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 2 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以淄博市为例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学原教育学原理理 申 请 人 姓 名申 请 人 姓 名 王燕红王燕红 指 导 教 师指 导 教 师 王向华王向华 副教授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1 2011 年年 1 12 2 月月 1 16 6 日日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904001520 分 类 号 g423-04 研究生类别高校教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燕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燕红 导师签字:王向华 签字日期:2011 年 12 月 16 日 签字日期:20 11 年 12 月 16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目 录 中文摘要 . 3 abstract . 4 导言 . 5 一、研究的缘起 . 5 二、研究现状 . 6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8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8 第一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概述 . 10 一、 课程资源 . 10 二、 课程资源开发 . 11 第二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3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13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6 第三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 25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证课程资源开发方向 . 25 二、教师教育增加课程资源开发内容 . 26 三、提供外部支持,改善课程资源开发环境 . 26 结语 . 38 注释 . 39 参考文献 . 40 附录 . 42 致谢 . 43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中文摘要 教育部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 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发展历史上一种重 要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然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却陷入 了一种严重的虚无状态。而导致这种虚无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它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一大障碍。 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法等,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 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理论概述,依次对课程资源、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概念 厘定。第二部分总结了走访调查中发现的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领导及教师思想 上极不重视、课程理念极其模糊、一线教师开发能力不足三个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 原因在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关评价机制、 教师教育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相关培训、 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外部支持。第三部分就如何更好的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开发提出一些对策,包括教师教育增加课程资源开发内容;提供外部支持,改善课程 资源开发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证课程资源开发方向。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课程资源开发 分类号:g423-0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a a research on primary iresearch on primary integratedntegrated p practical ractical a activityctivity c curriculum urriculum r resourceesource developmentdevelopment taktakinging the zi bo city as an examplethe zi bo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actic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at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ccording to euro-american countries and the foundations of japan, taiwan, china and hong kong reg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s a kind of important curriculum type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istory,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have special curriculum worth, however it sank into a kind of serious and unreal status currently.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it becomes great obstruction . this text investigates systematically on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 the thesis mainly includes the three parts below: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theory of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defined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 the resource of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 there are mainly three problems: paying less attention of schoolmaster and teachers; curriculum principle vague ; ill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teachers. no related appraisal system、 lacking the course correlation training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arce outside backing are the main reasons.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first, the teacher educates raise the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training;second, providing the outside backing, improving the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 creating the appraisal system assure the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the contents .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category code: g423-0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导导言言 一、研究的缘起一、研究的缘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 港地区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我在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我们学校目前使用的教育类课程的教材是我们 学校自己统编的教材,这套教材试图整合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 的学科界限,取代现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构建综合教育理论。整套 教材分为小学教育学与小学生 、 小学活动 、 小学班主任 、 小学教学实施 、 小 学教学理论 、 小学教学科研 ,我担任其中小学活动的教学。在该教材中有一部 分专门讲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备课的过程中,与该书的编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该书的编者表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以前的课外活动,新课程改革再次推出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换个名号罢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 这本书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笔者认为不能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特点,而且通过与小学教师交谈,发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的确是一个大 问题,大部分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另外,我走访了淄博市 几所小学,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表上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也就仅仅出现在课程 表上,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不开设或者上课不及时,或者任课教师由怀孕待产、或者行 政领导(比如总务处长) 、或者年老多病等待退休的教师来担任,这些老师由于自身的 特殊原因,连上课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保证上课质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 程发展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然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开设却陷入了一种严重的虚无状态。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导致这 种虚无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教育部下发给 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 大的要求和原则,该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课程资源,而对 于习惯了以书本为纲的小学教师来说,让教师自主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这无疑是一件很 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本文旨在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小学综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教师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 力,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二、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 19 世纪到 20 世纪前半叶,国外综合课程真正兴起并逐步形成自身独立的思想体 系和实践类型。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是综合课程蓬勃发展时期,各种综合课程思 想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国外最早对课程综合化进行论证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 尔巴特,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的主张,并形成了以赫尔巴特、齐 勒、赖因为代表的赫尔巴特学派的学科统合理论。此后美国教育家杜威又提出了以儿 童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主张,并全面推进了综合课程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帕克、杜 威、克伯屈为代表的进步主义的学生统合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学校课程 综合化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浪潮。这一阶段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阶段。 而在此期间起到最强进推动作用的当属社会改造主义流派。社会改造主义构建了以改 造社会为目的的综合课程。20 世纪 60 年代,人本主义立足于人是和谐整体的角度构 建了以人为本的综合课程观。20 世纪后半叶又兴起了后现代主义的综合课程观。受一 波又一波综合课程浪潮的影响,国外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综合课程在实践 层面经历了初创、低迷的历程,终于迎来了多样化的发展阶段,在这过程中出现了比 如美国的 sts 课程、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英国以社会研究和设计学习为主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法国的综合学习和台湾的综合活动。国外关于综合课程的研究已经 相对成熟,有些国家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有代表性的的综合课程。 国外关于综合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有些专家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比如以彼 得斯、劳顿、布雷迪等位电表的课程专家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寻求文化的内在价 值为基本取向;以斯宾塞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课程观;以菲尼克斯、赫斯特、 布鲁纳和施瓦布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课程观以及以尼尔、迪尔登和马斯洛等为代表 的以儿童为取向的课程观;在实践层面大多以某个地区或某所学校为研究基础进行系 统开发,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组织和管理,如德国的 ping 课程计划,由皮尔大学科 学教育研究中心进行统一开发,并提出了 ping 课程应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主题 方式整合学科;构建结构反映个人与自然关系,体现责任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和认知 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注重生活中的学习机会、需要与兴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以及倡导保护自然地行为等。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遵从先有儿童后有课程,仅提供学 习时间,不规定具体内容,注重课程开发的灵活性等原则。国外关于综合课程资源开 发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课程开发原则具体引入实际情景,更加 关注对综合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二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面向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趋于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与此相适应,教育领 域在价值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构成、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 化,国外相继出现了综合化课程的浪潮。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应地,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 般繁荣起来。目前国内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价值、内涵、实施、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教师素质及教师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数局限在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计、教学模式、实施、管理等课程实施环节,而对于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涉及的相对较少。 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发现目前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 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山师范学院的李 剑老师认为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课程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课 程发展需要,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片面性;过分依赖课程资源包,忽视本土课程 资源等问题,提出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等措施,立体规划,重视社会课程资源等开发策略。 安徽师范大学的叶蕾老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进行阐释,认为目 前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活动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科课程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社会生活中开发综合实 践活动的资源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定西师专的张学冬老师提出了相对比较 完善的保障策略如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和加强课程开发的技能、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的激 励机制,并逐步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交互使用、多层次的课程资源管理库,为课 程资源开发提供深度支持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系统。凯里学院教育系的吴 永忠老师对黔东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纵观这些研 究成果,对于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到底如何开发,这些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究成果还有不足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第一, “坐而论道”的多,关心实践的少。 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提出的措施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对实践的 指导比较有限。第二,重复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变化形式的重 复,研究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研究突破,所 以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明 确的行动指南,切实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三、三、研究目的及研究目的及研究研究意义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有内在共生 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同时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资源开 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论文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探求符合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及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目前大多的研究者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概念层面的构建,本论文深入小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 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次,论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现状入手,对开发现状进行原因分 析,最终提出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以 期能切实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从而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 施。 四、研究四、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与思路 (一(一)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以及访 谈法等等。 本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文献的收集、分析、综合,选题的确定、思路的确立、 实证研究的展开以及论文的撰写都以文献分析为坚实基础。通过搜集和筛选图书馆的 文字资料、电子资料中与本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整理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课 题研究的线索,梳理已取得的理论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研究支持。并分析现有研究中 的薄弱之处,用以构建本文的主要观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在研究过程中,还深入走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他们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最直接的实施者,对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最深刻的理解,小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感受和困惑对本研究起到最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二)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论文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厘定,通过实际调查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对开发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促进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一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概述 一、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学术界关于课程资源的界定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学者的研究角度及对“课程资源” 的理解不同导致的。吴刚平、顾建军、张传燧、徐继存、范兆雄等人先后有不同的表 述。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吴刚平,2001) ;课 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 课程活动进行(范兆雄,2002) ;课程开发、实施、评定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 利用的一切人员、物质以及自然因素的总和称之为课程资源(徐继存,2002) ;课程 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 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范 蔚,2002) ;顾建军 2005 年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书中提出所谓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 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一切对课程与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张廷凯,2006) 。 吴刚平在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一文中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 接因素来源。本文在借鉴以上专家的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所谓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达 成课程目标的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 为了限定研究范围,同时为了明确本论文所使用概念的内涵,笔者按照沃尔夫 冈布列钦卡关于概念解释的四要素,参照以上课程资源的概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可以界定为: 一切能达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 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这一定义基本适应了为概念解释而提出 的四个条件:“首先,它与平素运用的教育行动概念相近似;其次,其概念特征被基本 准确地界定下来;再次,内涵看起来很丰富(或富有成效);最后,尽可能地言简意赅。 ” 该定义具有如下两层意义: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必须是有利于实现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要素,不在这一范畴的不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本体来讲,凡是能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积极作用 的各种要素,都属于该课程资源。从这个层面上讲,能进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资源非常多,但是具体受到课程实施的限制,对进入课程的资源必须进行精选,这就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是对“必要”和“直接”的解释。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积极作用的发挥是 经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本身并不会自发地对小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过程发挥现实的作用,而是必须由开发主体对其合理利用后才可 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积极作用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开 发利用的观念是否正确、方式是否得当。 二、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含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开发不同。课程开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凯威斯尔和坎贝尔 1935 年出版的课程开发一书中。课程开发表示新的课程的编订、实验、校验改进 再编订、实施、校验这一连串工作过程中的整体,大致相当于课程改造、课程 改革的概念。 这里的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辞海 中的 “开 发”指:1. 通过研究或努力,开发、利用新的资源或新的领域;2.对新资源、新领域 的开发和利用。据此,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充挖掘课程要素来源以及 确保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断服务的过程。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含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充挖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要素来源以及确保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为小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断服务的过程。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1)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发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国是以 中央集权的国家,曾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但是随着这种单一的课程开发 机制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国逐渐过渡到了国家、地方、 学校分级管理的课程体制。2001 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规 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中,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具有多元化。不仅国家、地方、 学校可以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学生、家长、社区所有的力量 都可以参与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来。 (2) 课程资源来源多元化。 新的课程管理体系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的学生,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动课程资源必须多元化。它打破所谓权威、所谓经典,只要是和学生生活接近的、利 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的、能确保课程目标实现的都可以进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的范围。这打破了以往课程资源所谓神圣的面孔,它更加关注是否能更好的服务于学 生的长远发展和成长。 (3)课程资源开发具有生成性。在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不是恒定的,它是不 断发展的,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学生的变化、时代的发 展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进程不断发展的,我们强调课程资源开发是为课程目标实现不 断服务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抛弃一成不变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课程资源开发。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条件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 会三者共同配合、相互协调。其中教育主管部门是否重视,是决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并加大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投入和评价,在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内容, 才能确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地位。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介共 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共同影响着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其中教育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能否得到尊重和认可是影 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丰富的图书资料、潜在的课程资源等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第二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状况,笔者根据淄博市经济 和教育发展状况,从五区三县中选取了博山、淄川、张店、临淄、桓台为样本,分别 抽取了区级重点小学 1 所,城乡结合部小学 1 所,偏远乡村小学 1 所,以及市属小学 1 所,与以上小学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校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及相关教师进行 访谈,深入交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有关问题。参与访谈的校长或分管教 学的校长共 16 名,参与访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共 48 名,其他相关教师 16 名。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基本 处于涣散、无序状态,虽然有个别学校个别教师作出了可喜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但是问题颇多。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及任课教师思想上极不重视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所有的学校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思想上不重视的现 象,所有的学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都处在停开或半开状态:或者有专任教师, 但是上课不及时,想上就上,不想上就算;或者是由怀孕待产的女教师、总务处处长、 或年老多病的退休教师担任课程老师;或者干脆被其他学科教师挤占。同时,在访谈 过程中,当笔者和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谈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背景和课程 设置意义时,100%的教师都表达出同样认同的态度,由此可见老师从学生发展和社会 发展的角度能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渴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 现。但是,93.8%的教师也表示,虽然课程重要,但是因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检查, 学校领导不重视,因此一线教师应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消极。 比如在访谈中一位教学校长说“上级检查的事情还忙不过来,不检查的就先放放。 ”所 以,整体呈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重要的局面。 从这种停课状态可以看出学校层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极不重视,对整门 课程都不重视,更不用谈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在与小学校长或分管领 导进行访谈时,87.5%的学校领导都表示上级不检查,与学校的评价不存在任何关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不够重要,因此就不用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要想引起基层小学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必须用行政干预、政策引领、以及评价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革作为重要的推动手段。例如,目前许多地方在推行“生本教育” ,而且大有轰轰烈烈 之势,有的地方甚至组织教师飞赴广州、上海进行学习,并且反复深入各个教学单位 检查生本教育的实际效果,并对生本教育的效果进行各种评价,因此在某些地市掀起 了轰轰烈烈的生本教育的热潮,生本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 的生本教育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生本教育缘何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与上级教育主管 部门以行政手段作为推动力是分不开的。此外,以什么样的单位为主体进行课程资源 开发,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最近几年山东省教育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实践也证 明,以省为单位进行教育改革是成功的,因为省里掌握着决定最终考核方式的权利。 因此要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推动力。 (二)课程理念极其模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课外活动 提出的较早,它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提出的一个概念,课外活动的初衷在于丰富学生 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知识学习之外丰富多彩兴趣的发展需要;而少先队是中国共产 党的先锋队,少先队活动具有“政治色彩” ,它的立足点在于通过活动实现少先队的性 质、宗旨和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 在充分认识到以往分科课程的弊端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的 要求,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在访谈中,有的教师提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 原来的课外活动,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新课程改革又改成了新的名号”有的教师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搞活动,和少先队活动都是一样的” 。笔者发现有 87%的教师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相混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的少先队活动 甚至班级主题班会简单混淆” 。还有的小学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还特意举 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而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组织与一般的基础课 程的评比差距不大, 这种现象势必造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同于一般的基础课程。 认识决定行为,这类评比活动的举行,不仅不能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 发,恰恰映射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上的错误。评价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 调节作用和促进作用,正是这种错误的课程理念导致错误的课程评价标准,而错误的 评价标准反过来也将促进错误的课程理念的继续发展。如果用一般评价基础课程的评 价标准去评价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会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向错误 的发展路径,也必然会导致课程资源开发的错误。 (三)一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在走访过程中,通过与一线教师深入访谈,发现一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明显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引导能力欠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课程内容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在课程资源开发 中,但是在走访中,笔者发现目前一线教师还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在访谈 过程中,一位教师提到,为了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在进行选 题的时候,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如肥皂泡为什么是 五颜六色的?向日葵为什么要朝向太阳?塑料袋为什么会污染环境?还有的同学针对 自己家乡的特点提出了为什么我们这里的猕猴桃会特别好吃?在访谈中与这位教师谈 到当时提问的方式时发现该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技巧。比如当第一位同学提到了“肥 皂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这个问题之后,教师予以肯定,因此受这位同学的引导, 大部分同学把研究课题仅仅局限在了科学领域范围内。小学生兴趣特点具有兴趣广泛 的特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非常多,如果教师引导的恰当,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确立多种多样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引领,该教师把孩子的兴趣 圈在了一定的范围内。 2、教师合作现状堪忧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接近 20%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能够正确认识 该课程的重大意义,也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想法,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都表示 出自身能力不足的担忧。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担忧主要表现为对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知识 的缺乏和对课程开发团队成立的呼唤。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较为综合、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支持、评价方式相对多元,需 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但是,大多数小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都只是兼任该课程的教师,小学教师工作量重、日常事务繁多、工 作压力大,大多数小学教师很难从各自所教的学科和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更重要的 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在考核范围之列,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划算或者对个人和学 校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大多数教师很少有精力也不愿意付出精力顾及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资源开发。所以,个别教师虽然有想法,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想法,甚至在访谈 的过程中也有的教师提出了很好的课题,但是缺乏合作的团队,缺乏可支配的条件, 多种因素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陷入困境。 3、片面开发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完整的课程资源开发应当合理的安排四个领域的开发比重。但是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70%以上的教师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挖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从而缩小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进而影响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 体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在进行资源开发时,更多的是关注研 究性学习领域,而极少关注其他三大领域。以下是从某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 备课笔记中摘录的材料: 这位教师在担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之后确定的所有的课程题目有:爱我 中华、端午节、家乡的水资源、节约用水、三八妇女节、我爱美丽的校园。从课程内 容所属范围来看,大多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即使个别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大多选题 没有新意,内容陈旧,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像爱我中华、端午节、三八妇女 节、我爱美丽的校园这类课题,学生在语文课文、少先队活动、品德与社会及班会课 上会经常有所涉及,所以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从实际的课程效果看,效果相对不 好,研究的创新性可能较小。 从以上教师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很明显是将 课程资源窄化,而这种窄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窄化,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选题方 法的错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 源时,不易采用这种狭窄命题的引导方式,更不能由教师主观确定某一课题,限定学 生的思维,从而导致课程资源狭窄的现象。同时,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的视野比较狭 窄的现象。所以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素养,而这一点也是 向目前分科培养教师的教师培养模式提出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诸多问题的出现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应评价机制 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都会 有一个评奖环节,会把学生最后展示的成果分成一、二、三等奖,而很少引导学生反 思和内化。此外许多学校盲目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出,在展出的过程中更加注 重的是成果展,或者有些学校将原来的一般的班队活动随便进行一个展出就安上综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实践活动课程的名号。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 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把学生最后展示的成果分 成一、二、三等奖,这仍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常用的评价方式,它体现的是对 学生的一元评价,它更加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体现的是区分功能而不是激励功 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强调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学生的实践、因此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具有生成性。然而上述这类片面追求成果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利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观也必然促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 师更加片面关注最终展示成果形式的完美,而忽略从源头上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这类评价观的指导下课程目标指向的是最终获得较好的评价, 而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各种发展在活动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追求的是形式而不是实 质。这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初衷大相径庭。上海的吴廷熙认为教育资源投 入,如同是一个“发散器”加工厂,产出的不只是可计量的受教育者;它产出的“产 品” ,特别是具有社会辐射功能:即投入的教育资源产出的产品即人才在纷繁的社会活 动中能收到 11 的无限扩展的社会价值。 同时他还提出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益不是立 竿见影的,需要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效果,既具有长周期性。而教育资源的这些特点, 往往是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不曾关注的,虽然目前小学在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的倾 向,但是这种改变非常艰难,它受到周围家长、高考制度乃至社会舆论的影响,需要 一个较长的时期去改变。因此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眼前利益更加重要还是长远利益 更加重要,更多的学校领导选择了眼前利益。 在课程实施结束之后,系统地搜集课程整个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采用多种定性、 定量的方法,根据一定的指标,对课程的整个过程作出价值判断,以促进课程发展, 这就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发展就有重要的导向、调控、评价的作用。1986 年英国实施了一项新的有关科学教育的评估政策,为了确保英国 sts 教育的推行:即 对英国所有 16 岁学生实行新的考试制度。虽然课本上没有这么多的科学的内容,但是 英国推出的新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制度, 要求在所有的考试中有关科学中的社会、 技术方面的内容必须达到大于 7%的比例。考试制度对课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 果考试制度不改变, 就很难在教学中保证 sts 的地位, 这项考核制度的推行对英国 sts 教育的整体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上所述,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小学综合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极不重视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 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评价机制。 (二)教师教育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相关培训 正如前文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课程理念极 其模糊、一线教师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原因在于目前小学教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缺乏正确的理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师教育缺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开发的相关培训。 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入职之前的教育和教师入职之后的教育,入职之前的教育通常 是指师范教育(后面用师范教育代替) ,入职之后的教育通常是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