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摘要ia b s t r a c t i i i文献综述1弓i言5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7第一节确立儒学至上的终极概念“天”一7第二节确立宇宙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阴阳”、“五行”9第三节国家宗教神学体系1 1第四节等级森严、高度集权的“皇权统治”1 2第五节维护等级秩序的法宝“三纲六纪”与“五常”1 4第二章政治制度2 1第一节天子的义务2 l第二节职官制度与封国食邑赐爵制一2 3第三节刑法与军事2 6第四节上层社会的礼、乐制度2 9第三章社会思想3 3第一节宗法制度与地方秩序一:3 3第二节社会风俗与习惯一3 5第三节尊圣贤、养高年3 9第四章文化思想_ :厶4 1第一节天文地理4 1第二节正统史学思想的建立4 2第三节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4 3第五章经济思想4 5结语4 7参考文献4 9致谢5 3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嘲艄置皇曼笪量曼曼曼詈璺曼量量曼鲁曼景曼量曼舅量曼曼甍鼍璺量曼量曼曼鲁、,1hdi1 一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开慧指导老师彭自强教授李凯副教授摘要东汉建初四年( 公元7 9 年) ,在京师洛阳白虎观汉章帝亲自主持了“讲议五经异同 的白虎观会议。东汉立国至汉章帝建初年间的这段时间,今古文经学、谶纬神学三者为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斗争日益激烈,因此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对东汉政权的统治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外,许多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也需补充完备,并通过国家的正式文件确定下来,以为后世则。白虎观会议在此时召开,其目的有三:一是宣传皇权思想,宣传东汉政权的合法性、正义性。二是通过讲议经义,将经学与谶纬神学结合成为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正统观念。三是就当时黎民百姓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规范社会生活,解决把意识形态落实到制度成面的问题,以示爱民重民之义。白虎通作为此次会议的总结性文件,它所表述的不是个别人、个别派别的思想观点,而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督率群臣作出的决议,它全面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虽然从形式上看它是讨论五经同异的一些问题,属于经学的范围,也不是国家正式起草颁布的法典;但是从它的内容上看,它却制定了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它直接地为巩固封建专政统治服务。正是这样,白虎通在此后漫长的封建岁月中逐步拥有了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并成为处理国家各类问题的法律根据。很多学者也都认为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大法,而其丰富的内容使其成为无论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但可惜的是,关于白虎通的研究成果相较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其他领域数量稀少,而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因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导致对白虎通在全面性上的把握不足。二是因缺乏全面性上的认识,导致研究的客观性不足。新中国以来,学术研究往往与政治立场、阶级分析紧密挂钩,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对白虎通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客观性。三是对白虎通的逻辑架构,对其思想的体系性认识不足。四是白虎通究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具体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需要深刻研究。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很有必要更加重视对白虎通的研究,并且需要精耕细作,加强对其基本思想内容的基础性研究,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它的基本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作更加客观、全面、有体系的研究,充分认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就是从对白虎通的基础研究出发,条分缕析,细细梳理,用五章内容,总结概括了它的丰富内涵。在第一章中,主要总结了白虎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确立的国家意识。这一部分既包括指导国家的哲学思想,也包含了政治思想。第二章总结白虎通中有关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第三章阐发社会思想,第四章阐发文化思想,第五章阐发经济思想。通过这个细致的梳理工作我得出结论,白虎通基本实现了召开白虎观会议的目的。关键词:白虎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a b s t r a c tb a ih ut o n g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r e s e a r c hm a s t e rd e g r e eo f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c a n d i d a t ez h o u k a i h u i一1 ,b u o e r v l s o r :r e n g 乞l c ll a n gp r o t e s s o r ,l 1k a la s s o c l a t eo r o l e s s o ra b s t r a c tt h ey e a ro f7 9a d ,d o n gh a ne m p e r o rc o n v e n e das y m p o s i u mf o r ”d i s c u s s i n gc l a s s i c s a tt h ec a p i t a ll u o y a n g s i n c el i ux i ua d j u s th i sa t t i t u d et ot h ec h e nw e if r o mo v e r l o o kt oc o n v i c t i o n h i sd e s c e n d e n t ss u c c e e dt ot h i sw a y ,w h i c he s t a b l i s h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e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p o s i t i o nt h a tc h e nw e ih a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s p h e r ea n da c a d e m i cw o r l d b e s i d e s ,a st h ex ih a nd y n a s t y sd o m i n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l s oh a v es t r o n g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s p h e r ea n da c a d e m i c w o r l d s o ,t h e yw e r es c r a m b l e df o r t h ef i e l do fi d e o l o g yd o m i n a n c e ,f o l l o w e dt h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n t e n s ef i g h t i n g ,s om a n y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c a u s e db ya n dp r o d u c e d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nt h er u l eo fd o n gh a r tr e g i m e i na d d i t i o n ,m a n yo ft h er e l e v a n tn a t i o n a l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c u l t u r a l ,s o c i a ll i f ea n ds oo na s p e c t so fs y s t e ms t a n d a r da l s on e e d e dt os u p p l e m e n tc o m p l e t e ,a n dt h r o u g ht h ec o u n t r y so f f i c i a ld o c u m e n tf i n a l i z e dl a t e r w h i t et i g e rs y m p o s i u mh e l da tt h i st i m e ,i th a v et h r e ep u r p o s e s :f i r s t ,p r o p a g a t e dt h ei m p e r i a lp o w e ro fl e g i t i m a c ya n d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s e c o n d ,c o m b i n e dc l a s s i c s 诵t hc h e nw e ia n dp r o m p t e di t sb e c a m en e wc l a s s i c sg o v e r n e dt h ec o u n t r y m a i n s t r e a mi d e o l o g y ,a n dp r o p a g a t e dt h en e wo r t h o d o xi d e a s t h i r d ,e x p l a i n e di s s u e so fs o c i a ll i f ea n ds l o v e dt h es o c i a lp r o b l e mw h i c hw e r et h ep e o p l ec a r ea b o u ta tt h i st i m e b a ih ut o n ga st h ec o n f e r e n c es u m m a r yd o c u m e n t ,i ts u g g e s t sn o ti n d i v i d u a ls c h o o l so fi d e a s ,b u ti tf u l l yr e f l e c t st h ew i l lo f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 1 0 0 kf r o mi t sc o n t e n t ,i th a sf o r m u l a t e dn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a n ds o c i a ls y s t e m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o fs o c i a ll i f ea n db e h a v i o rs t a n d a r d s ,i td i r e c t l yt os e r v i c ec o n s o l i d a t et h ef e u d a ld i c t a t o r s h i pr u l e a si tw a s ,a f t e ral o n gf e u d a ld a y sb a ih u 乃馏g r a n d u a l l yo b t a i n e dt h ei n v i o l a b ep o s i t i o n ,a n db e c a m et h el a ww h e nt h ec o u n t r yt r yt od e a lw i t ht h ev a r i o u ss o c i a li i i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 r o b l e m m a n ys c h o l a r sa g r e et h a ti t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l a w so ff e u d a lr u l i n gc l a s s ,a n di t sr i c hc o n t e n tm a k e si tc a n n o tb ei g n o m dw h e nw ew a n tt or e s e a r c h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a n dc h i n e s e p o l i t i c a li d e o l o g y b u t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 ,a b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b a i 协馏h a v em a n yp r o b l e m s w en e e dt ol a ym o r ee m p h a s i so nb a ih ut o n g , a n dn e e dt os t r e n g t h e ni t sb a s i ci n t e n s i v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b a s i cr e s e a r c h i nt h i sw a y ,w ec a nb em o r eo b j e c t i v ec o m p r e h e n di ta n dr e s e a r c hi to nt h ei m p a c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p a p e rs h o w st h eg e n e r a lo fb a ih uh o n gb ya n a l y z i n gf i v ec h a p t e r s ,w h i c ha r et h em a i n s t e a mi d e o l o g y ,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s o c i a li d e o l o g y ,c u l t u r a li d e o l o g y ,e c o n o m i ci d e o l o g y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ia n lt r yt of r e do u tt h em a i n s t e a mi d e o l o g y ,w h i c hb e g a i nw i t ht h et h e o r ys t r u c t u r eo fb a i 协乃馏t l l i s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t h e o r yb a s i cc o n c e p t - 一t h eh e a v e n t h e ni te x p l a i n e so t h e r st h e o r yt h a tr e l a t e dt ot h et h e o r yo fh e a v e n - - t h ew o r l do u t l o o k 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c h a p t e r sa r ea l lb u i l t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r o u g ht h ec a r e f u lc o m b i n gw o r kia n l c o n c l u d et h a tb a i 协乃增b a s i c a l l ya c h i e v e dt h ep u r p o s eo fh e l dw h i t et i g e rv i e w k e yw o r d s :b a ih ut o n g ,t h em a i n s t e a mi d e o l o g y ,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s o c i a li d e o l o g y ,c u l t u r a li d e o l o g y ,e c o n o m i ci d e o l o g y i v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 白虎通产生的时代背景建初四年,扬终向章帝建议说:“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哪章帝于是下诏说: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日承师,亦别名家。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 尚书) ,后又立京氏( 易) 。至( 光武) 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太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艺也。( 光武) 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 明帝) 永平元年,长水校尉( 樊) 僚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固。我们从诏书可以知道,白虎观会议的目的是解决章句烦琐和“共正经义 ,这次事件是会议发起的直接原因。从会议的规模、历时、最高统治者的重视程度以及会议后形成的白虎通所涉及的丰富内容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白虎通的思想内容之前,理清东汉立国到章帝建初年间这个大的时代背景。首先是社会政治背景。在经学发展史上,东汉时期是经今古文学由并行发展到趋向融合的时期。但无论是并行还是融合,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牵涉到更多的学者和学派,并且把经学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这种经学的新发展趋势是有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的。窃取了绿林、赤眉起义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东汉政权,是一种以地方豪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政权。大量的史实说明,汉光武本人在登极前就是地方豪强的典型代表。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地皇三年( 公元2 2 年) ,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李贤注引东观记日:“时南阳早钒,而上田独收。 光武占有大片良田,以致南阳闹饥荒时,他的田尚能得到丰收,并且有粮食出卖,可见他决非一般的地主。史载光武的亲属,或“重楼高阁”,或“著姓 ,或“巨富 。光武打天下时所依靠的所谓“云台二十八将,其实就是南阳一带的既有实力,又有政治影响的地方豪强集团。由于地方豪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强大,所以东汉立国后,怎样保持与地方豪强的亲密关系,从而稳定地方秩序便成了重大的政治问题。此外,为了获得更广泛的统治基础,对下层民众的政策如何,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所以,东汉初年,政。后汉书扬终传 后汉书章帝纪 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1 版2 0 2 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治的特点是以“柔道”治国。这种“柔道”体现在,一方面,对下层人民采取让步措施,让他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解决改朝换代带来的人口锐减,田园荒芜,生产萎缩等问题;另一方面,对贵族豪强阶层大力扶持,允许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肆无忌惮地掠夺社会财富。尤其光武帝对自己发家之地的南阳豪族们更是关爱有加,他们大都“田宅逾制”。由于田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统治者的苛政,到汉章帝时,阶级矛盾正逐步趋向紧张,这是白虎观会议召开前的政治背景。其次是经学的背景。在东汉政权看来,今文经学是西汉以来的传统官学,是地方地主仕途利禄所在,要取得地方地主的广泛支持,就要重视今文经学。而古文经学中“古 的色彩和保守的说教,也迎合了光武帝的品味。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光武帝麾下的经学家中,范升等人是今古文学家;而郑兴、陈元等人则是古文学家 。统治者这样兼收并蓄态度,使得今古文经学在东汉初都拥有了发展的环境,这种均等的发展机会也造成了彼此发展过程中激烈的争论斗争。统治者的态度目的有三个:一是企图把西汉末年初被王莽,继被农民起义搅乱了的统治思想重新建立起来;二是企图通过经学中所宣扬的繁文缛节,把中兴政权神授化;三是企图通过倡导经学,把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且通过他们,、跟整个地主阶级沟通联系,使政权能取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统治者本来是想在两派中搞平衡,但这非但没能真正化解两派之间的争斗,反而还把谶纬神学牵扯进了这场争斗。谶纬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谶纬是神学;另一方面,它包含着三纲、五常、天文、地理的说明和解释,有着一般经学的内容。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说,谶纬是赤裸裸的神学。东汉初年,大儒桓谭、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尹敏等都或者反对谶纬、或者对谶纬保持冷淡的态度。经学家敢于蔑视“国宪 ,不顾皇帝的权势,公开批评谶纬,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正统经学享有几百年的长久发展及传统所造成的社会声望,其根基远较谶纬深厚和广阔。在西汉末年反王莽的斗争中,经学背后的社会阶级基础士族,更显示了空前巨大的力量回。光武至明、章时期,经学一路凯歌势要淹没谶纬的趋势,让谶纬神学家们和东汉统治者都紧张起来,要知道汉光武帝起家立国谶纬功不可没。在统治者眼中今古文经、谶纬在巩固统治方面各有优缺点,都是工具。三者之间的斗争,其实质是要争夺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东汉初,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也需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来适应新形势,就是在这面临重建统治思想的艰巨任务下,白虎观会议召开了。 后汉书儒林外传 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i 版2 0 6 页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7 年4 月1 版4 5 1 页2文献综述二、白虎通的定名白虎观经学会议的直接成果,就是白虎通。在历史上,白虎通的称谓和撰者,各史记载略有不同。后汉书班固传称为白虎通义。至于作者,旧唐书经籍传说它是汉章帝撰;新唐书艺文志则说它是班固等撰。中华书局在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之白虎通疏证的出版说明中认为白虎通是白虎通义的简称,是东汉班固撰。此外说明中还区别了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与白虎通德论三者及其关系。考史,所谓白虎议奏,指的是在经学讨论会上,学者们所上的奏章,是他们就经学中的经义问题所发表的意见。这些奏章,呈送章帝;章帝则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白虎议奏是学者们所上的奏章编撰成。可是,白虎通义则是班固根据章帝的意旨,对经学会议所论问题形成的统一决定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书。刘师培先生认为白虎通德论其实名为白虎通功德论,其内容不是讲义经义,而是歌颂章帝召开会议的功德。白虎通、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三者称谓虽然有异,但都以“通字和标榜。事实表明,这个“通 字是很关紧要的字眼。它无无疑体现了这本书的特点和风格。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这个“通 字,一是从地位上理解;一是从内容上理解;一是从作用上理解。地位上,它是经由皇帝钦定的阐发经义、阐发圣人这道的书籍,而据说圣人之道是无所不通的。内容上,通过“考详同异,使在各类经籍和有关书籍中,找到了共同点,这就是所谓“通义 或“通德”。作用上,这就是时人所称:“唐哉皇哉,永垂世则”。三、有关白虎通的研究现状后汉书曹褒传论云:“孝章永言前正,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章帝“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明显地包括两个相续的阶段:一个是建初四年召开白虎观经学会议;一个是从元和二年开始,征拜博士,叫曹褒等人,“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汉礼。班固在曹褒传论中所说的“国宪 ,主要就是由白虎通和汉礼所构成的。称作“国宪”,可见白虎通在当时被重视的程度 。白虎通在其产生后的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岁月里一直有很高的地位,在民国时期也还有刘师培这样的大师研究。新中国以来也有一些著作或文章对其进行研究。可是重视程度并不高,与中国哲学的其他领域相比,白虎通实在是一个很荒凉的领域,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研究性的专著。总结来说既有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类:一是较大部头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政治史、伦理史或断代哲学史中作为一章一节出现,如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任继愈的中国哲。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l 版2 1 5 贞母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1 版2 1 6 页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刘泽华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金春峰的汉代思想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祝瑞开的两汉思想史、章权才的两汉经学史、于首奎的两汉哲学新探等等。研究论文,五十年来总共只有十几篇,设白虎观会议的时代背景、政治目的、白虎通的理论体系、神学特征、历史地位、作用、影响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但成果稀少,而且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一是客观性的问题。从1 9 4 9年以后,中国大陆学术界即出现一种“唯政治思维”的倾向,学术研究往往与政治立场、阶级分析紧密挂钩。对封建统治阶级还是要大力批判的,对宗教神学还是要全盘否定的,这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缺乏从儒学理想与现实的背离、动机与效果的分裂及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其二是全面性的问题。贯穿在白虎通义的理论体系中的思维方法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方法。“深察名号可以说是白虎通义理论表述最常用的方法,也没有人提到。其三是体系性的问题。对白虎通义思想体系的解构和建构( 尤其是建构) 工作还做的不够。 王四达:五十年来中国大陆有关白虎通义的研究状况述评。华侨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 0 0 1 第1 期4引言引言白虎通它所表述的不是个别人、个别派别的思想观点,而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督率群臣作出的决议,它全面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虽然从形式上看它是讨论五经同异的一些问题,属于经学的范围,也不是国家正式起草颁布的法典;但是从它的内容上看,它却制定了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它直接地为巩固封建专政统治服务。所以由它确立的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思想,是国家意识形态,起着法典的作用。正是这样,白虎通在此后漫长的封建岁月中逐步拥有了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并成为处理国家各类问题的法律根据。很多学者也都认为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大法,而其丰富的内容使其成为无论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通过对白虎通思想内容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东汉初年,国家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面貌,了解它想要解决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采取的措施,制定的规范。通过全面梳理白虎通的思想内容,从全面性、整体性上把握它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从而挖掘到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想通过对白虎通的研究深入认识东汉初期,国家生活中真实历史面貌。通过对白虎通中涉及政治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等的系统性研究,希望能为改善现在学术界对白虎通研究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情况尽一点力,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时代汉代的研究兴趣,尤其是那些前辈学者们不够重视的领域、古代典籍或人物事件。一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6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研究白虎通的思想内容时,我首先梳理的是白虎通中反映的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抓住了这些内容,也就抓住了整个白虎通的纲,其他在这个纲的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条目便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毫无疑问的是,白虎观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要找到能最好地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的思想,是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还是谶纬神学? 这次会议的结果白虎通表明,三者通过激烈的斗争,相互吸收、共同为高度集权的皇权统治服务。下面,相互妥协,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论特色,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新经学的全貌。第一节确立儒学至上的终极概念“天”当人间的最高权威出现并开始从意识形态方面寻求其统治依据时,天( 帝)作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权威必然成为论证其统治秩序合法性与正义性的终极依据,而这个重要的工作要由拥有占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来完成,所以儒学的“天在白虎通中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儒学要成为统治国家的意识形态,并取得在其他学说之上的独尊地位,就需要一个天然合理的终极依据,涵盖一切的理论框架,解释现象的知识系统以及切合当时并可供操作的政治策略在内的庞大体系,以规范和清理世界的秩序确定与指引历史的路向。然而,在早期儒学中宇宙论依据并不发达。作为开山老祖的孔子是不言性与天道的,即使被问到,也只是粗略地,笼统地表述为“天何言哉“唯天为大 。子思,孟子虽有一些宇宙论上的架构,但过分道德化,局限了自己的思路。而苟子对政治制度的热心虽然实用,但对“天道 的过分蔑视尤其导致了儒学宇宙论的苍白。正是这种理论上的空白,使得儒学中关于人与社会的道德学说与礼乐制度成了空中楼阁,它的合理性缺少了自然法则的支持,这自然也影响了它的权威性。此外,儒学因此也无法与民众生活所尊奉与需要的实用技术与知识彼此沟通,比如:对各种天象的解释、医方的道理、巫术的道理似乎都与儒学无关,儒学似乎只能处理道德层面的问题,而不能深入到百姓的具体生活之中,不能给人们知识、自信和安全。这成为儒学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与儒学在宇宙论上的苍白相比,黄、老之学的宇宙论及其思想体系则相当的丰富,且在百姓的生活之中大受欢迎。于是,吸收黄、老之学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便成了儒学发展的必然。陆贾便是先驱,他在新语中有意识地建立儒学的形而上的宇宙支持系统。而后来的董仲舒则把“天 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7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天 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他为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庞大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自此之后,“天 的概念便成了整个思想界最重要、最活跃的概念,同时董伸舒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努力也使君主在政治决策上更加倾向于儒者及其思想,这也意味着儒学在政治上有了独尊的可能。白虎通便继承了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点,建构体系。在白虎通中,天是最高的范畴,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自然、人事、鬼神的最高主宰。关于宇宙的形成,白虎通认为在气之前存在太初的阶段:“太初”产生“形兆”,乃至天地、万物、和精神、文明。它说:“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日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布,度物施生。( 白虎通天地) 故乾凿度日:“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 白虎通天地)白虎通认为,在宇宙万物之上,有一个人格化的,有目的地主宰万物的“神”,这位“至尊”的神在高高的天上,它使日月不分昼夜地照亮天地,帮助它行化。“日月所以悬昼夜何? 助天行化,照明下地。”( 白虎通日月) 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也都是“天神 的意志的表现,是“天神”有目的、有意图的安排。这个至尊的、人格化的、神圣化的天神非常喜欢清净,好听清雅的音乐,厌恶“铿锵之声 ( 白虎通礼乐) ;它化育万物,重视生命,具有崇高的德性;天神有着无上的权威,白虎通讲到天神有镇服、治理人的权力。它说:“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 白虎通天地) 特别强调了威势镇服,它认为天,主兵 ,强调暴力统治与武力镇压,以翦灭“寇贼猛兽 ,“除害“卫养”,强调这种手段是天保障宇宙万物和平安定所不可缺少的。如说:“司马顺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 兵者为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卫其养也。故兵称天。寇贼猛兽皆为除害者所主也。”( 白虎通封公侯)白虎通认为天有目的地创造了人,它继承了上古以来“天人合一 的思想,并以此论证了天子的无尚权力。“天人合一”具有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天人相通,表示天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整体;二是天人相类,表示天的结构模式是人类社会组织及个体生理结构的范本,二者具有同构性。天是万物的本原,是人类的本原,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政治组织之中,便得出了帝王是“天子 的概念。因此,将天子所统治的政权视为上天的恩赐,便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天赋予天子权利让其代表自己统治群黎。“王者,父天母地天之子也。 ( 白虎通爵) 由于天子权力的神圣性,所以任何人都不得违抗天子的统治。白虎通继承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将天与天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突显他们的绝对地位,确立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天”与“君”之间对等互通的关系。但是天子也要对天述职,不得违背天道,任权自专,关于天子代天( 帝) 治理天下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将在第二章中详谈,此处不赘。第二节确立宇宙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阴阳”、“五行”白虎通塑立起天的概念,并对其特点、地位、权威做了阐释之后,就吸收黄、老之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就宇宙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进行论述。白虎通认为,天的运行与其意志是通过阴阳、五行来实现的,所以在白虎通中阴阳、五行有着三层不同的含义。第一是自然含义,阴阳五行都是气,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力量,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是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第二种是神学的含义,阴阳五行是在天的主宰之下运行变化,体现天的意志,辅助天生成万物。第三种是社会伦理的含义,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伦理关系,体现政治与道德的目的,是人类社会等级制度与伦理规范的依据。如划分爵位等级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三教法三光;礼乐中讲到五音法五行等等。它说:“五行者,何谓也? 韶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 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木者少阳,金者少阴。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将归者入,不嫌清浊,为万物母。 “五行所以二阳三阴何? 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白虎通五行) 借此,白虎通把阴阳与五行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五行也就是阴阳,是由阴阳分化而来的具体形态。五行有二阳三阴,其中最大的阴是土,而最大的阳是天,所以地与天相配,就构成了三阳三阴:天地( 土) 、金( 少阴) 木( 少阳) 、水( 阴) 火( 阳) 。而阳尊阴卑,白虎通创造性的借这三种关系比附三种最重要的社会伦理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 一阴一阳帮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 ( 白虎通三纲六纪)此外,五行篇中还大量的例举了“人事取法五行之义”:“父死子继何法? 法木终火王也。”,。“兄死弟及何法? 法夏之承春也。“主动臣摄政何法? 法土用事于季孟之间也。”“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 法地顺天也。”“臣有功归于君何法? 法归明于日也。”“君有众民何法? 法天有众星也。”“王者赐,先亲近后疏远何法? 法天雨,高者先得之也。”“不以父命废王命何法? 法金不畏土而畏火。”9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有分土,无分民何法? 法国时各有分,而所生者通也。白虎通也把阴阳五行与春、夏、秋、冬四时;东、西、南、北、中五方配在一起,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它将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解释为阴阳消息的不同时期:“岁时何? 谓春、夏、秋、冬也。时者,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 ( 白虎通四时) 它认为“木 为少阳,居在东方,主管春季,体现天的愤怒心情;“火 为太阳,位在南方,主管夏季,体现天厌恶的心情;“金 为少阴,位在西方,主管秋季,体现天乐观的心情;水为太阴,位在北方,主管冬季,体现天高兴的心情。土为至阴,位置在中央,促使万物茂盛生长。“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 枝,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土在中央者,主吐含万物”( 自虎通五行) 。此外,白虎通还用阴阳学说解释了昼夜变化:“所以必有昼夜何? 备阴阳也。日照昼,月照夜,日所以有长短何?阴阳更相用事也。”( 白虎通日月)白虎通通过论述五行相生、相胜的理论来表达封建统治在宇宙论上的合法性。“木生火者,木性温暖伏其中,钻勺而出,故生火;火生土者,火热则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以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 “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白虎通五行) 它根据五行的这种“天地之性 ,来解释整个自然现象和人事关系,认为封建王朝的更替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按照“五行休王法 来进行的。“五行所以更王何? 以其转相生,故有始终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以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休。王所胜者死、囚,故王者休。”这就比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和董仲舒的“三统 、“三正 的循环历史观更精致和神秘化。总的来说,白虎通通过论述天志、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是为了把人间的一切都置于宇宙论的依据之下,求得合理的解释,使人们能够接受,并自觉地服从和遵循。它同时也说明了儒家思想在对黄老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术数方技知识的兼容已经成功完成,经典的解释系统也确立了起来。从此,儒家思想也掌握了一般知识系统的解释权,成为实际地控制或渗透于百姓生活之中的意识形态。“阴阳五行 与政治秩序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经由白虎通得以确立下来,影响此后的整个封建时代。1 0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暑曼曼皇曼喜曼量量曼量量量量曼篁量皇量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皇皇曼量曼曼璺量曼曼量曼曼皇皇量曼曼曼曼皇曼曼皇曼量曼量量量曼曼曼皇i m _ 量量量量量第三节国家宗教神学体系封建社会以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为了划分等级,确定名分,明晰各种权利义务关系,除了依靠暴力和强制行手段外,还必须借助宗教的力量为不平等的制度辩护,使它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以便要求广大民众无条件的服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决定了它本身对宗教神学的内在需求,而在秦汉时期,统一封建大帝国的建立和巩固更需要一种国家宗教来稳定秩序。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白虎通虽然以讲议儒家的五经异同开始,但最后确立的却是一个神学体系。从秦始皇、汉高祖确定祭祀仪式开始,经汉武帝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一批儒生对儒学的神学改造,以及董仲舒以后,儒家经学和谶纬神学对殷周以来传统的天命神学的充实,到了东汉初年,这种国家宗教基本定型。白虎通的宗教神学体系就是这个漫长历史过程的总结。它在皇帝的亲自主持之下,不仅统一规定了祭祀仪式和建立神学理论,而且围绕着如何加强君父统治这个核心建立完整的国、家宗教体系。白虎通所确立的神学体系主要有四个重要内容:第一,人的灵魂的存在。白虎通认为人死了之后“三日之时,魂气不还,终不可奈何? ( 白虎通崩薨) 即认为人的死亡是由于魂气离开了身体,如果三天之后魂气还没有回到人的身体里,那么就是真正的死亡了,这时才可以埋葬。而人的灵魂是怎样产生的啦? 白虎通认为是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构成的:“魂魄者,何谓也? 魂尤亿彳云也,行不休也,少阳之气,故动不息,于人为外,主子情也;魄者,犹迫然著人也,此少阴之气。 “精神者,何谓也? 精者,静也,太阴施化之气也,象水之化,须待任生也。神者,恍惚,太阳之气也 ( 白虎通性情) 而阴阳之气是由“天神支配的,先于人的形体独立存在,所以人是受天神的赐予的这种神秘的阴阳之气才有了人形。“人皆天所生也。( 白虎通诛伐) “人禀阴阳气而生。 ( 白虎通性情) “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 白虎通姓名) 总的来说,人的“灵魂”不仅可以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而且先于人的形体独立存在,人的形体只有有了“灵魂”才算活着。白虎通以此为基础论述鬼神的存在。第二,作为神入的君主。君主被成为天子,父天母地。君主通过举行郊祀、封禅、即位告天等活动,表达君主与上天可以直接沟通,从而掌管天人之间一切世俗权力,变成一个神人。第三,各种神灵的存在。如在五行篇中谈到的坐镇东方的伏羲、木神句芒、青龙精:坐镇南方的炎帝、祝融火神、朱鸟精;主管西方的少嗥帝、金神蓐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收、白虎精;主管北方的颛顼帝、水神元冥、元武精;居中央的黄帝、后土神。五祀篇中的所谓门神、炕神、井神等等。第四,统摄一切,主宰天地万物的天神。白虎通建立这个神学体系就是要告诉世人,每个人的言行都在无处不在的各种神灵的监督之下,所以人要守秩序,不得扰乱天地秩序,否则将得不到神灵的庇佑。由此可知,白虎通上承董仲舒时代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路,下采当时颇为流行的纬书中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术数方技知识,以及黄、老之学的宇宙论思想,合成为一个整齐和谐的架构。其天地、日月、四时诸篇描述一个经过“太初 ,“太始,“太素”而生的“居高理下”的“天”,一个“万物怀任”的“地”,它认为,宇宙间天地上下,象征了尊卑之分的合理性,天地始生而有阴阳,天左旋,地右周,日行迟,月行疾,阳唱阴和,则象诬了君臣、男女之间的“相对之义 ;宇宙有昼夜四季,是为了“备阴阳”,一年四季是为了预示“消息之期”,这一切都是在向人间暗示秩序与规则的意义,神学宇宙论的意义在于确立了人间秩序的神圣性,强调了人们尊崇这个秩序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神圣的。第四节等级森严、高度集权的“皇权统治”白虎通开宗明义就对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作了规定。“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何? 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 白虎通爵) 爵即爵位,开篇便言明天子这个爵位是是直接来自天的赐予,“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白虎通三正) ,并多次强调它的神圣性和不可质疑性,它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最高的等级。天子以下,效法宇宙中的三光或五行,确立爵位等级。“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 白虎通爵) 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按血缘划分为公、侯、伯、子、男的诸侯宗室系统,一个是按功绩、才能划分为公、卿、大夫的官僚系统。“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公、卿、大夫何谓也? 内爵称也。”“内爵所以三等何? 亦法三光也。( 白虎通爵) 这些爵位都是天子所赐予的,臣下不得自封。天子可以封官僚系统中“公 的爵位给臣下,但是诸侯却不能封下治之国的臣民“公的爵位,这是因为诸侯在天子之下,不具有这样的权力。诸侯能封的最大爵位是“上大夫”。“诸侯所以无公爵者,下天子也。故王制日: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此谓诸侯臣也。( 白虎通爵) 而再往下,就是地位卑下而不算爵位的士和无爵位的妇人。“妇人无爵何? 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重之义。”其中,天子的士人可以独享“元士”的称谓,“天子之士1 2第一章统治国家的主流恿识形态独称元士何? 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还专门谈到皇帝,诸侯及其后代的称谓。它说:“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嗣称代子,后代咸因之世子。( 白虎通爵)清晰的等级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被确立以后,各个等级就要严格执行自己的权力义务,不可逾越,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而应受到符合其等级的刑法。白虎通中就各个等级的各项行为规范都有规定。如:封地、俸禄、封赏、谥、号、祭祀、礼仪、服饰、丧葬、刑法,甚至连占卜用具都有等级方面的明确规定。如:“王制日: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白虎通爵)“禄者,录也。上以收录接下,下以名禄谨以事上。( 白虎通京师)“王制日:天子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士视附庸。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 白虎通京师)“受命之王,致太平之主,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皆封,所以褒大功也。“盛德之士亦封之,所以尊有德也。以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世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功成,封七十里。公功成,封百里。 ( 白虎通考黜)“帝王者何号也,号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 ( 白虎通号)“礼日: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 白虎通五祀)“天子八佾,诸侯四佾 ( 白虎通礼乐)“圣人所以制衣何? 以为缔触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苍,士羔裘,亦因别尊卑也。 ( 白虎通衣裳)白虎通中类似这样的表述很多,一切都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白虎通认为天子作为唯一发号施令的人,他的绝对权力缘于他是“有土之君,“普天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