t u d e i tw a sh y p o t h e s i z e dt h a tt h et w o d i g i t n u m b e ri n v o l v e db o t hh o l i s t i ca n dd e c o m p o s e dp r o c e s s i n g ,m a n i f e s t i n gi nm a g n i t u d e a n dp h y s i c a ls i z e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a n du n i t d e c a d ec o m p a t i b l ee f f e c t t a k e na d u l t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sp a r t i c i p a n t s t w oe r p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d e s i g n e dt ov e r i f yt h e s e h y p o t h e s e s e x p e r i m e n t 1 e m p l o y e dp h y s i c a ls i z ec o m p a r i s o nt a s ko ft w o - d i g i ta r a b i c n u m b e r e l e c t r i c a lg e o d e s i c si n c o r p o r a t e ds y s t e mw a su s e dt or e c o r dt h er e s p o n s e t i m e ,l a t e n c y , e ta 1 t h es t a t i s t i c s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i nr e a c t i o nt i m ea sw e l la st h e p 3 0 0 ,l r pl a t e n c y , a m p l i t u d e ,s i z e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d i c a t i n ga h o l i s t i cp r o c e s s i n go ft w o - d i g i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i nt h ep 3 0 0 ,n 4 0 0a n dl r pl a t e n c y a n da m p l i t u d e ,u n i t d e c a d e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t h e r e w a sd e c o m p o s e dp r o c e s s i n gi n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 ;t h et o p o g r a p h y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l e f ta n dr i g h th e m i s p h e r e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p r o c e s s e dt h et w o - d i g i tn u m b e ri nm u t u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l u m i n a n c ec o m p a r i s o nt a s ko f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w a su s e di ne x p e r i m e n t2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 :i n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a n dp 3 0 0 , n 4 0 0l a t e n c y , a m p l i t u d e ,t h e l t l o n :a d e n e e ; 【e r e s :rl n n b e r s 1 z e t h e p e n s t h e t h e o r yo fd i g i t a l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a l s oh e l pt og u i d e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i ns c h o o l m a t h e m a t i c sa n dd e v e l o pm a t h e m a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a b i l i t i e s k e yw o r d s :t w o d i g i tn u m b e r ;n u m b e r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i z e 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 ;l u m i n a n c ec o n g r u e n c ye f f e c t ;u n i t - d e c a d ec o m p a t i b l ee f f e c t ; e v e n t r e l a t e dp o t e n t i a ls t u d y v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1 1 数量表征:数字加工的认知神经模型1 1 1 抽象代码模型1 1 2 三重编码模型2 1 3 复杂编码模型3 2 两位数的数量表征4 2 1 两位数的表征方式4 2 2 两位数的数量表征5 2 3 两位数部分加工的证据7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7 1 实验一两位数形状比较1 7 1 1 研究目的17 1 2 研究方法17 1 3 结果与分析2 0 1 4 讨论2 7 1 5 结论2 9 2 实验二数字明暗比较2 9 2 1 研究目的2 9 2 2 研究方法2 9 2 3 结果与分析3 2 2 4 讨论3 9 2 5 结论4 0 3 总讨论4 0 3 1 两种s w o o p 任务的比较4 1 3 2 两位数字的平行加工模型: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4 2 第四部分研究总结4 3 1 研究的结论4 3 2 研究的创新之处4 3 3 研究局限4 3 4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4 3 参考文献4 6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 5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5 7 v i i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数学认知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同时也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 与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因 此,认识数字并理解数量关系,获得基本的算术知识和计算技能,对于个体的发 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关于数学认知的观点是,一切与数学有关的思维 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数学认知,它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认知系统。目前的 研究表明,数学认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数量的表征与数字加工、算术知识 的存贮与提取以及数学计算过程。这三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个体只有在认识并 理解数量表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算术知识并进行计算。因此,有关大脑是如何表 征数量关系的问题,即数字认矢n ( n u m e d c a lc o g n i t i o n ) l 】已经成为数学认知领域研 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关注两位数的心理表征问题,以及两位数加工的神经机制, 采用数字比较的s t r o o p 范式,借助e r p 技术,考查两位数数量表征方式。 l 数量表征:数字加工的认知神经模型 自上世纪初以来,数字加工中数量关系和数字符号表征实质一直是众多研究 者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数字的编码问题发展了诸多理论模型, 其中,抽象代码模型,三重编码模型和复杂编码模型最具代表性。 1 1 抽象代码模型 m e c l o s k e y 等人从认知建模的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抽象代码模型”。该 模型由三个基本成分和三个数字认知系统组成。三个基本成分是:数字加工、计 算和中心语义编码。数字加工的成分是指对阿拉伯数字和言语数字( v e r b a l n u m b e r ) 两种数字形式的理解和输出;计算成分包括理解运算符号、提取算术知 识和执行运算程序;而每一步数字加工和算术运算都必须通过激活中心语义表征 的成分来完成。与三个基本成分相对应的三个数字认知系统包括数字理解系统、 计算系统和反应发生系统。数量理解系统首先将数字的不同呈现形式( 如言语数 字、阿拉伯数字等) 转化成一个共同的抽象代码,然后输入到计算系统:计算系 统主要涉及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计算规则的记忆,并以抽象形式进行储存;最后, 反应发生系统再把抽象的数量储存形式还原成具体的数字符号形式【2 】。根据上述 观点,研究者认为人类大脑中只存在单一的抽象数量编码系统,各种输入数字的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外部形式最终都转化为统一的内部抽象编码;类似的,数字的输出过程则是将内 部的数量抽象编码转化为具体数字符号形式。与此同时,个体还具备一套独立于 内部抽象编码系统的计算程序,数学运算就是计算程序对内部抽象编码进行操 作,与数字的符号形式无关【3 1 。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为“抽象代码模型”提供了证据。研究发现,不能理 解数字意义的脑损伤患者,其计算任务也存在障碍,这说明数字理解是数学运算 的前提。然而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数学计算过程与数量的表征并不是同一过程, 在临床患者身上表现出双重分离的特点。例如,w a m n p 0 1 3 等发现有些脑损伤患 者的计算任务存在明显障碍,其数字理解与产生任务的成绩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 异【4 】。这一现象在发展性数学障碍的个体身上有所表现【5 1 。综上,抽象代码的理 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认知能力的脑机制与结构特点。 1 2 三重编码模型 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d e h a e n e 等人提出了“三重编码模型” ( t r i p l e c o d em o d e l ) 。该模型认为,数学认知包括三个功能模块:( 1 ) 数量类比 表征( a n a l o gm a g n i t u d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模块;( 2 ) 听觉言语构建( a u d i t o r yv e r b a l f r a m e ) 模块;( 3 ) 视觉形式( v i s u a lf o r m ) 模块【6 1 。研究者认为,数学认知过程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应着不同的编码形式,如数字的听 说主要通过听觉一言语模块进行加工,而阿拉伯数字的识y l u 贝u 借助于视觉模块。 在某一模块内部,数学认知过程是基于某类特定编码的输人、加工与输出。第二, 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与特定数学认知能力相联系,如听觉一言语模块主要有计数、 数学知识的存贮、提取( 如背诵乘法表等) 等功能,视觉模块则主要负责奇偶判 断、数位操作等认知功能,数量类比表征模块与估算、数字比较等功能相关,不 同模块之间有通道相连,能够进行不同认知功能之间的切换【7 】。 与m c c l o s k e y 的抽象代码模型不同,三重编码模型认为内部编码系统是以 具体、类比的形式存在。个体数量类比表征能力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 形成的,是所有数学认知能力的基础。比较心理学家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发现,大 鼠、鸽子、鹦鹉、海豚等以及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具有模糊的初等“数意识 ,在 其它物理参数恒定的情况下,它们能够从视觉刺激或听觉刺激序列中分辨出数量 特征,甚至一些动物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8 j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新生 2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儿的数学认知过程表现出类似动物的“数意识”特点。例如,新生婴儿能够区分 数量大小,能够判断像1 + 1 = 3 、2 1 = 3 这样的简单运算的正误1 9 。比动物的“数 意识 优越的是,人类在“数意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套数学符号系统,能够进行 更加复杂而精确的计算。根据三重编码模型,人类这一特点与语言功能的高度发 展密切相关。语言能力的发展使个体形成了基于数字符号系统的认知能力,如乘 法表的运用、数位操作、计数等。因此,人们日常进行的数学运算主要通过听觉 言语模块与视觉模块的相互协调完成,并不涉及量的类比模块。基于上述观点, d e h a e n e 等认为,人类数学认知能力的形成是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双重作用的 结果,并且反过来影响先天具有的“数意识”过程。 d e h a e n e 等人采用f m r i 、e r p 等脑成像技术,从脑功能定位的角度对三重 编码模型进行了检验。在一项f m r i 研究中,他们考察了精算与估算任务所导致 的脑区活动差异。结果发现,当被试进行估算时,双侧顶内沟的激活程度更高【1 0 1 , 说明该区域与数量的内部表征和操作相关程度更高。而在另一项e r p 研究中, 估算与精算不仅在结构上存在分离现象,而且其时间进程也表现不同。其它一些 研究进一步指出,在数学认知任务中,双侧顶内沟的激活不受数字呈现形式的影 响,并且随着问题大小的改变,双侧顶内沟的激活程度发生相应改变,这意味着 大脑中存在内部数量表征系统【l 。因此,双侧顶内沟可能是内部数量的核心表征 脑区,是个体数学认知能力的进化基础在脑结构上的表现。 1 3 复杂编码模型 一些包括c a m p b e l l 等在内的研究者认为,数学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数学认知不仅包括了众多成分与层次,而且随着个体经验的不断增加而发生动态 变化。因此,c a m p b e l l 等人认为抽象代码模型和三重编码模型都过于简单,只 是对数学认知进行静态描述,没有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他们在三重编 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深化,提出了复杂编码模型( e n c o d i n g c o m p l e x m o d e l ) 。复杂编码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假设:第一,数学认知具有通道特异性,如 视觉、听觉等,数字加工并非基于单一的抽象编码。第二,数字符号形式的外部 特征对于数学认知的编码、加工与策略使用等多方面过程均有着直接的影响。第 三,每种数学认知过程都可能由多种编码形式组成,相应地,每一类编码形式也 会参与多种数学认知过程。总的来说,与三重编码模型类似,复杂编码模型赞同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存在多种编码系统。但是,复杂编码模型认为编码系统不是相对分离的功能与结 构模块,而是与不同认知功能相结合的复杂系统,数学认知过程由基于不同编码 的认知功能构成【1 2 1 。 c a m p b e l l 等采用一项认知心理学测验,检验了复杂编码模型。研究者选取 中英文的双语者为被试,刺激材料为汉语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任务是数字命名、 数字比较、简单乘法计算。实验考察了被试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回答问题时的反应 时、错误率与错误类型等指标。结果发现,在数字命名任务中,阿拉伯数字与汉 语数字差别不显著,但在数字比较与乘法任务中,阿拉伯数字的成绩显著优于汉 语数字。这表明数字的符号形式对个体的数量表征与知识提取有直接的影响。对 于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数字,被试用汉语做出反应的成绩均显著优于英语。这表明 双语被试可能具有汉语和英语两种数量编码系统【1 3 1 。脑成像研究也发现,当实 验材料采用阿拉伯数字时,其数量知识的提取过程并不激活语言区域,表明数字 的符号形式可能对编码后的认知过程具有直接的影响【1 4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 对复杂编码模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b r y s b a e t 等人的一项以英、荷双语者为被 试的研究发现,尽管两种语言形式对数量的表征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加法与乘法 任务却几乎没有影向【1 5 】。因此,个体的数学认知过程是否符合复杂编码模型的 假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检验。 2 两位数的数量表征 2 1 两位数的表征方式 4 比1 大吗? 像这样简单的问题,我们能迅速而准确的给出答案。那么,我 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m o y e r 和l a n d a u e r 早在1 9 6 7 年就给出了答案,数字之间的 大小比较并不是逐步进行的,即1 _ 2 3 _ 4 。如果按照逐步比较的方式,那么 较大距离数字对的比较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事实相反,大距离的数字对反应时更 短【1 6 , 1 7 】。这就是所谓的数字距离效应,顾名思义,数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数字的 比较:数字之间的距离越大,反应时越小【1 8 】。数字距离效应通常独立于呈现刺 激的物理特征,只依赖大脑中数概念信息的加工,体现了算术问题中的语义效应 距离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激活了数量表征的类比模块,即1 心理数字线,【1 9 ,2 0 1 。 可以推测,我们在进行数字比较时,将具体数量或数字转化为抽象的心理数字线 的表征方式,然后再进行比较,在心理数字线上相邻的数字之间容易混淆,比较 4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难度就大,而距离远的比较难度就小,反应速度快【2 1 捌。上述观点可以解释个位 数字的比较,然而,多位数字的比较是否也像一位数一样以心理数字线的形式进 行整体表征,还是分解为成分数字进行加工? 根据p o l t r o e k 和s c h w a r t z 的研究, 个体在比较三位以及三位以上的数字时,首先将其分解为成单位数字( 例如,将 2 8 5 分解为2 0 0 、8 0 和5 ) ,然后进行比较 2 3 j 。然而,两位数的加工存在诸多争 议。 人类对阿拉伯数字的表征有两个维度:数字形态的基本表征( 即,0 、1 、 9 ) 和数字位置的幂表征( 例如,在3 6 中,3 的数值是3 x 1 0 1 ,而在6 3 中,3 的 数值是3 x 1 0 0 ) 。个位数的数值储存在语义记忆网络中,其数字形态的基本表征 属于内部表征【2 4 】。因此,在数字比较任务中,两个一位数的数量信息仅以内部 表征的形式进行比较。相反,多位数的数字位置影响了个体对数字的知觉识别,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外部表征,多位数的比较不仅涉及内部表征,而且还有外部表 征。简言之,由于信息存储的方式不同,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f 2 5 】。 2 2 两位数的数量表征 2 2 1 整体加工 整体加工( h o l i s t i cm o d e l ) 观点认为,两位数是以整体数量进行表征的。在 这里,“整体 的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系统中,两位数的数量表征不以1 0 为单位。 整体模型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固定变量的对数编码和等级变量的线性编码 1 2 6 2 7 2 s 。这两种编码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不同任务中的问题大小效应( 解决大数问 题比小数问题更困难) :相对于数值较小的数字,大数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 高【2 9 1 。固定变量的对数编码模型认为,数量是以对数形式的心理数字线表征的, 并且所有数字数量表征的变异数相等,数值较大的数字重叠部分较多,在心理数 字线上的排列较为紧凑,导致了相邻大数间的强干扰。因此,在绝对距离相同的 情况下,两个大数的数量比较的速度慢于小数。综上,根据等级变量的线性编码 观点,数字以线性方式投射到心理数字线上,其可变性与数字大小成正比。 早在1 9 8 1 年,h i n r i c h s 等人使用数字比较任务考察了两位数的加工过程。 在实验中,被试将1 l 到9 9 之间的两位数与标准值5 0 或5 5 进行比较,其反应时 随着数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 0 1 。因此,研究者认为两位数字是以整体数量形式 进行表征的。d e h a e n e 等对该结论进行了扩展研究2 0 1 。他们发现,随着数字与标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准值的距离增大,反应时呈对数形式减小。同时,十位和个位也分别表现出干扰 效应。为了区分两位数比较中的整体和部分加工,研究者将十位和个位数字以一 5 0 、0 、5 0 毫秒三种不同的s o a 分别呈现给被试,实验假设个位数字出现较早 的情况下,对数字加工的影响更大( 以回归曲线的斜率为指标) ,但结果表明, 个位数字在不同s o a 条件下的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即个位出现在十位之前的 情况下,个位数字对两位数的比较没有导致造成显著的干扰,因此,研究者认为 两位数字的数量信息是被整体加工的。此外,r e y n v o e t 和b r y s b a e r t 使用掩蔽启 动的实验范式考察了阿拉伯数字的启动效应,发现在数字距离一致的情况下,一 位数和两位数表现出相同的启动效应。例如,7 对9 的启动效应与1 1 对9 的启 动效应相同。这表明,在心理数字线上,1 1 和9 、9 和7 的表征类似。研究者认 为,如果1 1 是被部分表征的,由于与9 的距离较大,十位和个位数字会削弱启 动效应,十位数和个位数一样,是以整体形式在心理数字线上表征的 3 1 】。 2 2 2 部分加工 部分加工理论认为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数量信息是被分别表征的。与整体 加工的观点相反,两位数不是投射在单一的心理数字线上,其中的十位和个位分 别具有独立的心理数字线。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早期的学龄儿童能够成功解 决两位数比较的问题,这表明心理数字线是根据数字的位置值进行表征的【3 2 】。 那么个体是如何分别表征十位和个位的? 有研究者认为,单个数字的表征是计数 式的,例如,3 7 被表征为3 x 1 0 1 + 7 x 1 0 0 【3 1 。相反地,有人却认为单个数字的表征 类似于两位数总体数量的整体加工模型表征,它包含两个变量:等级变量( 线性 编码) 和固定变量( x t 数编码) 。已有研究表明,脑损伤病人对物体数量的估算 能力正常,说明一般数字以及两位数的近似数量表征确实存在【3 3 1 。部分加工的 理论认为,个体在加工两位阿拉伯数字的精确表征时,近似数量表征可能不被激 活。 如果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是以分离形式进行加工的,那么这种分离加工可能 包括两种类型: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1 25 1 。序列加工的观点认为,两位数数量的 比较涉及十位和个位上的相应数值间的比较,并且采取序列加工的方式从左向右 进行2 3 。根据平行加工的理论,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是以分离并行的方式同时 进行的【3 4 , 3 5 1 。 6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 3 两位数部分加工的证据 2 3 1 十位个位协调效应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过去几年间,研究者普遍认同两位数加工的整体数量 表征。n u e r k 等人的研究对该结论提出了挑战。通过让被试比较两位数数字对的 大小,n u e r k 发现了个位十位协调效应。在实验中,数字对分为协调和冲突两个 条件:十位和个位都较大的数字对为协调条件,例如4 25 7 ,4 5 且2 7 ;十 位较大而个位较小的为冲突条件,例如4 7 - 6 2 ,4 2 。在这两个例子中, 数字之间的总体距离相等,即5 7 - - 4 2 = 1 5 ,6 2 - - 4 7 = 1 5 。结果显示,冲突条件 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协调条件,这种现象被称为十位一个位协调效应( 简称协调效 应) 。此外,不同的刺激组之间进行匹配,协调刺激组和不协调刺激组在对数距 离、数字对距离的对数、平均的绝对距离、对数的问题大小效应方面无显著差异。 根据整体加工理论的假设,在上述控制条件下不会出现协调效应。然而,n u e r k 等人发现了阿拉伯数字的协调效应:相对于协调条件,被试对冲突条件的数字对 判断更慢1 3 6 】。 个位十位协调效应为平行加工理论提供了证据。n u e r k 和w i l l m e s 认为协调 效应由个位和十位的平行加工所致。对于冲突条件,个位和十位的分离比较导致 了不一致反应,个位和十位的平行比较起了干扰作用,反应时更慢。相反,协调 条件下,个位和十位的分离比较导致了一致反应,个位和十位的平行比较起了易 化作用,反应时更快m 】。 2 3 2 两位数的位置启动效应 早期的研究发现,启动刺激出现了语义的数字距离效应,启动效应支持两位 数的整体数量表征 2 9 3 1 1 。然而,最近的研究得出了相反地结果。r a t i n c k x 等人考 察了所有两位数的启动效应,发现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具有相同位置的数字时, 启动效应更加显著。例如,目标刺激为2 8 ,启动刺激是1 8 和2 1 。相反,启动刺 激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不同时,启动效应被削弱,例如,目标刺激为8 2 ,启动刺 激是7 2 和2 8 。即使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时也会出现干扰 效应,例如,目标刺激是8 1 ,启动刺激是1 8 。因此,组成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 对应的数值也被加工【3 7 】。两位数的启动效应表明,个体不仅) j n - r 两位数的整体 数量、组成数字的数量,还涉及阿拉伯数字系统中的位置和数值【3 8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 3 3 数字分段任务的证据 在数字分段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说出两个数字的中数( 例如,1 和9 的中 数) 3 9 】。在这类任务的变式中,向被试呈现按升序排列的三个数字,让被试判 断中间的数字是否是两侧数字的中数,例如,3 5 - 3 8 4 1 或3 5 3 9 _ 4 1 。数字分段任 务的目的是考察内部数量表征,相对于否定刺激( 例如,3 43 94 6 ) ,肯定刺激 ( 例如,3 43 54 6 ) 更容易辨认。此外,两位数的奇偶、乘法表等非数量属性的 判断更容易( 例如。对2 12 42 7 的判断快于2 22 52 8 ) 。最近的观点认为,数字 分段任务体现了十位交叉效应。在回归分析中,十位交叉效应是自变量,十位数 表换的情况是正性,例如,3 53 84 1 ,十位数固定的情况是负性,例如,3 23 53 8 。 结果表明,该自变量能够很好的预测非分段的刺激序列,并且可以解释紧邻的数 字对( 如,3 43 53 6 ) 。因此,判断两位数的中数不仅基于数量的表征形式,还 依赖于数字的十位和个位数结构【4 0 】。 2 4 两位数加工的脑机制 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反映了两位数的认知加工特点,但不能提供加工过程中 更确切的信息,也无法阐明两位数表征的加工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 f u n c t i o n a l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i m a g i n g ,简称t 2 d r i ) 以其相对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通过局部 脑血流变化指标客观反映出各类任务所涉及的脑机制层面的信息。借用f m r i 技 术,可以直接观察出两位数加工过程中相关大脑皮层的活动情况。p i n e l 等人发 现,个体将两位数与标准值6 5 进行比较时,双侧的内顶叶皮层( i n t r a p a r i e t a l c o r t e x ) 被激活【4 1 1 。g o e b e l 等使用f m r i 同时比较了个位数和两位数的脑区加工 特点。在实验中,被试将一位数和两位数分别与5 和6 5 进行比较,脑成像数据 显示,两种数字都激活了右侧内顶叶;相对于两位数,一位数对右侧内项叶的前 侧脑区激活程度更强,而双侧内顶叶的背侧部分在两位数条件下表现更为显著 【4 2 】 o 行为研究表明,两位数的加工特点是分别激活个位和十位的数量表征 3 2 , 3 4 , 3 6 , 3 7 , 4 0 】。在两位数协调效应中,当被试判断一对两位数的大小时,会同时比 较个位和十位,并且冲突条件的反应更慢。这表明,相对于一位数,两位数的数 量表征更加复杂。最近的一项脑成像研究考察了两位数的协调效应,揭示了十位 距离和个位数字干扰效应的特定脑区。实验采用协调效应的实验范式,定义了 8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f m r i 信号的个位和十位回归变量,让被试选择两位阿拉伯数字对中的大数。研 究者发现,右半球顶叶沟( i n t r a p a r i e t a ls u l c u s ,简称i p s ) 前侧的激活受到个位距 离的调节,顶叶沟的左侧、右前侧和右后侧激活水平随着十位距离的增大而增强。 这些结果证实,个位十位协调效应和十位距离的数量表征受到内项叶的影响,阿 拉伯数字的符号结构是多位数数量加工的重要决定因素 4 3 1 。r a t i n c k x 等人使用分 视野范式考察了两位数比较中半球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半球间的相互作用对两位 数比较有调节作用,即半球的相互作用对个位十位协调的刺激无显著影响,而对 个位十位冲突的刺激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选择性注意的观点,左半球对两 位数进行分解式加工,右半球对两位数进行整体式加工【4 钔。 3s t r o o p 效应的e r p 研究 3 1 心理学中的e i 冲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 e v e n t r e l a t e dp o t e n t i a l ,简称e r p ) 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 它是与特定刺激存在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电波。上个世纪6 0 年代,s u t t o n 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使用平均叠加技术记录头颅表面的大 脑诱发电位,进而考察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变化【4 5 1 。 e r p 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在揭示认知活动的时间过程方面具有优 势,是观察、研究大脑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e r p 技术的发展,为探索大脑 的认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