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周振甫先生是当代著名“龙学”专家。他孜孜砣砣,勤耕不辍,对 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作文心 雕龙注释因严谨确切,深入浅出,精炼流畅而被称为文心雕龙研 究的普及本。本文以弥纶群言、辨正然否的方法,对文心雕龙注释 中的创作论研究进行梳理、辨要、总结,评价其龙学成果,探讨其研究 特点,总结其理论体系,力图还原周先生对刘勰文本理解之原意。 全文分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介绍周振甫其人及文心雕龙注释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本论部分以神性论、文质论、通变论三部分体现周先生文心雕龙 研究的成果。 “神性论”取名序志中:“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摘神性, 图风势”中的“搞神性”,主要涉及神思体性两篇。内容包括 作家创作前的准备、作家与构思、作家与风格,论述了文学创作中人与 文的关系。 “文质”问题是贯穿文学史的一条轴心线。历代作品围绕“文质彬 彬”的轴心或左或右发展前进。文学史中的这一宏观现象在文心雕龙 中亦有体现。“文质相符”是这一体大虑周的著作的一个核心线,也是 “为文之用心”之所在。周先生结合文学史对“文”与“质”给予界定, 得出中国古典文论范畴内的“文”与“质”不同于舶来的西方文论中“内 容”与“形式”概念的观点。并全面论证了文与质二者统一互动且又相 对独立的关系。 在争议较大的“通交”问题上,周先生定义刘勰“通变”是“以复 古为革新”,即以变为主、以继承为基础的会通之变。通变的内容“文 辞气力”和通变之数“参伍因革”都是在“通变”释意上的结论。 “神性论”、“情采论”、“通变论”这三部分符合当代文学理论 的逻辑次序,体现了周振甫先生研究文心雕龙的体系性,是现代文心 雕龙研究的又一突出贡献。 结论中指出文心雕龙注释在“龙学”中的贡献和局限。 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创作论神性文质通变 z h o uz h e n f ui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r o m i n e n te x p e r to ns t u d yo ft h el i t e r a r y m i n da n dt 1 1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w h i c hi so n eo ft h em o s tf a m o u sc r i t i c a l l i t e r a r yc l a s s i c s z h o ud e v o t e sh i m s e l fi n t op r o b i n gi n t o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 a n dt h e 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a n dm a k e s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i t ,w h o s e w r i t i n gt h en o t ef o r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m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 i s r e g a r d e da st h ep o p u l a rv e r s i o nf o ro u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a i dc l a s s i c si n r e s p e c tt h a ti tg i v e sa sa c c e s st ot h ea b s t r u s et h e o r i e sw i t hp r o p e r ,t e r s ea n d s m o o t hw o r d si na ne a s y t o - u n d e r s t a n d ,u s e r - f r i e n d l ym a n n c t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e s s a yi st ob r i n gb a c kz h o u sp r o p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o rl i ux i e s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t o 吣b yo u t l i n i n g 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a n a l y z i n gf e a t u r e so ft h en o t e ,e x p l o r i n gt h et h r e a do f z h o u st h o u g h t a n da p p r a i s i n gz h o u se f f o r ti nt h ea p p r o a c h e so f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 a n dd i a l e c t i c s t h e e s s a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o d y ,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p a r ti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z h o uz h e n f uh i m s e l fa n dh i sw r i t i n gt h en o t e f o r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 ,a l s o ,i t sv a l u e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s t u d y p a r ti i d e v e l o p s z h o u st h e o r i e s g r a d u a l l y ,t h u s t u r n st oz h o u s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i n t h e s t u d yo ft h el i t e r a r y 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 d r a g o n sb ya n a l y z i n gs t r u c t u r ea n ds t y l et h o u g h t ( s h e n x i n gt u n ) ,r h e t o r i c a n dn a t u r e t h o u g h t ( w e n z h i l u n j l 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t h o u g h t ( t o n g b i a n l u 脚 s e p a r a t e l y s t r u c t u r ea n ds 哆kt h o u g h t ( w e n z h il u n ) d e r i v e si t sn a m ef r o mt h e p r e f a c eo ft h ec l a s s i c sd e a l i n gw i t h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s t y l eo ft h ee s s a y ,a n d m a i n l yc o m p r i s e ss t r u c t u r e ( s h e n s i ) a n ds t y l e ( t i x i n g ) i t c o n c e l t i sa b o u t p r e p a r a t i o nb e f o r ec r e a t i o n ,w r i t e rw i t hd e s i g na n ds t y l eo ft h ee s s a y sa n d t h e nc o m e st o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w r i t e ra n de s s a y s r h e t o r i ca n dn a t u r ei s s u ei sa l la x i s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a r o u n d w h i c ha n c i e n tc o m p o s i t i o n se v o l v ei n t om o d e mo n e s 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 r h e t o r i ca n dn a t u r ei sn o to n l yt h ec o f eb u ta l s ot h eo b j e c t i v eo ft h ee s s a y w h i c hi ss t r e s s e dm u c hi n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 z h o ud e f i n e sr h e t o r i ca n dn a t u r ew i t hr e f e r e n c et o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 a n dr e a c h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r h e t o r i ca n dn a t u r ei nt h es p e c i f i cf i e l do f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o r i g i n a t e d f r o mw e s t e r n 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z h o uf u l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s e p a r a t ea n dd e p e n d i n gr e l a t i o n sa tt h es a m et i m eb e t w e e n t h e m o nt h e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i s s u eo f f l e x i b i l i t y ( t o n g b i a n ) ,z h o ut h i n k so fl i u x i e so r i g i n a li n t e n t i o no fi ta sc h a n g er e l y i n go nh e r i t a g e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s u c ha ss t r e n g t ho f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a n dc h a n g eo f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k sa r er o o t e di nt h ev e r yd e f i n i t i o no ff l e x i b i l i t y a l lt h r e ep a r t s ,s t r u c t u r ea n ds t y l et h o u g h t ( s h e n x i n gl u n ) ,r h e t o r i ca n d n a t u r et h o u g h t ( w e n z h il u n ) a n df l e x i b i f f t yt h o u g h t ( t o n g b i a nl u n ) ,a c c o r d w i t hl o g i c a ls e q u e n c e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 ,a n dm a t e r i a l i z et h e s y s t e mo fz h o u ss t u d y b y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i tc o m e s 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z h o um a k e s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o f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 c a r v i n g o fd r a g o n s 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p o i n t so u tt h el i m i t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n o t e f o r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 k e yt e r m s :t h e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d r a g o n sl i ux i e c r e a t i o n t h e o r y s t r u c t u r ea n ds t y l er h e t o r i ca n d n a t u r e f l e x i b i l i t y 内量古师范大学碗t 学位论文 选题说明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一部文章写作学 专著,其体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光照学界。润泽后世。对其研究从明代开始,佼 佼者倍出。诸如杨慎,曹学俭( 明) ,纪晓岚( 清) ,黄侃,刘永济,范文澜( 近代) 等人。建国之后,文心雕龙研究又掀高潮,涌现出众多的龙学专家对文心进行了 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吾师林杉先生几十年在龙海畅游,硕果累累。在他的指导下文心雕龙系列研 究已初具规模,渐成系列。这篇对周振甫注释的创作论研究是文心雕龙系列 研究项目中的一员。 周振甫先生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有其独到见解,影响广泛。文心雕龙注释 被称为。一部有很高学术水平,学风十分严谨的文心雕龙注释本。”“本书功力 深厚释义惬理不仅校勘和注释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贡献,而且对文心雕龙 文学思想,理论内容的诠释上,也分析得比较透彻,时有创见。是本时期文心雕龙 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人通过归纳总结,将文中分散的注释梳理成神性论、支质论、通变论三个问题。 从作文之前的准备、作家修养;作品的风格;文学发展三个方面体现周振甫先生注 释的创作论精要。文中对悬而未决的概念如通变、体性等进行了辨疑,力图接近刘 勰创作原意,体现周先生文论特点 研究周振甫文心雕龙著作中的创作论的特色和优长,辨析其主要歧疑,对推 进文心雕龙研究有积极意义,进而对推进现代的中国特色的文章写作理论研究有 着积极的作用。 周振甫文心雕尼佳释辨要 引论 周振甫( 1 9 1 卜2 0 0 0 ) 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 家。2 0 世纪3 0 年代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先后在开 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辑。 周振甫先生从2 0 世纪4 0 年代开始接触文心雕龙,跟随钱琛教授作校对工作, 走上了研治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的学术道路。他一生著作颧丰;诗经译注周易 译注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风格例话文心雕龙选译文 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文心雕龙辞典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 文论散记文哲散记文论漫笔李商隐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 而文心雕龙的研究在其整个学术生涯中占据了重要的方面。他将毕生的大部 分心血倾注在文心雕龙上,研治 中说:“平易 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形不亏”庄子达生 日:“用 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通过虚静无为来培养。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精神境界。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辨要 “梓庆削木”“达生踩水”就是这一理论的应用。梓庆云:“臣将为椽,未尝敢以耗 气也,必斋以静心。”梓庆抛却“庆赏爵禄”、“非誉巧拙”的烦乱干扰,静心以养 气,进入淡泊忘我的精神状态,从而练就高超的技艺。 苟子解蔽e l :“人何以知道? 日:心。心何以知? 日:虚壹而静。”苏轼 送参寥师亦日:“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作者 通过养气来澄怀静虑,使灵符自由,不受已有知识的限制,虚以待物。然后任凭想象 无边无际,思维起伏,最后集中注意力认识事物,进而凝意聚象,附采成文。 养气是要求作家养精保神。培养充沛旺盛的精神状态。从而涵养文机,使文学创 作得以顺利构思。它有道家的“守静”“致虚”;亦有儒家的虚则入、静则察。道家 的虚静最终归宿是达到无欲无知的虚无境界。而儒家则刚好相反,是通过虚静的准备 状态进入思想活跃,感情焕发的境界。周振甫说:“这里的虚静不是指空无一物,寂 然不动。”。虚指不主观,并非没有主见;静指不躁动,并非不动感情。”“有了主 观成见,就不能虚心观察外物,就不能神与物游。”叫可见,刘勰的养气是吸收了老 庄虚静的合理成分,归宿到儒家积极的构思境界。 体性 篇:。才力居中,肇自血气”养气篇:。销烁精胆,蹙迫和气”。 “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过度劳累会使精气内销,体气不畅。所以养气的方法: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 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馀于文 勇。使刃发如新,凑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实质上讲的是营 血卫气,加强生理保养,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力。 周振甫在养气篇说明中指出,刘勰的养气养的是作家行文前的一种虚静状态, 还没有涉及到作者的道德修养:“刘勰讲养气是要心和气畅,能虚静照物,那只是做 好观察外物的准备工作,还没有接触到文章的内容,没有古文家讲养气的跟文章的关 系密切。”“” “关于养气和文思的关系,当推于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孟子谈养气,是指人们道德修养形成的浩然正气。“配义与道”达到“至大至 刚”的完美境界。 ( 公孙丑日) :“敢问夫子恶乎长9 ”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f j 学位论文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告子上) “浩然之气”是一种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与道、仁、义相融 合,博大而刚强。刘勰养气篇开宗明义地指出:“昔王充著述,养气之篇,验已 而作,岂虚造哉! ”表明他所谈的气受到王充的影响。论衡无形篇日:“人以 气为寿,行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王充的养气指的是自然之气和人的 生理之气,刘勰进一步涉及到人的精神,但和孟子之气绝然不同。 韩愈生平非常崇拜孟子,他继承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并发展为立言养气说,从而 建立了培养浩然之气以树立优良文风的理论。 韩愈的答李翊书日:“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 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 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周说:。怎样才能气盛?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行仁义就是集 义,集义才能养气。行仁义的有得必有言,气盛又和言的短长有关,这就把气和文的 关系密切结合起来了。这是古文家讲的养气,不是骈文家的养气。古文家讲养气,从 集义来,要理直气壮,气跟理直结合,跟文章的思想结合,讲的深。骈文家讲声律, 不讲气盛言宜。所以养气的气指体气,体气的强弱不跟文章的思想直接有关,所以讲 的浅。” “韩愈认为作家的思想道德提高了,培养了旺盛的正气或浩然之气,文章就能 写好。正气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思想基础,也就是孟子所谓“配义与道”道决定气( 今 天俗话也还说理直气壮) ,气决定文。”“ 韩愈的立言养气说对后来影响很大。 陆游:“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次韵和伯子主簿见赠) ( 元代) 姚燧:“大抵体根于气,气根于识。识正而气正,气正而体正孟子日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日以直养而无害,又日是集义所生者,夫如是谓之学。” ( 卢威仲文集序) ( 清代) 魏禧:。气之静也,必资于理,理不实则气馁。琅霞龚子之言文主 乎气者也其文浩瀚蓬勃出而不穷,动而不止依乎六经而不背于道。”( 论世 7 周振甫文心雕屁往释 辨蔓 堂文集序) 苏辙亦是受孟子“养气”说影响较大而又有所发展的入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 中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臼:我善养 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 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交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 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言,而见乎文,而不自知 也。”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义而养气,而不是像韩愈那样将。气”纳入儒家的道德 规范。“韩愈讲养气,就仁义诗书说。到苏辙就把养气的含义扩大到阅历”“有了 丰富的阅历,文章才有阔大规摹。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其间大概皆好, 然以本中观之,治择功夫已胜,而波澜尚未阔。欲波澜之阔去,须于规模令大,涵养 ,一 吾气而后可”“” 清代桐城派的刘大椐论文偶记一书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 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 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也。”m 1 他之所谓。气”是神气,是作者所养个人情致、思想感情。他认为“文章者,古人之 精神蕴结也”,。专以理为主贝未尽其妙也”。文章表达作家的个性气质、胸襟情怀。 这一论说在文论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在论养气上又有了发展。这些都可补 养气的未备。”“” 周振甫所论述的养气是一种敦品励学、充实不已基础上的持静守虚。这种养气集 义所成、厚养其身。作家不会为功名利禄所羁绊,不被名辨是非所束缚。在作文时就 会剔除为文名而作的华辞丽句,奇论诡谈。与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相契合。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养气篇承接神思篇而来,但又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地位。 ( 二) 秉才博学以厚文意 文学家的学养,除了静心养气的人文道德修养,更重要的在于文化、技巧的学习 和运用。事类曰:“才为盟主,气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德”即人 文道德修养。静心养气是文学通过人文修养使创作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秉才博 学则是通过必需的知识储备使文学创作呈现出。笔区云谲,文苑波诡”的现象。体 性篇集中探讨了作家与作品的这一问题。 8 内蕈古师范人学颂 :学位论文 1 体、性释意及其关系 “体”在文心雕龙) 中出现了8 0 多次,意义各不相同。如论说:。原夫 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檄移:“陇右文士,得檄之体也。”定势:。因 情立体”这些地方明确是指“体裁”。有的地方指风格而言,如体性篇:“体 式雅郑,鲜有反其习。”风骨篇:“故其论孔融,则云气体高妙”这都是 直接谈风格的。体性的“体”为何意,则有几种解释: ( 1 ) 文体。郭晋稀文心雕龙注释:。体是文体,性是个性,本篇专论文章 个性,亦即文章风格,所以叫体性。”“” ( 2 ) 风格。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这个体,就是风格。”“” ( 3 ) 体裁风格。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体性,是讲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 与作家个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呻1 ( 4 ) 体貌。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体性是讲体貌和性情的关系,即风格 和个性的关系。”“”持这一观点的还有郭绍虞、王运熙、詹镁等。 我们说这些解释词义相近。但周先生所释“体貌”一词更符合刘勰本意。詹福 瑞对此有详细论述:“体貌含有两种意思:容貌、模样和体制、格调。所谓体制,是 说文章符合体裁等方面的规格要求;所谓格调,则指文章在情志、辞采等方面显示出 的独具特色的风貌。这种风貌,如同人之容貌,是文章外在的表现形态,它从整体上 反映着作家的个性。所以,。体貌”与今之所谓“风格”是接近的相比之下,体裁 和风格、体式,或偏于风格构成中的某一因素,或内涵小于风格,都不符合风格的定 义。”刎 “体貌”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体裁的规格要求;包括体裁所要求的语言基调 ( 如章表奏议须典雅;赋颂歌诗须清丽:符檄书移须明断;史论序注须核要;簌铭碑 诛须弘深“典雅”,“清丽”、。明断”、“弘深”等就是体裁的要求,但不 是风格) ;还包括作品体现出的独具特色的风格。体貌大于风格,略同于风格。 。性”的解释有: ( 1 ) “性格”。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体性从作品风格和作者性格的 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啪1 ( 2 ) “才性”。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性指的是才性。”嘲 ( 3 ) “个性”。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性指性情、个性,他把个性的形成 9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辨要 分为才、气、学、习。”。1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詹镁、缪俊杰等人。 。性”由才、气、学、习构成有先天资质亦有后天的学养。“才性”只强调了 先天才能性情,不够全面。“性格”体现在人的行为态度上,与创作距离稍远。而“个 性”,周振甫解释说;“个性是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的统 一体。个性特征是在个人素质( 先天解剖生理特点) 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 教育影响下,通过其本身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o ”詹福瑞的解释也颇有道 理: 。个性是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在人的先天资质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 和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它包括了先天的才情、气质,也包括了 后天的习染与学养,比较接近刘勰所说的才、气、学、习。因此用。个性”来释“性”, 是比较恰当的。”嘲 体与性的关系 周振甫说:“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由作者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外界的陶染而形 成的,即由才、气、学、习所造成的,才气本于性情,学习由于陶染。”啪1 意思是“体” 由。性”决定的。 体性 日:“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作 家的思想感情受到触动激动不已,感物而发。并通过语言文字外化为文学作品,这是 由内而外的彰显过程,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化为作品风貌的过程。“性”外化为“体”。 这一理论传统,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有德者必有言”( 论语宪问) 。t 易 日:“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 失守者其辞屈。”这是指人的行为与人的言语风格之间的关系。汉代扬雄强调“绷中 而彪外”,他的“心画心声”说是最早把人的语言、书辞与其作者的人品联系对应起 来:“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也”。陆机文赋亦日:“夸 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刘勰继承和发挥前人的思想, 体性篇列举十二位作家来说明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内在联系。“是以贾生俊发, 故文沽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 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伸宣躁竞,故颖 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 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两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罩必符。” 所以。性”与“体”的关系是。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性”决定“体”的风 1 0 内聋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貌,“体”表现“性”的特质,“体”与“性”“表里必符”。这是传统的“文如其 人”的说法。 、 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清人纪昀认为:“此亦约略大概言之,不必皆确。百 世以下,何由得其性情。人与文绝不类者,况又不知其几耶。”嘲1 其实刘勰并非没 有注意到这一问题。情采中批评“言与志反”的现象:“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 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即是说有的人处心积虑想做官,却空泛的吟咏着退 隐山林,有的人头脑纠缠于政务,却虚假的说要超脱人世。那么这和刘勰的“表里必 符”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不矛盾。周振甫解释说:。( 刘勰) 这就更明确地指出怎样 看待作家的风格,是从作品的格调,结合作家的性情特点,来确定作家的风格。”嘲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品的风格取决于作家的个性、才性。文如其人”指的是文章与 人之才性的对应关系,而非人格品质。例如晋代潘岳的“文如其人”是他的闲居赋 与“禀性轻敏”的才性之间的对应,而不是对应望尘而拜的卑污品格。钱钟书谈艺 录中亦说:心画心声,本为成事之说,卖鲜先见之明。就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 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具言之格调往往流露本相,猥急人之作风不能 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秉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为其人,在此不在彼也。”嘲“文 为其人,在此不在彼”也是从这一角度理解的。周振甫称赞刘勰:这样论风格是“值 得借鉴的。1 2 才、气、学、习 。性”由才、气、学、习构成。什么是才、气、学、习? 周振甫说:。刘勰认为才气本于性情,学习由于陶染事类篇说:才为 盟主,学为辅佐。先天的才气决定作者的风格,后天的学习决定作品的事义浅深和 体式雅郑。”嘲 。才”是作家先天具有的创作才华、才能,是作家创作时自身素质的体现。素 质是作家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包括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形象记忆力,语言表达 能力等。刘勰评论作家莫不以才为说,才略日:“贾谊才颖,陵轶飞逸”,“魏 文之才,洋洋清绮”,“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 兼善,辞少瑕累”。明诗日:“华实异用,唯才所安。”作品表达的华美还是朴 实是由作家的才华所定的。所谓“才由天资”“能在天资” 。气”这里非指养气之“气”而是指作家的才性气质、精气血气它是 脚振甫 日:“万趣会文,不 离辞情。”感情是创作中主要因素,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否则“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质”作为内容意,还要“事信而不诞”即文章内容要真实可靠,不荒诞,不 歪曲,要真实的反映现实。议对 篇日:。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采故实于 前代,观通变于当今。4 写作时须掌握经典著作,采用前代历史事实,观察现实情况 的发展变化,说理时不要议论枝节文字上不要肆意铺藻,一切求真务实方为美。又 1 8 内颦古师舡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宜练于兵,佃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然后标以显意,约以 正辞”就是说作祭祀须根据礼仪、论军事当参考兵法、种庄稼要顺应农事、断诉讼 则依靠律例,一切据实而行。“事以明核为美”,如果。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 则必定会弄出秦人嫁女、买椟还珠的笑话,。末胜其本”,导致失败。描写社会生活 如此,自然界写物亦如此。“灼灼”桃花、“依依”杨柳、。杲果”日出,对客观事 物的描写要“巧言切状”,达到真实。而且不光求得“形似”,更要有所兴寄。即“吟 咏所发,志惟深远”。善于适要”,抓住事物特征,以联类万象的真实描写来表达作 者“悦豫”。郁陶”之真情。“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 诗经离骚之所成为被标举的写作楷模,就是因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真实的 反映了它们的特征,所以后代文章无以争锋。 从上看出文心雕龙推崇的“质”是一种情感真挚深沉,述事状物真实有信的 内容 “质”作为形式解,是文章风格质朴语言未经雕琢之意。 时序 日:。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 之歌”所以“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 养气 ) 唐尧时代,民风淳朴,百姓 安乐其时的文章自然也淳言厚质。诸子中。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t 。墨翟随巢, 意显而语质。( 诸子 ) 这是管晏墨随的文章语言风格。隗嚣之檄亡新,布其 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檄移 ) 檄移因其特殊文体要求,语言不需华 美雕饰。质”作为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的原初态的形式,在文章中即表现为质朴 , 无华、辞达而已的语言风格。 文章质朴无华是先古时期社会形态较原始的反映,“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文修饰质,雅正的内容需要华美的文辞来表现也是文章发展的必然。 。文”本意为装饰( 如广雅释诂) 日:。文,饰也。”) 是指外加于质 之上的用以修饰质的华美言辞。 情采开篇明意:。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圣贤哲人的文章都 是有文采的。“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犀牛皮作成盔甲,还要用红漆 染上颜色,可见。文”饰自古而然,遍于事物。文章抒发性情,描写万物,。其为彪 炳,缛采名矣”,其所以能光辉熠耀,是靠繁富的文采而著称。 。文”也指文章结构章法、声律、语法等形式问题。 阃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辨要 结构章法 熔裁附会章句专讲分章造句、锤炼语言的问题。写文章要“总文理, 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附会) 。写作之初要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确定一个大的框架,就象建筑房屋必须打好基础、树起间架, 裁剪的布料需要缝合在一起一样。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中也阐明了结构的重 要性:“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 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且有五官百骸之势。” 周振甫非常重视开头结尾的作用,“关于开头结尾,刘勰指出首唱荣华7 ,是 开头写得有光彩, 寄深写送,是结尾写的有情味大概开头要精彩,才能打动 人;结尾要含蓄不尽,才有余味。”1 历史上的大家都很重视文章首尾。曹植作诗 就极工起调他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高唱而入,颇有“黄河落天走东 海”之势。文章的收尾处也颇有讲究,或以陡健语止,呼应上文,首尾圆合:或作悠 扬摇曳词,荡人心肠。如沈德潜说诗啐语中所评:“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 神,或本位收住。张燕公的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夜饮收住也。王右丞君 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这都说明古人对开头结尾的重视。 章句 曰:。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写文章要做到“章无 疵”“句无玷”“字不妄”,所以锤炼字句也是重要环节。“引而申之,则两旬敷为 一章;约而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 熔裁) 文章的繁简与情理、体裁有关, 不可肆意而为。否则。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文镜秘府论定位篇亦云:。文之大者,籍引而申之;文之小者,在限而合之。 申之则繁,合之则约。善申者虽繁不得而减,善合者虽约不得而增皆在于义得理通, 理相称惬故也。” 周先生认识到文章繁略有关风格:“繁与略,有命意相同、内容相同而辞有繁简 的。如书君陈:尔唯风,下民唯草。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是由于风格不同,一隐一显”例如春秋:。郑 伯克段于鄢”,六字述事说理,此言甚简;左传则详叙郑伯克段于鄢的原因经过。 而两书同样彪炳文坛不分上下,这是因为两部书风格迥异。“权衡语言浓淡,或简或 繁,均不离辞情,是为文章情理、体裁、风格服务的。”叫 内蒙古帅范太学硕士学位论文 声律、修辞手法 语言优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节奏、韵律美,尤其是中国语言。尚书尧 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的吟咏和音乐节奏是互相配合的 和谐整体。诗三首原也是配乐而歌的。诗歌脱离音乐后,便又有了声律论来规范它。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 声律来自人的语气,而人的语气本于生理自然,讲究文章的声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声有飞沉”,声律从声调看,有飞扬和低沉两种。二者交错使用,像辘轳那样圆转, 像鳞片那样紧密排列,语言才会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语言。双声”即双声叠韵,读 起来会铿锵如玉,朗朗上口。诗的语言还要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 韵”“异音”即平仄音交替组合,。同声”即同韵字上下呼应,押韵成调如果使 用得当就会形成节奏美,优美动听。“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 珠矣”抑扬的声音,响亮的韵脚。悦耳的节奏,形成听觉上的美感。好听、好诵、 好记。于是诗得以流传,。言以文远”。 人体均衡,器物对称,诗歌也讲究对偶。丽辞日:“植体必两,辞动有配。” 丽辞偶旬,自古而然。文镜秘府论论对属亦日:“诚以事不孤立,必有配匹而 成。”如果文中“迭用奇偶”,就像错杂各种佩玉,音调铿锵。这是符合语言的和谐 美,整齐美的规律的但齐梁文人刻意追求骈文,使得“一者隶事。古事代今事,教 星替月;二者骈语,两语当一语。叠屋堆床”,删过度雕琢,堆砌典故,骈体很快便 在唐朝古文运动中淘汰了。刘勰讲究用骈文,但他反对当时文风“气无奇类,文乏异 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刘勰指出骈文形式“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 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贯耳。类此而思,理自见也。”再美的形式也是为表情达意的。 梅曾亮管异之文集书后批评骈体说:“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 虽美,失其面矣。此骈体之失也。”“1 此言不可一概而论。周先生指出:。像嵇康 的养生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并不妨碍达意表情,并不失其面。”欧阳 修说: “骈偶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咖朱熹亦认为骈文:“往往说得事情 出也。”骈文也以其可资借鉴的自身的特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值得继承的遗产。 比兴夸饰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手法。“比之为义,取类不常。,。兴之托喻,婉而 成章”比兴能明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使文章鲜明生动。夸饰凭借夸张,更能抓 住事物本质特征,能使文章举例生动、光彩熠熠。 周振甫文心t 龙拄释,辨要 “文”以其辞藻华美、结构圆和、对仗工整、声律谐和、修辞生动使得文章“彪 炳褥采”。言以文远” “质与文”是我国传统概念,与西方的“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周先生从搏入 手,由博返约,深入浅出的阐明这一理论内涵。可谓精研覃思,自出机抒。 ( 三) 质与文的关系 刘勰超出前人的,不只是范畴的构建,还在于阐明了。文附质”。质待文”的 文质辨证关系。这里只谈。质与文”的内容对形式的范畴 i 质的主导作用 刘勰情采日:。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 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周振甫先生互文翻译为:。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情理 的纬线;经线正了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并解释说:。有 了情理再加上文采,才是美这是刘勰杰出的见解。”n ”周先生认为刘勰的文质观 中始终强调质的主导作用 首先,从文心雕龙 的写作目的和动机而言,文心雕龙) 是为了拨正当时 形式主义时弊,推崇以质救文的写作原则而作。时人写作爱好新奇,语言浮靡诡异, 偏离了正道。序志日:“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 文绣罄悦,离本弥甚,将遂讹澄”“刘勰看到当时文学的流弊,所以要“因文而明 道”写出有内容的作品”。要推求文的根本在明道,从而纠正当时创作上偏重 形式的流弊。”嘲“这里的道,就是述志为本写出思想感情具有感化力量的, 引用事例真实而涵义正直的作品”删。从论文的角度看,他提出了原道,主要是 提倡自然,反对讹滥;提倡明道,反对浮靡的文风。实际上是借原道来提倡一种文学 革新的主张。不论) , l e t t 正当时的文风看,从发展文学评论看,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咖 其次,在构思过程和创作步骤上,周先生也阐述了刘勰的以质为主导的创作原则 物色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体性) e 1 - “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情是辞的基础,辞是用以表达情理,为情理服务的。作者的感 情须是真感情,。假使诗人缺乏感情想靠刻划物象来取胜,即使极力雕刻,但由于 感情不足,越刻划越显痕迹。嘲情采日:“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振:文附质也。”没有水的物质何来沦涝? 没有木的充实何来花开灿烂? 。夫以草木 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桃李虽不会讲话, 内饕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它的树下自然成蹊,是它们甘美的果实吸引人们来采摘。文依赖于质,质是文的基 础显而易见。就如一个人,顾盼生姿依靠好的风度,有了风度,再旄以脂粉才情文并 茂。文采不可淹没情理,恰如脂粉无以掩盖本色一样漂亮取决于容颜风姿而非脂粉 多少。苏东坡说:“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有了真挚的情感,雅正事 信的内容,文辞才会有的放矢。才有了发挥余地为追求文采而故作多情,会使文章 苍白无力,。味之必厌”“所以情采里要强调为情而造文,来纠正当时重 文轻质的弊病,这才是他写情采的用意。8 嘲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文心雕龙) 中反复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