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doc_第1页
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doc_第2页
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doc_第3页
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doc_第4页
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备课、上课讲座稿 逝水浮萍|校本研修|2008-12-8 21:29:55| 收藏|阅读161次 第一部分:如何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韵味的。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母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展示真、善、美的天地;是师生智慧萌发,心灵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是师生体验幸福,享受快乐,升华情感,憧憬未来的精神家园。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以期融入课堂,感受其真谛。在实践中,我领悟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一、五备 1、备好课标。备课要备根本,离开课标,课堂教学如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甚至偏离目标,南辕北辙。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如何理解教材呢?可分五步:第一步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第二步逐节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第三步划分大段,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第四步统观全文,了解意图,抓住中心;第五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你的声音好,朗读好,可以以“读”动人;你的感情充沛,可以以“情”动人;你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玩中教,乐中学。总之,你是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二、把课文读“薄”,再把课文变“厚” 备课要深入,设计要简出。备课简洁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处理教材关键是要把课文读“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力求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手段灵巧朴实,避免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课堂资源浪费”现象。把课文变“厚”胸怀大语文观,在课堂上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考虑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环节,还给孩子感悟、体验、静思的时间,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快乐,搭建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例如执教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感受“匆匆”。课伊始,她出了两个数学问题来导入课题,第一问题是:“我们刚才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第二个问题是:“你们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时光匆匆逝去,难以挽留。尤其是第一个问题以“欲动先静”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深情感悟,体味“匆匆”。大刀阔斧,直奔中心段落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竞赛读、写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借助文本体、理解文本中作者留恋、无奈、痛苦的情感,感受时光的飞逝,体会作者不甘虚度此生的强烈愿望。第四自然借助朱自清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六个反躬自问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深沉、浓郁的思想感情。接着,通过师生问答式朗读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表面在问,实际上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作者要争分夺秒,大有作为,不让青春年华付之东流。 3、拓展延伸,珍惜“匆匆”。教材的训练要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即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上到此时薛老师见水到渠成,又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挑战名人,写名言。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时间的感悟、珍惜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整个课堂,学生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没有拖沓隽长的说教,但教学目标明确,板块清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今斤,重难点得以突破。难怪有人评课曰“精彩开篇,此时无声胜有声。精彩一转,转出一片新天地。对答朗读,读出文章情和味。” 联想情景,把握节奏。很难想象失去情感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比其他教师多点激情,多点浪漫,多点想象,多点创造。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各个板块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凭借我们以往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授课时课堂的情景,这样有利于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预先感知课堂的可能的气氛,组织教学的语言,酝酿激情这也是课前反思的重要方法,是教学前的头脑“热身操”。联想预设的课堂,会避免在授课过程中不必要的繁琐环节,摒弃累赘的语言,无效的说教等,让课堂更民主,更开放,更有活力,更高效;联想预设的课堂,会发现教学的盲点和误区,让执教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联想预设的课堂,会自然而然把学生的活动考虑其中,在现实教学中会更机智,更灵活应对和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的联想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课如歌,好课如诗,好课如画。课堂要是像有引人入胜情节的戏剧,充满意境的中国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幽默逗趣的相声,大处起波澜,小处见优美,那该有多美!因此在设计教学手段时还要注意课堂的节奏美。根据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在备课时注意动静结合,快慢搭配,高低起伏,疏密适当,课堂必然抑扬顿挫,高潮迭起!我们可以用游戏,比赛,辩论等方式,以及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情境朗读等策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也可以通过沉考,默读作批注,欣赏画面,小练笔,闭眼想象等让学生静下来,课堂稳下来。当然,这里的节奏本质上是指思维的律动,而非单纯场面的冷热。 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三、做到五精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五精”。教学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非文本式的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编者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中暗示。你可以结合自己“钻研教材”所得,决定是照用,还是进行一些调整。而具体到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达到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3、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大修订版教材(人教版)在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其中之一是减少了问题的数量、提高了问题的质量,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直面文字;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林海(人教版第十一册)三个版本的“思考练习”设计:试用版 1、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2)岭上的林。(3)林中的花。 2 、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3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们写有什么好处?)(2)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3)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4 、读读写写(10个词语,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小修订版 1、按照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1)大兴安岭的岭。(2)岭上的林。(3)林中的花。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3、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大修订版 1、 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默读课文,试着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读,再抄下来。 “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幅简笔画。 (摘自语文世界2002第12期)因此,你所提的问题,一是以“思考练习”为依据;二是引导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指向为什么提、怎样提、怎样思考、怎样解决等十分明确。问题少而精,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纳入教学思路中。四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全面的估计,有充分的准备。届时,你的指导针对性才强、效率才高。 4、精心设计指导。这里的“指导”,主要是指“导思”、示范和讲解。 “导思”,即引导思考。例如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寻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引导学生向人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上网等等。示范。范读教学开始时,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情朗读时,范读让学生模仿、学习;体验时,范读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范答当学生的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模棱两可时,你说说“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再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讲解。学生理解不对、理解不深的地方要讲解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如课文有关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前沿科技动态;课文涉及的相关人物故事;相关语法常识等,应该适时、适当地讲解。有一次笔者听完冀中的地道战,问学生知不知道“冀中”指哪里?全班没有一个知道,那怎么行? 5、精心设计作业。事实上,大部分的作业已经由编者和有关人员给设计好了“思考练习”、“积累运用”教材编者设计;一些版本的教材还配套编写了同步练习等。如果你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时根据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再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思考练习”进行改进,当然很好,但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如笔者执教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时,设计的课堂作业“请你找出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如果你不想写,把作者描述的语句背诵下来,再摘抄一二句也行。”设计的家庭作业(任选一题)收集描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文。选择其中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写装帧。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部分:教师如何上好课 (一)上课要体现现代的教学观 1教师要相信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获得成功。根据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分为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关键是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树立三个相信的思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就是要,搭建成功的舞台,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成功的信心。 在老师眼里,永远没有差学生。他们只是个性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我们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当孩子没有学会时,老师不要怀疑他学不会,你应该用新新的方法教孩子,你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什么是好老师,当他用一种方法教不会学生的时候,还会选择第二种方法教学生,不断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学生。什么是差老师,就是永远用一种方法教学生。 2教师要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一方面是对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良好思想给予肯定、承认,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意愿给予满足。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实践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先进行自我教育,放下那副师德尊严的架子。(我们有很多老师课堂上对学生习惯于说“坐下去”更多的老师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心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来选用“请坐下去”、“坐下”、“坐”,“恩”来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晾在那里。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这是苏东坡先生到一寺院遇到的情况,这已是大家熟知的了。还比如让学生读课文,“你读”、“某某读”,这都是指令性的口吻,有的老师说:“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再如老师范读,常见的“听老师读”,可换个说法,“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试试了,可以吗?学生听了,倍觉亲切,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交流。 3教师要欣赏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 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是很多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典型现象。不少教师已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其加以运用,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然而,也有不少教师抱怨说,自己已给予了学生不少的表扬与肯定,但学生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罗森塔尔效应”失效了吗? 我想,这些教师可能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罗森塔尔效应”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真诚期待。 我们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 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教育的成功就是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发现了“牛顿”、“爱迪生”,而有的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傻瓜”、未来的社会“渣滓”等,这就是失败的教育。 有一句话说得好: “让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学会的是谴责;让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学会的是自信;让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学会的是感激。” 把每个孩子当天才来欣赏,把每个孩子当天才来培养。 4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公平与否直接体现着教育公平能否真正实现。事实上,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公平,并成为教学公平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如下: (1)座位上的不公平。教师常把好学生和自己比较近的学生安排在靠近讲台的中间,而把其他学生“发落到后面和两边。 (2)提问中的不公平。有些学习尖子经常被提问,而有些“学困生”却长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有些学生经常举手,可老师就是视而不见,学生从此再不举手,心灵受到伤害,学习积极性也被扼杀了。 (3)评价中的不公平。教师对自己喜爱的学生一般都给予激励唤醒等肯定评价,而对其他学生则会采取讽刺挖苦等否定评价。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的处理,教师总是袒护班干部,而训斥差生。 (4)交往中的不公平。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带着个人感情与学生交往,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常常会以善意、温和、期待的目光、表情等体态语言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抚,而对其他学生则是“目中无人”、漠不关心,甚至于经常无故向其发难。 5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教学过程要实现十二个字:“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感化、指导和鞭策,使学生的主体凸现,心态的开放,个性的解放。(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就知识而言,学生知道的你不一定知道,老师的知识权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上课做到“五为”、“五突出”、“六个尽量” “五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育人为目标。 “五突出”即突出重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能力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 “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发问质疑,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动眼、动手、动口、动脑) 要精讲,精讲并非单纯地少讲,要达到“三讲三着眼”,即围绕着教材的基本知识,达到讲清楚、讲明白、讲正确;三着眼,即着眼于问题之间的联系,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正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用十七个字概括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解疑点,把握关键点。 一堂好课用二十五个字概括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内容,灵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良好的效果。 (三)要有教学机智 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沉静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动力,恰如其分地处理。 在二年级的一堂数学比武课上,B老师刚将例题书写在黑板上,A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B老师见状,连忙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A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题目有错误!”此言一出来,不仅B老师满脸通红,就连听课的教师们也大吃一惊。B老师急忙转身查看黑板上的题目。没错啊!确认无误之后,他便略显不高兴地示意A学生坐下。谁知,A学生不但没有坐下,反而再次强调题目有错,并指出:“老师,您写的多少的多字上的一点出了头,语文老师说没有出头!”B老师这才恍然大悟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书写时写潦草了一点,将那点带出来了一些。于是他要学生坐下,继续讲自己的课。 课后,B老师将A学生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在上课的时间不守纪律,瞎叫喊,你下次再钻牛角尖,出风头,小心我罚你!”从此A再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了。 从“案例”中的情况看,B老师之所以认为A学生是钻牛角尖、出风头,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他认为A学生提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已司空见惯,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老师不需要解答。A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想表现自己,或搞恶作剧,故意让老师尴尬;二是他可能认为A学生的言行影响了自己教学的评比,所以批评了学生。像A学生这样的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大有人在,当他们在课堂上偶然发现一个自己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时、当发现老师的错误时,他们总是兴奋不已,有的甚至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就在课堂上急急地叫起来(终于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伟大的发现”),常常弄得课堂十分尴尬(说明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这种表现欲如果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发难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类似本“案例”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化解课堂尴尬。介绍两种常用方法: 自嘲法。自嘲,即教师通过自我嘲弄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将尴尬变成笑声,并在笑声中展现出问题的答案。像本“案例”中的B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如果能微笑地对学生说:“这位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老师也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哦,竟然让点的小脑袋伸出来了,希望同学们拿出这位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的干劲来学习好本节数学课,好不好?”这样一来,不仅教师不再尴尬,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挫伤,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也提了起来。 顺推法。顾名思义,顺推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进行推理,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将尴尬化解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一千万万颗行星的公开课时,忽然,一个学生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那个同学猛然醒悟,红着脸,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学生一下子被问题吸引了过来,最后讨论出“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对于这一个意外的课堂收获,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应该感谢谁?学生们对开始发现问题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个故事里,于老师顺着学生的问题推出了新的问题语言知识,从而化尴尬为收获。 如果有了教学机智,你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你就会取得学生的信服,师生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要重视仪表和教态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教反映在许多方面,而非语言教学行为是身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情感、态度、手势、站立姿势,甚至服装、发式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教师的仪表。要衣着得体,既不要过于随便 ,也不宜过于时尚、过于鲜艳的衣裳和首饰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头发的发式、装饰品都要注意;要利于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不允许学生这样穿带,老师要为人师表。上课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2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也是课堂上非语言行为的表现艺术。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首先是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集中于语言所指向的内容;其次可以补充、加强甚至可以代替语言,使它更加明确、有力、精确,关键地方能够得到强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 (1)教师身体的位置与动作。教师在教室里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的局部动作,会影响他同班级的关系。 A教师的位置。 如果他经常站在某个同学边上或某一群同学中,就会使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受冷落感。 教师如果是一直站在讲台前,那么这位实际上是在严肃地与学生保持着一段距离,他维护的师生关系是正式的。 如果他来到学生中间,那么师生之间计划就会产生一种直接的更接近的感觉,使交流的要求加强。 老师不宜站在教室的后面讲话,这样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B教师的走动。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控制走动的次数, 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 三是走动时姿势要大方。 四是学生在做练习或答试卷时,老师不宜在他们中间走动。 (2)教师面部的表情。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在走进教室时也总是面带微笑,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3)师生眼神的交往。眼睛是非语言行为的主要工具,课堂上师生关系常常靠眼睛来建立和维持,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使用眼睛。教师的眼睛看某些学生的频率,反映了教师对他们的好或恶。举止行态学的研究发现,相互喜欢的人相互注视的次数要比相互不喜欢的人更频繁一些。一个人对一群人中的一个给以更多的注视时,旁观者认为这意味着前者对后者比对其他在场的人更喜欢。因此,教师对自己偏爱的学生必须避免过多的顾盼和提问,以免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 (4)教师声音的运用。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音量适中,语音、语调做到抑扬顿挫,遇到重点、难点还要加强语气,伴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声音太大、语调平淡,容易使学生疲劳;声音过小,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就很容易分心。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感情、激情不能滥用,要恰倒好处,你的语音、语调、语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如学生学习沉闷、情绪不高的时侯老师的嗓门可以提高;当课堂变得比较喧闹时,老师的声音变弱,形成安静低沉的声调,学生便回更加专心去听。 (5)适宜的停顿与手势。 停顿的作用:引起学生注意、掌握讲话的节奏等。 手势的作用:强化、渲染、形象化等作用。 (五)要重视导入和小结 要善于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结尾就是要善于小结。这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多老师往往忽视这些。 (六)要把握好提问和讨论 1提问与评价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的手段,通过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达到检查教学、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促进思维、培养能力等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诸项教学技能中的重点,既渗透于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的运用之中,又统领各项教学基本技能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1)提问技能的作用 A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B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C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D提问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E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2) 提问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A问点准确。 B问度适宜。要体现分层次 提一个浅显的问题,强先回答的一般是中下水平的学生,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提一个较深的问题,水平高的学生举手。 注意避免高龄低问,案例(小学四年级)问:你们知道2008有什么盛事?答:北京奥运会!问:你们激动吗?答:激动!问:你会为刘翔喝彩加油吗?答:会! C问面普遍。要照顾全体学生。 D问法灵活。 存在的问题:满堂问。提问的质量不高。乱。提问目的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随意发问。 虚。提问的目的达不到,落不实。 浅。问题过浅,没有启发性,引不起学生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