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自从有了阜帝制度,皇位继承问题便不可避免,秦朝未来得及建立规范的皇 位继承制度便灭亡。历史的重任落到了西汉。西汉初期,刘邦在建立了皇帝制度 后便建立了争太子继承制。然而,纵观西汉的皇位继承,并不是按照这个既定制 度一直传下去的,其间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与当时政治环境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政治斗争在起作用。因此,本文将 从政治斗争角度出发,联系当时政治情况,将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结合起来 研究,从而使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为了便于研究阜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在不同阶段所演变的轨迹、特点以及 变化等,本文将争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即西汉前期的皇 位继承和西汉前期政治、西汉中期的皇位继承和西汉中期政治、西汉后期的皇位 继承和西汉后期政治。政治斗争始终贯穿于每个阶段皇位的继承之中,每个阶段 也都有类似的政治斗争形式出现,然而,在不同的时期政治斗争还是会表现出不 同的特点。比如,在西汉初期,突出的表现在文、景时期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皇帝 的皇位之争;在西汉中期,突出的表现在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的斗争中;在西汉晚 期,突出的表现在外戚对皇位继承的影响上。笔者意在以皇位继承问题为视角, 从中研求中国古代政治的特性。 纵观历史,西汉的皇位继承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汉的政治斗争影响,反过来, 西汉的皇位继承也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可以说,西汉的争位继承和政治 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所以笔者选择西汉这一典型期,以此具体时段对古代政 治文化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求得以点带面,为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 历史的依据。 关键词:西汉;皇位继承;政治形势;政治斗争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e m p e r o rs y s t e m ,t h ei s s t l co fs u c c e s s i o nw i l lb ei n e v i t a b l e ,t h eq i n d y n a s t yd i dn o th a dt i m et o s e tu pas t a n d a r d i z e ds y s t e mw o u l db et h ed e m i s eo f s u c c e s s i o n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f a l l st o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e a r l y 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l i ub a n gs e tu pa tt h ee m p e r o rs y s t e ma f t e rs y s t e ms e tu pt o i n h e r i tt h ec r o w np r i n c e h o w e v e r ,i n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i sn o t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e ds y s t e mh a sb e e nh a n d e dd o w n ,a n dw h i c hh a sg o n e t h r o u g h ar a t h e r c o m p l e xp r o c e s s ,a l w a y s w i t h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s i n e x t r i c a b l yl i n k e d t h e r e a s o ni st h e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i nf a c ta tw o r k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 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 ,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c o n t a c tw i l lb e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s u c c e s s i o n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t o c o m b i n er e s e a r c h ,s ot h a tt h i sp r o b l e mc a nb ef u r t h e ri n d e p t hr e s e a r c h s u c c e s s i o ni no r d e rt of a c i l i t a t et h es t u d yo f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sa n da t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o f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b y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t r a c k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c h a n g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i n h e r i tt h et h r o n ea n d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a n d 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t os t u d yi nt h r e es t a g e s :t h ee a r l y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w e s t e r nh a r t d y n a s t ya n dt h ee a r l ys u c c e s s i o np o l i t i c s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m e d i u m t e r m 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m e d i u m t e r mp o l i t i c s ,t h el a t e 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a n di n h e r i t e dt h et h r o n eo ft h el a t ew e s t e r nh a np o l i t i c a l 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a n da l w a y sr u nt h r o u g he a c hs t a g eo ft h e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t h r o n e , a n de a c hs t a g eh a sas i m i l a rf o r mo f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 ,b u ta t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o f 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o rs h o w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ri n s t a n c e ,i nt h ee a r l yw e s t e r n h a nd y n a s t y ,p r o m i n e n ti nt h et e x t ,k i n gp l a c e sd u r i n gt h ef e u d a lk i n ga n de m p e r o r o ft h ec e n t r a ld i s p u t eo v e rt h et h r o n e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a tt h em e d i u m - t e r m , 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a tt h ei n s a n i t yo fe m p e r o rw ud u r i n gt h e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 e v i l ;i nt h el a t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ap r o m i n e n ti n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t h ei m p a c t o n s u c c e s s i o n ii n t e n d e dt oq u e s t i o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u c c e s s i o n ,f r o ms e e k i n g r e s e a r c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o l i t i c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t h r o u g h o u th i s t o r y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a tt h es u c c e s s i o nt oal a r g ee x t e n t b yt h ei m p a c to f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 ,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i nt u r n ,i n h e r i t e dt h e t h r o n eo f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a l s oa f f e c tt h ep o l i t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tc a nb e i i s a i dt h a t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c l o s ei n t e r a c t i o n s ois e l e c tt h et y p i c a lw e s t e r nh a n p e r i o d ,a st h es p e c i f i cp o l i t i c a lc u l t u r eo fa n c i e n t t i m e sc a r r i e do u t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i e sw i t hav i e wt op o i n tt o f a c e ,f o rm o r ei n d e p t h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h i s t o r y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t op r o v i d et h eb a s i sf o r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s u c c e s s i o n ; t h e 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 ;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 日 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 引言 一、选题意义 本文之所以会选择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意义: 1 、首先,西汉皇位继承制度是阜帝制度、封建君主专制的必然产物,是西 汉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西汉的皇位继承制度予以研究,有助 于我们对皇帝制度下的皇位继承作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我们了解西汉政治 制度有重大意义。 西周时期已经有了王位继承制度,不过只能称为王太子。秦朝虽然创立了皇 帝制度,但却未来得及确立皇位继承制度。至汉代,刘邦使用皇帝制度后立刘盈 为皇太子,才确立皇位继承制度。王太子和皇太子是有区别的。从王太子到皇太 子,其间经历了一段时间,在秦朝木年,皇帝制度其实已经遭到了质疑,子婴称 王而没称皇帝,楚汉之际项羽也只是称西楚霸王,而不称皇帝,在刘邦称皇帝之 前也曾称王,因此刘邦其实面临着两种选择,选择周制还是秦制,称王还是称皇 帝,这里边暗含着使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其实也包含着分封制和郡 县制。因此,皇位继承制度在西汉的确立有一个政治整合的过程,是伴随着政治 形态的变化应运而生,皇太子制度的产生与政治紧密相关,西汉皇位继承制度绝 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出现和存在与当时政治形势和政治状 况密切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间尤以皇位继承问题为主要矛盾,政治斗 争更为突出。 因此,将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结合起来研究,不仅可以对西汉的皂位继 承制度乃至西汉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国家政治 发展进程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都有重大意义。所以,本选题很有意义。 2 、其次,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西汉虽然确立了皇太子继承制的阜位继 承制,但是,西汉的皇位的继承并不是按着这个既定制度而按部就班的一代一代 继承下去,而是一波三折,颇为复杂,并且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充满了各种各 样花样繁多的政治斗争。有废太子之争,有诸侯王的夺位之争,有父死子继和兄 终弟及之争,有谋害子嗣的宫廷斗争,等等。因此,皇位继承制度与政治密切相 关,其实质问题是皇位继承问题,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下,由于皇权 的巨大诱惑性,谁都想当皇帝,因此,这里边有着极其复杂的权力斗争,牵扯了 硕十学位论文 很多人的利益,涉及到当时各个集团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存在着很大的利益 重新分配,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他们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围绕皇位继承问题, 展开了一场场血淋淋的政治斗争。 因此,研究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充满着政治斗争,可以让我们了解皂 位继承背后的深层政治斗争,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对西汉政治的认识。将皇位继承 制度和西汉政治结合起来研究,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以前人们所碰到的问题,那 就是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在西汉执行不力的原因,正是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才使 得虽然确立了皇太子继承制却又难以实行。以往人们在研究西汉争位继承制度时 大多都认为西汉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却对嫡长子继承制与西汉阜位继承 的事实的矛盾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未能予以探讨,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政治斗 争在起作用。并且以往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西汉阜位继承制度的层面上,就制度 谈制度,没有深入下去,没有将其和当时政治状况联系起来研究,没有对此问题 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所以,本文将争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结合起来研究,从政治斗争角度出发, 联系当时政治环境,既可以对西汉的阜位继承问题做一深层次的解读,又有利于 我们摆脱传统的只是就皇位继承制度而谈阜位继承制度、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上 的局面,从而为此问题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局面,转换一个新的视角,同时通过 皇位继承和西汉政治的关联,也有利于我们对西汉的政治进程和状况有一个更深 层次的认识。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新的尝试,我们还可以挖出围绕皇位继承问题 而隐藏在背后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政治斗争,从而使得西汉的皇位继承问题和政治 更加清晰和明朗,对于我们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极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争位继 承制度和西汉政治结合起来研究,改变以前只是就制度层面上谈西汉阜位继承制 度的局面,而从政治斗争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西汉一朝皇位继承和政治分阶段 具体的深入的研究,从而能够对该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同时,我也希望通 过对此问题的研究使得自己能够沿着前人的步伐而继续前进。从这点上来说,本 选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再次,皇帝制度一经确立,那么为维持和延续其家天下的统治,那么皇 位继承问题就不可避免,纵观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皇位继承问题一直贯穿其中, 然而,由于皇帝制度下的最高统治权极具诱惑性以及由于皇位继承人的变化而带 来的集团利益的变化,虽然在皂位继承问题上有制度性的制约,但为了权力的争 夺和利益的巩固,仍会有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一切代价都 要争夺阜位。因此,实际上,在皇帝制度下,皇位继承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要引发很多争斗和矛盾,这是皇帝制度体制下本身所固有 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必定要充满着各 种权力斗争。因此,通过从政治斗争角度,并与政治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对皇位 2 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 继承问题作一解析。这对于整个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西汉确立的皇太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朝代在阜位继承问题上提 供了一定的榜样,影响深远。同时,西汉皇位继承问题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政 治斗争也会给以后的朝代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通过探讨皇位继承制度和西 汉政治,可以窥见整个中国古代皂位继承和政治的密切联系,从而揭露整个中国 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所谓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可以说,西汉所遇 到的皇位继承制度和政治的关系以及背后的权力斗争,在以后的朝代里都会有, 甚至愈演愈烈,比西汉更为严峻。西汉阜位的继承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密切相关, 充满着政治斗争,从这一角度出发,不仅能够为研究其它朝代皇位继承问题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有利于在皇位继承问题和政治的关系上以西汉为借鉴,从 而对其它朝代的皇位继承问题作一更深层次的重新解读,使这一问题能够继续深 入下去。从这一方面来说,本选题也颇有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从西汉皇位继承制度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总的来说,与此相关的研究是有 的,无论从西汉皇位继承方面还是西汉皂太子教育问题,以及西汉皇太子属官设 置及皇太子礼仪制度等方面前人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另外,虽然关于皇太子具体 问题的研究也有,但是,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综合系统的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 首先,关于西汉皇位继承制度的研究。由于西汉皇位继承制度是皇帝制度的 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争位继承问题,是西汉为了有序延续政权的需要, 因此很有必要回顾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状况。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西汉实 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和文章还不少。论著方面有:朱诚 如主编的中国皇帝制度一书认为预立太子,立嫡立长制在汉高祖时已被确立 起来,并且己成为一种公认的皇位继承原则。秦海轩、卢路的中国皇帝制度 认为最初的皇位继承制,沿袭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从汉代以后,封建法 律就开始确立了皇位继承制度,皇后所生的长子一嫡长子即为皇位的合法继承 人。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从宗法制角度考虑,以为在汉朝预 立太子与立嫡制度已成定制。 韦庆远、王德宝二位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对皇 位继承的选立标准作了总结,其中之一便是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 以长”的传统原则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储考山、何平立、 来可泓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认为汉高祖时预立太子与立嫡制度成为定制。 苏 朱诚如主编:中国皇帝制度,武汉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9 3 页。 秦海轩、卢路:中国皇帝制度,山西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9 2 0 页。 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7 7 页。 韦庆远、王德宝: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4 7 页。 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三联书店,1 9 9 3 年版,第8 0 页。 硕一 :学位论文 俊良的汉朝典章制度一书以为西汉的阜位继承制度基本承袭了西周以来的立 嫡制,但有一个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其大体形成于西汉初年,确立于汉武帝统治 时期。罗先文的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认为西汉王朝沿袭了西周的嫡 长子继承制,但它有一个再确立的过程。圆苏鑫的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也认 为西汉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正统的立储制度。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西汉嫡长子继承制的文章,比如张星久:中国君主专 制政体下的争位嫡长子继承制新论,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5 期。谭平:中国古代阜位嫡长子继承制的计量分析,成都大学学报 ( 社科版) ,1 9 9 8 年第4 期。史卉:简析中国古代的争位嫡长子继承制,聊 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2 期。王小路: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 初探,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5 期。范学辉、朱宏的两汉皂位继 承制度略论,对两汉的帛位继承问题进行了大致论述,并分析比较了东西两汉 在皇位继承方面的不同。 同时,也有人对西汉实行的是否是嫡长子继承制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贾如 银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要素,而宗法制是 奴隶社会特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秦汉已降的封建社会,只有宗法观念或 者说是宗法精神,而无完整意义上的宗法制,因此在无宗法制的封建社会是没有 嫡长子继承制的,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只能是父死子继的阜子继承制。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桂圃就写过西汉皂位继承制度,发表于 新社会科学季刊1 9 3 4 年第1 1 期。雷飞龙:皇位继承与汉、唐、宋、明的 党争,政治大学学报,1 9 6 6 年第5 期。国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陶天翼写 过:t h es y s t e mo fi m p e r i a ls u c c e s s i o nd u r i n gc h i n a sf o r m e rh a nd y n a s t y ( 2 0 6 b c 9 a d ) ,发表在( ( p a p e r so nf a re a s t e r nh i s t o r y ) ) ,1 8 ( 1 9 7 8 ) 。与此相关的 还有王雅贤:中国古代阜位继承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 9 6 年第4 期。 陶懋炳:论中国封建皇位继承制,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9 8 0 年第3 期。 毋有江在宗藩入继与西汉政治的发展中认为宗藩入继作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一 个方面,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一项重要补充,对西汉嫡长子继承制之外的宗藩入 苏俊良:汉朝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页。 罗先文: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4 年。 苏鑫: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吉林大学,硕十论文。2 0 0 7 年。 范于辉、朱宏: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第6 6 7 0 页。 贾如银:试论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社科纵横,2 0 0 4 年第6 期。贾如银:唐代 东宫制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4 年。 4 皇何继承制度与两汉政治 继现象及其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和论述。 其次,关于阜太子教育问题和皇太子属官的问题研究。 在这一方面,也有人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比如张江洪、冷鹏飞:论贾谊的 教育思想,谈到了贾谊对太子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贾谊对太子教育的中心 内容是礼与道德教育,并认为他十分重视太子老师的选择,尊重老师的地位,也 因此教师的职责十分重大。同时也强调了太子应在正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最后提 出了贾谊具有提倡胎教的教育思想。圆周永卫的略论汉代的皇家教育认为两 汉太子之师的人选,西汉昭帝以前多由“忠厚恭谨”型担任,而昭宣以后,转为 “明经笃行”型担任。汉代的皇家教育对两汉文明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东汉, 君主教育由师傅制改为侍讲制。同时也提到了贾谊对太子的教育和晁错主张用刑 名术数教育太子。并简要说明了武帝前后君主教育内容的不同和担任帝王之师地 位的崇高。 朱鸿著君储圣王、以道正格一历代的君主教育中也提出了君主 的教育特别是重视太子教育,并且也提到了侍讲制。高惠斌:南朝侍从讲读制 度的发展与变迁也涉及到了侍讲制的起源。 金燕的简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 对皇帝的培养与约束中认为是用儒家思想去教育阜太子和皇帝。 安作璋、秦 永洲的东宫制度考述,不仅简要地说明了太子制度的渊源以及太子的建立和 废黜,也论述了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及为保证太子顺利即位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但 它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东宫制度考述,涉及到西汉的只有一部分。张强:西汉 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认为西汉帝王从经师授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 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 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 惯例。 苏鑫的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论述了皇太子的教育问题,主要从两汉 毋有江:宗藩入继与西汉政治的发展,人文杂志,2 0 0 6 年第1 期,第1 1 9 1 2 7 页。 张江洪、冷鹏匕:论贾谊的教育思想,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1 年第1 期,第4 3 _ 4 6 页。 周永卫:略论汉代的皇家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4 期,第1 8 1 1 8 5 页。 刘岱总主编:中国文化新论、制度篇一立国的宏规,聊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8 2 年版,第 4 1 5 - 4 1 8 页。 高惠斌:南朝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南都学坛(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 0 0 6 年 第1 期,第2 5 2 7 页。 金燕:简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对皇帝的培养与约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9 9 7 年第l 期,第4 3 - 4 6 页。 安作璋、秦永洲:东宫制度考述,山东师大学报,1 9 8 6 年第4 期,第1 - 9 页。 张强: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2 期,第2 1 3 2 2 0 页。 s 硕十学位论文 皇太子教育的专职人员、太子二傅之外的教育人员和阜太子教育的内容三个方面 予以论述。朱慈尧、张新济、张新羽的中国东宫制度考析从整体方面介绍 了东宫制度的产生和演变、东宫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东宫制度的利弊得失分 析,为我们大体上了解中国东宫制度有了一定的启示。在东宫制度的主要内容中 不仅有立、废太子制度,而且也谈到了教太子和辅太子制度。但是由于该文研究 的是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的东宫制度,许多方面只能是概括而谈,停留在层面上, 没有对西汉太子制度做进一步深刻的分析。圆 除此之外,还有王镜轮:西汉太子的读书生活,紫禁城,2 0 0 7 年第9 期。汤承业:秦汉时代帝王之师一皇帝与太子之辅导制度,孔孟月刊,1 9 8 0 年第3 期。另外涉及到汉代皇太子教育的专著主要是安作璋、熊铁基的秦汉官 制史稿,此中对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以及其他与皇太子教育有关的人员进行了 考证和论述。 关于皇太子属官问题,前人也有所研究。如安作璋、熊铁基的秦汉官制史 稿一书专门有一节谈论太子官,对汉代的皇太子属官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并对两汉太子属官所辖、职责等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变化进行了考证和论述,认为 这种变化是太子属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孙福喜的秦汉太子六百石以下属官 考认为秦汉时期为太子设官建职,藩卫储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并主要对两汉六百石以下的皇太子属官做了考证分析。朱鸿著君储 圣王、以道正格一历代的君主教育中对两汉东宫组织也给与了一定的论述,并 提出了东西汉东宫组织的不同,对于东宫属官的所辖和职责在东汉的变化,他提 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东汉东宫的地位不及西汉尊隆,东汉不重视东宫属官的设 置。另外,艾溪芸的晋唐时期的东宫官制述略在追述东宫官的来源时,也 涉及到了有关西汉部分。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的第3 卷秦汉部 分有一节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太子制度,包括太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曾出不穷的 。苏鑫: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 朱慈尧、张新济、张新羽:中国东宫制度考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7 年第3 期,第9 4 9 8 页。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上册) ,齐鲁j i s 社,1 9 8 4 年版,第3 0 7 3 2 5 页。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上册) ,齐鲁书社,1 9 8 4 年版,第3 0 7 3 2 5 页。 孙福喜:秦汉太子六百石以下属官考,阴山学刊( 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l 期,第 4 5 _ 4 7 、6 8 页。 刘岱总主编:中国文化新论、制度篇一立国的宏规,聊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8 2 年版,第 4 1 9 - 4 2 2 页。 3 z 溪芸:晋唐时期的东宫官制述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1 年第3 期,第7 l 一7 5 页。 6 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 废立风波以及太子属官问题。 再次,关于西汉某个皇太子具体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单个研究的文章也有,而且以汉武帝时期有关戾太子问题的巫蛊 之祸为最多。这方面的文章如下: 陈志:论西汉初期皇嗣之争,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 4 期。李建锋:活在楚歌中的历史:汉初宫廷斗争,文教资料,2 0 0 6 年6 月 号下旬刊。王继如:高后所诈称惠帝子考,文教资料,2 0 0 1 年第4 期。范 荧:汉少帝刘弘“非刘氏子”吗,中国历史之谜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年版。宋超:汉文帝与代臣一兼论昌邑王刘贺与昌邑臣,晋阳学刊,2 0 0 6 年第6 期。樊丽、潘明娟:试析汉文帝优容诸侯王的真正原因,唐都学刊, 2 0 0 6 年第6 期。孙亭玉:论吴王太子被杀,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版) ,2 0 0 4 年第1 期。邓伟平:析栗太子被废,哈尔滨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 1 0 期。董杰、曹金发:汉武帝与“巫蛊之祸”,宿州师专学报,2 0 0 1 年第l 期。商炜:汉武帝与“巫蛊之祸”,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3 期。 王子今:晚年汉武帝与“巫蛊之祸”,固原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 ,1 9 9 8 年 第5 期。李国权、张家清:江充其人一一个复仇者与困扰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 祸,书屋,2 0 0 6 年第8 期。马雪芹:汉武帝更换继嗣的心路历程,杭州 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3 期。阎步克:汉武帝时“宽厚长者 皆附太子”考,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3 年第3 期。张小锋: 卫太子冤狱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政治,南都学坛(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 0 0 6 年第3 期。孟祥才:析戾太子之狱,齐鲁学刊,2 0 0 1 年第5 期。王云 度:评价汉武帝必须注意其晚年的转变,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1 9 8 3 年第2 期。陈志:论巫蛊之祸,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 9 8 8 年第3 期。高宇:谈西汉“巫蛊之祸”,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1 9 9 0 年第2 期。陈曦:巫蛊之祸与司马迁卒年问题考论,淮阳师范学 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6 期。田余庆:论轮台诏,秦汉魏晋 史探微( 重订本)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庄春波:汉武帝评传,南京大学 出版社,2 0 0 1 年版。徐宗文:昌邑王被废之因( 汉书读札) ,江海学刊, 1 9 8 3 年第3 期。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秦汉史论丛,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 0 0 3 年版。于全介:刘贺废黜新考一兼评( 昌邑王废黜考) ,中州学刊,2 0 0 7 年第3 期。余华兵:论刘贺立而复废与经明拾芥说,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 0 0 5 年第4 期。余全介:经学与政治一论刘贺立而复废与谷梁春秋 增立博士的关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 综上所述,虽然关于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的著作和文章各个方面都有一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3 卷) ,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6 5 7 9 页。 7 硕十学位论文 些,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未涉及到,并且谈得不深,没能对西汉皂位继承制度进行 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深入的讨论,虽然已有罗先文: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 和苏鑫: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的硕士论文发表,但是前一篇也只局限在阜位 继承问题上,而对阜位继承与西汉政治的关系分析得不够深入,后一篇虽然较 为完整的从汉代立储制度、皇太子的礼仪制度及皇太子教育三个大的方面对汉代 皇太子制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皇太子的礼仪制度上没 有写到争太子纳妃的有关情况,并且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没有将其和西汉政 治结合起来,没有突出政治斗争。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 合史料,将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从政治斗争角度对此问题做 进一步的研究。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演绎法、归纳法、联系 法、史料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剥茧抽丝,一层一层的追下去,将问 题迸一步深入下去。努力借鉴田余庆和陈苏镇等学者对史学的的研究思路和方 法,将皇位继承制度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并与政治密切结合起来,从政 治斗争角度分析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的密切关系,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挖 出背后隐藏的东西。 全文主要以政治斗争为主线,始终贯穿于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之间。按 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文章分为西汉前、中、后期,在这每一个阶段将具体论述皇 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的关系。通过各个时i 日j 段的考察,探讨不同时期皇位继承 制度与西汉政治的相互影响。皇位继承制度涉及到当时各个集团的切身利益和政 治前途,由此引出很多鲜为人知的权力斗争,而权力斗争影响下的阜位继承同时 又影响着当时政治的发展走向。 本文注重历史的复原,关注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顺序和规律来探研。所以,笔者在文中将具体考察研究皇位继承制 度与西汉政治之间的关系,把皇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 中去考察,以历史主义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对此问题作一分析。同时,笔者将在对 材料考订和辨析的基础上对所探研的问题作一辩证思考,从而力求挖掘出材料背 后所隐藏的东西,以探究出在此之后蕴涵的皂位继承制度和西汉政治实况。历史 学科首先是- - f - j 实证科学,所以本文将通过实证的方法,并以理论为指导,对材 料进行严密梳理,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作一考察和研究。笔者希望能够打通皇位 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其在历史中的相互作用,及由此对历 罗先文: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华东师范火学,硕士论文,2 0 0 4 年。 苏鑫: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 皇位继承制度与两汉政治 史走向的影响和后果。在本文的探研中,笔者将尽量将“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入 手 的原则贯穿其中。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必将运用到相关的历史文献。除了史学资料外,子部、 集部的文献在在本文中也将得以应用。除了传世文献之外,考古资料在本文中也 将得以应用,特别是简牍资料,将在论证中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因为本人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有限,所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能有些问题还 分析的不够透彻,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认真钻研,希望 各位老师和专家能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四、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汉政治概况 在秦朝之前,权力继承制度应称为王位继承制度,在此之后,应称为阜位继 承制度。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皇帝制度,因此王位继承制度在此时更 确切地说应是皇位继承制度,只可惜秦始皇太自信了,也太迷茫了,老是幻想着 成仙和长生不老,想永久抓住阜权不放,可能觉得自己精力还好,因此在皇位继 承上可能没有多想,没有考虑到立嗣问题,更没有建立预立太子制,虽然他也曾 想过让自己打下的江山一代代的传下去,传于万世,可是,事与愿违,秦朝二世 而亡,正是因为他在立嗣问题上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得力的措施,确切地 说是没有实行预立太子制,才导致了在他死后,赵高与李斯矫诏,胡亥诈立,致 使灭亡的局面。 鉴于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楚汉战争之际,刘邦就实行了预立太子制,立 刘盈为太子,后来在登上皇帝之位后便改称皇太子。汉高祖二年,“六月,汉王 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汉高祖五 年,“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日皇后,太子日皇太子,追尊先媪日昭 灵夫人。” 因此,从刘邦开始,西汉皇位继承制度便确立了下来,即皇太子继承制。之 后,便贯穿于整个西汉。这可以从预立皇太子制和j 下常情况下皇位继承人都是以 皇太子身份来继承的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自从刘邦开始实行预立太子制后,以后便成为定制。 吕后立后宫美人子为太子,“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 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 文帝立刘启为太子,“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也。子启最 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班固:汉书卷1 上高帝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8 页。 班固:汉书卷1 下高帝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5 2 页。 班固:汉书卷3 高后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9 5 页。 班同:汉书卷4 文帝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1 1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景帝朝立了两位阜太子,先是立栗太子刘荣,刘荣被废后则改立刘彻。景帝 前元四年,“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七年,“春正 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夏四月)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皂太子。 固 武帝时期也两立了皇太子,先是立戾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改立刘弗陵 为皇太子。武帝元狩元年,“夏四月,赦天下。丁卯,立皇太子。” 武帝后元 二年春,“二月,行幸盏厘五柞宫。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 昭帝死后无子,霍光等人便先征立昌邑王贺为皇太子。“昌邑王宜嗣后,遣 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 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 宣帝立刘爽为皇太子,宣帝地节三年,“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 下。” 元帝立刘骜为皇太子,元帝初元二年,“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 o 成帝无子,立其弟子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成帝绥和元年,“二月癸丑,诏 日: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恨者众。不蒙 天晁,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 王莽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居摄元年,“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 号日孺子。” 从以上材料记载来看,充分表明了西汉是实行了预立太子制的,并且几乎贯 穿整个西汉王朝,同时也表明西汉的皇位继承制是阜太子继承制。 第二,在j 下常情况下,皇位继承人都是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的,有时虽然 是原为诸侯王,而在特殊时期确定其为阜嗣后,也会被立为皇太子的。只有在极 个别的特殊情况下,才是以“王”或“侯”的身份继承的。从下面的关于西汉皇 位继承统计表我们便可看出。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6 2 年版, 6 2 年版, 6 2 年版, 6 2 年版, 第1 4 3 页。 第1 4 4 页。 第1 7 4 页。 第2 1 2 页。 班蚓:汉书卷6 8 霍光传,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9 4 0 页。 班i _ 占| :汉书卷8 宣帝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4 9 页。 班固:汉书卷9 元帝纪,中华二f 5 局,1 9 6 2 年版,第2 8 2 页。 班固:汉书卷1 0 成帝纪,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2 8 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3 6 汉纪二十八,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1 1 5 8 页。 1 0 纪纪纪纪 帝帝帝帝景景武武 5 5 6 6 卷卷卷卷 , 汉汉汉汉 固固固同班班班班 皇伉继承制度与两汉政治 西汉皇位继承表 皇帝继位身份资料来源 l 、汉惠帝以皇太子身份汉书卷2 惠帝纪 载“五月丙寅,太子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