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专业论文)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pdf_第1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pdf_第2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pdf_第3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pdf_第4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参考文献1 6 六、附录 综j 丕1 7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2 4 致谢2 5 个人简介2 6 对氧磷酶1 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对氧磷酶1 对有机磷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证明对氧磷 酶1 是有前景的有机磷催化清除剂。 方法 w i s t a r 大鼠,4 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 组:染毒组:腹腔注射 d d v p l o m g k g 。p o n l 预处理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 o n l9 6 0 0 u k g , 3 0 m i n 后腹腔注射d d v p l o m g k g ;治疗组:d d v p l o m g k g 腹腔注射后, - 0 _ h i ( 2 m i n ) 尾静脉注射阿托品o 0 5 m g k g + 解磷定1 2 0 m g k g 。联合治疗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 o n l9 6 0 0 u k g ,3 0 m i n 后腹腔注射d d v p l o m g k g , 立即尾静脉注射阿托品o 0 5 m g k g + 解磷定1 2 0 m g k g 。分别于染毒前、 染毒后3 m i n 、5 m i n 、1 0 m i n 、2 0 m i n 、3 0 m i n 、l h 、2 h 、4 h 、6 h 分别经 眶后静脉采血0 2 m l 。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和液质联用法测定血中敌 敌畏含量。同一时间点胆碱酯酶活性值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毒代学参 数采用3 p 9 7 软件合成。 结果 1 胆碱酯酶活性:对4 组相同时间点上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因素“p o n l ,p 0 0 5 ,可以认为p o n l 效应差异显著,p o n l 可明显 改善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因素“a t r o p i n e + p a m p 0 0 5 ,可以认为 “a t r o p i n e + p a m 效应差异显著,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因素 “p o n l 和“a t r o p i n e + p a m 在所有时间点上p 9 9 5 ) ,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乙腈( 色谱纯) ,甲酸( 色谱纯) ,( 天津银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吲哚美辛标准品, 天津一方科技有限公司;碘化硫代乙酰胆碱( 分析纯) ,美国s i g m a 公司;对硝基 苯醋酸酯( 分析纯) ,美国s i g m a 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氯化钙、氯化钠、盐 酸等均为国产试剂。 二、动物 清洁级w i s t a r 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 0 0 , - , 3 0 0 9 ,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 技术有限公司。实验期间自由进食水。 三、主要仪器 五k t ap u r i f i e r 全自动层析仪( 美国g e 公司) ;e p p e n d o r f5 4 1 7 r 冷冻离心机 7 ( 德国爱德本公司) ;u v l 6 0 1 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t h c r m o f i n n i g a n t s qq u a n t u m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四、实验设计及分组 4 0 只大鼠随机分成4 组,每组1 0 只。染毒组( a 组) :腹腔注射d d v p l o m g k g 。 p o n l 预处理组( bg r o u p ) :大鼠尾静脉注射p o n l9 6 0 0 u k g ,3 0 m i n 后腹腔注射 d d v p l o m g k g :治疗组( cg r o u p ) :d d v p l o m g k g 腹腔注射后,立o p ( 3 0 0 0 u m l 。使用前将酶溶于注射缓冲液( 1 3 6m mn a c l ,0 1m mc a c l 2 ) , 定容为0 5 m l 。 六、血清p o n l 活性检测方法 p o n i 乙酸苯酯活性 7 1 是通过在2 5 1 2 ,2 7 0 n m 波长下,用u v l 6 0 1 分光光度 计连续测定2 0 s 内底物乙酸苯酯水解为苯酚的初始速度而获得。1 l 检测液含 1 0 m m 氯化钙,5 0 m m 的t f i s h c i ( p h = 8 o ) ,1 2 8i il 乙酸苯酯。反应体系由3 m l 检测液加1 0 pl 血清反应构成。将不加血清的3 m l 检测液作为空白对照。酶活性 单位u m l ,1 u 的酶每分钟水解1i im o l 的乙酸苯酯。 p o n m 1 ) = a m i n t v 1 0 6 ( s v l ) 其中a m i n 为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t v 为反应总体积( m 1 ) ,s v 为样 本体积( m 1 ) ,l 为比色杯光径( 1c r n ) ,1 0 6 是将m o l 换算成um o l 的系数, 8 为对硝基酚的摩尔消光系数( 6 1 1 1 2 m 0 1 ) ,值为1 31 1 0 6o l l l 2 m o l 。 七、d d v p 浓度检测方法 ( 一) 样品处理方法 5 0 u l 血浆+ 2 5ul 内标( 5 0 n g m l 吲哚美辛) + 1 0 0 ul 乙腈,混匀,高速离心 ( 1 2 0 0 0 r p m ) ,取2 0 l il 上清进样。 ( 二) 液质条件 液相条件:分析柱为迪马公司d i a m o n s i l ( 钻石) c 1 8 柱( 1 5 0 4 61 t l n li d ,5 r t m ) 预柱为p h e n o m e n e xe t a 保护柱( 4 x 3 0m mi d ) ;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一甲酸 ( 9 0 :1 0 :0 2 ,v v v ) ;流速为0 4 5m l m i n ;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 0p l 。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化学大气压离子源( a p c i 源) ,源喷射电压为4 2k v , 加热毛细管温度为2 7 0 1 2 ;汽化室温度为4 2 0 。c ;鞘气m ) 压力为3 0a r b ,辅助 气( n 2 ) 压力为5a r b ,碰撞气( a t - ) 压力为1 2m t o m 碰撞诱导解离( c r d ) 电 压分别为2 3e v ( d d v p ) 和4 4 e v ( 吲哚美辛) ;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 择反应监测( s l 蝴) ;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 z2 2 1 _ m z1 0 9 ( d d v p ) 和m z3 5 8 _ m z1 1 1 ( 吲哚美辛) ;扫描时间为0 3s t 引。 将d d v p 标准品加入空白血浆中,分别测定d d v p 浓度为61 tg m l 、5l ag m l 、 2l ag m l 、1l ag m 1 、o 5l - tg m l 、o 11 1g m l 、0 0 5l ag m l 的峰面积。以d d v p 浓度 为自变量,d d v p 峰面积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为因变量,经线性回归得d d v p 测量 的工作曲线。 八、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 0 1 m 磷酸盐缓冲液( p h8 0 ) 稀释肝素化全血( v :v = l :9 9 ) 。全血胆碱酯酶 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含有0 5 m l0 0 0 3 ma t c h - i 、0 5 m l0 0 0 1 md t n b 和1 5 m l 稀释 的全血。3 7 c 水浴中反应6 m i n ,加入2 0 1 tl 毒扁豆碱( 2m g r n l ) 中止反应。冷却 1 5 m i n 后,4 1 2 n m 处测定吸光度值9 ,1 0 1 。 未加入稀释全血的反应体系作为对照管,加入蒸馏水的作为空白对照管,l m m 谷胱甘肽的作为标准管。 a c h e 活性值= o d ( 检测值) 一o d ( 标准管) o d ( 对照) 一o d ( 空白) 9 九、统计学方法 对相同时间点胆碱酯酶活性值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p o n l 和a t r o p i n e + p a m c i 的交互作用:d d v p 工作曲线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四组相同时间点 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问药动学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软件 采用s p s s1 6 0 统计。药动学参数计算采用3 p 9 7 软件合成,应用统计矩模型。 实验结果 一、胆碱酯酶活性 对4 组相同时间点上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因素“p o n l ”,p 0 0 5 ,可以 认为p o n l 效应差异显著,p o n l 可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因素“a t r o p i n e + p a m ”,p 0 0 5 ,可以认为“a t r o p i n e + p a m ”效应差异显著,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抑 制水平;因素“p o n l ”和“a t r o p i n e + p a m ”在所有时间点上p 0 0 5 ,所以两个因素 交互作用显著( 见表1 ) 。 表1 ,血浆胆碱酯酶活性 对4 组相同时间点上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因素“p o n l ”,p 0 0 5 ,可以 认为p o n l 效应差异显著,p o n l 可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因素“a t r o p i n e - 6 p a m ,p 0 0 5 ,可以认为“a t r o p i n e + p a m ”效应差异显著,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抑 制水平;因素“p o n l ”和“a t r o p i n e + p a m ”在所有时间点上p 0 0 5 ,所以两个因素交 互作用显著。 二、d d v pl c m s 方法学 采用上述实验条件分析d d v p ,约在4 1 m i n 处检测到d d v p 的特征峰,约在 4 9 m i n 处检测到内标吲哚美辛的特征峰( 见图1 ) 。 1 0 经线性回归分析,得d d v p 浓度与峰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 = - 0 0 4 0 4 2 8 2 + 0 16 0 4 8 x r 2 = 0 9 9 4 5 线性范围为0 1u 咖卜一6 i lg h a oi234 t i m e ( m i n ) 图1 ,空白血浆加d d v p 标准品加内标图 大鼠体内d d v p 浓度 对相同时间点上4 组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 组与c 组无显著性差异, b 组与d 组无显著性差异,a 组、c 组与b 组、d 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 。 表2 ,4 组大鼠各时间点d d v p 浓度表 o暑口量t d,暑一s_ oo暑oq,o曼若 注:,p 0 0 5 ,与a 组比较;,p 0 0 5 ,与b 组比较;# ,p 0 0 5 ,与c 组比较。 四、d d v p 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毒代动力学分析采用统计矩模型。对4 组的毒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一元方差分 析,曲线下面积( a r e a u n d e rc i l _ r v e ,a u c ( 0 _ ) ) 数据a 组与c 组间无显著性 差异,b 组与d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 组、c 组与b 组、d 组有显著性差异。平 均保留时间( m e a nr e t e n t i o nt i m e ,m r t ( o ) ) 数据4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峰 浓度( m a x i m u m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c m a x ) 值由观察表2 中的最高浓度而得,经一元 方差分析,a 组和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 组和d 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 组、c 组与b 组、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 表3 ,d d v p 毒代动力学参数表 注:,p o 0 5 ,与a 组比较;,p o 0 5 ,与b 组比较;# ,p 3 0 h ) 。另外的实验揭示了有机磷暴露前或暴露后( 甚至到达3 h ) ,外源性 p o n l 可以提供对抗毒死蜱毒性的保护作用。最近,表达于一种肠道病毒载体的 重组人类p o n l ( l r 或l q ) 能增加6 0 的血清p o n l 活性,从而增加小鼠对抗 毒死蜱毒性的能力。总之,这些研究揭示了通过人工增加血清p o n l 水平可能降 低某些有机磷的毒性。 最近的实验通过研究基因敲除小鼠( p o n l - - ) 对有机磷的毒性来完成【1 4 1 。这 种小鼠是通过靶定位毁坏p o n l 基因的外显子制造出来的。基因敲除小鼠血清和 肝没有对对氧磷和二嗪农氧化物( d i a z o x o n ) 的活性,对毒死蜱氧化物活性很低。 这种小鼠对毒死蜱氧化物和二嗪农氧化物的敏感性有很明显的增高,对母化合物 毒死蜱和二嗪农的敏感性轻微增高。实验中令人惊奇的是对氧磷一对氧磷酶名 字由来的化合物。尽管血清和肝脏没有p o n l 活性,基因敲除小鼠并不显示对对 氧磷的敏感性增高。 人类p o n l q l 9 2 和人类p o n l r l 9 2 都被静脉注射到p o n d 小鼠体内,检测脑 和膈的效应。在毒死蜱氧化物的例子中【1 5 1 ,两种基因型都具有保护作用,r 1 9 2 比 q 1 9 2 保护作用多5 0 ,这与之前的体外实验发现一致。两种基因型对二嗪农氧化 物保护作用相同。这与之前实验相反【1 6 】,但与之前催化效能的体外试验相一致。 两种基因型都不提供对对氧磷的保护作用,证实了上面的发现。尽管,p o n l r l 9 2 催 嗪 磷的观点。也就是说p o n l 在体内不能有效水解对氧磷,其他途径可能负责体内 有机磷的水解。 四、展望 目前,人类p o n l 三维结构的信息是通过重组p o n l 研究得出的,所以人类 p o n i 的结构还未确定。尽管r p o n l 的晶体结构代表了天然p o n l 的总体结构,但 并没有提供p o n l 的有机磷水解活性的催化机理,参与有机磷水解的残基还没有确 定。所以如何准确的分析出人类p o n l 立体结构对于研究催化效能,尤其是活性中 心的作用机理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合成更高催化效能的突变体也有着重要的意 义。 尽管8 6 的结构完全相同,人类和兔酶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人类、兔、和r p o n l 测序显示他们有几个不同的区域。这暗示了这些区域可能参与对应酶的功能区编 码。所以,必须实行天然和重组人类p o n l 的分子和催化性质的对比研究。 目前,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对氧磷酶对于有机磷的催化解毒作用,但如何 能够大量生产出可作为临床试剂的对氧磷酶,以及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现在急需 解决的问题。 2 l 参考文献 1 d r a g o m i ri d ,p h i l i pl s ,w a t s o nc e ,e la 1 r a b b “s e r u mp a r a o x o n a s e3 ( p o n 3 ) i sah i g h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 a s s o c i a t e dl a c t o n a s ea n dp r o t e c t s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a g a i n s t o x i d a t i o n j b i o lc h e m , 2 0 0 0 ,2 7 5 ( 4 3 ) :3 3 4 3 5 - 3 3 4 4 2 2h a r e lm ,a h a r o n ia ,g a i d u k o vl , e t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f a m i l y o f d e t o x i f y i n ga n da n t i -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e n z y m e s n a ts t r u c tm o lb i o l ,2 0 0 4 ,1l :4 1 2 - 4 1 9 3y e n n gd t ,j o s s ed ,n i c h o l s o nj d ,e ta 1 s t r u c t u r e f u n c t i o na n a l y s e so f h u m a n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 ( h u f o n i ) m u t a n t sd e s i g n e df r o mad f p a s e - l i k eh o m o l o g ym o d e l b i o e h i m 4r o s e n b l a tm ,g a i d u k o vl ,k h e r s o m k y0 ,e t 以t h ec a t a l y t i ch i s t i d i n ed y a do f h i g h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a s s o c i a t e ds e r u mp a r a o x o n a s e - 1 ( p o ni ) i se s s e n t i a lf o rp o n1 - m e d i a t e di n h i b i t i o n o f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o x i d a t i o na n ds t i m u l a t i o no fm a c r o p h a g ec h o l e s t e r o le f f l u x jb i o l c h e m ,2 0 0 6 ,2 81 :7 6 5 7 - 7 6 6 5 5y e n n gd t ,l e n zd e ,c e r a s o l id m a n a l y s i so f a c t i v e - s i t ea m i n o - a c i dr e s i d u e so f h u m a ns 删m p a r a o x o n a s eu s i n gc o m p e t i t i v es u b s t r a t 呛s f e b sj ,2 0 0 5 ,2 7 2 :2 2 2 5 - 2 2 3 0 6 k h e r s o n s k yo ,t a w f i kd s t h eh i s t i d i n e11 5 - h i s t i d i n e1 3 4d y a dm e d i a t e st h el a c t o n a s e a c t i v i t yo f m a m m a l i a ns e r u mp a r a o x o n a s e s jb i o lc h e m ,2 0 0 6 ,2 81 :7 6 4 9 - 7 6 5 6 7m a s s o n ap ,d e n i sj ,o k s a n al ,e tn 1 e n z y m e s h y d r o l y z i n g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 sa sp o t e n t i a l c a t a l y t i cs c a v e n g e r sa g a i n s t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p o i s o n i n g jp h y s i o l o g y ( p a r i s ) ,19 9 8 ,9 2 :3 5 7 - 3 6 2 8c o s t al o ,c o l et b ,f u r l o n gc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 p o n l ) a n dt h e i r 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c l i n i c a lt o x i c o l o g yo f 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 s jt o x i c o ,c l i nt o x i c o ,2 0 0 0 ,3 4 1 ( 1 ) : 3 7 4 5 9d a n i e l c h a b r i t a l ee ,m a s s e n ap h u m a np a r a o x o n a s e :ap r o m i s i n ga p p r o a c hf o r p r e - t r e a t m e n ta n dt h e r a p yo f o r g a n o p h o s p h o r u sp o i s o n i n g t o x i c o l o g y , 2 0 0 7 ,2 3 3 :4 - 5 9 1 0 d r a g a n o vd i ,l ad ubn p h a r m a c o g e n e t i c s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s :ab r i e f r e v i e w n a u n y n - s c h m i e d e b e r g sa r c hp h a r m a c o l ,2 0 0 4 ,3 6 9 :7 8 - 8 8 11c o s t ai x ,r i c h t e r1 l i ,l iw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 p o n l ) a sab i o m a r k e ro f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f o r 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t o x i c i t y b i o m a r k e r , 2 0 0 3 ,8 ( 1 ) :l - 1 2 1 2c o s t al g ,a n n a b e l l av ,c o l e at b ,e ta 1 m o d u l a t i o n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o o n i ) a c t i v i t y b i o c h e m ip h a r m a c o 2 0 0 5 ,6 9 :5 4 1 - 5 5 0 1 3c o s t al g ,c o l e at b ,a n n a b e l l av ,e ta l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 f o n ds t a t u s 船a p o t e n t i a lb i o m a r k e ro f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t o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t o x i c i t y c l i n i c ac h i m i c aa c t a , 2 0 0 5 , 3 5 2 :3 7 4 7 1 4a m b e rl p ,h o w a r dw c h a m b e r s bj e 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d e t o x i c a t i o np o t e n t i a lo f v a r i o u sr a t t i s s u e sv i aa - e s t e r a s ea n da l i e s t e r a s ea c t i v i t i e s t o x i c ol e f t 19 9 5 ,7 8 :2 4 5 - 2 5 2 1 5 f u r l o n gc e ,c o l et b ,j a r v i kg p ,e t 口,r o l e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 p o n l ) s t a t u si np e s t i c i d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g e n e t i ca n dt e m p o r a ld e t e r m i n a n t s n e u r ot o x i c o ,2 0 0 5 ,2 6 :6 51 - 6 5 9 1 6l e n zd e ,d a v i dy j ,s m i t h 心e ta ls t o i c h i o m e t r i ca n dc a t a l y t i cs c a v e n g e r sa sp r o t e c t i o n a g a i n s tn e r v ea g e n tt o x i c i t y :am i n ir e v i e w t o x i c o l o g y , 2 0 0 7 ,2 3 3 :3l - 3 9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参与了导师赵敏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