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社会学概论—城镇化.doc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城镇化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1、城镇化(名词解释)亦称都市化,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是城市接近、融合的过程。2、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欧美模式(市场主导型)和墨印模式(政治主导型)。3、当代城镇化特征:(1)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2)大城市发展速度明显(3)城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4)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进步及其扩散加速(5)发达国家郊区城镇化加速,已进入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进程(6)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镇化的主体。4、世界城镇化的“推-拉”理论:代表人物雷文斯坦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提出。美国人口学家唐纳德博格从运动学角度对雷文斯坦的推一拉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推-拉”理论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人口流动过程中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相互形成的合力理论。5、城镇化类型: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考察,城镇化可分同步城镇化、过度城镇化、滞后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五种类型。P191-1926、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指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又称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P193-1947、世界城市群:人口规模 2500 万以上和每平方米密度超过 250 人的城市集聚区。地理学家琼戈特曼最早提出。P1948、城市群分类 规模角度-超级城市群、一级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和三级城市群。形态角度-星系城市群、带状城市群、扇形城市群、葡萄串城市群。中心城市角度-单核城市群、双核城市群和多核城市群。P195 9、城市群研究(田园城市-霍华德、组合城市-格迪斯、区域整体发展理论-芒福德、城市集中发展理论-柯布西耶、城市群理论-戈特曼、城市融合区-麦吉)p195-196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进程1、中国城镇化三阶段:平稳起步阶段(1949-1957);大起大落阶段(1958-1977);加速发展阶段(1978至今)p197-198;2、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潜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非农职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大发展开拓了新途径;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劳动力转移机会;原有城市的扩大和升级;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打开了闸门;文化观念变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营造指引了方向。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城市单一发展向城市集群发展。4、中国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环渤海)城市群。5、中国城市群演进面临的问题: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彼此求大求全,缺乏产业分工,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比重不高,拉动效应有限;球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缺乏连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及农村的中间环节;城市群分部不均衡,人口和经济分幜 协调,产业结构重叠严重。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与小城镇建设1、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不同观点:大中城市论:“以大中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均衡发展论: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多元模式论:主张城镇化道路应该考虑巨大的地域差异性。小城镇重点论:对费孝通小城镇 大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城镇发展的“蓄水池”作用2、中国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置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p2043、小城镇作用: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引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成为工业经济和城市文明的载体;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传输了城市文明,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休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P2054、小城镇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相应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加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政府引导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