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1 绪论11.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2 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1.2.1 国外安全评价现状11.2.2 国内安全评价现状21.2.3 石油工业安全评价现状3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41.3.1 主要内容41.3.2 论文结构42 韩村油库储罐的生产现状62.1 基本情况:62.2 生产现状:63 韩村油库储罐危险危害因素分析83.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83.1.1 地震83.1.2 雷电83.1.3 洪涝93.2 储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93.2.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93.2.2 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103.2.3 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113.2.4 高空坠落伤害危险性分析113.3 中毒伤害危险性分析113.3.1 汽油中毒伤害性分析113.3.2 煤油中毒伤害性分析123.3.3 柴油中毒伤害性分析133.4 重大危险源分析144选用的评价方法介绍154.1安全检查表法154.1.1 方法概述154.1.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154.1.3 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164.1.4 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事项164.1.5 应用检查表注意事项174.1.6 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174.2 事故树分析法184.2.1 方法概述184.2.2 FTA操作步骤184.2.3 事故树分析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204.3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204.3.1 方法概述204.3.2 道化学公司评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55 对比分析韩村油库储罐265.1 储罐简介265.2 不同评价方法对比分析265.2.1 安全检查表法265.2.2 事故树分析(FTA)295.2.3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356 安全问题与对策措施406.1 一般问题406.2 其他安全控制措施建议407结论42参考文献43致 谢44291 绪论1.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油库是储存油料的基地。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流动性等特点,因此,加强油库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油库安全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油库安全管理,重要的是找出油库事故发生的规律,弄清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和实时评价,明确影响油库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合理、科学并适合本油库企业的安全评价手段和方式评价油库安全确保油库的安全稳定,对安全控制实行全过程监控和控制,使得不安全隐患发现在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决策、处理并反馈信息,同时进行安全评价,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油库的安全生产。所以选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对油库进行安全分析十分重要,在此选用危险性分析进行分析危险性分析是预防事故、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前提。危险性分析是指对系统、设备或人员某项操作过程的危险和激发事件进行分析,部析它们的因果关系,分析事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估计事故的发生概率。其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即使必须使用的也可以从设计、工艺上和操作过程中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危险不致发展成为事故。 本次课题设计是对韩村油库储罐的危险性分析。根据韩村油库储罐所处位置和地理环境进行危险性分析,针对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对韩村油库储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1.2 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2.1 国外安全评价现状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到了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预测、预防事故的系统安全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安全评价的现实作用又促使许多国家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集团加强对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自己的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事先、事后的评价,分析、预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和选址、系统设计、工艺过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订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为了适应安全评价的需要,世界各国开发了包括危险辩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内容的商用化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包,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实用安全评价软件不断地进入市场。计算机安全评价软件包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识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降低危险的方法。1.2.2 国内安全评价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始应用安全收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与此同时,安全评价工作随着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的开展而向纵深发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02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规定了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理和监督的同时,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必将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工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1.2.3 石油工业安全评价现状 石油工业具有以下特点:生产条件的复杂多变;外界环境影响突出;各个地区的特色性;作业环境的可变性;高风险性。由于石油行业具有以上这些特点,形成了安全评价需要收集检测的数据复杂、处理量大、后果定量化难等制约因素,因此,评价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进了大型炼化企业风险评估软件包、事故树分析系统、火灾爆炸伤害模型以及DNV井喷火灾爆炸模型等评价应用软件,实现了与各油田及有关机构的联网,这些应对策略在评价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合作引进DNV井喷火灾爆炸模型和毒物扩散模型专业风险评估商业软件,在2003年“12.23”井喷事故井的后期开钻评价中,通过该模拟软件的定量计算,得出罗家16H井井喷火灾爆炸和硫化氢泄漏中毒伤害半径区域,为钻井队提供了应急处理和周边人群撤离的定量化依据,对指导现场应急起到了重要作用8。 如今,中国的安全评价机构除具备一流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队伍、数据库分析系统和评价应用软件、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手段外,为了弥补经验不足和加强专业能力,还具备雄厚的专家队伍资源,这些人员多为石油行业专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国家级专家资格,为切实做好安全评价工作、提高安全评价质量、保障安全评价工作在较高水平上向前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的作用。国外石油公司的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国外主要依靠自动化的预警技术、严格的预警机制以及规范的管理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先进的危险辨识技术、评估技术和软件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在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面,国外石油公司普遍开发了先进的危险辨识、评估技术和相关软件,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之中。利用风险分析软件,建立电脑数据分析模型,纳入预警系统,确定公司设施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严重环境缺陷,并进行校正。-在危险源监测、预警方面,国外石油公司已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对大型承压设备、储罐进行在线检测,对埋地燃气管道腐蚀和泄漏实施不开挖在线检测监测,红外成像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已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之中。-在安全管理方面,国外石油公司普遍重视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逐步加以完善和提高,日益重视员工安全理念的提升,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人机安全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石油工业的安全评价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各种技术也不健全。迄今为止国内石油工业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安全工作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研究、“西气东输”大口径高压输气管线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在役油气管道安全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A、D段)不良地貌单元水工保护方案的改进研究”、“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H2S动态分布与防治研究”和“自备电厂及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分析研究”等研发工作。 国内为加强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设施安全 “三同时”及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陆上油气开采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陆上油气开采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陆上油气开采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03年8月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制印发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1.3.1 主要内容(1)以韩村油库储罐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数据和现场资料搜集,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标准,阅读和前期调收集研;(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危险性分析的发展现状;(3)通过分析油库储罐特点,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找出韩村油库储罐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4)选择几种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5)经过分析得出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1.3.2 论文结构 第1章 绪论,简要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评价现状,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2章 韩村油库储罐的生产现状; 第3章 韩村油库储罐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对韩村油库储罐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第4章 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分别介绍常用的一些安全评价方法; 第5章 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韩村油库储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对所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第6章 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第7章 结论,对论文进行总结和分析。2 韩村油库储罐的生产现状2.1 基本情况:(1) 地理位置:位于临汾市北郊,位于临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韩村 (2) 地形地貌:位于临汾盆地中部,临汾市城区北郊,汾河东约一公里的二级阶地上。地势较平阔,略有起伏,总体形态,东北高,西南低,有明显的阶梯状,地面海拔444.7449.05m。韩村油库分布图(3) 气象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本区年平均气温12.4,最低平均气温2.7,最高平均气温25.7,极端最低气温22.0,极端最高气温40.9。全年日照时段为2322.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22.3左右,年内降水特点是冬春缺雨,夏季降雨较多,并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96.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66。最大冻土深度为580。雷爆日数平均31.1个。 (4) 地震强度:据记载,临汾历史上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15次。其中6级左右两次,8级两次。2.2 生产现状:韩村油库现有职工89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安全管理人员6人。85人中正式职工52人,临时工33人。油库下设三室三股一队,即办公室、微机室、跑站室、安全股、仓储股、工务股、消防队。注册资本2700万元,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最大销售量60万吨,销售额1.5个亿。油库主要包括卸油、储存、付油及其相关部分,主要设施设备有:库用铁路专用线2600m,铁路卸油栈桥车位40个,带泵卸油鹤管20组,IY150-125-315离心式卸油泵4台,SZ-3水环式真空泵1台,20m3真空罐2个,储油罐16座,总容积38600m3。其中汽油15600m3,柴油22000m3,煤油1000m3。50GY20管道泵14台,80GY25A管道泵12台,DKS-80型微机付油系统4套,公路装油鹤管12组,罐桶油枪12把,DIWO7-AIII锅炉2台,150KW柴油发电机1台,37KW潜水泵1台,水塔1座,ZOOS-63型消防引擎泵4台,1000m3消防水池2个,泡沫储存箱1个,储有中倍泡沫13吨,自备消防车一辆,315KVA变压器一台。3 韩村油库储罐危险危害因素分析3.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1 地震山西省地震局作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报告。地理位置处在临汾盆地中部,属太平洋地震带,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二次8级以上强烈地震,是地震多发区。韩村油库库址处于临汾盆地内。从历史地震情况看,新构造运动一直到近期仍活动频繁,具有继承性。一是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是有可能发生基本烈度为8度强的地震;3.1.1.1地震对油罐区及其设施设备的影响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分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直接灾害对油库造成的灾害是: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的错动和地面变形等所造成的灾害,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平移或凹陷等形式。断裂是指由于地震原因而引起的地裂。隆起是指由于板块挤压而使局部陆地隆起而形成的现象。凹陷也是地震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些现象除了对建筑物、地面破坏外,还对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破坏外,对油库的储罐还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可以使油罐倾斜,严重时能够使油罐倾覆,造成破坏,漏油起火,以致酿成重大火灾事故。平移是由于剧烈地震发生时,移动了罐体,以致改变罐与罐之间的安全距离,或发生碰撞,产生火花,油料泄漏,形成事故。次生灾害是由于地震时酿成的油管破裂、起火等因,造成人员伤亡,铁路、公路中断。3.1.1.2地震对管线、阀门的影响地震除了对油罐产生危险以外,还可能由于其震动力量,对油库罐与罐之间的连接管道、法兰造成破坏,管道与其连接法兰由于地震作用,发生扭曲变形,造成油管破裂,油品泄漏,酿成重大事故。3.1.2 雷电雷电是自然界中的声、光、电现象,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油库来说,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仅全国石油贮罐发生雷击事故就有20余起,其中黄岛油库遭雷击引起爆炸燃烧,大火延续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造成19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500万元。由此可见防雷电保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3.1.3 洪涝韩村油库靠近汾河,若发生洪涝灾害,会引起油罐破裂、管道受损,导致油品大量泄漏,发生事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临汾石油分公司韩村油库从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看,比现汾河河床高20米。依据临汾市水利部门提供资料,汾河近五十年最大洪水高度为5米,其石油库场设计标高,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标准中的“4、库址选择”中的“4.0.5 当库址选定在靠近江河、湖泊等地段时,库区场地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以上。”3.2 储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2.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作为库容量38600m3,年周转次数13次、周转量40万吨的二级石油库,油品从铁路槽车、经铁路栈桥卸油、贮罐的储存一直到汽车槽车的付油外运,整个系统和每个时段每个作业环节,均潜在着危险、有害因素。来自自然的、人为的每一个微小的疏忽,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重大灾害,给社会、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3.2.1.1清罐清罐环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罐内油气浓度较高而进入罐内作业可能发生窒息;罐体内残留油品使作业人员发生油品中毒;清罐时使用铁质器具、非防爆灯具而产生静电火花、电气火花、雷电火花或明火。其产生原因与前述的同类别相同。罐内残余的油蒸气遇静电、电气、雷电火花或明火后,均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3.2.1.2储存储存环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油品渗漏;外渗或外漏的油蒸气聚集;产生静电火花、遭遇雷电或明火而发生燃烧、爆炸。其产生的原因如下:1.油品渗漏。油罐、输油管线、连接法兰及其相关设施由于制造缺陷或受到腐蚀,法兰密封联接不可靠和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可能导致油品渗漏。2.外渗或外漏的油蒸气聚集。由于油蒸气相对密度大,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外泄、外漏的油蒸气易在管沟等低洼处聚集。3.产生静电火花。由于油罐、输油管线或其它相关设施无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损坏、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静电的产生、积聚、放电、产生火花。4.遭遇雷电或明火。由于没有采取可靠的防雷措施,导致雷电直接击中油罐;或在油罐上产生感应电荷、积聚放电。若有人在罐区吸烟或违章动火,可使油罐招致雷电或明火侵扰。5.发生燃烧、爆炸。外渗、外漏的油品经挥发、聚集并达到其爆炸极限后,若遇前述的各类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3.2.2 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电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电气设备遍及现代生产企业和现代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电气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管理、使用的不规范和电器产品质量的低劣不合格而发生的火灾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对于石油库来说,有人研究,大约有10的事故是由电气事故引起的。1电气火灾企业变电站的变压器,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柜就是常发生电气火灾的部位,其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1).变压器选型与企业用电负荷不配套,变压器容量小于企业用电负荷,长期小马拉大车,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引起发热超过容许使用温度而发生绝缘材料击穿,电气短路引发火灾。 (2).油冷却变压器使用的变压器油由于质量不好,或使用时间过长,未按规定时间进行绝缘性检测。由于绝缘性能不好,发生变压器短路发热而引发火灾。(3).高低压配电柜,由于电气元、配件质量不好,绝缘性能不合格,接线不规范,接线端子接线松驰,线型选择过细,引起电气元件或端子接头发热打火引燃可燃物质发生火灾。高低压配电室门口未设挡鼠板或配电室的进线沟洞等不密封,配电室房屋结构不能阻挡老鼠等小动物打洞进入配电室,而发生动物啃咬电缆发生电气短路引起火灾。 (4).电气线路,在架设电气线路时,因为选型不当,线径过细或由于生产改造或扩产增大用电负荷,而使电气线路负荷过大,电流升高,线路发热超标,而引起线路起火,引发火灾。(5).许多家用电器,如电热水器,电暖气由于使用不当,经常引发电气火灾。(6).企业的不少电气元件如继电器、空气开关、闸刀直接安装在木板或木质配电箱中,因接线不牢靠,接头发热而引燃木板或木箱引发电气火灾。2 电的伤害在石油库整个库区范围内,从生产设施、办公配置、生活使用到信息、仪表等大量配备和使用各种各样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在保护失灵或者误操作或者带电作业时易发生人员的电气伤害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3.2.3 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油库内的消防水泵、卸油泵、通风机等转动设备在缺少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易对人员造成挤压、剪切、切割或切断、缠绕、吸入或卷入、高压流体喷射等危险。3.2.4 高空坠落伤害危险性分析库区内的卸油栈桥和付油平台等高度都在2m以上。当作业人员在平台上或者在油罐上量油,建(构)筑物、设施上检修时,若由于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等缺陷导致作业人员滑倒、绊倒、坠落等伤害。3.3 中毒伤害危险性分析3.3.1 汽油中毒伤害性分析石油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含铅汽油毒性较大。1.中毒形式(1)急性中毒。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汽油中毒主要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病理上可见软脑膜出血及淤血,大脑白质广泛水肿,基底核、视丘和下视丘部位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周围神经组织出现疏松、淋巴细胞浸润以及伴脱髓鞘现象。双肺下叶有散在性炎症和水肿,伴大量巨噬细胞反应和少量嗜酸细胞浸润、肺间质内小血管出现急性纤维蛋白变性。此外还伴有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浑浊肿胀、肝淤血、肝细胞浑浊肿胀和脂肪变、脾淤血及出血性胰腺炎等。吸入浓度极高的猝死者,病理改变主要在呼吸系统。接触其蒸气致轻度急性中毒时,先有中枢神经受累和黏膜刺激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震颤、容易激动、酩酊感和短暂意识障碍,以及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和咳嗽等黏膜刺激表现。部分患者可有惊恐不安、欣快感、幻觉、抑郁或多语等精神症状。及时脱离接触和治疗后常于短时内恢复。重度急性中毒时,患者有中毒性脑病表现,如谵妄、昏迷、腹壁和腱反射低下、以及强直性抽搐等。部分患者有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如血压和脉搏波动、呼吸浅快或深慢、紫绀、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中枢性高热、病理反射、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头胪CT检查可见白质密度减低、两侧大脑半球轻度弥漫性密度降低、或脑室周围特别是侧脑室前角周围密度降低等。吸入极高浓度汽油蒸气者可猝死。液态汽油被吸入呼吸道可造成汽油吸入性肺炎。口服汽油可引起口腔、咽及胸骨后烧灼感,恶心、频繁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并有肝肿大、压痛和酶活性异常。皮肤接触汽油可发生脱脂和皮炎,出现红斑、水疱和瘙痒等,接触时间过长可造成皮肤灼伤。多数急性汽油中毒患者脱离现场及治疗后短期内会恢复,但个别病情较重的患者可有球后视神经炎、头痛、智力和记忆减退等后遗症。(2)慢性中毒。慢性汽油中毒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萎靡、乏力、四肢疼痛、记忆力减退、易激动、食欲减退、多汗、心悸等神经衰弱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出现震颤、共济失调、淡漠迟钝、记忆力和计算力丧失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皮肤长期接触汽油可致皮肤干燥、皲裂、角化过度、毛囊炎、慢性湿疹和指甲变形等,个别患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部分慢性汽油中毒患者有肾损害,初期为尿酶活性异常,后可发展成肾小球肾炎,甚至肾小球肾炎、肺出血综合症。2防止油料中毒措施(1)油罐、油桶、管路、阀门及油泵等应经常保持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油蒸气的浓度。企业经常检测空气质量并公布。(2)清洗油罐、油车和维修深井阀门,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要进行通风;入罐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毒衣具,系上安全带,罐口或井口要有专人看守,随时联系,并轮换作业,每人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过长,汽油罐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3)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慢性中毒。例如:作业时应穿工作服,并避免油料溅洒在皮肤和衣服上;量油、取样等应在油罐口的上风方向;油蒸气浓的作业场所,应注意通风;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衣服和洗涤机件;不用嘴吸取油料;作业结束后,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并进行洗漱。工作服禁止带入食堂和宿舍。3.3.2 煤油中毒伤害性分析煤油属低毒和微毒类。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1.中毒形式(1)急性中毒。急性煤油中毒多属于生活性中毒,常因口服、吸入其蒸气或液态煤油呛入呼吸道所致。急性煤油中毒,临床上以消化道刺激表现为主,如恶心、呕吐、呛咳、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和便血等,并且可有肝脏肿大和血清ALT增高。小儿口服煤油导致的急性中毒,虽未呛入呼吸道,仍可出现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临床上有迅速出现的脉快、呼吸困难昏迷、紫绀、四指强直等。吸入大量煤油的蒸气、雾滴或气溶胶所致急性中毒者有明显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不适,肺部可有啰音,严重时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不慎呛入液态煤油时可引起化学性肺炎,临床上出现发热、乏力、紫绀、剧烈呛咳、铁锈色痰、咯血或血性泡沫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体检可见肺部患侧呼吸音降低和干湿啰音。煤油中毒患者均有中枢神经受损而出现兴奋、酩酊感、烦躁、意识模糊、震颤、共济失调、谵妄、昏迷和抽搐。部分重度急性中毒患者有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少数严重病例可并发心室颤动而死亡。急性中毒极为少见,多为误服中毒,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喉和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呛咳、上腹不适、腹痛和腹泻等。严重者可见类便带血。(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煤油可有头晕、头痛、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减退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严重时出现震颤和共济失调;此外可有眼烧灼感、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脱脂干燥、皲裂、毛囊炎和接触性皮炎等黏膜和皮肤的刺激表现;也可出现体重减轻、心率增快及贫血。2. 防止油料中毒措施(1)油罐、油桶、管路、阀门及油泵等应经常保持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油蒸气的浓度。(2)清洗油罐、油车和维修深井阀门,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要进行通风;入罐或下井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毒衣具,系上安全带,罐口或井口要有专人看守,随时联系,并轮换作业,每人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过长,煤油罐不得超过20分钟。(3)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慢性中毒。例如:作业时应穿工作服,并避免油料溅洒在皮肤和衣服上;量油、取样等应在油罐口的上风方向;油蒸气浓的作业场所,应注意通风;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衣服和洗涤机件;不用嘴吸取油料;作业结束后,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并进行洗漱。工作服禁止带入食堂和宿舍。3.3.3 柴油中毒伤害性分析柴油的毒性近似煤油,由于添加剂的影响毒性比煤油略大。柴油沸点较高,蒸气吸入机会较少。雾滴吸入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为主要吸收途径,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主要是双手和前臂出现红斑、水肿、丘疹,反复接触可致局部皮肤浸润增厚,间有轻度糜烂、渗出、结痂、皲裂等。主要由所含杂质的机械化学刺激引起,个别为过敏所致。柴油可通过孕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急性柴油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短期内吸入大量柴油雾滴可导致化学性肺炎。慢性接触对人体的影响有:皮肤接触柴油可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长期接触柴油后,皮疹可转为慢性,呈现浸润增厚斑片,间有糜烂、渗液、结痂和皲裂。部分病例指背和前臂的伸面可发生痤疮。防止柴油中毒措施同汽油、煤油防护一样。3.4 重大危险源分析重大危险源是指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广泛重视,9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本油库储存有汽油、柴油、煤油产品,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一书中介绍,“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六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结果,贮罐区危险源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汽油、柴油、煤油”。根据我国制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中序号11是汽油,其储存区临界量为20吨;序号14是煤油,其储存临界量为100吨。对于本油库(储存量38600)来说,显然,符合重大危险源条件了,因此,本油库一定要严格管好这个重大危险源。4 选用的评价方法介绍本文选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道化学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对比评价分析。表4-1 选用方法比较评价方法评价目标评价能力方法特点优缺点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安全检查表法(SCL)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等级定性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的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简便易于掌握,但编制检查表难度及工作量大有事先编制的各类检查表,有赋分、评级标准各类系统的设计、验收、运行、管理、事故调查事故树分析法(FTA)确定事故原因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定性定量演绎法,由事故和基本事件逻辑推断事故原因,由基本事件概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精确但复杂,工作量大,故障树编制有误时容易失真熟练掌握评价方法以及事故和基本事件之间的联系宇航、核电、工艺设备等复杂系统的事故分析道化学指数法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和事故损失定量根据物质工艺危险性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判定采取措施前后的系统整体危险性,由影响范围、单元破坏系数计算系统整体经济损失大量使用图表,简洁明了,参数取值宽,因人而异,但只能对系统整体做宏观评价熟悉系统,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判断能力,须有各类企业的各类装置经济损失目标值生产、储存和处理易燃易爆、具有化学活性或有毒物质的工艺过程及其他有关工艺系统4.1安全检查表法4.1.1 方法概述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4.1.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1)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3)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4)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是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系统迸行分析得出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4.1.3 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分析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应包括熟悉系统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主要步骤有:(1)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过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3)划分单元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编制检查表 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事故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 按系统、单元的特点和预评价的要求,列出检查要点、检查项目清单,以便全面查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针对各检查项目、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有关标准、法规列出安全指标的要求和应设计的对策措施; (5)编制复查表,其内容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明细,是否落实了相应设计的对策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安全指标要求,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复查人等。4.1.4 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事项编制安全检查表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如下问题 (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更新、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5)凡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4.1.5 应用检查表注意事项为了取得预期目的,应用安全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安全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2)应用安全检查表实施检查时,应落实安全检查入员。企业厂级日常安全检查,可由安技部门现场入员和安全监督巡检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车间的安全检查,可由车间主任或指定车间安全员检查。岗位安全检查一般指定专人进行。检查后应签字井提出处理意见备查。 (3)为保证检查的有效定期实施,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或制定安全检查表的实施办法。(4)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整改。对查出的问题,凡是检查者当时能督促整改和解决的应立即解决,当时不能整改和解决的应进行反馈登记、汇总分析,由有关部门列入计划安排解决。 (5)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按编制的内容,逐项目、逐内容、逐点检查。有问必答,有点必检,按规定的符号填写清楚。为系统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4.1.6 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1)安全检查表主要有以下优点: 检查项目系统、完整,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避免传统的安全检查中的易发生的疏忽、遗漏等弊端,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 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 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因而可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对不同的检查对象、检查目的有不同的检查表,应用范围广。(2)安全检查表缺点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安全检查表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影响。 4.2 事故树分析法4.2.1 方法概述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缩写FTA)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它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种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性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的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FTA法形象、清晰,逻辑性强,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顶事件通常是由故障假设、HAZOP等危险分析方法识别出来的。故障树模型是原因事件(既故障)的组合(称为故障模式或失效模式),这种组合导致顶上事件。而这些故障模式称为割集,最小割集是原因事件的最小组合。若要使顶事件发生,则要求最小割集中的所有事件必须全部发生。4.2.2 FTA操作步骤(1)熟悉分析系统 首先要详细了解要分析的对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操作条件、环境状况及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同时还可以广泛收集同类系统发生的事故。(2)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 通过实验分析、事故分析以及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确定顶上事件;明确对象系统的边界、分析深度、初始条件、前提条件和不考虑条件。(3)确定分析边界 在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边界,系统内包含哪些内容。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都具有连续化、大型化的特点,各工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如果不划定界限,得到的事故树将会非常庞大,不利于研究。(4)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5)调查原因事件 顶上事件确定之后,就要分析与之有关的原因事件,也就是找出系统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薄弱环节,包括设备元件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及环境因素。凡是事故有关的原因都找出来,作为事件树的原因事件。(6)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 与事故有关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些原因根本不可能发生或发生的机率很小,如雷电、飓风、地震等,编制事故树时一般都不予考虑,但要先加以说明。(7)确定分析的深度 在分析原因事件时,要分析到哪一层为止,需要事先确定。分析得太浅可能发生遗漏;分析得太深,则事故树会过于庞大繁琐。所以具体深度应视分析对象而定。(8)编制事故树 从顶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每一个顶上事件对应一株事故树。(9)定量分析 按事故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10)结论 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图4-2 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程序图4.2.3 事故树分析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我国在1978年由天津东方化工厂首先将该方法用于高氯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对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之后又在化工、冶金、机械、航空等工业部门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分析法是采用演绎的方法分析事故的因果关系,能详细找出个系统各种固有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要点提供了依据。(2)能简洁形象地表示出事故和个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3)在事故分析中,顶上事件可以是已发生的事故,以是预想的事故。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加以控制,从而起到预测、预防事故的作用。(4)可以用于定性分析,求出危险因素对事故影响的大小;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由各危险因素的概率计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数量上说明是否能满足预定目标值的要求,从而确定采取措施的重点和轻、重、缓、急顺序。(5)可选择最感兴趣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进行分析。(6)分析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对象系统,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准确和熟悉地应用分析方法。往往出现不同分析人员编制的事故树和分析结果不同的现象。(7)复杂系统的事故树往往很庞大,分析、计算的工作量大。(8)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知道事故树中各事件的故障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不准确,定量分析就不可能进行。 4.3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4.3.1 方法概述 由美国道化学公司(Dows Chemical Co.)提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简称道氏法)是以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的状况为依据,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发生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的可能性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F&EI),确定危险等级。 道化学法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分别计算特殊物质的危险值、一般工艺危险值和特殊工艺危险值,再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对化工装置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同时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建议。由于该评价方法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并提供了评价火灾、爆炸总体危险的关键数据,可以与“化学暴露指数指南”(第2版)及其他工艺数据联合使用,形成一个风险分析软件包,能更好地剖析生产单元的潜在危险,因此,已被世界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公认为最主要的危险指数评价法。道化学法评价要点如图4-3所示:图4-3 道化学评价法评价要点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计算程序图如图4-4所示:图4-4 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计算程序图具体评价程序如下:(1)选择工艺单元 进行危险指数评价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价单元。单元是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与其它部分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用防火墙、防爆墙、防护堤等与其它部分隔开。 一套生产装置包括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