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国已研制出治乙肝,艾滋病新药,这种药已在中国,欧盟,美国等地申请专利,预计两年内药物进一步改进,这两种病能得到根除。,治病新药的研制成果是怎样得出的呢?,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来源于哪,谁推动发展,最终目的是什么,由谁来检验,(重点),(重点),数学起源,*生产需要*生产劳动中形成,认识来源于哪?,人类基因组测序,*阐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需要*科学测序而完成,莫泊桑买踢:他为了写作需要,写到被踢时写不来了,于是到街上找到一个乞丐,叫他踢自己一脚,乞丐纳闷,没做,莫泊桑给钱要求乞丐踢,乞丐抓钱,踢了一脚就跑,莫泊桑也赶紧回家写作。,问:1,莫泊桑为什么要买踢?,2,被踢的感觉是怎么来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继续,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王阳明“格”竹子,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和一个朋友热烈讨论如何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做成圣贤。王阳明指着屋前亭子旁边的竹子,叫他的朋友去面对竹子思索。他的朋友就早晚坐在竹子前面,想彻悟其中的道理。由于经历虚耗过多,到了第三天,就病倒了。王阳明还不死心,自己也坐在竹子前面,但是始终悟不出什么道理,到了第七天,他也病倒了。于是,他们两人都感叹圣贤确实难以做到,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讨论下列问题:,(1)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哪里?,(2)“认识来源于实践”与“意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矛盾吗?,(3)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来认识世界。这是否意味着认识的来源不一定是实践呢?,人们的错误认识也是在实践中发生的,或者说,经过实践得来的认识也可能是错误的。肯定人的错误认识是在实践中发生的。但实践不是错误认识产生的根源,脱离实践是产生错误认识的重要根源。,不矛盾。,还是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来源。人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来认识世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来源。,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4)书本知识是不是认识的源泉呢?为什么?,认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途径,唯一的,即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知识);间接经验就是指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特别是前人、别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科学理论知识。,注意:,总之,既要强调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应把学习间接经验和获得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虽然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但人类从未放弃与疾病的斗争。近几年禽流感肆虐全球,不但大量的鸡禽死亡,而且H5NE高致病性型病毒还传染人,致人死亡。人们开始大量屠杀鸡禽,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各国科研工作人员,提取病毒样本,运用先进仪器分析,找出原因,研制抗病毒新药,我国的防禽流感新药已有突破性成果。,谁来推动认识的发展?,是什么原因推动药品的不断创新?,疾病出现,与之斗争,战胜疾病,提出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认识,认识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给人类认识太空提供了什么?,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烽火传信和驿站,邮递马车,电话电报,互联网,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继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好奇心和兴趣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吗?,第一,它属于主观范畴,要受到社会实践条件的制约。,第二,它不能决定整个认识史上的课题选择。,议一议:,朱平漫是个不管什么都想学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很远的地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了。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兴奋地回答,学到了杀龙的技术,并示范给大家看。大家笑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朱平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样的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认识的目的是什么?,(3)对待学习知识的两种错误的态度,(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a空谈一阵,束之高阁,b从本本出发,搞教条主义,美化城市,几万元一棵大树移栽入城,许多死了。犯了什么错误?,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含义,(2)谁来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自学提纲),主观范畴,科学理论、权威标准、多数人意见、逻辑证明,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活动,谁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呢,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亚里士多德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对吗?,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的两个特点决定的,受主观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联系主观认识,联系客观事物,实践,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小结:,1、掌握一个基本原理: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2、了解一对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3、注意两个易混问题:认识的来源与获得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目的,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促进阻碍,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思考: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人比较,所学的功课多,这是为什么?,2、点子大王有很多“点子”,这些“点子”从何而来,为何而去?,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两个事例说明什么?,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思考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一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三提”),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思考4: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的这话说明什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思考5:课本P114页“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跟踪练习:,1、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他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认识有待与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BCD,D,2、传统的理论认为,小麦、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学试验九年,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B,4、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5、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大学推向前进。”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认识不断发展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B,A,A、社会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认识应随之向前发展B、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7、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A、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6、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AD,AC,不定选,不定选,BD,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性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D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2)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C,(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出真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B、C、D、,C,(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B)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段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哲学道理?,学以致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潍坊寒亭区(经济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1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所属学校招聘新教师69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小学安全培训反思课件
- 2025年文化科技主题公园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福州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氢氧化亚镍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金属制建筑装饰、散热器及其零件项目建议书
- 2025河南省水利厅厅属事业单位招聘47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光电子器件及激光器件项目建议书
- 烘焙类产品的特性及应用
- 第三章转录及转录调控
- 酿造车间绩效考核制度
- GB/T 7193-2008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 GB/T 3810.3-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医院放疗科护理记录(模板)
- 应急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及应用
- 7.4.2超几何分布 课件(共14张PPT)
- 高中地理 选必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PPT 课件
-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