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别裁读后感李勇 假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回顾这个假期,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唯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读了一点论语别裁。但惭愧的是只读了上册,下册才刚刚开始读。宋朝的赵普,能做到半部论语治天下,希望自己也能像赵普那样,从论语中学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下面谈一丁点读论语别裁的感受。 论语别裁这部书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这部书别出心裁的解释,特别是有别于明朝朱熹对论语的解释。他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儒家学说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释给人们的误导。论语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的绝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问答的话。聪明的学生问他,有聪明的答复,愚笨的学生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他的答复便又不同。孔子说话,是因人而异的,即“因材施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他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论语中有“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说,除了绝顶聪明和绝顶愚笨的人没有办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样的。孔子提出了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就是“有教无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初读南怀瑾先生著作的论语别裁,虽然以自己现在的学识和眼光还不能完全领悟本书的真谛,但看完本书之后,使我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南怀瑾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当时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他认为,当时之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在这个物质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和谐何从谈起!我们当今的教育是否存在以上所说的缺陷呢。学习了孔子的教育宗旨“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文。南怀瑾先生认为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一切知识和文学。我认为“文”就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一切知识的范围太宽泛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固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同时我们也要遵循孔子说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说,人的智慧不是一样的,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学到叫深奥的知识。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做过高的要求,不妨做低一点的要求。我认为只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管是什么资质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会取得成就的。另外,“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认为教育是诱导的,特别是当前学生叛逆心理特别强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好,一点反感慢慢积累,到最后会对一切事物都有了反抗性的习惯。就很难达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二、行。南怀瑾先生认为狭义的讲是行为、品德,广义的讲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我们要教育学生的行为品德,首先要正己。“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说:使民如此,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庄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尊敬你。注意,这庄严的态度,不是见到学生就做出一副嘴脸,一副庄严宝相,显示自己的威严;而是对待学生应该从心底里对他们表示尊重,而不把他们当作可以任意支配的实验品。以爱自己的儿女或弟妹一样爱护学生,学生自然会心存感激,把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爱,就是严格要求他们去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放任,名之曰“培养个性”。表扬好的学生,教育一时跟不上的差学生,使学生知道明确的目标和差距,学生就都会努力学习了。这里的“劝”是勉励、使努力的意思。教育出好的学生是教师一生的成果也就是“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行为和品德,用我们的一言一行示范给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行为和品德。三、忠。南怀瑾先生认为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是指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讲我认为忠指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是曾子做学问很简单,每天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一是答应别人的事情办了吗。二是与朋友交往是否言而有信。三是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实践了没有。教育学生学习应该采取“三省吾身”的办法,增强他们的修养,养成对一事一物尽心尽力而为的习惯。这种好的习惯将受益一生。四、信。南怀瑾先生认为就是信义。我认为是指诚信,是人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 “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我们岂有不教好学生“信”的理由。孔子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字,就是“仁”。孔子的看重“仁”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严。孔子说“修己以敬”。孔子的学生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人”。这个学生又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百姓”。这句话就是说教育并不是让你去打坐念经,“修己”是让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个社会目标,就是“安人”。安人是给人类以和平、快乐。这个教育观念是新的。教育并不是为自己,为的是一个社会目标。所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础,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社会的目标。所以孔子时代的这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观念就是将教育个人与社会连贯起来。教育的目标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安人、安百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个使命,就感觉到“仁”-受教育的人。人本来有人的尊严,到了做到自己感觉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时,就格外感觉到一种责任。所以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必要时,宁可杀身来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论语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说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气魄,要有毅力,因为“任重而道远”。“任”就是担子,把“仁”拿来做担子,担子自然就很重。孟子说:“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以整个人类作为我们的担子,就是2500年来一个了不得的传统。后来宋朝的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觉到“任重而道远”的缘故。明朝的顾亭林认为“天下兴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 不确定性关系说课稿高中物理苏教版选修3-5-苏教版2014
- Unit 6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三角形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线的作法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Excel-2003基础知识培教学课件
- 项目四 任务三 社区服务我设计 说课稿 -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 国外地铁安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国学经典名句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公布
- 2025年高压氧护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萍乡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4年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选调事业单位人员真题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个案护理
- 驾驶员管理台帐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拆房协议书模板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 《斐波那契数列》课件
- 电力排管检验批
- 带式电磁除铁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DB32∕T 3261-2017 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