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学号:学号:h200602053h200602053 密级密级: 论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的政治哲学 on thomas aquinas political philosophy 姓姓 名名 李君李君 学科专业学科专业 外国哲学外国哲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西方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陈义平陈义平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20092009 年年 5 5 月月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托马斯阿奎那被尊称为中世纪的“圣人” ,他的名字时刻与中世纪的历史 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他庞大的思想体系,有些人往往会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待, 认为他的著作是一个“大拼盘” ,既无独创性又没感召力。显然,这种评价有欠 公允。本文力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体系进行系统的梳 理和再现,希望能对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思想有一个新的了解,而不再 简单地给他贴上一个“神学家”的标签。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产 生的源头,也就是托马斯阿奎那所处的中世纪时代的经济基础和思想背景。 首先阐述了托马斯阿奎那所处时代的经济特征,那时正处于封建社会退出历 史舞台、商品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接着探讨了在中世纪时期教会的盛行,尤 其基督教和一些教会组织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在介绍其思想背景时。介 绍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 想和政治哲学思想方面阐述其影响;接着介绍了教父政治学家奥古斯丁的哲学 思想和政治哲学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分为五个层面,第一层 面主要论述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是理性的神学思想;第二层面 主要介绍他的有神意的国家观,论述了他的有关国家的起源学说、目的和政体 思想;第三层面主要从教权与神权的比较角度来分析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第四 层面,主要论述他的有神意的法学思想;第五层面主要介绍他的有道德的幸福 观。 第三部分简要地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评价以及其对后世的影 响进行评析。 关键词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 充满神意的国家 有道德的幸福 政治哲学 ii abstract thomas aquinas belongs to the middle ages .he was called the saints. because, at that moment, this name could be link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medieval ages. however, for his complex ideology, there will always be despise with a look at, that his book just likes a big plate .there is no appeal and also no originality. it is obvious that such evaluation is unfair. this thesis seeks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thomas aquinas. i hope people, from thomas aquinass political philosophy, could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omas aquinas ideology. people will not regard him as a theologian. it is not a good label for him.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ource of thomas aquinas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economic base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 first of all, introduce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ages, the feudal society, which is at a historic low point from the stage, began to develop into a commodity economy period. then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the church during the middle ages, especially the christian church and a number of church organizations .then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his thoughts. the idea of the aristotles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had have great impact on thomas aristotles thinking; then introduce the godfather of political scientist, the philosophy of augustines thought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lso had have a great impact on aristotles ideology.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ideas of thomas aquinas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mainly about thomas aquinas .his ideology basis o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logy and rational thinking; the second aspect introduces the providence with his countr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origins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the purpose and form of government thinking. the third aspect, from the right and the divine right of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thinking of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fourth iii aspect focuses on his legal thinking. the fifth aspect introduces his concept of moral happiness. the third chapter briefly o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omas aquinas and evaluate his ideas and research on his thoughts how to impact on the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s: thomas aquinas; the people full of providence; moral happiness; political philosophy iv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1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3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的影响6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哲学思想的影响6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8 第三节 奥古斯丁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9 (一)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9 (二)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12 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思想14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14 (一一)论知识、信仰与理性14 (二)信仰与理性的调和15 第二节 有神意的国家18 (一)神创等级论18 (二)国家起源学说19 (三)国家的目的20 (四)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22 第三节 神权与教权23 第四节 有神意的法24 第五节 有道德的幸福29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评价及其后世影响32 参考文献36 致 谢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0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托马斯阿奎那(1227 - 1274),是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 死后 被封为天使圣师或者说是全能博士。其学说在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leo xiii,18781903)正式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和哲学。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的 世界里,托马斯被公认为思想上和理论上为教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被推 荐为全教会的导师,全人类敬仰的圣者。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 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 教会在其所生活的西欧封建社会拥有万流归宗 的地位,它在识领域中具有无上的权威。阿奎那正是这个重要权威的重要理论 家,他的理论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的主要著作神学大全是一 部百科全书式的神学巨著,也是一部用基督教观点说明自然和社会一切问题的 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百科全书。其特点是努力把亚里斯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 调和起来,构筑起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心思想就是维护封建神权统治,把封 建社会等级划分说成是“神的规定”,把封建君王的权力说成是来自“神的意 志”,而教皇则被宣称是位居世俗君王之上的“基督的全权代表”。在论述自 然、人、社会、神以及政治等方面问题时,阿奎那阐明了他关于教育问题的见 解。总言之这部巨著所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其中也包含政治哲学问题。另外, 他在论君主政治、一论对犹太人的统治、反异教大全等论文中也 阐述了其政治哲学见解。 他所处的西欧社会在经历了古代罗马的辉煌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被历史学 家称为黑暗的时代中世纪,同时也进入了一个人类文化的黑暗时代。然而,尽 管当时宗教在整个社会占有稳固的统治地位,(这里所说的统治也可以理解为政 治的统治),人们思想中新的因素和成分,比如阿威洛伊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哲学和新的社会力量如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还是在生长滋暗着,慢 慢地渗透到整个庞大的以教皇为首脑的教会体系的各个方面,以致教会必须认 真地这样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持续千年的沉寂的中世纪时代,对于人来说, 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思想的迁移,所谓人心思变。而对于社会历史来说,最敏 感的变化莫过于既存的体制所受到的冲击。代表教会来成功应付日益兴盛的来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2 自诸方面挑战和发难的无疑是以托马斯阿奎那的一整套经院哲学最具有典型 的意义。 虽然理性主义、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名词和概念在中世纪教会统治 的覆灭中的作用在以后的时代广为人知,然而人们却很少从被推翻的教会神权 方面去考虑这一世界历史的变迁。鉴于这一类的付诸文字研究材料还有很大的 空间需要填补,对其进行系统而又细致的研究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于是笔者 选择教会神权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尤其是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作为突破 口,来研究和揭示中世纪历史,揭示中纪神学以及托马斯阿奎那本人思想中的 奥秘,这在政治哲学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托马斯阿 奎那的哲学最成熟地表达了作为中世纪文化依据的那些道德的、宗教的信念。 因此,对阿奎那的思想,包括其政治思想的研究,对于理解西欧中世纪的历史 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3 第一章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 背景背景与思想渊源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托马斯阿奎那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阿奎那城附近洛卡塞卡的一个名门望 族家庭里出生的,他在巴黎学习传统的神学, 后来长期在巴黎大学执教。阿奎 那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中世纪的转折的时代。 首先,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欧封建制度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候, 主要表 现在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方面。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 西欧的一些城市发展迅猛, 到了十二、十三世纪是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如, 德意志的城市遍布了国内的很多地区,并且沿着莱茵河和多瑙河也有很多新的 城市不断涌现。多多少少出现了七百个城市。同时,十三世纪之前,中世纪的 西欧是天主教会势力不断增长的时期,到了十三世纪教会势力则慢慢开始削弱。 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西欧各国君主力量的增长以及反教会的“异端” 的广泛兴起, 教会的权威开始削弱。英诺森三世之后, 教皇势力开始走下坡 路。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对法王腓力四世斗争的失败便是教权衰落的最明显的表 现。但即便如此,在宗教改革爆发以前, 教会仍然是西欧封建统治的中心。 在这一转折时期, 西欧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复杂, 有封建主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主与城市市民的矛盾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则有教会封建主与世俗封建主的 矛盾,在城市有城市与领主的矛盾城市贵族与行会的矛盾,帮工、学徒与匠师 的矛盾。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世俗封建主和教会封建主与作为 被统治阶级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 异端” 与反“ 异端” 的 斗争。当时, “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 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1随着基督教教义 性质的改变,基督教会在封建统治势力的培养和扶植下迅速发展起来。在思想 上,“教会信条成了任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法学、自然科学、哲学。这一 1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44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4 切都由其内容是否符合教会的教义来决定。” 2基督教神学居于西欧社会一切思 想、学说的万流归宗的地位,从而决定了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哲学具有浓重的神 学色彩,并真正沦为神学的婢女;在经济上,“教会在每一个国家大约占有三 分之一的土地,它在封建组织内部拥有巨大的权势”, 3基督教教皇实际上成为 最大的封建主;在组织上,“首先体现在按封建和等级制原则组织起来”, 4 形成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以教皇为中心,遍布整个欧洲的 国际组织;在政治上,“封建的教会组织利用宗教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 化,不但如此,他们还拥有自己的政权、法律和司法审判机构,最终成为一个 巨大的国际中心,将整个西欧联结成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政治体系。” 5可见,无 论在意识形态上、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组织上,基督教都是一个强大的统 治力量,渗透到西欧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里,对社会和广大人民的生活产生 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此外值得重申的是,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神权政治 论,这是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哲学尤为突出的特点。所谓神权政治论,就是指基 督教神学家们为了维护封建政权的统治地位,用宗教神学的教纲和教义把世俗 的国家政权神圣化,神权和政权结合起来,主张君权神授,皇权高于王权,以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中世纪的神学家们继承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自然法思想, 并给它披上了一件神学的外衣,使理性神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此相应,政 治哲学也披上了理性神学的外衣,成为维护基督教神学统治的工具。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教父学。它 从公元初期诞生一直延续到6至7世纪,是它由一批被信徒们尊称为“教父”的 人在致力于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化、统一化、理论化的过程中创设的,主要是利 用古代哲学中的神秘主义成份来改造原始的基督教,使之适合于封建统治阶级 的需要。教父学的最高代表是北非的奥古斯丁。他的政治哲学带有浓厚的教父 学气息,内容涉及自然法、人类平等和国家正义,并且主张建立一个基督教共 和国。所有这些都对整个中世纪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教父政治哲学发展的典 2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59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3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0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4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1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5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2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5 范。 在西欧中世纪的中期,基督教会内部产生了以托马斯阿奎那为最高代表 的经院哲学,并逐渐发展成为罗马教廷的官方哲学。托马斯阿奎那除了把哲 学、政治学、法学和其他学科囊括在自己的神学体系的同时,他还紧密追随亚 里士多德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思想来丰富自己的经院哲学 体系。在政治哲学方面,他以理性神学为出发点,系统地提出了神创等级论、 神学国家论和神学法律论、从而形成了完整而神秘的政治哲学体系,把经院政 治哲学推向了最高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不仅在西欧中世纪被奉为 “最高的思想权威”,而且在其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乃至今 天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政治哲学或被直接继承或被改头换面,成为资 产阶级官方思想家用来协调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人性、天国与尘 世等一切现实矛盾的有力武器,成为资产阶级用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欺骗广大 无产阶级的重要法宝,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转折时期, 西欧的思想领域活跃起来, 表现为各种“ 异端” 思 潮的问世以及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兴起。而经院哲学内部在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 主义的问题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所谓亚里士多德主义实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兴起的, 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某些积极因素的一种新思潮。从十二世 纪下半叶开始, 西欧兴起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热潮, 很多思想家着重宣传亚 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思想, 强调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他们力图根据亚里士多 德的哲学学说, 对自然与世界, 人类与人生作新的分析和解释。这种思想的 出现, 明显地标志着西欧思想发展史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它们对天主教 的信仰有着消极的影响, 天主教会的经院哲学也发生了严重危机。 总之, 托马斯 阿奎那所处的时代, 是西欧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动时代, 这 一时期西欧社会矛盾尖锐, 思想领域活跃。面临这一新的形势,托马斯阿奎 那的政治哲学思想担负着巩固教皇统治权威,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重要使命。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6 第二节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的影响 ( (一一)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阿奎那哲学思想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阿奎那哲学思想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哲学思想与以往哲学家们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托马斯阿奎那在辩析意义的基础之上,采用细致 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调和理性、超验与经验,试图求得它们之间的 一致性。为此,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的基础之上改造了柏拉图的具有超验 性的理念论的同时,也改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存在与本质的学说,灵活 运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更具有思辨性、经验性的潜能与现实、实体与偶性和形式 与质料等学说。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确立了对上帝的信仰,也为自 己的神学进行了辩护。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 。但是,因为 托马斯阿奎那用哲学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被形而上学化,换言之,在托马 斯阿奎那那里,神学被哲学化了,因此,他的思想不能简单单地被说成是神 学思想,而应该看到他的神学思想更多地是被哲学化了。 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对他的形而上学的本 体论的改造,这也是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托马斯阿奎 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提出神学形而上学的 本体论。他给形而上学下的定义是: “形而上学是研究作为有的有的学问, 是撇开物质的观点去讨论一切有之有的和最初的有 ” 。 6也就是说,在托马斯 阿奎那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或者有 ,而 是抽象具体物质的纯粹的、思辩的有 ,是一切现实的有的根本原因,这就是 有的本体。托马斯阿奎那说, “ 有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因素。 有是人 们对一切事物的第一,也是人们最后的认识。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通过对形 而上学本体有的分析,可以进一步逻辑地推演出世界万事万物的最终原因,而 这个最终原因只能是上帝。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这 些事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本质上是相互区别的,而万事万物的共相是“有” , 那么作为共相的“有”与事物特殊本质就不是一回事,是相互区别的。再则具 体事物的存在或有,是暂时的、变动的、易逝的、相对的、有一定条件的,而 6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2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7 事物变动的原因不可能在其自身,必然有外在的原因,原因之外仍有原因。根 据因果链条的逻辑推演,必然存在一个终极原因,这个终极原因是绝对的、无 限的、永恒不变的“有” ,世界上万事万物这个终极原因是存在的,是这个终极 的“有”决定的。很显然,这个“绝对无限的有”的本质就是它自身的存在, 不可能也不需要别的原因。毫无疑问,这个“绝对的无限的有”只能是上帝, 因为只有上帝的本质是自身的存在,再没有另外的原因。上帝则是一切之有, 上帝的有又是世界一切事物存在的本原,一切事物只能依靠上帝才能存在,只 能是有限的有。托马斯阿奎那也引用了柏拉图的“分有”理念的理论,他说,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的有,即变动不居的有,只是上帝绝对永恒的有的“分有” , 上帝之有渗透在具体事物“分有”之中,具体事物的“分有”体现上帝之有。 这个“有”就是存在,是实存、是现实性之意。 托马斯阿奎那在分析论证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之后仍以亚里士多德的学 说为蓝本,进一步展开对事物的分析,提出形而上学关于事物实体与偶性、形 式与质料、现实与潜能、本质与存在这四对基本范畴,以期通过对具体事物范 畴的阐述来充实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基于这些思想的阐述,托马斯阿奎那还 作出了著名的“上帝存在论证明” 。 即“上帝是简单的,并没有各种组成的 部位,例如身体或灵魂、或者物质和形式;上帝是完美的、毫无破绽的。 亦即,上帝与其它事物的差异便在于完美无瑕这个特征上;上帝是无限的。 亦即,上帝并没有如其它事物一般有着实体上的、智能上的、或情绪上的 限制。但这个无限与体积或数量上的无限并不相同;上帝是永远不变的, 上帝的本质和特征是无法改变的;上帝是一致的,上帝自没有多样的特征 存在。上帝的一致性本质就如同上帝的存在一般。”如托马斯阿奎那所 说的:“上帝存在这段命题必然是真的,其主题和结论皆为如此。” 7 托马斯阿奎那的五种证明方式都是用哲学的方式确立最终原因、最高真理, 上帝就是这最终原因、最高真理的化身。 由此,托马斯阿奎那完成了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借助亚里士多德 哲学确认了基督教的上帝,从而使亚里士多德哲学不再威胁基督教的信仰,也 使基督教的神学表现为一种具有哲理的思想体系。托马斯阿奎那既接受亚里 7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3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8 士多德又超越亚里士多德,并发挥了高度的首创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升华 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作出了亚理士多德未曾做出过的结论,托马斯阿奎那 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更为深入、更为完整的真正的哲学体系。 就基督教哲学本身来说,托马斯阿奎那变革了早期经院哲学的理论体系, 在绝对信仰的原则中注入了一定成分的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因素,并使之协 调一致。也就是说,托马斯阿奎那在坚持上帝启示的先天知识前提下,又加 入了人类自身获得的后天知识,并认为它们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 从而调和了神学信仰与人类理性之间的矛盾,为基督教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理 论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在论述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时,采用了容易为一般人们所 接受的调和的态度。托马斯阿奎那绝不否定先验性或超越性,但是也不排除 感性经验或理性认识。所以托马斯阿奎那建构出的哲学体系被称为“温和的 实在论” 。 8在基督教哲学史上,从理论结构来说,托马斯阿奎那同亚里士多 德学说建立了血缘关系,撇开亚里士多德学说,就没有托马斯阿奎那学哲学。 但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体系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它不仅很好的改造了亚 里士多德学说,而且对基督教的思想进行了加工。所以,托马斯阿奎那的神 学哲学体系不仅延续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论形式,还有基督教思想的痕迹。 当时基督教信仰危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神学哲学体系才免除了经院哲学的崩 溃,使得经院哲学能够继续的发展。因此,他也成为了基督教哲学史上一个重 要的转折点而载入基督教哲学的光荣史册,也被公认为是基督教哲学的典范。 (二)(二)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理性学说的改造,使自然理性与 基督信仰能够和谐共存,他几乎完全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政治学说。恩斯 特福廷说:“阿奎那政治哲学的基石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概念”。 9在政治 论文论君主政治的开头, 阿奎那用与亚里士多德几乎相同的语气表达了政 治的自然基础:“当我们考虑到人生的一切必不可少的事项时,我们就显然看 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 8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4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9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5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9 活。” 10因为人在自然中有自己的特点,他一来到世界与其他动物相比便显示 出更多的无助和困境,但是,自然赋予人理性、语言和双手,如果把这些东西 发展起来, 人就能让自己生存下来。因此,为了使孤单的没有生存能力的人类 能够生存下来,人类必须要组成社会,而在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中间, “存 在着不同的种类和等级,其中最高等的是政治社会,它在安排上以满足人生的 一切需要为目的, 因而它是最完善的社会。既然一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 都以完成这一任务作为它们的目的,既然目的比那达到目的的手段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称之为城市的这个统一体就比人类的理性所能理解和构成的其他一切 较小的统一体占据更优越的地位。” 11 在此, 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观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 观之间有何不同。但是如果我们还承认托马斯阿奎那是一位基督教神学教师 的话,他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鲜明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城 邦上头还有一个监护者上帝,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城邦是自我满足、自我超 越的。在阿奎那看来,最好的政治共同体不是人间的产物,不是亚里士多德认 为的哲学指导下的实践理性的产物, 阿奎那政治理论认识中的世俗化与主体性 倾向论析生活只有在上帝救赎恩典的意义上才是有意义的。政治城邦不是人类 道德理性唯一的,或最重要的承载者,政治城邦本身的合法性源泉也要从上帝 那儿获得,其正义与否的终极标准由上帝判定。恩斯特福廷就此认为:“虽 然托马斯阿奎那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离群索居的人不是超人就是非人, 但关于完善程度超越了公民社会的界限的超人,托马斯阿奎那举的不是哲学 家的例子,像亚里士多德大概在心中所想的那样,而是圣安瑟尼的例子, 此人 是三世纪的一位隐士,除其它方面外也以反哲学而闻名”。 12 第三节第三节 奥古斯丁对奥古斯丁对托托马斯阿奎那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 ( (一一)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对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对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的的影响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是通过把奥古斯丁的神学信仰改造成理性信仰 得以体现的,奥古斯丁虽不排斥物质世界和贬低理性认识,但认为哲学只有服 10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6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1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116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2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49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10 务于神,向神学方向发展,与神学结为一体才是对的。把神学信仰放在最高的 地位,而且奥古斯丁无论是在原始基督教还是早期的基督教那里,其基本观点 都是:信仰即一切,一切为了信仰,否则就无存在的价值。查士丁、克莱门、 奥里根、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等历代教父哲学家,他们虽然都花了许多精力研 究古希腊哲学,可是又都认为仅仅凭借理性来探究真理是不可能的,而这种不 可能告诉人们必须接受信仰所启示的真理。从而,他们无不宣扬上帝是真正的 思想,基督教神学是真正的哲学。 这其中,奥古斯丁的表述最为典型。他断言,理智充其量只能获得一些本性 的和自然界的知识,只限于被造物,人不能用理性去认识上帝,不能通过被改 造的世界认识他的创造者,因为被改造的世界是有缺陷的。而造物主是绝对完 满的,人如果运用理性去认识被改造的世界,并且企图通过认识被改造的世界 去认识造物主,那么就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性受到大千世界的影响,从而使理性 遭到破坏。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智慧和真理,所以,有了信仰,真理也就实 现了。如果你不明白,信仰会使你理解。信仰是第一位的,理解只能排在信仰 的后面。在早期基督教教父那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哲学不是引导人们面对客 观实际认真思索,哲学同自然和人类不发生关系,哲学主要是论证上帝。哲学 脱离社会实践,但仍然为我们提供了除了理性之外的另一条通向上帝本体的路 径,即信仰之路。 托马斯阿奎那是通过对神学与哲学的分析,给予哲学合理独立的地位, 把奥古斯丁式的神学的信仰改造成了理性的信仰。因此他的思想是神学信仰的 理性化,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也充满了神学的思想, 同其他神学家不同, 托马斯 阿 奎那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极力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 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阿奎那从哲学的认识论方面出发,探讨了知识与信仰的 关系。他认为,真实的客观的知识完全具有存在的可能性,那种独断的仅仅把 知识归纳为人类精神产物的哲学方法论体系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同样,托马 斯阿奎那也坚持认为人的认识与思维具有客观性,真理的标准不是人的主观 性的思维而是客观存在。同其他神学家不同,托马斯阿奎那在坚持基督教信 仰的前提下,极力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不难发现,托马斯阿奎那关于理性与信仰关系的问题的看法是,两者是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11 协调一致的、和谐的,首先是以上帝为事物最终根源为前提的。所以在本质上 看他与其前辈奥古斯丁等人没有任何区别。其次,他虽然在形式上放弃了奥古 斯丁等人无视理性而改为承认理性的价值和作用,可是通过他对理性的局限性 和可能犯错误等的认识,他仍然使理性屈从于信仰。因此,在本质上他同奥古 斯丁等人一样忠心耿耿地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坚定不移地维护唯信是从的这条 基本原则。 托马斯阿奎那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提出了神学为一切学问的首位,神学支 配其它的一切学科。在他那里,把亚里士多德作为唯一的理论权威,这种做法 显然与以往有的教父和中世纪早期的经院哲学家是截然不同的。奥古斯丁认为, 上帝造人之际,赋予人的理性能力,人的理性和人一样是上帝的作品。理性的 作用是双重的:向外认识世界,人凭借理性能力认识被改造世界,然而在这之 前,人必须先解决信仰的问题,否则,人在世俗世界生存就不可能高于其他被 创造物;向内把灵魂拖到得见世界本体的高度 。理性的作用是提掣我的思想, 清除积习的牵缠,摆脱矛盾的种种想像,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因素。托马斯阿 奎那则认为天国、上帝并不完全是灵魂内部的事情,也不完全是信仰问题,它 同时也是认识问题。对于理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人应 有的责任。上帝的默示就存在于被他创造的东西之中,人不能凭空获得上帝的 默示,只能在上帝的作品中获得。因此认识上帝的作品是人得以窥见本体的必 经之路。而认识被造物不是认识它的现象,而是要认识它的本质,这种认识必 须在哲学中获得。托马斯阿奎那跳出了奥古斯丁信仰主义的思维方法,但认 为理性和信仰二者都不可偏废。按照托马斯阿奎那的原话来说: “根据上帝的 启示建立起来的权威是绝对可靠的,根据人的理性建立起来的权威是极其软弱 的” 。 13理性认识无不需要信仰的帮助, “以保证其确切性” 。 14在托马斯阿 奎那看来,信仰协助理性,是名正言顺的,理性认识由此而得以完替理性可以 是真理,上帝更是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理性的真理是在上帝辅助之下才成 为真理的,因此,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论实质上就是一个真理,即理性和上 帝是同一个真理,理性真理最终归结为上帝真理。他的这种“同一真理”论与 13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44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4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 42 页,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12 “双重真理”论不同,区别主要在于理性与上帝的关系不同,前者是统一关系, 后者是对立关系。 “同一真理”论也不同于奥古斯丁等早期基督教教父的观点。 奥古斯丁等人没有把哲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用信仰的绝对性淹没了理性,他 们对于人的理智的理解过于肤浅和轻视。而托马斯阿奎那是站在上帝的屋檐 下,仍然承认理性的独立性,他对理性的认识也更深入。 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到,托马斯阿奎那毕竟不同于奥古斯丁,他在理性和 信仰之间划出了一定的范围,肯定理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作用,确认理性的内 在价值和意义,这是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区分。这不能不说是基督教思想史上 的一种革新和突破。由于托马斯阿奎那具有这种新思维,为以后哲学脱离神 学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辟了道路。这无疑在基督教哲学史上作出了革命性的 贡献。托马斯阿奎那被称为基督教革命性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但他依然没 有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托马斯阿奎那对哲学与神学之间关系的解释虽然得到了赞赏但关系也分 裂了,甚至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主张唯灵论和神秘主义;要么只肯定哲学,主 张理性主义。例如:14 世纪,司各脱和奥卡的意志论和唯名论名义上是同托马 斯阿奎那的实在论之争,实际上在于否定托马斯阿奎那主张的理性与信仰、 哲学与神学的调和论。及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法国的理性主义 和英国的经验主义等兴起,都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崇尚理性,强调哲学, 抨击信仰,反对神学。所以说,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哲学思想隐含了后来思 想的分裂和哲学发展的方向。托马斯阿奎那对哲学和神学的看法是同一的, 即它们是相同的概念,也就是说神学即是哲学,哲学也是神学,都是对最高真 理和最高智慧也就是上帝的认识和把握。二者期间如果要是有要区分的话,可 以从获得这个最高真理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区分,也即分别从信仰和理性的角 度获得。托马斯阿奎那对理性和信仰之间关系采取了与前辈不同的态度,即 分别加以肯定。对理性的肯定,在托马斯阿奎那那里,构成了他神学的哲学 根基。又由于他对信仰的尊崇,决定了必然要对哲学进行合乎目的的改造。 ( (二二) )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 我们通过自然法来论述奥古斯丁对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的影响。教会 哲学家奥古斯丁,并没有非常明确地指出自然法的本质和源泉是神圣的意志, 第一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渊源 13 还是上帝的理性智慧。奥古斯丁在有的地方很明确地认为永恒法就是自然法, 永恒法就是上帝的理性智慧,自然法是上帝刻印在人心中的良知,而人显然属 于上帝的造物,这样必然推定自然法就等同于上帝造物的自然秩序和理性。但 总体来说,奥古斯丁“更偏爱于永恒法这一表述”,因为上帝在颁布自己 的“命令或禁律”永恒法时, 总会辅之以适当的制裁,而这种制裁的认定 和执行只有上帝才能决定,立足于今生世俗的其他任何人或自然理性都不可能 是称职的判官。因为“根据经验,显然无辜者常常遭受不公正待遇,而恶人却 未在尘世受到惩罚。有鉴于此,不可能不设想永恒法与来世有关,即在来世中 恶行得以纠正, 完善的公正秩序得以恢复”,因此,永恒法的存在必定“意味 着一个公正、远虑和全知的上帝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奥古斯丁更愿意 通过上帝的意志来界定自然法,政治世界的源泉和基础主要取决于上帝神秘的 意志, 自然理性意义上的自然法在政治世界中的作用受到极大压制。这与基督 教早期传播过程中不断与古代哲学理性进行斗争和分裂有关。 因此,对于包括奥古斯丁在内的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来说,古代自然法思想 的借鉴意义主要在于形式上。以奥古斯丁为代表,13 世纪之前的很多神学家是 在神学信仰的前提下说明哲学的存在。与其前辈不同的是托马斯阿奎那则是 借用古代自然法思想来证明神学信仰的合理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毕竟不同于 其前辈,他给理性划出了一定的范围,肯定理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作用,确认 理性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这是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区分。这不能不说是基督教 思想史上的一种革新和突破,由于托马斯阿奎那具有这种新思维,为以后哲 学脱离神学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辟了道路。这无疑在基督教哲学史上作出了 革命性的贡献。托马斯阿奎那之所以被称为基督教革命性转折点上的关键人 物,根据就源于此。托马斯阿奎那对哲学与神学之间关系的解释虽然得到了 教会的赞赏,却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方面来说, 我们可以说托马斯阿奎那即是神学家也是哲学家,但他的主要研究依然是神 学,新柏拉图主义的奥古斯丁神学传统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影响很大。作为 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继承的是亚里士多德主义;为神学家,他继承的是奥 古斯丁。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 14 第二章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哲学思想政治哲学思想 第一节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政政治哲学思想治哲学思想的理的理论论基础基础 在第一章已经详细地阐述了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在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 腊哲学和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教神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建构作用。前者 则为托马斯阿奎那认识这些问题和思想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后者为阿奎 那提供了一种思想基础和问题框架。托马斯阿奎那正是创造性地把两者结合 在一起,从而使其在基督教神学史和哲学史上具有了不朽的地位,也构建了自 己的政治哲学理论。 (一)(一) 论论知识知识、信仰信仰与与理性理性 托马斯阿奎那从哲学认识论出发,论证了知识与信仰的关系。托马斯阿 奎那认为,有两种知识,一种是自然的知识,另外一种是超自然的知识。除了 自然的知识之外,超自然的知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什么是自然知识呢?根据 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解所谓的自然知识就是依靠人的理性获得的知识;什么事 超自然的知识呢?超自然的知识是指超越人的本性之外,非人的自然理性的理 解能力所能获得的知识。为此,超自然知识的获得不同于理性之获得的自然知 识,它需要依靠上帝的启示,即通过信仰来获得。这就说明,理性知识与信仰 知识有各自的领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作物栽培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非织造布卷绕分切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核电站施工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急救站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 2023年教育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 液压支架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门诊路径实施障碍分析报告
- 油气田应急预案优化分析报告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2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康复医学老年康复护理常规操作规范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AI+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建设方案
- 青春不越界+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课件-2025-2026学年上学期
- 2025年高二上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检测(后附答案)
- 村干部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备考指南
- 南昌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个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项目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期新教科版6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