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汤显祖在晚明社会动荡、复古文风弥漫之际登上了文坛,他的散文作品是明末不可 多得的佳作之一。汤显祖的散文观经历了变化,他早年倾慕六朝文风,中年标举宋文, 晚年倾向于“馆阁典制著记 ,在散文理论上的贡献在于他的“言情 说与“抒性灵”。 然而总体上,他的散文观体现出一种折中态度和调和性。在散文创作上,汤显祖的抒情 小赋、大赋和一些讽刺赋别具特色。他的尺牍作品,对政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方面,此 外便是一些论文论学的书信较有特色。汤显祖的序、记、题词等其他散文作品也十分优 秀,值得后人对其研究。汤显祖散文的艺术特色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作品情 理兼容、情趣理趣相得益彰。其次将八股文写作的范式引入散文,注重章法。第三,在 语言方面做到雅俗共赏,对文雅与通俗的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最后,他的散文以小文 为主,创造了一种小文体制。汤显祖的散文观和散文作品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他批判地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派的观点,与唐宋派相呼应,启迪了稍后的公安派的散文 创作,在散文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关键词:明代文学;汤显祖;散文观;散文创作;艺术特色;文学地位 a b s t r a c t t a n gx i a n z ub o a r d e d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w h e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ss o c i a lu n r e s ta n d r e t r os t y l ep e r v a d e di n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h i sp r o s ew o r ki so n eo fa n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i nt h el a t e m i n gd y n a s t yt a n gx i a n z u sp r o s ec o n c e p th a su n d e r g o n ec h a n g e s ,h ea d m i r et h es t y l eo fs i x d y n a s t yi nh i se a r l yy e a r s ,a d v o c a t e dt h ep r o s es t y l ei ns o n gd y n a s t yi nh i sm i d d l e - a g e da n d p r o m o t e dt h ec o u r td o c u m e n t si nh i sl a t e - a g e d h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p r o s et h e o r yi s “e x p r e s s e m o t i o n ”a n d “e x p r e s sm i n d ”,b u th i sp r o s et h e o r ys h o wam o d e r a t ea t t i t u d ea n dh a r m o n i c i t y i i lt h em a s s h i sp r o s ew r i t i n gl i k el y r i c “s h o r tf u , l o n gf u ”a n d “i r o n i c a lf u ”h a v es p e c i a l f e a t u r e h i sl e t t e rw o r k se m p h a s i z ep o l i t i c sa n do t h e rw o r k st a l k i n ga b o u te s s a ya n d a c a d e m i ch a v e 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t a n gx i a n z u sp r e f a c ei t i n e r a r ya n di n s c r i p t i o na r e o u t s t a n d i n ga n dw o r t h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a n g sp r o s el i ei nf o l l o w i n g a s p e c t :f i r s t l y , h i sw o r k si n o s c u l a t et h ee m o t i o na n dp h i l o s o p h ya n dt h ef u no fe m o t i o n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b r i n go u tt h eb e s ti ne a c ho t h e r 。s e c o n d l y , h ee m p h a s i z es t a n d a r do fp r o s ew o r k a n db r i n gt h es t a n d a r do f “e i g h t - p a r te s s a y ”i n t ot h ec r e a t i o no fp r o s e t h i r d l y , t h ew o r di n t a n g sp r o s ei sg o o df o re v e r y o n ei n c l u d i n gn o b l ea n dc o m m o np e r s o na n dt h es t a n d a r d b e t w e e n “y a ”a n d “s u ”i sj u s tr i g h t l a s t ,t a n g se s s a yt a k eag r e a tp a r ti nt a n g a a i c l e c r e a t i o na n dh ec r e a t et h ea s s a ys t a n d a r d t a n g sp r o s et h e o r ya n dw o r ki sv i t a li nt h eh i s t o r y o fe s s a y h ec r i t i c i z ea n di n h e r i tt h el i t e r a r yp o i n to f “t h ef o r m e ra n di nt h ep o s tq i z i a n d i d e n t i c a lw i t h “t a n gs o n gs c h o o l a n de n l i g h t e nt h ep r o s ec r e a t i o no f “g o n ga ns c h o o l ” t a n g sp r o s el i n kb e t w e e np a s ta n df u t u r ea n dh a s av i t a l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p r o s e k e yw o r d s :m i n gd y n a s t y sl i t e r a t u r e ;t a n gx i a n z u ;p r o s et h e o r y ;p r o s ec r e a t i o n ;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r o s es t a t u e i i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茄园彤 日期:2 。呷年乡月勰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搠乡彤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 。哆占搿 日期: 专? g 绪论 绪论 汤显祖出生的时代,明朝开国已经一百八十多年之久,洪武永乐年间的盛世早就烟 消云散。汤显祖去世后的不到三十年,农民起义的燎原之火就把二百八十年的明王朝烧 成一片废墟,那是一个多事之秋的王朝。在思想文化领域,汤显祖生活的时代,禁锢人 心达六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枷锁被打破,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给僵化的思想界注入了新 鲜的血液,“致良知 学说将绝对权威的“天理”回归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个性精神 开始受到重视,社会上狂人叠出,“宁做狂狷,不为乡愿”成为时尚,士大夫多以标新 立异、特立独行为荣。那是一个儒道佛各种学说争鸣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数、引人注 目的年代。 在散文领域,弘治以前,散文家“无程朱绪余则做不成文字一,说理必本程朱之 说,记事论人必以理学为准,言志抒怀必求合“理 。从弘治十一年( 1 4 9 8 ) 李梦阳为 户部主事“有暇即召集名流为诗会 开始,到万历十八年( 1 5 9 0 ) 王世贞去世为止, 主张复古的秦汉派活跃于文坛近百年,对明代散文发展影响久远。复古派虽反对“今之 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 囝,要“以我之情,述今之事 ,但同时又说“文必有 法式 ,“古人用之,非自作之,实天生之也。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实物之自则 也。 实将文章法式视为“天理在文中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朱熹讲的万物皆有的不可 超越之“天理。复古派既赋予古人文法以不可超越的绝对权威性,散文写作当然只能 拟古“而尺尺寸寸之一 ,模拟剿袭势在必行。所以复古派即使对程朱理学钳制散文艺 术精神的现象不满,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创作方法,也不可能摆脱理学的制肘而与时代接 轨。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后七子复古派之间,出现了作为前七子的对立面的唐宋派。王 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把复古派学习散文的对象由秦汉扩大至唐宋,在古文的法式和 字句模拟上,由形似转而强调神理法则,倡导复古要得其“神”,或日“真精神。他们 编选了文编、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散文集,在文坛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 唐宋派改革的步伐并没有走远,它在本质上仍然是拟古法古,只不过范围扩大一些罢了。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口李开先李开先集闲居集之十,李宅同传,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国李梦阳论学,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曰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囝李梦阳与周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睁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宋派并非真正的创新派,他们与复古派中的后七子对峙数十年,并未能动摇对方在文 坛中的统治地位,天下仍推崇李、何、王、李四家之文,因此,文坛上迫切需要有时代 精神的改革家。 汤显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入了晚明文坛。 2 一汤显祖的散文观 汤显祖的散文观 ( 一) 汤显祖散文观的嬗变 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他的上辈自高祖四代都是秀才,在当地 颇有名望,但遗憾的是几代人都没有中过举人进士,没有人做官,因此迫切需要的就是 子孙登科及第,为家族争光。受此影响汤显祖很早就开始接受八股文的训练,对儒家经 典四书、五经以至十三经的本文和注疏都能够熟读背诵。二十岁前后,汤显 祖开始熟读文选,能够从头背诵到结尾,一字不差。文选是一部由楚辞到汉魏六 朝的辞赋诗文选集,作为专门的文学读本,它的骈俪辞藻、对仗工整、奇字难词,都对 字、词、句的精练、准确、脱俗有莫大的裨益,加之内容上的抒情性,无不有助于汤显 祖在八股文上的精进。汤显祖在三十四岁中进士之前,一直没有放弃对八股文的钻研, 虽然八股文没有周作人所言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大关键、“不但是集合 古今骈散的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艺也都包括在内 、“中国 文学的结晶 那样夸张,但八股文却非历代都千篇一律、死气沉沉,尤其是“明人制 艺,体凡屡变 ,汤显祖所在的隆万间,更是“务为灵变 ,其“穷思毕精,务为奇特, 包络载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者,皆借题以发之 。此言虽有夸诞之处,但对 汤显祖而言确乎如此,他的八股文在当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 中列出的“举业八大家”,就把汤显祖排在王鏊,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旃、归有光、 胡友信、杨起元之中。 因为对六朝之文的爱慕和八股文的影响,汤显祖早年散文风格追慕六朝,他在与 张梦泽中说:“弟十七八岁时,喜为韵语,已熟读骚赋六朝之文 ,“不佞少颇能为 偶语,长习声病之学,因学为诗,稍进而词赋,想慕古人之为,久之亦有似者”。汤 显祖重视学习六朝古文,不只是模拟,他能够化古意为己有,出古入化,他自称“弱冠, 始读文选,辄以六朝情寄声色为好,亦无从受其法也 囝,学古文而不拟古而善于变 化,可谓其高明之处。 我们从汤显祖的序文、题记、尺牍中,都可以看到他倾慕六朝诗文、偏爱文选 。周作人周作人散文第二集论八股文,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2 年,4 3 0 页。 。方苞 方望溪全集,中国书店出版,1 9 9 1 年,1 5 3 页。 圆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答张梦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3 6 5 页。 曲汤显祖寺文集卷四十九答马仲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4 2 1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 与陆景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3 3 8 页。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痕迹。六朝文的形式对汤显祖散文的风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在其书信和题记中,他能 将骈体运用得十分妥贴,不仅只注重于精工藻丽,而是将这一语言形式融入独特的创作 风格中,让人品味起来,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亲切。如别沈太仆:“明公渡江极不得 见。不知明公更得渡江否? 虎以燥亏,龙以静全。华以上披,根以下存。名不可以多取, 行不可以累危。虚以居之,可以待时 ,善于吸收六朝骈文精化,把复杂的人事用简洁 明了的语言表达得清晰易懂,将“道德家言 的道家思想用凝练的对仗准确生动地烘托 出来。 登第后不久,汤显祖因自省其作品“过耽绮语 ,遂弃去六朝文风转而标举宋文。 正如钱谦益在玉茗堂文集序中所说:“义仍少刻画为六朝,长而湛思道术,熟于人 世情伪,与夫文章之流别,凡序记志传之文,出于曾王者为多。一 汤显祖认为宋人的文 章比秦汉六朝文章更易于学习,“学宋人不成,不失类鹜;学汉文不成,不止不成虎也 。他在与陆景邺的书信中对这一时期的学术历程追忆道:“年已三十四矣。前已数 不第,辗转顿挫,气力已灰,乃求为南署郎。得稍读二氏之书,从方外游,因取六大家 文更读之,宋文则寒温烨,气骨代降,而精气满劲。行其法而通其机,一也。则益好而 规模步趋之,思路益若有通焉,亦已五十矣。 汤显祖抬高宋文,目的是与当时文坛盛 行的模拟西汉文的文风相对抗,他在理论上并不赞成模拟任何人,而是坚持自己的文学 主张,如同他在书信中申论的: 书所论为文善与病,盖已精其法而深于机者谈文字之病,非于有余, 而于不足地有所不足,在其东南;天有所不足,在其西北天地有然,而况 人乎! 病而阴,不足于阳;病而阳,不足于阴亦其势然也古文赋,秦西汉 而下,率以不足病,无有余者。诗,唐四杰子美而外,亦无有余。从其不足而 足焉,斯已己矣宗元之论为文,子瞻之说稼,裁以求其足而止至于文之质, 生而已成虎豹之皮,虹霞之色,不借质于犬羊霾噎必矣。 其主张的实质,就是对古代大家,应击其有余,补其不足。“了然于后人之所不足,必 旷然于前人之所有余 ,这一观点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精神。 汤显祖对宋文的标举,与他对明初“开国文臣之首 的宋濂的推崇有关。汤显祖在 答陆君启孝廉山阴诗中曾极力赞扬宋濂的贡献:“何李色枯薄,余子安定有? 国初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罗匡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4 3 5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文集原序,1 5 3 2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王澹生1 2 3 4 页。 西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与陆景邺,1 3 3 8 页。 4 一汤显祖的散文观 开日月,龙门( 宋濂) 实维斗。答张梦泽中汤氏又认为,有明一代的古文创作不堪 一击,唯独宋濂功不可没:“我朝文字,宋学二七而止。方逊志已弱,李梦阳而下,至琅 邪,气力强弱巨细不同,等赝文尔。宋濂曾张扬一种尊崇宋文的观念,曾云:“自秦汉 以来,文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他为文质朴而古奥,文章被视为“有明文章 正宗 ,加之其身为帝王师的政治地位,对有明一代典章制度的贡献、任元史总裁 官的荣耀,因而成为晚明士大夫理想的人生典范。汤显祖便是宋濂的推崇者之一,他们 的文学理想之间有挈合也就十分正常了。 受其古文观念的影响,汤显祖中年时期的散文为文黜落繁华,趋于质朴,与宋濂“文 质而古 的风格相近,但纵观汤显祖的言论,他并非简单地以质朴、古奥为尚,在他看 来,质朴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本真之美,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即所谓的“文之质,生而 已成 ,如与朱以功一文:“天下非水则旱,而儒之贫者尤苦,儒之真者犹苦,则门 下是也。北门贤者,固不讳穷,独如世道何? 平时如话家常,意尽即戛然而止。 万历二十六年,四十九岁的汤显祖辞官回到临川老家,开始了乡居的生活。晚年的 汤显祖对自己向韵语讨生活的经历十分不满,致力于开辟出一条新路,“始读乡先正之 书,有志于曾王之学 圆,旨在从根本上探求一条为文的本真之“道。寄予了他晚年古 文理想的,是能够“立言的“馆阁典制著记 ,即参与朝体制度、典章文献的写作。 他在答张梦泽中详细阐明了他晚年的古文观念和古文理想: 丈书来,欲取弟长行文字以行弟平生学为古人文字不满百首,要不足行 于世,其大致有五弟既名位沮落,复往临樊僻绝之路。间求文字者,多村 翁寒儒小墓铭时义序耳常自恨不得馆阁典制著记。余皆小文,因自颓废不 足行三也不得与馆阁大记,常欲作子书自见。复自循省,必参极天人微窈, 世故物情,变化无余,乃可精洞弘丽,成一家言贫病早衰,终不能尔。时为 小文,用以自嬉。不足行四也。嗟夫梦泽,仆非衰病,尚思立言兹已矣! 微君知而好我,谁令言之,谁为听之极知知爱,无能为报,喟然长叹而已。 显然,汤显祖认为自己所写的“小墓铭”、“时义序不过是落魄潦倒时的应酬之作,只 能用来“自嬉 ,与立言的“馆阁大记 相距甚远,以至于汤氏悲痛地说“, i t , j i e 衰病, 尚思立言 。 o 宋濂苏平仲文集序,芝园续集卷六,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1 5 7 5 页。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钱谦益著 初学集卷三十一,见钱仲联标校钱牧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3 年。 曲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 答张梦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3 6 5 页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仔细推究,汤显祖所倾慕的“馆阁典制著记并非纯文学的范畴,更类似于传统的 范文学或杂文学意义上的“文章 ,“馆阁大记 也可以与那些为许多文人所轻视的“台 阁体 联系在一起,它们的风格都是雍容醇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晚明那个倡导 个性,奇才怪才尽出的年代里,诸多的文人学士诸如三袁、徐渭等人都将“馆阁之文 视为排挤打压的对象,而汤显祖却将其视为人生一大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抱负,体现 了汤显祖不偶于俗、特立独行的人格气质。汤显祖虽然倾慕馆阁之文,但他心目中是反 对传统的馆阁之文的内容与形式的,“馆阁之文,大是以文懿德”,“第稍有规局,不能 尽其才,久而才亦尽矣 ,他理想的“馆阁大记不是御用文章,而是按照自己的意 趣去写的反映现实、针砭时弊之作, 论辅臣科臣疏便是代表。 由于对“馆阁大记 的倾慕,汤显祖对自己的古文写作并不满意,他在答董嘉生 中云:“不佞极不喜为人作诗古文序 ,他还将自己的尺牍、题记、小赋等文章戏称为 “小文 ,以区别于“馆阁大记一。然而事实上,汤显祖文集中的“小文一占了相当大的 比重,其艺术水平也远远高过了那些类似于台阁体的“馆阁大记。汤显祖能够在晚明 散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小文 功不可没。 ( 二) 汤显祖的散文观 1 “言情 “以情动人是文学的根本要义,“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 的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 。文学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在中国 文学史上,对文学情感本质的探讨从诗大序时代就已经形成,至魏晋达到了一定的 高度,此后的文学情感理念便基本上是在魏晋的基础上展开,晚明是文学情感浪潮的一 个高峰,受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影响,晚明诸多的文人学士以对情感和人欲的正视来对 抗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汤显祖便是他们的突出代表。 散文与诗歌、戏曲、小说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诗歌可以借助各种意 象手段含蓄地表达情感,小说戏曲可以借助虚构手段曲折地表达情感,而散文作者的情 感未经意象或虚构的的折射和变形,往往只能一览无余于地表露在读者面前,因而作者 的现实情感更容易澄明地表达在作者的散文作品中。因而,汤显祖对于其文学作品中的 o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 答李乃始,1 4 2 4 页。 o 章培恒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页。 6 汤显祖的散文观 情的阐释,大都散见于他的散文作品中0 我们先看他的三段关于“情 的论述: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天下之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 因以儋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风雨鸟兽,摇动草木,洞裂金石。 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 或积e l 而不能自休。盖自凤凰鸟兽以至巴渝夷鬼,无不能武能歌,以灵机自相 转活,而况吾人。o 万物当气厚材猛之时,奇迫怪窘,不获急与时会,则必溃而有所出,遁而 有所之。常务以快其蓄结,过当而后止,久而徐以平其势然也是故冲孔洞 键而有厉风,破隘蹈决而有潼河。已而其音泠泠,其流纡纡气往而旋,才距 而安。亦人情之大致也。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而终有不可忘者, 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故圣贤之所不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口 第一段说诗,第二段谈戏,第三段泛论“诗歌序记词辩,几乎包括了古代文学的所有 文体。在汤显祖看来,“人生而有情 ,“情一是“与生俱生 、自然而然存在的,它恰如 天地之气。天地不可无气,因为它充盈于万物、构成了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自然界。 人之世界也不可无情,因为它贯穿于万事,化出了一个悲欢离合、纷纷扰扰的社会。换 句话说,有人必有情,有情必有文,情是文艺的源泉,文艺的力量,一切文学艺术都是 “情 的产物,散文当然也不例外。 汤氏认为作诗著文都要以情为主,但这种情必须是真情,“不真不足以行 回,要使 文章有真情,作者必先具有真情:“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具智骨者,必有深情 ,“心 含灵粹,而英华外粲 ,他自称:“弟从来不能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指出了真 情是作诗著文的前提。 具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必然不会模拟前人,汤显祖认为:“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 趋形似之间 ,能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使文章具有生气才是正确的文学创造方法。 他甚至提出,“士不穷愁,不能著书,因为士经历了“穷愁后,就能“有所愤恻,迫 国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一耳伯麻姑游诗序,1 0 5 0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四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1 1 2 7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调象蓬集序,1 0 3 8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答张梦泽,1 3 6 5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九睡罨文集序,1 0 1 5 页。 囝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七 秀才说,1 1 6 6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八 与沈华东宪伯,1 3 8 8 页。 母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 二合奇序,1 0 7 8 页。 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于中 ,如屈原“当其时尧舜道德之纯粹,未得为怀襄用也 ,故能“依诗人之义,隋 源发波,崩烟决云,为千秋赋颂弘丽之祖,文则盛矣回。 文章要体现真性情还要讲究“意趣神色 ,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中说:“凡文以意、 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 ,沈际飞评这段话说“作四剧得力 处 ,是对“四梦 而言,但反映的是汤显祖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思想,即追求一种幽 默、雅致、有情趣的美学境界。这一文学思想贯穿在他的各种文学形式上,散文亦是如 此。汤显祖所提倡的“趣 ,是人的感性需求、人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及表现,沈际 飞谓其能“言一事,极一事之意趣神色而止;言一人,极一人之意趣神色而止 ,正 是看到了汤文注重情趣的审美境界。 2 尚灵性 汤显祖在张元长啸云轩文字序一文中提出: 天下大致,十人中三四有灵性,能为伎巧文章,竟佰什人至千人无名能为 者则乃其性少灵者与? 物之大小类是,独有灵性者自为龙耳。 这里的“灵 和“性 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他的另一篇文章秀才说对此有论述:“秀 才之才何以秀也。秀者,令之所为,故天生人至灵也。孟子日:以为未尝有才者,其 人之性也哉,不能尽其才也。故性之才为才也。 这段文字探讨了秀才才性的心性基 础。优秀的才秉出自人心的灵气,灵气又为人的天性固有,并且在拥有自然天性的人身 上最完满,因此,灵性即才性。具体地说,天性充注着灵气的人,有优秀的才禀,而天 性中灵气之多少,又决定人的才禀之俊庸。 因而,汤显祖认为,文章写得好与不好与作者有直接的关系,有“灵性 的“奇士 才是杰出的文学人才。他说“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 能飞动,能飞动则上下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 如。 在汤显祖看来,“奇士 的灵性与他们优厚的先天条件是分不开的,他说过:“大 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 o ,只是“十人中三四有灵性 。在超然楼集后序 国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九骚苑笙簧序,1 0 1 8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1 3 3 7 页。 o 沈际飞玉茗堂文集题词,毛效同 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4 2 9 页。 回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张元长啸云轩文字序,1 0 7 8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七秀才说,1 1 6 6 页。 固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序丘毛伯稿,1 0 8 0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王季重小题文字序,1 0 7 4 页 8 一汤显祖的散文观 一文中他又把作者具备“疏绝秀卓伟厉之资作为写好文章的前提之一。这说明汤显 祖的文学思想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汤显祖同时又指出,写作不能只靠作者的先天条 件,还要依赖于作者后天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他说:“竞学然后其资庶以有所立 于时而不废 ,“外阻山川间游之观,则不适 ,“无曲折顿挫之迹,亦不能有所愤会而成 文 。 认为作者没有勤奋学习、广泛游览以及在仕途上“曲折顿挫 的遭遇,先天条件 再雄厚也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汤显祖所讲的“灵性 、“灵气 ,实际上是他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与把握,他提倡将 作者的天资和获自后天的才能融合为一体的创作个性,要求文章自然流露,展现“灵性 , 反对“拘儒老生 的少见寡闻文章: 世间惟拘儒老生不可与言文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 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 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 汤显祖嘲讽“拘儒老生”少见寡闻,主要并不在于他们书念得少,而是指他们把复杂的 文学创作活动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几条文章规格程式的应用,完全忽视了作家创作个性 的重要作用。 汤显祖的灵气说,近似于现代人所说的灵感,汤显祖注意到了作家创造思维过程中 的这种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注重将人的先天才能与后天努力相结合,这种对文学 特性的认识和把握,显然比其他人更胜一筹,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 三) 汤显祖散文观的折衷态度与调和性 汤显祖的文论具有创新色彩,他提倡读六朝文和宋文,在复古派“大历以后书勿读 的风气盛行之时认为“宋文则宋文 ,为宋文正名,与同时代前后七子复古派的主张格 格不入。对六朝文和宋文虽然推崇,可汤显祖又反对“规模步趋,其文仅仅是增减六 朝、宋文字面处,没有掉进拟古主义的窠臼。汤显祖才情卓绝,其文于前人多所吸收, 不在“字面 ,而在通其“思路 ,他的目的是最终要超越前人,正如沈际飞在玉茗堂 文集题词中所说:“何必汉、宋,亦何必不汉、宋”。“临川无所不足,故一篇之中, 写理入微,援情穷变,涕泗歌舞,有并时而集,异时而擅者焉。真也,有馀也,非汉、 宋字句之谓也。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超然楼集后序,1 0 4 6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超然楼集后序,1 0 4 6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合奇序,1 0 7 8 页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而从整体上看,汤显祖的文论并没有超越复古的领域,他虽然对前后七子模拟秦 汉古文的做法不满,可是早年时期的汤显祖亦是以秦汉古文为榜样,并且他的诗文集中 并没有明确流露过对李攀龙、王世贞不满的言论,在散文领域与复古派的对立并不明显。 中年时期汤显祖转而倡导宋文,与唐宋派同声相合,可也只是将复古的范围扩大至唐宋, 并未从根本上脱离复古路线。尤其是晚年对“馆阁典制 之文的倾慕,对“曾、王之 文的推崇,使他不可能超越传统文论“文以载道”的范式而成为一名文论的创新者。在 散文史上,只有“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之后,散文领域模拟复古载道的风气才被扫 除,汤显祖的文论在散文史上的意义只能定格在过渡阶段,他没有承载起引领一代散文 新风貌的重任。 汤显祖散文观的折衷态度与调和性根植于他比较平和的处世心态。汤显祖性情平和 宽厚,与桀骜不驯的李攀龙以及任性使气的袁宏道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他早年所受的家 庭文化熏陶有关。少年时期的汤显祖“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则要我以仙游,青 年时期他又仰慕当时名动一时的达观禅师与李贽,可是他却能在思想上自觉与他们保持 距离,对李贽“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的观念持保留态度。他曾经拜深受禅宗思想 影响的泰州学派罗汝芳为师,可他毕生不信禅佛,甚至在临终遗嘱中反对僧侣为自己念 佛超度,这与公安派文人沉湎佛法的处世心态有很大不同。在文学上,汤显祖也是不依 附于任何人任何门派,他没有明人常有的门户之见,他的散文更多地显示出的是一种折 中性和调和性,他将当时社会时兴的心学意识和传统的“文以载道 观念相结合,在散 文中既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言情、灵性观,又让散文承载了为政治服务的传统使命。正如 左东岭在明代心学与诗学一文中所说:“心学对文学的影响应该所在各种问题之间 是不平衡的,如果只关注一种文体就有可能忽视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汤显祖, 他在诗歌上近于六朝之华丽,在戏曲上更注重文才与才情,在散文上则更能显示其心学 的意识与政治的关注,而在文学观念上则更强调心之灵气与才气。 。汤显祖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 ,汤显祖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2 2 页 1 0 二汤显祖的散文创作 二汤显祖的散文创作 汤显祖的散文在晚明就受到了关注,沈际飞、钱谦益等人多次对他的文章进行颂扬, 并提醒后人对汤显祖的文赋创作予以关注,如沈际飞说过:“若士积精焦志于韵语,而 竟不知其古文之到家 ,钱谦益也说过类似的话:“世但赏其词曲而已 圆,“嗟乎,义 仍诗赋与词曲世或阳浮慕之,能知其古文者或寡矣。 本章节将对汤显祖的散文作品进 行梳理,窥探汤显祖散文作品的全貌。 ( 一) 汤显祖的辞赋创作 赋,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文体,在秦汉时期它曾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辉煌, 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然而发展至明清,这一文体己渐趋衰落,犹如落日的余晖,光芒已 不再。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明清时期的赋作没有可取之处,相反地,赋在明清时期仍出现 了一批优秀之作,清人陈元龙编辑的历代赋汇,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至今最好的一部 搜集历代赋体文学作品较完备的总集。在这一作品集中,陈元龙收录了明代3 6 0 多人的 7 3 0 余首赋作,数量超过了宋元,其中被收录十篇以上的有八人,他们是:何景明1 7 、 李东阳1 4 、谢肇浙1 2 、王世贞1 1 、汤显祖1 1 、杨慎1 1 、钱文荐1 l 、田艺蘅1 0 ,可见 汤显祖的赋作在明代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值得后人对其进行研究。 今人徐朔方先生笺校的汤显祖诗文集共存有汤显祖的赋3 2 篇,其中包括了历 代赋汇中收录的1 1 篇,这1 l 篇是汤显祖赋作中的精华,也是本小节论述的重点。从 汤氏赋作的内容上来看,题材较广、反映生活面较宽,涉及地理、室字、览古、鸟兽、 书画、草木等方面,主要是叙事记物、抒情言志之作。从赋作的篇幅上来看,以大赋和 小赋居多。大赋有游罗浮山赋、青雪楼赋等八篇,均在千言以上,最长的豫章 揽秀楼赋近五千字。其它均在千言以下,最短的为吏部栖凤亭赋,只有一百多字。 汤显祖的这些赋作中,不乏名篇佳作,相当一部分作品属于居明代赋作的上乘。 汤显祖的赋中精化为其创作的抒情小赋,灵动自然、趣味横生的“真、“奇 特色, 清新工丽、细腻真挚的语言色彩,使其具有了六朝小赋的韵致。怀人赋、池上四时 图赋、吏部栖凤亭小赋等就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以池上四时图赋为例,历 代赋汇中将其归为书画类,这是一篇题咏书画的咏物抒情小赋。作者名为咏画,实则 o 汤显祖诗文集附录,1 5 3 2 页。 o 汤显祖诗文集附录,1 5 1 6 页。 审汤显祖诗文集附录,1 5 3 2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描述画景,借题发挥,咏叹人生、抒写感慨。例如文中有这样两个片段: 选崇轩于一阜,缅周池乎四阿。横披睡柳,倒插舒荷葱茏翠竿,斑驳文 莎草香蝶舞,花明鸟歌。 若乃残春告谢,入夏清和。莲叶游蔡,香树眠蛾。濯芙蕖而嗅上药,饮石 溜以蒙萝叉如清飚虫乱,素汉霓拖。霜呜石雁,露搅金蛾。 这两个片段动静相宜、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宛如一幅用文字汇成的水墨画。文字与图 画,图文并茂,相映生辉。赋中的写景都极意渲染,“横披睡柳,倒插舒荷 、“草香蝶 舞,花明鸟歌”这些语句优美明净,纤丽精巧,显得情韵具美,极富感染力,所表现的 情调,令人遐思无限。然而通观全文,亦能发现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反思人生的情怀, 文中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回归平和的出世倾向。 此外,汤显祖还创作了一些具有汉赋风韵的大赋,其大赋既有汉赋铺陈排比、气势 磅礴的优点,又不乏楚辞托物言志、发愤抒情的笔法。除前面提及的游罗浮山赋、青 雪楼赋等几篇外,还有豫章揽秀楼赋、金堤赋都称得上是上乘珍品。 豫章揽秀楼赋为汤显祖赋作中最长的赋,加上序言共七百多句,五千多字,洋 洋洒洒,蔚为大观。此赋为汤显祖晚年所作,描写江西名胜,妙笔老成,体现出大赋那 种大手笔、大气势的特色。作者不是一般地浏览景物,而是怀着对家乡的挚爱,带着对 人生的思考,追寻着当年才华横溢的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留下的“物华天宝、人杰地 灵 千古名句的遗风,借题发挥,抒写感慨。作者用如椽之笔,极尽铺叙描写之能事, 把揽秀楼的修建壮举、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名胜典故、奇巧秀美、友人畅饮、登高望 远、随想感慨等等都倾注于笔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以下是豫章揽秀楼赋中的 两个片段: 若乃湖圩宕迭,五百余里黄荆白沙,松蒲桕子。柘叶长玲,桃花浅水。 砾莲芡于蒲稗,唼麓凫于鳃鲤列渔步之攸界,繁泽梁之所坻。风鲜景明,烟 消水平。骛鸣榔其如织,鼓钓丝而互经。拂颅翎于旅雁,杂渔唱于高莺昼炊 烟乎樵舍,夕弭槌于昊城,喜多鱼而献公,佐凉酎于轩楹。逗沧州兮岁晚,莞 江潭而独醒。 乃至放臣泪国,迁客思乡,赴建康而不果,适交筅而未行。亦有贤士失志, 游子迷方睹迁谢而多悲,感留滞而自伤,一登楼而慷慨,冀宣写于毫茫。 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二池上p l q 时图赋,9 2 0 页。 。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七豫章揽秀楼赋,9 8 7 - 9 8 9 页。 二汤显祖的散文创作 这两个片段的写景抒情都恰到好处,妙不可言。前一个片断用笔极工,描述了一幅 渔歌互唱、湖圩多鱼、樵舍炊烟、斟酒畅欢的美景,勾勒出了揽秀楼周围的山川风物、 田园美景,赞颂了这块物华天宝之地。写得细腻生动,恬淡明静,给人以悠然自得、亲 切无比的感受。后一个片断则加入作者的情思:微有醉意的游子把酒临风,思绪万端, 不由得欢去悲来。贤士失志,游子迷方,迁客多悲,留滞自伤,人生怎有如此之多的无 奈? 短短的片段蕴含着无限的人生感慨和深邃的理性思考。 汤显祖的赋作中还有一类作品值得一提,那就是他揭露社会剖析人性的讽刺赋。汤 显祖的人生之路坎坎坷坷,充满着风风雨雨。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沉的反思,除了在 戏曲创作中倾注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外,在辞赋创作中也体现了这种思考。 汤显祖的讽刺赋写得相当出色,疗鹤赋、嗤彪赋和感宦籍赋等篇章充分 代表了汤氏讽刺赋的特色。他善于运用含蓄对比的写法,对讽刺艺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 纯青的地步,讽刺效果和审美价值都为赋史增添光彩。例如嗤彪赋,写一只老虎在 经过道士的多方驯养后,变得虎威全没,雄心销尽,竟时与道士“扑跌为戏一,后被“卖 与守门人,以为常 。此赋借物讽世,意在讽刺世上某些人为利禄所诱,贪图安逸,以 致落入囹圄,把原来的雄心壮志都泯灭了而变得无所作为。 感宦籍赋是汤氏的又一篇讽刺佳作。作者先在序语中故设玄机,为避嫌埋下伏 笔。接着概述明代官制的大略情况及推选考课之法,然后分三段着重对宦海升沉的状况 进行描绘刻画,如对各种登入仕籍途径的描绘、对各种荣辱无定情况的列举、对贤奸与 宠辱被颠倒的刻划,真是惟妙惟肖。作者并没用夸张的语言进行描绘,而只是把人所共 知的现象如实地揭露出来,其讽刺意义主要是借对比来显示,让人们从官场上的种种丑 恶中来窥视封建专制制度的典型症状和病根,认识晚明官僚制度的腐朽,同时也寄予了 作者厌恶仕宦的忧愤心情。下面是其中一个片断: 有终身于帝所,有绝望于廊阿;有十年而不凋,有一月而累加;有微欹而 辄振,有一蹶而永蹉;有弱冠而峥嵘,有白首而婆娑;有受万金而无讥,有拾 片羽而为瑕;有拥旃于华羡,有投牒于荒崖;有提鹾而拟方佰,有守郡而无建 牙;有赡僮客而鸣豫,有绝父母而劳歌;有长孙曾而袭硅,有鬻子女而还家; 有上寿而赐尊,有自经于幽遐。 这段文字主要是描绘各种荣辱无定的情况,其讽刺意义就是通过对比来体现。对比的写 作手法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充分显示了对比的艺术魅力。作者一连运用了二十 口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四感宦籍赋,9 5 4 - - 9 5 5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个“有,正反列举,处处对比,把当时社会上某些人如何跻身于上流社会,如何造 成荣辱反差的各种形态刻划得入木三分,是一幅生动的明代官场形态图。它讽刺了明代 官场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现了作者看透现实、厌倦官场的情绪。这段文字剖析深刻, 对比鲜明,排比迭起,一气呵成,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有着极强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汤显祖早年时期曾在文选上下过很大功夫,作为一部由楚辞到汉魏六朝的辞赋 诗文选集,文选。在内容上讲究抒情性,形式上骈俪化,这对汤显祖创作辞赋作品产 生了直接的借鉴作用。因而汤显祖的赋作深得前人精髓,如同沈际飞在赋集题词中 所言: 玉茗堂赋有二体:一祖骚,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多僻字险句 一祖汉晋,感物造端,材智深美,洋洋洒洒,而浮曼浅俚处,亦不乏。大抵铺 张扬厉,长于序述于风比兴雅颂之义,未之有获焉盖善为赋者,情形于辞, 故丽而可观;辞合于理,故则而可法。有情有辞,有辞有理。故以乐而赋,读 者欣然喜,i 以愁而赋,读者愀然吁;以怒而赋,令人欲按剑而起;以哀而赋, 令人欲掩袂而泣动盈乎天机,感发乎人心,然后得赋之神而合古之制。若士 笔力豪赡,体亦多变。 沈际飞的这段评述,实事求是地对汤显祖辞赋的总体特色以及不足之处做了精辟中肯的 评价,也完全符合汤显祖辞赋创作的实际。汤显祖并非每篇赋都是佳作,他早年写的一 些赋作还显得不够成熟,模拟的痕迹较深,创意也不够新,如广意赋、龄春赋、感 士不遇赋等等。另外,汤显祖在语言上有时雅俗共陈,求奇求怪,不拘一格,使得一 些赋作辞繁意少,语句亦欠精炼,生字僻字多,令人难以卒读,这都是不足之处。然而 在明代辞赋总体成就不高、艺术创新不明显的状况之下,汤显祖的辞赋能达到如此的水 平,已属不易。不能不说,汤显祖的辞赋创作为晚明文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 二) 汤显祖的尺牍创作 “玉茗堂尺牍”是我们认识汤显祖的胸襟和个性的最直接的材料。徐朔方先生的汤 显祖诗文集中共收录其书简4 4 9 篇,占总文6 3 3 篇的7 1 ,这个数字虽然说明不了什 么大问题,但它反映了汤显祖的尺牍在其散文作品中所占的分量。读其尺牍,为其空灵 的笔法所感染,为其刚正的人格所动容。从汤显祖的尺牍中,我们既能窥探他真实的内 心世界,又能体会到他作文的巧妙手法。汤显祖之子汤开远云其尺牍:“或微语而见天 汤显祖诗文集附录,1 5 3 6 页 1 4 二汤显祖的散文创作 心,或极言而尽人事,或仁贤之进退于是乎关,或文章之真伪于是乎辨,或阐幽而流云 霞日月之光,或持平而夺雷风水火之射。至其与朝言朝,与野言野,则又周行之示,而 正直之好也。其尺牍在当时就被看成“压倒流辈 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汤显祖的尺牍中,对政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方面。汤显祖生活于明末衰微之世, 昏君权臣专政让汤显祖在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志。从他的书信中,我们能看到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处理技术员职能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届贵阳市八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信息处理技术员技能试题及答案展示
- 软件水平考试的改版动向与试题及答案
- 解密2025年网络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营造积极氛围的年度工作策略计划
- 黑龙江省安达市一中学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学校美术教育评估体系计划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部分学校八下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工智能算法实际应用试题及答案
- 福建福州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含答案2024
- 工会预算制度题库(预算定稿)170题
- 【北京市人社局】2025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一季度)
- 安装喷泉设备采购合同协议
- 2025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铁路车辆钳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中学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1
- 新生儿重度窒息讨论制度
- 警民联调工作实施方案
- 实名制考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