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介绍.doc_第1页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介绍.doc_第2页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介绍.doc_第3页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介绍.doc_第4页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查总结表学 校 名 称 江南大学 专 业 名 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 业 代 码 080204 修 业 年 限 4 年 _专 业 类 别:本科高职高专验 收 类 别:品牌 特色联 系 人 刘晓亚 联 系 电 话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九月填表说明1 本表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勿另加其他封面。表格中内容不够填写可续页。2 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其统计范围为立项建设的专业点。统计数据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3 除特别注明外,本表有关统计内容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8月31日。一、专业建设情况简介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成效(不超过1000个汉字)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于1999年,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建成“材料学”硕士点,2007起在“应用化学”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已毕业本科学生555人,硕士毕业生87人,在读博士10余人。办学之初,我们就遵循“以育人为本、以科研为主、以服务社会为纲”的理念,结合实际确定了“重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特色人才培养战略;旨在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为彰显我校轻工特色、以原轻工部的胶体与表面化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针对华东地区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大分子胶体(合成大分子、天然大分子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改性及工业应用为基础,功能涂料(涂料、油墨、黏合剂及包装膜材料)为主要特色。建设了包含“涂料科学与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的三个专业方向。经过本期特色专业建设,本专业建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位、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31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比例达90%,具有博士学位者达70%。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9人,省部市级先进教师10人。10年投入专业建设资金1355万元,近3年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672万元,建成了同类专业中较完备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包括“涂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实验室2个、合成中试实验基地一个,可供学生实验、实习及从事合成、配制、成型等研究开发工作。并与企业共建专业平台。目前本专业拥有教学实验室7081 m2,专业实验室面积1256 m2,拥有仪器设备价值1450多万,其中大型专业仪器35台(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教改获奖7项(省部级以上2项);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十一五”支撑子课题4项,863项目2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10项,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一个。近3年来,SCI论文126篇,EI论文85篇,CSCD论文120余篇,教改论文22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近30项。近年来,学生获国家挑战杯二等奖3个,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3个,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4个,省三好学生2个,省十佳青年学生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超过40%,为知名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学生。本专业的特色(不超过400个汉字) 本专业包含三个专业方向,富有特色。特色专业方向为1) 涂料科学与工程:该方向以大分子胶体化学为基础,研究大分子胶体及其在涂料、油墨、黏合剂及膜材料领域的应用。以特种功能树脂合成、改性、涂料(含油墨、黏合剂)制备及涂装工艺为主体,绿色环保涂层材料、特种功能涂料为特色的专业方向。该方向主要为华东地区相关企业服务,并辐射全国。与企业共建专业平台,投入经费600多万元建设合成中试实验基地,涂料加工实验室,恒温恒湿涂膜性能表征实验室,可供学生实验、实习及从事合成、配制、成型、检测等研究开发工作,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该方向的学生经一定的专业训练后,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普遍受到企业好评。2) 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大分子胶体、溶液自组装为基础;功能高分子合成为主、天然高分子开发、改性及应用为辅的理科方向。3) 高分子材料工程:通过聚合物材料、绿色环保材料(天然及生物大分子、可降解材料)的成型加工和改性,制备实用性高分子材料制品。特色在包装材料、膜材料制备及表面改性。二、专业建设完成情况对照表内容规划建设目标(摘要)实际建设进展(摘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专业建设整体情况用5年左右时间,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建涂料专业方向;建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一级硕士点,二级材料学博士点。 近3年来,加大了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力度,完成了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尤其是“涂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在行业内已有一定影响。 学位点建设部分目标未实现,尚需继续努力。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重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新方案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加强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大学教育前期以拓宽知识,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大学教育后期突出特色,模块化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较好完成了此项目标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达到3/4/2/1,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教授15人,5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者达7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90%,博导8人,硕导10人,较好的完成了目标。5年建设期博士学位人员超80%4、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学院自筹2006年25万,2007年30万,2008年35万投入涂料加工及性能表征实验室150万,合成中试基地150万,新校区建设500万,本科日常管理70万,学院自筹100余万,超过预期指标。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增加大材料基础课程,选修课引进模块化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更加重视能力培养,采取了各种具体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完成指标。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情况完成专业课教材4种。结合新校区建设改建和扩建专业实验室。扩建院资料室,增订专业期刊6种,建议学校图书馆订阅SCI外文电子期刊,增订本专业中外文期刊11种。完成教材5部,建成了颇具特色的功能涂料专业实验室(包括涂料、油墨加工,恒温恒湿漆膜表征实验室)1130 平方,合成中试基地1200 平方。期刊增订和电子期刊订阅已到位。完成指标。 7、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情况1. 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科研工作,有良好的科研背景;2. 实行真正的因材施教,对优秀生配备导师;3. 实行弹性学制;4. 实行淘汰制;5. 多媒体教学达到60%6. 双语教学课的门数有明显增加;7. 增加开放实验室的数量,部分专业实验达到开放标准。本专业教师全部参与科学研究;设立模块因材施教,为30-40%优秀生配备导师,实行弹性学制和淘汰制;多媒体教学达到70%,增设了两门双语课程;综合化学实验室对全校开放,超额完成指标;建立健全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说明: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请附后。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2009年招生数95本专业现在校生数373建设期内学校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821万元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包括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等)2006年2007年2008年2605.2元2685.3元2750.1元专业负责人情况姓名刘晓亚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5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职称教授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教育部教指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委会委员辐射固化专业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理事橡塑工程杂志编委从事专业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子信箱本专业立项建设以来获省及省以上各种奖励情况(注明时间、项目及等级和授奖单位)1) 2009,彭奇均,工业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业化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2009,含油/溶剂废水处理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开发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 2009,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建筑节能砂浆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明二等奖4) 2009,无机及分析化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 2008,高品质环保增塑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6) 2008,高粘度硅油的合成及其在香波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7) 2008,高耐磨增强超支化杂化聚合物UV固化晶须复合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8) 2008,无机及分析化学,江苏省精品课程9) 2008,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奖,江苏省教育厅10) 2008,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11) 2008,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12) 2007,糖醇的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及工程化研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3) 2007,多组分、高性能的高分子微球乳液的制备及其产品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4) 2007,培养化工类本科人才创新素质的理念、方案与实践,江苏省一等奖15) 2007,无机及分析化学,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16) 2007,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17) 2006,乙/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的合成新技术及产品开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8) 2006,麦牙糖醇液的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程化研究,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 2006,功能化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石油与化工协会发明三等奖20) 2006,紫外光固化彩色塑料油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他信息(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及硕士点等情况,请标注时间) 材料学硕士点,2003 应用化学硕士点,1984 应用化学博士点,2005 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点(材料方向),20058三、 师资队伍情况 1.教师队伍一览表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教课程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备注1刘晓亚女50研究生硕士系主任教授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科学前沿教育部教指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2006-20102陈明清男47研究生博士副院长教授高聚物制备工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教育部骨干教师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江金强男34研究生博士系教学主任校聘教授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丁玉强男42研究生博士教授光电高分子材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5方云男51研究生硕士教授高分子科学前沿“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骨干教师6倪才华男52研究生博士实验室主任教授高分子化学7蒋平平男50研究生博士教授聚合物加工工程8夏咏梅女43研究生博士教授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崔正刚男51研究生博士教授表面及界面化学江南大学学科带头人10杨成男40研究生博士教授高分子物理“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李在均男45研究生博士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彭奇均男55本科学士教授专业讲座教育部骨干教师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姚伯龙男44研究生硕士副教授涂料化学及应用涂装工艺及技术无锡表面与涂装副主编14张胜文男34研究生博士副教授高分子物理功能涂料江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5东为富男33研究生博士副教授模具设计江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刘石林男32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17任春霞女35研究生博士副教授高分子纳米材料江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8白绘宇女35研究生博士副教授高聚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工程19张春芳女30研究生博士副教授高聚物助剂与配方20董伟女36研究生博士讲师高分子材料学21宋启军男44研究生博士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江南大学学科带头人22倪忠斌男40研究生硕士高工高分子物理实验成型工艺实验23王玮男35研究生硕士讲师高聚物改性聚合物加工原理24熊万斌男38研究生硕士讲师高聚物制备工程表面及界面化学25商少明男50本科硕士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26王海军男48研究生博士教授物理化学I计算机应用及交流27董玉明男30研究生博士副教授仪器分析28刘士荣男46研究生硕士副教授有机化学I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29冯骉男56研究生博士教授化工原理II江苏省教学名师30顾瑾女50研究生硕士副教授化工原理II31刘雪峰男34研究生博士副教授表面及界面化学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注:1本表为本专业正式在编教师表,不含返聘教师, 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下同。 2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含学科组成员)、国家教指委委员(含学科组成员)、特聘教授等请在备注栏内注明。 3请附有关证明材料。2.师资情况统计表 专职教师人数31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比例90%讲师3人助教0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94%具有博士学位 21 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45岁以下教师18人其中博士14人占45岁以下教师比例77.8硕士4人22.2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高级职称教师28人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100%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 9人校级重点培养教师8人省、部级先进教师2人厅局级及校级先进教师数15人注:博士、硕士指已经获得学位者,不含课程进修班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3立项建设以来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情况 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1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东为富广 东 化 工20092浅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刘士荣广 东 化 工2008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平台建设顾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具有多重教学功能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冯骉江南大学学报20085从本科入手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陈明清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76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高分子化学教学江金强广东化工20077普通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董伟科技创新导报20078高校涂料清洁生产实践及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姚伯龙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体会白绘宇科技经济市场200710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些思考方云化工高等教育200711关于创建涂料品牌专业的几点设想杨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2浅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工学科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顾瑾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及思考任春霞广东化工200614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李在均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5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宋启军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6中、美、韩三所公立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教育之比较夏咏梅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7具有工科特点的研究性综合化学新实验的开发刘士荣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8关于大学生健康“自我”确立的几点思考王玮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刘晓亚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0强化实践性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刘晓亚包装工程200321建立工科专业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刘士荣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创新人才陈明清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23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陈明清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共23篇人均0.8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4立项建设以来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序号课 题 名 称主持人课题来源立项时间完成时间1创建高分子材料学科涂料、涂装品牌专业方向、培养特色人才研究实践陈明清江苏省教育厅200620082聚合物研究方法陈明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0062008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陈明清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200620084高分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陈明清倪才华江南大学200820105轻化工类化学实验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和实践商少明江南大学200620086高起点创新性研究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刘晓亚江南大学20072009总计国家级项省(部)级3项校级3项5、立项建设以来教师获教学成果情况 1、教学成果序号成 果 名 称获奖者获奖年度等 级在获奖名单中的排名位置省(部)级及以上其他1培养化工类本科人才创新素质的理念、方案与实践方云,商少明,刘士荣,陈明清,杨杰2007江苏省一等奖2以人为本培养特色型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刘晓亚,郁文娟,陈明清,杨成,倪忠斌2005江苏省二等奖3化工原理、食品工程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顾瑾,冯骉,顾正荣,徐涵庆,魏慧贤2008江南大学一等奖4构建三位一体以互动创新为特色的本科论文指导体系夏咏梅,方云,刘雪锋2008江南大学一等奖5培养化工类本科人才创新素质的理念、方案与实践方云,商少明,刘士荣,陈明清,杨杰2007江南大学一等奖6具有工科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研究与实践陈明清,刘士荣,刘湘,商少明,刘俊康2004江南大学一等奖7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平台建设与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探索姚伯龙,陈明清,黄萍,刘晓亚,张胜文2007江南大学三等奖教学成果奖总计省(部)级及以上其他25116立项建设以来教师承担学术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学术研究表彰/奖励情况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1) 刘晓亚,双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表面活性胶体粒子及其乳化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4041,2009年)2) 江金强,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新方法初探:巯基链转移超支化聚合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44,2009年)3) 丁玉强,基于酰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1058,2009年)4) 董玉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表面结构调控与催化臭氧化作用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3048,2009年)4) 宋启军,基于单线态氧预氧化转化的氯代芳香化合物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7042,2009年)5) 夏咏梅,用微流控miRNA-mRNA芯片研究发酵灵芝多糖的肝癌抑制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5038,2008年)6)陈明清,交联型多组分聚合物颗粒的制备与模拟油层堵水构效关系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070,2008年)7) 方云,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项链状自组装体“诱导两级组装”特殊形貌无机纳/微米粒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1059,2008年)8) 蒋平平,构建无羧酸环境植物大豆油液相环氧催化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1046,2007年)9)李在均,高性能锂二次电池离子液体电解质设计与合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1045,2007年)10)任春霞,有机金属杂环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01016,2007年)11) 江金强,光响应型星形双亲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自组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04017,2007年)12) 刘晓亚,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AA)的溶液自组装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605,2006年)13) 陈明清,特殊形态高分子媒介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1043,2006年)14)李在均,新型有机硅咪唑离子液体构建及在稀散金属资源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6052,2006年)15)刘晓亚,桥梁缆索用钢丝复合环氧涂层新技术研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2007BAE15B02,2007年)16)方云,表面活性剂制造工艺,“十一五”支撑计划(2007BAE52B01,2007年)17)杨成,无溶剂连续季铵化和脂肪酸乙基磺酸钠香皂一体化清洁生产工艺产业化, 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2007BAE52B04,2007年)18)陈明清,缆索用聚乙烯护套材料的耐久性研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 (2007BAE15B02,2007年)19)夏咏梅,非水相酶催化合成添加剂,国家863计划(2006-2008年)20)李在均,基于离子液体的免疫分析,国家863计划(2007-2009年)21)丁玉强,有机发光材料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6-0483)22)夏咏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2008年)23)陈明清,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技术,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苏教科20075号)24)姚伯龙,涂料清洁生产工艺,江苏省环保项目(2006-2008年)25)白绘宇,氨基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理论探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2008年)26)丁玉强,杂环硅烯配合物,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8年)27)夏咏梅,微波非热效应介质工程策略,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8年)28)董 伟,硅胶键合固定相,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8年)29)陈明清,光固化涂料用树脂的开发(2009 -2010年)30)江金强,新型UV复合引发体系的研究(2007 -2009年)31)刘晓亚,钢带用光固化涂料及工艺开发(2008 -2010年)32)刘晓亚,新型光固化阻焊油墨的开发(2007 -2010年)33)张胜文,特种油墨用光固化树脂的开发(2008 -2009年)34)姚伯龙,保温涂料的开发(2007 -2010年)35)倪才华,水性光固化电泳涂料的开发(2007 -2010年)36)倪才华,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增韧改性(2008 -2010年)37)熊万斌,水性黏合剂的开发(2007 -2008年)38)刘晓亚,光固化黏合剂的开发(2007 -2008年)39)丁玉强,LED光电新材料的开发(2006 -2009年)40)倪忠斌,抗静电母粒的开发(2008 -2009年)41)白绘宇、王玮,聚丙烯长玻纤复合材料开发(2007 -2010年)42)蒋平平,环保型塑料用系列助剂的开发(2007 -2010年)43)方 云,涂料用消泡剂的开发(2007 -2008年)44)杨 成,大分子硅油合成与应用(2006 -2009年)45)崔正刚,油田用高分子助剂的开发(2007 -2010年)46)夏咏梅,药物载体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的制备(2007 -2009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其他见附件)1. Cheng Fang, Chenglin Yi, Yangwang, Yuhua Cao, Xiaoya Liu,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molecular imprinting by photo-sensitive polymer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4 (2009), 3164-31692. Wei Yang, Hao Fu, Haijun Wang, Mingqing Chen, Yuqiang Ding, A Base-stabilized silylene with a tricoordinate silicon atom as a ligand for a metal complex, Inorg. Chem., 48 (2009), 505850603. Youhua Tao, Xiaoya Liu, Dongjian Shi, Mingqing Chen, Cheng Yang, Zhongbin Ni, Graftlike block copolymer bearing biodegradable -caprolactone branches: A facile route to hollow nanocages, J. Phys. Chem. C, 113 (2009), 6009-60134. Shengwen Zhang, Ren Liu, Jin Qiang Jiang, Hui Yu Bai, Film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koxysilane-functionalized poly(styrene-co-butyl acrylate) latex prepared by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65 (2009), 56-615. Jisheng Yang, Shengbi Chen, Yun Fang, Viscosity stud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odium alginate and CTAB in dilute solution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Carbohydrate Polymers, 75 (2009), 333-3376. Bolong Yao, Cheng Yang, Kun Zhang, Caihua Ni, Zhongbin Ni, Mingqing Chen,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sensitive hydrogel from poly(-glutamic) acid, Materials Science-Poland, 27 (2009), 319-3277. Xuefeng Liu, Chih-Hung Sun, Nicholas C. Linn, Bin Jiang, Peng Jiang, Wafer-Scal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ubstrates with Highly Reproducible Enhancement, J. Phys. Chem. C, 113 (2009), 14804-148118. H. M. Wang, Jinqiang Jiang, J.H. Xiao, R. L. Gao, F.Y. Lin, Xiaoya Liu, Porphyrin with amino acid moieties: A tumor photosensitizer,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72 (2008) 154-1589. Haixia Shan, Zaijun Li, Ming Li, Guoxia Ren and Yinjun Fang, Improv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pseudomonas capaci lipase in a novel biocompatible ionic liquid, 1-isobutyl-3- 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83 (2008), 886891 10. Zhenggang Cui, K.-Z. Shia, Y.-Z. Cui, B. P. Binks, Double phase inversion of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a mixture of CaCO3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 329 (2008), 67-7411. Kazuhiro Hamada, Tatsuo Kaneko, Mingqing Chen, Mitsuru Akashi, Size-Selective Material Adsorption Property of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with Projection Coronas, Chem. Mater., 19 (2007), 1044-105212. Jinqiang Jiang, Bo Qi, Martin Lepage, Yue Zhao, “Polymer Micelles Stabilization on Demand through Reversible Photo-Cross-Linking”, Macromolecules, 40 (2007), 790-79213. Weibo Dong, Haijun Wang, Xiaohui Ren, Yanyan Shan, Qingyu Ge,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sine and BX3 (X=F, Cl) Systems, J Solution Chem, 36 (2007), 54956114. Dan Shao, Caihua Ni, Prepar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hermosensitive Terpolymers of N-Isopropylacrylamide, Sodium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phonate and N-tert-Butylacrylamid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05 (2007), 2299-230515. Haifeng Zhao, Xiaohua Huang, Mingqing Chen, Properties of Tb (III) and the copolymer microgel complex, Smart Mater. Struct. 16 (2007), 2600260416. Liping Zhang, Caihua Ni,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sodium 1-allyloxy- 2-hydroxypropane sulfonate, Colloid Polym Sci, 285 (2007), 1637-164317. Xiaoya Liu, Jun Wu, Joon-Seop Kim, and Adi Eisenberg, Self-Assembly of Mixtures of Block Copolymers of Poly(styrene-b-acrylic acid) with random Copolymers of Poly(styrene-co- methacrylic acid), Langmuir, 22 (2006), 419-42418. Cheng Yang, Bo Meng, Xiaoya Liu, Mingqing Chen, Yufei Hua, Zhongbin Ni, Dynamics of amylopectin in semidilute aqueous solution, Polymer, 47 (2006), 8044-805219. Bo-long Yao, Hong-chang Song Lu-de Liu Ming-qing Chen, T kaneko, M Akashi, Giant Spherulite Formation in Amorphous Polyanion Membrane by Photopolymerization on Gelatin Matrix, Chemistry Letters, 35 (2006), 1228-122920. Pingping Jiang,* Dianpeng Zhang, Qi Li, and Yun Lu, A new catalytic transesterific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N,N-dimethylaminoethyl acrylate with organotin catalyst, Catalysis Letters, 110 (2006),101-106获得的主要奖励 1. 彭奇均,工业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业化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2. 姚伯龙,含油/溶剂废水处理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开发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3. 倪忠斌,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建筑节能砂浆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明二等奖(2009)4. 蒋平平,高品质环保增塑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5. 杨 成,高粘度硅油的合成及其在香波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6. 姚伯龙,高耐磨增强超支化杂化聚合物UV固化晶须复合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7. 彭奇均,糖醇的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及工程化研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8. 陈明清,多组分、高性能的高分子微球乳液的制备及其产品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9. 方 云,乙/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的合成新技术及产品开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10. 彭奇均,麦牙糖醇液的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程化研究,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11. 陈明清,功能化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石油与化工协会发明三等奖(2006)12. 刘晓亚,紫外光固化彩色塑料油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13. 刘晓亚,香兰素有机废料综合处理技术,石油与化工协会发明三等奖(2005)五、立项建设以来教学管理情况教学计划制订(修订)时间特 点2008年修订厚基础、宽专业、重创新、有特色教学大纲名 称制订(修订)时间特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2008修定拓宽材料专业基础知识光电高分子材料2008修定强化功能高分子专业基础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2008修定强化功能高分子专业基础高分子纳米材料2008修定强化功能高分子专业基础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2008修定强化功能高分子专业基础表面及界面化学2008修定强化涂料特色专业基础涂料化学2008修定强化涂料特色专业基础功能涂料2008修定强化涂料特色专业基础涂装工艺及技术2008修定强化涂料特色专业基础高聚物改性2008修定强化高分子加工专业基础高聚物流变学2008修定强化高分子加工专业基础实验大纲名 称制订(修订)时间说明成型工艺实验教学大纲2008修定增加实验项目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大纲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实验比重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教学大纲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指导书成型工艺实验指导书2008修定增加实验项目高分子物理实验指导书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实验比重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2008修定增加设计性实验比重生产实习指导书指导书2008修定部分实习基地与内容有变更六、实践教学情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设备情况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355万元实验(训)室数14个生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15413元实验开出率100%本专业应开实验数36个实际开出实验个数36个基础课教学实验(训)室数6个通过省评估验收数6个专业教学实验(训)室数8个省级以上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称江苏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政投入50万元学校配套220万元实训基地设备情况(高职高专专业填写)实训基地设备总值万元实训基地个省级以上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名称财政投入万元学校配套万元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见附件)单位有否协议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学生人数无锡市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有实践教学(生产实习)64无锡飞马集团有限公司有实践教学(生产、毕业实习)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