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e l 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捧探讨 摘要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 在向深化和扩大的方向发展。为应对国际经济竞争国家集团化的挑战,并随着经 济交往而带来的相互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探讨对经济合 作的制度性安排越来越成为必须。 当前,中日韩三国的功能性合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相互的贸 易和投资关系在三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 伴,三国间内部市场正在逐渐形成。日益增强的经济联系而形成的共同利益是合 作的内在驱动力,包括经济的互补性和各自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充分利用中国崛起 带来的机遇等都成为推动三国加强制度性合作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 政府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框架作为指导,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制度性保障, 导致这种松散的经济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尚未形成制度性合作机制。除了 经济上复杂纠缠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外,从目前来看,政治、社会与相互间的不信 任等众多非经济因素起了极大的阻碍和制约作用。特别是中日之间复杂的历史恩 怨,现实的纠葛,对于经济的影响极大,此外如美国的影响,“中国威胁论”的 存在以及各国的利己主义的政策和合作轴心的难以确立等因素,都难以在短期内 排除其对三国合作走向深入和机制化的阻碍作用。 当前引起最大关注也最有可能率先取得成效的是三国间贸易和投资的自由 化,甚至是某种自由贸易区( f t a ) 的建立,这是由三国紧密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决定的。尽管迄今为止中日韩经贸关系已取得很大发展,但与欧盟、北美自由贸 易区达到的深度和阶段为衡量标准,三国经济合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包 括经济合作的模式和层次较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以及中国在分工体系中所处 的地位较低等。从三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和比较优势分析,特别是三国政府采取的 政策和态度来看,建立三国间自由贸易区存在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复杂 因素的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达成,但着手探讨其可行性是必要的。 虽然合作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未来中日韩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三国应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坚持对话与磋商,促进体制性建设, 并加强多种机制协调与配合。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将是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 货币金融一体化。对中国而言,与日韩发展制度性经济合作,可以说机遇与挑战 并存。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采取务实、稳妥的方针和政策,至于充当的角色, 则最好是既不要挑头,又要扮演与其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角色,以最大程度的获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 关键词:制度性安排,区域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 f t a ) ,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 1 1 4 4 1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h a sb e c o m ea ni n e v i t a b l et e n d e n c yi nt h e w o r l da t t h ep r e s e n tt i m e i nt h em o v e m e n ta n da sar e s u l to ft h ed e e p e n i n go f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t o w i n gt ot h ee c o n o m i cc o n t a s t i tt u r n si n t oa nu r g e n tr e q u i r e m e n tt h a tc h i n a ,j a p a na n d k o r e ai n i t i a t e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s t u d yo n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r r a n g e m e n to f 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 n o wt h ef u n c t i o n a lc o o p e r a t i o nh a sm a d ep r o m i n e n tp r o g r e s sw h i c hm a i n l yb e s h o w e db y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r a d ea n di n v e s t m e n to n ea n o t h e ra n dt h e ya r em o s t i m p o r f a n tt r a d ep a r t n e mt oe a c ho t h e ra n da l s oa ni n t e r - m a r k e ti sc o m i n gi n t ob e i n g t h e c o m m o ni n t e r e s tr e s u l t i n gf r o mt i g h tc o n t a c 【i st h ei n t e r n a id r i v ef o r c et op r o m o t e i n s l i t u t i o n a ic o o p e r a t i o n s od ot h em u t u a lb e n e f i ta n dt h e i rd e s i r ea n dd e m a n d c e r t a i n l y , t h e r ea r em a n yf a c t o r sw h i c hp u s ho rh i n d e r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i np r a c t i c e b a s i c a l l y , t h e e c o n o m i cd e m a n dj st h em o s tp o w e r f u tf o r c et oe n h a n c e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 n o n - 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b l o c ku pt h ep r o c e s so f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i a t c e ri n c l u d ec o m p l i c a t e d h i s t o r i c a lk i n da n de n m i t ya n dp r a c t i c a lc o n t r a d i c f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j a p a n t h e n e g a u v ei n f l u e n c eo fu s ,e g o c e n t r i cp o l i c i e sa n dl a c ko fl e a d i n ga x e sa n ds oo n c u r r e n t l ym o s tn o t i c e a b l ea n dm o s tp o s s i b l ep a r to ft h a ta r r a n g e m e n ti si nt h ef i e l do f t r a d ea n di n v e s t m e n ta i m i n gt oe s t a b l i s hf r e e - t r a d ea r e a ( f t a ) i n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 ,w h i c hi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c l o s ee c o n o m i cr e l a t i o na m o n gt h e m a l t h o u g hr e m a r k a b l ep r o g r e s s e s h a v eb e e nm a d e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e x t e n to fe ua n dn a f t a ,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i s u n s a t i s f a s t o r y t h ed e f t c i e n c i e si n c l u d ei n f e r i o rp a n e r na n dl e v e l so fc o o p e r a t i o n ,h i g h d e g r e eo fd e p e n d e n c et o e x t e r n a lt r a d ea n dc h i n a sl o w e rs t a t u si nt h e s y s t e mo f c o c i p e r a t i o n i te x i s t s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t h a te s t a b l i s h i n gf t a i n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a st h er e s u l to f a n a l y z i n gt r a d ec o m m o d i t ys t r u c t u r ea n dr e l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d u et ov a r i o u sc o m p l i c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ti sd i 怖c u l tt oa c h i e v ei ti nas h o nt e r m ,b u ti ti sj n d i s p e n s a b l et os t a r tw i t h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s t u d y a l t h o u g hm a n yd i 竹i c u l u e se x i s t 。t h e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i nt h r e ec o u n t n e si nf u t u r e o w n sp o s i t i v ed i r e c t i o n c h i n a ,j a p a na n dk o r e as h o u l di n s i s to nd i a l o g u ea n dn e g o t i a t j o n a n ds e tu pam u l t i - f i e l da n dm u l t i l e v e lc o o p e r a t i v ef r a m e w o r ka n ds t r e n g t h e nm u t u a j h a r m o n ya n dc o o p e r a t eo f d i f f e r e n ts y s t e m t h ee m p h a s i si nf u t u r es h o u l db et h eo p e n i n g t oe a c ho t h e ro ft r a d ea n di n v e s t m e n ta sw e l ia sm o n e t s r ya n df i n a n c i a ii n t e g r a t i o n t o c h i n at h e r ea r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d e v e l o p i n g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w i t h j a p a na n dk o r e a c h i n as h o u l dd e e lw i t hc o n c r e t em a f f e r sr e l a t i n gt ow o r ka n da d o p t p r u d e n t i a lp o l i c yi nt h ep r o c e s sa n da c ta sp r o p o r t i o n a t er o l ec h o i c ew i t hs 怕t u so fg r e a t p o w e r a n d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wt ob e n e f i tf r o m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t ot h eg r e a t e s te x t e n t k e yw o r d s :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r r a n g e m e n t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 。f r e e - t r a d e a r e a ( f t a ) 。 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 c l cn u m b e r :f 1 1 4 4 1 2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前言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和以外国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商品、资本、技术、知识等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浮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世界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相 互依存关系空前紧密,世界经济日益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上述过程的深 化和发展,即所谓“经济全球化”n 。 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及国际生产更多的表现为区 域化。无论是在欧洲、在北美,还是在东亚地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都甚为显著。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地区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且各具比较优势,容易通 过直接投资开展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并进行区域内的国际贸易:从地域 的角度来看,地理上相近的国家发展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各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来看,各国应当积极的 签订双边及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相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政策 方面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合作 2 。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一道,构成了2 l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 主流,特别是后者,在近年来的世界经济表现中,更是十分引人注目。 进入2 1 世纪以来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世界最大的两 个区域经济合作体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在积极扩张势力,谋求发展。北美自 由贸易区将于2 0 0 5 年1 2 月正式启动,并将在2 0 0 6 年变成荚洲自由贸易区。欧 盟在2 0 0 4 年则接受了新成员国,并且其融合程度和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 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经济地理中另一重要的板块东亚板块,区域一体化 的发展较之前两者却明显落后。近2 0 年来,东亚地区的地位随着各国经济的发 展和实力的壮大提高很大,但还没有导致世界经济发生“三足鼎立”之变化,“世 晃第三极”还没有真正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国还是“一团散沙”, 没有形成集团联合优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对东亚地区国家 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迫切需要各国加快推动区域联合,以大地 域的优势代替单个国家的优势,从而使东亚真正成为与美欧抗衡的世界经济“第 三极”,在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她。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国家主要奉行基于最惠国待遇( m f n ) 的单边自 由化政策,是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基 于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间的制度安排。1 9 9 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东亚 国家的政策取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制度性安排的快车道,一个具有标志性意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义的事件就是东盟1 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建立的领导人定期会议制度( 简称 “1 0 + 3 ”) ,形成了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以此为契机,包括更紧密的贸易与投资 安排、货币与金融合作、科技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相继进入探讨阶段,有些 已进入实质性发展。 东亚各国( 地区) 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各异,但经济上的互补 性和社会方面的多样性是该地区经济合作最有利的条件。2 0 世纪8 0 年至9 0 年 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但 另一方面,由于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机制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差 距很大,文化差异性也较为明显,民族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以及其他因素存在, 以上种种导致各国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同质性,从而使得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很 大的局限性,面临比欧盟和北美发展区域集团更多的困难。从目前情况来看,在 东亚区域合作中,如果最具实力的中国、日本、韩国三国能够先行一步,加强对 话与协调,进而做出一些翩度性安排,那么势必将对整个东亚区域合作起到关键 性的推动作用。 所谓制度性安排,就是用有约束力的国家间条约来巩固一体化成果,比如自 由贸易协定、货币一体化安排等即是典型的制度性安排。广泛意义上说,各种协 会、联合体、论坛、研究机构等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广泛探讨和采取实际行动促 进一体化发展的有制度性色彩的机构,都可以归为制度性安排。 置身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顺应整个东亚区域经济联 系与合作的潮流,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动向将吸引全球化的注意力。作为该地区最 具经济实力的三个经济强国,三国加强联系与合作,以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为 主导,包括科技、环保、人员、能源等领域,建立一个区域合作的框架,并由此 逐步走向更深的经济合作,不仅对三国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东亚区域的联 合与发展裨益良多,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具备深远的世界意义。 诚然,三国间要建立像欧盟一样的区域性或次区域性合作组织,条件还远不 具备。虽然功能性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表现在相互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增长及生 产的国际化,从而形成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但是,由于缺乏政府间的贸易与 投资合作框架作为指导,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制度性保障,导致这种松散的 经济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总之,就是尚未形成制度性合作机制。但是这种 机制的形成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经济上复杂纠缠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外。从 目前来看,政治、社会与相互间的不信任等众多非经济因素起了极大的阻碍和制 约作用。特别是中日之间复杂的历史恩怨,现实的纠葛,对于经济的影响极大, “政冷经热”的现实暂时还难以化解,甚至有走向“政冷经冷”的极端情况的可 能。但无论如何,为三国经济利益的长远考量,形成制度性合作机制,无疑是共 4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同的理性的选择。 过去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国学者谈论得比较多一些,但是对于研究 作为主权国家的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则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提出建立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或一种类似“三国经济共同体”则是在东亚区域合作的“10 + 3 ”框架形成后,在政府高层人士的推动下,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初提出中 日韩共同体主张的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学者。森岛通夫( 19 94 ) 提出建立包 括日本、中国、朝鲜半岛、中国台湾、琉球群岛在内的“东北亚共同体”,认为 这是阻止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走向没落的唯一有效的对策。金泰弘( 19 99 ) 认为东北亚地区合作应由经济上具有互补关系,并具文化同质性的韩中日为主 轴。另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提出类似的主张。但基本上,这些主张仍是将中日 韩三国放在整个东亚或东北亚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而未将中日韩三国合作作为议 题单独提出。 东亚金融危机凸现了单个经济体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的脆弱性,各国政 府在危机过程中及之后加强了联系与合作,在这种实际推动下,学术界对于制度 化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重视。戎殿新( 1998 ) 论述了东北亚地区进行制度 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面临的障碍以及未来前景。而作为主轴的中日韩三国 建立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体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的讨论也开始展开,而在提出的各 种制度性安排中最受关注的是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fta ) 的可行性。 随着三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三国已经逐步形成由贸易和直接投资所带 动的区域内市场。石柱鲜等( 2001 ) 建立中日韩三国经济的计量模型和贸易 选择模型分析了三国经济的相互影响。陈振锋等( 2003 ) 比较三国进出口商 品结构,考察了中日韩的经济周期,分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与合作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则探讨双边自由贸易的问题。尹翔硕( 20 03 ) 通过中日韩经济 发展阶段和贸易战略的比较认为未来将逐步转向自由贸易。而对于日韩两国率先 启动的日韩自由贸易区,刘昌黎( 2o01 ) 考察了它的影响和未来走向,提出 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学术界的探 讨是与三国政府实质性的步骤相一致的,两者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现实中,三 方已经正式确立了首脑会晤机制,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对话机制正在建立。20 0 3 年10 月,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预示着中日 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进入一个新的启动阶段。而在学术界,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的讨论也渐趋热烈。张小济( 2o03 ) 提出中日韩构筑经济合作制度框架符合 三国长远利益,提出在中目韩三国之间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cep ) ,将 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一揽子合作机制。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货币金融领域。东亚金融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危机后东亚国家为共同抵御金融风险建立了货币互换机制,在学术界早已提出的 东亚货币合作又重新引起了关注。黄梅波( 2001 ) 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 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李晓等( 2o02 ) 提出进行 信息沟通和经济政策协调,建立区域融资便利机制以及进行汇率制度安排,建立 区域货币机制等具体措施。作为东亚区域内无可争议的核心国家,对东亚货币与 金融合作的探讨,主要就是中日韩三国的协调与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与进行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作为东亚的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不同制度、不同经济 发展阶段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具有与世界上其他区域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进行的地区一体化不同的特点、规律和表现,特别对三国合作来说,需要从制度 上达成保证一体化方向的合作框架和安排。现实中来看,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 制度性安排刚刚起步,未来走向如何尚有许多不确定性,已确立的制度框架、合 作领域、具体措施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如何值得探讨。此外,也存在多种推动及 阻碍合作的因素。基本上,经济上的需求是推动三边合作的最重要因素,而政治 及非经济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种合作的推向深入。当前引起最大关注也 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是三国间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甚至是某种自由贸易区 ( f t a ) 的建立,这是由三国紧密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决定的。当然,由于多种复 杂因素的存在,短时间内这也许还难以达成,但着手探讨其可行性是必要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进行制度性安排的相关问题,核心则是 贸易与投资方面特别是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 f t a ) 问题,以及货币金融领域的 具体安排。为此,对于合作制度框架、影响要素、路径选择与阶段方案等都作为 主体部分的铺垫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则研究中国应发挥的作用与采取的政镱。 研究的思路是通过对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可行性。由于三国经济合作的制 度性安排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理论依据也是传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及最优 货币区理论,着重从现实要素分析与探讨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未来方向与前 景。 6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捧探讨 第一章三国经济与合作现状、背景及意义 面对来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出于对各自经济发展现状和 未来前景的战略考量,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及经济的相互影响,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有必要将已经在某些领域与部门开展的联合与台作推向前 进,并探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适时做出制度性安排,以确立合作的制度性框架。 加强联系与合作对各国来讲都有现实与长远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三国经济现状与相互联系 中日韩三国所处的东北亚地区还包括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北部的蒙古和俄 罗斯的远东地区。但是从在世界经济总量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所占的份额来看, 中日韩三国占有绝对压倒的优势。从一些主要统计数字来看,三国经济合作是重 要和必要的。 从经济总量看,中日韩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经济力量( 见表1 ) 。20 02 年 中、日、韩三国总人口为15 亿,三国g dp 分别居全球第二、第六和第十二位, 据世界银行统计,三国g dp 总量达570 00 亿美元,占全球的20 。在世 界经济中,中日韩区域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i t 产品制造业、钢铁、汽车、 化工、造船等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前列。此外,中日韩是全球最重要的资金 来源之一占全球外汇储备总和的40 。 表1 中日韩、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概况( 2 0 0 1 年) 3 】 单位: 中目韩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g d p 在全球比重 1 8 52 6 43 3 6 货物贸易在全球比重 1 1 9 3 7 12 1 6 服务贸易进口在全球比重 1 2 4 4 1 9 1 7 区域内贸易比重 2 16 1 44 6 2 区域内投资比重 1 1 5 2 2 1 2 资料束源:世界银行( ( 2 0 0 2 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韩两国在20 世纪90 年代odp 一直保持着1 0 3 和5 7 的平均增长 率。这在世界上其他地区是绝无仅有的。日本在90 年代虽然处于l0 年经济徘 徊,增长率较低甚至有许多年还是负增长,但是日本gdp 的绝对值仍保持着世 中臼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绝对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连年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今年 低迷的世界经济中的“亮点”:韩国经济在摆脱金融危机后重现健康稳定增长的 势头;日本经济虽尚未摆脱经济不振状态,但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见表2 ) 。 表2 中日韩三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 4 单位: 2 0 0 0 矩2 0 0 2 矩2 0 0 3 芷2 0 0 4 年2 0 0 5 焦 中国 8 08 09 19 58 0 日本 2 80 32 73 41 9 韩国 8 57 o3 1 5 5 5 3 资料来源:整理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很高。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 g b p 增长率在1 9 8 0 1 9 9 0 年间平均每年为9 5 ,在1 9 9 0 2 0 0 0 年间平均每年 为1 0 ,3 。进入2 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据中国统计局公布 的数据,2 0 0 2 年中国的g d p 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 0 0 1 年增长了8 ,2 0 0 3 年比上 年增长了9 1 。2 0 0 4 年,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 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 1 3 6 5 1 5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 5 。此外,2 0 0 4 年全年进出 口总额1 1 5 4 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 5 7 。其中,出口5 9 3 4 亿美元增长3 5 4 ;进口5 6 1 4 亿美元,增长3 6 0 。全年贸易顺差3 2 0 亿美元,比上年扩大6 5 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 0 6 亿美元,增长1 3 3 。年末国家外汇 储备6 0 9 9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 0 6 7 亿美元 5 】。 随着经济实力的长大,中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目前g d p 已排名世界第六 位,岁 贸进出口额位居第四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一直居发展中 国家首位。2 0 0 2 年中国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突破5 0 0 亿美元大关,首次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引进国 8 。 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良好,但仍然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困难局面,由固定 增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的经济过热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开 始增大,提高就业率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能源 缺口,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造成的“瓶颈”,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如何改革效率低下、积重难返的银行金融体系,也是长期面临的难题。尽 管存在以上的种种问题,从总体上而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 发展的基本态势。 日本经济陷入已经持续十多年的困境。这个拥有最庞大个人金融资产、综合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国力居东亚之首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结构扭曲,制度疲劳,面临二战以来 最严峻的挑战。日本国内部分人士把本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美国和中 国,一是说美国经济下降尤其是“9 。l l ”事件后对全球经济产生的严重影响;二 是中国对日本出口过多,输出通货紧缩,导致日本物价下降,拖累了经济恢复。 然而国际经济社会一致认为,是日本经济拖累了东亚经济、全球经济,其根源是 经济政策持续失误,经济结构与经济制度均有严重问题。二战以后的前3 0 年, 日本经济曾经有过高速增长,但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破灭,尤其是 经历1 9 9 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当前日本经济尚存在以下几大难题: 不良债权。泡沫经济以来累计遗留下6 8 万亿日元不良债权( 约合5 6 0 0 亿美元) ,相当于加拿大一年g d p 总值。这几乎吞噬了所有的银行业收益,导致 金融业无力向经济增长部门提供资金。银行中介功能失位,企业失去信贷,也就 失去了增长的空间和基础。 庞大赤字。泡沫经济崩溃的十几年以来,日本经历了战后历史最久、程 度最深的一次危机。从第一次经济失衡开始,日本政府已换届8 次,推出“次 经济紧急对策。目前财政赤字总额1 3 0 兆日元,不但造成市场利率上扬,抑制民 间投资,而且使政府不堪重负。 通货紧缩。由结构性长期衰退造成国际竞争力下降和国内消费信心下 降,造成全面的、持续的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己成为一种多年以来的趋势。1 9 9 1 2 0 0 3 年1 3 年中,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和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下跌。这造成 投资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影响。 失业率居高不下。2 0 0 3 年2 月达n - 战以来最高点5 。如果处理不良 债权力度加大,经济基本面进一步下滑失业率将继续上升。 小泉政府组阁以来,以改革为目标,以体制、产业、微观基础三方面为突破 口,推动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2 0 0 2 年开始,日本经济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 由2 0 0 2 年的负增长连续实现了经济的正常增长。必须指出的是,2 0 0 2 年以来, 出口增加是日本经济恢复的牵引车而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最快、贡献度也最 大,说明正是“中国因素”在牵引着日本的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着 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中国特需”的影响越来越大 7 】。 但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道路却并不顺畅,并伴随着反复。日本2 0 0 4 年1 2 月份 月度经济形势报告认为,日本经济复苏的总体形势虽然没有改变,但部分经 济指标趋弱,日本经济已经从持续恢复进入缓慢恢复阶段。2 0 0 4 年第四季度, 日本经济继续呈现萎缩状态,主要表现为出口不振和个人消费低迷。这种现象意 味着日本经济在不到1 0 年时间里第四次陷入衰退。统计数字表明,2 0 0 4 年1 0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一1 2 月,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比降低了0 1 个百分点,而此前专家曾乐 观的估计日本经济增长率应该在0 1 左右。有关方面因此悲观的指出。持续三 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表明,两年前日本经济表现出的复苏势头已经不复存在。如 果按照2 0 0 4 年全年的统计数字,日本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一0 5 ,比市场预 期降低了整整一个百分点。整体而言,2 0 0 4 年日本全年实际g d p 增长了2 6 。 为连续第二年实现增长,也是自1 9 9 6 年增长3 4 以来的最好水平,但这主要 归功于第一季度的出色表现。因此日本官方对当前经济状况仍普遍持乐观态度, 称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不变,只是处于复苏阶段的调整期,预计其他国家经济增长 将提升海外需求,并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8 。 在东亚,韩国经济地位比较重要,韩国国家不大,但它的经济实力仅次于日 本和中国。它是世界第l i 位商品贸易国、1 2 位服务贸易国和中等水平的对外直 接投资国。韩国是经合组织( o e c d ) 中为数不多的亚洲成员国,还是亚太经合组织 ( a p e c ) 的重要参与者和促进者。 东亚金融危机使韩国遭受了近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严重危机。之后,韩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经济增长在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中表现最为突 出,2 0 0 2 年实现了6 3 的经济增长率。出口的增加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大增对 韩国经济起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此外个人消费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以 及金融业重组的较大进展使韩国经济在复苏以后取得发展。尽管自2 0 0 3 年以来 受国际油价及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仍基本保 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见表3 ) 。 表32 0 0 0 2 0 0 4 年韩国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2 0 0 0 经 2 0 0 1 年2 0 0 2 色2 0 0 3 焦2 0 0 4 盔 g d p 增长率 9 33 16 34 o5 3 国内投资g d p 2 8 3 2 7 o2 6 12 6 o2 7 0 国内储蓄g d p 3 2 4 3 0 22 9 22 8 o2 9 0 通货膨胀率 2 34 1 2 74 03 5 货币供给( m 2 ) 增长 2 5 41 3 2 1 0 41 5 01 5 o 财政盈余g d p 1 31 33 9 1 o 2 0 贸易盈余g d p 2 72 0 1 3o o o 3 资料来源:a s i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n k ,a s i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o u t l o o k :2 0 0 3 , a p r i l 2 8 ,2 0 0 3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取得进展。信息技术产业正逐渐成 1 0 中1 3 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过去5 年,韩国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 1 3 ,产值从1 9 9 7 年的7 6 万亿韩元增长到2 0 0 2 年的1 8 9 万亿韩元,在g d p 中的 比重也从8 。6 上升到1 4 9 ,创汇额达4 6 3 亿美元,在总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 2 8 5 。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带动了韩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动 力。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相互毗邻,彼此交往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十分接近, 经贸往来十分密切。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相 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三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超过了三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增长, 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 国成为日本限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2 年中韩贸易进出臼 额达440 亿美元,年增30 ,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据日方 统计20 02 年的日韩贸易额近570 亿美元。2o02 年中、日、韩三国之间 贸易额已突破20 0o 亿美元【9 。 中日韩之间的直接投资作为三国之间相互贸易的支柱和补充,也占有相当重 要的位置。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到20 0 0 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流出总量中仅占2 g 。但是同期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却大幅增加。现在目本对中国大陆投资仅次于香港地区、美国,居第三位。受亚 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但是对华投资也是大幅度增加。 现在中国己成为韩国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成为位于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欧 盟之后的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 在中日韩三国政府对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政治意愿的主导下,三国 在对此的制度性安排方面已走出了可喜的几步:1999 年第3 次“i0 + 3 ” 首脑会议期间,首次举行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非正式早餐会;2000 年第4 次“10 + 3 ”首脑会议期间,决定设定2002 年为中日韩人员交往年;20 02 年“10 + 3 ”框架下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年度会晤已成固定机制。 中日韩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建立,将对三国间的贸易和投资起到十分明显的 带动作用。三国正在逐步形成由贸易和投资所带动的区域内市场。中日韩三国首 脑已经就在五大领域建立合作机制达成共识,这五大合作领域是:经济贸易、信 息科技、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从三国的经济总量以及三国在全球贸 易和投资中的地位来看,以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市场的形成,将 成为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最终形成东亚经济圈的基石。 中日韩经济台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第二节对经济合作做出制度性安排的提出 一、中日韩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区域集团化的挑战 过去十年中,世界经济主要表现为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影响十分深远,不 仅涉及工商业,还影响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爆发的强烈反对全球 化的浪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化的力量。 9 0 年代以来,掩盖在全球化的主导趋势之下的,是全球范围内区域集团化 趋势的发展。实际上,世界上多数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成为某个区域 贸易协定的成员,还有许多国家加入多个区域协定,以至于超过1 3 的世界贸 易是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的框架下发生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新 变化,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不再是一对一竞争,而是通过推进有利于自身的区 域经济合作,扩大势力范围,进而争取国际经济规则主导权。 有关区域集团化的利弊,经济学家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学者认为地区贸易 集团对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构成了“绊脚石”;而另一些学者则将其视为构筑全球 非歧视性贸易自由化框架的“奠基石”。姑且不论这些运用理论观点或经验数据 对地区主义利弊所进行的讨论,地区主义已在全球范围蔓延,这一事实清楚的说 明大多数国家认为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至少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实际上,地区主义带来的经济利益包括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率,此外,还 包括政治利益,如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讨价还价的实力和锁定国内改革政策。我们 也不能低估了战略意图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性。例如,欧洲一体化的主要 目的就在于防止发生一场新的欧洲战争,而经济合作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因此,地区主义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仍完全有可髓继续繁荣发展下去。实际上, 许多新的区域性贸易协定已经在讨论之中了。在这许许多多现存的和即将达成的 区域贸易协定中,有两个贸易集团因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而备受关注。 首先,欧盟正继续拓展与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在2 0 0 0 年1 2 月7 日至9 日的尼斯会议上,欧盟委员会再次肯定了欧盟东扩进程的历史性意义。2 0 0 4 年 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一个包含了许多中欧、东欧国家的大大扩展了的真 正的“欧洲联盟”将在2 0 1 0 年以前实现1 1 0 。2 0 0 2 年1 月1 日欧元纸币和硬币 在所有欧元区国家的发行流通,以及其他协调各成员经济政策的超国家机制的建 立实施,使得欧盟的融合程度和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另一方面,自9 0 年代以来,美国放弃了8 0 年代长期持有的反对地区主义的 立场以后,一直在美渊寻求经济一体化。1 9 9 0 年,美国宣布了一项“美洲企业 倡议”,以探索形成北美、中美与南美洲国家之间覆盖整个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探讨 1 9 9 2 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 a f t a ) 。在1 9 9 4 年 迈阿密举行的西半球国家峰会上,该地区的领导人一致同意组成美洲自由贸易区 ( f t a a ) 。2 0 0 1 年4 月,3 4 个地区国家的领导入在魁北克会晤,承诺要继续推动 谈判,力争在2 0 0 5 年之前达成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将于2 0 0 5 年1 2 月正式启动,并将在2 0 0 6 年变成美洲自由贸易区。鉴于目前小布什政府对 该政策的支持,覆盖整个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协定很可能将在今后1 0 年中形成。 因此,在今后十年当中,世界贸易很有可能将为两个超级贸易集团所主导: 一个位于欧洲,而另一个则位于美洲。 然而,尽管地区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但对经济迅速发展的东亚来说,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特别是对于东亚区域内的三个经济大国中 国、日本、韩国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中日韩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 济合作。虽然三国分别在谋求同各自的贸易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不过,由于 中日韩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发展相对缓慢,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东亚区域内, 还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的协调和讨价还价力量。这种状况与中日韩在全球和区 域中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也不利于三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发展。中日韩分别与东 盟或其某个成员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关系,而三个国家之间不加强合作和协调,不 仅每个国家自身获益有限,而且无法在东亚形成可以与e u 、n a f r a 相抗衡的区域 经济组织。在未来1 0 年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 二、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 除了面临世界范围内地区主义和区域集团化的激烈竞争以外,随着东亚区域 内经济相互依存度与内聚力的提高,越来越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规范空前 扩大和深化的经贸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制度障碍。正是基于这种需要, 东亚区域内部盼各种合作机制才获得明显进展。 除了a p e c 框架下的整个亚太地区的合作以外,东亚国家正在更深的层面上 加强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