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茅坤散文理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茅坤散文理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茅坤散文理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茅坤散文理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茅坤散文理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唐宋派是明代中叶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是这一 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盛行的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他们批评“前七子盲目效 仿古人文辞,不得古人文章的精神脉理,于是主张师法唐宋,推崇韩、欧、柳、 苏、曾、王八大家文章。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名号正是借由茅坤编选的唐 宋八大家文钞才变得越发响亮。值得一提的是,茅坤的散文理论也是“唐宋派 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代散文发展具有匡正前弊、启发后潮的的重要作用。 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具体探讨茅坤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探讨茅坤文论 产生的渊源,通过考察茅坤与阳明心学人物如唐顺之、王宗沐、许孚远及胡宗宪 等人的交游状况,说明茅坤本人对心学确有一定认识,正是因为受到了阳明心学 的熏陶,故其文学思想也包含心学的因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受阳明心学影响的 文论:主体个性论和真情实感论,并详细论述文论的本质特征,这是茅坤文论对 散文内容要求的第一个层面。第三部分分析茅坤散文理论的“正统论 思想,着 重考察其文论和“道 的关系,这是茅坤文论对散文内容要求的第二个层面。通 过前三部分的分析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茅坤文论对散文内容上的要求,接下来第 四部分着重探讨茅坤文论对散文形式上的要求,通过分析其文论和八股文的关 系,发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渗透和互相借鉴的关系。最后小结其文论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不仅抵制了当时的拟古思潮和形式主义文风,而且对后来晚明“公 安派”、“竟陵派的“独抒性灵”主张及清朝桐城派的理论创作都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阳明心学:主体意识;真情实感;正统论;八股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s c h o o lo f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 w i l li tb em i d d l ep e r i o dm i n gd y n a s t y o n e i m p o r t a n t s c h o o lo f l i t e r a t u r e ,w a n gs h e n z h o n g , ,t a n g s h u n z h i ,m a o k u n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g u r eo fg r o u pt h i s t h e yc r i t i c i z eb l i n dr e s u l ti nt h es t y l eo ft h e a n c i e n t sp e o p l ed i c t i o n ,d on o tg e ts p i r i t u a lp u l s e ,a n c i e n to fa r t i c l e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 , i si ti m i t a t e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t oa d v o c a t e ,p r a i s eh i g h l yt h ea r t i c a l so f “t a n g 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e i g h tc l a s s i c ”t h a tw ek n o wv e r yw e l li sa c c o r d i n gt o “t a n ga n d s o n gd y n a s t ye i g h tc l a s s i cp a p e r ”t h a tc o m p i l e db ym a ok u n m a ok u n sp r o s e t h e o r yi sa l s ot h e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 so ft h eo p i n i o n so f t h es c h o o lo ft a n ga n d s o n gd y n a s t y w h i c hp l a y sa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c o r r e c t i n gt h ef o r m e rg e n e r a t i o n m i s t a k e sa n di n s p i d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l a t e rp e r i o dt o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 p l a n st od i v i d ei n t of o u rp a r t :t h ef i r s tp a r tt h r o u g hi n s p e c t sm a ok u na n de n g a g e s i n 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p o s i t i v es t u d yc h a r a c t e rl i k et a n g s h u n z h i ,w a n gs h e n z h o n g ,x u f u y u a na n dh uz o n g x i a n m a k e sf r i e n d st h ec o n d i t i o n ,e x p l a i n e dt h a tm a ok u nr e a l l y h a v et ot h eh e a r ts t u d yk n e wc e r t a i n l y , p r e c i s e l yb e c a u s eh a sr e c e i v e de n g a g e si n 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p o s i t i v es t u d yg r a d u a l l y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r e f o r ei t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a l s o c o n t a i n sh e a r t s s t u d y f a c t o r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 o fm a i n a n a l y s i se n g a g e si n 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p o s i t i v es t u d yi n f l u e n c ep r o s et h e o r y :t h em a i nb o d y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d i s c u s s e sw i t ht h et r u ef e e l i n g st h e o r y ,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p r o s et h e o r yt h es u b s t a n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d e t a i l t h i r dp a r to fa n a l y s i s l e g i t i m a t e t h e o r y t h o u g h tt h a t i n s p e c t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o n f u c i a no r t h o d o x y , t h ef o u r t h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s e r e q u e s tf o r m a l l y , p a s s e sa n a l y z e sh i st h e o r ya n dt h ee i g h t p a r te s s a yr e l a t i o n s e x c e s s i v e l y , 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t h et w oa t et h er e l a t i o n sw h i c h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s e e p s m u t u a l l ya n du s e sf o rr e f e r e n c em u t u a l l y i t si m p a c tn o tm e r e l yr e s i s t e dm o d e l l i n g o n e sl i t e r a r yo r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nt h a to ft h ea n c i e n t sa tt h a tt i m ea n dh a d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o n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s c h o o lo fg o n ga n ,t h es c h o o lo fj i n gl i n g i nt h e e n d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 t h es c h o o lo ft o n g c h e n g i nq i n gd y n a s t yl a t e r k e y w o r d s :t h o u g h t si ns c h o o l o fm i n d ;s u b j e c t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r u ef e e l i n g s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o n f u c i a no r t h o d o x y ;e i g h t - p a r te s s a y i l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另j i , d n 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夏晶 日期:细8 年6 月1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 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呻嘶6 月1 日 日期:删v 引言 引言 一朝有一朝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人们往往都会说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它最典型的文学形式,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隐藏在这 具有代表性文学光环之下的其他文学形式。比如在明代,小说占据了主流,但在 诗文领域其实是异彩纷呈的,有着众多的文学流派,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主张与 创作,唐宋派就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而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则是代 表人物。茅坤在自己的集子中写过许多关于散文理论方面的文章,他的文论也是 唐宋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只是对唐宋派做过研究, 或阐述其名称来源,或研究其成员构成,或论述其文学思想,或探讨其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这些研究中间或提到了茅坤的文论思想,只是有所涉及,没有专门论 述的文章或著作。直到张梦新先生的著作茅坤研究出版后,才专门独立做一 章节对茅坤文论进行评述。 关于茅坤散文理论和阳明心学的关系,现在大部分学者都认同阳明心学是唐 宋派文论的思想渊源一说,如廖可斌唐宋派与阳明心学( 文学遗产1 9 9 6 年第3 期)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 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 、张梦新茅 坤研究(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宋克夫师徐渭与唐宋派( 文学遗产2 0 0 6 年第2 期) 都持此说。 但也有学者对茅坤和阳明心学的关系持异议,贝京唐宋派称名论略( 求索 2 0 0 5 年第4 期) 认为,唐宋派中只有王慎中和唐顺之可以确定受过阳明心学的 影响,茅坤本人对心学无独得之见,其文学观念注重文章结构布局和文采。而且, 尽管不少学者认为茅坤的散文理论和阳明心学密不可分,但没有进一步指出其文 论是如何和心学结合到一起的,整个过程怎样,这些都没有做出解释,本文拟以 茅坤原著为依托,从其书信、序、跋、传、记、评点等方面,细致考察其与心学 人物的交游状况,说明其对阳明心学的接受情况以及其散文理论与阳明心学的联 系确实比较紧密。 关于茅坤具体的文论思想,有些学者从他对作家及文章的点评出发进行研 究。夏咸淳 与明代唐宋派( 天府新论2 0 0 2 年第3 期) 和胡晓红茅坤文学思想研究从 唐宋八大家文钞) 谈起( 柳卅1 1 ) 0 专学报 湖此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2 0 0 5 年6 月) 都是依据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论述了茅坤的文学观点;邓 国光古文批评的“神 论茅坤( 史记钞) 初探( 文学评论2 0 0 6 年第4 期) 则是依据茅坤晚年所编另一书史记钞,论述其古文批评。这几位学者是 从茅坤编著的具体文本着手,透过其对作品的分析探究文论思想,细致具体,但 只是涉及到了茅坤文论的一方面或几方面,不够全面、完整。 鉴于现今学术界对茅坤散文理论所作研究较少,只是在对唐宋派文论做研究 时顺便提及,或者仅就其文论的某方面进行论述,对其散文理论还没有进行全面、 深入的探讨。因此,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在前辈学者的启发下, 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使之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既为研究茅坤的其他方面打 下基础,同时又使得茅坤研究这个领域更加丰富和完善。本文下面就来具体谈谈 茅坤的散文理论。 2 一茅坤! 阡f 明心学 茅坤与阳明心学 ( 一)阳明心学对唐宋派文论的影响 明代中叶,在唐宋派之前,文坛上掀起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 复古运动,这场运动正式兴起于弘治末年,到嘉靖前期仍有一定势头。他们在诗 歌方面主张“诗必盛唐”,在散文方面主张“文必秦汉,认为文章越古越好,秦 汉以后无文。唐宋派则脱胎于“嘉靖八才子”,即指王慎中、唐顺之、熊过、陈 束、任瀚、李开先、赵时春、吕高。他们早年在文学创作上信奉复古派,诗学六 朝初唐,文仿先秦两汉,但到后来他们的文学主张却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么是什 么促成这一转变的呢? 起直接作用的就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由王守仁所开创,兴起于弘治、正德之际,大约嘉靖十年左右风靡 于文人之间,从时问上可以看出阳明心学跟前七子运动差不多同时兴起。在“嘉 靖八才子”中,首先改变复古风气的先锋人物是王慎中,但转变最彻底的是唐顺 之。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唐佥都顺之上记载:“( 唐顺之) 为文始尊秦汉, 颇效空同,已而闻王道思之论,洒然大悟,尽改其少作。”这里的空同指的就 是李梦阳,王道思即王慎中,这段话表明唐顺之早期为文效仿前七子,后来受到 王慎中的影响才“洒然大悟 ,有所转变。我们在李开先荆川唐都御史传中 也能见到这一说法:“素爱崆峒诗文,偏偏成诵,且一一仿效之。及遇王遵岩, 告以自有正法妙意,何必雄豪亢硬也。唐子已有将变之机,闻此如决江河,沛然 莫之能御矣。故癸巳( 嘉靖十二年) 以后之作,别是一机轴,有高出今人者,有 可比古人者,未尝不多遵岩之功也。圆 可见嘉靖十二年是唐顺之文学观念的分水岭,那么到底是王慎中什么样的 “正法妙意”促成这一转变的呢? 宋克夫师心学与文学论稿中谈到,“王慎 中于壬辰,即嘉靖十一年或稍晚,在南京任职,公事闲暇,致力于学问,并通过 王畿,接触到阳明心学,并与聂豹、邹守益、罗洪先、欧阳德等江右王门的主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唐佥都顺之丁集卜 m 卜海:f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3 7 5 页 李开先李开先集中册 m i 匕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6 2 2 页 宋克犬韩晓心学j 文学论稿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i j 版社,2 0 0 2 年:第5 3 页 3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要人物交游讲学,逐渐掌握了心学的基本思想,并在他们影响下开始背离复古派 的文学主张而推崇唐宋散文。而唐顺之也j 下是在王慎中影响下完成转变,但他也 不是盲目接受的。书中还谈到,唐顺之有一定的心学思想的基础,心学人物薛应 旃是其少年同窗,罗洪先与其关系最密切,王畿对其影响尤其之大。黄宗羲明 儒学案襄文唐荆川先生顺之把唐顺之纳入“南中王门 ,说道:“先生之学, 得之龙溪者多,故言于龙溪,只少一拜。 可见,唐顺之自身也直接与心学人 物交游,接受并笃信心学思想。那么,阳明心学思想对唐宋派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唐宋派的文论和阳明心学有无联系呢? 下面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个思想家,如果其本身又爱好文学,那么其文学理论通常就是其思想理论 的组成部分,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正是如此。他于程朱理学之外,倡导“良 知”说,称“吾心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王阳明的良知,不仅仅是心之本体, 而且还构成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心主导一切,人们的主体人格也因之得 到了高度弘扬。 王阳明的良知说强调人的主观精神的价值和个人意志的作用,突出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使人们对前人的思想不再一味地服从和称道,而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甚至批判圣人的观点。如前面所说,唐宋派的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原 本是沉溺于古文风,学“前七子 的仓i j 作文风和手法,在接受阳明心学后,不但 揭露其弊端,还针对其弊端提出了新的散文主张,通过文学理论和实际文学创作 与之抗衡。唐顺之强调文章要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固,要求文学创作 “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就是要在散文中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和真 知灼见,这种观点显然出于王阳明以“我”为主的心本体论,强调“良知 具有 不仰仗外物的观点。又如唐顺之谓“千古作家,别自有正法眼藏在,盖其首尾节 奏,天然自度,自不可差,而得意于笔墨蹊径之外,则惟神解者而后可以语此 , 就是倡导崇尚主体、反对束缚的思想,提倡顺应自然、平易的艺术风格,这种观 点的哲理依据正是阳明心学的“发见流行”说。 何谓“发见流行”? 良知不可能永远只停滞在本体世界里,它需与外物和实 践相联系并于其中实现自我,完成对世界和人生的主宰。而良知是世界的灵魂所 黄宗羲明儒学案f :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5 9 9 页 乇守仁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千阳明全集【m 】1 :海:上海古籍l ;版社,1 9 9 2 年,第4 5 页 唐顺之荆j i i 先生义集答茅鹿门知县- 二【m c d p q 部从刊初编本( 电子版) 唐顺之荆川先生义集与两湖书【m c d 叫部从刊初编奉( 电子版) 4 一茅坤与阳明心学 在,先天就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它有天然自足、不假外 求而能生生不息的本能,“圣人只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 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良知只是一个,随他 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 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一旦其“发见流行 ,遇物成形, 遇事成理,自然而然,犹若造化。发见流行强调一个自然的顺应事物本性发展的 过程。 “一个流派一旦植根于某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理论,就会产生相应的散文 艺术理论 ,对于流派中的个体成员来说,一旦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其人生理念 和审美意识也会随之改变,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可能滋生相应的文学思想, 唐宋派正是阳明心学影响下的产物,随着王慎中、唐顺之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和接 受,其文学思想可能也会较之以前有大的变化,或者滋生出新的文学思想。 ( 二) 茅坤与唐顺之等心学人物的交游 茅坤对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本人特别崇敬,在浙江乡试录后序 称赞道,“道贯天人,功盖华夏,则王公守仁”,写有拟诏以王守仁陈献章胡 居仁从祀孔子庙庭三氏子谢表,“先臣守仁,少逃佛老,晚悟周程,以致良知 三字为符经,以废注脚_ 言为道妙。缚宸濠而定叛乱,宠之以河山带砺之封; 舞干羽而降蛮夷,列之乎竹帛鼎彝之载。囝对王守仁的功劳进行歌颂,表示对 其尊敬和仰慕。不仅如此,对王守仁的文章也推崇备至,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 云:“八大家而下,予于本朝独爱王文成公论学诸书及记学、记尊经阁等文,程 朱所欲为而不能者。江西辞爵及扰田州等疏,唐陆宣公,宋李忠定公所不逮也 ”, 在与王敬所少司寇书中也有类似的语言“仆向尝共公论本朝之文,如王文成 公论学诸书,程、朱所欲为而不能者;谏佛、辞爵、江西、田卅l 诸疏,汉唐以来 f 守仁传习录中,:f 阳明令集【m 】i :海:上海古籍j l ;版社,1 9 9 2 年,第1 0 6 页 f 守仁传习录中,一l i 阳明伞集l m 】i :海:上海古籍版l 1 9 9 2 年,第8 5 页 熊礼汇略论明清时期思想理论对散义流派演变之影响【j 】礼会科学研究,2 0 0 6 年,第3 期:第 1 6 0 _ :噍f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i :册f m l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i :,1 9 9 3 年:第5 0 5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下册【m 】杭州:浙江古籍 ;版社,1 9 9 3 年:第8 8 7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下册f m l 杭州:浙江吉籍池版社,1 9 9 3 年:第8 3 2 页 5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未之睹也,在谢陈五岳序文刻书一文中,更是用“王新建论学书及兵 略诸疏,可谓千古绝调矣圆 这样的豪情状语表达了茅坤对王阳明文论及文学 创作的欣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慎中、唐顺之和茅坤都是唐宋派的主要成员,茅坤对王慎中非常推重,在 与王东台太仆书说“仆尝同荆川中丞论本朝文章之运数,以奇崛魁垒之材奋 起其间,不无其人:而至于独超匠心,得古作者之旨而折衷其至,独遵岩公,于 当世可谓渡海之筏也。 茅坤更是与唐顺之有着深厚的交情。在茅坤集茅 鹿门先生文集中有家乘录丹徒纪事这样一篇文章,就记载了唐顺之在仕 途上对茅坤的支持茅坤被授青阳令仅两个多月的时间,父母亲就相继过世 了,在家守丧三年后补丹徒令,但“丹徒绾江而县,颇冲疲。予时以哭先人之丧, 过瘠,病怔忡,日怖死,业欲毁檄矣。”这个时候唐顺之专程赶去看望茅坤,“友 人唐司谏过予,强之,且日:君非死病也,君特耗心血而怖耳。庄生不云乎瓦 铸者巧,金铸者拙。丹徒故多名医,君姑之官而医;医不效,投牒自免,未晚 也。予以明年二月之官。 看来茅坤是在唐顺之的劝勉下才去丹徒赴任的。唐 顺之还为茅坤父母写了墓志铭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为二人友谊又添 上了一笔。而当唐顺之过世后,茅坤专程前往吊唁这位自己一生中的益友。 唐、茅二人不仅在生活中有来往,在文学领域也是互相切磋,茅坤平生对唐 顺之最是推崇有嘉。明史文苑三茅坤传上记载,“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 之。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 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 ”这里记载的是万历初,茅坤参照 唐顺之的文编,重编八家文选而成百余卷大书唐宋八大家文钞。从这个侧 面也能看出茅坤在文学领域受唐顺之的影响之深,而这本书在当时不仅享有盛 名,也使得茅坤的名气大增,“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者。 ”又 如他在与徐天目宪使论文书中说道:“仆之愚,谓本朝之文崛起门户,何、 李诸子亦一时之俊也。若按欧、曾以上之旨,而稍稍揣摩古经术之遗以为折衷者,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 茅坤集 :册 m 杭州:浙江古籍版社,1 9 9 3 年:第2 9 6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 :册【m 1 杭州:浙江古籍i f ;版社,1 9 9 3 年:第3 2 3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卜册【m 】杭州:浙江古籍版社,1 9 9 3 年:第2 5 7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下册【m 】杭州:浙江古籍i l 版社1 9 9 3 年:第7 8 5 贞 张廷玉明史f m 】一匕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册,第7 3 7 4 页 6 一茅坤与阳明心学 今人唐、王是也。 再来看陶望龄的徐文长传,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茅 坤对唐顺之有多推重“归安茅副使坤时游于军府,素重唐公。尝大酒会,文 士毕集,胡公又隐渭文语日:能识是谁笔乎? 茅公读未半,遽曰:此非吾荆 川必不能。 ,虽然茅坤没猜对是徐渭的文章,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得出茅 坤对唐顺之的赏识与钦佩。二人的文集中也有论文的书信,如茅鹿门先生文集 中的复唐荆川司谏书、再复唐司谏书、荆川先生稗编序,荆川集中的 答茅鹿门知县第二书等。“茅坤、唐顺之的这几封往来书信,为后人提供了 唐宋派主要文论观点发展并日臻鲜明的原始材料,展示了唐宋派主要文 论观点发展演进的轨迹。茅坤与唐顺之互相切磋商讨,互相阐述己见并补充说明, 使唐宋派的主要观点更加鲜明,并广为传播,为越来越多的文人学士所 接受,从而有力的抵制、打击了当时摹拟蹈袭的形式主义文风。 ”张梦新先生 的这段话就非常精辟的概括了茅、唐二人在文学领域交游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从上我们看出唐顺之无论在仕途上还是在文学上都给予了茅坤很大的影响, 茅坤本身就心折于唐顺之,唐顺之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学人物,长期与他交游 难免会接触到阳明心学思潮。 从茅坤集中,我们还能看到茅坤与其他心学人物如蔡白石、王宗沐、许 孚远、唐枢、何迁交游的一些情况。蔡白石,字子木,号白石。“八岁侍父听讲 于甘泉座下,辄有解悟盖先生师则甘泉,而友则皆阳明之门下也。回 从其 记载可以看出,蔡白石与心学人物关系极为密切,其交游人物多为阳明心学圈中 之人。明史文苑三说他“从王慎中、唐顺之及叔嗣辈学为诗。 ”茅坤集 中有过蔡白石司马故宅、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等交游诗文,蔡白石过世之 后,茅坤专门写了祭蔡白石先生文和通议大夫南京工部侍郎白石蔡公行状 表达缅怀之情。从这些诗文可以看出,茅坤与蔡白石的关系非同一般,“伏念仆 与兄同起湖中,先后中明天子甲乙之科。当是时,仆忘其驽劣,而推附于兄;兄 亦怜其同声,而好为游扬于缙绅大夫之间。嘶蔡白石在仕途上给予了茅坤很大 的帮助。不仅如此,蔡、茅两家还缔结姻亲,蔡白石的长女嫁给了茅坤之子茅国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l , i j t i m i 杭州:浙江古籍;f 版 i :1 9 9 3 年:第2 5 3 页 徐渭徐渭集【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1 3 8 9 灭 张梦新茅坤研究i m l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第2 9 贞 黄宗羲明儒学案下册【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9 6 9 负 张廷玉明史i m 】_ 匕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2 4 册,第7 3 7 4 灭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册【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l :,1 9 9 3 年:第1 9 4 页 7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缙,“女二人,长字予儿国缙。 他二人可谓“连葭之姻,绾带之朋”,朋友和 亲家的双层关系使二人有了更多交往的机会。 王宗沐,字新甫,号敬所,“生平师事欧阳南野圆 ,列入“浙中王门”。他修 王阳明祠,建正学、怀玉书院,于白鹿洞聚集诸生,亲自答疑、讲学。茅坤集 中存有大量茅坤与王宗沐交游的诗文,二人经常相约西湖,如王敬所司寇秘踪 西湖之上移书共寻、王敬所司寇公避客湖上柬寄一首、丙戌夏五月王敬所少 司寇由海上移书邀晤西湖之上予病不能从先为赋诗简寄,还有书信与督学王 敬所书、与王敬所少司寇书、复王敬所司寇书、与王敬所书、复王敬所 书等。王敬所去世后,茅坤写有祭王敬所少司寇文纪念生前好友。在茅坤 任广西兵备佥事时,王宗沐时任广西提学,当时广西瑶僮山寨经常夺民田,抢牛 羊,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茅坤积极发挥其军事才能,运用“雕剿 战术,连破十 七寨,将所夺民田还于百姓,所劫牛羊、妇女等都统统放归,王宗沐专门书其事, 写有阳朔纪事碑,详细记载了这一战役,对茅坤大加赞赏。王宗沐为茅坤写 过观察鹿门茅公像赞,并且为其书写有茅鹿门先生文集序,里面谈到:“甲 子岁,余谢病归西湖,而君又适来会。因出其子翁积所裒刻白华楼集若干卷, 日:余生平竭力在此,何如作者? 君为我序之。 可见茅坤对王宗沐的信赖 和希冀。茅坤在其书信中与王宗沐也有提及心学,如在与督学王敬所书中说: “豫章之间罗念庵,今之南州徐孺子也;其他若东郭先生、善山先生、巾石先生, 并传阳明之学,振黄钟大吕于州郡之间,比迹而在。固 描述了阳明心学的传播 发展情况。 许孚远,字孟仲,号敬庵。明儒学案列其为“甘泉学案五”,有记载“年 二十四,荐于乡,退而学于唐一庵之门”,“先生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 者,尝规近溪公为后生标准 其学同出于阳明门下,还说到“先生与见罗最善, 见罗下狱,拯之无所不至 ,这里提到的李见罗是王阳明主要嫡传弟子之一邹守 益的弟子,许敬庵所学所交友都和阳明心学紧密相连。而茅坤也与其往来甚密, 有诗歌许敬庵吏部服除赴京谒选简寄、送许敬庵赴南京兵部亚卿、同醒神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 f j i j : 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第7 5 1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i :册【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3 1 5 页 张犬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上册【m 】杭州:浙江卉籍j l :版社,1 9 9 3 年:第1 8 7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上册【m 】杭州:浙江古籍 i :版社,1 9 9 3 年:第2 3 1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 fj t j )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9 7 6 页 8 一茅坤与田i 明心学 翁过东阡道中候许敬庵司马,书信与许敬庵吏部书、与许敬庵中丞商榷海 上事宜书、与许敬庵书、书许敬庵书、与许敬庵京兆书,许敬庵也为茅 坤写有茅鹿门先生传。茅坤所处的时代是个非和平的时代,海上动乱经常 发生,军事因素把二人的交往变得频繁起来,经常探讨作战事宜,分析战争局势, 研究作战方案,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唐枢,字惟中,号庵,归安人,与茅坤是同乡。明儒学案记载:“师事 甘泉。其后慕阳明之学而不及见也。故于甘泉之随处体认天理,阳明之致良知, 两存而精究之。 他对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是极有研究并极其认可的。茅坤在 为其好友董份写的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浔阳董公行状中提到: “时唐一庵先生由建疏削籍,聚徒讲学山中。而公与钱君镇为高弟,数招予从游, 予辄兄事两公,而进以师事唐先生。三人者共为莫逆交。圆 另有一首诗唐一 庵先生之孙汝学过访山斋赋赠,也是对此情况的描述:“少侍一庵门下榻,于今 八十七春秋 ,从中我们知道,茅坤有一段时间跟在唐枢门下听讲学,久而 久之自然会接触到阳明心学。 何迁何迁,字益之,号吉阳,“先生从学于甘泉固 。茅坤在与何吉阳 司寇书中写道:“嗟乎! 金陵道中,仆旧所附公宦游处也。 可见,二人曾经 在官场上共事过,并且还共过患难。明朝权臣间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很多官吏往 往都是这些斗争的牺牲品,在夏言、唐龙、高简的政治漩涡中,何迁和茅坤不幸 卷入,结果就是何迁调往九江府判,茅坤调往广平府判,二人一同被贬职。茅坤 还写有书信别何吉阳司封书,并为何迁专门写过少司寇吉阳先生像赞。 茅坤与王学后劲戚南玄、吕沃洲也保有联系。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一 前言记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斋、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 周道通、冯南江,其著也。 后又说戚南玄“仕至刑科都给事中,以荐龙溪, 失贵骆指,谪官致仕。阳明在滁州,南玄以诸生旅见,未知信向。”可见戚南 玄和心学人物一直都有来往,并不断学习。茅坤曾经写过寄戚都谏南玄先生, 戚南玄去世后,还为他写过祭文祭戚南玄先生文。茅坤与吕沃洲的交情匪浅, 黄宗羲明儒学案下册f m l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9 5 0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t j t j : m 杭州:浙江占籍l f ;版社,1 9 9 3 年:第1 1 3 1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下册i m l 杭州:浙江古辂版社,1 9 9 3 年:第1 2 2 6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下册【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9 2 2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l 册【m 】杭州:浙江古篇版 t ,1 9 9 3 年:第2 4 4 页 黄宗羲m j 儒学案上j p t m i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5 7 9 页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曾应吕沃洲的邀请,分别写过沃洲记和皆可园记,吕沃洲去世后,他在 与王敬所书中说道:“及闻沃洲公之变,仆且往哭于其家,视其孤,收其遗 文,于以东过海上也。 ”在与吕沃洲大理书中担心其子嗣问题:“坤所为公 忧者,惟嗣子;及问故尝客游门下,与公所惠手札自以为忧者,移唯嗣子。 显示了作为友人的关心之情 此外,茅坤与南中王门的薛应旃( 号方山) 游薛方山考功山中( 见 茅坤集白华楼吟稿卷之四) ,与浙中王门的万表( 号鹿园) 读万鹿 园赭山战后之作次韵酬寄( 同上卷之八) ,与江右王门“受业于阳明先生 念庵之学得先生而传的万思默与万思默督学书( 见茅坤集茅鹿门 先生文集卷之八) ,与邹守益的弟子李见罗与李见罗书、与李见罗宪 副书都有定的交游。 ( 三) 茅坤与胡宗宪、莫中江的交游 茅坤不仅与心学人物直接交往,还和与心学圈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往,他们虽 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心学人物,但对心学的传播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 中一人是胡宗宪。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与 茅坤属同年,且同列三甲。总督浙直福建军务。他曾从学于欧阳南野( 江右王门) 门下,并称邹守益( 江右王门) 为老师,可以算是阳明的再传弟子。按浙期问, 多次组织讲学,嘉靖三十二年,胡宗宪邀江右王门的罗洪先、邹守益讲学,“嘉 靖癸丑夏四月既望,念庵罗先生自北还,道经浙河,东廓邹先生赴梅林胡公之招, 馆于武林之间。于是一庵唐先生、龙溪王先生、荆川唐先生、黄州湛一方先生, 与邹、罗二先生成会于我当湖,将纵观海上之胜。明日携同学六七人,过湖上读 书堆。因相与论格物之指。固”这次讲学,心学的重要人物唐枢、王畿、唐顺之 等都有参加。嘉靖三十六年,胡宗宪又邀邹守益讲学于杭州,“时胡督府梅林公 迎其师东廓邹先生馆于西湖之万松书院,因折柬招四方讲者三百人并侍邹先生之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t - t 圩 m 】杭州:浙江古籍 i :版社,1 9 9 3 年:第3 0 4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i :i u ( m 杭州:浙江古籍版社,1 9 9 3 年:第2 3 6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i :p f m 北京:e e l 书局,1 9 8 5 年:第5 0 1 页 沈懋孝淇林馆钞湖1 :读书堆六先生会语,沈太史全集【m 】明万历年问刻本 1 0 一茅坤- - j r i 明心学 教几半月。大都宗象山、述阳明二先生之指,而昌明之。这次讲学有几百人 与会,可谓规模宏大。同年,胡宗宪、唐尧臣在天真书院重刻阳明先生文录、 传习录合本,东京大学图书馆藏传习录上卷题名刻有“后学新安胡宗宪 重刻,门人钱德洪、王畿编次,唐尧臣校正。圆不仅胡宗宪如此,王门弟子也 与胡宗宪往来密切。如王畿有三锡篇赠宫保梅林胡公,王慎中有胡公平寇 奏议序、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唐顺之有与胡梅林总督,薛应 旃有贺胡梅林序等。通过上述史料可以发现,胡宗宪在心学圈中是一个比较 活跃的人物。那么,他和茅坤的交情如何呢? 嘉靖年间,倭寇猖獗,胡宗宪临危授命,屡建战功。抗倭期间,胡宗宪广招 人才,茅坤、徐渭、俞大猷等文臣武将都被揽入其麾下。“时倭事方急,胡宗宪 延之幕中,与筹兵事,奏请为福建副使。 ”这时茅坤正好落职还乡。在朱庚为 茅坤写的鹿门茅公墓志铭中也可看到相似记载,“海夷之讧东南也,大中丞 胡公宗宪知公善兵,多所咨访。荡平之绩,公有力焉。以故,胡公遇之最厚。 ” 可见,胡宗宪是极其欣赏茅坤的军事才能的。 茅坤对于胡宗宪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 在茅坤集中,有些诗文是歌颂胡 宗宪战功的,如大司马胡公饶歌鼓吹曲十首、纪剿徐海本末、贺宫保胡公 序、再赠宫保胡公序等,记述了胡宗宪的抗倭战役,洋溢赞美之辞;有些诗 文是抒怀念之情的,因胡宗宪遭弹劾被解职放归乃至死于狱中,茅坤对此一直耿 耿于怀,写了一些诗文如南山行五首、赠南山翁、丛山关晓发怀梅林翁、 过歙州吊同年鲍三峰、汪虚舟、游鲛潭、潘直原、胡斗潢、胡梅林六公、席 见览优人演习薛仁贵传记感故督府胡公以罪没于今犹未获赐葬也系之于诗、绩 溪县学梅林胡公生祠记、过督府胡公祠赋诗四首等,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和不平之气。茅坤不仅在胡宗宪落职归乡期间去进行探望,当胡宗宪入狱后,更 是甘冒杀头的危险上书讼冤,“及胡公诏狱,诸与游者尽避匿,府君独愤发上书 宰执,盛言胡公之功,当十世宥其过,特阔略不羁,豪侈不足罪。固 另外,胡 宗宪生平所写筹海图编,茅坤为之做序,做以介绍评价。胡宗宪的夫人去世, 沈懋孝水厶绪编讲学述,沈太史会集f m l 叨万历年问刻本 转引自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c 1 1 :海:学林出版社,2 0 0 3 年:第2 3 3 页 张廷玉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2 4 艇,第7 3 7 4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t j v i i m i 杭州:浙江古籍 :版社,1 9 9 3 年:第1 3 4 8 页 张大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下册【m 】杭州:浙江古籍i j 版社,1 9 9 3 年:第1 3 7 7 贞 湖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茅坤还专门写了一篇胡夫人墓表以做悼念。由此可见,茅坤和胡宗宪的交情 还是非常深厚的,不论在胡宗宪身居要职,地位崇高之时,还是他潦倒入狱,身 份窘迫之日,茅坤都一如既往地真诚对待,这份友情难能可贵。前面已经提到胡 宗宪对心学是较为熟知的,又活跃于心学人物之中,茅坤长期做其幕府,二人交 情又不错,对茅坤的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莫中江与茅坤是同年进士。茅坤在其所写中江先生文集序中提到:“予 同年莫方伯中江先生,今海内名流也。少尝师事唐武进公。”唐武进公就是唐 顺之,莫中江受唐顺之的影响很深,“其所发之为诗歌文章之什,并本之仁心质 行而机杼独出。圆茅坤与莫中江相交甚密,他是茅坤所作六子咏之一子, 茅坤在与莫中江方伯书中也曾说:“仆少附公释褐,然其文章之知,道谊之 期,非特世所称绾带之交而已者。茅坤文集中存有很多与莫中江的往来书信 或诗歌,如莫中江年丈过浙感怀赋赠二首、喜东吴莫中江西蜀马玄冈二年丈 被征过浙赋赠、中江方伯上疏乞休以诗阻之等。 以上介绍了茅坤与阳明心学人物的交游情况,他认识的心学人物众多,关系 也很好,有些甚至可以称为密友。不难想象,通过与众多心学人物的交往和接触, 茅坤在客观上多少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了解心学思想,而且从上面一些材料中也 可以看得出来,茅坤不排斥心学,对心学的“致良知 等思想持肯定态度,对阳 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持崇敬之情,和心学圈人物关系都很密切,因此可以说, 茅坤确是受到了阳明心学的熏陶。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茅坤处在阳明心学风行, 程朱理学衰微的时代,如果独守朱学而不顾王学的巨大影响,就有被时代抛弃的 危险。茅坤本身喜功名,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不妨大胆猜测他也会卷入阳明心 学的流行之风中。 前面说过,唐宋派是阳明心学影响下的产物,唐宋派的文论思想也包含有心 学的因子,那么,下面就从茅坤散文理论的具体内容中看看受阳明心学影响的程 度如何。 转弓i 自张梦新茅坤研究附录一【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第1 5 0 页 张人芝张梦新点校茅坤集 :册【m 】g c 卅l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5 4 页 1 2 二受阿j 明心学影响之文论 二 受阳明心学影响之文论 ( 一)主体个,胜论 1 强调主体抒发个性 阳明心学是明代王阳明在南宋陆九渊心学理论基础上,有所深化和发展最 终集大成的学说。阳明谓“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心即理。圆 它强调 本心之所在,心主宰一切,万事万物只不过是心这一主体精神的派生物,打破了 程朱理学中“天理”主宰一切的格局。既然良知生天地万物,造就了世上的一切, 那么良知自然也是文章的本源。在此基础上,王阳明把“得之于心”当作治学的 原则,强调个人心中的感悟,主张文章也要写出作者自身的胸中实见,用他的话 就是“聊写其胸臆之见 ,“直写胸中实见 ,散文要表现作者个人的真知灼见, 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得的见解,即“自得 说,“学贵乎 自得也勘,“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学圣人之道 ,他把散文创作和作者心源 联系起来,实际就是强调作者主体意识的表达,对心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 的肯定,高度倡导人主体意识的独立自觉和充分表现。 茅坤的散文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