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进入2 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国际交流与 合作更加频繁。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仅教给学生英语 的语法、词汇、语音、文章结构,而且应该从跨文化交际这个角度来考虑英语教 学的改革,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恰当地使 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转向英语教育,即不仅培养人才的 英语素质而且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使用英语这门 工具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提出了研究的目 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相关研究分析。阐述了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 三、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师 自身缺乏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 力差;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第四、对策。培养目标;跨文化交 际的内容;施行英语教学跨文化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具体方法;加 强非语言交际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克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 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第五、结语。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学教师与学生如何在日常教学中 协调好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确实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在英语测试与考试 中,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的比例应如何搭配,应该对大学生重点考察跨文化交际 中的哪些内容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此外,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因素除了教师跨文化交际的教与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学以外,可能还有其他的重要 因素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教育 分类号:g 6 3 3 4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 t ot h e2 1s tc e n t u r y , a c c e l e r a t i n gt h ep a c eo fg l o b a l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 ,c h i n a a n dt h er e s to ft h ew o r l db e c o m e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i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x c h a n g e s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i si st h en e wd e m a n d st ob em a d et ot h e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o n eo f w h i c hi sn o to n l yt e a c hs t u d e n t se n g l i s hg r a l n m a r , v o c a b u l a r y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t e x t s t r u c t u r e ,b u ta l s os h o u l db ec o n s i d e rt h er e f o r m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r o m t h i sp o i n t t h a ti sn o to n l yt ot r a i ns t u d e n t st ou s et h e i rl a n g u a g ep r o f i c i e n c y ,b u ta l s o t ot r a i ns t u d e n t st h a tu s ea p p r o p r i a t el a n g u a g e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a b i l i t yt o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s h o u l ds w i t c ht o e n g l i s he d u c a t i o n 。a f t e r g r a d u a t i o ns t u d e n t s c a l lu s et h ee n g l i s h l a n g u a g e f o rs u c c e s s f u l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n a m e l y :f i r s t ,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r e s e a r c hq u e s t i o n s ip r o p o s et h eo b j e c t i v eo ft h es t u d y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m e t h o d s t h e s e c o n d ,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 e x p l a i n e dt h e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 sa n dr e s e a r c h s i t u a t i o n 。t h et h i r 也t h e r ea l es o m e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r o b l e m si n 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o d e lc a nn o tm e e tt h e c o m m u n i t y sd e v e l o p m e n tn e e d s 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l i s ht e a c h e r si nt h e i ro w ne d u c a t i o n a 他s h o r to f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b i l i t y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a n g u a g ea b i l i t yo f s t u d e n t si s s t r o n gb u tp o o r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a n de n g l i s h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i n 皿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i so u to ft o u c h t h ef o r t h ,t o s o l v et h ea b o v ep r o b l e m ,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m e a s u r e s f i r s to n ei st h e a i ma n dc o n t e n ls e c o n do n ei se n g i i s hm e d i u ma n d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t r a i n i n gm e t h o d s t h i r do n ei st oe n h a n c e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a w a r e n e s so fs t u d e n t so fs p e c i f i cm e t h o d s f o u r t ho n ei s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n o n - v e r b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l e a r n i n g f i f u lo n ei s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e n g l i s ht e a c h e r s s i x t ho n ei st oo v e r c o m et h e c u l t u r ei n t e r f e r e n c eo f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t h el a s to n ei st od e v e l o pt h ea b i l i t yo f c u l t u r a le m p a t h y a sc h i n a s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t h ei m p a c to ft h eb a t o no fe x a mo fu n i v e r s i t 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n t r a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o nh o w t oc o o r d i n a t ei nt h e i rd a i l y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a n d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t e a c h i n gi si n d e e da 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t h e r ea l et h en e e d f o rf u r t h e rd i s c u s s i o no ft e s t i n g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i ne n g l i s hl a n g u a g ec o n t e n ta n d 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r a t i oa n de x a mt h es p e c i f i cc o n t e n t so f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i m p a c to f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c o m p e t e n c em a yb eo t h e r 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 st os t u d yi ns u b s e q u e n td i s c u s s i o n , k e y w o r d s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u n i v e r s i t y 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g 6 3 3 4 1 m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繇勰字:鸦繇雠氧哆伤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监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一飙千似严 导师签字: 柳期:2 0 0 7 钽沥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一) 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使不同社会文化 背景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频繁交往并具有了全新的跨文化交往 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 t o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际贸易日益频繁, 国内各行各业与世界交流的密切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当前国家需要的是真正 能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外语教学的 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因批注重跨文化交际教育,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不同语言、文 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达n 多 i - 语 教学的根本目的实现跨文化交际。【l l 具体而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产生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经 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这些使得跨文化交际教育 成为可能和必需。在我国新一轮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英语跨文化 交际教学”研究,旨在贯彻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使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实 现其本质的回归,这种将语言交际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把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运 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英语教学,不仅遵循外语教与学的基本 规律,而且符合培养复合型、国际型英语人才的基本需求。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通 用语言,英语交际者应当具备对异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力,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 反思我国的英语教学,由于长时期受到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学的影响,结果 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学“哑巴英语等现象。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育和英语 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开展文化教学,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z l ( 二) 研究问题 1 、研究目的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 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为了更 好的推进对外开放,与不同国家之间更优质的交流,就必须大力推行跨文化交际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而大学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直接有效的途径,这- x l 巨的任务无疑 就落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本研究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 度,提高学生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减少文化休克,减少不 同文化交流时产生的摩擦和对抗。 2 、研究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 研究,可为研究者提供相关视角和思路。所提出的教育对策和方法,在实践层面 可为英语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工作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水平,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3 、研究方法 本文在语言教学实践中,运用文献法、分析比较法就如何认识大学英语教学 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出发,开 展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的一些想法和具体做法,从 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相关文献分析 ( 一) 相关概念阐释 1 、关于“文化 在我国的辞书中,一般对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 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 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旌相区别。1 3 1 在西方的著作中,早期对文化的说明往往偏重于精神和观念形态方面。英国 人类学家泰勒( e b t y l o r ) 是最先提出文化定义的学者。他在1 8 7 1 年出版的原 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 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4 1 人类学家 本尼迪克特( r b e n e d i c t ) 在 文化的模式中做了如下简要的表述:“真正把 人们结合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其共有的思想和准则。一1 5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 尔( e s a p i r ) 在 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 2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想的是什么。一嘲后来人们修改和充实了对文化的提法,增加了实物文化。有些 学者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科学技术成就 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有时被称为“大写字母的文化 ( c u l t u r ew i t ha b i gc ) ;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 系等,也即把文化看做一系列的特征,有时被称为“小写字母的文化”( c u l t u r ew i t l l as m a l l c ) 。 7 1 2 、关于“跨文化教育劳 跨文化教育(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 指的是两种或多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 教育,在英语中还有与之相似的词:c r o s s -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 多种文化的教育) ; t r a n s c u l t m a le d u c a t i o n ( 异文化的教育) 等。1 9 8 0 年,继联合国在召开了“世界文 化政策大会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世界文化十年一活动,开始倡导 跨文化教育。1 9 9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大会发布了教育对文化 发展的贡献的大会文件。这份文件明确、系统地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并5 组织了一系列跨文化教育实践,探索出了很多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方法。教育对 文化发展的贡献( 赵中建,1 9 9 9 :4 9 8 5 0 7 ) 首先对“文化教育 作了界定,然后 解释了跨文化性和跨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这一国际文件指出:文化教育包 括搿承认各种文化具有同等的尊严以及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之间牢不可破的联 系 和“跨文化或多元文化教育 (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o r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 。 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i t yo r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i s m ) 是指关于不同文 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 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借鉴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 现象。跨文化教育或多元文化教育要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相互理解和丰 富,促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增加对不同族群的文化的理解,增进国际理解,并 尽可能地同各种排斥现象作斗争,其目的应是从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到鉴赏其他 民族文化,并最终鉴赏世界性文化。这一文件分别从文化教育、跨文化性、跨文 化教育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宽泛地界定了跨文化教育的涵义。 3 、关于“跨文化交际意识一 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是r gh a n v e y 和m i l t o nj b e n n e t t e , 他们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定义和分类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m i l t o nj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e n n e t t e 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意识敏感度是一种对文化差异构成的现实结构的不 断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并能够观察到发展的不同阶 段。这种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仅反映了个人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人的感 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也反映了能够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有效性的潜在的世界观 取向。 跨文化交际意识存在的前提或必要条件是要有跨文化意识。h a n v e y 提出跨 文化意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通过旅游或课本了解到异国文化中 的一些表面的可见的特点,得到的感受是觉得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在第二层次, 由于文化上的冲突,看到异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但细微的与本族文化不同的方 面,这时的反应是情绪沮丧、行为反常。在第三个层次,通过理性的分析达到对 于异国文化中的重要而细微的特点的了解,在认知水平上感到可以接受。在第四 个层次,通过长期生活在异国文化中的体验,学会从当地人的眼光看待一切,从 感情上觉得异国文化是可以接受的。他认为,应该努力达到第三个层次,同时应 该至少达到第四个层次的部分要求。【s 】 4 、关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 成员相互间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可以是国际性的,例如中国入与美国人的交往: 也可以纯属国内范畴,例如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交往。学术界在谈及跨文 化交际时既指使用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也 可以指使用同一语言但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例如,美国白 人与黑人尽管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社会差异,也尽管他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大 相径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现在毕竟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一英语。美国白人 与黑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同样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点,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做的。1 9 1 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 者) 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码、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1 0 1 美国学者l a r r y 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文化知 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而我国学者则认为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或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与另 4 山东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进行的交际。胡文仲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有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并认为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 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内容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 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胡文仲进而把它们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 和小群体文化。 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看成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 囊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 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本文中所论及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 我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 二) 相关研究 l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就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而言,二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语言是一种文化, 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它的全 部。有些文化以实物来体现,如现代社会的各种家电产品,自然与语言无直接的 关系,但要生产或使用这些实物,却非与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打交道不可。人们 通常所说的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住文化之类,是介乎实物文化和制度、习 俗文化两个层次的,这些文化的体现既涉及实物,又涉及习俗。比如说茶文化, 不仅与茶叶、茶具、用水、炊具、燃料有关,而且与烹茶方法和饮茶方式有关, 要对茶文化加以表述,也得通过语言。至于精神文化,它的形成和表达更是离不 开语言的。 在语言中存储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语言单位,特别是语词,体现 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下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后人必须 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 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反过 来说,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在内,也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 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文化的发 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 的必要前提。正因为文化和语言有这样一种特殊紧密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语 言称作文化的载体。1 1 2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跨文化交际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 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确切地说,是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 文化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的一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 入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地走向世界,中国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逐步扩大,参与解决更多的国际事务。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 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解 决。 ( 1 )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辅相成 大学英语教学只有为跨文化交际服务,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学习效果,这是 由教学的目的决定的。然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实 际交际水平普遍较低。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育观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迷惑了 英语学习者的视线。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十余 年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背单词、查词典、分析句子结构上了。对于中国学生 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应付考试,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 问题就出来了。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中国大学生假期按照学校布置的任务, 陪同跨国交流的美国学生在九寨沟游玩,行程结束后,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说: “t h a n ky o uf o rs p e n d i n gt h ew h o l ed a yw i t hm e ( 感谢你花了一天时间陪我游 玩) ,中国学生回答道:“o h ,i ti sm y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这是我的责任) 。显然,这 位中国学生运用国内的思维方式,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对方不用谢。回答“l t i s m y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容易让美国学生理解为中国学生出于无奈才陪他游玩九寨沟, 使双方交际活动陷入尴尬甚至失败的境地,恰当的表达法应当是“i ti sm y p l e a s u r e 一 跨文化交际离不开英语教学的支持,没有基本的语言知识,没有基本的文 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就无从谈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英 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重视文化差异,补充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此,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 英语教学对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就是无水之源了。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开设英语课程,学习某种外语,就是为了学习其语言知识,了解其文化和社 会知识,与持该种语言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培 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任。同时,随着对外开放、交流的日益深入和扩展,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经常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或者到异国他乡学习、 工作,因此,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就业、深造 的需要。另外,世界经济全球化,需要大量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使得广泛、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英 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不可分的整体, 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体现出来。【1 3 】 3 、跨文化交际研究 ( 1 ) 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 尽管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自古有之,但将跨文化 交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却是2 0 世纪5 0 年代末才开始的。我国学术界 一般认为爱德华霍尔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他于1 9 5 9 年出版的无声的语 言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6 0 年代,又有许多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问世, 其中包括奥利弗( r o l i v e r ) 的文化与交际( c u l t u r e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1 9 6 2 ) 和史密斯( a gs m i t h ) 的 ( n b o n v i l l a i n ,1 9 9 3 ) 等。 ( 2 ) 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 2 0 世纪8 0 年代,跨文化交际研究才引入我国,近些年已得到了迅猛发展。 如邓炎昌、何自然、胡文仲等在语用学、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 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自1 9 8 8 年起,胡文仲教授发表了几篇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文 章,尤其是文化与交际一书,首次将国内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 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在文化与交际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一本书中介绍 给读者。1 9 9 5 - - - 1 9 9 7 年间出版了六部跨文化交际学术专著,关世杰的跨文化 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入交往 指南、王宏印的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胡文仲、高一虹著外语 教学与文化、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和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另 外,在我国杂志上发表的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加,相关学科发展 迅猛。如黄跃进的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顾亦瑾和吴国华 的语言与文化等等。 8 山东师范丈学硕十学位论文 专业学会的成立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1 9 9 5 年在哈尔 滨工业大学召开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将跨文化交际作 为主要议题的会议。在会上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的领 导机构,会议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1 9 9 7 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了第二 届会议。此外,北京大学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k e n ts t a t eu m v e r s i t y ) 共同发起 举办了1 9 9 6 年8 月的研讨会,会议议题是“交际与文化进入2 1 世纪的中国与 世界一。1 9 9 9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第三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讨会。【1 4 】2 0 0 9 年6 月 1 2 日至1 4 日,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 心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办,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美国中 华传播研究学会、中国外国新闻传播史学会协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 化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3 0 0 多所高校 的4 0 0 多位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是历届会议与会人数最多、规模 最大的一次。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 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 7 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英语教学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 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 的英语教学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面对面的场合上往往会出现 交际不妥、交际失败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这些情况从某种意 义上折射出我们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接 触及合作日益增加,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以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 潜力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国外机构开始走进中国,英语作为 全球通用的语言也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这种新形势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 求。然而传统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教学表现为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重词汇和语法结构讲解,而忽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的交际能 力差,与社会需要有差距,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 化发展需要。 ( 二) 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教育能力的欠缺 在我国,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在这一理论的影 响下,大多英语教师习惯于以培养“语言能力 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由于这 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教师们还很难从已经习惯了的这种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目前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有关跨文化和交际方面的知识,不具备跨文化的理解力。 在教学中,就不能有效地做到发掘语言的文化内涵,结合文化知识来讲授语言的 交际法则,促进学生把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语言交 际的能力。 ( 三) 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差 学生从小学起就将英语学习重点集中于词、句的记忆和理解。在学习英语时, 按部就班,由音标到单词,到句子结构分析,循规蹈矩。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 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 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 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 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 致冲突发生的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 在我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 不过是个学习英语的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会英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 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 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 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 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 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英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 有些人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 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全部。语言是文化的产 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 、“不说什么 ,有时候比“说什么 更加 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 ( 四)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 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 法,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 近十几年来交际法教学在我国开始流行,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 功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迅猛,大学英语教学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方式 方法上,势必造成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大学英语教学的滞后 于中小学英语的教学。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务必跟上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对策探讨 ( 一) 培养目标 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专门强调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 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在新修订的大 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培 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文? 化能力。不论英语专业还是公共英语都强调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 英语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和文化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嗍 l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理解力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会不可避免碰到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和典故等等。 2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技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 频繁和深入,学生应对时代的挑战,较强的交际能力更显其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持客观态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际交往,让学生 在一个相对真实的场景中去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化,并作出评价,学他人之长,补 自己之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4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的获取外国文化信息的能力,并作出整体评价。学 生通过影视、报刊、杂志、经典名著等媒介可以获取大量的外国文化信息,这就 要求他们能以我为主,形成自己的判断。 ( 二)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中,每种文化都有其 独特的一套系统。作为文化载体的每一种语言都与其特点的文化相对应,不同的 文化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每一种 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的交际模式、篇章修辞等受到文化观点的制约。因此,在 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步系统 地加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首先是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其次是跨 文化交际过程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 系和经营管理。 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反复讲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一 般认为价值观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它是生活经 验的总结,主要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是人们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是否重要、 是否美、是否善、是否妥当的标准:价值观有欣赏鉴别标准,价值观是感情色彩 很强的抽象观念,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界限非常清楚;价值 观不是行动的目的,而仅仅是选择行动的标准。它并不是治理社会的法律或政策, 但它是无形的不成文的规范性准则,是社会运转的强大力量;价值观具有很强的 道德标准或者说包含良心的因素。 1 6 1 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具有强烈西方特点的英语国家和以代表东方 文化的中国自然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这方面,应教育学生应该对下列概念 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个人主义(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 ;隐私( p r i v a c y ) ;平等和友谊( e q u a l i t y a n df r i e n d s h i p ) :多元主义( p l u r a l i s m ) ;女权主义( f e m i n i s m ) :实用主义( p r a g m a t i s m ) ; 竞争( c o m p e t i t i o n ) ;宗教( r e l i g i o n ) ;金钱( m o n e y ) 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是进 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了解了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之后,就是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就 是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也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们经常灌输的,即:语言交 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语言交际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才能得以 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 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不仅影响着词汇的发展与使用,而且在语法上、讲 话规则上、篇章结构上、文体风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 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流。 因此,要在词汇、习语、语法、语篇、语用规则与文化、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 交际风格、谚语和典故、比喻和联想、委婉语和禁忌语等方面要向学生们做介绍, 讲述时要多举有代表性的常用的例子,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一般交流中应注 意的事项。 2 、非语言交际 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 段。出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传送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 n o n v e r b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 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研究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最为现实的意义是要解 决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问题。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 可能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用非语言交际 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更不可低估。这些非语言交际系统,在面对面的 交际中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特别是态度和情感信息。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甚至替代或 否定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 ( 1 ) 体势学或身势语、体态语。涉及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如姿势、身势、 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眼部动作、手部动作、目光接触、腿部动作和体触行为等。 ( 2 ) 副语言或伴随语言。指超出语言分析范围的附加现象,也就是声音行为。 如音调、音域、音量、语速和音质。 ( 3 ) 体距学或体位学。研究交际者如何用身体之间的距离传达信息。 ( 4 ) 环境语空间信息、领地观念、座位安排、时间信息、对待拥挤的态度、 1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空间与取向、近体距离、声音、颜色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用语等。 3 、交际习俗与礼仪 交际习俗和礼仪是指某文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 或习惯。例如寒喧、告别、赞扬、致谢等单一性的言语活动,又如访友、打电话、 购物等较为复杂的交际活动,我国有学者把后一类活动定义为“超语言交往 活 动。人们在实践这些习俗时并不追究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样做,而是一种集体的无 意识,事实上在人们的习俗中贯穿着这一民族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要向学生们渗透英语国家人们的社会交往,可以从简单的几 个方面如:见面语、告别、恭维与谦虚、送礼与应答、宴请招待、称谓、访友与 做客、介绍语、打电话、致谢与应答、道歉与应答、邀请与应答、婚礼与葬礼等。 4 、社会结构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