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辩证法一词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甚至于大家在用时就不假思索了, 以为它就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方法,其实此概念的涵义 远非如此,也并不仅限于方法论角度,它有其历史发展的渊源,有其重要的价值和 意义! 辩证法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发展到苏格拉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期间,辩 证法的涵义也有许多扩充,而苏格拉底赋予了他的辩证法独特的含义和使命,促使 生存个体的主体性觉醒,以及开启了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的传统,建立了一种融认 识论和道德哲学为一体的人的哲学,从而使辩证法的涵义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丰富。 鉴于此,非常有必要梳理一下在古希腊,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一下苏格拉 底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苏格拉底辩证法内在涵义,及其特征以及对主体性觉 醒的作用以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使命和他命运的 必然性! 苏格拉底把古代的辩证法从主观的、感觉式的运用中解脱出来,成为理性的哲 学思维的方法。他在与人讨论中,采取问答法,他总是声称自己“无知”而总是处 于发问的地位,实际上总能用问题本身诱导对方,潜在地规定了论辩的方式,从而 以并非完全抽象的方式或硬性的“逻格斯”的方式来趋向那“德性本身”和普遍的 定义。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是与哲学的内在发展理路相符相应的只有把哲学关注 自然转到关注人世,从探索“存在” “本源”到叩问“心灵” “自我” ,才会去追寻 人的生存的自由状态,寻求最高的“善” !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涵义、特征,苏格 拉底辩证法与其哲学观的关系,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巨大意义,苏格拉底如何看待美 德与知识的关系,以及苏格拉底如何通过辩证法启发人的主体性意识、人的理性思 维,怎样看待苏格拉底之死的必然性等问题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分 析,试图让大家从理论上对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有一个重新的反思,也力图唤醒蕴涵 在每个人内在的主体性意识,来审视我们的生存! 关键词:关键词: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历史必然性 善 特征 意义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dialectic is always seen in our lives so that we dont think about when using it and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it is a kind of way we look on the problem and is a way contrary to metaphysics in fact, this meaning of the conception is far from so and doesnt limit to method it has its source of history and more important value and meaning! dialectic came forth from ancient greece it goes through a endless process when run to socrates this period, the conception of it has much expansion, but socrates endures with his dialectic special meaning and mission his dialectic impels the existing individual to wake up to subjectivity and creates the rationalistic tradition in western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es a kind of peoples philosophy which connects epistemology with moral philosophy in this way, the dialectics meaning is becoming more abundant because this fact, it is essential to figure out the history of dialectic in ancient greece, and the historic inevitability of dialectics producing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know the socrates dialectic s meaning and its character and its function to subjectivity and the relation of knowledge with virtue, so that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socrates mission and his fate inevitability socrates disentangles the archaic dialectic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sensorial use to rational philosophy thinking way when discussing with others, socrates adopts catechetical way, always claims that “he knows he doesnt know”, so that he is always in the station of being asker actually, he always uses question to induce the other side and prescribes the method of dialectic, consequently incline to the virtue itself and universal conception with the not absolute nonobjective way or logos socrates dialectic is fit for the philosophys inherent development when we take our views from nature to the land of the living ,from being、 resource to spirit、go, we could pursue peoples survival freedom and find the most virtue there are many issues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socrates dialectics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i producing historic inevitability, his dialectics conception ,character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socrates idea, and how to 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virtue with knowledge ,and how socrates to enlighten the mans subjectivity and rational thinking from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people to think socrates dialectic over again from theory and to awaken the inherent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so as to survey ourselves existence! keyword: socrates dialectic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virtue character meaning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引引 言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缘由 国内外研究苏格拉底的人不少,其中考证其史料的人更多,就专门研究苏格拉底辩 证法的涵义、特征、及其如何促使主体性的觉醒的文章相对较少,即使有人做苏格 拉底辩证法方面的文章,他们的角度要么是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语义学角度分析或 者是把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做比较研究。如此就仅限于方法论 意义上的讨论,而笔者认为其辩证法的重要价值远不止于此,苏格拉底通过其辩证 法这种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真、善、美统一的绝对价值的终极追 求。他对两千年以来的西方哲学史的主体性意识、理性主义思维起到了开启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一开始是关注外部的自然世界,那时的哲学家们都在反思世界的本 原及其变化的原因。而苏格拉底使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向人,这是哲学史上的一种 定论。有一个广泛流传的通俗说法,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这个说法 的始作俑者是希腊化时期斯多亚的帕奈提乌,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根据这个说法描述 苏格拉底的哲学转变: “苏格拉底受教于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阿凯劳斯,在他以前 的古代哲学研究数和运动,研究万物产生和复归的本原;这些早期思想家热衷于探 索星辰和一切天体的大小、间距和轨程。是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呼下来, 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 ” 1苏 格拉底的哲学主题的转向并不只是他个人哲学兴趣的转移,更重要的乃是社会现实 的需要,体现了反思当时希腊的意识形态的时代精神。苏格拉底要审察人,主要是 将人从当时流行的,也是智者们所肯定的物质利益和肉体欲望中解脱出来,去追求 灵魂的善。在他看来这是匡正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哲学使命也是挽救雅典的根本途 径。怎样引导人们的灵魂向上呢?苏格拉底在这里借助神谕,强调自知其无知,才 能发掘自己的理性能力。苏格拉底揭示了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其实并没有智慧, 他们却自以为无所不知,其实是最无知。苏格拉底自知无知,就因为他已经对人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理智能力本身在做反思。他的哲学转变突出了对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研究。他建立 了一种融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为一体的人的哲学。他将这种思维归结为德尔斐神庙上 的“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那就是指“人必须先考虑自己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 力如何,才能算认识自己。 ” 2 “认识你自己”在他这里是意识对自身的反省,开 始了意识对自身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是本质。人应当向自身观看,用一个人的思维 的普遍意识代替了神谕。 苏格拉底认为其他的科学对人是毫无益处的,他只应当去关注那对他的道德本 性重要的东西, 以便行最大的善, 认识最真的东西。 而他正是通过辩证法来寻找 “善” 的终极概念,以便使人们掌握了它就可以达到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于是,他就将 智慧和知识引进道德领域,认为它是判断是非和善恶的标准。 “善”是万物的真正 的最后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他把哲学变成了实践哲学、道德哲学,他认为“未有 认识了善而不能认识其它的” 。 于是,他就开始了帮助别人关心自己的伦理唤醒别人的伦理、意识,使人意识 到在自己的思想中便拥有善和真,亦即拥有产生道德行为和认识真理的潜在了。而 这种方法就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它让大家都意识到“自知自己无知” 。苏格拉底 通过揭露对方论证中的矛盾,使谈话者陷入困惑,认识到自己的矛盾,承认自己的 错误,从而跟他一道去寻求那普遍的绝对的真理(善) 。因此,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是积极的,不同于芝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他的“自知自己无知”体现了生存个体对 永恒真理的无限的内在激情。积极的否定性使主体在自由的空气中,主体有一种热 情,他处于无限的可能性之中, “辩证法”激发了主体的热情,让其在可能性中翱 翔。他的“认识你自己” ,把意识对象由外在物转向人自身,是向自身的复归,是 主观个体的一种内在性反思。它不同于客观反思,他是生存个体对客观反思的一种 重新体验的反思,关系个体内在的生存和体验。因此,我们说他的“辩证法”标志 着主体性的觉醒。 可以说从苏格拉底开始,由自己作决定这一点开始萌芽了,这个决定的精神被 挪到了人的主观意识上来。而当时的希腊人尽管有他们的自由,却是在一个外在的 东西里寻找决定(如:古希腊传统的神、伦理、宗教等) ,正是苏格拉底的原则改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变了西方历史,这个改变的转折点便是:个人精神的证明代替了神谕,主体自己来 从事决定! 最后,苏格拉底把“善”的根源归结于“神”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又从“人是万 物的尺度”回复到以前的“神是万物的尺度” ,实际上这里还是有根本区别的:以 前的“神”是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可以要人 善也可以要人恶;而现在苏格拉底的“神”却是有限制的,他只能根据理性,以“善” 为目的行事,因此他指导和安排万物都要合乎理性合乎善,只有理性和善才是最高 的绝对的真理标准。苏格拉底所说的神既不是传统意义的神,也不是任何宗教意义 的神,而是理性的神。他的理性神还有它的特点,那就是它是以“善”为目的,这 个善不仅有伦理意义,而且是最高的绝对的价值,是后来常说的“真、善、美”的 统一。 1.2 相关研究材料的辨析及选用相关研究材料的辨析及选用 苏格拉底没有写过著作,我们研究他只能依靠他的学生和其他古代学者的有关 记述,而这些材料在内容和写作方式等方面又有不少差异,从而使史料问题显得突 出。 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有关苏格拉底的史料做了许多考释,他们得出的结 论意见分歧很大,从而引起论评苏格拉底的一系列争论如:怎样看待苏格拉底在哲 学史上的地位,他只是一位道德实践家和政治活动家,或更重要的是一位启导哲学 思想变革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对话篇中所讲的苏格拉底的思想究竟是谁的,如何 确定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联系和区别?还有怎样评价柏拉图对话篇以外的材料 等等。由于对待史料众说纷纭,人们似乎难以得到一个确定的苏格拉底的形象,例 如列维认为: “我相信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有探讨发现苏格拉 底对我们自身的意义才是永恒持续的。如同有人可以探求苏格拉底这样一位哲 学家所主张的生活的意义,有人可以探求他关于感觉材料的本性的理论,有人可以 探求他关于道德价值的客观性的信念是什么等等。 ” 3这实际上是对历史采取虚无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主义态度了,还是英国学者贝克尔说得好: “苏格拉底的伟大形象不是单方面的而 是多方面的因此很自然,有着不同旨趣的人们就会见到其不同的方面;他们抽 取的画面虽然不同,却全是真的。 ” 4笔者以为苏格拉底是一位思想活跃才智横溢 在多重领域中进行探索的哲人,我们只要对各种史料做合理的分析和综合,就可以 获得一个大体确实的苏格拉底思想的全貌。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而讨论苏格拉底的史料问题。古希腊留下的有关苏格拉底的 主要史料有四种: (1)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主要是公元前 423 年上演的云 。 (2) 色诺芬的著述,主要是回忆录 ,约写于公元前 393 年。 (3)柏拉图的对话,现 在比较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和一部分中期对话中记述的苏格拉底的思想大体上反映苏 格拉底的思想。 (4)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指名为苏格拉底思想的 论述,大体是可信的,对研究苏格拉底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的论述主要参考了 以上的史料,同时也参考了英文原著 plato five dialogues translated by gmagrub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dianapolis cambridge、 ( 柏拉图五大对话 )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以及国内学者叶秀山苏格拉 底及其哲学思想等相关论述材料。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2 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考察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考察 古代希腊的辩证法(dialectic)只是指一种辩证或讨论的谈话方法。早期希腊哲 学思想的发展趋向,是循自然哲学宇宙论往“微粒宇宙观”发展。其中深刻体现了 感性现象的辩证法。例如:赫拉克利特就是这一时期的最大代表,他对于客观感性 世界矛盾现象的意识集中体现于他的名言: “万物皆流逝”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 一条河流” 。其中,赫拉克利特已经看到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的矛盾,他将矛盾对 立和事物的运动联系起来,正因为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所以充满了种种矛盾 和对立;也正是由于种种客观的矛盾和对立,事物才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赫拉克利 特的万物皆变和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的矛盾思想已经包含辩证法的因素,但多半还 是神秘的,并纠缠于感性事物(火)之中。 后来发展到“本原” 、 “始基”的可分与不可分问题,即“本原” 、 “始基”本应 是“一” ,但事实上,如果“一”作为存在,则仍可以再分,于是不仅是现象,而 且是本体同样也存在可分、不可分的矛盾。爱利亚学派揭示了“一”的矛盾,也就 是揭示了“微粒宇宙论”哲学的矛盾,芝诺的四个悖论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进行 的。芝诺为了坚持巴门尼德的观点,提出一系列论证反驳“多”和“运动” ;他的 论证方法就是指出如果事物是“多” ,它必然既是“无限大”又是“无限小” ,这就 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从而得出“多”是不可能的结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 上,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说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者。芝诺揭示了我们思维内在的矛 盾,应该说是思想的语言的矛盾,即两种对立命题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不是感官经 验所能把握,而是只有靠理论思维和逻辑推论才能认识。芝诺论证的最大特点就是 诉诸理性的思维,这就是主观的辩证法,这就是芝诺创始的主观辩证法的哲学意义。 芝诺的辩证法虽然运用了逻格斯,但那只是一种反证的方式,对其结论仍然持 否定的态度。他尚未具备辩证法的逻辑形式。要具备这一形式,首先就必须把立足 点完全转移到纯粹的逻格斯即语言的本性上来,而这一步是普罗泰戈拉通过把逻格 斯主观化才做到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of all things ” 。在这里,强调从人的感觉出发,凸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地位。黑 格尔曾给予其高度评价,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5 普罗泰戈拉把真理的逻格斯 归于人的主观,违背了原来将逻格斯和真理的标准最终归之于神的传统观念。这样 以来,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角和立场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判断, 而不存在一切人共同的统一的尺度了。所以, “有时候同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 我觉得不冷;或者我觉得稍冷,你觉得很冷” , “对感觉冷者说就是冷的,对感觉不 冷者说它就是不冷的” 。6感觉的这种相对性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已经提出来了,普罗 泰戈拉则将它推广到一切知识上去,并利用这种相对性从人际交往和政治生活中获 取利益,人们所评论的: “无论是论辩、诉讼、政治等等,双方的议论、命题或体 验,如果从真假考虑,都是真实的,无所谓假的,目标只是要寻找最好的,对立有 益的方面。 ” 7外部事物的真假已无所谓了,感性也好,理性也好,作为人的一种 主观尺度本身就已经是真的了,至于各个不同的人的这些尺度的相互冲突,对于根 本就不承认有统一的尺度的普罗泰戈拉说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他关心的只是要把真 理的标准(尺度)从外部世界转移到人心中来。 但是普罗泰戈拉并不停留于尺度的这种杂多性,而是力图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性 的东西,这就是语言、逻格斯中所包含的本质上的自相矛盾性。普罗泰戈拉说“任 何正题都有反题” 。也就是说同一事物可以有对立的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都是 被允许的,都是“真”的。在这里我们看到,在辩证法的问题上,我们第一次遇到 了两个“说法” 、两个“判断” 、两个“命题”的对立,而这正是“辩证法”的原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者学派是严格意义上“辩证法”的创始者。 “辩证法”从此建立了一个传统,即研究人的思维、语言、命题之间的关系,这种 关系是与哲学世界观的立场密不可分的,因而是一种哲学思维、哲学认识的逻辑、 哲学语言的语法。但是,由于智者学派在历史上产生的背景及其使命,决定了他们 的命运及其他们的辩证法必然是消极的辩证法。智者是应运于当时的希腊社会需要 而产生的。当时希腊公民能够比较自由地参与讨论各类社会公共问题,从城邦立法、 国事决策、民事纠纷到社会习俗和道德宗教等等,一大批智者在这里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他们的任务,不在于教人“真理” 、 “知识” ,而在于锻炼人的语言能力,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教人修辞术,使弱的道理变强,能够战胜对方,赢得听众的赞成。再加上古希腊的 文化学习中历来有重视修辞的传统,因此,智者很受欢迎。然而,他们往往以“人” 或“人的语言”为中心来看待世界和各种哲学问题,在矛盾论证的两个方面中,他 们往往选择其中一个他们认为有利的方面,停留在那里,因此他们的论证不以追求 客观的真理为目的,往往成为诡辩。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尺度本身也是充满 矛盾变化的, “尺度”终将导向“无度” 。 “任何命题皆有反题”的辩证法终将变成 “诡辩论” ,成了随心所欲的主观的游戏!他们的辩证法也只能是消极的辩证法。 他们持相对主义的真理观。他们所理解的人,归根结蒂,仍是感性的自然的存在。 苏格拉底把智者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道德理性的实体。人的主体性,不仅 是有感觉、有语言,而且是有理性、有思想的,思想的分析,代替了语言的分析, 智者的语言、修辞的研究,发展成思想“理念”的分析,于是, “语言的辩证法” 真正成为“理念的”辩证法。苏格拉底把古代“辩证法”从主观的、感觉式的运用 中解脱出来,成为理性的哲学思维的方法。他在对话中揭露矛盾,不是为了加强自 己的论证的力量从而战胜对方,而是要通过矛盾的揭露而找出“一致同意的论点” , 并以此为基点提出“原则性问题” ,再去发现新的矛盾,这样一步步向前推进,最 终达到永恒的真理,即某种“永远站得稳”的原则,8也就是找到一个概念的“定 义” 。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是对于人的理性来说生死攸关的,是每一个有理性的人不可 逃避的,它最终将把人引向对万物从低级到高级的等级秩序的真知识,这个知识体 系的顶点是对最高的善(神)的知识。所以,这是有益于人心的改善和道德的,任 何人由于都有一个理性的灵魂,在获得这种知识后就不可能不向善,这是符合人自 己的本性的。因此,他的辩证法是积极的辩证法,并不是否定的,虽然他进行的这 种探索还很粗浅,并不是很成功,往往无果而终,但这种探索本来就是人类认识长 河中永恒的课题,它是由苏格拉底开始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伟大的历史 意义。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3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涵义及其特征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涵义及其特征 3.1 涵义涵义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它的基本涵义大致有如下几种: (1)对话、交谈、 讨论、争论; (2)推理; (3)使用语言或某种方言。而且在古希腊此三种涵义中又 以第一种即“对话、交谈、讨论、争论”最为常用和根本。据色诺芬说,苏格拉底 是经常使用“辩证法”的实践家和践行者,他也是第一个在哲学讨论中使用“辩证 法”这一术语的人。苏格拉底说, “辩证法这个词就是人们聚在一起,共同讨论, 按照事物的本性进行选择而得来的。因此必须作最大努力作好准备,进行充分的研 究;因为这会使人成为最高尚最能领导和最能推理的人。 ” 9可见,辩证法有谈话、 选择、推理等涵义。苏格拉底认为选择最好的,避免坏的,能做最好的事情,才是 自由。而智慧就是最大的善。这也是与哲学的内在发展理路相符相应的只有把 哲学关注自然转到关注人世,从探究“存在” 、 “本源”到叩问“心灵” 、 “自我” , 才会去追寻人的生存的自由状态,追寻最高的善!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涵义及其特征。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这种辩论的方法,在形式上就是所谓的“诘问法”或“问答法” 。苏格拉底在与人 讨论中,采取问答法,他总是声称自己“无知”因而总处于发问的地位,实际上总 能用问题本身诱导对方,潜在地规定了论辩的方式,从而以并非完全抽象的方式或 硬性的“逻各斯”方式来趋向那“德性本身”和普遍的定义。所以,苏格拉底曾幽 默地称自己的“让言说本身产生论辩并导向普遍定义”的方法为“助产术” 。 从总 体上说,被苏氏称为精神催生术(或助产术) (或辩证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 容:反讽归纳诱导定义。 “反讽”是指在对话过程中通过不断诘问揭露对方 谈话中的矛盾,使得其陷入“自知自己无知”的境遇; “归纳”即是通过双方对片 面意见的层层否证,抵达相对普遍的确定的真实的真理; “诱导”即通过启发 比拟等方式诱导对方回忆蕴藏于其自己意识中的思想,进而考察这些思想的真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伪; “定义”则是对“善”等的共同性质作出的概括性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 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离开任何一环其余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们一起共同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过程体。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总是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到普遍的原则。从人们熟知的表象、 现象出发引发人们思考普遍的概念。让人们发现他们自认为对这件事情如此熟悉却 到现在才意识到: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是彼此互相矛盾的,熟知并非真知,从而把意 识引入困惑。使一般的东西,通常被认定的,已固定的,在意识中直接接受了的观 念或思想的规定瓦解,他就引导人们去怀疑他们的前提,而他们也就被推动而自己 去寻找肯定的答案。其目的是寻求普遍的定义,找寻最高的“善” 。苏格拉底之所 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埋藏有理性,只要加以启发,都可以把别 人心里已经存在的善的本性启发出来。例如:在美诺篇中,当美诺提出问题: 美德是否可教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连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知道它是否 可教呢?于是问题就转到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很自负,说这有什么困难呢,他已 经给听众做过很多次这方面的演讲。苏格拉底就请求他不吝赐教。美诺立刻作出一 些区别,就男人和女人的美德下定义来说,男人的美德是能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帮 助朋友,打击敌人并且使自己不受到伤害;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好家务,保护好财产 同时服从她的丈夫;另一种美德则是儿童、老人的美德,还有自由民和奴隶各自的 美德。苏格拉底讽刺他说:我要的是一个美德,你却给我像蜂样的一群,就以蜜蜂 来说,它们可以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不同,但它们作为蜜蜂却总是相同的。我要 你回答的,是那个它们共同的,而不是使它们不同的东西。美德也是这样,即使它 们有许多种,总有一种共同的 form,使得它们都是美德。因此,苏格拉底说我们 是要寻找美德的定义,寻找它们的共同的“型” “form” 。这样,就再进一步继续深 入讨论美德的问题,苏格拉底问美诺:你说正义就是美德,还只是一种美德?美诺 又弄不清楚这种区别了。苏格拉底只能再举例说明,他说比如圆,我们应该说它是 一种形,不能单说它就是形,因为还有许多别的形。美诺这才懂得:正义只是一种 美德,因为除它以外还有智慧、勇敢、节制等也都是美德。可是原来是寻求什么是 美德,现在又得到了一堆美德正义、智慧等等,这样又和上面一样了;不过是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美德划分的,现在则是从美德本身具有的不同的类型区分而 已。苏格拉底说,我们是要在这样许多美德中找出那个一切的东西。他说我们总是 得到许多个东西,而这并不是我们所要的答案,既然你用同一个名字称呼这许多个 东西,将它们每一个都叫作“形” ,它们甚至是彼此相反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什 么东西可以既包含直又包含圆呢?你说直是形,圆也是形,你所说的形是指什 么呢?这也就是直、圆以及一切叫做“形”的事物所共同的东西。苏格拉底要求美 诺以相同的方法来回答美德是什么的问题。按照苏格拉底的要求,美诺提出了一个 新的定义:美德是对美好事物的想望并要得到它。但是人们都想望美好的东西,即 使他所想望的实际是恶,他也误以为是善,没有人会想望恶的东西的,因此问题归 结到如何去获得它。想获得美好的东西无论是健康或财富,或是金子或银子,必须 是正当地即正义地获得,如果是非正义地获得便不是美德。这样在美德的定义中必 须加上正义的规定,可是前面讲过正义像智慧、勇敢等一样,只是美德的一部分。 苏格拉底说:我要你给的我的是整体,你又将它切成碎片重复原来的错误了。美诺 抱怨苏格拉底又将他引入迷途,说苏格拉底像一条电鳗,谁遇到他都会感到棘手, 受到迷惑。苏格拉底说他自己也受到迷惑,因为他也不知道美德是什么?美德的定 义是什么,还是无果而终。结果,我们看到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中,通过对美德定 义的层层推理寻求,使得美诺陷入无知的地步,而苏格拉底也承认自己的确也一无 所知。这并不是苏格拉底在矫揉造作,而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承认自知其无知。通 过探讨美德的定义,使对话双方都推翻了一些人们所熟知的不假思索的认识,使双 方都认识到具体的事物并不等于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需要我们用理性思维去把 握。把握定义是对我们的要求,但是的确又是很难把握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 作为概念,它的本质表现为或反映具体美德方面的共性,即一般性,它是贯彻一切 美德之中的共同的美德。勇敢、节制、正义等都是美德,但这仅仅是美德的一部分 或一种,它表现为个别性、特殊性。苏格拉底发现了在概念上,共性与个性,整体 与部分是有严格区分的,同时,他对这一区别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中指出了作为个 别的、具体的“美德”是相对的、被限定的、易变的,有条件的。作为共性的“美 德”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变的,它表现为一类具有美德事物的共同性特征,这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种共同性,它不应该只是此刻,而应该永远是站得稳的。这就要求,在回答“什么 是美德”这个问题时,必须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本质定义,也就是这个“什么” 必须是一个适用于美德的一切场合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美德的一个实例。这样,苏 格拉底引导着美诺一步步推导,先是撇开感性经验的具体例子,然后剔除了那些仅 仅构成美德概念的一部分的概念(正义、勇敢等) ,直到推出美德是一种“知识” 。 苏格拉底力图从知识角度出发进行规范,从而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懂得和掌握什么 是美德。懂得和掌握了美德,也即拥有了关于美德的知识,就能在正确原则指导下 避免善恶不分。苏格拉底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揭示了知识或文化对于人们的行为 起着指导作用,用理性分析问题,避免善恶不明。 3.2 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平等性 苏格拉底早年钟情于自然哲学,但一无所获,这使得他领悟到“哲学不能单纯 研究自然,而不知道有用处的人事问题” ,他借助德尔菲神庙上的铭句“认识你自 己”来主张“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 。10p34他 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认识论的首要原则。他认为认识你自己并不只是知道自 己的名字,也不是仅仅能够自制,而是“必须先察看了自己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 力如何” ,也就是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及其使命,因而是一门“知识的知识”但这 一门“知识的知识”并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等待人去拾取,而是必须人自己去探索, 去超越现有的知识而不断寻求的,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是“自知其无知”显然,在苏格拉底的视阈中人绝对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而 是“与他人共在”的并且具有独立特行的人。因此,当德尔菲神庙祭司传下神谕说 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时,他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在与所谓的智慧之人,例如: 政治家、诗人、工匠等。对话交谈中去验证这一神谕。后来“他发现那些名气最大 的人恰恰最愚蠢” 11p67,而自己之所以被神谕为最有智慧者恰恰在于“自知自己无 知” 。事实上, “自知自己无知”一直是苏格拉底一种潜在的真诚态度,也是其“对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话-问答法”得以顺利进行及发挥实效的潜在前提和关键环节。 “自知自己无知” ,而 不以有知者自居,从而使得其与对话者保持地位上的相对平等性,这样的对话就不 是教师训诫和智者炫耀式的,而是基于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主体与主体的对 等交心。在对话中,双方是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寻求使对方能够接受和信服的方法, 而不是智者们的互相打岔找毛病。例如:苏格拉底说:如果向我提出问题的人是好 辩论和善争吵的,我便会对他说我已经提出了我的说法,如果是它错了,你可以来 考察和反驳它。但是如果像你和我一样,我们是朋友,愿意在一起讨论,我们就应 该心平气和地以更适合辩证法的方式来回答,而且要用让提问题的人能够承认的前 提来答复,这正是我现在企图和你讨论的。如此就把学习和求真变成主动的探索过 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2)过程性)过程性 通读柏拉图的对话,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即苏格拉底的这种“对话-问答法”似 乎注重的更是对话过程本身,而不太要求有绝对的一致结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始 于无知,终于无知,一问一答,不断否定,揭露矛盾,穷根究底,追本溯源,旨趣 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往往无果而终,期间就是对真理的相对逼近。例如:在美 诺篇中苏格拉底在与美诺讨论德性可不可教的问题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认同 反驳诘难得出结论:如果德性是知识它就可教,如果德性不是知识它就不可教。 后来苏格拉底在暂且接受美诺德性是知识的假设前提下继续追问,如若德性可教, 就要有能够教它的老师和能够学它的学生,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样的老师和学生在现 实中都难以找到,所以,在他看来,美德是不可教的,而是包含在每个人的理性之 中,他的任务就是通过个别谈话这种方式从而把别人心里已经存在的善的本性启发 出来。最后谈话只能无果而终,这也为后人解读苏格拉底关于德性与知识间的关系 问题的论述留下巨大的张力和发挥空间。12p59-88实质上,笔者以为对话交谈过程本 身就是一种逼近与敞亮真理的过程,虽然对话的结果没有定论,然而真理已经在或 隐或显地趋向显现着。 3)开放性)开放性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并没有预设任何先在的前提,只凭双双共同对话问 题的内在逻辑把对话导向某个越来越敞亮的境域。在苏格拉底“对话-问答法”中起 主导作用的既不是提问者的主观意向,也不是对话者的现成存在,而是问题本身的 内在逻辑,这种问题的逻辑既超越于对话的提问者,又超越于对话的参与者,正是 “超越性”的(相对于对话者来说)问题的内在固有之逻辑牵引着对话的潜在意义 (真理)得以实现和生成。对此当代著名诠释学家伽达默尔在其真理与方法中 有相当精妙的论述: “虽然我们说我们进行一场谈话,但实际上越是一场真正的谈 话它就越不是按谈话者的任何一方的意愿而进行。因此,真正的谈话绝不可能是我 们意想进行的谈话。一般来说,也许这样更正确些,即我们陷入了一场谈话,甚至 可以说,我们卷入了一场谈话谈话具有其自己的精神,并且在谈话中所运用的 语言也在自身中具有其自己的真理,这也就是说,语言能让某些东西显露出来和涌 现出来,并使它们继续存在。 ” 13p49这样的对话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源初性的存在 论意义,它很大程度上就是真理及人本身生存和显现的境域(胡塞尔的前科学前 逻辑前谓词之“生活世界”意义上的) 。从而, “就此而言,对话辩证法已不是一 种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和方法,而是人的最为基本最为源始的存在方式。 ” 14p342 4)目的性)目的性 诚如前文所言,苏格拉底的对话从来就没有预设任何先在的前提,其与对话者 的对话过程完全是由对话双方的共同问题之内在逻辑牵引着前进。但是苏格拉底的 对话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神思漫游,作为对话的引导者苏格拉底引导参与对话活动 的最终目的就是力图把对话导向善本身美本身虔诚本身等。在他看来, “因此, 辩证法是一门唯一的学问,它能不依靠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在那里找 到可靠的根据。 ” 15555c即是说,苏格拉底的对话力图执着于一个明确的目的,达到 事物的普遍定义,抵达善的真理高度。例如: 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问什么 是“虔敬” , 欧绪弗洛只举出一些具体的事实行为来说明,于是,苏格拉底说了, 好,记着我并不是要你告诉我在许多虔敬的行为中的一两个事例,我是要你告诉我 使一切虔敬行为成为虔敬的那个“型” 。我相信你会承认有一个“相” ,由于它,一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切不虔敬的事情成为不虔敬,而一切虔敬的事情成为虔敬。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普遍 定义所要探求的东西。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把这个抽象的“相”与具体事物分裂 开来,像柏拉图的“相”论那样。 当然,善的真理在对话活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自我敞亮与显现着,对话的 过程本身就是真理显现出场的过程,从本质方法上说这就具有现象学的意味了。在 对话活动过程中真理不是以知识的形式被传授给对话者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交谈 对话引导使得真理自身在对话的过程中自身开启与呈现。这也对应于海德格尔所 谓“真理去蔽说” 。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4 从苏格拉底辩证法看主体性问题从苏格拉底辩证法看主体性问题 4.1 苏格拉底辩证法及其哲学观苏格拉底辩证法及其哲学观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是以他承认自己无知为前提的。德尔斐神庙的祭司 puthia 说 “没有什么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 。他于是苦思冥想“神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样 一个谜,因他自知没有智慧,但神按其本性又不会撒谎;于是出发去寻求其真意, 遍访各种以智慧著称的人们:政治家、诗人、匠人,他先找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谈话, 发现虽然他本人和公众都认为他很有智慧,其实他和苏格拉底一样并不真正知道美 和善是什么;苏格拉底向他指出了这一点,却遭到他和其他在场人的怨恨。于是, 苏格拉底反省到:他自己对所谈的内容自知无知,而政治家却以为知,实际是强以 为不知为知,正是在这点上苏格拉底比他更有智慧。苏格拉底又找诗人谈话,发现 他们写诗并非靠智慧,而只是出于天性和灵感;诗人却以为自己对诗以外的他完全 无知的事情也有知识,所以苏格拉底又去找手艺娴熟的工匠们,他们确实知道许多 苏格拉底所不知道的事情,即因自己有一技之长,便以为自己也知道其他许多重要 的事情,这种错误使他们确实拥有的知识也变得黯然失色了。结果是: “我发现最 有名声的人几乎是最缺乏智慧的。 ”最后他明白了,神的意思是: “人们啊,像苏格 拉底这样认识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人, 才是最有智慧。 ” 16p206 苏 格拉底借神谕说明他的哲学旨趣从自然转向考察人的智慧和德行,反思人的理智本 性。他强调必须先自知无知,才能发掘自己的理性能力。他自知无知,就因为他已 经对人的理智能力本身在作反思,并忙于揭露人们的无知,就此而言他是最有智慧 的。他决意探索人们“爱智”之道,考察和发掘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这就是 他的哲学主题转向要首先着眼的根本点。 他的这种辩证法,是与以他的名义提出的理念论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在苏 格拉底看来,哲学不仅要得到一般的知识“意见” ,而且要得到可靠的、满意 的知识即“真理” 。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不同于感受,不同于意见(哪怕是正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确的意见)而是一种理性的、必然的真理。他指出,一切知识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 知识,是关于“善”的理念的知识,认识了“善”就可以认识其它一切,苏格拉底 说,未有认识了善而不能认识其它的。苏格拉底努力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对“善” 的确定的知识,他认为主体自我,人的道德本质也可以像自然一样由“归纳” 、 “定 义”得来的理念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例如他在美诺篇中,反复地追问“什么 是美德” , “美德是否是知识?” , “美德是否可教?” , “if indeed virtue can be taught ?” 17 作为绝对的真理,最高的哲学原则的知识, “善”在苏格拉底看来是植根于自 己心中的,而不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例如: “if virtue is teachable , there should be teachers or learners of virtue in spite of all my efforts i cant find any moreover, virtue is not knowledge and true opinion, so it cannot be taught in conclusion ,virtue would neither an inborn q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文件盒标签规范》
- 民权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电商营销问题诊断及优化策略研究
- 数字化转型中业财协同的会计创新实施框架
- 河源河道绿化管理办法
- 江西商务接待管理办法
- 个体身份认同与自我价值重构研究
- 团队管理考勤管理办法
- 文本分析技术在地质图处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 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策略讨论
- 母乳喂养技术课件教学
- 低空经济城市发展全景研究报告-从典型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全景图鉴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深度剖析
- 恙虫病护理查房
- 肿瘤免疫治疗及护理讲课件
- 心理调适培训课件
- 新建3000P(Flops)智算超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反思
- 2025-2030中国交流伺服控制器行业应用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纱线质量检测仪器与设备考核试卷
- 安全生产天数管理制度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