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
42页 16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期汇报表.doc
任务书.doc
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开题报告.doc
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论文.doc
大带轮.dwg
小带轮.dwg
机器人腿装配图.dwg
销钉.dwg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设计思想并对行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此软件基础上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了绘制,对已绘制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和三维展示。展示了SolidWorks强大的三维制图和分析功能。同时结合模仿四足动物形态展示出了本次设计。对设计的四足行走机器人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该机构的优缺点。本文对四足机器人腿的单腿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并结合三维进行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SolidWorks;四足步行机器人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u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design 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alking and the basis of this softwar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legs have been drawn 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olidWorks demonstrated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four-legged animal patterns to imitate the design show. The design of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leg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rrive at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 In this paper, four single-legged robot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
Keywords: SolidWorks;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前 言IV
1 绪论1
1.1步行机器人的概述1
1.2步行机器人研发现状1
1.3 存在的问题6
2四足机器人腿的研究7
2.1腿的对比分析7
2.1.1开环关节连杆机构7
2.1.2、闭环平面四杆机构9
2.2腿的选择与设计11
2.2.1腿的配置形式11
2.2.2腿的步态选择与分析12
2.3腿的设计14
2.3.1腿的机构分析15
2.3.2支撑与摆动组合协调控制器20
2.4 单条腿尺寸优化23
2.4.1数学建模23
2.4.2运动特征的分析25
2.5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和运动分析26
2.5.1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分析26
2.5.2机器人腿足端的运动分析28
3. 机体设计30
3.1机体设计30
3.1.1机体外壳设计30
3.1.2、传动系统设计30
3.2利用Solid Works进行腿及整个机构辅助设计34
4.结论35
4.1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35
4.2结论35
参考文献36
致 谢37
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科研项目,用它来代替人的操作项目或帮助残疾人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项目活动。在工业,手工业,重工业等方面机器人的辅助功能尤为突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开支。其中,以行走机构较为常见,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来踢足球,几个机器人在小场地上模拟人的足球比赛规则来进行比赛,看来显得妙趣横生。
对其在世界发展角度来讲,中国的机器人发展水平还处于中游水平,但尤为强调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中航二集团自主研发的二足,四足及多足机器人都在中国的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工业,航天业更涉及到大众娱乐,发展前景都非常好。
本设计既对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机构分析设计,我也对此机构的机体在参仿之外做了一系列改进,以及绘制三维图等方面工作。.1步行机器人的概述
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科研项目,用它来代替人的操作项目或帮助残疾人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项目活动。在工业,手工业,重工业等方面机器人的辅助功能尤为突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开支。其中,以行走机构较为常见,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来踢足球,几个机器人在小场地上模拟人的足球比赛规则来进行比赛,看来显得妙趣横生。
步行机器人是一门集仿生学、机械学及控制工程学等多学科融合交汇的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到线性、非线性、基于多种传感器信息控制以及实时控制技术,而且还囊括了复杂机电系统的建模、数字仿真技术及混合系统的控制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步行是入与大多数动物所具有的移动方式,是~种高度自动化的运动。对于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轮式、履带式及蠕动式移动方式而言,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从事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不是为了追求对复杂系统的研究,而是因为步行机器人的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取代危险环境下人类的工作、工厂的维护和不平整地面的货物搬运以及灾害救助等方面。另外,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护理老人、康复医学以及在一般家庭的家政服务等方面步行机器人也将得到应用。
1.2步行机器人研发现状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生物学、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类人行走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村洋、高滨逸郎等人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人类的行走,期望对临床应用、假肢设计提供资料。Vukobratovi等人从模拟人的双足步行机械出发,对步行机器人的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和步行稳定性、能量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他所提出的零力矩点(ZMP)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腿式机器人的控制中。真正从工程角度对步行机器人进行研究并首次获得成功的是早稻田大学的I.Kat教授等人,他们于1972年推出了WL.5双足步行机器入可以实现步幅为20cm,每步约45秒的静态行走。实验室的成功推动了步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近三十年来,步行机器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从最初的静态行走只能在平面上行走发展到拟动态行走、动态行走、斜坡上的行走甚至实现跑步。动态行走是步行机器人提高行走速度和研究的必然发展方向。
如图1-1所示为通用电气公司的R.S.Mosher和美国陆军的R.A.Liston一起设计开发的四足步行车“Walking Truck”。具有230千克运输能力、乘坐一名驾驶员、高度3.7米 、质量1360千克的步行机械系统。该步行车的四个指令杆跟随驾驶员的手和脚动作的液压驱动随动系统,并安装在驾驶员手臂和脚上的位置传感器检测他的动作,液压伺服马达驱动四只脚做相同的动作,该机装有力反馈机构,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里就能够凭感觉知道作用在机械脚上的力是多少。虽然操作费力,但实现了爬越障碍,因而被视为现代行走机构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行走机构的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外的发展领先于国内,国外己研制出一定数量的四足机器人样机少量投入了使用,以下从几个典型的四足行走机构机器人来阐述国外四足行走机构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2004年美国军方发布的“小狗”机器人开展运动学习的研究,,科学家应用“小狗”来探索机器学习、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不确定地形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2009年5月美军又研制出了利用在军事上的“大狗”,如图1-3所示,这个四足机器人由波士顿动力学工程公司(Boston Dynamics)专门为美国军队研究设计。这种机器狗人能够在战场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它不但能够行走和奔跑,而且还可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该机器人的动力来自一部带有液压系统的汽油发动机。
1.3 存在的问题
在处理多自由度的步行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确很难将这些方法应用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基于行为的控制策略在处理多自由度步行机器人这类复杂系统时,行为规则的设计十分困难。因为多关节步行机器人运动学远比轮式移动机器人复杂,建立多关节步行机器人的传感空间到关节运动空间的映射非常困难。
基于高层规划的控制方式虽己应用于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步行控制。但随着步行机器人自由度数的增加,系统模型的建立成为控制系统设计中最为繁琐、耗时和困难的环节,而且模型的可靠性并不理想。因此,将神经网络用于机器人步行控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多变量、非线性、变结构问题,是步行控制的合理选择,且在机器人虚拟平台上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物理实验平台的实际应用研究中,结果并不理想。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多关节步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传统的运动控制策略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之处。其原因是研制能在现实世界象动物那样运动的机器,必须集多学科研究成果之大成,其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必然极其复杂。为此本文提出虚拟构件的概念来建立四足步行机器人的虚拟模型,借鉴人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经常采用的直觉方法来控制四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 四足行走机构的机械部分是机器人所有控制及运动的载体,其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征。其中,腿部结构形式是行走机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的关键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机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步行机构的分析上。一般地,四足行走机构的设计要求看,步行不能过于复杂,杆件过多的步行机构形式会引起结构和传动的实现困难,对腿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输出一定的轨迹,实现给定的运动要求;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方便控制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步行机器人的步行机构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结构形式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开环连杆机构;闭环平面四杆缩放式机构;特殊的步行机构。
2.1.1开环关节连杆机构
在早期的步行机器人研究中,一般是模仿动物的腿部结构来设计步行机构。所有这种机构形式一般都是关节式连杆机构。其优点在于结构紧凑,步行机构能够达到的运动空间较大,且运动灵活,由于关节式步行机构是通过关节链接的,因而在步行过程中的失稳状态下具有较强的姿态恢复能力。不足之处是在腿的主动平面内大小腿的运动之间存在耦合,使得运动时的协调控制比较复杂,而且承载能力较小。
如图2-1所示为常见的开环关节连杆步行机构的三维模型图形。该机构可分为大、小腿以及髋关节组成。由大小腿组成平面运动机构,髋关节驱动该平面机构从而实现空间运动。可建立如图2-2所示的坐标系,第一关节为髋关节,在点围绕Z轴旋转,髋关节的旋转半径设为;第二个驱动关节为大腿关节,在A点围绕着与大小腿运动平面所垂直的轴旋转,大腿杆长为;第三个驱动关节为小腿关节,在B点围绕与大小腿运动平面垂直的轴转动,小腿杆长度为。同时规定逆时针为正向角。4.1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完成了一下方面的工作:
理论分析与推导计算
1.单腿的分析
依据几何图形的封闭型条件,得出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求出机构尺寸优化的目标函数。应用向量分析法,写出行走机构的足端轨迹的向量方程,并对该向量进行求导,得出足端的运动形式。这就有助于后来的MATLAB编程分析其运动。
2.四腿的组合
行走机构步态的选择和设计,选择了对角线小跑步态。
3.行走机构设计
结合了一个电机带动齿形带及传动轮的转动做到步行状态。
4.2结论
通过对该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该行走机构的设计是合理的,其在行走过程中重心横向波动量不大,可以实现其稳定性要求;其具备一定速度能力和一定跨越障碍的能力。
对于该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选择和设计的步态是合适的,能够减少电机的使用数量,增加承载能力。
该腿机构采用了传统的连杆机构,齿形带和蜗杆的相结合是本设计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邱宣怀.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濮良贵,等.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孙桓,等.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黄锡恺.机械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华大年.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张世民.机械原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7]孟宪源.现代机构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王旭辉,等.机器马行走机构优化设计.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6
[9]方亚彬,等.四足机器人溜蹄步态动步行的研究.机器人,1995.1
[10]田继廉,等.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图与步态.农业机械学报,1994
[11]查选芳,等.多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的运动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1995
[12]高英敏.平面连杆机构多媒体分析系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3]毕学涛.高等动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4]牧野洋,等.空间机构及机器人机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5]费仁元.机器人机械设计和分析.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16]雄友伦.机器人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7]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8]《数学手册》编写组.数学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19]苏金明,阮沈勇.MATLAB6.1 使用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0]谭浩强.C 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1]傅则绍.机构设计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22] 周建成,等.基于 MATLAB的空间 7R 机构位置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学学报,2003
[23]张振龙.空间机构作为假肢髋关节的运动学可行性.中国机械与设计,1996
[24]徐轶群.四足步行机器人稳定性步态分析.制造业自动化,2000
[25]陈佳品.四足机器人对角小跑步态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
[26]扬宇维.四足步行机腿机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