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_第1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_第2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_第3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_第4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体乡动 签字日期:z 口f j 年 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酉抖撞! 巫菹堂瞳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塑酉抖撞! ! 巫菹堂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i 咏乡劢 签字日期:加i j 年6 月7 日 导师签名。手写2 绷 签字日期刎年石月扣 摘要 半导体材料是支撑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也是新型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 基础。z n o 作为一种新型半导材料,因具有宽带隙、高激子束缚能,而被广泛 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声波器件、液晶显示、气敏传感器、压敏器件等。但 是,目前性能优异、稳定重复性好的p 型z n o 仍未真正实现。其主要原因是: 一、z n o 掺杂非对称性使p 型难以实现;二、z n o 的晶格不匹配基础上的掺杂。 因此,本文致力于从理论上系统地计算和设计p 型z n o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 函( d f t ) 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着重研究了掺杂对z n o 体材料及表面缺陷 对z n o 导电性影响的机制。 1 、研究了单掺杂对z n o 对其电学性质的影响。1 ) 对纯净z n o 的电子结构 分析得出:上价带主要由z n - d 态贡献,下价带主要由o s 态贡献。而导带部分 主要由z n s 提供。2 ) 对n 单掺杂z n o 的电子结构研究发现:费米能级进入价 带,在价带顶存在一定的峰值,体系呈现p 型特征,但由于空穴的相互作用使 得载流子局域性很强,从而降低氮的固溶度,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深受主能级, 限制了载流子浓度,不利于p 型z n o 的形成。3 ) 对z n l x m x o ( m = s n ,y ) 的 电子结构研究发现,掺杂体系均呈现n 型特征。但是s n 掺杂z n o 体系发生红移 现象,y 掺杂z n o 体系发生蓝移现象,而且,在高掺杂条件下,浓度越低,体 系的导电率越高。 2 、研究了共掺杂对p 型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1 ) 对于( n n ,m g ) 共掺 杂z n o ,计算了体系的缺陷形成能、离化能、结合能和导电因子以及电子结构。 研究发现,4 n m g 共掺杂z n o ,可以得到低离化能和高电导率的p 型z n o 。2 ) 对于( n ,a g ) 共掺杂z n o ,结果表明:随着n 浓度增加,p 型导电性增强, 当n 与a g 的浓度达到3 :1 时,导电性最强。3 ) 对于( n n ,b ) 共掺杂模型, 研究发现,当n 与b 浓度比为l :1 时,表现为本征态。但是在该浓度比下,存 在一个z n 空位时,体系逐渐由本征态转变为弱p 型。当逐渐增加n 的浓度时, 体系逐渐表现为强p 型。4 ) 对于f l i 共掺杂z n o ,研究结果发现:l i 浓度增 加时,可以提高p 型导电率。 3 、研究了z n o ( 1 0 lo ) 表面缺陷对其电学性质的影响。1 ) 计算了纯净 摘要 z n o ( 1 0 l0 ) 表面的表面能、电子结构和功函数。结果表明,z n o ( 1 0 1o ) 表面的表 面能最小,是解理面。从分波态密度图中发现,在表面形成成键的表面态。2 ) 计算了含有空位缺陷的z n o ( 1 0 l0 ) 表面的形成能、表面能和电子结构。结果发现, 表面z n 空位和o 空位对对晶格畸变影响都较大,空位更易在表面形成。含z n 空位时,表现为弱p 型。含o 空位时,具有n 型的特征。3 ) 采用n u d g e de 1 a s t i c b a i l d ( n e b ) 方法研究了z n o ( 1 0 1o ) 面中的本征缺陷扩散的问题。研究结果发 现:z n 间隙的直接扩散至次近邻的间隙位所需要克服的势垒最小,表明直接扩 散是z n 间隙的直接扩散是其最有可能的扩散机制。z n 空位的直接扩散势垒比较 高,表明z n 空位在z n o ( 1 0 1o ) 表面较易稳定存在;o 间隙的直接扩散的势垒较 高,这说明氧原子在表面的不易扩散,比较稳定;o 空位由第一层扩散到第二层 的直接扩散势垒很高,这表明z n o ( 1 0 lo ) 表面的氧空位比较稳定,这是z n o 制 备易呈现n 型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p 型z n o ;电子结构;共掺杂;第一性原理;扩散 h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m a t e r i a l sa r en o to n l yt 1 1 ec o m e r s t o n eo ft 1 1 em o d e mi 川 0 m a t i o n s o c i e t ) ,s u p p o r t ,b u ta l s o 玳m ei m p o r t a n tf o u n d a t i o no fn e we n e r g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z n i co x i d ei san e wt ) ,p eo f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m a t e r i a l ,w m c hh 嬲aw i d e b a n dg a pa n dh i g he x c i t o nb i n d i n ge n e r g y ,觚di ti s 讯d e l yu s e di ns o l a rc e l l s ,趴l r f a c e a c o u s t i cw 乏ed e v i c e s ,l i q u i dc 巧s t a ld i s p l a y g 嬲s e n s o r s ,锄dp r e s s u r e - s e n s i t i v e d e v i c e s h o w e v e r ,i ti sd i m c u l tt of a b r i c a t ez n o b a s e d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d e v i c e sw h i c h a r ep e 渤m a n c e ,s 切b i l 时锄1 dr e p r o d u c i b l eo f p - t ) r p ez n o t h er e a s o nc a l lb el i s t e da l s f o l l o 晰n g :t h ef i r s to n ei st h a td o p i n g 嬲y i 】姗e t 巧m a l ( e si t sd i 币c u l t ) ri na c k e v 试g p 啊p ez n o n l es e c o n di st l l ed o p 崦o n m eb a s i so f1 a t t i c em i s m a t c h 1 1 1 e r e f o r e ,w e h a l v ec o m m i n e di 1 1t 1 1 e o 拶t 0c a l c u l a t e da n dd e s i g np 聊p ez n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i i lt 1 1 i s p a p e r ,b a l s e d0 nd e n s 埘缸l c t i o n a jt 1 1 e o d r ( d f t ) ,l l s i n gt l l ef i r s t p r i n c i p l e sc a l c u l a t i o 玛 w eh a v e 咖d i e dt l l ei i l f l u e n c em e c h a i l i s mo fd o p i n gf o rb u l km a t e r i a j s 锄ds u r f k e d e f e c t so nt l l ec o n d u c t i v 时o fz n o 1 s t u d yo n 廿l ei i l f l u e n c eo fm o n o d 叩i n go ne l e c t r i c a lp r o p e n i e so fz n o 1 ) f r 0 【i lt 1 1 ee l e c 仃o i l i cs 仃u c t u r eo f p u r e z n o :t h et o pv a l e n c eb a i l di sm a “yc o m p o s e d o fz n ds t a t e s ,锄dt 1 1 eu p p e rv a l e n c eb 觚di sm a i l l l yc o n l 五b u t e db ym eo ss t a t e s n ec o n d u c t i o nb a l l di sp r 0 v i d e db yt i l ez n ss t a t e s 2 ) f o rt l l en - s i n g l ed o p i n gz n o , i ti sf 0 u n dt h a t 舭f e 眦il e v e lg o e si n t ot 1 1 ev a j e n c eb 砒1 1 1 e r ea r ec e r t 血p e a k so n t l l et o po ft l l ev a l e n c eb 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 缎t l l ec h 2 u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p - t ) r p e b 咄 b e c a u s eo ft 1 1 ei n t e r a c t i o no fh o l e sm a d et l l ec 龇矗e r sl o c a l i z a t i o ns t r o n g ,i tr e d u c e st l l e s o l u b i l i t ) ,o fm t r o g e n ,a n df o m id e e pa c c e p t o re n e 玛yn e a rm ef e 肌il e v e l ,、h i c h l i m i t e dc a l l r i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i ti sn o ta v a i l a b l ef o rf o n n i n gp - t y p ez n o 3 ) f o r t l l ee l e c t r o n i cs t m c t u r eo fz n l x m x o ( m = s n ,i ti sf o u i l dt h a tt l l ed o p 锄ts y s t e m b o t l ld e m o n s t r a t e s 勰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n t y p e b u ti tg e n e r a t e sr e d - s h i r e df o rs n d o p i n gz n o ,、v h i l e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b l u e - s h i r e df - 0 ryd o p i n gz n o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w h e nt h eh e a v i l yd o p i n gw i t hl o w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tc 觚e n h a n c et h ec o n d u c t i v 时o f z n 0 n i a b s t r a c t 2 s t u d yo nt h e 砌u e n c eo fc o d o p i l l go ne l e c t r i c a lp r o p e n i e so fp t y p ez n o 1 ) f o r ( n n ,m g ) c o d o p i i l gz n o ,w ek r v ec a l c u l a t e dt l l ed e f e c tf o m a t i o ne n e r g yo f 也e s y s t e m s ,i o n i z a t i o ne n e 礓弘b i n de i l e 逛弘c o n d u c t i i l gf i a c t o r 觚de l e c 仃o n i cs 仃u c t u r e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l l a t :w ec 距g a j nl o w e ri o m z a t i o ne n e 略ya i l dl l i 曲e rc o n d u c t i v i 够 p t ) r p ez n ot h r o u g l l4 n - m gc o d o p i n 晷2 ) f o r ( n ,a g ) c o d o p i n gz n o ,也er e s u l t ss h o w t l l a t 埘m 也ei n o r e 2 l s eo ft 1 1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t l l e p 一够p ec o n d u c t i v i 锣i s s 吮n g t l l e n e d w h e nm er a t i o nc o n c e 咖眦i o no fn 锄da gi sr e a c ht o3 :1 ,廿媳 c o n d u c t i v i t ) ,i s 也el l i g h e s t 3 ) f o r ( 】【1 n ,b ) c o d o p i l l gz n o ,i ti sf o u n dt 1 1 a t :w h e nt l l e r a t i o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na 1 1 dbi sl :l ,t h es y s t e md e m o n s 仃a t e s 嬲i n 打i n s i cs t a t e s b u t , 讧t h e r ci so n ez nv a c a n c y t h es y s t e md e m o n s t r a t e sa saw e a l ( p t y p e a st h ei n c r e a s e o ft l l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n l es y s t e mi si i l d i c a t i i l g 嬲s n o n gp t y p e 4 ) f o rf l i c o d o p i n gz n o ,i ti sf o m l dt l l a t 谢t ht l l ei 1 1 c r e a s eo fc o r l c e n 仃a t i o no f “,i tc a i li m p r o v e p - t y p ec o n d u c t i v i 够 3 s t u d yo nt l l e i 1 1 f l u e n c eo fz n o ( 1 0lo ) s u r f a c ed e f e c t s0 nt 1 1 ee l e c t r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1 ) w bc a l c u l a t en l es u l f i a c ee n e 唱y e l e c 仃0 1 1 i c 舭t u r ea n dw o r k 氕m c t i o n o fz n 0 ( 1 010 ) s u r f 砬e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l l a t :m es u r f a c ee n e r g yo fz n o ( 1 01o ) s u r f a c ei st h es m a l l l e 瓯a i l di sac l e a v a g ep l 锄e f r o mt 1 1 ep d o s ,w ef o u n dt l l a tt h e r e a r es u r :f a c es t a t e so ff o m m g - b o n d i i l g0 nt l l es l 】墒c e 2 ) w ec a l c u l a t e dt 1 1 ef o 肌a t i o n e n e 嘞s u r f a c ee n e r g ya i l de l e c 仃0 m cs 仃u c t u | eo fz n o ( 1 olo ) s u r :f a c e 诵mv a c 趾c y n i sf b u i l dt l l a t :t l l es u f a c e 州t l lz nv a c a i l c ya i l dt h es u r :f a c e s 谢t l lov a c 锄c yh a v ea 伊e a ti i l n u e n c e0 nt h e l a n i c ed i s t o n i o n f o rt 1 1 es u r f k e 谢t l lz n l v a c a l l c y i t d e m o n s n a t e s 舔w e a kp 一咖e f o rm e 耐a c e 、) l ,i mov a c 锄c y 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 弱 n t y p e t h es f a c eo fz nv a c 砒l c i e sa n do v a c a n c i e so nm el a t t i c ed i s t o r t i o ne n e c t s a r eb o t l ll a 玛e b e c a u s ez n a t o m s 锄do a t o m sf o m ld i m m e r si nt l l es u r f :配eo f z n o ( 1 0lo ) 3 ) b a s e do nn e bm e m o d ,w eh a v ei | w e s t i g a t e dm ed i f 蚤j s i o no f z n o ( 1oio ) s m h c e 、丽t l lt h ei n t r i n s i cd e f e c t s 1 1 l er e s u l t ss h o wt l l a t :i i l t l l ei 1 1 d i r e c t d i f 缸i o nw i mz ni n t e r s t i t i a l t h ed i m j s i o nb 孤1 r i e ri st h es m a l l e s tf o rt h et w on e a r e s t n e i g h b o r s p o s i t i o 玛w 量l i c hi n d i c a t em a ti ti st l l em o s tp o s s i b l e l yd i 觚i o nm e c h 撕s m 1 1 1t h ed i r e c td i f m s i o nw i t 量lz n v a c 砒l c y ,t h ed i 街峪i o nb a u r r i e ri sr e l a t i v e l yh i g h 卸dm e z nv a c 锄c yi ss t a b l et 0e x i s ti i lt l l es u f f a c e i nt h eoi i l t e r s t i t i a ls i t e si nt 1 1 ed i r e c t d i 觚i o n ,t l l ed i m 峪i o nb a 玎i e ri sa l l s oh i 曲e r w l l i c hi n d i c a c et h a t “i sd i 币c u l tt 0 i v v v i 目录 目录 第1 章绪论1 1 1 引言1 1 2z n o 的结构和基本性质2 1 3z n 0 的应用3 1 3 1 光电方面的应用3 1 3 2 压电方面的应用4 1 3 3 稀磁方面的应用4 1 3 4 气敏方面的应用5 1 3 5 压敏方面的应用5 1 3 6 纳米z n o 的应用5 1 4z n 0 的改性研究进展及现状5 1 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8 第2 章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1 0 2 1 引言1o 2 2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1 0 2 2 1 绝热近似1 0 2 2 2h a r t r e e f o c k 近似1 1 2 3 密度泛函理论( d f l ) l3 2 3 1 密度泛函的引出1 3 2 3 2h o h e n b e r g k o h n 定理1 3 2 3 3k o h n s h a i i i 方程1 5 2 3 4 局域密度近似( l d a ) 1 6 2 3 5 广义梯度近似( g g a ) 1 7 2 3 6 自洽计算1 8 2 3 7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1 9 2 4v a s p 软件包功能特点2 0 v h 目录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u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2 2 3 1 引言2 2 3 2 纯净z n 0 的电子结构2 3 3 2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2 3 3 2 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2 4 3 3n 单掺杂对p 型z n 0 导电性的影响2 5 3 3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2 5 3 3 2 计算结果与分析2 6 3 4s n 掺杂对z n o 导电性的影响2 8 3 4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2 8 3 4 2 计算结果与讨论2 8 3 5y 掺杂对z n 0 导电性的影响3 5 3 5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3 5 3 5 2 计算结果与讨论3 6 3 6 小结4 1 第4 章共掺杂对p 型z n 0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4 2 4 1 引言4 2 4 2 ( n n ,m g ) 共掺杂对z n o 导电性的影响一4 3 4 2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4 3 4 2 2 计算结果和讨论4 5 4 3 ( n n ,a g ) 双受主共掺杂对z n o 导电性的影响一5 4 4 3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5 4 4 3 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5 5 4 4 ( n n ,b ) 共掺杂对z n o 导电性的影响5 8 4 4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5 8 4 4 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6 0 4 5 ( f ,n l i ) 共掺杂对z n o 导电性的影响。6 6 4 5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6 6 4 5 2f l i 共掺的情形6 7 v l l i 目录 4 5 3f o - n l i 孙共掺的情形6 9 4 6 各种共掺杂z n o 的比较分析7 3 4 6 1 几何结构的变化情况7 3 4 6 2 中性条件下的形成能7 3 4 6 3 导电率的比较7 4 4 7 小结。7 5 第5 章z n o ( 1 0 1 0 ) 表面缺陷及导电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7 6 5 1 引言7 6 5 2 低指数面的表面能计算7 6 5 3z n 0 ( 1 0 10 ) 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7 7 5 3 1 物理模型和计算参数7 7 5 3 2 晶格弛豫7 8 5 3 3 功函数7 9 5 3 4z n o ( 1 0 10 ) 面的电子结构8 0 5 4z n o ( 1 0 l0 ) 含空位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8 1 5 4 1 物理模型和计算参数8 1 5 4 2z n o ( 1 0 lo ) 表面缺陷对几何结构的影响8 2 5 4 3 含空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功函数的计算8 6 5 4 4 含空位表面形成能的计算8 8 5 4 5 含空位表面的电子结构8 9 5 5z n o ( 1 0 l0 ) 面中的含本征缺陷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9 0 5 5 1 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9 0 5 5 2 表面本征缺陷可能的扩散机制9 0 5 5 3z n 空位的直接扩散9 1 i x 目录 5 5 4z n 间隙的直接扩散9 2 5 5 5z n 间隙的间接扩散( 协同扩散) 9 3 5 5 6o 空位的直接扩散9 5 5 5 7o 间隙的直接扩散9 6 5 6 小结9 7 第6 章工作总结和未来展望9 8 6 1 工作总结9 8 6 2 未来展望9 9 致谢1 0 0 参考文献1 0 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 0 7 x 第一章绪论 1 1 引言 第1 章绪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能源、材料和信息是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是现代 文明的三大支柱。半导体材料是支撑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也是新型能源开发 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在发光二极管、声表面波 器件、气体探测器、荧光材料、光催化、压电材料、可变电阻等方面的应用而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波长发光和激光器件 在绿色照明以及光存储、显示和激光打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9 9 3 年,日本科学家晗1 研制出了第一支高亮度氮化物蓝色发光二极管,随 后使用g a n 材料制备了蓝色的发光二极管,这种发光二极管可以在室温下长时 间连续稳定工作,从而使得g a n 蓝光发光二极管实现产品化。然而,g a n 也有 一些固有的缺点。g a n 器件的生长成本很高,并且需要在高温下生长,此时生 长难度极其大。例外,g a n 材料没有合适的衬底,对衬底要求很苛刻。然而, z n o 作为一种宽隙半导体材料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应 用方面具有吸引人的特征与优点。由于z n o 是一种直接带隙的材料,具有禁带 宽,激子束缚能高,无毒,原料易得,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表 面声波器件、液晶显示、气敏传感器、压敏器件等。其中,带隙宽度为3 4 e v , 波长位于紫外区域,对可见光透明,因此,z n o 是制备紫外光电器件的理想材 料。另外,z n o 的激子束缚能高达6 0 m e v ,从而使得激子复合可以在室温下稳定 存在,同时实现室温或者高温下的激子受激发射。z n o 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 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相对于g a n ,z n o 对温度和衬底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 可以在多种多样的衬底下生长,并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从这个意义上 讲,从晶格常数和带隙宽度的角度出发,z n o 的优势都无法估量的,可以与g a n 相比拟的。z n o 被认为是新一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光电半导体材料,在全 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然而,如何生长高质量的z n o 基光电器件的实际应 用,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要实现z n o 在光电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材 料生长方面存在两大挑战:一是高质量p 型z n o 的获得,由于z n o 掺杂的非对 第一章绪论 称性,p 型掺杂难以实现。二是和z n o 在晶格匹配基础上的掺杂。目前,性能 优异、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p 型z n o 的生长、高质量z n 0 基多量子阱和超晶格 结构的制备是制造高效电致发光z n 0 基光电器件的关键。 1 2z n o 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大多数二元i i 一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原子通过s p 3 轨道杂化后,每个原子形 成四个共价键,他们通常具有立方闪锌矿或六方纤锌矿型晶体结构。这两种晶 体结构的原子排列方式都是1 个阳离子被4 个阴离子包围,而1 个阴离子同时 又被4 个阳离子包围。由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电负性差异,s p 3 轨道杂化形成的 化学键具有一定的离子型。z n o 作为一种i i 一族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有三种晶 体结构如图1 1 所示,分别为:( a ) 纤锌矿结构w u r t z i t e ( b 4 ) ,( b ) 闪锌矿 结构z i n cb l e n d e ( b 3 ) 和( c ) 岩盐矿结构r o c k s a l t ( b 1 ) 。 r o c k s a n ( b1 ) z i n cb l e n d e ( b 3 ) w 毗z i t e ( b 4 ) ( a )( b )( c ) 图1 1z n 0 的三种晶体结构: ( a ) 岩盐矿结构,( b ) 闪锌矿结构,( c ) 纤锌矿结 构。其中黑色原子为o 原子,白色的为z n 原子 在室温下,纤锌矿结构是最为稳定的相,其纤锌矿呈现六方密堆积,适合 高质量的定向外延薄膜生长。该结构是其中z n 位于四个o 原子所构成的四面体 中,而0 又位于四个z n 所形成的四面体中。由于z n 和o 之间的电负性的不同, 导致这种嵌套结构形成的化学键具有一定的离子性。所以,z n o 中的z n 和o 的 结合处于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因此,z n o 在c 轴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极性。纤 2 第一章绪论 锌矿z n o 的基本物理性质如表1 1 所示。本文主要是对纤锌矿型晶体结构的z n o 进行探讨。 表1 1 纤锌矿结构z n 0 的基本物理参数 物理性质 数值 ao 3 2 5 咖 c 0 5 2 1 n i n a c 1 6 0 2 ( 理想的六方结构为1 6 3 3 ) uo 3 4 5 密度5 6 0 6 9 c m 3 3 0 0 k 时的稳定相纤锌矿结构 熔点 1 9 7 5 热熔o 4 9 4 j g k 内聚能 1 8 9 e v 热导率 o 5 9 5 ,1 2w c m k 膨胀系数a6 5 1 0 - 6 膨胀系数c 3 0 1 0 6 静压电常数 8 6 5 6 折射系数 2 0 1 2 0 3 带隙 3 4 e v 本征载流子浓度 o、兽el一oo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3 4s n 掺杂对z n 0 导电性的影响 3 4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在本节中,通过改变超晶胞的大小,改变s n 的浓度。如图3 8 为s n 掺杂 z n o 的结构模型。图( a ) 2 2 2 超晶胞( z n 。,。s n o 删。o ) ,其s n 的掺杂浓度 为6 2 5 ;图( b ) 2 2 3 超晶胞( z n 翮。s n o 舢,o ) ,s n 的掺杂浓度4 1 7 ;图 ( c ) 3 3 2 超晶胞( z n o 。,。s n 。,。o ) ,s n 的掺杂浓度为2 7 8 。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v a s p 软件包,利用广义梯 度近似来处理电子与电子之间的交换关系势,截断能设置为4 5 0 e v ,k p o i n t s 网格设置为5 5 3 。 r 叠仨 西m 砸 醵j | ,m ,姐一一 夏n 一且i in i 1 i i i _ qz 且jl iiii ii i i 7 r iif i i l f tt lo i i 】i t【ti ( a ) 2 x 2 2 超晶胞( b ) 2 2 3 超晶胞( c ) 3 3 2 超晶胞 图3 8s n 掺杂z n o 的结构模型 计算体系中性情况下,s n 占o 位和s n 占z n 位的杂质形成能e ,( d ,o ) ,计 算公式为: e ,( d ,0 ) = 巨讲( d ,o ) 一p 动一一,l d j l l d ( 3 1 ) 其中,e ,( d ,0 ) 为体系带缺陷d ,在中性下的形成能。( d ,o ) 为带缺陷d 的总 能,珥和“分别为工的个数和相应的化学势。 3 4 2 计算结果与讨论 首先,我们计算了s n 占据z n 位( s n 孙) 和s n 占据0 位( s n o ) 形成能,由 公式( 3 1 ) 得出形成能。如表3 1 所示。计算结果发现:s n 知的形成能比s n o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小。这表明,当s n 掺杂z n o 时,s n :。存在的可能性最大,而s n 0 存在的可能性 小。更重要的是,s n 占据z n 位是s n 掺杂z n o 的最佳掺杂方式。这计算结果和 实验值相吻合捌。 表3 1s n z 。和s n o 的形成能( 单位:e v ) 我们计算出了各种浓度的掺杂体系的晶格常数。如表3 2 所示( x = 0 , 0 0 2 7 8 ,0 0 4 1 7 ,o 0 6 2 5 ) ,从表中我们得知,随着x 的增大,z n 。一,s n ,o 的晶 格常数a 、c 增大。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5 别。而且,随x 的增加, 其能带宽度变窄。该结果也与实验值相符合晦割。 表3 2 各种浓度复合体的晶格常数和能带宽度 xa f k c 撮 c ab a n dg a p ( z n l 一,s n 。0 )e n e r g y e v 03 2 8 l 5 2 7 7 1 6 0 8 o 7 6 0 0 2 7 83 2 8 55 3 0 91 6 1 60 4 6 o 0 4 1 73 2 9 05 3 1 11 6 1 4o 2 7 o 0 6 2 5 3 2 9 4 5 3 5 41 6 2 5o 1 5 t d o s - j - - 叭j一 。 j。j - 2 0- 1 51 05051 0 e 吲,e ;、, ( a ) 0 1 1 (,o、西ole历一oq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宅 、 、 p 罢 山 ( b ) 图3 9z n 0 姘5 s n 0 箱0 的总态密度( a ) 和能带结构( b ) 图3 9 给出了z n 。,。s n 0 嘶0 的总态密度图( a ) 和能带结构图( b ) 。从图 ( a ) 可知,费米能级进入导带,s n 抽是以施主的形式存在。其主要是由于s n 提供四个电子,而z n 提供两个电子,当s n 掺杂z n o 时,多余的两个电子有利 于n 型z n o 的形成。因此,s n 是提高导电率的上佳材料。从图( b ) 中,我们 可以看到,价带和导带都向低能方向移动。计算的能带宽度为o 1 5 e v ,这比纯 净z n 0 的能隙窄。同时,随x 的增加,s n 掺杂z n o 导致能隙变窄,产生红移现 象,这一结果和实验值相一致璐射。 为迸一步分析z m 。,。s n o 衢0 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分布,图3 1 0 给出了 其分波态密度图。从图中得知:价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下价带从一1 9 7 3 e v 到 一1 8 3 0 e v 主要由o - s 态提供,上价带从一8 7 1 e v 到一8 3 1 e v 主要由z n d 态贡 献;而导带部分主要由s n s 、s n p 和z n s 态贡献。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4 e f 二:二辩 2 眨 s n - s 0 -k 。,a ,j 一一z n - s z n3 d 一一z n - p 一一z n - d 4 |lf, 酥忡曲 一i l - 器 2 仍 c ,) 0 - 一 -“一 c ,) 4- 一- 一o s o 一一d p o - 0 - s z 。几一从j一 - j k o j 2 0 0 1 5 0t d o s 1 0 0 ; 一。烨,一。 人 5 0 一1 0- 5051 0 e n e r g y ,e v 图3 1 0z n n 嘲,5 sm 瞄z 5 0 的分波态密度 如图3 1 1 为z n 。,s n ,o 的总态密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掺杂浓度x 的增加,带隙宽度变窄。这一点和表3 2 计算的结果数据也相吻合。从图中我 们发现,价带部分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导带部分的峰值逐渐增加并且向低能 方向移动,从而导致带隙变窄。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能带宽度变窄的原因。我们给出了随x 变化,价带顶部 o _ p 态电子,和导带部分的分波态密度图。从图3 1 2 中得知:价带部分,随着 浓度x 的增加,z n 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o _ p 态电子发生一定的变化,o - p 态 电子向低能方向移动一点点。由图3 1 3 可以看出在费米能级附近主要有s n s 态决定,并且随着x 的增加,s n s 态向低能方向移动。 3 i 第3 章单掺杂对z n o 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0 1 0 0 1 0 0 1 0 0 巳 x = 0 lifl n训一小咖八。 - : 。j : j 芹幻0 2 7 8 i m -、。一岬州 。 j 。l ; j x = 0 0 4 1 7i 纠j a 叫、 : x = 0 0 6 2 5 i f m 一- _ 竹 。 j jj、j 1 5- 1 0 505 e n e 啊,e v ( a ) 。 巳爿叫k 搿而 捧= 0 0 2 7 8 心、t | | j) l x = 0 0 4 1 7 。l 1 - i1 。j,一 1 叫、 - 84048 e n e 唧,e v ( b ) 图3 1 1z n h s n 。0 的总态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