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 姓名:谢美珍 导师:文庆城 教授 年级: 2004 级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摘要 摘要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差。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化学学科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以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理论、能力的内涵、发现学习理论、探究学习理论和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为指导思想,重新界定了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即创新精神,化学知识与经验,创造性思维技能,创造性思维成果四个要素。针对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调查问卷,选取了以下五个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史、课本或权威的不足之处、化学实验、实验探究活动、发散性问题和习题教学,构建了以下培养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1)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 (2)注重学科结构知识和知识序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经验; (3)指导方法,促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技能; (3)通过化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实验探究活动培养; (4)创设宽松、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研究假设: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培养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在上述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我们选择河池市环江高中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班实施培养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对比班实施常规教学策略教学。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化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spss13.0 软件统计分析表明, 实验前,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化学成绩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化学成绩均优于对比班,且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因而得出了以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即实施培养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论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研究方法。以往有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多是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和个人经验的总结,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研究,我们采用的是教育实验研究。二是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构成要素。我们的构成要素更简洁,更全面。三是培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养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是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教学策略并加以培养的。 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调查问卷的选择题是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构成要素和化学学科特点编制的,但是,我们未能按照各个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二是本人心理学知识基础薄弱,本论文引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较少。 由于研究者的水平和时间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教学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研究过程的体验,研究者对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待参考的建议:营造宽松、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改革我们的实验教学;注重化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有针对性地训练创造性思维技能;高度重视化学史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tactics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hinking capac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tactics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hinking capac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abstract nowadays, the students of middle school are weak very much on innovation spirits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the aim of the new around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spirits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to foster the person who can innovate. many contents of chemistry are suitable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spirits,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of the student. owing to the reasons mentioned above, we suggested that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tactics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ourse standard and the need of different contents of chemistry, we took the relevance theory about creative thinking , the connotation of ability , discovering studying theory, probing studying theory and guilfords structure of intellect says as guiding ideology and fixed the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s compose element again, namely four key elements as innovation spirits ,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chemistry , the technical ability in creative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chievement. accor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emistry, we worked out a questionnaire about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we chose the five following contents to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chemistry history, textbook or authoritys deficiency, chemistry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activity , the problem of diffusing and exercise teaching of chemistry, we structured the teaching tactic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s follow: (1) forster the innovation spirits and arouses students inherent driving force to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y. (2)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about division of disciplines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order molten, heighten student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chemistry. (3) guide the students to obtain creative thinking skill. (4) cultivate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practical activity, particularly in the practice of chemical experiment. (5) build the loose, safe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environments; arouse the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students latent energy of creative thinking. we provided that implement the teaching tactic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chemical achievement be enhanced. on the basis of theory mentioned above, we chose he chi city huanjiang middle school to carry out an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lasting for more than four months. we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tactic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o experimental shift, put routine teaching tactics into the contrast shift.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we carried out detecting and statistic analysis on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chemistry achievement of two shifts. stat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 shift and the contrast shift before the experiment. however, after the experiment,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chemistry achie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shift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ast shift, moreover, the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has extremely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lasses. as a result, the validity and high-effect of the teaching tactics have been proved. in other words, if one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tactics of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his students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should be enhanced. here is my evaluation to my thesis. there are four tips of advantage in my essay. first is the research way. most of others researches about the cultivating of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were the summary of ones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road. they are simple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another theory. on the contrary, our research 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second, the key constitute element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re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earthliness and easier to understand. third, our cultivating tactics we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te element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at we fixed.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two defects in my thesis. first, the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our questionnaire were worked out in the light of the constitute elements of chemistr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peculiarity of chemistry, however, we did not worked out ones wei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key constitute elements. so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our questionnaire are pended for perfected further. second, because of my deficiencies in psychics psychology the citing about knowledge of psychics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psychology is seldom in my thesis. because of the level of the researcher and the research time are limited , our conclusion of studying remains to be checked further, our teaching tactics remains to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further, according to experiencing in the studying process,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some suggestions consulting to the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they are four advices as follow: first, build the loose, safe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environments. second, innovate our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ir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about the way of thinking in chemistry, practicing skill of creative thinking with pertinence. fourth,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chemistry history. key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eaching tactics.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6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问题的提出 1.1 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与创新教育 1.问题的提出 1.1 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与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在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大多属于维持性教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把知识当作定论教给学生, 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要, 学生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描述中国的教育: “小学生学初中课程,初中生学习高中课程,高中生学习大学课程,而大学生则回过头来学习小学课程。 ”由于学习难度大大高于学生的年龄阶段,学生尚未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得不把知识当作定论教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动手实践能力差,墨守陈规,更不用说具备什么创新精神了。很多调查也表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中学生的三大软肋。具体表现在:一、学生过分迷信教师、权威和书本知识,缺乏批判精神,即便不迷信教师,也是出于对某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信任。二、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差,面对问题,很多学生只能沿用训练过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难以创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甚至于教师多次讲解的同一题目也没法准确作答。三、面对新问题思维敏捷性差,无法快速地找出问题的突破点,即使找到突破点也无法想出多个解题方案。四、当看法与其他同学不一致时,不敢坚持个人的看法,缺乏独立性。五、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或做实验时往往全盘照搬课本,否则无从下手,尤其是在实验方案设计上,缺乏独立设计的能力。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差。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最近提出的强国战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培养重复前人所做事情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倡导终身教育,是我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此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 21 世纪国际教育的潮流,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所以必要还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需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社会将淘汰一种“文盲” ,他们并非目识丁,其中一部分可能还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的能力被封闭在被灌输的知识领域中,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而现行的日益标准化、模式化的考试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被框死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追求统一标准答案更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2】在这种背景下,学习不过是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即使理解、消化,也不过是为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在试卷上一字不差地复写出来。倘若换个角度、场合、方式,就成了“沉默的羔羊” , 【3】不知所措,学会只是“学会”知识,却不具备“会学”知识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等同于信息。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而需要获取的信息却越来越多,即使有可能获得某一领域的有关过去的全部信息,这些知识相对于未来而言,仍然是片面的。4也就是说,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远远不够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用,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他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其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随之提高。在分析中美经济发展差异时,有人一针见血地说,这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基本上走的是“人家有什么,我们仿什么”的道路,而美国人则倾向于“人家缺什么,我们造什么” 。【5】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中,仅有 0.2%的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这表明,我国国民的创新能力不强。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大力发展国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2 化学基础教育改革 1.2 化学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部在 2003 年 4 月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的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其本质要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彻底改变维持性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运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的现状,努力保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保持热爱学习、 “终身学习”的欲望。 1.3 化学学科特点 1.3 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学科来源于实验,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过程中绚丽多彩的声、形、光、色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利场所;化学实验及其实验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发现分子、创造分子的学科,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结合的学科,是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 1.4.1 国际上创造性教育研究概况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1869 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f.galton)出版了创作与天才一书,公布了他所研究的 977 个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在这一阶段出版或发表的文献,都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对“创造性”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展开了辩论。第二阶段(约 19081930 年) ,心理学家把创造性心理学划入“人格心理学”,对创造性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第三阶段(约 19311950 年)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创造性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第四阶段(约 19511970 年) ,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成为刺激美国加强创造性研究的一个动力。70 年代以后 30 余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视,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也提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议事日程上了。对于创造性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究竟具有什么特点;另一方面是研究有创造力的人的智力过程,一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般是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发散思维过程。如奥斯本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五步过程为:发现问题发现事实发现观念寻求解决方案寻求认可; 又如, 奥尔森创新活动四阶段为:界定问题寻求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确定最佳方案付诸行动。现在,对创造性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吉尔福特“狭义创造性”和“广义创造性”的观点至今仍占统治地位。“狭义创造性”是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能力,“广义创造性”即创造性人格,是一个代表创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组织方式的问题。 1.4.2 国内创造性教育研究概况 我国对创造性教育的研究已经有近 80 年的历史,对创造性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很老的话题。我国古代就有“启发式”教学法,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最早明确提出创造性教育并明确地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理论,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性教育的实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创造性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90 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在创造性教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仅仅从 1990 年到 2005 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到的文章就有几万篇,有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文章也很多。如提出创新能力由创造技能、创造思维和创造品质三大因素构成;如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场合可以是课堂教学如新知教学、习题教学、复习课教学和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如探索性实验、实验设计、化学小论文、化学模型制作和家庭小实验;培养方法有发散性思维与幅合性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相结合;原则和模式如“创造性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创造教育的模式与操作” 、“重现化学家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 ;适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如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 从心理学上考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和创造技能;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如发散性思维、幅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直觉、想象和灵感等等。 1.5 课题的提出与目标意义 1.5 课题的提出与目标意义 虽然国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很多,也很深入,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创新教育。同时,尽管国内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也有了较大的进展,我们却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或者是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如结合个人经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品质,求异思维的培养等。另外,他们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与否的尺度只是学生此前此后的学习成绩,并且很少有人进行相应的显著分析,其经验的可信度令人质疑。而结合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化学学科特点,有目的地选取适当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目前还很少见报道。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图将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界定得更通俗易懂,并根据其构成要素编制出相应的调查问卷,选取能力培养点以及构建相应的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构建, 必将有利于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创造性思维的有关理论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创造性思维的有关理论 2.1.1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活动” ;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能够创造出新奇产品的思维活动” ;也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品质” ;还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灵感、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 。我们更赞同“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造地解决实践问题或自主发现已有的真知和产生新奇产品的思维活动” 的观点。 2.1.2 创造性思维的 4 种具体表现形式6 (1)提出新概念 提出前所未有的, 别人不曾提出的新的概念, 用以说明某种新生事物或新的意识形态。如人们对酸的定义,起初人们把酸定义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后来,人们又将能接受 oh-离子的物质称为酸;再后来,人们认为,凡是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都是酸。 (2)做出新判断 对某种已经存在的事物,做出与其他人之前的看法完全不同的判断。如大多数人至今认为 nahco3与 caso4不能发生反应,而一位教师在偶然的“反常”实验之后,发现两者可以发生反应,并用详实的实验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提出新假设 对某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事物或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某种新的可能性。例如凯库勒在多次尝试苯的链式结构之后,根据碳元素的四价,大胆提出苯分子是环型结构的假设。 (4)做逻辑论证 对某个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系列演绎、推理或分析。如人们对 na2o2与干燥 co2气体是否能够反应的论证。 2.1.3 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7 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如注意持久,观察力敏锐,记忆能力强,想像力丰富,思维力强等。非智力因素如创新意识,包括毅力和坚强,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表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抓住任何疑问和含糊不清的地方,一路问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独立性强,即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受到思维束缚,不爱人云亦云;自信,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不予以理会,坚持做下去直至成功;一丝不苟。 2.2 批判性思维的有关理论 2.2 批判性思维的有关理论 2.2.1 批判性思维概述 刘儒德认为8,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相佃国认为9,化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严密的、全面的评估,即评估材料的真伪,论据的可信度,结论的正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等;同时能够精细地检验、反省、评价、矫正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2.2.2 批判性思维的组成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组成,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ornstein,a.c.认为10,批判性思维是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精神两方面构成的。郑长龙等认为11,批判性精神是指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具有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等;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指分析、判断、评价、演绎、归纳等基本思维能力,还包括深入的提问技能,提出和评价假设的技能,收集信息技能,评价信息来源的可信性技能,交流与合作技能等。 2.2.3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 批判性思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和价值,它需要符合逻辑,属于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批判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过程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良好品质,它不仅表现为善于实事求是地判断是非与正误,也表现在能缜密地分析和检查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12批判性思维充分展示了人的个性,是自由意识,进攻品质,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创造的象征。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 ,科学发展史反复证明:批判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1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包括批判性思维。 2.3 能力的内涵14 2.3 能力的内涵14 关于能力的内涵,各国各派各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前苏联的 aaa 斯米尔诺夫认为, 能力是作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条件的那个心理特征; 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能力是做一件事要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本领。 我国对能力的看法也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心理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还有人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更赞同以下观点,即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此外,对能力内涵的理解要把握三点: (1)能力总是与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能力总是存在于具体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2)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条件; (3)能力是在自身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2.4 发现学习理论 2.4 发现学习理论 2.4.1 发现学习概述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指出:15“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16“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准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的一切形式” 。在教学思想上,强调应广泛使用“发现”法, “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根据学习认识形成的方式和活动性不同,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由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围绕主题,主动而独立地展开探索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布鲁纳(brunna)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两人观念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探索,主动发现已有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发现学习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等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发现学习包括主要三个内容,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 。布鲁纳认为, “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内部规律,学习态度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从已有的材料中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或结论。布鲁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即任何人、任何年龄或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发现学习。 2.4.2 发现学习的模式17 (1)假设论证模式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感觉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材料对问题的可能性 “提出假设” , 然后设计方案 “验证假设” , 最后 “形成结论” 。 (2)归纳概括模式 教师列举出一系列事物,再引导学生寻找事物共性,即由“小的方面”规纳概括出规律,与“上位学习”相类似。如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前,先例举出酸与碱,酸与盐或盐与盐反应等三个化学反应,然后让学生观察 3 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即“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3)演绎分析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即由大的概念演绎出小的概念,类似于“下位学习” 。如酸的通性有 5 点,乙酸是一种酸,所以肯定也具有酸的通性。 (4)实验探究模式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依据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与假设的程序设计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2.5 探究学习理论 2.5 探究学习理论 2.5.1 探究学习概述 探究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18“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或者研究人员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在某种观念和假设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获得新的证据,依靠新颖的想象和合乎逻辑的思维做出新的解释及新的预见过程。 教师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 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针对不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处理信息,验证假设的真伪,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究活动体现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维的独立性、多维性,即有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2.5.2 探究学习的特点19 (1)自主性。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 (2)探索性。探究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探究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中形成探究能力。 (3)过程性。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它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逻辑推理论证过程,最终获得知识。 (4)体验性。探究学习更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乐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5.3 探究学习的构成要素20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将科学探究能力分解为 8 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它们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目标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定计划 1、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过程。 2、能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收集证据 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物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已和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2.6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 2.6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 2.6.1 问题解决模式(soips 模式)【18】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是研究创造力的权威人士,他的智力结构的问题解决模式(soips 模式)如下图所示: 吉尔福特指出: “凡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评价和幅合性加工所起的作用。 ”吉尔福特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从上述模式可以看出,创造性活动不仅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结合的过程,而且是发散性思维与幅合性思维相互结合的过程。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也应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觉意识与非自觉意识的结合。 记 忆 储 存 认 知 发散性加工发 散性 评价 幅 合性 评价 幅合性加工 认 知性 评价 注意过滤器 环境输入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2.6.2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1967 年,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他认为,所有智力活动分为操作、内容、结果三个方面,如同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每个方面又由一些因素组成,总共 15个因素,组成了 150 多种能力。故活动结构决定能力结构,不同能力培养应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3.本课题的理论构想 3.1 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内涵3.本课题的理论构想 3.1 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内涵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度灵活、独创的个性心理特征。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性思维与幅合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达到自己理解已有的化学知识,独创性地解决化学问题,设计出更合理的、新颖、独创的化学实验方案的个性心理特征。 3.2 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 3.2 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 根据上述对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内涵的界定以及能力结构的研究,我们认为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创新精神、化学知识与经验、创造性思维技能、创造性思维结果四部分。 3.2.1 创新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 创新精神是指具有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和进行创造发明、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的综合。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发创造性思维活动;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能维持和推动创造性思维活动正常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引发、开展以及顺利进行与思维者的创新精神息息相关,故创新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动力要素。 3.2.2 化学知识与经验是创造性思维的原材料和基础 众所周知,知识不等于创造,但创造必须具备知识。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操作知识的过程。故化学知识与经验是化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材料,它包括化学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知识与经验,这些知识与经验是指经过一定整合的知识块与经验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零散知识与经验。 已有知识既是思维操作的原材料,又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故化学知识与经验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任何创造性思维都是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开始,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和改组,达到创新与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特点有: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如直觉、灵感、联想和想象)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这些思维的材料和基础就是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发散思维是由一个知识点向四周各个知识点进行发散的思维方式,这里的相关知识点就是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聚合思维则是由多个知识点指向其核心,这就是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或者推陈出新等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主要形式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理性思维,而概念是思维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判断和推理的依据是思维者已有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美国大豆协议书
- 餐饮废品处理协议书
- 门诊输液带药协议书
- 资产收购终止协议书
- 防火治安责任协议书
- 轻微事故理赔协议书
- 露营基地合同协议书
- 创世纪教育合作协议书
- 剧组住酒店合同协议书
- 门面出租押金协议书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
- 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设计方案
- 二元一次方程组讲义
- 2025江苏苏州狮山商务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板块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钻端面φ20孔工艺装备说明书
- 《小型智能灭火机器人的设计》11000字(论文)
- 能源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 2024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贵州省黔东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2025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中药京大戟介绍
-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