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苏东坡游戏书写中的修辞辞格.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苏东坡游戏书写中的修辞辞格.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苏东坡游戏书写中的修辞辞格.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苏东坡游戏书写中的修辞辞格.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苏东坡游戏书写中的修辞辞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收集了苏东坡所创作的游戏文字,以及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苏东坡的相关记 载,试图运用古汉语修辞理论,对其中特色化辞格加以分析、归纳。文中共分析了 回文、集句、仿词、双关等十多种辞格,并试图寻找这些常在游戏书写中出现的多 种辞格所存在的共性。 关键词:苏东坡:游戏书写;古汉语修辞格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c o ll e c t e dt h eg a m ew r i t i n gw h i c hs ud o n g p oc r e a t e s , a s w e l la si nt h eh i s t o r yc o r r e l a t i o na b o u ts ud o n g p o ,a t t e m p t st ou t i l i z e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r h e t o r i ct h e o r yt oa n a l y z et h ef i g u r e so fs p e e c hi nt h eg a m e 耵i t i n go fs ud o n g p o 1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t h eh u i 计e n ,j i j u ,f a n g c j , s h u a n g g u a na n da n o t h e rm o r et h a nt e nk i n do ff i g u r e so fs p e e c h a i m i n gt o s e e kt h eg e n e r a lc h a r a c t e re x i s ti nt h ef i g u r e so fs p e e c hw h i c ho f e na p p e a r s i nt h eg a m ew r i t i n go fs ud o n g p o k e yw n r d s :s ud o n g p o ;g a m ew r i t i n g ;f i g i l r c so fs p e e 曲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至筮日期:坦照b1 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旌 日 期:叠地丑1 8 丑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t 日 期:碰翊丝自 电话: 虫b 编: 引言 本文中所谓“游戏书写”,是指一系列“文字游戏”意味十足的文字作品,包括怪 体诗词、酒令、对联等多种文体,大多幽默、戏谑、诙谐。大量游戏作品的出现, 同宋代文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一的创作文风有关。而这些游戏之作中又大 多蕴涵若车富多样的修辞辞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修辞辞格,认知中华民族修辞独特 品性的重要原始素材。不少历代文人在审视苏东坡文学作品时,都会为其谐谑、幽 默的游戏行文所吸引。如: 清方东树昭味詹言中言“杂以嘲戏,讽荐谐谑,庄语悟语,随兴而发, 此东坡之独有千古也。”宋曾储高斋漫录中记载,钱穆父曾赞:“予瞻可谓善 戏谑者也。” 苏东坡一生著有大量的游戏书写作品。按照文体,可分怪体诗词、酒令、对联、 日常口语应答四类。这些游戏书写,大多显现出幽默、谐谑的风格。这些艺术味十 足的民族化的游戏书写作晶,或保留在其诗词总集中;或散见于历代文人笔记、诗 话、传奇中:亦有相当大一部分,随普通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游戏书写之所以可以造就幽默、机警、诙谐、讽刺等效果,在语言学范畴内, 也是可以找到一定的勰律性的东西。特别是修辞格的灵活运用,无疑增添了苏东坡 书写作品中的游戏意味。苏东坡游戏书写中,各种修辞辞格颇为丰富,除了常规辞 格外,更是运用了大量常在游戏行文中出现的回文、对偶、析字、嵌字等游戏意味 浓厚的多种修辞辞格。其中,回文、对偶等辞格对文章语句的外在可视格式做出了 一定规范化要求;而析字、嵌字等修辞,则是一种近乎猜谜游戏的修辞格式。这些 特定修辞,同苏东坡的游戏书写,无疑是两相契合的。 特定修辞,同苏东坡的游戏书写,无疑是两相契合的。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诗辨( 五) 棚,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年0 5 月版, 第2 4 页。 回文 “运用词的排列顺序,循环往复的语句,来表示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使得同 一语句既可顺读,又可倒读,这种刻意追求词序形式回绕的修辞方式叫做回文。”2 回 文,“过去也常写作廷文,是讲究词序有媳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 回文可分“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旬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几种样式。“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尾字倒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韵诗。“就句回 文”是一句内完成一个回复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就是 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 前半篇的回文。“环复回文”就是先连环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连环读至开头。4 诗词字句若回旋往返,都能成义可诵,便可称为回文诗词。据宋桑世昌回 文类聚载,回文“自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 。宋代行文,崇尚显现机巧,于是撰写回文诗词,也就成了当时文人显现敏捷才思 的极好方式。本文共收录苏东坡回文诗十四首,回文词八首5 ,这些回文作品均为戏 作,机巧、别致。 一、回文诗 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 而成文也。”苏东坡全集共收入苏东坡十四首回文诗,皆为通体回文。即顺读时 从全诗首字起读,至末字读毕;倒读时从原诗末字读起,至原诗首字毕,这种原诗 中不见倒读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的回文形式,又称“待回型”。如: 附江南本织锦图上回文原作三首 ( 其一)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读为: 2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砌,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2 2 9 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加,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1 2 月版,第1 9 4 页。 。余元洲选编,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的采莲诗、东坡赏花诗,同理可读为: 采莲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阚新。 一阙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种单环回文体诗中,因其特殊的诵读次序,使得其诗中包含着“顶针”这一修 辞格成为了必然。如静思伊中,第一句以“久阻归期”做结,第二句则以此其句; 第二句以“忆别离”做结,第三句则以此起句;其他两首诗亦然。 东坡诗话中,还有录有一首连理转折回文诗。 佛印禅师闻知小妹善解回文,写了一篇连理转折诗,寄与东坡。诗日: 野野乌乌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畚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 莺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屏屏堪堪看看 山 9 山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渡涯 水 水景景幽幽深深处处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 花光光皎皎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最好好蒙蒙茸 茸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抹林里 里鸟鸟声声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春光光好好杨杨柳柳枝枝头 头春春色色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醪醪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 行春春色色里里相相逢逢兢兢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 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 东坡细看此诗,计二百六十字,一百三十对,竟解不出来小妹日:“有何难哉, 此亦折卸玲珑之体不过依我们连理之诗而作,待我读与兄听之” 野乌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山,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涯水。 浪促潺援水景幽,景幽深处好。 深处好追游,追游傍水花。 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 梨花光皎洁玲珑,玲拢似坠银花折。 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蒙茸溪畔草。 蒙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 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声叫。 林里鸟声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 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头春色秀 枝头春色秀时常,时常共饮春醪酒 共饮春醪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 闭行春色里相逢, 相连兢忆游山水。 兢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 归去来休休役役 这种按照特殊诵读规则,转折行文的回文方式,便为“连理转折回文”。其中亦 必然包含“顶真”这种修辞辞格。 除东坡诗话外,民间流传苏东坡曾作过一首璇玑回文体的“反复诗”,全文 排列如下: 烟 雨冷 藏 云 村 远 水流春 洼 士 隐 望 老 斗 义 笋吐 天 化 吟残蕊 迅 公、 香 “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能得 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得七言绝旬四 首;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于首;若将所有二十九 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 可读出七、八十首诗来,今举其中几例: 外圈从右往左:例” 9 林辰等校点,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 东坡诗话 m ,春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3 1 6 页。 注:东坡诗话,为清代小说,全称新编宋文忠公苏学士东坡诗话,不署编撰人,= 酉堂 梓行,少见著录。全书由若于个短故事组成,叙述苏东坡和佛印、苏辙、苏小妹、黄山答等 人游历、唱合的故事。本书虽为小说但不少故事取材自宋人笔记。 蕊远含香吐, 水远山藏雨, 水远山藏雨, 蕊远舍香吐, 尖笋隐东洼 烟冷衬红花 烟冷村红花。 尖笋隐东洼 外圈从右往左用辘轳回文法:例 红花蕊远合香吐,香吐尖笋隐东洼 东洼水远山藏雨,藏雨烟冷村红花。 东洼水远山藏雨, 红花蕊远合香吐, 藏雨烟冷衬红花 香吐尖笋隐东洼” 用回文法读上面的诗:例 烟冷衬红花蕊远,花蕊远合香吐尖 尖吐香含远蕊花,远蕊花红衬冷烟。 尖吐香含远蕊花, 罔冷村红花蕊远, 远蕊花红衬冷烟。 花蕊远含香吐尖 内十字架:例 水流春老吟残蕊,烟云望老斗又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尖叉斗老望云烟 水流春老吟残蕊,尖又斗老望云烟 注:每种类型举2 例以下同 注:从左往右,亦可读。读法略去。 注:从左往右,亦可读。读法略去。 蕊残吟老春流水,烟云望老斗又尖。 内十字架中用辘轳体:例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又尖 尖叉斗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吟残蕊, 尖叉斗老春流水, 水流春老望云烟。 蕊残吟老斗叉尖。 像这种多重环行组合而成,左旋右旋,皆可成诗,且读法多样的回文样式,可 称为“璇玑回文”。其中,某些读法中,可能含有“顶针”辞格。如“烟冷衬红花蕊远, 花蕊远含香吐尖。”,第一句句末“花蕊远”,既为第二句句首。 无论是单环回文、转折回文或是璇玑回文,诵读成诗必遵循一定的诵读法则。 而这些法则大多是隐性的,只有读者根据已有经验以及文学素养,凭借智慧方可读 出。如果说词序的排列顺序循环往复造成的回文,体现的是作者的智慧,那么,语 句摆放位置特殊造成的回文,则要求读者同作者一样具有机巧,书写、诵读的过程, 都充满乐趣,这便是回文这一修辞造成的特殊效果。 此外,古人有时还利用回文修辞辞格设酒令,以增加酒令的难度。如 一日,山谷、佛印等过东坡小饮。坡公行一令,要两字颠倒相似,下面各用一 句诗叶韵: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短墙。 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黄山谷日: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去。 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秦少游日: 动似静。万顷碧涛沉宝镜。 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参寥日: 重似轻万斛云帆一叶升 轻似重纷纷柳絮铺粱栋。 欧阳永叔日: 难似易百尺竿头呈巧技。 易似难携手临枝泣剐问 苏子由日: 有似无。仙子乘风游太虚。 元似有。掬水分明月在手 佛印曰: 贫似富高帝万钱登上坐 富似贫。韩公乞食妓家门 米元章日: 悲似乐。送丧之家奏鼓乐 乐似悲嫁女之家日日啼” 这里出现的“a 似b ”,“b 似a ”,便为回文修辞。 对偶 “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都叫做对 偶辞。”“当对偶上旬和下旬的平仄完全相反,两句在同一位置的字没有雷同时, 对偶就变成了对仗。” 对偶这种修辞辞格,在苏东坡系列对联作品以及日常口语机智应答中,都可 寻得踪影。而这一系列对偶辞格的运用,又有许多同其他修辞格结合在一起,形成 ”林辰等校点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东坡诗话 m 】,春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2 9 3 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1 2 月版,第2 0 2 更。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砌,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1 7 8 页。 1 4 双重修辞,或是多重修辞,或幽默机智,或诙谐讽刺,表达样式灵活多变。“ 流水数字对: 流水对,是“对偶的一种。指上下两联相串成对,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 等关系的对偶。因串对两联顺势而下,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故又称流水对。”而 数字对,则是指内含数字的对联。其中数字越多,越连贯,越难对。 相传,苏东坡的妻子王弗的父亲王方,曾出过一个流水数字对考过苏东坡。 王方上联为: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转八弯来到 九江十足呆举子。 苏轼对下联:十年寒窗,读了八九年诗书,进了七六五次考场四往三返登二 门、一等奇迸士。” 此联上顺序联嵌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下联倒序嵌有同样的十个字,确为一数字绝妙好对。此外,这组流水对,不论上联, 还是下联,皆为一组承接关系的句子,读起来,一气呵成,痛快酣畅。 此外,苏东坡数字流水对还有以下一组: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李调元释苏东坡答岭南绝对。( 见于清梁章钜“巧 对录) 数字对: 相传,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丽来 考生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不知怎的却 惊动了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经过一番秘访,没发 “注:由于没有专门的作品集载录苏东坡的对偶类作品,因此笔者只能从历代文人笔记、诗话、 小说、传奇等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中取例。但以下作品是否为东坡所作,则仍待考证。不过, 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内容,对研究苏轼本人文本创作,亦多有裨益。正如王士桢所言:“小说演义, 亦各有据”( 香祖笔记卷一o )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也提到“即余所谓野语虽未足据 以定事实,丽每可以征人情采及葑菲,询于刍荛,固以史家所不废也。”( 见 管锥编第五册) 可见,这些尚待考释的材料中,所包含的资料,其价值仍不可小觑。而此中,宋代文人笔记中 记载的东坡轶事,其真实程度最高。以下其他修辞辞格中所引材料,亦属此种情况。 “汪国胜吴振国李宇明,汉语辞格大全 蜘,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0 2 月版第1 3 0 页。 ”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人望 m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3 年0 5 月版,第5 0 2 页。 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 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 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 丑,只有钻冷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吟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予。我出 上联,你们对下联。”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 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 大汗淋漓,满面羞渐。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闯:“你会对吗? ”那个学 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 ”那个 学生,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一样。这时他再也不 想掩饰幸灾乐裾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者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还没 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 “那怎么他们仍都对不出来呢? ” “他们都对出来了。” “他们明明接手表示不会对,你何以知道他们都对出来了? ” “考官大人,你把他们召在一起面试,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前面会对的又不能说, 否则后面就会一一因袭,所以他们仍只有打手势,其实这手势就是他们对的下联。” “苏学士,我倒要请教,这手势怎么就是下联昵? ” “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们仍对的下联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这时台下的学生如释重负,无不露出了笑容,周围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而考官 却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她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 见 于清梁章钜巧对录) 此处,“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4 便是数字对 1 6 又如: 游宦纪闻云:东坡一日语刘景丈云:“一则仲父,再则伸父。以何为对? ” 刘云:“千不如人,万不如人。帔为绝倒。 此处,、千、万”入联,也为数字对。 宋岳珂捏史记载:“承平时国学与迂欢盟,文禁甚宽辂客者往来,率以 谈谑诗文相娱乐”,辽使出联“三光日月星”,苏回“四诗风雅颂设“四德无亨利”( 注: 四德本为元亨利贞,此避宋仁宗庙讳,去贞字) ,“两朝兄弟邦” ”三光目月星”、“四诗风雅颂”、“两朝兄弟邦”也属数字对。 宝塔对: 在诗体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联苑中,也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联,这种对 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句,因形状象一座宝塔。所以褥宝塔联的雅称。妇 苏轼的一联: 请坐, 请上坐 蓉 敬茶 敬 香茶 据说这是最早的宝塔联。关于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宋神宗熙宁初年, 苏轼曾住杭州通判,有一天,便服出城,来到一座寺庙游览。寺中住持佛印见他穿 着平常,又不认识,只冷冷地哼了声“坐”,然后又向小和尚说了声“茶”,态度冷 淡怠慢。佛印与苏轼交谈一番之后,见他谈吐不凡,并非俗客,于是,又招呼到:“请 坐”,并吩咐小和尚:“敬茶”。待佛印得知来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顿时满面 笑容施礼不迭。恭敬地招呼:“请上坐”,还传呼小和尚:“敬香茶”。后来,苏轼告 辞时,佛印拿出纸笔,乞求墨宝,苏轼于是写下此联,讽刺佛印。” 增( 减) 宇改对 增( 减) 字改对,是古人运用的一种特殊写对手法,是否为固定辞格,暂无定 论。所谓“增( 减) 字改对”是指,在原有对联的基础上,增( 减) 字,以改变原 “牛宏泰编,名人对联故事大观 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5 5 页。 注:也有人说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故事或清代大学士阮元的故事。 1 7 有意义,且所增字( 减) 字同样两相对仗。如: 相传,东坡年轻时,曾写过一对: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不凡天,门前来了位自发老翁,口称向小苏求教。说话闻给苏东坡递上小书一 本,苏东坡一看,不觉愣住了,别说书里写的内容,连书上的字也一个不认识当 时面红耳赤,自认不是。事后将原联上各加二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后,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终于成为文坛的杰出人物。”此处,“发 馈”、“立志”便为增字。此时,联意已改。 又如:相传苏小妹文才出众,提出以文才择婚。京城中有位富家子弟方若虚, 写了篇文章妄想应招。苏小妹阅后批了联: 笔下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怕得罪这位公子,就在联后各加了一个字,退给方若虚,原来的批联变 成了: 笔下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顿时批评、贬斥,变成了赞美、颂扬。虽不会招婿,但也不得罪人。此处所用, 也是增字改对的手法。 又如:相传,北宋的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很有学问。东坡的妹妹 苏小妹,因生在书香之家,也很有才华,吟诗作对,不在两个哥哥之下。 一天吃饭时,苏东坡看着切开的咸鸡蛋,随口吟道: 成蛋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 ”梅嘉陵龙寿铰李渔村编,古今名人对联故事,彻,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8 月版。第9 0 页。 2 。梅嘉陵龙寿钦李渔村编,古今名人对联故事(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8 月版,第9 8 页。 1 8 他说完只看小妹,暗示她来对,想让妹妹下不了台。碰巧小妹取出个裂开口的 大石榴,便高声对道: 石榴裂嘴坛一个,里藏珍珠玛瑙 过了几天,秦少游来了,苏小妹故意将对联前两字隐去,成了一则联谜,请少 游猜谜: 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 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奏少游动了一番脑筋,终于猜出是“咸蛋”和“石榴”。此处所用,为减字改对。 回环 所谓“回环”又称“回文对”,就指“把词语相同或相似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 片段紧紧连在一起,前者的头是后者的尾,后者的尾巴又是前者的头。它和回文虽 然都是词语的循环往复的结构形式,但回环是以词语为单位,一般只能顺读,由于 它往往以成对的面目出现,故有回文对之称。而回文则是以字为单位,强调倒读 顺读皆可成文。” 佛印说:“不悭不富,不富不悭,转悭转富,转富转悭,悭则富,富则悭” 东坡对:“不毒不秃,不秃不毒,转秃转毒,转毒转秃,毒则秃,秃剐毒。“ 这是一组佛印同东坡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机智应答,也是彼此间善意的讽刺 挪揄。相据一日佛印同东坡一同饮滔,佛印出上联,意在讽刺为官的苏东坡;于是 东坡出下联回应,转而讽刺为僧的佛印。在这里,佛印同东坡的两句话中,每句都 连续运用了三个回环修辞,产生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的独特情趣,体现了双方行文的 机敏睿智。 2 2 梅嘉陵龙寿钦李渔村编,古今名人对联故事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8 月版,第1 0 l 页。 2 3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m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1 4 7 页。 2 出自:东坡问答录 踟。此书旧本题宋苏轼撰,实为伪作。书中所载内容,其内容真伪, 尚待考。 嵌字 一嵌字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几个特定的字嵌入句中,暗含文意以外的意思。”例 如: 东坡知杭卅,有名妓郑容,求落藉,高茔求从良坡公俱准之子判尾写一词, 名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容我楼前先隳喷落笔生风,藉藉声名不负公高 山白早,茔骨水肌都解老。从此杭都,良夜清风月满湖舍八句,句首一字,凑之 是:郑容落藉,高茔从良。二人拜谢而去这首减字木兰花为一藏头诃,其 中暗含“郑容落藉,高茔从良”八字。从辞格角度考虑,为嵌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苏小妹曾做一 谜语诗,让秦少游猜其中之意思,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暗嘲秦少游假 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看苏小妹一事。: 铜铁投洪冶,( 化) 蝼蚁上粉墙,( 缘) 阴阳无二义,( 道) 天地我中央( 人) 秦少游领会其中要旨,挥笔回诗: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秦少游所为诗,为藏头诗,同样暗含“化缘道人”四字,同样用的也是嵌字修 辞。 夸张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蝴,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1 4 7 页。 ”林辰等校点,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东坡诗话 m ,春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2 9 3 页。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它可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苏东坡游戏书写中运用的夸张手法,往往可以造成一 种诙谐幽默的效果,甚至可以使表现内容变得富有传奇色彩。 东坡诗话中记载,一日,东坡、山谷等人席间设酒令。 东坡目: 急急急,穿靴水上立,走马到安邑, 走马却回采,靴尖犹末湿。 山谷曰: 急急急,连箭射粉墙。走马到南场, 走马却回来,箭头末点墙 佛印日; 急急急,娘子放个屁,走马到西市, 走马却回来,屁门犹束闭。2 7 这里的夸张手法运用,其目的不在于表现事物的真实形态,而是有意为追求幽 默色彩而增加的,“穿靴水上立,走马到安邑;走马却回来,靴尖犹末湿。”“连箭射 粉墙,走马到南场,走马却回来,箭头末点墙。”让人听起来觉得新奇有趣,颇为传 奇,符合游戏之风,而佛印的:“走马却回来,屁门犹末闭。”则纯属滑稽之语了。 三言二拍中,还记载了一段苏东坡同小妹出联相戏的故事。苏东坡的妹妹 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常对诗对联取乐。相传苏小妹是门楼头,即前额突 出,苏东坡就说: 未出门前三五步, 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脸长的长。苏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还未流到腮 ”林辰等校点,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 东坡诗话腑 ,毒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2 9 3 页。 苏小妹是窝窝眼,即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 几次拭泪深难到, 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自然不肯放过。回诗道: 几回口角无觅处, 忽听毛里有声传 这里苏东坡同苏小妹运用夸张手法,互相揶揄,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 比喻 所谓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这里要谈的是比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顶针 喻。 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常见“雪似故人人似雪”这种比喻。这种比喻是由两个比 喻构成。其中“雪似故人”的“雪”是本体,“人”是喻体,而“人似雪,的“人”则是本体, “雪”是喻体。两个比喻之间,有一种互为本体互为喻体的关系,因此有人称这种比 喻为“互喻”。但从修辞的角度看,似觉欠妥。因为:这种比喻的前一比喻结尾的诃 语又作后一比喻的开头,这就具有“顶针”的特点;而后一比喻又是前一比喻语序的 颠倒,这又具有“回环”的特点。可见这种比喻具备了回环、顶针这两种修辞手法的 特点,它是回环、顶针和比喻三种修辞手法的复合形式,我们就称它做“回项喻”。2 5 回顶喻的基木格式是“a 像b 、b 像a ”。 如: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苏东坡江城子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以在“a 像b ,b 像a ”之上再加一些附加成分,构 成“a 像b ,b 像a ”的格式。如: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 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缪树晟彭华生陶孝俊景代红,修辞趣谈 m ,重庆出版社,1 9 8 睥6 月版,第1 3 5 页。 苏东坡少年游* 例把“雪似故人颠倒成“人似雪”,构成两个比喻。例的“雪似杨花”说明 “去年相送”是大雪飘飞的冬天,c c 杨花似雪”说明“今年盼归”是杨花飞舞的晚春时 节。相别时间,已是两个年头了。 藏词 “利用人们已经熟悉的成语或语句,故意将本词隐藏起来,而只是用成语或语句 中剩余的部分来代替,即把古书中的词组或语句割裂开来,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这 种修辞方法叫藏词又称割裂。”2 例如: 赠妾诗 有人年七十,方买妾。馔客,东坡过之,遂乞诗。坡问妾年。日:“三十”。乃 戏日:咋 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3 。 而立,指三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论语为政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话,于 是东坡便截取“三十而立”后句,表示三十岁。此外中国自古还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的俗语,这里东坡隐去“人生七十”,用古稀表示七十岁。使用这样的修辞格,比直 接说出新人的年纪要含蓄得多,这样就使得辛辣的讽刺变成了轻松的揶揄,造成了 幽默化的效果。 析字 “把汉字分开来说又合拢来理解的措辞之法,修辞学上叫做析字。汉字由形音 义三部分构成,使用时可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来使用。或把汉字分成若干部分丽取 其中某一部分( 偏旁) ,成分开来说又合拢来理解,或借用某一汉字的读音去代替另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m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8 5 8 4 页。 ”出自冷斋夜话,转引自笑笑录 m 清 独逸窝退士。岳麓出版社,l 9 8 5 年1 2 月版,第 4 2 页。 一个同音宇,都属于析字的范围。” 侯鲭录,曾记载了一个东坡在韩绎( 子华) 家宴会上做人名诗的故事: 子华新宠鲁生,舞罢为游蜂所螫,子华意甚不怿,久之呼出,持白团扇从东坡 乞诗坡书云:“窗摇细浪鱼吹日,舞罢花枝蜂绕表,不觉南风吹酒醒,空教明月照 人归。”上句纪姓,下句书蜂事,康公大喜坡云:“惟恐他姬厮赖,故云耳,客皆 大喜 此诗,首句是“鲁”字的字谜诗,或称入名诗:伍吹日”者,鲁也。次句云鲁生 被蜂螫之事。 据宋人笔记载,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有人在东京相国寺题诗一首:“终岁荒浦焦, 贫女戴笠落柘条。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这诗歌从字面上来看,也是 片荒凉的惨状,不会是给王安石唱赞歌的。苏轼解释说,这首诗背后实际上就是 直接攻击王安石的,只不过被字面掩盖住了。 原文为:王荆公秉国时,有人题相国寺壁云:“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整落柘 条。阿依去家京洛还,惊心寇盗来攻剽。叭皆以为夫出妇,忧荒乱也及荆公罢相, 子瞻召还,诸公饮苏寺内,以此诗问之,苏日:于贫女句可以得其人矣终岁,十 二月也,十二月为音字,荒芜,田有苗也,草田为苗字,湖浦焦,水法也,水旁去 为法字;女戴翌为安字,柘落木条,剩石字;阿依是吴言,合吴言为误字;去家京 洛为园;寇盗为贼民,盖言:青苗法安石误国贼民也” “终岁”就是岁末,也就是“十二月”,合为“青”字;“荒芜”即田地长草,“田”上有 “”是“苗”字;“湖浦焦”意即没水了,“去水”就是“法”字;“贫女戴笠”是“安”字;“落 柘条”即“柘”字去“木”旁,为“石”字;“阿侬”是吴地的方言,“吴言”合为“误”字;“去 家京洛”为“国”字;“寇盗”就是“贼民”。合在一起,全诗就是“青苗法安石误国贼民”。 、 又如庄绰鸡肋编中叙: 黄鲁直在聚会上作一酒令云:“虱去乙为虫,添几却是凰凰暖乌声 ”缪树晟彭华生陶孝俊景代红,修辞趣谈 m ,重庆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版,第4 3 页。 ”见枫窗小牍 m 作者:袁装( 生卒年不详) 宋崇宁( 1 1 0 2 1 1 0 6 ) 至嘉泰( 1 2 0 l 1 2 0 4 ) 问人。 原居汴京( 今开封) ,后迂临安( 今抗州) 山r h 著寿枫窗小牍 。题“百岁老人”撰。 碎,日高花影重。”坐客莫能答,他日,人以告东坡,坡应声曰:“江去水为工, 添熹便是红。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西凰。”虽创意为妙,而敏捷过之” 此处,“虱去乙为虫,添几却是凰。江去水为工,添煮便是红。”亦运用了析 字修辞。 鹤林玉露中记载: 王荆公问东坡:“何以谓之坡,盖土之皮也。”坡日,“然则滑字岂水之 骨耶? ” 这里,东坡就运用了析字方法,揶揄了王安石一下。” 渑水燕谈录中记载: 熙宁中,学士以字解相尚或问贡父日:“曾得字学新说否? ”贡父曰: “字有三牛为奔字,三鹿为粒字。窃以牛粗而行缓,非善奔者;鹿善奔而 体瘦,非粗大者,二字相易,庶几会其意”闻者犬笑。” 将“奔”字分解成三“牛”字,将“鹿”字分解和三个“粗”字,也是析字修 辞的运用。 高斋漫录中记载: 东坡闻荆公字说* 新成,戏日:“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 又日:“鸠字从九从乌,亦有证据。诗日:鸠坞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 娘,恰是九个! ” 这里,同样是运用了析字的手法。与此同时,东坡故意歪解字义,用以挪揄王 安石,这里运用了飞自修辞。 此外,很多诗话都记载过东坡以“毳饭”待客的轶事: 东坡曾和刘贡父说他自己在“习制科时,日享三白”,所谓“三白”,即“一撮 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于是,当东坡到刘家作客时,刘就以“三白”猿客,东 坡于是请刘贡父到家中吃“毳饭”,当刘“如期而往,谈论过食时,贡父饥甚索食”, 东坡告诉他:“盐也毛,萝p 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 毛”在当时与“没” 同音,故曰:“毳”。( 见于朱弁曲洧旧阐) 3 3 转引自: 清 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m ,岳麓出版社1 9 8 5 年1 2 月版第3 9 页。 “转引自: 清 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砌,岳麓出版社,1 9 8 5 年1 2 月版第2 2 页。 这里东坡和刘贡夫互开玩笑,用的也是析字辞格。 佛印同苏小妹互戏联,所用亦为析字格。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女卑称婢,女又不妨作奴。” 苏东坡邀朋友作客,苏小妹以上联相戏,东坡见小妹窗下捉虱,便笑答 下联。亦为析字格。 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凰。 双关 “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双 关,即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音现象,故意使话语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言7 在 此而意在彼的效果,造成幽默情趣。”“ 宋朝野遗记载: 刘贡父觞客,子瞻有事欲先起,刘调之日:“幸早里且从容。”子瞻日:“奈这事 须当归。”各以三果一药为对。刘贡父所说三果为:杏、枣、李,一药为苁蓉( 为草 苁蓉和肉苁蓉的统称) ;东坡所说三果为:柰( 柰子,为苹果的一种) 、蔗、柿,一 药为当归。 此处,“幸早里“谐音双关“杏、枣、李”,“从容”谐音双关“苁蓉”;“奈这事”谐音 双关“柰、蔗、柿”,“当归”既上关中药“当归:之意,又下关“应当回”之意。这里刘、 苏两句话,不仅都运用了谐音双美的修辞方法,而且,两相映照,还自成一对对子。 这样既含双关,又含对仗修辞的语句,可称为双关对。除此一组对联以外,与苏东 “朱宏泰编著,名人对联故事大观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7 6 页。 ”朱宏泰编著,名人对联故事大观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6 8 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1 2 月版。第9 7 页。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m ,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0 年5 月第l 版,第“l 页 坡有关的双关对还有以下几组: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苏轼对佛印。( 见于清梁章钜,i 对录。)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苏小妹难苏东坡,佛印对”( 见于清梁章钜巧对录) 佛印水边寻蚌吃; 子瞻船上带家来。 佛印对苏轼。“( 见于清梁章钷巧对录) 佛印曰:“无山得似巫山好。” 东坡日:“何叶能如荷叶圆。” 子由日:“不如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东坡巧对佛印、予由。( 见于清梁章钜巧对录) 农妇出一上联:一担重泥( 仲尼) 挡子路 东坡对下联:两行佚子( 夫子) 笑颜回 苏东坡巧对农妇( 见于清- 粱章钜巧对录) 坡公出对日:“斑鸡无礼,山僧头上唤姑姑。” 佛印曰:“白虱有情,少妇怀中叮奶奶。” 苏东坡巧对佛印。( 见于东坡诗话) 李庸师友谈录记载则苏轼的自叙: 士大夫近年效东坡高檐短帽,名帽日“子瞻样”。扁因言之。公笑日: “近扈 从燕醴泉,观优人以相与自夸文章为戏者。一优丁仙现者曰:“吾之文章,汝辈不 可及也。”众优曰:“何也? ”日: “汝不见吾头上子瞻乎? ”上为解颜,顾公久 之。 ”注:“河上”谐“和尚”:“诗”谐“尸”。 ”注:“缝黄见”谐“凤凰现”i “露丝飞”谐“鹭鸶飞”。 “注:“蚌”谐“棒”,“家”谐“枷”。 东坡诗话中,同样也记载了类似的一则故事: 东坡与贡父、山谷、佛印往访龙并参寥祥师,见一配军,期贡父日:“此军面 上半僧半俗。”众问:“何也? “贡父日: 头戴紫毡( 子瞻)脸有佛印( 刺字) 口如山谷( 口大) 眼似参寥( 音与膝同) ” 此处的头裁紫毡( 子瞻) 、佛印( 刺字) 、山谷( 口大) 、参寥( 音与膝同) 都是谐音 双关。听起来诙谐幽默。 再如:一日,苏东坡约黄庭坚江边观雪。说也奇怪,江的一边是晚霞绯红,渔 人醉歌;江的另一边则是大雪弥天,农夫庆瑞雪。黄庭坚即景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喝满江红。 苏东坡续对: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此处,满江红和普天乐既关词牌,又关写景、记事,为双关。 又如:一日,苏东坡出对考苏小妹,日: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小妹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苏氏兄妹此对,上下联中巧含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 绣鞋、步步娇既关词牌名,也关记事,为双关。 关于双关修辞,渑水燕谈录* 中,也有一例:贡父晚年鼻既断烂,日忧死亡, 客戏之日:“颜渊、子路微服同出,市中逢孔子,惶怖求避,忽赡一塔,相与匿于塔 后。孔子既过,颜子日:此何塔也? 由日:所谓避孔之塔也 此处,“避孔之塔”谐音双关“鼻孔塌”,属善意挪揄。 又如:东坡在黄州,佛印来访,留宴雪堂,丽官妓月素,适从外来。坡公闯;“尔 ”林辰等校点,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东坡诗话,【町,春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2 9 3 页。 。朱宏泰编著,名人对联故事大观 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8 2 页。 “梅嘉陵龙寿钦李渔村编,( 古今名人对联故事 蝴,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8 月版,第1 0 0 页。 来为何? ”对日;“闻大人款客,故来侍宴。”坡公日:“我有一令t 道得出许坐不然 请回去。”坡公日: 酒又香,看叉馨,不唤自来是青蝇。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筵上敢营营 佛印曰: 夜向晚。睡欲浓,不嗅自来是蚊虫 吃人嘴脸生来惯,楞腹贪图一饱充。 月素曰: 缔筵张。日将暮,不唤自采是基盘。 缸裙一醉又何妨,柬饮哽论丈与句。 东坡大喜,即今人坐。是夕畅饮甚欢。 月素所对酒令中,“月索词既指自己,也指月光,为语义双关。 又如:宋朝俞文豹的清夜录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苏轼与几个人在喝酒 就要说酒令,先举一事,在以用易的两卦证事, 一个人先说:孟尝f 1 下三千客,g 大有同人。 一个人再说:光武夜渡滹沱河,g 既济耒济, 一个人又说:刘宽婢羹浴朝衣,g 家人小过。 苏轼就说; 牛僧孺父子犯法,大畜* 小言。 此处,大有同人、既济末济既是卦名,又有所指,为语义双关。 设彀 对话中,诱导对方说出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回答,也就是把对方引入预设的圈套 使其不知不党“入我彀中”,这种修辞手法n 旷设彀”。“ 传说苏轼访佛印,印藏鱼磬中。 苏乃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 m ,北京语高_ 学院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版,第5 9 页。 ”朱宏泰编著,名人对联故事大观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5 8 页 印对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日:既然磬 庆 有鱼 余 ,何不同吃。“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本为一成联东坡出上联,意在引佛印说出“磬 庆 有鱼 余 ”的下联。这就是设彀 这里“磬 庆3 有鱼 余 ”,也是谐音双关。 趣释 “对词语作出形似释义,实非释义的独特而有趣的解释,这种修辞手法叫趣释”。 ”利用这种趣味化的修辞辞格写就的文章,往往幽默诙谐,耐人把玩。例如,东坡 诗话中就记有东坡一千人等,喝酒行令的故事,其中几则酒令皆使用了“趣释”这 种辞格。 一日众人聚饮,欧阳永叔行一令,要一花草名,又要一句诗借意: 永叔日: 水林擒。不是水林擒 芰荷翻丙洒鸳鸯。方是水淋禽 东坡日: 清消梨。不是清消梨。 夜半匆匆话别时。方是清宵离。 山谷日: 红沙烂( 即杏子) 不是红沙烂。 罗裙裂破千百片,方是红纱烂。 佛印日: 荔枝儿。不是荔枝儿 小童上树去游嬉。方是立枝儿 子由日: “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 岫,北京语言学院出舨社,1 9 9 2 年1 2 月舨,第9 6 页。 红娘子( 药名) 。不是红娘子 服脂二八谁家女方是红娘子 少游曰: 莲蓬子。不是莲蓬予 篾帆片片迎风起。方是联蓬子。 元章曰: 马兰头。不是马兰头。 夷齐兄弟谏兴周。方是马拦头。 参寥日:贫僧道不出花药名,借一人名道何如? ”众客曰:“请道” 僧了元佛印法名) 。不是僧了元。 猴子分娩产儿男。方是生了猿。( 众客大笑) ” 集旬 “集旬是通篇尽集古人现成语句而成的一种奇特的引用方式,又称集锦。”南 宋诗学规范中载“集旬。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 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文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自公,非也。“5 。其实,最早的 集旬诗,始于珏晋休成的七经诗。不过,至宋大盛罢了。宋诗人苏轼所作为集句 词,作品今录入如下。 集旬词: 南乡子( 集句) 寒玉细凝肤( 昊融) 。清歌一曲倒金壶( 郑谷) 。冶叶倡条遍相识( 李商隐) ,争 如。豆寇花梢二月初( 杜牧) 。 年少即须臾( 白居易) 。芳时偷得醉工夫( 白居易) 。罗帐细垂银烛背( 韩僵) , “林辰等梭点+ 杨爱群、张东平编辑,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东坡诗话 m 】,春风文艺出版 社,1 9 9 5 年5 月版,第2 9 3 页。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m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版,第1 7 7 页。 “注:南宋张链撰,一卷。张镦有仕学规范四十卷。明人胡文焕自仕学规范中录出 论诗部分名为许学规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征引原文各著出典,可补史书遗 缺。” 3 l 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杜牧) 。 南乡子( 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