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池州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doc_第1页
关于池州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doc_第2页
关于池州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doc_第3页
关于池州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doc_第4页
关于池州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池州市振兴茶产业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13号),加快我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茶企增效,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振兴茶产业的重要性我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茶产区,生态环境优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发展高品质优质绿茶和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的祁门红茶。目前,我市的东至县、石台县已列入全国茶产业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我市生产的九华佛茶及祁门红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茶叶生产涉及全市38个重点乡镇、近10万农户、30万茶农,截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茶园24.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7万亩),茶叶总产6768吨,茶叶总产值3.09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820元。加快我市茶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山区茶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池州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茶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小;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低,规模企业较小,设备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低;茶文化氛围不强,缺乏池州特色的茶文化作为统一对外宣传推介的媒介;茶旅游、茶食品生产才刚刚启动,产业链延伸不够。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扶持力度,振兴池州茶产业。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优化结构、树立强势品牌,以产业化为手段,以增加茶农收入为目标,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准化名优绿茶、祁门红茶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茶叶专业市场、茶叶龙头企业建设;立足生态、资源、文化优势,实施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三大工程,提升池州茶叶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打响品牌,使茶产业真正成为池州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安徽省农业的优势产业。(二)发展目标。从2011年开始,实施池州市振兴茶产业工程。未来5年:新开辟无性系良种茶园5万亩,改种换植4万亩,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0%以上,茶园总面积达到30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茶厂300座,清洁化加工能力占总加工能力的75%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100%,实现茶叶无害化生产;茶叶总产1.5万吨,茶叶总产值15亿元,其中茶叶初级品产值9亿元(名优茶总产、总值分别占茶叶总产、总值的40%、80%);培育2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创建2个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茶叶专业市场3个;建设池州茶城、茶博馆;全市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3000元。三、主要任务(一)实施优质化工程 1.以两山两坑为中心,构建茶叶优势区域。以九华山、仙寓山、肖坑、马坑为重点,按照全国茶叶标准园建设的要求新建茶园;淘汰一批立地条件差的低产茶园,建成上规模、有档次、宜机采的高标准的茶叶生产基地,按照农业部规划要求,在未来五年建设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5万亩,每年以1万亩推进;改造老茶园4万亩,每年以0.8万亩推进。2.巩固扩大现有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配合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一是巩固扩大我市现有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使育苗基地年出圃无性系良种苗0.5亿株以上,为每年发展1万亩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提供苗木保障。加快培育当地茶树良种,建立当地茶树资源圃。二是加快现有低产茶园的改造步伐。通过去杂去劣、改种换植等手段,提高良种覆盖率,2015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覆盖率达到40%以上。3.加快产品优化,促进产品升级。加快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实现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提高名优茶的产量与质量。20112015年建成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00座(其中:新建加工厂120座,改扩建加工厂180座)。同时淘汰200座设施、卫生条件差的作坊式加工厂,彻底改变初制加工设施条件差、加工质量不稳定的现状。在茶叶制作,尤其是名优茶的制作方面实现规范化生产,以贯彻实施名茶相关标准为手段,普及名优茶标准化制作技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使茶叶制成品达到优质、安全、高效。充分利用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增加茶叶农残检测项目,为茶叶日常检测提供保障;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三品”相关标准贯彻、实施力度,加快认证步伐,确保2015年“三品”茶叶认证率达到100%,其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达到50%以上;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茶叶产品全面实现无害化生产;通过实施优质化战略,提高池州茶叶的品质与竞争力。(二)实施产业化工程1.扶持发展茶叶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现有市级龙头企业给予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对已经有国家、省级著名品牌的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使市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五千万元,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1亿元。其中2家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我市茶叶产业化中的龙头作用。 2.建立完善茶叶流通体系。建设好市、县、乡三级茶叶专业市场,重点建成池州城区、东至、石台等地茶叶专业市场,形成市、县、乡三级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茶叶专业市场体系,通过专业市场销售的茶叶年交易额达到亿元以上,为广大茶农、加工企业、中间商提供快捷便利的交易平台。3.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市县区茶业协会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好协会连接市场和农户、茶叶开发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服务等职能,切实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帮助茶农建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运营模式,加快茶叶产业化步伐。4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编写池州茶业志,建设池州茶城、茶博馆,制定精品茶旅游路线,形成池州特色的佛茶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池州观光、旅游。 (三)实施品牌化工程 1.重视茶叶品牌建设。全市主推“九华佛茶”,“润思祁红”两大茶叶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与扶持、企业开拓和市场培育,使之成为池州市茶叶主导品牌。一是市政府重点推介全市主导茶叶品牌九华佛茶和润思祁红,把这两个品牌打造成池州茶叶强势品牌。二是每年到大中城市开展1-2次茶叶品牌推介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宣传展示平台。三是鼓励企业到省内外市场设立品牌销售窗口、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形式,开拓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 2.狠抓茶叶质量安全。规范茶叶基地管理,生产优质安全原料,以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基础,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推广普及名茶技术标准,把好制作关,确保产品质量。四、保障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市县均要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各县(区)不少于200万元,重点用于主导品牌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老茶园改造、清洁化茶厂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等,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升我市茶产业综合实力。(二)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推进茶园规模经营,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推行茶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积极稳妥地将分散经营的茶园相对集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以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创新茶农合作组织运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三)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农委、旅委、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局、供销社、工商局、质监局等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池州市振兴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研究制定茶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统筹协调茶产业振兴各项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重点产茶县(区)要设立专门机构,落实具体工作人员,重点产茶乡镇要配备茶叶技干,为发展现代茶产业提供政策、组织、人员、资金、管理、技术保障。附表一:池州市2010年茶叶生产情况表附表二:池州市茶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2011-2015年) 9表1池州市2010年茶叶生产情况表单位:亩、吨、万元区县茶园总面积无性系面积采摘面积新辟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合计绿茶红茶合计春茶夏茶秋茶贵池6000037204450070801253.5561.1692.45371.93441.61852.378东至900002630088000500245514001055975082001040510石台8456013976794008862730127014608065415026001315青阳1695022501620025026526053980293010500九华山43001100380010064.564.503755295576040合计24749047346231900881667683555.63212.430921.921676.67302.31943池州市茶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2011-2015年)地点茶园总面积(万亩)新增无性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